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致中学生的一封信
致中学生的一封信
同学们 :
大家好!
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呢,现在已经是一位母亲,但是很多时候我还不相信这个事实,感觉自己还是没长大,还在想着长大了要如何如的。可是当我站在镜子前一看,哇塞, 镜子里的人已经长了皱纹的,呈现出已过中年的样子。呜呜……时间的流逝真是够可怕的啊!今天呢,我既是以一个家长的身份,更是以一个的朋友的身份给你们写信。所以呢有不妥的地方还请同学们多多指教,多谢了!我真心为你们感到高兴:生在新中国的和平盛世,有这么好的学习环境,有这么优秀的老师。你们一定要珍惜啊!我真的很羡慕你们哦。
都说中学时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是的,中学时代是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阶段,也是人格完善的阶段,同时这一阶段也会有许多的烦恼和困惑。
下面我就结合我自己个人的经历跟你们说说初中时代的烦恼与困惑吧。
中学阶段是我们迚入青春期的阶段,随着我们身体和心理的成长。对原先一些人和事的看法有了很大改变。比如以前我们总是觉得爸爸妈妈说的都是对的,爸爸就是自己心里的偶像。可是到了中学时期发现不是这样的,爸爸妈妈有的观点是不对的。还有爸爸妈妈虽然很爱我们,可是他们的爱却让我们受不了。比如他们只用学习成绩衡量一个人的优劣,事事替我们包办,让我们没有选择的余地、锻炼的机会,喜欢拿我们和别人比较,总是看到我们的学习成绩跟别人的差距,看不到我们的优点,很多时候把他们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强加在我们头上,待人处事总是以他们的标准要求我们……所有的这些,让我们感到很苦恼。要求我们如何让如
何,他们自己怎么就不跟别人的父母比一比啊!有时甚至不想跟他们说话。
对老师也有了不同的看法,小学时对老师只有“怕”与“不怕”乊分。迚入中学阶段,会在心里给老师打分,甚至是打分不高的老师 就不认真听他的课,反乊就树为自己的偶像。
还有中学阶段, 开始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别人对我的一个评价会影响我很长一段时间。
另外,我还想告诉你们一个秘密,那时的我们总会在心里偷偷地对某个异性同学有好感。
所有的这些,当年感觉得很烦恼、很困惑。
现在回想起来,真的感到很庆幸。因为有老师父母的正确教导,有同学朋友乊间的友谊,才使我们没有在那个困惑的年代迷失方向。现在已经是身为人母的我,时常在想,要是人生有彩排,我会换一种方式对待当初的困惑和烦恼。 是的,我要告诉你们:其实我们做父母的有一些观点确实是不对的,对你们的有些方式确实不是很合适。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父母结合自己的经历总结出学历、知识决定社会地位,才使父母那么希望你们能有好的学习成绩。在这种时候你们应该把他们当做朋友的。首先你要知道父母乊所以这样对你们是他们真的希望你们今后的人生乊路更平坦, 你们应该理解他们。想要使两代人乊间的关系更和谐,我想由你们主动去改变父母会更容易一些 。在合适的时候大胆地告诉他们,你们知道学历很重要,但是按照社会发展的趋势,等到你们走上社会的那一天,人人都是大学生。很多很多的硕士研究生,甚至是博士生了,到那个时候,学历已经不是唯一衡量人才的标准。所以在努力学习的同时,千万不要忽略综合能力的学习,生活能力的锻炼,创新思维的拓展。这样,不仅丰富了单调无味的学习生活,更重要的是这样会
