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考试教案 > 徐州市高三年级摸底考试 正文 本文移动端:徐州市高三年级摸底考试

徐州市高三年级摸底考试

2018-06-11 09:19:23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      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并且一心把它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世界上就有了      的家园。于是,他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有足够的清醒来面对      的诱惑。
A.顺应     坚不可摧     形形色色      B.顺应     牢不可破     形形色色
C.顺遂     坚不可摧     应有尽有      D.顺遂     牢不可破     应有尽有
【分值】3分
【答案】B
【解析】“顺应”是顺着某种趋势去适应;“顺遂”是事情合乎人愿,进展顺利。从语境看,“天性”应与“顺应”搭配,与“顺遂人愿”无关。“牢不可破”指坚固得不可破坏,形容事情或观念已固定,难以破除或改变;“坚不可摧”指极为坚固,不能摧毀。语境中的“家园”不能用“坚不可摧”来修饰。“形形色色”形容事物品类繁多、各式各样;“应有尽有”应该有的全都有,从语境看,“诱惑”不能用“应该有的”来修饰.
【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辨析近义词,主要从语义上进行辨析,然后在从用法上进行辨,辨析这些词语时一定要接合具体的语境进行辨析,关键第一点是对词语的积累,只有掌握足够的词语才能正确的做题.
【考查方向】本题考查了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易错点】“顺应”是顺着某种趋势去适应;“顺遂”是事情合乎人愿,进展顺利。从语境看,“天性”应与“顺应”搭配,理解错误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
A.根据“城乡居民幸福指数调查报告”显示,居民对上前住房的满意率为38.24%。他们的住房环境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B.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我们发展道路上的坚实根基,我们要永怀对传统文化的珍惜和崇敬。
C.为应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国际上产生了生态伦理学和生态哲学,相关学者呼吁人们都来关注威胁人类生存的生态问题。
D.奥运会期间,中国队传统强项都遭遇了一定的波折,射击项目的新规则导致不确定性陡然增加,多名中国射手在决赛中错失金牌。
【分值】3分
【答案】D
【解析】(A句式杂糅:应改为“根据……调查报告”,或“……调查报告显示”;B成分残缺:“永怀”缺宾语,应在句末加“之情”;C搭配不当:“日益严重的生态”应改为“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
【解题思路】做好本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解句意:选项要表达什么意思,这是我们正确判断的前提和基础.(2)理主干:在理解语意的基础上,利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成分,找到搭配不当、充分残缺等错误.(3)析关系:要分析句间关系.找到逻辑混乱和语序不当等错误.
【考查方向】本题考查了病句辨析修改.
【易错点】在理解语意理解错误
3.下列各句中,所引诗句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                        (   )
A.为什么写作高手总有写不完的有趣事儿呢?奥秘就在朱熹的诗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里,写作高手往往是生活中的有心人。24
B.“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宇宙无穷,人生短暂,我无意感叹老之将至,而只想说,岁月无情,我们应当加倍地珍惜人生,珍惜友情。m
C.许多暴走者,是自认为体重超标者,他们抱着坚定的减肥信念,走上漫漫长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日复一日地坚持着。n
D.在奋斗过程中,我们必定会经历许多挫折和失败,只要我们做到“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树立信心,鼓足勇气,就一定会有成功的一天。W
【分值】3分
【答案】A
【解析】(B所引诗句表达的是豪情,而不是感伤。C“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销得人憔悴”是指为了追求,宁可憔悴瘦去,也无怨无悔;而句中“瘦”,恰恰是追求的目的。D“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出自王维的《终南别业》,意为诗人兴致来了就独自漫步信游,走到水的尽头就坐看行云变幻;这两句诗刻画的是隐居者自由惬意的形象,与全句语境不符)
【解题思路】同上
【考查方向】本题考查了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易错点】不理解诗句意义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分别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y
