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作文大全 > 高一作文 > 高一思想政治必修下册知识点 正文

高一思想政治必修下册知识点

2016-11-30 10:13:27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归纳(2014人教版)

必修1《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

①含义: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②必须具备的条件:

A、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

B、必须用于交换,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交换是商品的基本特征。

C、凡是商品都有使用价值,但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

D、商品一定离不开流通领域,一旦进入消费领域就成为消费品,不再是商品。 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A、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B、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C、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货币

①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②货币的职能:基本职能:流通手段,需要现实货币。

价值尺度,只需观念上的货币。

贮藏手段,足值的货币

支付手段,钱与货的交换存在时间差。例:工资、利息、税款、地租。

世界货币,指货币具有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3、纸币:

①纸币的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②职能:代替货币执行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职能。(有些国家的纸币还具有世界货币的职能) ③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

④通货膨胀指的是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货币供应量过多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的现象。

⑤ 解决方法:

通货膨胀: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入为出(紧缩性)财政政策。

通货紧缩:积极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4、信用工具:

(1)结算与信用工具

①常用的两种结算方式:现金结算和转账结算。

②常用转账结算工具——信用卡和支票

(2)信用卡:

①含义: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②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③优点:集存款 、取款、结算、查询为一体 ,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3)支票:

①含义: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

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②种类:主要分为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

5、外汇和汇率

外汇的含义: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的含义: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①汇率波动的影响:

A、一国货币汇率下跌(即货币对外贬值),通常会引起出口扩大和进口减少,国内物价上涨,国际储备增加,就业增加和国民收入增长和资金外逃。

B、一国货币汇率上涨(即货币对外升值),通常会引起出口减少和进口扩大,使一国对外贸易环境恶化,国际储备减少,就业和国民收入下降。但可以提高该国货币的信 誉,提高该国的经济地位,吸引外资流入。由于汇率波动对经济影响作用,使它成为各国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如为了刺激出口增长,往往采取直接宣布本币贬值即本币汇率下降的做法。

③汇率合理稳定的重要性:

A、合理的稳定的汇率是一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从一国看,它有利于促进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和实现外贸收支平衡,稳定物价,增加就业和国民收入,增强国际储备。

B、从世界上看,它有利于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和国际金融秩序的稳定,促使国际资本正常流动等,相反如频繁急剧波动汇率会加剧国际经济竞争,影响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会刺激国际投机,导致金融市场的动荡与混乱。

④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社会持续将抗发展,对世界金融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1、影响价格的因素:

⑴间接因素: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等,甚至是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 ⑵直接因素:商品的供求关系。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降。

⑶决定因素:价值决定价格。

①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a.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b.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就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就越低。

②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因素: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耗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其价值量越大,反之越小。

③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生产者意义。

a.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处于有利地位。

b.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则处于不利地位。

→决定生产者努力缩短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

2、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①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②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3、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的影响:

⑴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一般说来,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

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⑵ 价格变动对不同商品需求量的影响程度不同。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⑶价格变动对相关商品的需求量也有影响。①在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转而消费另一种商品,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消费者将增加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②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不仅使消费者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而且会减少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反之,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会引起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随之增加。

4、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⑴调节产量。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生产者会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加,生产者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

⑵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当一些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这种要素的使用量;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生产者就会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量。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和扩大内需的措施

(1)影响消费水平的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

(2)消费水平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

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消费增长也较快 ;反之,当收入增长速度下降时,消费增幅也下降。(因此提高人民消费水平的根本途径是发展经济,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②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要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就必须增加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减少其后顾之忧。)

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要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必须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完善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关注社会公平。)

④物价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力。(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

⑤人们的消费行为还受到消费观的制约。(应引导人们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坚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2、消费类型:

(1)按交易方式不同:钱货两清,货款消费,租货消费。

(2)按照消费的目的,生活消费可以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3、恩格尔系数:

①含义:食品支出在家庭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例,可以大致推知家庭消费水平的高低。 ②恩格尔系数大小的意义:恩格尔系数越大,意味着食品支出在家庭中总支出中所占比重越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影响发展和享受资料消费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消费质量,导致消费结构单一,消费水平低。恩格尔系数越小,表明人们的消费结构越完善、越优化,人们的消费水平越高。

4、消费心理

① 从众心理②求异心理③攀比心理④求实心理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①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节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生产的积极性。

2.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

生产(决定作用)、分配(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交换(同分配)和消费(生产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3.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1)原因:①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②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发展,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2)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

