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备课 正文 本文移动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备课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备课

2020-05-26 15:22:32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五年级教学计划合集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备课

  一、教材分析:

  教材基本结构: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我爱阅读,月是故乡明,学习说明性文章,生活的启示,遨游汉字王国,父母之爱,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走近毛泽东。其中第一单元“我爱阅读”和第五单元“遨游汉字王国”还安排有不同呈现形式的综合性学习内容,使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四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遨游汉字王国”单元采取了全新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本册共有课文28篇,其中精读课文14篇,略读课文14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总共32篇。这些课文从精读、略读到选读,按三个层次编排,体现由扶到放的设计思路。

  教材的主要特点:

  1、专题组元的角度更加灵活多样。

  2、加强整合的编写目的更加明确。

  3、课文既保留传统的优秀篇目,又增加了富有时代感的新课文。

  4、强化导学功能,引导学生思考。

  5、改进“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6、拓展学习资源,加强课内外语文学习的联系。

  二、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7人。其中男生27人,女生30人。绝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爱学习,有上进心,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是有个别学生基础较差,家长又疏于督促,还需老师加强辅导。个别学生学习自觉性差,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还需要老师好好引导教育。

  三、学习总目标:

  1、认200个字,写150个,会使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

  2、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并体会汉字的优美。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5、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6、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8、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

  9、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辩论、演讲的基本方法。

  10、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书写规范、整洁。

  11、学写简单的读书笔记、学写内容梗概。

  12、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能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并能策划简单的社会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四、教学策略与措施:

  1、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2、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3、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4、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5、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6、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7、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8、开展辅优补差活动。教学中既要注意培养那些优生,也要注意帮助后进生,缩小优秀生与后进生之间的差距,使全班同学都能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再上一个新台阶。

  五、学习时数:90课时

  六、教学进度:

  周 次教 学 内 容

  一始业教育 1、窃读记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二3、走遍天下书为侣 4、我的"长生果"

  三口语交际•习作一 回顾•拓展一5,古诗词三首

  四6、梅花魂 7、桂花雨 8、小桥流水人家

  五国庆假

  六口语交际•习作二 回顾•拓展二 9、鲸10、*松鼠

  七11、新型玻璃 12、*假如没有尘土 13、钓鱼的启示

  八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15、落花生 16、珍珠鸟

  九口语交际•习作四 回顾•拓展四 综合性学习 遨游汉字

  十17、地震中的父与子 18、慈母情怀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十一20、学会看病 口语交际•习作六 回顾•拓展六

  十二21、圆明园的毁灭 22、狼牙山五壮士

  23、难忘的一课

  十三长假

  十四24、最后一分钟 口语交际•习作七 回顾•拓展七

  十五25、七律•长征 26、开国大典 27、青山处处埋忠骨

  十六28、毛主席在花山 口语交际•习作八 回顾•拓展八

  其它

  时间期末迎考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组单元集体备课

  一、学习内容:

  1、《窃读记》 4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3 、《走遍天下书为侣》

  4 *、《我的“长生果”》 口语交际 习作 回顾 拓展

  二、学习目标

  1、学习本组课文的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并背诵我国古代有关读书的名句。

  3、理解课文的内容,继续培养把握文章重要内容的能力,品味读书的乐趣,学习课文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情感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4、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交流读书的收获和体会,培养阅读的兴趣,习得一些读书的方法。

  5、学习做采访笔记和写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看法,不断提高实用写作的能力。

  三、学习重、难点:

  重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激起阅读的兴趣,培养阅读的爱好与习惯。

  难点:

  在阅读中提高学生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品味作者用词的准确性,习得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四、课时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14课时,其中《窃读记》2课时,《小苗与大树的对话》1课时,《走遍天下书为侣》2课时,《我的“长生果”》1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宽带网”1课时。复习、检测2课时。

  课题: 《1、窃读记》 (第2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窃读时困窘,进而深入地领悟作者的读书之乐。

  学习目标1、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窃读时的困窘,进而更深入地领悟作者的读书之乐,受到感染。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

  难点重点:抓住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一些表达方法。

  难点: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教具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认读词语“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

  2、回顾课文内容。

  3、过渡: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我”是一个爱读书的小姑娘,为了读到自己喜欢的那本书,费劲了力气才找到。那么,她是怎样阅读呢?有什么感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品味朗读,体会感悟:

  1、快速默读全文,找出集中体现小姑娘复杂滋味的语句,用“──”勾出。

  ⑴、抽生答找出的语句,检查学生找的情况。

  ⑵、全班齐读: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⑶、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2、小声读课文,在文中找出能体现小姑娘快乐的语句,用“__”勾出;找出能体现小姑娘感到惧怕的语句,用“△”勾出。

  3、同桌交流。

  4、全班交流,老师相机引导学生明白,从这些语句中的哪些词语体会到文中小姑娘的“快乐”和“惧怕”的。

  引导学生抓住具体的语句、词语朗读感悟,读出作者当时的心情,体会作者动作和心理描写的细腻传神。

  5、老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感受小姑娘的快乐和惧怕。

  6、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理解。

  引导学生先说说“吃饭长大”和“读书长大”分别指什么?

  7、学生质疑:

  读完课文后,你还有什么不懂的?请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三、感悟写法,理解内容

  1、引导:

  这篇课文真实感人。那么,你认为哪里写得好呢?

  2、小结:

  这篇语言朴实而又生动感人,特别动作和心理描写极为传神,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读书的酷爱。

  四、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1、结合过去,谈谈自己对待看阅读课外书持什么态度。

  2、结合所学的内容,说说此时对待看课外书的感受。

  3、搜集名人读书故事,并做好记录。

  五、作业:

  一、我能准确读出下面字的读音(用“√”表示出来)

  目的地(dì dí de) 踮脚尖(diǎn diàn) 暂时(zàn zhàn )

  充足(cōng chōng)

  二、下面的句子写得多生动哇,我也要写一写

  1、急忙打开收,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所所有的智慧都吞下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依依不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鼓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1、窃读记

  复杂:快乐 惧怕(心理描写 独特感受)

  急切:(动作描写:跨、踮、钻、挤、找

  教学反思

  课题: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第1 课时)

  教学内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感受季老关心下一代的人格魅力。

  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 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

  教学重、

  难点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难点:从读书和谈话中受到启示,培养阅读的习惯。

  教具课件

  学具课前搜集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课前预习一、认真朗读课文三遍,,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得通顺、流利。思考:这篇课文与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

  二、多音字组词。

  lǜ( ) zhuàn( )

  绿 传

  lù( ) chuán( )

  三、思考:课文中的“小苗”和“大树”分别指的是谁?他们在谈论什么?

  四、搜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我们学习了林海音的《窃读记》,体会了小姑娘的窃读感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小苗与大树之间的对话。让我们一起去听听他们都谈了些什么?

  1、齐读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2、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一些什么?

  二、设疑预习,合作探究:

  1、预习反馈

  (1)、指名朗读课文,师生正音。检查多音字。

  (2)、指名说说课文中的“小苗”和“大树”分别指的是谁?用搜集的资料介绍季羡林先生。他们在谈论什么?

  (3)、这篇课文与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

  2、自主预习

  (1)、认真读读课文,看看苗苗同季老交流了哪些问题 ?

  (2)、季羡林先生对于读书,提出了哪些见解?

  你赞同季羡林先生的读书方法吗?你还有什么好的读书方法吗?

  (3)、在苗苗对季老的采访中,他们花了很长的时间讨论看闲书。那么闲书到底是什么,能结合课文谈谈你们的理解吗?

  A、什么样的书是闲书?你的父母允许你看吗?季老是主张看闲书的,但是在课堂上和写作业的时候看行吗?

  B、同学们能从两个人的交流中体会到( )。

  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对阅读的感受吗?

  阅读,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知识的大门。

  阅读,是 , 。

  阅读,是 , 。

  (4)、通过文中对话的描写,可以看出季老有什么特点?苗苗有什么特点?

  (5)、分角色朗读:从一老一小谈笑中我们分明感受到了苗苗的率真、可爱,季老的平易近人,循循善诱。请同学分角色读一读《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

  三、展示互动,品读课文:

  1、小组分工汇报

  2、认真读读课文,看看苗苗同季老交流了哪些问题 ?

  3、季羡林先生对于读书,提出了哪些见解?

  4、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5、从一老一小谈笑中我们分明感受到了苗苗的率真、可爱,季老的平易近人,循循善诱。请同学分角色读一读《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

  四、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1、你认为采访要注意什么?

  2、向大家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书。

  3、向大家推荐一些书目:《古文观止》《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五、反馈练习

  1、读拼音,写词语:

  cǎi fǎng   shuǐ hǔ zhuàn   piān kē   wén lǐ guàn tōng

  (   ) (      ) (   ) (       )

  gǔ lì    lü lín hǎo hàn céng jīng   gǔn guā làn shú

  (  ) (      ) (    ) (       )

  2、请在正确读音下边打“√”

  爷爷,您在《我的童年》里说,您小时候,最感兴(xìng xīng)趣的就是看闲书,您喜欢看《三国演义》,还能将《水浒( xǔ hǔ)传(chuán zhuàn)》里绿(lü  lù)林好汉的名字背得滚瓜烂熟,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再回答问题:

  最近清华大学办了一个班,选的是高才生,提出要培养____、____的人才。我看,有这两个贯通还不行,还应该加一个_____。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

  “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如何理解?

  板书设计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闲书  多看

  偏科  三贯通

  学习外语 两百首诗 五十篇古文

  教学反思

  课题: 《3、走遍天下书为侣》(第1课时)

  凡启华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习目标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

  学习重、

  难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了解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

  教具课件字词

  学具学生搜集读书名言

  课前预习一、给下列汉字注音并组词

  侣( )_____ 豫( )_____

  诵( )_____ 某( )_____

  二、把课文朗读三遍,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思考:课文主要讲什么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搜集读书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欢阅读,从童年时的“窃读”,到季先生对读书的见解,可以看出他们都善于从书中汲取营养.今天,我们学习第3课“走遍天下书为侣”.

  2、齐读课题.释题.(侣:伴侣.)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题的意思,针对课题质疑。

  二、设疑预习,合作探究

  1、预习反馈

  (1)、指名认读生字,师生正音,给生字组词。

  (2)、指名轮读课文。

  (3)、默读课文,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2、自主预习:

  作者走遍天下以书为侣的理由是什么?请认真朗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有关语句,谈谈自己的体会。

  3、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三、展示互动,品读课文

  1、作者为什么会选择书陪伴自己旅行呢?

  随着回答,课件出示句子:

  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2、自由读这几句话,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3、读了这几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体会到的?

