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诗歌鉴赏 > 赞美交通警察诗歌四首 正文 本文移动端:赞美交通警察诗歌四首

赞美交通警察诗歌四首

2017-04-28 06:48:04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古代诗歌四首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感知内容,体味语言,体会词意境。

2、 有感情的反复朗读并熟练地背诵。

3、 启发学生热爱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趣味。

【教学重点】

品位语言,体会意境,诵读并背诵。

【教学难点】

品味语言,体会诗词意境。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观沧海》,《次北固山下》)

《观沧海》

一、导入

我们都知道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是个阴狠残酷,不仁不义的奸臣,是个不折不扣的“乱世奸雄”。可是历史上真实的曹操跟小说中刻画的一样吗?其实不然,《三国演义》由于剧情的需要,把曹操这个人物夸张歪曲化了。历史上的曹操是个英雄式的人物,他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此外还是个诗人。我们前面就学过曹操的一首诗,大家说是什么?(《龟虽寿》)大家还记得怎么背吗,一起来背一下。(学生背诵)恩,看来同学掌握的非常不错。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另一首诗《观沧海》。

二、吟读

1、 了解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代表诗歌有《蒿里行》,《龟虽寿》,以及我们今天学的《观沧海》。

当时曹操正处于事业的最高峰,他先是削平了北方群雄,后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统一了北方。《观沧海》正是他在北争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山写的。

2、 试读,扫清字词障碍。

沧(cāng) 碣(jie) 澹(dan) 竦(song) 峙(zhi) 萧(xiao)瑟(se)

3.试读,定下苍凉、大气的感情基调,注意读出层次。

三、译读

利用注释,把诗歌翻译成现代文。

四、说读

分析诗歌的内容,理解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1、《观沧海》描写了哪些景物,体现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诗歌通过描绘了水、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这些景物,抒发自己意气昂扬的豪迈感情。

2、“日月之行”四句并不是作者所“观”到的,这样写有何用意?

明确:这四句写的是作者的想象。抓住大海大气磅礴的这个特征,同时以沧海自比,通过写

大海吞吐宇宙的气势,来表达诗人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感情奔放,却很含蓄。

五、有感情的反复朗读直至背诵

《次北固山下》

1、 导入。古时候由于交通不发达,出门在外往往久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思乡之情。

因此乡愁成了乡愁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你们能例举一些学过的关于乡愁的诗歌吗? (如李白的《静夜诗》、王安石的《泊船瓜州》等)唐代诗人王湾当年在经过江苏镇江北固山时,也写了一种千古传诵的关于乡愁的诗歌,

它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次北固山下》。

2、 自由朗读,感知内容。

(1) 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2) 哪些诗句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明确:

① 首联:诗人在船上,想象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站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

劳。

颌联:船上所见景色。“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又为“江春”做铺垫。

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近未尽之际,残夜未尽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未过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太快了。

尾联:诗人离家已久,尚不能归,见到此景,自然想到借雁足来传递家书。

这四联之间互为因果,浑然一体。

②尾联直接表达思乡之情。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弯曲的小路伸展到青山之外,小船儿在山前绿波行驶。潮水上涨,两岸江面无比宽阔。顺风前进白帆高高悬挂。

海上的太阳在残夜里生起。江上的的新春在旧年未尽时已至。

我的家信该怎样寄回乡?北飞的鸿雁啊洛阳给我带到。)

3、 研读与欣赏。

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讨论明确: “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采。“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

4、 反复朗读至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钱塘湖春行》、《秋思》)

《钱塘湖春行》

一. 导入。投放西湖春景图从而引入课题。同学们看了刚刚的几组图画,大家说着是哪里啊。对,是西湖。其实西湖也叫钱塘湖,当年著名诗人白居易在游西湖时,被西湖的美景深深打动了,写了一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钱塘湖春行》。

二、吟读。

1、 介绍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中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唐代诗人和文学家,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诗王”之称。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新乐府》、《卖炭翁》、《琵琶行》等。 822年(长庆二年)七月,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的刺史,825年(宝历元年)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刺史,所以这首《钱塘湖春行》应当写于长庆三、四年间的春天。写出了作者看见早春风景时的开心和对钱塘江风景的喜爱,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

2、 让学生自由朗读,扫除文字障碍。

3、 听录音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

a、朗读的节奏

b、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请个别学生作示范性朗读,然后让学生互相点评。

5、集体朗读。

三、译读。

学生说出标题提示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地点:钱塘湖、季节:春、事情:出游) 将诗歌翻译成现代文。

四、赏析

1、诗歌写了西湖春天的哪一个阶段? 我们能否从诗中找出表现春天这一阶段的词语,并加以说明?

