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作文大全 > 高一作文 > 高一政治必修1第三四单元复习提纲 正文

高一政治必修1第三四单元复习提纲

2016-11-30 09:49:26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高中政治必修1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复习提纲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第一节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是我国的分配制度

(直接决定因素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即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p58-60)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 1、按劳分配的性质和适用范围: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P58

2、基本内容和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P58

☆ 3、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p59

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②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③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 4、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p59

①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适用于个体经济中)p59

※ 2、按生产要素分配:(适用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p60 ①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

②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③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充分造福于人民。

第二节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p60-63)

一、 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1、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P60

2、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现:p60

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 3、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p60

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 4、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措施:p61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制度保证。

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二、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效率的含义: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较,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P62

☆ 2、正确认识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P62

(1)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2)效率与公平存在矛盾:注重效率就会有差别,差别过大就会有失公平。

☆ 3、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P62-63

①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②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③既要落实就业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

④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

第一节 国家财政 (p64-68)

一、财政及其作用

1、财政的含义:国家的收入和支出。P64

2、财政收入的实现过程:国家预算和国家决算P64

☆ 3、财政的作用:P65

①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②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③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 4、经济平稳运行要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P65-66

经济不平稳运行的两种情况:

①经济滞缓时: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

②经济过热时: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

二、财政收入与支出

(一)财政收入 P66-67

1、含义: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

※ 2、组成部分(种类):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其他收入。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 3、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①经济发展水平(是根本原因):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反映了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②分配政策

☆ 4、如何增加财政收入:

①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②国家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

(二)财政支出 P67

1、含义:是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

※ 2、主要用途(种类):

①经济建设支出(最主要) ②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 ③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 ④社会保障支出 ○5债务支出

※(三)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关系:P68

财政收支平衡指当年的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财政盈余是指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的部分。

财政赤字是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

第二节 征税与纳税 (p68-72)

一、税收及其种类

1、税收的含义(本质上看):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①税收与国家的关系:有国就有税。

②税收与法律的关系:有税必有法。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

☆ 2、税收的基本特征及其相互关系:P69

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税收的基本特征是税收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区别的主要标志。)

相互关系: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其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有固定性。

3、我国税收的种类 P69

(1)根据征税对象划分,目前我国税收为五大类:

流转税(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关税等)

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

资源税(矿产税、土地资源税)

财产税(契税、遗产税)

行为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屠宰税)

※(2)两大税种: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 P70

① 增 值 税 :属于流转税。

征税对象: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

纳税人: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加工、修理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增值税的基本税率为17%。

意义: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②个人所得税:属于所得税。

征税对象:个人所得。

纳税人:在我国境内居住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外取得所得的跟,以及不在我国境内居住或居住不满一年而从我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

税率制度: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

特点:高收入者多纳税,低收入者少纳税。

意义: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二、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任务

☆ 1、我国社会主义税收的性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P71

2、 违反税法的四种行为:偷税、欠税、骗税、抗税。P71

※ 3、增强纳税人意识:P71-72

(1)义务意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每个公民必须自觉诚信纳税。

(2)权利意识:监督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批评和检举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篇二:最新高一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三、四单元复习提纲

三、收入与分配 班级: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A

⑴ (按劳分配只存在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并非所有的分配形式都是按劳分配。)⑵基本内容和要求: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之后,以劳动 ⑶必要性:

生产资料公有制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⑷意义:见书P59

2.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A

⑴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个体劳动者既是劳动者,又是投资者、经营者。他们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个体经济)

⑵按生产要素分配。 生产要素: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土地要素、信息要素等。 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意义:

①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合理性和合法性的确认。

②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③有利于各自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注意:①合法的劳动收入包括按劳分配收入、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收入和按劳动要素收入。②按劳分配与按劳动要素分配的比较:例如,中,工人所得工资、薪金、津贴等属于按劳分配;工人所得工资、资金、津贴等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