  4、你能把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读出来吗?(指导学生朗读,读出作者对书的喜爱之情。)

  四、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假如你独自旅行,你会带上什么东西呢?仿照课文,写一写你自己的想法。

  作业:

  一、看拼音写词语。

  bàn lǚ yú lè lǎng sòng biān xiě hǎo bù yóu yù

  ( ) ( ) ( ) ( ) ( )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感叹( ) 忽略( ) 毫不犹豫( )

  三、根据自己的读书感受填空。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____,也是____。

  四、根据课文第七自然段填空。

  1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是________,他的读书方法对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

  2、从课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书的____。

  五、我能写两句课外搜集到的读书名言。

  板书设计3、走遍天下书为侣

  朋友 家 故地

  教学反思《走遍天下书为侣》是一篇散文,用比较的手法向我们阐明了作者的观点——走遍天下书为侣,文章以细腻独特的笔触,精练而准确的语言,具体写出了读书给作者带来的乐趣,穿插介绍了读书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对精神世界的追求。针对目前儿童喜欢看漫画卡通,电视等,本文是一篇极富教育性的课文。因此,我在教学本课,采用联系比较策略,让学生将作者对书的看法与自己的实际体验结合起来,通过“朋友”“家”,让学生畅谈感受,唤醒学生心灵上的共鸣,对于文章谈到的读书方法,更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读书实际,告诉学生应该怎样读书,只有将读书与思考相结合,才有收益。书,使我们的生活变得轻松而舒适,书,让这个世界充满真善美,当学生真正感悟到这一点时,读书的欲望是从心底迸发的,教师再适时引导他们讲想法转化为行动,号召他们加入读书的行列,养成热爱读书的好习惯。

  课题:《4、我的“长生果”》(第1课时)

  教学内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3、学习一些读书和写作的方法。

  教学重、

  难点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难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教具课件

  学具让学生搜集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课前预习

  1、把课文朗读三遍,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思考:课文主要讲什么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浏览课文画出不懂的字词.成语。

  3、从参考书.字典等方法把不会的字词.成语找到想要的答案。

  4、总结课文的段落意思。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第一单元我们学习的主题是“我爱读书”,在前几篇课文中,我们一直在和书进行着有趣地对话。《窃读记》中的小女孩,在书店里得到了“窃读”的乐趣;《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中的小女孩,在对长辈的访谈中获得了读书的启示;《走遍天下书为侣》则提出要善于读书,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必有所获;今天,我们还要再学习一篇关于读书的文章,看看它又告诉了我们什么。

  二、设疑预习,合作探究

  1、(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问:你有什么问题?(如:课文中我的“长生果”是指什么?为什么要把书比喻为我的“长生果”?)

  2、、预习反馈

  (1)指名分读课文,师生正音。

  (2)说说理解的词语,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讨论解决。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自主预习

  (1)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

  (2)从这些事中,你悟出了哪些道理?

  4、学生自主预习后,在小组内交流。

  三、展示互动,品读课文

  (一)、通读全文,找出语言优美的句段,多读多感受文字的美。

  1.第二段和第九段。

  2.引导学生多读,在读的基础上,说说这两段美在哪儿?

  3.师相机引导学生:作者能写出这么优美的段落,靠的是什么?

  是她小时候爱读书,爱收集和积累。

  (二)、再读课文。

  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

  课文主要写作者小时候是怎样读书的?

  2、 找出作者小时候读书的句子,体会体会,从作者的读书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指导朗读相关的句子。

  4、作者从作文中悟到了什么道理?

  5、读书和作文有什么联系吗?从文中找到有关的句子,并谈谈理解。

  (三)、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1、通过刚才的交流,你理解为什么把书比作“长生果”了吗?

  2、作者对书情有独钟,读读课文, 看看作者从读书中收获到了什么?

  3、为此,作者从获奖的作文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四、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1、写一写自己在读这篇过程中的收获。

  2、课外收集积累和读书有关的格言警句。

  五、作业

  一、拼一拼,写一写

  增(  ) 付(  ) 拂(  )

  憎(  ) 附(  ) 佛(  )

  赠(  ) 符(  ) 沸(  )

  二、补充词语

  ( )光( )彩  ( )想( )翩  如( )如( )

  不( )而( )  牵( )挂( )  ( )然( )伤

  千( )一( )  大( )身( )  ( )心( )血

  三、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禁:(  )

  (  ) 奔:(  )

  (  )

  撒:(  )

  (  ) 落:(  )

  (  )

  四、在括号中填入合适的量词

  一( )鲸  一( )鱼  一( )树  一( )牛  一( )马

  一( )羊

  五、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1、爷爷年纪(  )很大了,(  )仍忙着做家务,停不下来。

  2、(  )玻璃被划破,(  )会发出报警声。

  3、(  )树被风吹得太厉害,松鼠(  )会到地上来

  板书设计我的“长生果”

  津津有味→废寝忘食→不求甚解→如醉如痴

  阅读:博览群书 如情入境 写读书笔记

  作文:构思别出心裁 写真情实感 借鉴模仿

  课题: 《口语交际·习作一》 (第1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通过讲述读书故事,积累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活动,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等能力,促进学生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

  难点重点: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写作

  难点: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写作

  教学方法教法:引导法、谈话法

  学法:小组合作交流

  修改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明确目标

  在这次“阅读大比拼”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大家一定有不少收获吧?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二、组内讨论,人人参与

  1、 你们小组开展了哪些活动,有什么收获呢?请同学们在组内交流。

  2、 学生在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检查、督促,要求人人发言。

  3、 互听互评,互相修正,共同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4、 推荐代表参加全班交流。

  三、全班互动,交流评价

  1、回忆《窃读记》在你的读书经历中,有什么样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

  2、读第2课,你可以采访身边的人,交流采访经过,谈谈采访的心得。

  3、先集中分享各自的读书故事,再引导学生交流别人读书经历。

  4、你对谁说的话有同感?学生自由交流评价。

  四、开展辩论,启迪思维

  1、 人们常说:“开卷有益”,但也有人说:“开卷未必有益,看了哪些不健康的书反而有害”。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请同学们摆事实、说道理展开一次辩论。

  2、 学生合成正反两方展开辩论,教师及时指导、点拨。

  3、总结。

  课题: 《口语交际·习作一》(第2课时)

  教学内容习作

  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写作)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习作,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重、

  难点重点:完成初稿及修改

  难点:完成初稿及修改

  教学方法教法:自由写作

  学法:自由写作

  教具投影仪

  修改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活动,体会到读书带给我们的乐趣,大家的发言各抒己见,把你们交流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一定会成为一篇佳作。下面请大家选择一个角度,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吧!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1、出示习作要求。投影出示。

  2、齐读要求。

  三、试写初稿,反复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后,自己认真进行修改。

  3、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4、按照小组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朗读佳作,共同赏评

  每小组推荐一至两名同学,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五、誊写作文,制作小报

  1、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满意后抄写在作文本上。

  2、整理习作和收集的资料,小组合作办一期以“读书乐”为主题的手抄报。

  课题: 《回顾·拓展一》 (第1课时)

  教学内容回顾·拓展一

  教学目标1、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体会读书的乐趣,并学习一些读书的方法。

  2、 2、在活动中体会读书的乐趣。

  3、学到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教学重、

  难点重点:积累古诗句,品味读书的好处

  难点:掌握读书的方法

  教学方法教法:习作交流,共同欣赏

  学法:习作交流,共同欣赏

  修改教学过程:

  一、回顾“词语盘点”

  1、学生自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组织记忆竞赛、抄写竞赛,引导学生积累本组所学的词语。

  二、交流平台

  1、回顾自己的学习,看看通过第1组课文的学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2、围绕教材中提示的不同角度,小组内交流本组语文学习的收获和体会。

  3、全班交流、展示。

  三、日积月累

  1、激情导入

  我们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素以乐学好读为高尚美德,古代许多贤人学士写了许多这方面的警句,激励我们做个热爱读书的人。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

  ⑴、学生自由诵读,注重读准字音。

  ⑵、尝试理解学生交流对这些名言警句的大致理解。

  ①、“一日无书,百事荒芜”------------

  ②、“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③、“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3、背诵名言。

  4、交流其他有关读书的名言,学生收集的以及老师推荐的,拓展积累,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

  四、展示台

  1、组成读书兴趣小组,汇报开展了哪些读书活动。

  2、怎样搞好图书管理?

  3、写一个读书推荐卡,把自己喜欢的书推荐给同学。

  4、展示读书记录卡。

  第一单元小结

  成

  功

  之

  处本组课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都紧密围绕着阅读编排。在本组课文的教学中,我紧紧围绕本组要求进行教学。首先,我针对本组课文内容,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其次,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通过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感情。最后,结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归纳一些读书方法,并让学生谈谈学习的收获,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

  不

  足

  之

  处在教学中,学生还不能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语言啰嗦,不能准确把握课文重点。对一些重点语句理解不够深入,学生阅读的兴趣还不够浓,有待教师进一步培养。

  改

  进

  措

  施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使其能够准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情感,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组单元集体备课

  一、学习内容:

  5、《古诗词三首》 6、《梅花魂》7*、《桂花雨》

  8*、《小桥流水人家》   口语交际 习作 回顾 拓展

  二、学习目标

  1、学习本组课文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课文中让自己感动的词句,背诵指定的段落,不断丰富语言积累。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恋与挚爱,领悟通过景物和事情的叙写,表达思想情感的写作方法。搜集表达思乡情感的诗词或歌曲。

  4、开展一次以“浓浓的乡情”为主题的活动,通过朗诵诗歌,演唱歌曲等形式,培养学生策划活动、参与活动的能力。

  5、写一篇想象作文,注意引导学生借鉴本组课文表达情感的方法,继续培养书面表达能力。

  三、学习重、难点:

  重点:

  学会充分读书,用心体会,积累课文中美好的语言,感受人物美好的情感。

  难点:

  学习和借鉴作者通过景物或事情来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

  四、课时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3课时,其中《古诗词三首》2课时,《梅花魂》2课时,《桂花雨》1 课时,《小桥流水人家》1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回顾拓展2课时,习作2课时,复习、检测2课时。

  课题: 5、《古诗三首》(第1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古诗《泊船瓜洲》

  教学目标1、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

  难点重点: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难点: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教学方法教法: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

  学法:小组讨论交流

  教具地图、课件

  学具字典

  课前预习

  1、朗读课文,圈出生字。给生字注音。

  2、找一找,背一背以前学过的古诗。

  3、再读课文,不懂的打上问号。

  4、搜集作者的资料。

  修改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当导游,好不好?介绍“瓜洲”、“京口”。

  2、板书诗题,读题.释题。

  3、过渡:为什么人们喜欢这首诗呢?先去读一读吧.

  二、自主预习,合作探究

  1、预习反馈:

  (1)、指名读,正字音。注意“一水间、数重山、照我还”读音.

  (2)、简介作者。

  2、自主预习

  (1)、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古诗提到了哪些地方?作者要说的到底是什么意思?

  (3)、从中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三、品味课文,体会感悟

  (一)、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1、刚刚同学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诗,(课件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2、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诗吗?

  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美丽的景色.那就和你的同桌再互相读一读,说一说:在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派景色呢?想到什么说什么.

  4、同桌之间互读、练说

  5、指数名学生说.

  6、小结

  7、那就用朗读把感受表达出来吧.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8、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一派色彩斑斓的绮丽风光.可为什么诗中只有一种“绿”色呢?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9、指名答.

  10、是呀,作者放眼望去,看见了——

  练习题:你能填入表示不同绿色的词吗?

  近处( )的小草 ( )的柳树

  远处( )的树林 ( )的高山

  11、诗人此时正遇早春时节,站在 ——,满眼皆是 ——,让作者明显地感受到 ——.

  12、可别小看了这个“绿”字,它仅仅是告诉你春天来了吗?它还能让你感受到什么呢?

  13、指名答。

  14、同学们理解得多丰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绿”读出来吧.男女生赛读。

  15、小小的“绿”字却有大大的文章!引导阅读“资料袋”,介绍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

  16、听完“绿”字的故事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17、小结:

  18、这首诗正是因为这个故事,让人们更加赞赏.那就让我们一起读出你的赞叹吧。

  (二)、品评诗句.升华情感

  1、过渡:这么美的绿,这么迷人的风光,谁不想多看两眼?谁不想留恋其中?诗人和我们一样陶醉在景色中忘乎所以了吗?

