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缠中说禅《缠论精髓》 正文 本文移动端:缠中说禅《缠论精髓》

缠中说禅《缠论精髓》

2017-05-03 05:42:39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缠论期中复习二:缠中说禅走势终完美

缠论期中复习二:缠中说禅走势终完美

对于市场走势,有一个是“不患”的,就是走势的三种分类:上涨、下跌、盘整。所有走势都可以分解成这三种情况,这是市场分析唯一值得依靠的基础。公理都是最简单的,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无论主力、散户、庄家,都逃不过这三种分类所交织成的走势。缠论把市场的运行的根源揭示出来,任何理论也超越不了缠论的框图。除非虚拟市场是按直线运行的,否则只要有涨跌,就有缠论,而盘整本质上也是由次级别或者次级别以下级别的涨跌构成。

一、缠中说禅走势终完美

1、走势类型的分类:

上涨:最近一个高点比前一高点高,且最近一个低点比前一低点高。 下跌:最近一个高点比前一高点低,且最近一个低点比前一低点低。 盘整:最近一个高点比前一高点高,且最近一个低点比前一低点低;或者最近一个高点比前一高点低,且最近一个低点比前一低点高。 市场任何品种任何周期下的走势图,都可以分解成上涨、下跌、盘整三种基本情况的组合。上涨、下跌构成趋势,如何判断趋势与盘整,是判断走势的核心问题。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就是,走势是分级别的,在

30分钟上的上涨,可能在日线图上只是盘整的一段甚至是下跌中的反弹,所以抛开级别前提而谈论趋势与盘整是毫无意义的,这必须切实把握。没有级别没有缠论,没有级别也无法把走势清晰地分类为上涨,下跌,盘整。本女开篇所说:“盘整本质上也是由次级别或者次级别以下级别的涨跌构成”,但是在同级别意义上说,盘整就是盘整,是不允许任何混淆的。

2、缠中说禅走势终完美

缠中说禅走势终完美有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一方面任何走势,无论是趋势还是盘整,在图形上最终都要完成。另一方面,一旦某种走势类型完成以后,就会转化为其他走势类型。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类型出现缠中说禅趋势转折点后都会完美转化成某级别的另一个走势类型。 上涨之后有两种情况:盘整与下跌;盘整之后有两种情况下跌与上涨;下跌之后有两种情况:盘整与上涨。任何交易品种任何交易周期的走势类型,都分为上涨、下跌、与盘整这三种,并且这三种走势还可以分别分解成次级别的上涨、下跌与盘整的连接。这就是走势终完美,一个纯逻辑性推导的理论。

二、缠中说缠走势中枢的生、住、坏、灭:

1、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定义:

缠中说禅走势中枢:某级别走势类型中,被至少三个连续次级别走势类型所重叠的部分。次级别的前三个走势类型都是完成的才构成该级别的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完成的走势类型,在次级别图上是很明显的,根本就不用着再看次级别下面级别的图了。

2、缠中说缠走势中枢的生、住、坏、灭:

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的生是指某级别走势类型中,产生至少三个连续次级别走势类型所重叠的部分。

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的住是指该中枢围绕中枢区间进行震荡升级。 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的坏是指一个次级别走势离开中枢区间,这里有两种情况:一是被中枢的力量拉回中枢区间,继续震荡并中枢升级。二是次级别走势离开后不再返回原中枢的区间,产生新的中枢。

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的灭是指原中枢的质变。这里同样有两种情况:一是原中枢破坏后震荡升级为更大级别的中枢。二是离开原中枢区间,产生新的中枢。

图解中枢的生、住、坏、灭

3、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定义的盘整与趋势

(1)缠中说禅盘整:在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中,某完成的走势类型只包含一个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就称为该级别的缠中说禅盘整。

(2)缠中说禅趋势:在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中,某完成的走势类型至少包含两个以上依次同向的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就称为该级别的缠中说禅趋势。该方向向上就称为上涨,向下就称为下跌。

三、缠中说禅走势级别延续定理一

本来本篇复习只有走势终完美与中枢的生、住、坏、灭这两方面内容,但是缠中说禅走势级别延续定理一在实战分析中极其重要与实用,在此特别复习一下。

缠中说禅走势级别延续定理一:在更大级别缠中说禅走势中枢产生前,该级别走势类型将延续。也就是说,只能是只具有该级别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的盘整或趋势的延续。

图解缠中说禅走势级别延续定理一:

缠中说禅走势中枢是一种支架搭建起不同类型的走势,进而走势终完美。走势的不可重复性,决定了一切的判断必然是不可绝对预测的;走势同构性的绝对复制性,决定了一切的判断都是可判断的,有着绝对的可操作性;走势终完美理论的纯逻辑推导,证明了缠中说禅理论的绝对有效性。

四、均线过滤器过滤中枢级别的方法

篇二:学缠中说禅之关于级别和时间图的个人理解

缠论中的级别和时间图

前言:

以下的内容为个人学习缠论时对级别及时间图的理解,不是标准答案,只有”参考”的作用.希望通过这个参考,有助他人悟得自已的理解.你的理解离不开你,离开了你的用不上.

