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安住在秋色中随笔 正文

安住在秋色中随笔

2016-11-28 11:25:38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安住在无常之相中

安住在无常之相中

2009年04月27日 如是

修行不是追求更多的平静,或者从中获得更多的快乐。平静无法企求,身心的平静与不平静是不断转换的,修行就是体会平静的流动与转换,进而明白平静无法企求。心态就是这样,刚平静下来,立刻变成不平静。反复地体会平静等诸多心态的变迁,修行者最终将会明白,身心的平静很容易被打破,修行不能把平静的心态做为目标。

如果不再企求平静,这会让修行进一步深化。如果你修行,你会体会到佛所说的“诸行无常”的道理。平静是一种心理状态,它是无常变迁的,修行者无法保留它的存在

当不平静出现时,安住在那里,不要企求平静。当生气出现时,观照它,不要企求不生气;当贪着出现时,不要企求不贪,只要观察就可以了。当二元对立的一面出现时,不再企求另一面,这会让修行渐入佳境。佛陀在谈到观心时是这样说的:“当心有贪爱时,清楚了知心有贪爱,当心没有贪爱时,清楚了知心没有贪爱;当心有嗔恨时,清楚了知心有嗔恨,当心没有嗔恨时,清楚了知心没有嗔恨;当心有愚痴时,清楚了知心有愚痴,当心没有愚痴时,清楚了知心没有愚痴......当心广大时,清楚了知心广大,当心不广大时,清楚了知心不广大;当心专注时,清楚了知心专注,当心不专注时,清楚了知心不专注;当心解脱时,清楚了知心解脱,当心未解脱时,清楚了知心未解脱。”(见《大念住经》很清楚,当贪着出现时,佛陀只是强调观察它,并没有让修行者消除它。佛陀教导的方法是超越的方法,完全彻底地超越贪嗔痴等,而非只是在表面上排斥或反感那

在修行中,如果不断地企求平静,平静会不断地消失。你再次地把平静找回来,然后它又消失,修行者在一开始基本上都是这样修行的。从这种体验中,有些修行者也许会认识到,修行与生活总不能在这种不断建立,不断流失的情况下进行。你试着强迫自己平静,有时平静会出现,有时却不能。我们决不能再把平静视为修行的目标。

平静是心法,是无常变迁的事物,它随时会来,也随时会消失。如果修行者把人生目标或禅修的目标确定为只要平静,这个目标就建立在绝对不稳定的基础上。不论如何努力,修行者终将无法达到目标。这正如佛陀所教导的,无常变迁的事物是靠不住的,必须超越它。

如何才能具有纯粹的心理?完全纯粹的心理来自于不再反抗,不再无间断地追寻,这是安住在当下的方法。不论当下展现的是什么,只要接受即可。如此修

行者将体会到心念与情绪的无比纷乱的状态,如果那种纷乱之流出现,那就安住在纷乱之流中。

安住在任何一种情形下,可以导致纯粹心理的产生。如果修行者反抗感受,反抗情绪,会感受到痛苦与难过的滋味。感受与情绪是自然法则,日夜不停地流动着,这就象河水,如果你让它流动,它会自然而适展,如果你想阻拦这条大河的流动,就会遭遇阻力。心理障碍也是这样生成的,如果让思想情绪流动,它会自然而舒畅,如果阻碍它,就会形成烦恼痛苦。

以随顺的方式让心理顺势流动,这就是说,让它自己流动,不要干涉,不要试图阻碍心理这条河流。心理必须流动,这是其本性——修行者正是要认识这个本性。

心理与情绪变幻无常,当任何一个情绪出现时,你只要知道就行;当它消失时,你也只要知道就行。这知道生起与消失的过程,就可以让修行者最终明白,所有的事物都是无常的。如果修行者明白了无常之理,他的思路就会逐渐清晰,烦恼纠结的情形就会逐渐改观。一切的事物(包括我们的身心)都在不间断地流失,这是一条法则,如此你将看到有为法界的真相——无常。

受过现代教育的人都知道,抗拒规律的结果只能是于事无补,多吃苦头。观察内心的思念、情绪和感受,最后确认它们的本质——生起之物必然消失,物质的事物和心理现象都是如此,无一例外。这是规律,无法抗拒,也无法改变,这会让人的心完全超脱出来。如果修行者看到了身心无常的法则,就能放开情绪,放开思想,让它们自己展现了。放开就轻松了,但放开的前提条件是看到它们是无法执着,无从执着的。它们是自然法则,而不是可以任由自己的欲望。尝试一下,让自己这样看问题,这样修行:压力感生起了,看着它;令人不悦的心念生起了,看着它。让压力感和不悦的心念存在并确认它们。小心翼翼,不要抗拒,只是了知它们——保持知道。这需要细心,如果你不再抗拒,你会发现心的紧缩开始消解。

如果修行的功夫深厚,你会体会到情绪存在,而你并不难过;压力感存在,而你并不沉重;不悦的心理存在,而你却感到安详,矛盾的事物在这时完全调和了。以前,它们的存在是冲突与矛盾的;现在,事情出现转机。如果你曾体验这种不可思议的情形,你将永远不再排斥情绪、念头、甚至于贪、嗔、痴都可以让它们存在。在这个层面上,它们的狰狞面孔完全变为详和。

这是禅修的深度境界,你已经窥见了禅修带来的不可思议。让念头自己流动,让情绪完全展开,不再干扰它,不再限制它,让痛苦与快乐随时光临,我们欢迎这一切的到来!