雨声,蕴含一种淡淡忧愁的诗意;听雨,      。“帘外雨潺潺”。闭帘细听窗外雨声,犹能得雨之真味。细雨斜飞,无论飞落何处,隔窗听来,      。雨声渺渺而带哀色,似最能震颤心灵深处暗藏的忧伤心弦,并与之一起律动,一起摇撼着灵魂。人生的苦闷遂纷至沓来,心灵饱受淋漓之苦。此种雨声带来的感受虽不得意,        。似乎天地荒芜,           。2
①皆似飘风一般不知其所终5
②但隐隐然自有一种淡而高远的孤清r
③则是觉察人生苦闷后的洒脱K
④只有淅沥的雨声与听雨者自己才是宇宙中唯一的存在G
A.④①③②        B.④③①②       C.③①②④       D.③②①④H
【分值】3分
【答案】C
【解析】(从材料首句两个分句的意义和结构可知,第一处横线必须选第③句;从第三处横线前的句子“虽不得意”,可知后面第三处必须选第②句;据此可排除其它三项)
【解题思路】解答时,可以根据上下文,判明属于哪种逻辑顺序,确定句子间所存在的内在关系,然后就可以把握句子的顺序了.
【考查方向】本题考查了排列句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E.
【易错点】没有抓住句子对应词语中第③句;从第三处横线前的句子“虽不得意”
5.下列三组是推荐给中学生阅读的书目,每组书目拟一个标题。所拟标题与各组书目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r
第一组:《武夷山脉》《中国地理百科》《瓦尔登湖》《徐霞客游记》D
第二组:《不抱怨的世界》《积极思考的力量》《马克思传》《哲学的故事》0
第三组:《白鹿原》《麦田里的守望者》《这些人,那些事》《风中的院门》F
A.钟灵毓秀    他山之石    人间百态        B.自然风物    人生智慧    人间百态I
C.钟灵毓秀    人生智慧    百家争鸣        D.自然风物    他山之石    百家争鸣O
【分值】3分
【答案】B
【解析】(第一组书目主要关注的是自然科学地理方面的书目,讲述世界各地的自然景象;第二组书目关注的是名人传记和哲学思想类的书目,可以给学生的人生进行指导;第三组属于文学名著,关注的是人间百态)
【解题思路】结合书目的意义
【考查方向】本题考查了古代文化常识
【易错点】钟灵毓秀是一个成语,意为凝聚了天地间的灵气,孕育着优秀的人物。指山川秀美,人才辈出。理解错误
二、文言文阅读(18分)N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H
家谱记
归有光
有光七八岁时,见长老,则牵衣问先世故事。盖缘幼年失母,居常不自释,于死者恐不得知,于生者恐不得事,实创巨而痛深也。F
归氏至于有光之生,而日益衰。源远而末分,口多而心异。自吾祖及诸父而外,贪鄙诈戾者往往杂出于间。率百人而聚,无一人知学者。率十人而学,无一人知礼义者。贫穷而不知恤,顽钝而不知教。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兄。平时招呼友朋,或费千钱,而岁时荐祭,则计杪忽。俎豆壶觞,鲜或静嘉。诸子诸妇,班行少缀。乃有以戒宾之故,而改将事之期;出庖下之馂,以易新荐之品者,而归氏几于不祀矣。l
小子顾瞻庐舍,阅归氏之故籍,慨然太息流涕曰:“嗟乎!此独非素节翁之后乎?而何以至于斯!”父母,兄弟吾身也。祖宗,父母之本也。族人,兄弟之分也。不可以不思也。人之生也,方其少,兄弟呱呱怀中,饱而相嬉,不知有彼我也。长而有室,则其情已不类矣。比其有子也,则兄弟之相视,已如从兄弟之相视矣。方是时,惟恐夫去之不速,而孰念夫合之难,此天下之势所以日趋于离也。吾爱其子而离其兄,吾之子亦各念其子,则相离之害遂及于吾子,可谓能爱其子耶?b
有光每侍家君,岁时从诸父兄弟执觞上寿,见祖父皤然白发,窃自念吾诸父昆弟,其始一祖父而已。今每不能相同,未尝不深自伤悼也。然天下之事,坏之者自一人始,成之者亦自一人始。仁孝之君子能以身率天下之人,而况于骨肉之间乎?古人所以立宗子者,以仁孝之道责之也。宗法废而天下无世家。无世家而孝友之意衰,风俗之薄日甚,有以也。Q
有光学圣人之道,通于六经之大指。虽居穷守约,不录于有司,而窃观天下之治乱,生民之利病,每有隐忧于心。而视其骨肉,举目动心,将求所以合族者,而始于谱,故吾欲作为归氏之谱,而非徒谱也,求所以为谱者也。(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改)=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居常不自释             释:宽解           B.贫穷而不知恤      恤:救济
C.以仁孝之道责之也       责:责备           D.不录于有司        于:表被动2089623
【分值】3分
【答案】C
【解析】(责:要求)
【解题思路】文言文中重点实词意思可以根据语境判断、可以作联想分析等。“以仁孝之道责之也” “责”做谓语动词。
【考查方向】本题考查了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易错点】脱离文本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幼时丧母,是归有光毕生憾事,他了解祖先及家庭旧事只能去问家庭里年长的人。
B.归有光出生后,家道衰落,族人人心离散,归氏家庭连祭祀祖先的活动都不举行了。
C.兄弟成家后,各自只想着自己的小家和孩子,归有光认为这样做会殃及子女。2089623
D.归有光认为家庭衰落的根源在于家族的宗法被废弃,以致秩序混乱,道德滑坡。
【分值】3分
【答案】B
【解析】B项“而归氏几于不祀矣”,意思是祭祀活动混乱不堪,几乎等同于没有祭祀活动,而不是不举行祭祀活动)
【解题思路】解答该题,首先要细读所给文段,明确了解文意,然后根据文意进行判断
【考查方向】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易错点】脱离语境,望文生义。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兄。
                                                                              