讨论明确:初平:说明秋冬水落,春雨使湖水刚刚涨平。

早莺、新燕:说明春季刚刚来临,最早出现的黄莺在争抢暖树,刚从北方飞来的燕子

在衔泥筑巢。

渐欲:说明野花逐渐开放,还不到姹紫嫣红开遍大地的时候。

浅草:说明春草初生,仅能遮没马蹄而已。

3、 诗中那几句话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 “最爱”,表达作者对钱塘湖美景的赞美热爱之情;“行不足”,因为是看不够,说明诗人流连忘返。

五、探究

“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明确:诗人对周围事物的选择是典型的。莺是春天的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只因是初春,故不是处处,也不是家家。从莺和燕的动态中,把大自然从深冬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形象的描绘出来。

六、背诵全诗。

《天净沙。秋思》

一. 导入课堂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诗的国度,唐有唐诗,宋有宋词,元有——元曲。我们今天要欣赏的这首《天净沙·秋思》就是一首元曲。

⑴.介绍体裁

1.我们来读一遍注释⑨:选自《全元散曲》。天净沙,曲牌名。马致远,生卒年不详,元大都(现在北京)人,著名戏曲作家。

2.读过注释,我们可以来猜一猜,元曲具有什么特点?预设:可以唱。这个“曲”字告诉我们,这首秋思在古代是可以唱的。因为是元代的作品,我们把它叫做元曲。简单地说,元曲就是元代的可以唱的一种文学作品体裁。

3.那么,“天净沙”是什么意思呢?跟这首元曲的内容有关系吗?(可引导:注释里是怎么说的?)曲牌名。那也就是说,“天净沙”与这首曲的内容没有关系,而与它的——曲调有关系。它是表明一首曲的曲调的。

4.而与内容有关的是哪个部分?“秋思”。那么“秋思”就是这首曲的题目了。

⑵、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元代大都人,著名的杂剧和散曲作家,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有文场“曲状元”之称。杂剧有《汉宫秋》、《荐福碑》、《青衫泪》等十五种,散曲有辑本《东篱乐府》一卷。因为这首小令,他还被称为“秋思之祖”。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听读。听范读,请大家体会一下,作者描绘的这个意境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找生回答)

明确:苍凉、悲伤、忧伤

2.生答后,找生读,请你读一读读这苍凉悲伤的感情。

(点评,读得很好,一起读一读)(语气语调缓慢,低沉,注意情感节奏)

3.齐读。感知苍凉悲伤的感情。

三、品读诗歌,品味情感、探究写法

1、读着读着,这秋意就透出来了,感觉出来了,可是这全篇曲子当中并没有写悲凉、哀伤、伤感的这些词,你又是从哪些文字中读出来到的?

明确:

a

b、老树。

,老树饱经风霜,历尽沧桑,更加显得萧疏凄凉。

c、昏鸦。(描绘一下这是一只什么样的乌鸦?为什么它会带给人凄凉的秋意呢?)(孤枯败落的藤枝,缠绕在饱经沧桑的老树上,一只飞倦了的乌鸦,在夕阳的影子里,飞到了老得萧瑟、沉重)乌鸦飞倦了,飞累了,还有老树可依,还可以把枯枝作为自己的巢穴,而自

己呢?却是孤身一人,天涯漂泊

e、西风。萧瑟秋风起,它吹落了叶,吹老了树,吹枯了藤,世界的五彩斑斓不在,只剩下着萧瑟和凄冷。

f、瘦马。(马因何而瘦?)因为马长途跋涉,马老了,马也累了,秋天食物稀少,马又饿了。那么这瘦得仅仅是马吗?其实马瘦人更瘦。写马旨在托人,写马的瘦,是在写自己的飘泊之苦。

g、夕阳。夕阳的余晖,泛着点点金韵,是何等的安详宁静,怎么能衬托出悲呢?是啊,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夕阳再好,也要坠入黄昏。

h、断肠人在天涯。断肠人看到了萧瑟的秋景,心中有所感触,感而发,发而思,思而悲,悲而泣,泣而痛,痛到柔肠寸断。天涯,茫茫天地之间,只有一个人,一匹马,相伴的是西风斜阳。

i、小桥流水人家。斜阳里,一座小桥横卧在潺潺地流水之上,波光里映出几户人家的房屋。小桥流水,似是江南温婉多情的景物,给人以一种清丽明快的感觉,把这一句放在曲子中,是不是不好呢?