  2、诗人想回哪里去?诗中的家乡是指哪儿?引导从课题“泊船瓜洲”和诗句“钟山只隔数重山”等处理解。

  3、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它大概的位置吗?先好好读读古诗。

  4、学生上台指明.(老师点击课件,显示“钟山”的位置.)

  简介钟山      .

  5、你从哪里能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到家乡呢?

  6、引导学生从“一水间”“只隔数重山”“又”“何时照我还”这些词句理解。

  7、练习读出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和急切盼望回家的感情。

  四、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1、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2、练习背诵。

  3、这节课,同学们积极主动地感悟真情、推敲诗句,学得生动精彩,给老师留下了极好的印象。下面我布置一下课堂作业。

  选做题1:根据《泊船瓜洲》,重新为课文配一幅插图。

  选做题2:以“春风又绿江南岸”为题,按一定顺序具体介绍春天来临江南的景色。

  选做题3:著名诗人贾岛写《题李凝幽居》时,为一个字犯了愁,你能帮帮他吗?鸟宿池边树,僧(推、敲)月下门。你觉得哪个字更能表现月夜的寂静,为什么?(1)

  课题: 5、《古诗三首》(第2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秋思》

  教学目标1、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

  难点重点: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难点: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教学方法教法: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学法:运用前面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交流

  教具课件

  学具字典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回味学法。

  上节课我们是怎样学习《泊船瓜洲》这首诗的?学生思考、表述,教师小结。在这秋高气爽的季节,今天,我们切合时宜地来学习一首和秋季有关的诗——《秋思》。

  2、板书:秋思。齐读。(1)

  二、自主预习,合作探究

  出示预习提纲:

  1、思考题目的意思。

  2、在小组内交流搜集到才作者的资料。

  3、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4、说说整首诗的大意,从中体会到怎样的思想感情?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学生先自主预习,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三、展示互动,品味朗读

  (一)、走进“秋思”

  1、谁能描述一下秋天的景色?

  2、谁能告诉大家:“秋思”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秋思》

  1、出示课件,进行配乐情景范读。

  2、学生试着读一读。

  (三)理解古诗,体会情感

  1、熟读成诵。

  2、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秋思》。

  (1)、学生独自边读、边批、边查、边悟,试说每句话的意思。

  a、作者仅仅是说秋天到了吗?你从哪里感觉到诗人要说的话太多了?

  b、这满腹的话都能写到信里吗?

  c、为什么送信人要走时,又打开信了呢?

  (2)、同桌之间互相交流独自理解上的收获或疑惑。

  (3)、全班交流。

  3、学生交流词意、诗意。

  4、交流情感。

  5、如果是你,你想给家人说什么呢?试一试吧!

  四、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1、把这首诗背给自己父母听,把你的理解、感悟与父母交流。

  2、试着独自到秋天里去走一走、看一看、想一想,在你眼里、心里秋天是什么样的?

  课题: 5、《古诗三首》(第3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长相思》

  教学目标1、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难点: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教学方法教法:引导合作学习

  学法:运用前面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交流

  教具课件

  修改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齐诵《泊船瓜洲》和《秋思》。

  2、利用课件出示《长相思》原文并配乐范读。

  3、说说大家在课外搜集的有关《长相思》的资料。

  a、介绍作者。

  b、介绍写作背景。

  4、学生交流课文的收获。

  5、让学生读一读并大致说一说:《长相思》与《泊船瓜洲》和《秋思》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二、自主预习,合作探究

  出示预习提纲:

  1、《长相思》和前面学习的两首诗有什么不同之处?

  2、用学习前两首诗的方法理解句意

  3、这首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的?

  三、展示互动,品味课文

  (一)、体会情感

  “故园”是什么地方?为什么他会想到故园?他可能想到故园的什么?

  (二)感情诵读

  纳兰性德身向榆关,心却在故园,他在忍受着身心分离的痛苦啊,同学们,身向榆关,心却在故园的仅仅是纳兰性德一个人吗?

  全班一起读。(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正在风雪之夜苦苦思念家乡的将士们,我们有感情地读一读)

  1、同学们读得真好,我们把整首词连起来读一读。

  2、范读(配乐):

  3、男生女生读,齐读

  四、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1、背诵三首诗词,并进行默写。

  2、选择一首给你印象最深的古诗词,谈谈感受。

  抄写搜集的的有关思乡的是或词。

  3、这三首诗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板书设计

  远望钟山 意万重

  泊船瓜洲 春绿江南 思乡

  秋思 思乡

  见月思归 说不尽

  山水——身已远

  长相思 思乡

  风雪 ——梦不成

  教学反思

  课题: 《 6、梅花魂 》(第一课时)

  凡启华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习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缕缕、幽芳、漂泊、唯独、顿时、稀罕”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前后照应的写法。

  3、能说出课文讲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

  学习重、

  难点重点:能说出课文讲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体会前后照应的写法。

  难点:能说出课文讲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体会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具课件

  学具搜集有关梅花的资料

  课前预习一、把课文读三遍,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给下列汉字注音并组词

  缕( )_____ 腮( )_____

  衰( )_____ 绸( )_____

  三、给下面的多音字注音组词。

  分 抹 折 卷

  四、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颇负盛名:

  秉性:

  眷恋: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你见过梅花吗?你知道梅花的品格吗?学生相互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资料。指名背诵关于梅花的诗句。

  2、查字典说说“魂”字的解释。

  3、揭题释题:

  ⑴、读课题,你的心中有疑问吗?

  ⑵、学生针对课题进行质疑。

  过渡 :是啊,梅花只不过是一种植物,它何来之魂?带着“?”让我们走进课文,来解答心中的困惑。

  二、设疑预习,合作探究

  1、预习反馈

  (1)、指名认读生字,相互提醒字音、字形,给生字组词。

  重点提醒“缕、葬、腮、甚、眷、飕、衰”的读音,指导“幽、衰、葬”的字形。

  (2)、交流多音字,说说这些多音字在本课的读音。

  (3)、指名说说不理解的词语。

  2、自主预习

  认真朗读课文,思考:

  课文围绕梅花回忆了外祖父生前的几件事,从这些事中体会到什么?(认真读读每个自然段)

  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关系?(读一读开头和结尾再比较)

  3、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三、展示互动,感悟理解

  1、课文回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

  (1)、指名回答,其他学生补充。

  课件出示:五件事:教我读唐诗宋词时会流泪;

  我弄脏墨梅图,外祖父大发脾气;

  外祖父因为不能回国而哭起来;

  外祖父把墨梅图送给我;

  外祖父送给我绣着梅花的手绢。

  (2)、从这些事情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比较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相同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四、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1、概括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抄写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

  课题: 《梅花魂》(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情感

  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外祖父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学习重、

  难点重点:理解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体会在爱梅花送梅花图中寄托外祖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

  难点:理解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体会在爱梅花送梅花图中寄托外祖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

  教具课件

  学具搜集到的有关梅花的诗句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谁能说说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指名回答)

  二、设疑预习,合作探究

  1、对于这几件事,你有什么想问的吗?(学生提问,用上“我不懂…”来提问)作者当时也还是个小孩子,外祖父的言行同样使她产生了许多疑问,你们刚才所问到的,也是作者当时所不懂的。岁月带走了这个漂泊异国的老人,也使当年的小女孩长大了,成熟了。回想起记忆中的这一幕幕往事,成年的她读懂了老人的心了吗?你透过作者深情的回忆,读懂老人的心了吗?请找出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2、学生回答,读最后一段。

  (1)终于懂了,这所有的一切都包含着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一段。

  (2)终于懂了,可外祖父已经不在了,这读懂的是怎样让人心痛的感情呀!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一段。

  3、自主预习(出示预习提纲)

  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具体的词句,谈谈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提示:抓住描写外祖父的句子,在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3、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三、展示互动,深化理解

  1、分小组进行交流,其它小组可补充。

  2、教师相机点拨:

  (1)关注外祖父的三次“落泪”

  A、“每当读到…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a、外祖父为什么要教我唐诗宋词?

  (老人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国人,不忘中华民族文化,也要让自己的子孙也不忘自己祖国的文化,从小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

  b、“读到一些诗句就落泪”是因为什么?

  (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老人的思乡之情。他思念祖国,却身在异邦,不能回去,所以伤感地流泪了)

  过渡:思念自己的家乡,思念自己的祖国,让外祖父不止一次潸然泪下,你还找到描写外祖父落泪的句子了吗?

  B、“想不到外祖父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因不能回国而难过)

  想不到泪眼曚昽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

  (老人把自己对祖国的一片眷恋之心让外孙女带回祖国,了却了

  自己的心愿。

  过渡: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这无声无息的流泪,这抑制不住的恸哭,这婆娑的泪眼,就是外祖父思念祖国最真实的写照。让我们再次读读这些句子,感受老人对祖国的强烈思念之情。(课件出示句子,学生齐读)

  (2)关注“一次生气”

  a、出示"墨梅图",学生自由轻读,想一想,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把摆弄古玩和弄脏墨梅图的态度进行对比 (板书:分外爱惜)

  b、学生圈划有关重点字词交流.("拉下脸,训斥,轻轻刮去,慢慢抹净"用红色显示)

  c、指导朗读:读出"训斥"的语气."是玷污得的吗 "是什么句 读出强烈的反诘语气."轻轻,慢慢"这两个词该怎样读 为什么? (学生赛读,穿插评价,齐读)

  过渡:“这清白的梅花为什么不能玷污?”一向宽容慈爱的外祖父为什么这次会大动干戈呢?请联系下文思考。

  (3)关注赠送墨梅图和梅花手绢

  A、(出示老人深情地说的那段话)

  “这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B、读一读这段话,你读懂了什么?

  外祖父表面是在赞美梅花,实际上是在赞美什么?外祖父把他珍爱的墨梅图送给我,目的是什么?(让我做一个具有梅花精神的人)墨梅图包含着外祖父怎样的感情?外祖父送给我墨梅图和梅花手绢让我带回祖国,实际是想让我把什么带回祖国?(眷恋祖国的心)

  C、有感情地齐读这一段

  D、其实,这也是老人自己的心灵表白。他漂泊海外,中国人的气节没有变,对祖国的爱没有变,就像他深爱的梅花一样,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你还知道哪些有气节的中国人?(指名回答)

  过渡:梅花魂是中华民族的魂,也是一个有气节的中国人的魂!从对梅花的喜爱中,我们看到是外祖父不变的中国心!就像《我的中国心》这首歌一样,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们一起来读读歌词,听听无数像外祖父一样的华侨老人的心声!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学生看歌词轻声唱。

  四、拓展延伸,领悟写法

  课文是怎样表达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和眷恋之情的?