                                                                              
(2)比其有子也,则兄弟之相视,已如从兄弟之相视矣。
                                                                               
【分值】8分
【答案】(1)(4分)亲人去世不去相互安慰,有喜事不去相互庆贺;到家只知偏爱自己的妻子儿女,出门就欺骗父母兄弟。
(2)(4分)等他们有了子女,那么兄弟间相待的情感,已经如同堂兄弟间相待的情感。
【解析】一般是按点给分,可以找出句中重点字词并做准确的翻译,一般的实词中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句式中的特殊句式为考查的重点。(1)(吊,私,诳,每点1分,句意通顺1分)(2)(比,视,从兄弟,每点1分,句意通顺1分)
【解题思路】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
【考查方向】本题考查了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易错点】脱离语境,望文生义
9.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归有光写作《家谱记》的意图。
                                                                              
                                                                               
                                                                              
【分值】3分
【答案】①凝聚族人;②扭转世风。
【解析】(“凝聚族人”,2分;“扭转世风”,2分;如果答出“纪念先人”、“宣传教化”或“恢复家族秩序”,每点可给1分)
【解题思路】根据最后一段“窃观天下之治乱,生民之利病,每有隐忧于心。而视其骨肉,举目动心,将求所以合族者,而始于谱”得出答案
【考查方向】本题考查了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易错点】缺少结合原文
【参考译文】
我七八岁时,见到家中的长辈,就拉着他的衣服询问先人旧事。大概是因为我幼年时就失去了母亲,平时不能宽解自己,对于死去的人恐怕不能了解他的事迹,对于活着的人恐怕不能成事,实在是受了很大的创伤,内心十分痛苦。
归氏家族到我出生时,一天天地更加衰败。家族历史悠久而最终分离,人口众多但人心离散。从我的祖辈到各位叔父以来,贪婪粗鄙狡诈暴戾的人,常常有很多从家族中出现。大概上百人聚集在一起,竟没有一个知道学习的。大概十个学习的,却没有一个懂得礼义的。亲人贫穷却不知道救济,愚昧迟钝却不知道教育。亲人去世不去相互安慰,有喜事不去相互庆贺;到家只知偏爱自己的妻子儿女,出门就欺骗父母兄弟。平时招待朋友,有时能破费千钱,但是在一年中重要的节日,祭献祖先时,却谋划甚微。祭祀盛食物用的礼器、酒壶酒杯,很少有洁净美好的。家中的男女祭祀时站队都连不成队列。更有甚者,竟然有因为请人观礼的缘故,改变将要举行祭祀的日期;用厨房里吃剩下的残羹剩肴,来替换新供上的祭品,归氏家族几乎到了没有祭祀的境地。
我回去看老宅,阅览了归氏的旧书,慷慨激愤叹息流泪说:“唉,这些人难道不是素节翁的后人吗?为什么到了这个地步呢!”父母是我们兄弟生命共同的来源。祖宗是我们父母的根本。族人都有兄弟的情分。不能忘记啊。人刚出生,当他们年幼时,兄弟在亲人怀中呱呱哭泣,吃饱了就一起嬉戏,不分彼此。年长有了家室后,那么他们的情感已经不像这样了。等他们有了子女,那么兄弟间相待的情感,已经如同堂兄弟的情感。在这时,只担心兄弟分离的不迅速,哪里还会想着亲人聚集的难处,这也是天下的形势趋向于分离的原因。假如我爱自己的子女却离散了自己的兄弟,我的子女也各自想着自己的子女,那么亲人离散的害处就殃及到我的子女,这能说是爱自己的孩子吗?
我每次侍奉父亲,一年里重要的节日跟着各位叔父、兄弟端着酒杯祝寿,看到祖父须发皆白,暗中想我的各位叔父兄弟,都是始于同一祖父罢了。现在却常常不能同心,未曾不深深独自感伤。然而天下的事,破坏它的人是从一个人开始,成就它的人也是从一个人开始。仁孝的君子能凭自身带领天下的人,更何况骨肉之间呢?古代的人立大宗的嫡子为继承人的原因,就是用仁孝的道理来要求他。调整家族关系的制度废除了,天下就没有门第高贵、世代为官的人家了。没有了世家,那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情意就衰微了,社会风尚的浮薄就一天比一天厉害,有道理啊。
我学习圣人的道理,通晓儒家六经的大概旨意。虽然我过着贫困简朴的生活,不被官府录用,但私下观察天下治乱,老百姓休养生息的利弊,常在内心有所忧虑。我看看自己的亲人,内心有所触动,打算寻求用来使族人凝聚的办法,而族人凝聚开始于家谱,所以我想要写归氏的家谱,不仅仅是记载,更是用来寻求写家谱的意义。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江晚泊
刘禹锡
长泊起秋色,空江涵霁晖。暮霞千万状,宾鸿次第飞。
古戍见旗迥,荒村闻犬稀。轲峨艑上客,劝酒夜相依。
注:①本诗作于诗人被贬夔州途中。②轲峨:孤高状。③艑:船。
⑴请赏析首联“空”字的妙处。(3分)
                                                                              