通过“小桥流水人家”的生气盎然而又恬美安适的景象,更加衬托出游子还在“古道西风”中骑着瘦马漂泊无依的悲凉。人家有家,而自己无家可回。作者的情是哀情,而此处的景是乐景。以乐景写哀情,更能衬托感情的哀伤。我们学过的古诗词中有很多以乐景写哀情的,例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洒,西出阳关无故人。写的是分别时的哀伤之情,但描写的景却是蒙蒙的春雨,青青的柳色,更能突出离别的难分难舍。

这一句在读的时候,应该以什么样的语气读呢?轻快明丽。我们齐读这首曲子,再次感知作者情怀。

齐读。

2、这首曲子前三句18个字,9个词,全是名词,写了九种景物,没有任何动词的连接,寥寥数笔,写出了苍凉的深秋,为我们展现了一派秋天凄凉萧索,毫无生气的景象。文章前四句全写景,没有一句写断肠人的感情,但我们能够看出来处处有感情,这叫做情景交融!或者叫做借景抒情。曲子有没有直接抒发感情的句子吗?断肠人在天涯。

四、作业

1、背诵全曲

2、用散文化、诗化的语言,将这些图景勾成一幅完成的场景。

篇二:15 古诗歌四首导案

导学目标

1. 学习这五首诗,朗读、背诵这五首诗词; 2. 理解五首诗歌的意境; 3.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导学过程

(一)、《观沧海》 曹操

1、全诗以哪个字统领全篇? 2、诗的正文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 。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 和 。这一层全是写实景。

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 一、导入

二、预习展示

1、文学知识库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汉族。在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北方的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曹丕篡汉后,追尊曹操为武帝。《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登临碣石山。他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现在河南洛阳)人。唐代诗人。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形式主义。其诗歌形象鲜明,语言通俗,内容清新,如《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忆江南》《赋得古原草送别》等,深得人们的喜爱和传诵。有《白氏长庆集》72卷,集诗3000余首,数量之多,是唐代诗人中首屈一指的。《钱塘湖春行》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马致远,号“东篱”, 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大都(今北京)人。马致远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同称“元曲四大家”。马致远从事杂剧创作的时间很长,名气也很大,有“曲状元”之誉。他的作品以《汉宫秋》最著名。小令《天净沙秋思》脍炙人口,被誉为“秋思之祖”,元曲中的“绝唱”,近代王国维赞其“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是“小令之最佳者”。 2、基础知识园

(检查预习)解决生字词读音、解释

碣( )石澹澹 ( ) 竦峙 ()() 萧

瑟 ( ) ( ) 枯藤( ) 昏鸦 ( ) 天涯() 竦峙 : 星汉: 不足:

3、朗读表演

写的是虚景即诗人的主观感受。

3、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二)、《次北固山下》 王 湾

1、想像“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主要是使学生运用再造想象领会使人此刻的感情。 2、哪两句诗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 (三)、《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1、作者为了描写出春天的美好,选了哪些景物?请各用一个字概括。 2、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初春的景色? 3、“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4、哪句诗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5、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1、天净沙是”,秋思是”

2.、哪几句是写景的?写了哪些景?这些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3、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七百多年来,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这篇作品,因为它极其出色地运用了 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氛围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四、质疑问难 五、感悟创造链

学生谈收获,并整理在笔记本上。

六、教师总结

这堂课我们感受到了古代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赞美之情,他们的豪情壮志是我们大家学习的楷模。作为现代人,我们更要热爱我们自己的国家,建设好我们的国家,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学习目标

1. 学习这五首诗,朗读、背诵这五首诗词; 2. 理解五首诗歌的意境; 3.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自学指导

一、文学知识库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汉族。在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北方的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曹丕篡汉后,追尊曹操为武帝。《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登临碣石山。他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现在河南洛阳)人。唐代诗人。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形式主义。其诗歌形象鲜明,语言通俗,内容清新,如《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忆江南》《赋得古原草送别》等,深得人们的喜爱和传诵。有《白氏长庆集》72卷,集诗3000余首,数量之多,是唐代诗人中首屈一指的。《钱塘湖春行》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马致远,号“东篱”, 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大都(今北京)人。马致远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同称“元曲四大家”。马致远从事杂剧创作的时间很长,名气也很大,有“曲状元”之誉。他的作品以《汉宫秋》最著名。小令《天净沙秋思》脍炙人口,被誉为“秋思之祖”,元曲中的“绝唱”,近代王国维赞其“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是“小令之最佳者”。 二、字词园地

(检查预习)解决生字词读音、解释

碣( )石澹澹 ( ) 竦峙 ()() 萧瑟 ( ) ( ) 枯藤( ) 昏鸦 ( ) 天涯()

竦峙 : 星汉: 不足: 三、朗读训练

1、初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自己读两遍,同桌交流读法) 2、研读诗歌,读出感情。(自己读,小组交流。) 四、预习疑难点。

互动释疑:将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与小组同学探究解疑,疑难问题加以记录。 五、课文探究站。

(一)、《观沧海》 曹操 1、全诗以哪个字统领全篇?