3.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B

⑵客观必然性:

②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必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注意:不要混淆现阶段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与基本分配制度。

(基本原则:按劳分配。 基本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4.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现、意义及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B ⑴主要表现:收入分配公平,主要表现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

⑵意义: 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②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⑶举措:如何促进收入分配公平?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②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P62)

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

1.我国财政的作用 B

①(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抗震救灾、帮护困难群众和下岗失业职工等等)。

②财政具有促进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如国家财政投资基础设施行业等。)

③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国家通过财政政策促进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基本平衡,实现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 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发展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应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在经济发展过热、物价上涨,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

2.财政收入的来源A

①税收收入 ②利润收入 ③债务收入 ④其他收入。

(注意:3.财政收支关系的三种情况 A

⑴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⑵财政赤字:是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

⑶财政盈余:是指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的部分。

注意:国家应当根据具体情形,合理确定财政收支关系,促进社会总供求平衡。

4.税收的含义 A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注意:①在此含义中,政治权力是手段;法律是依据。是政治权力而非经济权力,不同于

5.税收的基本特征 A

⑴基本特征:

①强制性(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征税。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税务机关必须依法征税。)②无偿性()

③固定性()

⑵关系:三个基本特征之间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

注意:税收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基本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

6.增值税与个人所得税 (书P70-71)

7.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B

⑴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 ⑵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都以社会各界

⑷公民要有纳税意识,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常见4种违法行为:偷税、欠税、骗税、抗税---区分P72-73)

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九课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积极作用B

⑴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看不见的手”——市场;“看得见的手” ——计划。 市场经济条件下也要发挥计划的作用。)

⑵ ⑶ 市场的积极作用:

①市场能通过价格的涨落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供求关系的变化,传递市场信息,实现资源配置。②面对市场竞争,在利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生产者、经营者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2.规范市场秩序的措施 B

①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

(市场规则主要包括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

②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

③国家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

④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3.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A

⑴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⑵市场调节存在着固有的弊端: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⑶单纯由市场调节的后果:P81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A

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5.我国宏观调控的含义和主要目标A

⑴含义:宏观调控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⑵主要目标:①促进经济增长,②增加就业,③稳定物价,④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6.我国宏观调控的手段 B

(1)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经济手段。

(2)法律手段:指国家经济立法;经济司法,打击各种经济为违法犯罪行为。

(3)行政手段:是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

注意: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与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 科学发展观 B

⑴地位:是指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C

地位: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 措施:(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地位:这是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措施: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2)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地位: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措施:①提高质量和效益,拉动内需,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管理创新。②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③继续设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3)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地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措施:①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②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4)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要求: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生态文明放在突出位置。

第十一课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主要表现及其影响A

⑵主要表现: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载体:跨国公司。)

⑶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积极影响: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它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发展空间。消极影响:① 不稳定,两极分化更加严重。 ②经济全球化导致风险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态度: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提高抵御风险能力,勇敢迎接挑战。

2.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基本原则 A

⑴地位:世界贸易组织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

⑵积极的作用:①它积极组织多边谈判,②为国际贸易制定一系列基本原则和协定,③为成员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和冲突的场所。

⑶基本原则有:非歧视原则、市场准入原则、互惠原则、公平竞争与公平贸易原则,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等。(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与国民待遇原则。)

3.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B

⑴地位:是我国一项长期基本国策

⑵格局: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格局

⑶体系: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⑷原则(根本基点):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⑸战略: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走出去”的表现(P97)

篇三: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一 一三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

第七课、个人收入与分配

(二)按劳分配为主体

1、基本内容和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为什么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1)必要性: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2)重要性:①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②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3)地位: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三)多种分配方式——按生产要素分配

1、要素: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劳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工资、奖金、津贴等)

2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二、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一)收入分配的公平(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

1、含义: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要过
高一政治必修1第三四单元复习提纲》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3558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