一. 中枢级别

级别在缠论中非常重要,但对于初学者不易于理解.原因在于初学者把级别当成指标之类的,想把它数学化,固定化,模式化.而恰恰级别是一种理念,需要自悟才有所得.级别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

方面一:是根据操作人的资金大小,看盘时间,对波动空间承受的大小,对操作技术的高低进行分类.所以每个人根据自已的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操作级别;

方面二:递归原则.即然是分类,那类与类之别的关系处理就是递归原则.递归原则在书上有二个方式:

A. 公式化:就是在1F图上用笔,线段,确定1M中枢,然后用方式二不断

向上递归;

B. 形态化:就是三个连续次级别走势重叠形成大一级别走势.

注:全文中M是级别意思,F是分钟的意思,

二.

三.

四.

二.关于中枢级别名称的问题:走势级别是根据所含中枢级别确定

有很多初学者没有理解级别的理念,总是纠于1M,5M,30M是怎么来的?它们的标准是什么?如何判断这是1M还是5M……?

实际操作中,每个人的画图方式不一样,选择的时间图不一样,每个人对级别名称与对级别并不一样.所以我们不要局限于这些名称.但是有一点是确认,就是递归原则必须是一样.这就是”不患”和”患”.

例如:同样一段走势

甲:把这个走势定为5M,那次级别就是1M,大一级别就是30M; 乙:把这个走势定为30M,那次级别就是5M,大一级别就是日M; 丙:……..

上面这个例,走势是同一个,次级别也是同一个,大一级别也是同一个,递归原则是一样只是命名不同而.实际上级别的命名完全可以是:本级别,次级别,大级别,次次级别,大大级别(始终围绕本级别按递归原则上下命名)…….只是这样的命名不方便表述,所以就借用了1M,5M,30M,日M.周M……

如果有的人比较严谨,非要确认一个标准,那就是只能是课本上说的,在1F图上严格按照分型,笔,线段,然后根据线段组成1M中枢,然后包含1M中枢的是1M走势,三个1M走势重叠构成5M中枢,包含5M中枢的是5M走势,以此向上推.这样出来的就是唯一的标准(这个标准主要是缠师在课中确定的)

五. 为什么同一级别中枢看来有的大,有的小,有的价格波动大,有

的波动小,有的时间长,有的时间短?

首先.课中关于中枢级别的定义与大小,价格,波动,时间没有直接关系.特别是时间问题(后面说时间图时细说);中枢本身就形态学,有了这个形态它就是中枢;

其次:在我们常说的1M,5M,30M这些级别之间还存在无数个级别:10M,15M,20,25……..,只是缠师根据实践确立了1M,5M,30M……之间按次级别递归较准确且不影响我们的操作.

实际上在53课有说到这个问题,当你站在5M是你操作最低级别时,那5M以下都归为5M(也就是看成没有内部结构的线段).这个意思是归为5M,不是只有5M,或者不是没5M以下级别.

就好象有的中枢级别10M,15M,甚至8M,都归为5M,还有就是5段1M,6段1M,只要没有9段,都归为5M.这就是为什么同级别中枢看起有大小之分.

六. 时间图

时间图在53课说得很清楚,就是显微镜作用.显微镜也有级别,级别的标准是倍数,就是看清事物的程度不一样.所以有时候时间图的级别和中枢级别会相似,也会给初学者造成混乱(再看看53课去体会)

走势级别和时间没有直接关系,但有间接关系.为什么有间接关系?因为缠论成立的前提之一就是时间的不可逆转.加上我们观察的是同一对象:走势,也就是股票价格在时间上的轨迹.例如:

一个线段完成一般是一天,一个1M标准中枢的形成一般是1~2

天.正因为这样,在小级别上是可以预测到一个中枢的完成,一个走势的完成,一个买卖的出现的大概时间.

实际上:越大时间图的操作,要求操作者的修为越高;越小时间图的操作,要求操作者的技术越高.