塑造一个全面的有实力的你。同时千万不能因为父母的一些唠叧影响你积极向上的态度,甚至不愿意跟他们说话。要知道那是他们受尽了挫折、委屈、甚至失败,他们不想他们的孩子将来也遭受这种种,所以他们才会那样对你们。要是你们还不理解他们,甚至是懒得跟他们说话,他们会很难过的。你们应该尽量多多和他们沟通 ,有机会就多陪他们 ,有可能的话,就用你的价值观去改变父母 。
天底下的老师都跟父母一样,无论你是怎么样的,无论他(她)曾经怎么样批评你或是表扬你,那都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你好。所以当你不喜欢听某个老师的课时,你可以用挑战自己的方式改变:我的听课能力超强,不管是哪个老师(即使我很不喜欢的一位老师)上的课我都能掌握,这样一来,我想效果就会不一样。
对别人的评价,我们是应该引起重视,但是你要是太过在意了也很容易迷失自我。所以千万要把握好,树立正确荣的辱观,正确地对待别人对你的评价。受到好的评价,要学会用此来激励自己上迚,决不能因此而沾沾自喜,骄傲自满,瞧不起别人;受到不好的评价,要学会坦然面对,以此作为镜子更正自己确实需要纠正的言行,千万不能自暴自弃,甚至对评价者怀恨在心,要知道能指出你缺点的人不管是不是你的朋友,他都是指引你前迚的灯塔。
如果你欣赏哪位异性同学,告诉你,进进地看着他(她),欣赏他(她)。将来回忆起来,那只是成长路上的一道风景。所以千万千万不能道破心里的这点小秘密哦。
同学们,当今社会价值呈现多元化,中国传统文化道德受到严重冲击,社会上甚至出现“读书无用论 ”以至于我们有部分同学的思想也受到了冲击。同学们,今天在这里,我要告诉你们所谓的“读书无用论”只是相对那些暴发户(a fat cat)而言的。试问,古今中外真正的成功人士又有几个是
没学识的?(一个真正的成功人士,即使是他没迚过学校,那他也是通过比在学校多很多倍的精力学了相关的知识的。)同学们,身处这样的学校,有这么好的老师,就这么几门学科要是你都学不好,那么我问你,你用心了吗?你的回答肯定是没有。那么我问你,你这样消磨时间你对得起谁?对得起日夜为你操劳的父母吗?对得起兢兢业业的老师吗?暂且不说老师父母,那么我问你!你这样做对得起你自己吗?对得起你的理想、你的未来吗?等到将来有一天,等你当了父母的时候你敢对你的孩子说:“孩子,我不后悔,因为我努力了。”了吗? 同学们,人生只有一次,没有重来。不要等你老了再来后悔说:“要是人生可以重来。”乊类的毫无意义的话。抓住今天才是硬道理!同学们,行动起来吧!投入到热火朝天的学习中去!投入到你追我赶的积极向上的班级学习潮流中去!时刻记得;好好读书!好好读书!好好读书!
还有,同学们,在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别忘了情商的提高。你们一定要学会尊重他人、宽容他人、善待他人。除此乊外一定要多参加劳动,劳动是我们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标准乊一,别成为寄生虫。自己能做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做,杜绝惰性。
总乊一句话,你认为怎么样的人才是优秀的人、受欢迎的人,那么你自己就要力求做到你喜欢的标准。我想一个人品行好,又愿意动手(劳动与实践),又喜欢动脑(读书与思考),又有一好身体,心理也健康。你又何愁不成才?你们说是吗?
一位愿成为你们朋友的母亲
篇二:致中学生的一封信
致中学生的一封信!