  作业:

  一、形近字组词。

  魂( ) 缕( ) 衰( ) 绢( )

  魄( ) 搂( ) 哀( ) 涓( )

  二、补充词语。

  ( )书( )画 风( )雪( ) ( )天( )地

  ( )头( )节 泪眼( )( ) 颇负( )( )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梅花魂”的“魂”指____。梅花魂就是____。在文中,梅花的精神指“________”的精神,这也是中华民族的____精神。外祖父赞美梅花,实际上是在赞美____。

  2、课文重点表达了外祖父____的思想感情,这种感情是通过____来表达的,一共写了__件小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三个有气节的人物:____

  四、抄写课文中让你感动的语句。

  板书设计梅花魂

  读诗落泪

  爱惜墨梅图

  不能回国而哭泣 热爱、眷恋祖国

  送墨梅图

  送梅花手绢

  教学反思

  课题: 《7*桂花雨》(第1课时)

  教学内容桂花雨

  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

  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

  教具课件

  学具字词典 搜集桂花有关知识

  课前预习一、搜集有关桂花的资料。

  二、认真朗读课文三遍,做到正确、流利,读准字音。

  三、摘抄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播放《童年》歌曲引入,感受童年的幸福和美好

  (2)、谈一谈童年的趣事

  (3)、板书课题

  二、设疑预习,合作探究

  1、预习反馈

  (1)、交流收集到的有关桂花的资料。

  (2)、指名分读课文,师生评价、正音。

  2、自主预习

  (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2)、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

  (3)、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

  (4)、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5)、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同是桂花,难道在不同的地方香味就不一样吗?为什么母亲会这样说?

  三、展示互动,品读课文

  1、小组分工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2、自读自悟(出示思考题)

  (1)、默读2──6自然段,看看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勾出有关的词句。

  (2)、把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读给同桌听。

  3、细读悟情(讨论交流)

  (一)、重点理解句子:

  (1)、“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饼也同样香气弥漫。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它的香,已挣脱了季节的束缚,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自己的体会

  (二)、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

  (2)、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

  (3)、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①、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②、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可以让学生畅想母亲还会说什么

  ③、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三)、重点理解结尾母亲的话

  四、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1、学了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2、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

  作业:

  一、抄写文中描写桂花香的句子。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这句话写出了____,句中的_字,更突出了这一点。

  2、课文通过对故乡桂花的回忆,表达了作者____的思想感情。

  三、说说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板书设计7*、桂花雨

  桂花飘香十里

  摇花真像下雨

  爱花赏花拾花

  仿佛回到故里

  教学反思

  课题: 《8*、小桥流水人家》(第1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1、认识“潺、婀、粼、涸、缀、螃、蟹”八个生字。正确认读“词语盘点”中有关本课的词

  2、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理解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3、想象文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浓浓思乡情,以及用具体的景物表

  达思乡之情的写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

  难点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具体的景物表达思乡之情的方法。

  难点:领悟文章通过具体事例表达感情的表达方法。

  教具老师准备古诗文《天净沙》.

  学具学生搜集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

  课前预习一、把课文读三遍,圈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读准字音。

  二、找出课文中的多音字,注音组词。

  娜 和

  三、读课文,思考:课文描写了家乡的哪些景物?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词,出示《天净沙》,全班齐读。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你从这首词中能读出什么?体会到什么?

  2、导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以这首词中间的一句做题目(板书课题),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翻开书读一读。

  二、设疑预习,合作探究

  1、预习反馈

  (1)、指名朗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婀娜、唱和、干涸”的读音。

  (2)、课文写了家乡的哪些景物?

  2、自主预习: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着重写“小桥流水”,哪几个自然段着重写“人家”?

  (2)、自由、反复地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描写的情景。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根据文中的描写画一画自己最喜欢的景致。

  (3)、互相交流:作者故乡的这些景致给你怎样的感受?你从这些景致描写中体会到作者的什么情感?

  (4)、请你通过朗读表达出你的感受。

  三、展示互动,品读课文

  1、展示交流探究学习的成果.以小组为单位派出中心发言人汇报探究学习中的发现和体会。

  2、根据学生发言,老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思乡之情的方法。

  3、赏读,积累优美句段

  ◆配乐朗读: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乡村画卷,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读几遍,熟读成诵.

  ◆摘抄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句.

  四、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1、交流:作者表达的是思乡之情,他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2、你知道哪些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读一读,说一说。

  作业:

  一、从文中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 )的小溪 ( )的柳枝 ( )的波纹

  ( )的野花 ( )的野菌 ( )的印象

  二、作者笔下的家乡写得多美呀!请你摘录三个优美的句子。

  三、课文表达了作者的___之情。请你写两句课外搜集的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

  板书设计小桥流水人家

  那么美,那么自然

  “我”热爱,“我”思念

  教学反思

  课题: 《口语交际》(第1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1、能围绕“浓浓的乡情”这个主题讲清楚自己的活活动安排。

  2、通过口语交际和习作活动,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能与同学就活动主题进行商讨,增强学生的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等能力,及自主合作的参与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

  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方法教法:激发兴趣,引发情感体验。

  学法:小组合作

  教具1、收集与“浓浓的乡情”相关的诗词、歌曲、故事等。

  2、了解班级同学的特长,以便策划活动。

  学具搜集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人对自己的家乡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大诗人李白用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家乡,是一个不管什么时候,一想起就会让人感到亲切的名字。乡情,乡思,乡愁,乡音,家乡始终是令人梦绕魂牵的地方。“叶落归根”“告老还乡” “乡音无改鬓毛衰”,古往今来,人们用各种形式和行动,表达着同样的情感──对故乡的依恋和热爱。你收集了哪些表达热爱家乡之情的诗句或歌曲?

  二、畅所欲言,抒发情感

  1、同学们,请你们来说说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

  2、现然大家都这么热爱家乡,那么我们就以“浓浓的乡情”为主题来策划一次活动。既然是活动,形式就要丰富多彩,要通过丰富的内容、精彩的节目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小组交流讨论

  (1)、明确小组讨论的内容:表演哪些节目;由哪些同学表演;怎样表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

  (2)、重点讨论怎样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根据讨论情况列出节目表。老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指导,可以提示采取朗诵诗词,演唱歌曲、家乡画展、我做家乡小导游、课本(诗词)剧、编小报等形式进行活动。

  根据课前自己收集的资料,选择一个活动方案,选择合作伙伴进行小组学习。

  (3)、小组具体商量内容、分工等事宜,并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活动方案。

  三、展示交流,体验乡情

  1、过渡:刚才老师参与了部分小组的讨论,看得出来同学们事先都做了精心的准备,而且在讨论的过程中非常热烈,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能考虑到。每个小组都希望通过策划这次活动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那现在就请同学们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策划的活动方案吧。

  2、分组列出节目表,把节目表在全班进行交流。

  3、以组为单位,围绕“浓浓乡情”表演,形式不限,可以是古诗诵读牵情思,可以是歌曲演唱道情思,可是挥毫泼墨画情思,可以是匠心独运写情思等等。组长抽签决定顺序,组员同时准备,齐心协力来比拼,准备时间10分钟。

  4、分组表演,评优激励。

  各小组汇报合作学习的成果。其他组认真观看,认真评选。

  交流本次研究活动的体会、收获以及感受等,评选出优秀活动小组、最佳创意小组、团结协作榜样小组、优秀设计小组等。

  四、总结收获,引向课外

  款款的思乡情,浓浓的恋乡意,如一杯茗茶,飘着悠悠茶香,越品味越醇香,越品情越浓烈。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是人们发自内心的共同愿望。请同学们课后继续去收集相关的资料,继续去了解家乡,建设家乡,为我们的家乡的明天出一份力量。

  课题: 《习作》(第1课时)

  教学内容习作

  教学目标1、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能大胆发挥想象,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写出家乡的变化,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重、

  难点重点:根据主题策划活动,列出节目表,并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在倾听与合作中活动,表演活动方案,培养学生的策划能力、表演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进一步交际与习作的效率。

  难点:培养学生的策划能力、表演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进一步交际与习作的效率。

  教学方法教法:谈话、

  学法:小组交流 互相补充

  教具幻灯

  学具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

  修改教学过程

  一、诵读古诗,引入新课

  1、诵读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乡偶书》二:“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谈谈诵读古诗后的感受,让学生体会又见家乡时感受到人事的变化。

  2、在策划“浓浓的乡情”活动中,同学们尽情抒发了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是呀,谁不爱自己的家乡?谁不愿意为家乡出份力?家乡,有了你们的参与而日新月异,变化多多呢!今天让我们大胆地想象一下,通过我们的努力,二十年以后的家乡会是什么样子?

  二、大胆想象,拓展思维

  1、想象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比如侧重变化写,可以写房屋道路变化。

  2、想象儿时的小伙伴会是怎样的,可以写家乡伙伴的变化。

  想象久别重逢的亲朋好友久别重逢的场面人,会有怎样的感慨。

  3、想象家乡的某处景观…

  三、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1、学生默读提示,明确习作要求及内容。

  2、小组互说,打开思路。

  四、交流积累,活化语言

  1、交流课内外积累的关于与家乡的好词好句佳段。阅读“日积月累”中的古诗,引导学生适当地加以运用。

  2、回忆这组课文中作者运用的表达感情的方法,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五、试写初稿,自行修改

  1、自行思考,确定大致的写作思路

  2、动笔写作,要求书写工整,语句通顺。

  3、自行初改。

  六、小组评议,再改评赏

  1、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2、根据同学的建议再次进行修改。

  3、分两种类型展示:优秀习作展示;进步习作展示

  课题: 《回顾 拓展二》(第1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和课外书屋。

  教学目标1、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回顾与整理。

  2、积累名言警句

  3、激发孩子们课文阅读的兴趣,积极开展课外阅读。

  教学重、

  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用心体会课文作者是怎样用具体的景物或事情表达思乡之情的。

  难点:训练和规范学生的口语

  教学方法教法:通过回顾与整理和积累等方法加强学习。

  学法:小组讨论、交流

  教具课件(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

  学具自己收集的有关名言警句

  修改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内容

  家乡,在游子的心里,永远是最温馨、最难以割舍、最令人梦绕魂牵的地方。思乡情是人世间一种美好的情感,本组课文表达的都是思乡之情。通过课文的学习,我我们收获了什么呢?让我们共同走进回顾·拓展二(板书课题:回顾·拓展二)

  二、回顾课文,交流互动

  1、回顾课文内容,找出作者或写事或写景表达思乡之情的内容读一读。

  2、你找到了哪些这样的描写?小组里互相交流,畅所欲言。

  3、小组派代表发言。

  (1)课文中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表达思乡之情的语句。

  (2)课文中通过写景表达思乡之情的语句。

  4、小结:表达思乡之情不是空泛地抒情,应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或景物来体现。作家的作品是这样,我们的习作也要这样。

  平时我们的习作是怎样表达感情的?结合本次习作中的典型例子进行交流。

  三、背诵古诗词,激活积累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词三首,请大家先来背诵一遍。

  四、诗文链接,内化积累

  1、积累“日积月累”中的诗句。

  请大家反复读这些诗句,想想这些诗句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说说从哪儿体会出来的?