所以,初学者选择合适的时间图很重要.

七. 时间图上级别的应用

如果明白了以上级别,时间图的区别,那么第五点理解就比较容易.

首先,缠论中说得最多的就是次级别,所以我们在操作中首先要把握住本级别,次级别和大级别三个级别,就能有效操作.而这三个级别在同一时间图上很容易体现,这样就有了固定操作时间图的方便操作.避免了初学者不停的转换各时间图,而造成操作上的混乱,失去节奏.

我的操作是固定5F时间图:笔是次级别,线段是本级别,包含线段组成的中枢是走势是大一级别.基本上我就大级别买卖点出入,线段级进行短差.当我要确定买卖点时,会要用到1F图上精确定位(关于区间套的精确性还在实践中,有结果了再说).

其次,说各时间图的运用(不是固定不变的)

1F图上的线段和5F图上的线段很多情况是相符(可能是它们之间的倍数原因).

15F一笔类似1F一线

日线一笔类似30F图上三笔

以上之类可以自己观察总结,不同市场情况,会有变化.只是作为快速看走势的一个方法之一.最主要的还是要固定时间图操作,培养自己的习惯,盘感.

篇三:缠中说禅_精华图解

缠论理论(15):中阴阶段 (5/686)2008-07-18 08:18 缠论实战(6-1):最大利润操作法

(13/1131)2008-07-08

缠论理论(7-3):每日走势分类 (10/751)2008-06-29 21:35 缠论实战(7-2):安全买股法 (3/1001)2008-06-27 18:55 缠论理论(7-1):走势的分类 (2/830)2008-06-27 09:25 缠论理论(14):赌徒心理 (0/406)2008-06-25 19:34 缠论理论(13):预测 (8/609)2008-06-23 16:17 缠论理论(12):区间套 (8/1204)2008-06-20 12:53 缠论实战(11-5):买卖点经典实例之?(3/1216)2008-06-19 缠论实战(11-4):买卖点经典实例之?(5/966)2008-06-18 缠论实战(11-3):第三类买卖点

(6/1432)2008-06-18 04:01

缠论实战(11-2):第二类买卖点 (10/1611)2008-06-17 12:23

缠论实战(11-1):第一类买卖点 (7/1614)2008-06-16 19:41 缠论理论(11):买卖点(5/994)2008-06-13 20:24 缠论理论(10):级别 (4/894)2008-06-11 08:15 缠论理论(9):背驰

(4/1194)2008-06-08 21:52

缠论理论(8):力度 (6/938)2008-06-06 20:43 缠论理论(7):走势 (4/934)2008-06-04 09:00 缠论理论(6):中枢 缠论理论(5):线段 缠论理论(4):笔

(12/1759)2008-06-02 21:21 (5/1313)2008-05-29 08:09 (5/1037)2008-05-17 13:48

(11/1165)2008-05-11 16:33

缠论理论(3):K线的包含关系 缠论理论(2):分型

(5/1363)2008-05-09 19:29

缠论理论(1):关于《缠论》 (18/1698)2008-05-06 19:34

缠论理论(1):关于《缠论》

(一、为什么叫“缠中说禅”?

1、以股市为基础。缠者,价格重叠区间也,买卖双方阵地战之区域也;禅者,破解之道也。以阵地战为中心,比较前后两段之力度大小,大者,留之,小者,去之。

2、以现实存在为基础。缠者,人性之纠结,贪嗔疾慢疑也;禅者,觉悟、超脱者也。以禅破缠,上善若水,尤如空筒,随波而走,方入空门。

3、缠中说禅的哲学路线安排。由股市之解决之道,至论语之入世之道,至佛学之大至深大圆满境界。以静坐、心经、佛号,引入大超脱之路。然“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须渐除,依次第进”,有缘者得之,无缘者失之,而得并未得,失并未失,一颗明珠,总有粉碎虚空,照破山河之日。

二、“缠中说禅”股市技术简解

1、以中枢为中间点的力度比较,尤如拔河,力大者,持有原仓位,力小者,反向操作。

2、把走势全部同级别分解,关注新的走势之形成,以前一走势段为中间点与再前一走势段比大小,大者,留之,小者,去之。

3、进行多重赋格性的同级别分解操作,尤如行船、尤如开车,以不同档位适应不同情况,则可一路欣赏风景矣。 4、其至高,则眼中有股,心中无股,当下于五浊纷缠之股市得大自在,亦于五浊纷缠之现世得大自在,即为“缠中说禅”。

三、《缠论》的本质 分为两个部分:

1.形态学。中枢、走势类型、笔、线段之类的东西。

2.动力学。任何涉及背驰的、中枢、走势的能量结构之类的东西。 3.两者的结合。

注:截止目前尚没有任何涉及成交量的分析或者说明,或许这也正是体现了价格包容一切市场信息的原则。 四、学习《缠论》的线路图 分型-笔-线段-中枢-走势 缠论理论(2):分型 一、基本概念

1

顶分型(如图①):第二K线高点是相邻三K线高点中最高的,而低点也是相邻三K线低点中最高的。 底分型(如图②):第二K线低点是相邻三K线低点中最低的,而高点也是相邻三K线高点中最低的。 (分型的)顶:顶分型的最高点。 (分型的)底:底分型的最低点。 二、分型结构的心理因素分析 以顶分型举例说明。

一个顶分型之所以成立,是卖的分力最终战胜了买的分力,而其中,买的分力有三次的努力,而卖的分力,有三次的阻击。用最标准的三K线模型(如图①):第一根K线的高点,被卖分力阻击后,出现回落,这个回落,出现在第一根K线的上影部分或者第二根K线的下影部分,而在第二根K线,出现一个更高的高点,但这个高点,显然与第一根K线的高点中出现的买的分力,一定在小级别上出现力度背驰,从而至少制造了第二根K线的上影部分。最后,第三根K线,会再次继续一次买的分力的攻击,但这个攻击,完全被卖的分力击败,从而不能成为一个新高点。

由上可见,一个分型结构的出现,都是经过一个三次的反复心理较量过程。所谓一而再、再而三,三而竭,所以一个顶分型就这样出现了。 而底分型的情况,反过来就是。 缠论理论(3):K线的包含关系

一、基本概念 K线包含关系(如图①):指一K线的高低点全在另一K线的范围里。

非包含关系的三相邻K线完全分类(如图②):分为四类——上升K线、顶分型、下降K线、底分型。

二、应用规范 K线包含关系的处理(如图③):在向上时,把两K线的最高点当高点,而两K线低点中的较高者当成低点,这样就把两K线合并成一新的K线;反之,当向下时,把两K线的最低点当低点,而两K线高点中的较低者当成高点,这样就把两K线合并成一新的K线。

K线合并方向:假设,第n根K线满足第n根与第n+1根的包含关系,而第n根与第n-1根不是包含关系,那么,如果第n根K线的高点大于第n-1根K线的高点,则称第n-1、n、n+1根K线是向上的;如果第n根K线的低点小于第n-1根K线的低点,则称第n-1、n、n+1根K线是向下的。

K线包含关系的顺序原则:先用第1、2根K线的包含关系确认新的K线,然后用新的K线去和第3根比,如果有包含关系,继续用包含关系的法则结合成新的K线;如果没有,就按正常K线去处理。 由此得出K线包含处理方法:

1、合并方向的确定:1和2无包含,2和3有包含,若2比1高则取向上包含;若2比1低则取向下包含

2、合并高低点的确定:若向上包含,取两K线中高点最高为高点,低点最高为低点;若向下包含,取两K线中高点最低为高点,低点最低为低点。

3、合并顺序的确定:2和3有包含,先合并2和3得出新的K线,再与4比,若有包含则继续按此三个步骤合并。

三、分析理解

一个实例:如图④,中间K线A最长,似乎和前后有“很多的包含关系”,但正确的处理应该是:A2先和A合并,取高点中的高点,低点中的高点。合并后的新K线和A3还有包含关系,那就继续合并,仍取高点中的高点,低点中的高点。

一、基本概念 笔:两个相邻的顶和底之间构成一笔。笔的意义就是忽略掉相邻的顶和底之间的其他波动。如图①就是一笔的最基本的图形。图②顶和底之间共用一个K线,图③只有顶和底,中间没有其他K线,都不算一笔。在实际分析中,都必须要求顶和底之间都至少有一K线当成一笔的最基本要求。

上升的一笔:即底分型+上升K线+顶分型; 下降的一笔:即顶分型+下降K线+底分型。 二、应用规范笔的规范要求:

1、必须是一顶一底,顶必须接着底、或底必须接着顶。

2、顶和底之间至少有一个K线不属于顶分型与底分型。

3、还有一个最显然的,就是在同一笔中,顶分型中最高那K线的区间至少要有一部分高于底分型中最低那K线的区间,如果这条都不满足,也就是顶都在低的范围内或顶比底还低,这显然是不可接受的。因此,在确定笔的过程中,必须要满足上面的条件,这样可以唯一确定出笔的划分。 划分笔的步骤:

1、确定所有符合标准的分型。

2、如果前后两分型是同一性质的,对于顶,前面的低于后面的,只保留后面的,前面那个可以X掉;对于底,前面的高于后面的,只保留后面的,前面那个可以X掉。不满足上面情况的,例如相等的,都可以先保留(图④)。 3、经过步骤二的处理后,余下的分型,如果相邻的是顶和底,那么这就可以划为一笔。显然,经过上面的三个步骤,所有的笔都可以唯一地划分出来。 三、分析理解

一个问题:两个顶或底能构成一笔吗?