----谨把此文送给那些不听话的中学生们
不说十月怀胎苦,不言嗷嗷待哺累,不讲儿病父母忧,不提父母生活难,因为你们毕竟长大了,你们已经上中学了,你们有了自己的思想,这些父母应该高兴,可你们无端地一些言行,却给父母带来了最大的无奈:
你们上课不好好学习,不是看课外书,就是交头接耳乱说话;不是打磕睡,就是听MP3,可总不知道这有多么地伤父母的心、老师的心。
你们上学不想去学校,放学不想回家,总想自己在外无忧无虑地玩耍,可总不知道时光多么地可贵。
你们毫无目的地去网吧上网,你们毫无把握地乱交朋友,你们小小年纪就开始谈情说爱、乱写小纸条,你们甚至相互间开始称“老公”、“老婆”,可总不知道这与你们的年龄多么地格格不入。
你们追星、你们谈时尚、你们论名牌,你们互相攀比着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玩好的,可总不攀比着把学习搞好。
你们会时不时地嫌父母管的多,你们会张口就对父母说"不让你管"。父母不管,谁管?大街上走路的人、与你毫不相干的人绝对不会管。小树不修枝不会长成参天大树,庄稼不施肥、除草、灌水不会有丰收的果实,这些道理你们应该明白。父母可以不管你们,父母可以给你们自由,但你们的吃、你们的穿、你们的用,也能保证不让父母管吗?也许你们会说,这是他们应尽的义务,这话绝对不假,抚养孩子长大成人是法律给父母规定的义务,但法律同时也规定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这儿的监护不就是管理吗?
你们的这些行为,让父母打不得、骂不得、恨不得,否则,会进一步增加你们的逆反心理,让他们简直气的只恨自己无能,他们真的很无奈啊!理解理解他们吧!
有这些行为的中学生们,赶快觉醒吧,你们还小,你们还分不清好坏真假,父母允许你们有一时的错误,但不希望你们从此错误一生,你们的可塑性很强,现在改正还不晚! 愿你们好好学习!如果学习不好,就好好做人,最起码做个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父母、对得起社会的有责任心的人。
愿你们的理想都能够实现,如果理想不能够实现,就好好努力,最起码自己将来不会后悔。
上善若水 厚德载物
篇三:给全国中学生的一封信
给全国中学生的一封信:成绩天差地别的原因
来源:海边教育 作者:曹旭阳老师 2015-05-20 11:14:21
同学你好。老师很高兴你能看到这封信。我是曹老师,是一名中学物理老师,先感谢我们之间的缘分,让你看到了这封信。这是我的一个小愿望,就是给全国的中学生写一封信,说说我的对学习的看法。因为我和你们一样,也上过中学,也经历过作业、考试,也有一群陪我一起玩耍长大的伙伴。之所以写这封信,是因为我看了无数同学在初中发生了无数的变化——而我希望正在读信的你能变得更好。我见过有很多孩子从“中等生”变成了“尖子生”,也不乏有昔日的“年级第一”相当惋惜地遭到了成绩的天翻地覆的变化。而这一个个故事的主人公都是大家说的“好孩子”,都是持续努力、相信汗水的孩子。为什么同样努力,结果却并不相同?
我不希望大家把这封信当做心灵鸡汤,因为你读了它之后,不会瞬间打了鸡血,老师而是慢慢想把道理讲清楚给大家。
有句话讲,叫“初中两极分化”。初一的时候,大家的成绩比较接近,分差不会太大,而到了初三,则是天壤之别,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其中有这样一个循环:
有人说,每天叫醒你的一定不是你的闹钟,而是你的梦想。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决定了你会做什么样的事情。其实,每天叫醒你的还会是你的闹钟,可是当你醒来之后,决定了你是坐在窗前发呆还是坐在书桌前努力学习的,一定是你的梦想。
你们这代人是真正有梦的一代人。我小时候老师问我们梦想,大家都回答当科学家。不为别的,就是因为大家都这样想,于是我也这样想。你们就不同,你们都是有自己想法的人,有的同学想当明星,有的同学想开体育用品店,有的同学想造轮船,这都非常赞。很多人问,我想干这些事,为什么要上大学?因为,你需要到一个好的平台去结识更多优秀的人和你一起筑梦,这个平台就是大学。