  (1)、熟读成诵。

  (2)、引入部分原诗朗读,鼓励学生搜集原诗读读背背。

  2、课外拓展。

  (1)、千百年来,描写思念家乡的好诗句还有很多很多。请大家一起交流交流你课外收集到的描写思乡情的诗文。

  (2)、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五、趣味语文,激发兴趣

  1、学生自读“推敲的来历”一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2、同桌互读,纠正字音;小组互问,解决不懂的问题。

  引入贾岛的《题李凝幽居》整首诗,以理解为什么用“敲”字好。

  3、这样的趣味语文故事还有很多,把你知道的讲给大家听。

  第二单元小结

  成 功 之 处这一组课文都包含着浓浓的思乡情,为了让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这种情感,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充分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其次,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领悟到,思乡的情是一样的,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却是因人而异的,引发乡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一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同时,在读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不 足 之 处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学生能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但是在想象课文所描绘的画面时,想象力还不够丰富,口头叙述不够生动,条理性不强。在读书时,还不能做到“三到”。在习作中,还不能抓住具体的景物充分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改 进 措 施在今后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具体的词语、句子进行感情朗读,品味语言,想象画面。在学生习作时,帮助学生拓宽思路,引导学生使用学习的表达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组单元集体备课

  一、学习内容:

  9、《鲸》   10*、《松鼠》  11、《新型玻璃》

  12*、《假如没有灰尘》   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

  二、学习目标

  1、学习本组课文的生字新词,并理解词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句子中一些关键词语的作用。

  3、结合课文的学习,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渠道收集有关信息,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增加知识储备,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

  4、引导学生认真做好课文的笔记或卡片,初步了解说明文的特点和一般的说明方法。进行一次以“小小推销员”为题的口语交际训练,并练习写一篇说明文。

  三、学习重、难点:

  重点:

  了解一些科学知识,了解和学习课文的说明方法。

  难点:

  了解说明文的特点,掌握常用的一些说明方法。

  四、课时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4课时。其中,《鲸》2课时,《松鼠》1课时,《新型玻璃》2 课时,《假如没有灰尘》1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回顾拓展2课时,综合性学习1课时,复习、检测2课时。

  课题: 《9、鲸》(第1课时)

  教学内容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朗读课文,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

  难点重点: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

  难点: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

  教具1、搜集一些有关鲸的文字、图片.

  2.、重点语句内容的课件.

  学具字词卡片

  课前预习一、把课文朗读三遍,做到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给生字注音组词。

  三、把下面的生字写三遍组两个词。

  腭 滤 肺 哺

  四、搜集有关鲸的资料。

  五、思考课文的每个自然段各讲了什么?

  修改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出示鲸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动物吗?你们对它有什么了解吗?请和同桌谈一谈,自由发言.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鲸》这篇课文,看看通过学习,你对鲸有了什么更深的了解.

  二、设疑预习,合作探究

  1、预习反馈

  (1)、指名分读课文,师生正音。学生提醒容易写错和读错的字。

  (2)、指名用搜集到的资料介绍鲸。

  (3)、说说每个自然段各讲了什么内容?

  2、自主预习

  (1)、鲸属于鱼类吗?如果不是,那它为什么生活在海洋里?你能用文中的内容说说它为什么不属于鱼类,而是哺乳动物吗?

  (2)、课文对鲸做了深入细致的介绍,每个自然段介绍了鲸的一个特点,语言简练、准确。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看本文介绍了鲸的哪些特点?填写下表

  研究内容特 点 说 明 方 法

  形体特点

  种类

  吃食

  呼吸

  睡觉

  生长

  (2)、学生自读思考,并批注。

  (3)、同桌交流,相互启发。

  三、展示互动,研读课文

  1、指名说说鲸是鱼类吗?为什么?

  2、你知道鲸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变化的吗?

  3、播放课件,读课文,自己说一说,注意表示时间的词。

  4、根据词语,引导学生复述鲸的进化过程。

  课题: 《9、鲸》(第2课时)

  雷爱玲

  教学内容鲸

  教学目标1、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惯,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2、学习“抓住事物特点,将事物写具体”的方法,并领会“用具体数字”和“相比较”的方法去说明事物特点的好处。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

  难点重点:了解鲸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写作方法。

  难点:鲸的进化过程。

  教具鲸进化的图片

  学具搜集有关鲸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9课,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鲸有了初步的认识,那么你能告诉大家鲸为什么不是鱼吗?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鲸的有关特点。

  二、展示互动,研读课文

  1、教师进行展示分工。

  2、学生分小组汇报讨论情况。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点拨

  (1)从第一段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鲸的大?作者是怎样介绍鲸的这一特点的?

  出示句子,理解列举数字和作比较、举例子的方法,指导朗读。

  2、你知道鲸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变化的吗?

  播放课件,读课文,自己说一说,注意表示时间的词。

  根据词语,引导学生复述。

  3、师生接读:在演变的过程中,有的有牙齿变成了,有的没有牙齿,变成了。

  4、过渡:鲸还有许多知识,你还想知道吗?让我们一起来做小小科学家,探索鲸的奥秘。

  5、小组自学讨论课文4—7自然段,要求,看一看谁掌握知识多?

  6、小组汇报,你掌握了鲸的什么知识?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述相机指导:

  第四自然段:分角色朗读。

  须鲸和齿鲸在吃食上有什么不同?从中你体会到鲸吃食有什么特点?

  作者用到了哪些说明方法?

  第五自然段:做一个有经验的渔民,根据水柱来判断鲸的种类。

  画一画鲸呼吸时喷出的水柱。

  出示学生的画,判断说明原因,用上“因为……所以……”说一句话。

  第六自然段:画示意图。

  通过这一段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作者用到了哪些说明方法?

  第七自然段:读出表示生长快的句子。(1)

  三、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通过课文,我们了解了鲸的体形、进化、生活习性方面的知识,课前大家也收集了不少知识,如果你是鲸,最想向大家介绍哪些方面的知识。我们就来写一写

  投影出示:

  鲸的自述

  大家好,我叫鲸,来自大海深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你所收集的资料中,选择一个方面进行介绍,注意运用适当的说明方法,将特点介绍具体,详细。

  学生练笔。

  出示学生作品,集体评讲。

  你还知道鲸的什么知识?

  板书设计鲸

  吃食 呼吸 睡觉 繁殖

  教学反思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1、灵活巧妙、激趣导入。生字教学的巧妙;每个环节创设情境的巧妙;评价语的巧妙。

  2、做到有机结合。读写结合,如生字的听写;讲续结合,如小黑板上的复述提示;课内外结合,如对后进生的辅导。

  3、体现新理念。主导与主体的关系;自主合作探究模式;走进文本,走进学生;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三维目标的整合。另外,课堂上老师的自信;驾驭课堂老到的能力;心中时时有学生,提问面百分之百。

  遗憾:

  1、鲸的进化过程其实分四个过程,教师要点明。这是课文的难点。

  2、讲话要注重细节,在幽默风趣时,题外话要少讲。

  3、学生在板书时,教师要关注。如有学生在写“判”“滤”时笔顺错了,教师没发现,也就没纠正了。

  4、学生讲导游词时,要教学生文明用语。

  课题: 《10 、松鼠》(第1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目标1、认识11个生字。正确读记“乖巧、驯良、清秀、矫健、机警、

  玲珑、躲藏、追逐、强烈、溪流、警觉、触动、锐利、错杂、狭窄、勉强、遮蔽”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习性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

  动物的人文情怀。

  3、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描写,积累语言。

  4、能用较准确、生动的文字对某一种动物的特点进行说明。

  学习重、

  难点重点: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通过与《鲸》进行比较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进一步领会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关于松鼠形态及生活习性的课件。

  学具1、学生查找有关松鼠的资料,搜集作者布封的有关资料。

  2、学生自读课文,准备字典帮助扫清生字障碍。

  课前预习1、自读课文,找出文中的生字,自学生字、巩固记忆生字。画出不懂的词语,利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解决问题。

  2、自由朗读课文三遍,做到通顺、流利。标出自然段序号,再想一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说的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松鼠的图片:

  同学们,你了解松鼠吗?请把你知道的给大家说一说。学生用搜集到的资料介绍松鼠。

  2、今天,我们学习法国著名的博物学家布封所写的《松鼠》,让我们看看,他给我们介绍了松鼠哪些方面的内容。

  3、学生介绍作者布封

  二、设疑预习,合作探究

  1、预习反馈

  (1)、指名分读课文,师生正音。

  提醒学生注意“矫”、“缨”、“榛”的读音。

  (2)、指名说说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师生共同帮助理解。

  (3)、指名说说课文的每个自然段各讲了什么。

  2、自主预习

  (1)、认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从那几个方面描写了松鼠?你认为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2)、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3)、课文用了哪些方法来介绍松鼠?

  (4)、比较本课与《鲸》在表达上有哪些异同点。

  3、学生自主预习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三、展示互动,研读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点拨:

  1、你能用一句话或几个词语概括出松鼠的特征吗?

  2、想想课文在表达上与《鲸》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3、你喜欢松鼠吗?请你结合课文介绍的顺序说说松鼠在哪些方面讨人喜欢?

  4、能言善辩:

  下列有两段同样是介绍松鼠的文字,试与原文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⑴、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在高处活动,因为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练跑、玩耍、吃东西,它过水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做船,用自己的尾巴当做帆和舵。它十分警觉,只要有人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松鼠的窝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一胎能生三四个。

  ⑵、松鼠亦称灰鼠,哺乳纲,松鼠科。体长20~28厘米;尾蓬松,长16~24厘米。体毛灰色、暗褐色或赤褐色,腹面白色。冬季耳有毛簇。林栖,用树叶、草苔筑巢,或利用鸦、鹊的废巢。嗜食松子和胡桃等果实,有时食昆虫和鸟卵。年产1~4窝,每窝产5~10仔。分布于我国东北至西北,以及欧洲各地。毛皮可制衣,尾毛可制笔。

  4、作者向我们准确、生动地介绍了松鼠的特征及生活习性。除了文章中介绍的松鼠特点外,你知道松鼠还具有哪些特点吗?请学生补充课外资料。

  四、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1、读完课文,看了影片后,你一定更加了解和喜爱松鼠了,那么,你愿意为保护这些像小松鼠一样可爱的小动物做点什么呢?

  2、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能准确、生动写出松鼠的特征及生活习性。这些写法对我们有何启示?学生很自然得出结论:这离不开认真细致的观察。布置观察一种小动物,学着课文的写法,试着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文。

  3、读读课后“资料袋”的内容,希望同学们能读一读布封的书,了解更多的动物朋友。

  五、作业设计

  一、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用“对号”标出。

  驯良(xùn xùn) 勉强(qiǎn qiáng) 露水(lù lòu)

  矫健(jiáo jiǎo)分杈(chā chà) 塞满(sāi sài)

  蛰伏(zhé zhi) 前爪(zhuǎ zhǎo) 暖和(hé huo)

  二、为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写在( )里。

  “胎”字有以下几种解释:①人或哺乳动物母体内的幼体;②怀孕或生育的次数;③某些物体的坯。

  1、她生了二胎( )

  2、怀胎( )

  3、泥胎儿( )

  三、读句子,用带点的词语写句子。

  松鼠总是喜欢在树上生活,很少到地面上来,因为它们的体形结构和生活习性决定了它们的生活环境。

  四、读课文填空。

  1、第2自然段中三个“它们”指代 。

  2、第4自然段中表示顺序的词语是 、 、 。

  五、抄写文中带关联词的句子。(3个)

  板书设计 漂亮(外形)

  10、松鼠 驯良(活动)

  乖巧(搭窝)

  教学反思《松鼠》是一篇描写动物的课文,介绍了松鼠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性,表达了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其中,课文第三自然段从“住”这方面介绍了松鼠的生活习性。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A指名介绍松鼠是怎样搭窝的。 B从中画也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语,体会这段话是按照事物的先后顺序来介绍松鼠搭窝的, C从这一自然段,你体会到松鼠的什么? D指导感情朗读。 教学后,我发现学生还不大能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松鼠做事聪明、认真的特点。如果我先引导学生齐读重点句子“它们带着儿女住在里边又暖和又安全”,接着让学生找一找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这窝搭得暖和又安全,然后请学生谈谈对松鼠的感受,效果可能会更好。因为学生抓住重点句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从而体会动物的可爱,激发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课题: 《11、新型玻璃》(第1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1、能正确拼读生字,理解新词在文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与作用。