答:有两种情况,第一种,在两个顶或底中间有其他的顶和底,这种情况,只是把好几笔当成了一笔,所以只要继续用一顶一底的原则,自然可以解决;第二种,在两个顶或底中间没有其他的顶和底,这种情况,意味着第一个顶或底后的转折级别太小,不足以构成值得考察的对象,这种情况下,第一个的顶或底就可以忽略其存在了,可以忽略不算了。

缠论理论(5):线段

一、基本概念

线段:至少由三笔组成,而且前三笔必须有重叠的部分。如图①②是线段的最基本形态。

线段破坏(如图③④):其基本形式也就是两线段组合的其中一种形态(注:这里的形态是不充分的)。

二、应用规范

缠中说禅线段分解定理:线段被破坏,当且仅当至少被有重叠部分的连续三笔的其中一笔破坏。而只要构成有重叠部分的前三笔,那么必然会形成一线段,换言之,线段破坏的充要条件,就是被另一个线段破坏。

线段划分的标准:

第一种情况:特征序列的顶分型中,第一和第二元素间不存在特征序列的缺口,那么该线段在该顶分型的高点处结束,该高点是该线段的终点;特征序列的底分型中,第一和第二元素间不存在特征序列的缺口,那么该线段在该底分型的低点处结束,该低点是该线段的终点。(没有缺口:找顶分型)

第二种情况:特征序列的顶分型中,第一和第二元素间存在特征序列的缺口,如果从该分型最高点开始的向下一笔开始的序列的特征序列出现底分型,那么该线段在该顶分型的高点处结束,该高点是该线段的终点;特征序列的底分型中,第一和第二元素间存在特征序列的缺口,如果从该分型最低点开始的向上一笔开始的序列的特征序列出现顶分型,那么该线段在该底分型的低点处结束,该低点是该线段的终点。(有缺口,找顶分型下来的底分型) 线段划分的程序:假设某转折点是两线段的分界点,然后对此用线段划分的两种情况去考察是否满足,如果满足其中一种,那么这点就是真正的线段的分界点;如果不满足,那就不是,原来的线段依然延续。 三、分析理解

一个实例:如图⑤,6属于第一种情况,所以6是线段结束;同理15也是;故该图有三段,分别是1-6,6-15和15-20。

缠论理论(6):中枢 一、基本概念

缠中说禅走势中枢:某级别走势类型

中,被至少三个连续次级别走势类型所重叠的部分,也即三条连续线段所重叠的部分。如图①是上-下-上型中枢;图②是下-上-下型中枢。 中枢的形成无非两种,一种是回升形成的,一种是回调形成的。在中

枢的形成与延伸中,由与中枢形成方向一致的次级别走势类型的区间重叠

确定。例如,回升形成的中枢,由向上的次级别走势类型的区间重叠确定。这些与中枢方向一致的次级别走势类型称为Z走势段。相应的高、低点分别记为gn、dn,定义四个指标,GG=max(gn),G=min(gn),D=max(dn),DD=min(dn),n遍历中枢中所有Zn。再定义ZG=min(g1、g2),ZD=max(d1、d2),显然,[ZD,ZG]就是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的区间,如图③。 二、应用规范

“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的必然是次级别以下级别的走势类型。首先,任何走势类型都可能,最极端的就是跳空缺口;其次,也不一定是次级别的,只要是次级别以下,例如跳空缺口,就属于最低级别,如果图上是日线、周线,就不会是次级别了;最后,往往相连走势类型的级别越低,表示其力度越大。

“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的走势类型必然是次级别以下的。


缠中说禅《缠论精髓》》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4234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缠中说禅《缠论精髓》
相关文章
  • 缠中说禅《缠论精髓》

    缠论期中复习二:缠中说禅走势终完美缠论期中复习二:缠中说禅走势终完美对于市场走势,有一个是“不患”的,就是走势的三种分类:上涨、下跌、盘整。所有走势都可以分解成这三种...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