                                                                              
【分值】3分
【答案】(1)(3分)空,空阔、旷远,形象描绘了江面上雨后空阔迷蒙的景象,表达作者孤寂之情。(每点1分)
【解析】题目《秋江晚泊》和注:①本诗作于诗人被贬夔州途中,相结合
【解题思路】一方面要考虑其含义,尤其是该词语深刻的含义,另一方面要考虑该词语对表现人物形象和主题有什么作用。
【考查方向】本题考查了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易错点】对表现人物形象和主题有什么作用理解错误
⑵分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分值】(4分)
【答案】①选取典型景物;②富有层次;③视听结合(古戍、旗迥、荒村是视觉,犬稀是听觉);④动静结合;⑤比喻;⑥白描。(答出四点即可)
【解析】景物:暮霞、宾鸿、古戍、旗、荒村、犬稀;层次:由高到低,由远及近;暮霞、宾鸿是仰观,旗迥、荒村是远眺,闻犬稀是近听;动静结合(宾鸿飞是动景,古戍、旗迥、荒村是静景);⑤比喻(宾鸿自况自喻)
【解题思路】动静结合 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考查方向】本题考查了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易错点】诗词中常见的写景手法
1、比喻、拟人、夸张、借代等修辞手法。
2、衬托(正衬、反衬)、对比、烘托(即正衬)、色彩渲染、绘形绘色、名词列锦(意象叠加)、白描等的表现手法。
3、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动写静、以静写动)、正侧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远近结合。
【注意】“写景手法”和抒情方式(直接和间接两大类,又分很多的手法)不能混淆。“写景手法”是写景的方法。抒情方式是指抒情的方法。
⑶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加以概括。(4分)
                                                                               
                                                                              
                                                                              