  3、能用第一人称创造性地介绍新型玻璃。

  4、通过理解课文,激发探索科技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

  难点重点: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及作用,激发探索科技奥秘的兴趣。

  难点: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及作用,能用第一人称创造性地介绍新型玻璃。

  教具投影片

  学具字词典

  课前预习

  1、把课文读3到5遍,还不熟继续读到熟。

  2、圈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3、查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安然无恙”和“藕断丝连”意思。

  4、认真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哪几种新型玻璃。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激情导入:同学们刚才唱的是《聪明一休》歌,是不是。老师听说最近一休办了个玻璃公司,正在招收员工,同学们有没有兴趣去试一试?好,一休公司托付老师先考考大家。(板书:玻璃):玻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谁愿意想大家介绍?(学生畅谈)

  2、导入新课。老师这儿有一个关于玻璃的故事,请看:教师播放课件。

  课件包括五个场景:⑴、深夜,一个贼潜入博物馆。⑵、贼划破玻璃,将手伸向陈列的珍贵字画。⑶、突然,警铃大振,贼惊慌失措。⑷、警察把垂头丧气的贼带走。⑸、最后一个镜头定格在玻璃上,给玻璃一个特写。

  3、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是谁报的警保护了国家的字画? (玻璃,对,但是这和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玻璃一样吗?这种玻璃就是--------出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关于新型玻璃的。

  4、师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5、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你想了解些什么?(学生质疑)

  二、设疑预习,合作探究

  1、师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你想了解些什么?(学生质疑)

  3、预习反馈

  (1)、指名分读课文,师生正音。

  (2)、说说“安然无恙”和“藕断丝连”的意思。

  (3)、说说课文讲了哪几种新型玻璃。

  4、自主预习

  (1)、这些新型玻璃有哪些特点和作用,设计一个表格,把它展示出来。

  (2)、作者在介绍这些玻璃时,用到了哪些说明方法?

  5、学生自主预习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三、展示互动,深入理解

  各小组展示设计的表格,并进行解说。

  提示:各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分别是什么,作者是用什么方法介绍的要说清楚。

  课题: 《新型玻璃》(第2课时)

  雷爱玲

  教学内容召开展销会

  教学目标1、通过个人探求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各种新型玻璃的特点。

  2、激发学生的思维,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

  难点重点:进一步了解各种新型玻璃的特点。

  难点:激发学生的思维,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

  教学方法教法:个人探求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

  学法:个人探求和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今天,老师将带着大家继续走进新型玻璃展览馆,进一步了解各种新型玻璃。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出示表格。)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读一读课文,然后看着表格,连贯的说一说每一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先同桌间相互说一说,然后让学生说给大家听一听。

  二、召开展销会,鼓励学生竟说

  1、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在我们班开一个展销会,让每一位同学都当一回推销员,推销员是干什么的,知道吗?(就是把自己厂里的产品介绍给大家,发动大家来买自己介绍的产品,如果来买的人越多,就说明你这个推销员的水平越高。)你们想不想来试试呀?(生、想)

  今天你们推销的产品就是这五种新型玻璃,请每一位组长代表你们一组到上面来选一种玻璃。下面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想好推销的话语,夸夸自己厂里玻璃的特点和作用。让人一听就来买,你们在小组内先说给其他同学听,相互出出主意,待会儿就请同学能争着到上面来推销自己的产品,我们还要评出优秀推销员,好吗?应该怎样做呢?谁来读一读“推销方法启示”(课件出示)?其他人想这四条中哪一条最重要呢?

  学生在组内推销。

  提示:可使用一些说明方法,可针对介绍情况相互提问,使推销更成功。

  2、全班进行推销。

  提醒学生注意推销员有没有把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说清楚。

  3、学生填写订单,交给自己认为讲的最好的学生,然后评出优秀推销员。

  4、同学们,除了课文中介绍的五种新型玻璃之外,你们还知道其他新型玻璃吗?如果知道,你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三、争当“小发明家”,培养创新精神

  1、同学们,除了课文中讲到的和同学们刚才介绍的几种新型玻璃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新型玻璃,他们在现代化建筑中正起着(重要作用),研制这些玻璃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们真了不起,它们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那你们想不想也来发明一种新型产品呢?

  那下面请同学们根据我们生活的需要,每人设计一种新型产品,完成这张21世纪新型产品设计方案:

  新型玻璃的名称:

  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2、学生完成方案。

  3、交流。

  4、总结:

  同学们都能积极动脑,展开想象的翅膀,设计了一种新型产品,还没有完成的,或还需修改的课后完成,最后,老师愿我们每一位同学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探索,让理想成为现实,为人类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板书设计特点 不断探索

  新型玻璃

  作用 创造奇迹

  教学反思教学《新型玻璃》这一课时,我设计的教学过程注重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积极主动地探究,生动活泼地发展,思维能力能得到提高,使学生真正享受到自主合作学习的成功乐趣。整个教学过程的突出特点是精心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小组合作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一、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唤醒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使学生产生学习需求。教学时,我从学生已经熟知的玻璃出发,引出了所要学习的新内容,学生急于想知道新型玻璃到底是什么样,这就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现代教学论认为,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关键所在。所以课堂上,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喜好的玻璃,采取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自主阅读,了解玻璃的特点、作用等。然后四人小组交流自学情况,互相补充,相互释疑。在了解了新型玻璃的特点、作用之后,让学生从课文中选一种新型玻璃,用第一人称“玻璃的自述”,介绍这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将自己推销出去。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最后展开想象的翅膀,设想未来的玻璃。

  这种教学设计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张扬自己的个性。学生们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感受,轻松愉快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在言语实践中学习语言,在积极思维中发展思维,在交流表达中提高表达能力。

  课题: 《12、假如没有灰尘》 (第1课时)

  郭芝兰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学习目标1、认识4个生字。正确读写课文中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3、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

  4、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学习重难点重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和说明事物的方法。

  难点:明白灰尘与人类的关系,懂得任何事情事物都有两面性。

  教具多媒体网络、投影机

  学具收集资料了解灰尘与人类生活的联系

  课前预习一、自由朗读课文三遍,圈出课文中的生字,读准字音,连词连句读一读。

  二、认真读课文,思考:课文每个自然段各讲了什么?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诗句:古往今来,人们总是“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读一读,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灰尘有哪些危害?

  3、假如没有灰尘,人类和自然界将会怎样?板书课题

  二、设疑预习,合作探究

  1、预习反馈

  (1)、指名分读课文,师生评价。

  (2)、给下列带横线的字注音

  削弱( ) 单调( ) 湿漉漉( )

  (3)、说说每个自然段的大意。

  2、自主预习

  (1)、默读课文,看看灰尘有什么特点?用“──”画出来。灰尘有什么作用?用“~~”画出来。

  (2)、与小组同学讨论作者是怎样说明这些特点和作用的。

  (3)、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灰尘的特点灰尘的作用使用的说明方法

  师巡回指导,及时表扬合作好的小组。

  三、展示互动,研读课文

  1、指名说说灰尘的特点和作用。相机指导朗读。

  2、作者用到了哪些说明方法?提示学生找到相关的语句,认真思考。

  3、通过本文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4、从人们在生活中对待灰尘的看法,你有什么话想说的吗?

  四、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1、从灰尘的危害和作用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灰尘太多确实会污染环境,但适量的灰尘存在,对大自然和人类都有好处。

  2、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也像灰尘一样,具有两面性,举例说明。如电视,网络,游戏……

  3、小练笔:根据课文和自己掌握的资料,以“我是灰尘”为题,写一篇小短文。

  作业:

  一、把词语补充完整。

  古( )今( ) 晚( )朝( ) ( )云 )雾 ( )( )万千

  二、请写出下面句中个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1、灰尘颗粒的直径一般在百万分之一毫米到几百分之一毫米之间。( )

  2、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 )

  3、人眼能看到的灰尘,是灰尘中的庞然大物,细小的灰尘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

  三、灰尘有哪些特点和作用?

  板书设计12、假如没有灰尘

  大小及来源

  使阳光变柔和

  作 使天空呈蔚蓝色

  用 形成气象万千的景色

  保持良性循环

  教学反思《假如没有灰尘》这篇说明文语言准确、生动,知识性、趣味性很强。作者运用了假设、列数字、对比等说明方法,清楚明白而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灰尘与人类的重要关系。

  在教学《假如没胡灰尘》一课中,我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放手让学生去“读”:语文教学就要创设一种想读就读,会读就读的场面,让学生在“读”中去感悟、体验。在课堂上我花了许多时间让学生去“读”,读懂读透。因此,为后边的交流打下了基础。

  2、放手让学生去“问”: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能主动去提问题,通过提问,通过思考,不仅让学生更主动地去学习,更带动了其他学生去思考、提问。

  3、放手让学生去“讲”:通过“读”和“问”,学生有了自己的认识,我让学生放开胆,主动表达自己的认识和见解。通过这样的交流,学生有了充分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

  4、放手让学生去“评”: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参与评点、争论,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实现。

  5、放手让学生去“练”:课后练笔很重要,我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与相关的资料进行练笔——以第一人称写写灰尘。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

  教学过程其实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我们要学会放手,放手让学生去做,虽然本课教学过程还有很多遗憾,但是也带给我许多启发,使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继续前进。

  课题: 《口语交际·习作三》(第 1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1、通过交际实践,初步学习推销的方法,使学生学会成功地把一件商品清楚明白、简洁生动地介绍给他人,引发他人购买的欲望。

  2、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能与同学进行友好地交流,提高抓住要点、大胆提问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

  3、在互动的交际中,提高口头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增强合作意识和诚信意识,获得商品推销的初步体验,感受成功的快乐。

  重难点重点初步学习推销的方法,增强合作意识和诚信意识,获得商品推销的初步体验,感受成功的快乐。

  难点初步学习推销的方法,增强合作意识和诚信意识,获得商品推销的初步体验,感受成功的快乐。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布置环境后,教师激情引入。

  学生读“口语交际”中的话,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及要求。

  二、培训学习,掌握方法

  1、播放一个成功的推销录像。边看边想:推销商品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2、讨论:推销员是怎样进行推销的?他在推销中用了哪些具体方法?

  3、在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出介绍、推销商品的基本方法。

  4、请一两名学生上台学着试说,然后进行评议、补充,提出修改意见。

  三、模拟练习,尝试推销

  1、学生在小组内练习,自由挑选一两件商品介绍给同学,能吸引同学购买,推销就成功了。学生相互评价、修正,选出代表准备参加全班交流。

  提示:一个同学介绍的时候,其它同学要认真听,提出想了解的问题。对“顾客”提出的问题,“推销员”要耐心解答。

  2、教师巡回检查,进行个别指导。

  四、推销展示,竞争上岗

  1、学生分小组汇报展示。

  2、学生进行评价。

  3、请表现好的同学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推销经验。

  4、组织学生评出最佳推销员、最佳创意、最佳推销小组、最佳广告语等,予以表扬、鼓励,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课题: 《口语交际·习作三》(第2 课时)

  教学内容习作

  教学目标1、学习并运用说明文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习作实践中不断提高表达能力。

  2、受到热爱科学的教育,陶冶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

  难点重点学习并运用说明文的基本表达方法,把一种物品介绍清楚。

  难点学习并运用说明文的基本表达方法,把一种物品介绍清楚。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话题

  播放某个超市请帮忙写广告词的片段。

  二、分组讨论,群策群力

  1、先让学生自由选择广告对象,再按不同类别分组进行讨论。

  2、学生在小组内说,相互补充。

  提示学生相互提问,以求把要介绍的对象介绍清楚。

  3、分小组汇报。

  4、学生汇报后,师生共同进行评析。

  三、合作交流,构思内容

  1、怎样把介绍的物品写得想象、生动呢?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应从哪些方面进行介绍?