任何外在的事物都不是烦恼的根源,如此你将体会到佛陀所说的“苦

集”——苦的原因——渴爱。痛苦的因缘是渴爱与排斥,如果不排斥它们,这些事物不会带来痛苦。你可以尝试让心不悦,让你自己生气,但这不会带来烦恼与痛苦。

现在,烦恼的表面似乎存在,但它却不再干扰修行者。它们的来与去,并不会与你有关——你体会到了真正的解脱。你终于明白,问题不在念头、情绪、心境,而在我们以怎样的态度去看待它们——这是需要了知到所有事物都是无常的本质以后才能生起的心态。

如果能够理解并体验这种自在的流动,你的禅修终将深入。身体在变化,心理在流动,但不再带来扰动,内在的心是完全平静的,稳固的,不可扰动的。无须为它下一个定义,禅修者能感觉到它的平静。这就象大海,水面的波涛依旧涌动,但大海的深处是绝对平静的。修行者不仅在静坐时有宁静,在行走和工作中也是一样。

这就是禅修,它的原理是,如果你完全了知身心的无常法则,你就不会执着一切现象。平静与不平静、贪与不贪,嗔愤与平和,它们都是二元对立的现象,你不再贪爱一面而排斥另一面——只有了解这个实相,才能生起超然的心态。所有的现象界有着共同的本质,它们确实如佛陀所说,是“无常”之相。当修行者通过千辛万苦的修习,认知到这一实相,他就离开了那非常局限的生存空间——无常的五蕴身心,而没有边界的“无限”将降临,没有人会拒绝无穷的空间与无限的时间,那是绝对的自由。

篇二:安全随笔

安全随笔

俗话说“安全是根绳,牵着千万人”,安全它和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从个人的角度讲安全是对自己生命的负责,从社会的角度讲安全是对他人生命、企业生存发展、社会进步的负责 。

我们不能预知未来,但我们可以把握现在 。公司和分厂组织我们观看了一些曾经发生过的安全事故案例,血淋淋的事实呈现在我的脑海,让我心酸、让我悲痛、让我怜惜每一个无辜的受害者。一起起触目惊心的人生伤亡事故,让我久久不能平息。既然我们改变不了过去,也预知不了未来,那我们何不把握现在,处处留心安全,处处注意安全。

记得两年前,刚从学生跨越到工人的我带着幼稚的思想来到润鑫,经过几天辛苦的军训后,我们被分到了不同的工作岗位,刚知道自己被分到动力厂时,心里有点激动,找了一份和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工作,之后公司和分厂对我们进行了多次有关安全方面的教育,当时幼稚的我还觉得这些安全教育枯燥无味,甚至让我有点小烦躁,但当我真正踏足到电气运行这个岗位时,工作中的点点滴滴让我恍然大悟安全培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走进动力厂大门便可以看到各种安全警示牌被悬挂在规定的位置,黑板报上写满了各种安全知识,墙上也贴了许多和安全有关的制度和规程,这些随眼就能看到的东西时时刻刻提醒着我们要注意安全。然而这每一条安全生产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都是在一起起血的经验教训和一次次人生事故伤亡中积累而来的,它不是束缚我们的枷锁,更不是随意编制出来的条例,而是指引我们正确前行的指路牌。身为动力厂的一员,我们必须熟悉每一条安全制度和规程,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负责,同时也对生产设备的安全负责。每次和老员工师傅们去操作停送电、去巡视、去搞卫生时一旁的师傅总会细心叮嘱我注意安全距离,不要和带电设备靠的太近等等叫我注意安全的话语。

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安全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是企业生产的薄弱环节,同时也直接影响着家庭的安危,企业的稳定发展。安全必须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我们电气运行的每一个员工都应该担负起认真巡视点检,发现不安全因素或设备缺陷时立即做出正确响应的责任,将一切事故隐患抹杀在萌芽状态。杜绝各类人身设备的安全事故发生。

安全像个圆,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绚丽的青春之花,会在安全的沃土上盛开的婀娜多姿,也会因事故的肆虐变得淡然无光。展望未来,我们每个人该走的路还很长,肩负的责任也很重。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在新形势、新目标下,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应当更稳健、更成熟。当我们看见红艳艳的骄阳拔地而起,绿油油的田野生机勃勃,每一个静止的、运动的生命体都被渲染的蓬勃、美丽。我们一定会情不自禁地感叹:生命竟是如此美丽而精彩!人生没有彩排,每一次上映都不能从来。生命只有一次,让安全与我们同行,让安全与润鑫同行


安住在秋色中随笔》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3422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安住在秋色中随笔
相关文章
  • 安住在秋色中随笔

    安住在无常之相中安住在无常之相中2009年04月27日如是修行不是追求更多的平静,或者从中获得更多的快乐。平静无法企求,身心的平静与不平静是不断转换的,修行就是体会平静的流动...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