篇一:CAD圆弧弧长标注
CAD圆弧弧长标注
篇二:螺纹在CAD中的参数、画法以及标注
螺纹在CAD中的参数、画法以及标注
(1)螺纹参数
①牙型:在通过螺纹轴线的剖面上,螺纹的轮廓形状称为牙型。相邻两牙侧面间的夹角称为牙型角。常用普通螺纹的牙型为三角形,牙型角为60°。
②大径、小径和中径:
大径:是指和外螺纹的牙顶、内螺纹的牙底相重合的假想柱面或锥面的直径,外螺纹的大径用d表示,
内螺纹的大径用D表示。
小径:是指和外螺纹的牙底、内螺纹的牙顶相重合的假想柱面或锥面的直径,外螺纹的小径用d1表
示,内螺纹的小径用D1表示。在大径和小径之间,设想有一柱面(或锥面),在其轴剖面内,素线上的牙宽和槽宽相等,则该假想柱面的直径称为中径,用d2(或D2)表示。(如图8-1所示) ③线数:形成螺纹的螺旋线的条数称为线数。有单线和多线螺纹之分,多线螺纹在垂直于轴线的剖面
内是均匀分布的。
④螺距和导程:
螺距:相邻两牙在中径线上对应两点轴向的距离称为螺距。同一条螺旋线上,相邻两牙在中径线上对
应两点轴向的距离称为导程。线数n、螺距P、导程S之间的关系为:S=n.P
⑤旋向:沿轴线方向看,顺时针方向旋转的螺纹成为右旋螺纹,逆时针旋转的螺纹称为左旋螺纹。
螺纹的牙型、大径、螺距、线数和旋向称为螺纹五要素,只有五要素相同的内、外螺纹才能互相旋合。
(2)螺纹的规定画法
① 外螺纹的规定画法 如图8-2 所示,外螺纹的牙顶用粗实线表示,牙底用细实线表示。在不反映圆的视图上,倒角应画出,牙底的细实线应画入倒角,螺纹终止线用粗实线表示,螺尾部分不必画出,当需要表示时,该部分用与轴线成15°的细实线画出,在比例画法中,螺纹的小径可按大径的0.85倍绘制。在反映圆的视图上,小径用3/4圆的细实线圆弧表示,倒角圆不画。常见错误画法见图
8-3
图8-2 外螺纹规定画法
8-3 外螺纹常见错误画法
图
②内螺纹规定画法 在采用剖视图时,内螺纹的牙顶用细实线表示,牙底用粗实线表示。在反映圆的视图上,大径用3/4圆的细实线圆弧表示,倒角圆不画。若为盲孔,采用比例画法时,终止线到孔的末端的距离可按0.5倍的大径绘制,钻孔时在末端形成的锥面的锥角按120度绘制(图8-4)。需要注意的是,剖面线应画到粗实线。其余要求同外螺纹。常见的错误画法见图8-5
8-4 内螺纹规定画法
8-5 内螺纹常见错误画法
图
③内、外螺纹的旋合画法(图8-6) 在剖视图中,内、外螺纹的旋合部分应按外螺纹的规定画法绘
制,其余不重合的部分按各自原有的规定画法绘制。必须注意的是,
8-6 内、外螺纹旋合画法
图
8-7 旋合画法中的常见错误
表示内、外螺纹大径的细实线和粗实线,以及表示内、外螺纹小径的粗实线和细实线应分别对齐。在剖切平面通过螺纹轴线的剖视图中,实心螺杆按不剖绘制。旋合画法中的常见错误见图8-7。
(3)螺纹尺寸标注
①普通螺纹的尺寸标注(图8-8) 普通螺纹的尺寸由螺纹长度、螺纹工艺结构尺寸和螺纹标记组成,其中螺纹标记一定要注在大径上。完整的螺纹标记如下:
特征代号 公称直径 × 螺距 旋向 - 中径公差代号 顶径公差代号 旋合长度代号
普通螺纹的牙型代号为M,有粗牙和细牙之分,粗牙螺纹的螺距可省略不注;中径和顶径的公差带代号相同时,只标注一次;右旋螺纹可不注旋向代号,左旋螺纹旋向代号为LH;旋合长度为中型(N)时不注,长型用L表示,短型用S表示。
8-8 螺纹尺寸的标注
②管螺纹的尺寸标注 管螺纹分为用螺纹密封管螺纹和非螺纹密封管螺纹。管螺纹的尺寸引线必须指向大径,其标记组成如下:
密封管螺纹代号:特征代号 尺寸代号 - 旋向代号
非密封管螺纹代号:特征代号 尺寸代号 公差等级代号 - 旋向代号
需要注意的是,管螺纹的尺寸代号并不是指螺纹的大径,其参数可由相关手册中查出。
表8-1 管螺纹的尺寸标注
篇三:CAD中如何测量多个连续线段长度?