                                                                              
【分值】(4分)
【答案】仕途遭贬的失意;旅居异地的孤寂;秋夜难捱的愁苦。(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注:①本诗作于诗人被贬夔州途中,得出仕途遭贬的失意;秋江晚泊看出秋江晚泊;
轲峨艑上客,劝酒夜相依想到秋夜难捱的愁苦。
【解题思路】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
【考查方向】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易错点】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⑵春冬之时,                 ,回清倒影。(郦道元《三峡》)
⑶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⑷醉不成欢惨将别,                    。(白居易《琵琶行》)
⑸                      ,凌万顷之茫然。(苏轼《赤壁赋》)
⑹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⑺后生可畏,                      ?(《论语•子罕》)
⑻天若有情天亦老,                      。(毛泽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分值】8分
【答案】(1)陟罚臧否(2)则素湍绿潭(3)别时茫茫江浸月(4)万里悲秋常作客
(5)纵一苇之所如(6)赢得仓皇北顾(7)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8)人间正道是沧桑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填空式默写相对简单,考生只需熟记课文内容,写出相应的上下句即可。
【解题思路】该题属于一般性默写,难度不大,默写时要把握一些重点字词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错一字则该空不得分,默写时要写准确。平时还要注意多多积累常见的名句名篇。
【考查方向】本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易错点】注意易错字词,如“陟、臧”、“皇”“沧”等。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时    光
周家兵
①就这样静默着对坐,傍晚时分,四十来岁的我和八十多岁的奶奶在爷爷留下来的老宅里。只有刚进鸡笼的公鸡时不时亲昵母鸡发出的异响声,那是它们爱情的甜言蜜语,抑或亲密的拥抱。我们人类不懂,也无需懂,不然会脸红心跳耳热,甚至会站在正义和道德的高度上做出干涉的蠢事。屋子里,每一样物品,在夕阳残余的光辉下,挣扎着发光。不知从哪里偶尔传来的吱吱唧唧的老鼠声,会让我和奶奶的目光四处搜寻。
②吃着奶奶亲手炒制的蚕豆,“咯嘣”、“咯嘣”时断时续的响声中,弥漫着豆子的清香味。这蚕豆从下种、栽苗、松土、施肥、捉虫、掐尖、扬花、挂果到摘收,都是八十多岁的奶奶一手操办。奶奶住不惯高楼大厦,走不动城市坚硬的马路,吃不下鱼肉荤腥的大餐。奶奶一生在乡下劳作,喜欢步行,喜欢泥土,喜欢家畜,喜欢开阔的田园,喜欢树上的鸟叫和田野里悉悉索索的虫鸣。她可以嘟嘟囔囔地跟小鸡小鸭们唠叨上一天,彼此不懂,却能心领神会。
③堂屋的大门开着,外面慢慢暗下来,屋里光线更加不足。我们谁也没有起身去开灯或点灯。我知道奶奶的床头还保留着那盏煤油灯,奶奶常挂在嘴边说,煤油的味道真香。无数个夜晚,奶奶在煤油的香味里慢慢沉入梦乡。
④奶奶起身去厨房,用葫芦水瓢舀来半瓢井水,递给我。咕咚咕咚,一阵喉结声响过后清泉在我心里荡漾,两边嘴角还流淌着溢出的调皮泉水。
⑤夜色像柔软的绸缎,包裹在四周。奶奶的话从漏风的嘴里飘过来:“我在乡下能干很多事情,这些鸡、鸭、羊和那些小兔子都是我养的。”说着这话的时候,黑白相间的大花狗从大门口耀武扬威地闯进来,在我身边突然使劲摇晃着浑身的毛发。不知是虫子还是早来的露水,零零星星地溅到我身上。狗身上的腥臭味毫不顾忌地钻井鼻孔,进入肺里,胃里一阵暗自汹涌。奶奶伸出粗糙皲裂的右手,抚摸着,从狗头上经过肥厚的背脊直到尾巴处,末了还捏着狗尾巴轻轻左右摇晃一番。花狗扭过身躯,用温热的舌头舔舔奶奶的手,顺势将尾巴从奶奶手里轻柔地抽出,摇摆着轻抚奶奶的脸颊。奶奶咧嘴笑了,说,有我的小花狗陪伴,我就不怕。
⑥天终于黑透了,像门前场子外面树上熟透的李子。我们彼此都看不清对方的面容,但我能感受到奶奶停不下来的双手,还有时不时站起来走动的脚步声。
⑦我还是忍不住拉亮电灯,老屋里所有的一切瞬间尽现,像面见陌生人时羞涩纯朴的乡村少年。家里干净的物什闪着亮晶晶的光,我知道,那光里亦有奶奶的灵魂。奶奶站在木桌旁边,手中拿着空空的葫芦水瓢,闲适从容地呈现在我面前。桌上有三条刚从菜园摘下来的黄白青绿相间的本地黄瓜,这是奶奶和我吃剩的晚餐。准确地说,这顿晚餐还有刚刚我一饮而尽的那半瓢甜津津的井水。
⑧奶奶到另一间厢房里收拾床铺。床上的铺盖,都是奶奶亲手缝制的棉制品。干净整洁的房间,我想,那是奶奶在努力打扫时光里的孤独和苦楚,擦拭命运里的阴霾,尽量让每一个日子都变得明亮、欢快而健康。奶奶微笑着对我说,早点休息,这段时间好好地在老家休养,什么也别想,养身的同时也要养心。
⑨二十多年前,我从这里走出去,到深圳打拼。身体像一把在温盐水中浸泡的镰刀,在快节奏的城市里日夜不停地锈蚀。病历,从我颤抖的手中,不知不觉地遗落在堂屋的地上。
⑩今夜,我闻到了久违的黄瓜的清香,从堂屋一直弥漫到卧房。
(选自《散文百家》2014年10期,有删改)
12.文中的奶奶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分值】(4分)
【答案】①热爱乡土(故土);②勤劳朴实;③充满爱心;④坦然面对生活;⑤洞悉人生要义,深知人要养身还要养心。(答出四点即可)(意思对即可)
【解析】第二段“这蚕豆从下种、栽苗、松土、施肥、捉虫、掐尖、扬花、挂果到摘收,都是八十多岁的奶奶一手操办”——勤劳朴实;“奶奶住不惯高楼大厦,走不动城市坚硬的马路,吃不下鱼肉荤腥的大餐。奶奶一生在乡下劳作,喜欢步行,喜欢泥土,喜欢家畜,喜欢开阔的田园,喜欢树上的鸟叫和田野里悉悉索索的虫鸣。”——热爱乡土(故土);第五段,狗身上的腥臭味毫不顾忌地钻井鼻孔,进入肺里,胃里一阵暗自汹涌。奶奶伸出粗糙皲裂的右手,抚摸着,从狗头上经过肥厚的背脊直到尾巴处,末了还捏着狗尾巴轻轻左右摇晃一番。____充满爱心;第八段段奶奶微笑着对我说,早点休息,这段时间好好地在老家休养,什么也别想,养身的同时也要养心。——洞悉人生要义,深知人要养身还要养心。
【解题思路】结合文本进行概括
【考查方向】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易错点】语言罗嗦,脱离文本
13.文章用不少文字描写了豆子、煤油、黄瓜的香味,其用意是什么?请加以概括。(4分)2089623
                                                                              