①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②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

③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④全面深化改革。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4、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5.公有制为主体

(1)公有制经济的范围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公有制经济地位及其体现

①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②体现:公有制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③如何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

6.非公有制经济

①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和中外合作企业中的外商投资部分)

②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作用: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经济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7.为什么要坚持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①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应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②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

第五课 企业与劳动者

1. 企业

① 含义: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 ② 作用: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③ 类型:按所有制性质分为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和混合所有制企业。

按财产组织形式和承担的责任划分:公司制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

2.公司

①含义:公司是依法设立的,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②公司的法定形式有两种: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两种类型公司的共同点:承担有限责任,共同出资;最大的区别是,是否划分为等额股份。

③公司的组织机构:

决策机构:股东大会和董事会。负责处理公司重大经营管理事宜。

执行机构:总经理。负责组织实施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事宜。

篇二: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经典版

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一、揭开货币神秘的面纱

(一)货币的本质

1、 商品

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②必须具备的条件:

A、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一定不是商品。

B、必须用于交换,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交换是商品的基本特征。

C、凡是商品都有使用价值,但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

D、商品一定离不开流通领域,一旦进入消费领域就成为消费品,不再是商品。 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A、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前者是自然属性,后者是社会属性,是本质,是根本)

B、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C、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注:1、劳动产品不一定有价值,因为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

2、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因为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

☆两者关系:对立统一

统一:同时存在商品中,商品是两者的统一体。

对立:作为商品的销售者和消费者,不可能同时拥有两个属性。

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因为商品是用来交换的,没有用的物品人们是不会要

的),作为商品,必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缺一不可,这是两者统一的表现。

B、对立表现在:商品生产者和购买者,对于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不可兼得。商品

生产者要想实现商品的价值,他必须把使用价值让渡给购买者,而购买者为了得到使用价值,也必须支付出相应的价值给生产者,当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分离时,意味着交换实现。

2、货币

①货币产生:偶然的物物交换商品——商品

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商品——一般等价物——商品

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货币产生 商品——货币——商品

一般等价物的作用: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③货币的职能:

A、基本职能:(1)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只需现实货币。

(2)价值尺度:表现和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职能 只需观念上的货币。

B、其它职能:(1)贮藏手段,足值的货币

(2)支付手段,随着产品的赊账买卖而出现的

(3)世界货币,指货币具有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二)纸币

参见《全程设计》第4页表格,货币与纸币的区别与联系

1纸币

①纸币的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②产生:A、货币以金银条块形式流通不便和金属铸币在流通中有缺陷,这些在使用中易磨

损,成为不足值货币,而纸币成本低更易于保管、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

的磨损。

B、从货币充当流通手段的职能中产生。

③职能:流通手段,支付手段(有些国家的纸币还具有世界货币的职能)

注:纸币没有价值,有使用价值。

④发行: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总额 / 货币流通速度

2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参见《全程设计》第四页表格)

①通货膨胀:经济生活中物价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现象

实质: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

表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

影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 ②通货紧缩:经济生活中全面、持续的物价下降现象

实质: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

表现:物价下降,纸币升值。影响;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使经济萧条,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市场消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注: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二、信用工具和外汇

(一)信用工具

1信用工具:

(1)信用货币的职能:流通和支付手段。

(2)信用工具种类:信用卡、支票、汇票:外埠结算,银行汇票、商业汇票。

A、信用卡:含义:是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作用: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

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B、支票:含义: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

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种类:在我国主要分为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

①转帐支票:用于同城结算,付款单位或个人开票后,收款到银行把款转入自己帐户。 ②现金支票:是由付款单位开出,收款人凭票到银行支取现金。

2、外汇、汇率

(1)外汇:含义: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外汇的职能:支付手段

(2)汇率:含义: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我国的汇率制度: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①外汇汇率:一定单位的外币兑换本币的数量。兑换数量比以前多外汇汇率升高,外币币值

升值,兑换数量比以前少,外汇汇率降低。

②汇率波动的影响:

A、一国货币汇率下跌(即货币对外贬值),通常会引起出口扩大和进口减少,国内物价上涨,国际储备增加,就业增加和国民收入增长和资金外逃。

B、一国货币汇率上涨(即货币对外升值),通常会引起出口减少和进口扩大,使一国对外贸易环境恶化,国际储备减少,就业和国民收入下降。但可以提高该国货币的信誉,
高一思想政治必修下册知识点》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3564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高一思想政治必修下册知识点
相关文章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