CAD中如何测量多个连续线段长度?
在网上发现有不少人问类这样问题,也有不少文章讲这个问题,方法基本差不多,例如沿线段画多段线(PL),或者用多段线编辑(PE)命令将多条线段转成连续的多段线,然后通过LIST或属性框获取多段线的长度。这种方法确实比较简单,大家通常能想到,这里就不再详细介绍了。
实际上CAD高版本已经考虑了这种需求,在查询距离的命令中加了选项,利用DIST(DI)命令就可以完成多个连续距离的测量,具体操作如下:
1、输入DI命令,首先根据提示捕捉确定第一点。
确定完第一点后,注意命令行提示,可以看到CAD高版本增加了一个:多个(M)选项。
2、输入M,回车。
我们会看到有多了很多选项,如圆弧(A)/长度(L)/放弃(U)/总计(T)。
3、如果只是测量连续的直线段,我们依次捕捉连续直线的端点,选完最后一点后回车即可。
我们可以看到软件会自动累加距离,操作提示如下:
指定第一点:
指定第二个点或[多个点(M)]: m
指定下一个点或 [圆弧(A)/长度(L)/放弃(U)/总计(T)]<总计>: 距离 = 4796
指定下一点或 [圆弧(A)/闭合(C)/长度(L)/放弃(U)/总计(T)]<总计>: 距离 = 11395
指定下一点或 [圆弧(A)/闭合(C)/长度(L)/放弃(U)/总计(T)]<总计>: 距离 = 13413
指定下一点或 [圆弧(A)/闭合(C)/长度(L)/放弃(U)/总计(T)]<总计>:距离 = 13413
假设我们不想将这些线段转换成多段线,或者这些连续距离并不是由首尾相连的线段构成的(也就是无法直接转换成PL线),可以用上面介绍的方法。 CAD高版本的距离查询(DI)命令在输入M选项后,我们可以看到选项与多段线(PL)类似,如[圆弧(A)/闭合(C)/长度(L)/放弃(U)/总计(T)],就是去掉了宽度选项,增加了一个总长选项,使用方法也跟PL线的参数也类似。也就是说CAD软件采用的方法跟我们以前用的方法类似,也是绘制一条PL线,然后返回多段线的长度。参数的详细解释可以看CAD的帮助,这里只简单介绍一下: A圆弧:可以测量圆弧的长度,输入A后弹出的绘制圆弧的选项与PL线一样,输入L可以切换回直线段。
C闭合:测量两端距离后这个参数才会出现,测量封闭区域时使用。 L长度:即使图中没有可捕捉的点,可以在原有的长度基础上再增加一个长度,方向会沿着上一条线段的方向延伸。
我看了一下,AUTOCAD 2007的DI命令还没有M选项,到2010以后版本都有,具体哪个版本加的不清楚,国产CAD,如浩辰CAD8和浩辰CAD2015也增加了这个选项。
DI命令虽然比较灵活,如果线段的段数比较多,用DI一段段地测量还不如转换成多段线方便,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使用哪种方法。
转换多段线的方法也不止多段线编辑(PE)这一种,如果是有多个图形围成的封闭区域,可以用边界(BO)命令通过拾取点的方式生成多段线边界,如下图所示。
要知道填充的边界长度,可以直接双
击填充,在填充编辑对话框中点重新生成
边界,可以将边界生成多段线。
如果对CAD的命令、参数有全面的了
解,在遇到问题时就可以迅速找到最简单
的解决方法。在操作时大家要关注命令行
提示,估计很多人虽然用的是CAD高版本,
也没有注意和研究过DI命令的M选项。
《cad中如何标注弧的长度》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3967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