                                                                              
                                                                               
                                                                              
【分值】(4分)
【答案】①表现奶奶怡然自乐的生活情态;②表现乡村生活的美好纯朴;③表现亲人共处的温暖纯情;④表现物欲之外的恬淡纯净;⑤表现心物一体的超脱纯真。(答出四点即可)(意思对即可)
【解析】结合文本和农民生活的怡然自乐、纯朴、温暖、恬淡纯净、超脱,而奶奶是农民中的一员可得答案。
【解题思路】结合奶奶的生活状态和农村生活的现实得出答案
【考查方向】本题考查了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易错点】语言罗嗦,脱离文本。
14.文章第⑤节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6分)
                                                                              
                                                                               
                                                                              
                                                                              
【分值】(6分)
【答案】(6分)①比喻,将夜色比作柔软的绸缎,表现“我”回到故乡所感受到的温馨。②拟人,写出了大花狗威风。③对比,刻画出狗对“奶奶”与“我”的亲疏不同态度。④细节和场景描写,表现了作者感受到的乡村生活的纯朴美好,渗透着与亲人共处的温暖纯真之情。(答出三点即可)(意思对即可)
【解析】夜色像柔软的绸缎,包裹在四周——比喻;大花狗从大门口耀武扬威地闯进来——拟人;狗突然使劲摇晃着浑身的毛发而用温热的舌头舔舔奶奶的手——对比
【解题思路】认真阅读文章第⑤段,抓住生动句子仔细分析。
【考查方向】本题考查了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易错点】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知识点运用错误。1、抓关键词语赏析句子。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修辞常见的有八种(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
 3、从结构作用的角度赏析句子。一个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有承上启下、前后呼应、总结上文或总结全文 4、从写作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艺术手法是作家在创作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达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如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联想、想象、象征等。
15.请结合文本探究作者以“时光”为题的妙处。(6分)
                                                                              
                                                                              
                                                                              
                                                                              
【分值】(6分)
【答案】①以时光为序来结构文章(从“傍晚时分”写到“外面慢慢暗下来”,再到“终于黑透”直至入夜);②寓示“我”回家养病和“奶奶”相处的时光;③暗示“奶奶”经历的时光给予“我”灵魂的滋养;④启示人们要懂得放下,珍惜和善待美好的时光。(答出三点即可)(意思对即可)
【解析】1、从“傍晚时分”写到“外面慢慢暗下来”,再到“终于黑透”直至入夜——以时光为序来结构文章。2、我“时光”对感受3、我和奶奶相处的日子4、
【解题思路】本题分析时光和我、奶奶的关系,以及我和奶奶的相互影响。
【考查方向】本题考查了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易错点】只是罗列术语,脱离文本,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经典的尴尬:《文选》在宋代的嬗替
凌郁之
①《文选》风靡于唐朝,成为唐代最具影响力的文学经典,引导并塑造着唐代文学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正是对《文选》的追摹,才成就了唐代文学的高潮。杜甫劝子读书云:“熟精《文选》理。”应可理解为唐代诗人的普遍取向。宋初,《文选》仍是文人学习、模仿和推重的范本。著名文人宋祁,即曾手抄《文选》三编。王得臣在《麈史》一书里记其幼时,先君令其日课《文选》。
  ②但是,庆历以后,文风丕变,流行五百年的《文选》的影响,呈式微之势。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八:“国初尚《文选》,当时文人专意此书,故草必称‘王孙’,梅必呼‘驿使’,月必称‘望舒’,山水必称‘清晖’。至庆历后,恶其陈腐,诸作者始一洗之。”于此可见宋代文坛风尚的变迁。
③庆历前后文学趣味的转向表明,一个时期以为雅的东西,到另一时期则可能走向它的反面。虽然《文选》曾经是、现在仍是最高典范,但它毕竟已被文人用得“烂熟”了。任何一种风尚,一旦至于烂熟,必归于俗,必遭厌弃。否弃《文选》,是符合美学上所讲“陌生化”理论的。
  ④而否弃《文选》之所以发生在庆历以后,其原因在于,宋代文学经历了七八十年的发展,随着宋代文人时代感与文学自信的进一步加强,随着范仲淹、梅尧臣、欧阳修等当代典范的树立,宋代文人已不屑于步唐人之后尘,而以学《文选》为陈腐,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并且,在这些文章巨公周围,已然生出大批追随者,成长为具有转移风气意义的文学群体。因此,必然产生文学的代际,从而与前朝文学取向拉开距离。
⑤带头唱响《文选》时代的挽歌的,正是后来成为宋代文学巨擘的苏轼。苏轼对待《文选》的态度具有典型性。他几乎凌驾于这部被前人极力推崇的文学经典之上,敢于批评其不足。在他眼里,这部书不仅没有因数百年被推崇而增加些许神秘感,反而彻底揭开了其被唐人及宋初文人膜拜的面纱。“恨其编次无法,去取失当”,又说“齐梁文章衰陋,而萧统尤为卑弱”。苏轼这种平章古今、睥睨《文选》的姿态,标志着宋代新文学的成熟和新的文学审美标准的形成。
  ⑥宋诗之所以在整体上能够走出以《文选》为祈向的古典时代,还在于宋代文人切入生活之深。他们太熟悉这个时代,在他们笔下,平凡与不平凡,平淡与不平淡,雅与俗,都随缘自然,在在共存。它们洗净了六朝的绮靡,选择了素朴淡雅的主导风尚。
   ⑦《文选》仍是那部《文选》,变化的是时代、读者及其审美趣味。要之,《文选》作为一本文学总集,与它作为一本写作范本,是两回事。作为写作范本,会因长期深入的模仿而趋于陈俗熟滥,遂使读者厌倦;而作为文学总集,自有其历久弥新者在,故《文选》不可能完全被后来其他文学选本所取代。南宋中后期学习《文选》又成为新的时尚,其故或即在此。
(选自《古典文学知识》2016年第1期,有删改)
16.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层次。(6分)
                                                                              