2、诗的正文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 。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 和 。这一层全是写实景。

现。写的是虚景即诗人的主观感受。 3、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二)、《次北固山下》 王 湾

1、想像“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主要是使学生运用再造想象领会使人此刻的感情。

2、哪两句诗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

(三)、《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1、作者为了描写出春天的美好,选了哪些景物?请各用一个字概括。 2、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初春的景色?

3、“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4、哪句诗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5、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1、天净沙是”,秋思是”

2.、哪几句是写景的?写了哪些景?这些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3、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七百多年来,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这篇作品,因为它极其出色地运用了 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氛围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六、感悟创造

学生谈收获,并整理在笔记本上。

七、拓展练习

1、背诵并默写诗歌,小组互换。改正错误。

a、观沧海b、次北固山下c、钱塘湖春行d、天净沙·秋思 2、依据诗文填空

a、《观沧海》中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的诗句是: b、《次北固山下》中包含人生哲理的句子是:

c、《钱塘湖春行》中通过些花草来写早春景色的诗句是:d、《天净沙·秋思》中写思乡的诗句是:

篇三:七上15课四首古诗

七(上)

[原文] 15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 [东汉末年]曹操

东临碣[ji?]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dàn dàn],山岛竦峙[sǒng zhì]。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词语]:

(1) 观:欣赏。

(2)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3)碣(ji?)石:山名。碣石山,在现在河北昌黎,面临渤海。汉献 帝建安十二年(207)秋天,曹操征乌桓时经过此地。

(4)沧:通“苍”,青绿色。

(5)海:指渤海。

(6)何:多么。

(7)澹澹(dàn dàn):水波动荡的样子。

(8)竦峙(sǒng zhì):高耸挺立。竦 :通“耸”,高耸。峙,挺立。

(9)秋风萧瑟 (xiāo sa):秋风吹动草木发出的悲凉的声音。

(10)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洪:大。

(11)日月:太阳和月亮。

(12)若:如同,好像是。

(13)星汉:指银河。

(14)幸:幸运。

(15)甚:极其,很。

(16)至:极点。

(17)哉:语气词。

(18)幸甚至哉(zāi):真是幸运极了。

(19)以:用。

(20)志:理想。

(21)歌以咏志:可以用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心志或理想,最后两句与本诗正文没有直接关系,是乐府诗结尾的一种方式,是为了配乐歌唱而加上去的。

(22)咏志:既表达心志。咏:歌吟。

[译文]东兴到达碣石山,前来观看大海。

水波动荡,山岛耸立。

岛上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一阵萧瑟的秋风吹过,万顷波涛,汹涌澎湃。

太阳和月亮好像在海涛中运行;

灿烂的星辰好像在海涛中闪烁光彩。

喜悦、高兴到达极点啊,就用诗歌表达自己的心愿、志向。

[作品简介]

选自《乐府诗集》,这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曹操(155-220),字孟德,乳名阿

瞒,沛国谯(qiáo)郡(现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他的诗以慷慨悲壮为称。

[内容欣赏]:

1、《观沧海》中,诗人借助奇特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句子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观沧海》中表现诗人博大胸怀的句子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3、《观沧海》中着力渲染大海那种苍茫浑然的气势,给人一种坚定倔强的感觉的句子是: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文本感悟]

这首诗作者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

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全诗借景抒情,不仅反映了大海的景象,同时也赋予其性格。全诗紧扣一个“观”字,把眼前的

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巧妙地相融合,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这与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是一致的,使人读其诗如见其人。

[原文]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词语]:

⑴次: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水,倚长江而立。 ⑵客路:旅途。青山:指北固山。

⑶潮平:江水涨潮与两岸齐平。

⑷风正:顺风。悬:挂。

⑸海日:海上的旭日。生:升起。残夜:夜将尽之时。

⑹入:到。

⑺乡书:家信。

⑻归雁:北归的大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译文]:游客在青山之外,航船在绿水中前行。

潮水平缓,两岸之间江面宽阔,风平浪静,一片白矾高高悬挂。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面上已散发出春天的气息。

家乡的音讯什么时候能到达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作品简介]:

选自《全唐诗》。次,这里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现在江苏镇江北。王湾(生卒年不详),洛

阳(现在河南洛阳)人。唐代诗人。

[内容欣赏]:

1、《次北固山下》中,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景象表现出来的句子是: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2、《次北固山下》中,"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的诗句是: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3、《次北固山下》中,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理趣的句子是: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4、《次北固山下》中,表达作者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文本感悟]:

本诗写诗人一路行来,当舟行至北固山下时,看到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想

起了远别的家乡。

全诗和谐优美,意境开阔,尤其以第三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丽传诵后世。这两句字词

的锤炼十分老到,寥寥数字蕴涵了丰富的情思和生活哲理。海日孕育在残夜之中,并将驱尽黑暗;江春已潜入寒冬未尽的旧年,将赶走严冬。时序的交替是那样地匆匆不可待,自然的规律是如此地不可阻挡。在描绘景物中,透露出生活的真谛,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其中的“生”字和“人”字用得十分精妙,将自然事物赋予了人的意志和情思。有人认为这两句诗中所表现出的意境和气势,代表了盛唐诗歌的气象。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mò]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dī]。

[词语]:

1.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59~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化。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

2.贾亭:又叫贾公亭。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唐贞元(公元785~804年)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湖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3.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平,即春水初涨。初: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常用来表示时间,是指刚刚。

4.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的时候。

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脚”的本义指人和动物行走的器官。这里指低垂的云。

5.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

6.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暖树:向阳的树。

7.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8.啄:衔取。燕子衔泥筑巢。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侧重禽鸟。

9.乱花:纷繁的花。渐:副词,渐渐地。欲:副词,将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10.浅草:浅浅的青草。才能:刚够上。没:遮没,盖没。春行俯察所见,花繁草嫩,春意盎然。侧重花草。

11.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

12.行不足:百游不厌。足,满足。

13.阴:同“荫”,指树荫。

14.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诗人由北而西而南而东,环湖一周,诗则以湖东绿杨白堤结束,以“最爱”直抒深情。白堤全长1000米。

[译文]孤山寺的北面,贾公亭的西面,湖水刚涨得同堤岸一样平,白云都显得离地很低了。 几只早飞来的黄莺争着挤在向阳的树上,哪家刚飞回的燕子忙着啄泥筑巢。 五颜六色的野花使人眼花缭乱,新长出的草刚刚没过马蹄。

我最爱湖东这个地方,总感觉走不完,看不够,那碧绿的杨树阴里有多美的白沙堤呀!

[作品简介]

选自《白氏长庆集》。钱塘湖,即杭州西湖。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太原(现在属山西)人。唐代大诗人。著有《白氏长庆集》。

[内容欣赏]:

1、《钱塘湖春行》中描写莺歌燕舞的诗句是: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文本感悟]:

《钱塘湖春行》从总体着眼,描绘西湖蓬蓬勃勃的春意,赞美了西湖美好的春色。全诗虽是写景,但景中有情,情景交融,把作者游春尽兴的喜悦之情表达得淋漓酣畅。

本诗先总后分,把握住景物的特征,运用准确和富于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全诗恰到好处地描绘了钱塘湖的春日美景,并将自然美给予作者的愉快感受寓于景物描写之中。章法井然有序,笔法细腻,语言清新,是白居易写景诗中的名片,颔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颈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均是描绘早春景色的名句。

天净沙[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词语]:

1. 昏鸦:黄昏时的乌鸦。

[译文]: 远望黄昏时的乌鸦,正在寻觅枯藤老树栖息,

近看有正依傍着小桥和流水伴居的人家,

眼前只有一匹瘦马驮着漂泊的游子,在秋风古道上慢慢移步。 看夕阳的余晖已经昏螟西下,

羁旅在外漂泊的断肠人浪迹天涯。

[作品简介]:

选自《全元散曲》。天净沙,曲牌名。马致远,生卒年不详,元大都(现在北京)人,著名戏曲作家,“元曲四大家”之一。

[内容欣赏]:

1、马致远断肠人在天涯。中点明主题的一句是:

断肠人在天涯。

2、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表达作者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断肠人在天涯。

[文本感悟]:

马致远的小令名作《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作品内容本身,简简单单,普普通通,叙述羁旅漂泊人,时逢黄昏,感应突袭。感而发,发而思,思而悲,悲而泣,泣而痛。


赞美交通警察诗歌四首》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4030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赞美交通警察诗歌四首
相关文章
  • 赞美交通警察诗歌四首

    古代诗歌四首《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感知内容,体味语言,体会诗词意境。2、有感情的反复朗读并熟练地背诵。3、启发学生热爱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

  • 赞美交通警察诗歌四首

    古代诗歌四首《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感知内容,体味语言,体会诗词意境。2、有感情的反复朗读并熟练地背诵。3、启发学生热爱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