  2、学生读“习作要求”,明确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

  3、指名口述习作内容,教师从突出特点、说话清楚、表达有序、表达方法等方面加以穿插提示。

  四、自主写作,教师巡视

  1、学生选择自己想介绍的物品,在小组内口述。

  2、各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口述。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合理安排说明顺序,恰当运用说明方法。

  3、学生进行写作。

  4、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教师针对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指导。

  5、指名读自己的习作,师生评议。

  6、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然后在小组内互改。

  课题: 《回顾·拓展三》(第1 课时)

  教学内容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

  教学目标1、在填写表格、交流感受中,总结、巩固说明文基本说明方法。

  2、自读《四时之风》,大概知道诗句的意思,了解四时之风的各自特点,熟读成诵,积累、内化和运用语言。

  3、培养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重、难点重点总结、巩固说明文基本的说明方法,积累、内化和运用语言,培养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

  难点总结、巩固说明文基本的说明方法,积累、内化和运用语言,培养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一、教学“交流平台”

  1、学生回顾自己课内外阅读的说明文,想一想每篇文章分别介绍了哪些事物及其有关知识,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学生填写表格。

  3、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4、全班交流,学生把自己的收获进行发布。

  5、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系统整理。

  二、教学“日积月累”

  1、学生轻声读诗句,不认识的字,查字典多读几遍。

  2、你喜欢这些诗句吗?为什么?请大家把这些诗句有感情地读给同桌听,同桌专心听,欣赏,指点。

  3、指名读诗,师生评价。

  4、学生选取其中的一节,说说诗句的意思,教师相机指导。

  5、讨论:四时之风各有什么特点?

  6、再读诗句,想象画面,比谁读得有味道,练习背诵。

  三、课外书屋

  1、教师发放印有《森林报》中的某个片段内容的材料若干篇。

  2、学生挑选自己感兴趣的文章,重点读一读,把印象深的地方画下来,并写下阅读感受,把读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3、交流阅读情况和感受。

  4、拓展阅读。

  “课外书屋”中介绍了哪些科普读物?你读过吗?你还读过或知道哪些科普读物?给同学介绍介绍。

  5、探讨阅读方法

  请有经验的同学介绍课外阅读的好方法。

  师生围绕“如何才能促进同学读整本书、读科普名著”的问题展开讨论,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组单元集体备课

  一、学习内容:

  13、《钓鱼的启示》  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15、《落花生》

  16*、《珍珠鸟》  口语交际 习作 回顾 拓展

  二、学习目标

  1、学习本组课文的生字新词,理解词意。

  2、能按要求摘录句子和抄写部分课文,丰富语言积累。

  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走进文章。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健康的陶冶,同时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4、了解课文中哪些是详写的部分,哪些是略写的部分,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学习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写一种物,再做一篇看图作文,培养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和书面的表达能力。

  三、学习重、难点:

  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读懂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从中受到启发。

  难点:

  读写结合,在了解借物喻人写法的基础上,在自己的习作中学习运用这种写作方法。

  四、课时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13课时,其中《钓鱼的启示》2课时,《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1课时,《落花生》2课时,《珍珠鸟》1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回顾拓展2课时,复习、检测2课时。

  课题: 《钓鱼的启示》(第 一 课时)

  郭芝兰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捕捞、鱼饵”等词语。能正确抄写描写月夜美丽景色的句子和课文的重点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体会父亲的心理活动。

  重、难点重点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

  难点体会父亲的心理活动。

  教具课件

  学具字典

  课前预习一、熟读课文,做到不多字、不少字、不漏字,圈出课文中的生字,画出生字所在的词语,连词联句多读几遍。

  二、正确书写下面的生字,并组两个不同的词语。

  溅___( )( ) 翼____( )( ) 纵____( )( )

  腮___( )( )唇____( )( )诫____( )( )

  三、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方法提示:可查字典、可联系上下文、可联系生活实际等)

  启示 诱惑

  皎洁 抉择

  沮丧 告诫

  四、熟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件什么事?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钓过鱼吗?有哪些收获?美国有一个叫詹姆斯的人,他在一次钓鱼中得到了一些启示,并使他受益终生,你们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2、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学生质疑,教师梳理问题。

  二、设疑预习,合作探究

  1、预习反馈

  (1)、指名分读课文,师生正音,出示易读错的生字正音:鲈、腮、翕、纵、诫、抉。

  (2)、指名说说理解的词语,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3)、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自主预习

  (1)、从钓到大鲈鱼到把大鲈鱼放回湖里,“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当“我”钓到大鲈鱼时,____;爸爸要“我”把鱼放回湖里时,“我”___;听到父亲平静的回答时,“我”____;但因为父亲的话没有商量的余地,“我”只好___地把鱼放回湖里。

  (2)、“我”为什么不想放鱼?找出相关的句子并体会。

  (3)、父亲是怎么说的?他是什么态度?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这个词还可以换成___

  (4)、父亲难道不喜欢这条大鲈鱼?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5)、父亲为什么坚持要“我”放掉鲈鱼?

  (6)、假如你是作者,你会怎样向父亲乞求,让他允许把鲈鱼留下?假如你是父亲,你会怎样劝说孩子把鱼放了?

  (7)、“我”从钓鱼中得到什么启示?找出文中的句子写下来。你怎样理解这个启示?

  3、学生自主预习后,在小组内交流。

  课题: 《13、钓鱼的启示》(第二 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体会启示

  教学目标1、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重、难点重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

  难点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展示互动,品读课文

  1、学生浏览课文,找课文的哪一自然段写的是钓鱼给作者留下的启示。

  2、指名回答,(课件出示第十自然段)读了这段后,你有什么疑问吗?

  3、学生质疑,教师梳理问题。

  4、理解“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的意思。

  (1)、什么是“是”,什么是“非”?就钓鱼这件事来说,什么是“是”,什么是“非”?

  (2)、“我”在处理放不放鱼这个问题时难吗?为什么这么难呢?

  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来说明理由(课件出示找到的句子)读句子

  A、如果你就是文中的这个孩子,捕到大鲈鱼的时候,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B、父亲此时会怎么对儿子说?师生模仿父子对话。

  (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3—9自然段,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当“我”钓到大鲈鱼时,____;爸爸要“我”把鱼放回湖里时,“我”___;听到父亲平静的回答时,“我”____;但因为父亲的话没有商量的余地,“我”只好___地把鱼放回湖里。

  (4)、道德为什么实践起来很难?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5、理解如果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1)、读课文最后两段,说说“我”在以后的日子里是怎么做的?

  (2)、课件出示“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A、学生齐读,说说这“鱼”还是那诱惑人的大鲈鱼吗?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想想,这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

  B、想象“我”可能会遇到哪些诱惑人的“鱼”,会怎样对待这些诱惑?

  三、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1、你在生活中遇到过诱惑吗?遇到诱惑时,你是怎样对待的?

  2、课件出示法国著名思想家孟德斯鸠的名言,学生齐读共勉。

  3、把你从文中受到的启示写在摘抄本上,和大家交流。

  板书设计钓鱼的启示

  是(放鱼) 道德实践 非(留鱼)

  勇气 ↑ 力量

  拒绝诱惑

  教学反思《钓鱼的启示》是一篇比较深奥的课文,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学的。这篇课文的教学,是为了探索深文浅教的教学方法,即对蕴含深刻人文哲理的课文,如何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以及如何优选组合教学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和释化疑点,以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课文的思想。阅读的本质是思维,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就必须引导学生学会思维,学会外问题解决。

  课题: 《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第1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词,理解文中词语意思,积累好词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能背诵父亲教导我的话。

  3、领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从中受到启发。

  4、激发学生以作者为榜样,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

  难点重点:领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

  难点:领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

  教具投影片

  学具课前了解教堂、罗马广场、巴黎相关知识。

  课前预习

  1、收集罗马、巴黎相关资料。

  2、认读生字词。

  维黛安 午宴 缝纫 络绎不绝 挑拨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提出话题,思考通往之路:

  同学们,老师想请大家来思考一个问题:从你家里出发来学校,你知道可以走那条路吗?

  看来,从家到学校的路不止──(一条)

  板书:路不止一条

  越是中心的地方,通向它的路就越──(多)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

  补充板书: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3、齐读课题。

  4、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该怎么学?(生:自读自悟。)(1)

  二、初读课文,理解字词

  预习反馈:

  学生自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便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学生自认生字,相互交流:

  从读音上看:黛 、挑、两个字的音容易发错。同学们要看准拼音,多读几遍,尤其是“挑”这个多音字,它有不同的读法,可以借助字典看看在什么情况下该读哪种音。

  3、同学之间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星罗棋布  大喜过望  心灵手巧  络绎不绝

  三、自主合作,研读交流

  1、师:父亲的教导让我一生受用不尽,我们再来读一读父亲的话。你能理解这句话吗?

  2、让我们再来细读课文,自读自悟,谁来读读自读自悟要求。

  自读自悟: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是生活的启示,细读课文,想想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

  ⑴、学生自由读,在小组内讨论、理解。

  ⑵、汇报交流:谁来说说哪一部分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喜欢哪个句子?

  ①、句子1:我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

  (出示句子课件。)你为什么喜欢这句话,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②、句子2:那朵幸福的云突然消失了,我只好垂头丧气地与她告辞。(出示句子课件。)这句话为什么给你印象最深呢?

  ③、句子3:从此,一条时装的河流,源源不断地从我的时装店里流了出来。(出示句子课件。)齐读。这句话写得真好,但含义深一点,你是怎么理解的?