                                                                               
                                                                              
                                                                              
【分值】6分
【答案】首先(1-2段)指出《文选》由唐代、宋初备受推崇,到庆历后地位跌落的现象;然后(3-6段)具体分析《文选》地位跌落的原因;最后(第7段)表明《文选》作为文学总集仍具历久弥新的特点。(每点2分)
【解析】认真阅读文章,给全文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解题思路】先找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根据中心句进行分析就得出答案。
【考查方向】本题考查了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易错点】不能整体把握全文,概括语言罗嗦。
17.《文选》在宋代庆历后地位跌落的原因有哪些?(6分)
                                                                               
                                                                              
                                                                              
                                                                              
【分值】(6分)
【答案】①《文选》被文人用得“烂熟”而走向“俗”,从而遭厌弃;②宋代文人文学自信进一步加强(不屑于步前人后尘),产生具有转移风气意义的文学群体;③宋代文人深刻切入生活,舍弃了带有六朝绮靡特点的《文选》(选择了朴素淡雅的主导风尚)。(每点2分)
【解析】认真阅读3、4、5、6、7段,分析宋代庆历后地位跌落的原因
【解题思路】在3、4、5、6、7段画出信息点,然后整合信息。
【考查方向】本题考查了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易错点】原因回答不全,遗漏信息点。
18.文章第⑤节苏轼是从哪些方面评价《文选》的?这段文字对表达中心有何作用?(6分)
                                                                              
                                                                              
                                                                               
                                                                              
【分值】(6分)
【答案】(1)体例编排,内容取舍,选文风格;(2分,答出两点即可)(2)作用:①作为《文选》地位变化的典型标志,与杜甫等人的推重形成对比,说明《文选》地位的变迁;②苏轼指出《文选》的不足,证明了宋代文人的文学自信与新的文学审美标准的形成。(4分,每点2分)
【解析】在文章第⑤节画出评价苏轼的文字,然后分层归纳得出第一问。苏轼的事例是为这一段服务的,找到本段的中心句进行整合即可得出答案
【解题思路】同解析
【考查方向】本题考查了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易错点】没有耐心到语段中认真分析
七作文(70分)
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立于山顶,凌驾万物而得游目骋怀之乐,蔽于云雾浓厚;
安于山谷,居住木屋而知芳草花林之色,困于井口狭小。
                                                                              
                                                                              
                                                                               
                                                                              
                                                                              
                                                                                                                                                              208962                                                                              
                                                                              
                                                                               
                                                                              