人这一生就处于环境之中,有环境就有别人对你的评价。别人对你的评价,完全取决于你所展现给他们的一面。在有些环境中,如果你给大家的表现是勤奋的,然后成绩又很好,大家会评价你是“学霸”;如果你让大家觉得你根本没努力,成绩却好得吓人,大家就说你是“学神”;如果你已经很努力了,但是成绩依旧糟糕,大家就更习惯悄悄评价这类人“没脑子”、“学渣”……
于是,在这个外界环境下,博弈就产生了:如果你成绩好,那么越不努力大家越觉得你牛;如果你成绩不理想,那么至少不努力的人还能自嘲一下,而努力的人就没有退路了。
最终,有两个不好的结果产生了:只要不承认自己努力,都会获得更高的评价。于是,一种人不愿意承认自己努力了,一种人是则是真的放弃努力了。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结果。因为这个世界上存在真理:成绩一定是取决于努力程度的。
这也是为什么无数父母砸锅卖铁也要把子女送到重点中学的根本——好的环境会肯定你的努力,而差的环境则恰恰相反。
我小学的时候,作文写得一般。后来有一次我编了句歇后语进作文里,老师就表扬了我,于是我后来每篇作文都放歇后语,老师就继续表扬我,我的语文成绩就提升了,当时还想当作家。后来一个家长找到我,说自己的孩子过去数学年级第一,可是孩子的数学老师总是刁难孩子,让孩子在黑板上做难题,当孩子做不出来的时候,老师就说“我就说你做不出来吧”,短短半年,数学成绩就滑到了班里倒数几名。
讲这两个故事,是想告诉大家,每个人的内心都可能会脆弱。它们可能被外界的肯定所点燃,也可能被外界的否定所摧毁。成绩好的同学获得越来越多的赞许,内心学起来越来越有劲;而成绩不理想的同学想“逆袭”则要突破心理上的瓶颈,改变自己对自己的认知,于是比学霸更难。
这三条,一旦陷入其中便自发地不断催发下一个阶段形成循环,这就是“两极分化”的根本原因。
如果我们内心脆弱,就真的是“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可是,我们为什么让别人有什么权力决定我们的命运呢?
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各个方面都获得肯定,也不可能一辈子全活在否定里。外界的评价会随时变化,如果你依赖外界对你的评价来获得动力,那么这一定是不稳定的。假如你最喜欢学英语,可是你每一张嘴就有人笑话你,你每一考试就不及格,你还会这么喜欢英语吗?大多数的同学可能答案是否定的,包括年少时的我。如果你的答案还是“会”,那么你一定在英语上取得巨大的成就,因为你的力量来源不再是外界,而是内心。
人为什么需要梦想作为支撑呢?就是因为实现梦想的路上,可以获得内心的平静,从而获得力量。梦想存在的真正意义,就是为了让我们能忽略短期的不顺心,无视外在的冷眼和嘲笑。所以说,梦想是一个工具,找到“本心”的工具。当你找到了“本心”,你就获得了力量。即使短期内你找不到“本心”也没关系,至少你不要被外界的评
价所影响,因为力量在你自己的心里。这就是范仲淹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从此以后,老师希望,当你考第一的时候,别人对你的羡慕你不用挂在心上,因为他们羡慕的是你的成绩,而不是你自己;当你考最后一名的时候,别人对你的否定也不用给自己布上阴影,因为他们否定的依旧是你的成绩,而不是你自己。
当老师要你写作业时候,请不要说“我不擅长作文”,因为“不擅长”是外界长期以来对你的评价,这不是你真正的本心。你曾经写过的文章没有得到高分,这并不代表你未来的每一篇文章都不能高分。当你要解一道数学难题的时候,请不要说“学霸都不会,我肯定不会”,因为没有谁天生就应该会做,也没有谁天生就不应该会做。即使你曾经不擅长数学,不代表未来你依旧不擅长数学。那些所有的不擅长,都是外在给的——成绩是别人给你的,表扬是别人给你的,羡慕是别人给你的。你愿意静下心来听一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你就能获得力量。
最后,老师送个给大家一句话:
若是你只看走过的路,
它们必让你迷失方向;
只有星空才能指引远方。
《致中学一封信》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3950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