  ④、用一个词来说说她的时装店怎样了?(火了、发了、兴旺了。)

  ⑤、师小结:这件事告诉我们,只要肯动脑筋,就能战胜困难,找出一条通往成功的路,这真是“天无绝人之路。”

  3、齐读12~13自然段。

  4、小结:在生活的道路上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生活的道路是崎岖的,只要我们勇敢面对,牢牢记住(出示小黑条)成功是克服困难而来的,那么通往广场的路就(不止一条),条条道路(通罗马)。课文学到这,你知道吗?广场的路指的是(成功的路)(板书:成功),通往广场的路这句话的含义你知道吗?(出示小黑卡)(对,真正有才能的人会探索出自己的道路。)让我们来齐读这两句名言。

  四、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1、学了这一课,相信同学们心中一定有许多话要对自己说,请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吧?学生练笔,师巡视学情。

  2、班级交流。演读课文。(2)

  五、作业设计

  一 我能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在括号里。

  光:A 荣誉 B景物 C完了,一点不剩 D露着

  1、姑娘们跑光了。( )

  2、我光着脚走到了学校。( )

  3、张家界的风光真美啊!( )

  4、他又一次为国争了光。( )

  举:A 发动、兴起 B提出 C推选 D全

  1、举办展览( )

  2、举例说明( )

  3、举世闻名( )

  4、选举代表( )

  二、我能快速地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络( )不绝 ( )众不同 ( )( )不断

  心灵手( ) 星罗( )布 垂头( )气

  三、照样子写句子。

  例:战士们把敌人赶跑了。

  敌人被战士们赶跑了。

  1、我把父亲的教导记在心中。

  2、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维黛安。

  四 我知道“——”在下列句子中是什么意思。

  A 用于解释说明 B 表示转折

  1、父亲的教导让我一生受用不尽——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 )

  2、看来,我的时装不得不推迟了——不然,就只有展览未完成的衣服了。( )

  板书设计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走一条路试试 + 坚持不懈 =成功

  教学反思学习《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一课时,我通过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认识自主学习的意义,由此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收获颇丰。现在将这朵教海里的浪花与大家分享。

  这节课在一阵阵热烈的掌声中落下了帷幕,由此,我想说: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力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的强大动力,正如布鲁纳所说:对学生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

  课题: 《15、落花生》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体会启示

  学习目标1、掌握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抄写第10自然段,会用“居然”造句。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重、

  难点重点: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难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教具准备关于落花生的课件、写好本课生字词语的小黑板。

  学具搜集作者和落花生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谜语引入,看看谁能猜出它是哪种植物。“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花生)

  启发谈话,同学们吃过花生吗?为什么说“地上开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 通过课下查阅资料来解决,引出课题。本文的作者的笔名叫“落华生”为什么起这个名字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检查。

  3、边读边体会,勾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4、检查学生自学情况,指名读,评议读的情况。

  5、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

  三、学习课文的第一、二部分。

  1、默读一、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懂?

  2、汇报交流。

  重点理解“开辟”、“居然”。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交代探究目标。

  课文讲了什么事?普普通通的花生引出了一家人的许多话题,使我们对花生也生出了几分敬佩之心,带着这份敬佩之情,我们来学习课文的第三部分:尝花生时议花生。 (板书:(三)尝花生  议花生)

  二、探究课文。

  1、默读第三段,思考:一家人是怎样议论花生的好处的?

  2、自读课文,讨论回答思考题。

  3、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视的一个特点。父亲对花生作了几次议论?几次议论有什么不同?

  4、齐读父亲的第一次议论。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5、思考:花生的果实长在泥土里,桃子、石榴、苹果将果实挂在枝头,是不是花生故意钻进土里不让人知道,桃子、石榴、苹果故意炫耀自己?为什么?

  6、说一说你想做什么?为什么?

  7、作者对父亲的话理解了吗?你从哪里看出的?读出有关的句子。 投影出示父亲的话。谈一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8、你对作者的话理解了吗?什么叫有用的人?什么叫只讲外表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9、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

  10、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分清课文主次。

  1、填一填课后思考练习2。

  2、思考:从种花生到收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从吃花生到谈花生、从谈花生到论人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读107页读写例话。

  四、总结全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

  3、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15、落花生

  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花生 桃子、石榴、苹果

  矮矮的 高高地

  埋在地里 挂在枝头

  挖起来才知道可贵 鲜红嫩绿 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教学反思在这段时间的教学中,我在讲解课文时,多数是抓住课文主线进行教学,对于《落花生》这篇课文也不例外。在教学时,我抓住父亲说的话展开教学,让学生通过多次朗读课文去理解父亲的话。具体操作如下:1、你如何理解父亲的话,在父亲的语言中,你有什么感受?启发学生理解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是借物喻人。作者借助落花生比喻哪一类人?也就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一类人具备着落花生的这种精神?在课堂上我还向学生进行价值观的教育。2、应该指导学生把重要的段落背诵下来。因为这篇课文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里面蕴含很深的道理,学生虽然在课堂上谈了对父亲那段话的理解,但很多都是流于形式,很多道理要让学生在以后人生历程中慢慢体会,所以,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把背诵课文作为教学重点来抓。让他们把课文背下来,再慢慢在生活中体会。我相信对孩子的 一生肯定有帮助。3、抓好课后小练笔的落实。目的是让学生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的一面,另一方面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课文的写作表达方法,通过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去写作,一举两得,让学生在学习中感悟,在学习中运用。

  课题: 《16* 珍珠鸟》

  教学内容自主学习课文

  学习目标1、确认读12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信赖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基础,激发学生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3、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提高默读能力。

  教学重、

  难点重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领悟信赖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基础,激发学生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具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珍珠鸟的生活习性;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你想了解一种新奇的小鸟吗?今天我们一起看一种叫“珍珠鸟”的小鸟,看看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二、快速阅读,了解“珍珠鸟”的变化

  1、快速默读,思考: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了哪些变化?

  2、画出“我”对“珍珠鸟”的照料与呵护的语句

  (1)、思考:珍珠鸟的动作、神态及活动范围发生了哪些变化?

  (2)、从变化中你体会到什么?

  3、看插图,发挥想象

  4、思考:“我”是怎样照料、呵护珍珠鸟的?

  (1)、弄清小鸟对主人信赖的原因.

  (2)、体会正是有了这种信赖,才拉近了小鸟与人之间的距离,营造出人与动物之间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由此推出人与人之间应多一些理解与尊重,人间就回变得更美好.这是文中末尾句的含义.

  三、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学完课文后的感受。

  板书设计16、珍 珠 鸟

  很少扒开 → 伸 → 只站着 → 落在 → 跑到 → 啄 → 睡着

  精心呵护,赢得亲近

  教学反思在执教这篇充满着“美”的文章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课文内容,创设美的画面,美的意境,引发学生美的感悟,美的情感,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一、在朗读中培养语感

  “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要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良好的语感,就应先从朗读入手。

  二、在想象中培养语感

  联想和想象是依据言语对象的描述,由此想到彼,或构想出某种事物的形象。可以使人对言语的感受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鲜活的形象、生动的景物、丰富的情感、深刻的哲理……在教学中,我提出 “小家伙为什么在父母的再三呼唤声中才回去?”“小家伙趴在我的肩上睡着了,它梦见了什么?”让学生驰骋想象,学生凭着对课文的理解,对作者与小珍珠鸟之间友谊的多元解读,发言不时闪现充满个性、智慧的语言,或庄或谐,或智或趣,一只人见人爱的小珍珠鸟了然心中,一幅温馨的感人画面浮现眼前,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三、在体验中培养语感

  课文是用语言文字来塑造艺术形象的,用手是摸不到的。它是要我们凭借语言文字的描写,通过形象,在脑海里浮现出课文中所描写的艺术形象来。让学生走进冯骥才的书房,化身于那只可爱的珍珠鸟,就更易于走进珍珠鸟的内心世界,体验珍珠鸟信任我的渐进过程。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环节:同学们现在你就是珍珠鸟,把人称变换一下再读读看,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你为什么起先只在笼子四周活动呀?后来怎么又敢跳到主人的小桌上了?偏过头来瞧瞧主人的反映,你瞧见了吗?他在做什么?……学生自然地进入了情境,化身为小珍珠鸟在主任的宽容呵护下,越来越亲近主人,直至最后完全信赖于他。学生的这种角色换位,更好地理解了人鸟之间深深的情谊。

  四、在表达中培养语感

  学生读书后,都有一种“读完了就想说一说”的冲动,为此,在教学结尾,我做了这样一个设计:播放生活中和谐信赖的一组图片,学生看后,说出自己的感受,试着用一句话“信赖”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很快,学生写好了。

  学生有感而发,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情怀,这一句句简单的话语连接在一起,不就是一首真挚的诗吗?学语文,就是要扎扎实实掌握知识,真真切切体会真情。课堂上,就是要带领学生走进文字背后,感受温暖。

  课题: 《口语交际•习作四》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习作四

  学习目标运用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交流生活中获得的启示,想一想生活中给你以启示的小事,给你启发最大的名言警句,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表达练习.

  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交流生活中获得的启示。

  难点: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表达练习。

  课前准备1、留心生活中带给自己启示的事情或漫画.

  2、搜集平时在书中和生活中读到的有启示意义的句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引入新课,明确要求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有一些小事、一句格言或一幅漫画引起我们思考,让我们获得启示.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吧!

  ◆请三位同学阅读一下书上的要求.

  ◆明确要求.

  说一说生活中让你受到启发的事情,要求把事情的经过讲清楚,把得到的启示说明白.

  交流给你启发最大的名言警句,要先说说是什么,再说是怎样理解的,还可以联系生活,通过事例来说一说对自己的启发和帮助.

  介绍一幅漫画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直接写漫画给自己带来的启示,也可以根据画意编一个故事,让读故事的人自己体会漫画的含义.

  自主选择,分组交流

  ◆自主选择交流的内容——从下面的建议中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交流:生活中给你带来启发的事情;给你带来启发最大的名言警句;给自己带来启示的一幅漫画.

  ◆自己根据要求先想一想怎么说,再练一练.

  ◆在小组内和同学进行交流,别人讲的时候要认真倾听,相互补充,也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

  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

  ◆师生评议:不仅要评同学说得怎么好,还要说说自己听后受到的启发.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的不同角度给予不同的提示.

  教师总结.提示积累

  看来在生活中会给我们带来启示的东西还真有不少,一件小事,一句名言,一幅图画,甚至一件东西都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思考.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积累和思考.

  第二课时 习作

  结合口语交际,引入写作

  在进行口语交际时,同学们有的选择了一些小事,有的选择了一句格言或一幅漫画.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

  自主汇报.确定习作内容

  学生汇报本次习作想写的是什么.

  自主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相互修改.完善习作初稿

  如果课堂上有时间,可以当堂点评一、两篇习作,还可以把巡视中发现的语句、标点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讲一讲,引导学生修改.

  第三课时 习作讲评

  鼓励优点.培养兴趣

  ◆教师发下习作本,学生阅读批语和自己的习作.

  ◆请学生说一说自己在本次习作中的优点:表达准确的词语,语言优美的句段,巧妙的构思,从而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为下一步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拓展思路.

  教师点评.好文欣赏

  ◆教师从优点和不足等方面小结本次习作的情况.

  ◆提出学生的共同问题,在全班进行集体评议、修改.

  ◆宣读比较优秀的习作,让学生欣赏.

  小组合作,自己修改

  自己朗读自己的习作,再读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请他们帮着评改,自己进行修改.

  课题: 《回顾•拓展四》

  教学内容回顾•拓展四

  学习目标1、积累交流课文、课外书中有启示意义的语句.

  2、了解、积累生活中的座右铭.

  3、阅读成语故事《水滴石穿》

  教学用具搜集课外书中有启示意义的语句.

  教学过程

  交流平台

  ◆从课文中找出使你受到启发的句子,读一读,说说感受.

  ◆把你平时从课外书中积累的、使你受到启发的句子进行展示,和同学进行交流.

  ◆把从课文、课外书中找出的语句,摘抄在本上.

  日积月累

  ◆自己读一读5个句子,注意读准字音.

  ◆简单说一说5个句子分别是什么意思.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诵.

  ◆在作业本上抄写.

  成语故事

  ◆自己练习读短文,读准生字“吏、懈”.

  ◆跟同桌合作练习读,互相帮助、点评.

  ◆指名读,比一比谁的读音最准确.

  ◆交流一下怎样理解“水滴石穿”这个故事.

  ◆齐读第2自然段,理解成语的含义.

  ◆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五年级教学计划合集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备课》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20380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