【分值】70分
【答案】略
【解析】“凌驾万物而得游目骋怀之乐”写出来登山之乐,但是又蔽于云雾。说明即使登上高山也不可能时时刻刻凌驾万物之上,有时会受到云雾的阻挡。由此可以联想任何事情都有局限性,我们要辩证分析。“安于山谷,居住木屋而知芳草花林之色,困于井口狭小。”山谷和木屋代表了简单而朴实的生活但也可知芳草花林之色,即是朴实生活也有韵味、情趣。但困于井口狭小又说明局限性。两种情况总结无论登上高山还是在山谷都有可取之处和局限性。从了引申到无论什么都有优缺点,要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参考立意:(1)无论眼界高低,无论处境好坏,所闻所感都有其美好与局限性;
(2)不必艳羡他人通晓古今中外,纷繁之中有杂乱;
(3)不必自卑于所见甚浅,踏实平淡也有韵味;
(4)热爱并理性客观地对待自己所处的世界;
(5)正确对待顺境与逆境;
(6)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事物。
【解题思路】第一句第三个分句,我们会发现,“云雾浓厚”,是无需去做什么的,用那三个快乐的词做保障,美美地等着云海消散呗。————云雾浓厚的境况是可以自然而然改变的,然而,身处谷底,井口的现实性,是不能等着它自然而然改变的。想方设法把第二句设计的意义丰富些,逼着你必须从第二句进去。你必须写出怎么做,才可以,而且,只要写出怎么做了,就能加几分。
综上所述,考生应该听从命题者的暗示,从第二句入手,因为,只能从第二句入手,才能翻出积极的人生,然后,老老实实地在低谷的命运处境中既“安”又“积极”起来。
【易错点】参考资料
    如何正确对待人生的顺境与逆境
顺境和逆境比较,人们都喜欢顺境。因为在同等条件下,在顺境中向目标奋斗,如同顺水行舟,天时、地利、人和等有利因素,使人们更容易接近和实现目标。但是顺境对人的事业发展也有不利因素。顺境中的宽松气氛、优越条件,易使人滋生骄傲之气,自满自足,意志衰退。古人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就是对顺境消极作用的一种警诫。积极利用顺境的有利条件,避免顺境的消极影响,是大学生在人生的旅途中应该注意的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在逆境中向目标前进,犹如逆水行舟,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和更多的艰辛,才可能成功。但是,逆境只是增大了人们向理想、目标前进的难度,而不是剥夺了为理想目标奋斗的权利和实现理想目标的可能性。事物常具有两面性,在逆境中向理想目标奋斗,可能会有顺境中难以得到的收获。因为,逆境的恶劣环境,对于挑战者而言,可以磨练意志、陶冶品格、丰富战胜困难的经验。当处于人生的逆境时,如何战而胜之呢?  
1、要有自尊自爱的人格。人生是顺境还是逆境,人们常常难以控制。但独立的人格和尊严却是自己可以坚守不变的。“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的做人准则。有了这样的做人准则,才能在顺境中不狂妄自满,在逆境中不妥协丧志。  
    2、要淡化个人名利,做到“心底无私大地宽。”一个以自我为中心、充满私欲的人,容易患得患失,瞻前顾后,难以实现宏图大业。一些人一生的许多苦恼,多源于个人私欲的不满足;当人们从私欲中解脱出来,就会发现,许多所谓的逆境,不过是由于私欲难填而杜撰出来的虚幻。况且,即使真正陷入人生的逆境,只要置个人得失于不顾,视荣辱毁誉如浮云,就能做到无私无畏,勇敢抗争,从而战胜困难,走出逆境。  
3、要有乐观的精神和积极的行动。乐观的精神,是战胜逆境的精神动力;积极的行动,是走出逆境的有效途径。没有乐观的精神,不可能在逆境中长期不懈地坚持抗争;没有积极的行动,大不了是个盲目乐观主义者,不可能真正战胜困难,取得胜利。  
事物的发展不是直线型进行的,逆境与顺境的交替过程也是这样。人的一生往往是在顺境和逆境的交替中向前演进。因此,当身处顺境时,切莫得意忘形,因为顺境只是一时,不是一世;当身处逆境时,也勿悲观失望,因为只要勇于战胜逆境,顺境就在前面。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对人生的作用都是二重的,关键是怎样去认识和对待它们,只要善于利用顺境,勇于正视逆境和战胜逆境,远大的人生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徐州市高三年级摸底考试》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7586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徐州市高三年级摸底考试
相关文章
  • 徐州市高三年级摸底考试

    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 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

  • 文科综合试卷上学期高三年级五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近年日光温室鲜切花产业发展较快,但反季节栽培郁金香、...

  • 南京市、盐城市高三年级第一次

    南京市、盐城市2017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地 理 试 题一、选择题(共 60 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 小题,每小题2 分,共计3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 苏北四市高三年级摸底考试

    注意事项1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60分。凡选考历史科目的考生要做附加题40分,延时30分钟。2 答题前,请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考试号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上。 3 请用0...

  • 江苏省泰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

    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9题,1——7题为选择题,其余为非选择题。2.所有答案在答题卷上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

  • 益阳市高三9月调研考试

      英 语  注意事项:  l、考试时量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1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请把姓名、  准考证号填写在答卷和试题卷上。...

  • 大联考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试

      英 语  命题人:蒋立耘 尹一兵 陈宇 朱慰 李江平 周彦  蔡茜 邓芳 甘智英 邓慧 童心  审题人:甘智英  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 含括号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含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带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带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教科书71页例2,练一练,连习十一5—7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小括...

  • 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垂直与平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2.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