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微小说=微+小说
微小说=微+小说?
【摘 要】本文试图以第一届新浪微小说大赛获奖作品为材料,考证微小说的小说性。通过对人物、情节、环境等方面的研究,笔者认为微小说在文学性上是符合传统小说定义的。然而,随着时代和技术的进步,以微博为平台的微小说又呈现出许多相异于传统小说的地方如,其编辑模式的革新和具有的狂欢特质,但这并没有改变其小说性的本质,故笔者认为微小说是具有小说性的。
【关键词】微小说 小说性 编辑模式 狂欢
2010年以来,微小说这个全新的名词迅速席卷了整个互联网,占据着各大门户网的头版。有定义称“它(微小说)是以微博客形式发表的微型小说,是微博客价值延伸的一种生动表现形式,这是一种新型网络文学形式。它是一种方块文学或曰‘碎片化文学’,这种碎片化体现为形式上的短小与内容上追求瞬间的阅读感受。”1
纵观文学样式的发展历程,传播方式的改变总会推动文学样式的演化。微小说正是以微博为传播形式发表的微型小说,与传统的小说比较,微小说以其独特性深受网民的追捧。然而,微小说能否在极其有限的字数内完成自己作为“小说”的使命还有待讨论。
和诗歌偏重于抒情、散文主要是表达人生感受不同,小说最根本的特点是讲故事,用文学理论术语来说就是叙事,即它是一个按照一定顺序用话语讲述一系列事件的过程。在这个叙述的过程中,情节、人物、环境是构成小说的三个必备要素。传统小说理论认为: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它注重故事内容。现代小说理论认为:小说是叙事的艺术,它注重的是用叙事技巧表现一定的叙事情节。在福斯特的《小说面面观》中曾说道:“故事靠事件本身来吸引人,而小说则靠有技巧地叙述事件来吸引人。”传统的小说都在有技巧的叙述在某个时间和空间的连续事件,在这个连贯的事件里有故事的开始、发展、高潮、结局,作者通过巧妙的编排使得故事本身具有了某种深刻的寓意。
无论是传统小说还是现代小说,情节叙述、人物塑造、环境描绘都小说叙事中不可分离的要素,而人物性格的塑造则成为了小说的灵魂所在。纵然许多现代小说在叙事顺序上的混乱,时空观念上的刻意模糊,人物塑造依然是小说的核心。而在网络上风行的微小说由于字数的短小使得它与小说的定义又有了许多核心的差别。如果摒弃微小说的传播方式,单从纯文本的角度来看,微小说与小小说、
1 门红丽:《电子传媒时代文学的碎片化现象解读》,《学术论坛》,2011年第8期。
微型小说、超短篇小说又有了许多本质上的契合点。
我们且从微小说的文本特征及时代赋予它的新特点来找寻其与“小说”这一文体的内在同质性。
微小说的小说性
整体而言,微小说以现下流行的微博为流行平台,创作群体主要由普通大众构成,少有职业作家,这使得作品有很强的大众性和活跃的草根精神。微小说无疑是一场“广场式的的文学狂欢”,是“普通民众的一种情绪舒缓,一种草根阶层所寻求的归属感和身份认同。”2
得益于微博这个平台,微小说又具有很强的即时互动性,作者可以和读者迅速交流,作品的转发量也是评选标准之一。这是相对于以往的文学样式所独有的。
作品还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能迅速捕捉社会上的新现象、新问题,如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更突出的是,微小说这种新的文学样式本身就是信息化时代,“快”文化背景下的产物。
在反映社会状况、塑造人物方面,微小说又具有很强的现实性。情感类作品占了获奖作品的大多数,“从微小说的内容来看,情感类的作品大部分反映的却是对这种‘快’的反思与厌倦、都市中人的孤独与游离,——生活其中但又强烈要求逃出的矛盾。”3
具体来说,在情节、人物、环境三方面,除了对传统的承继,微小说都有其独树一帜的特点。
九曲回肠的情节
微小说的情节性是它吸引读者的重要因素,也是它特点鲜明之处。总体上微小说给了我们新奇、独特的阅读体验,这其中必然有对比赛要求的迂回应对,更多的还是对小说本质特点的追求和对生活的反思。
其一,微小说多采用单线结构,计白当墨,虚实结合,通过巧合、悬念等在结尾抛出亮点和“意外”,在短短的140内实现矛盾冲突集中的效果,从而形成“速效刺激”的审美快感。
留白的使用主要是指作者只交代非常必要的情节因素,运用跳跃性的语言来串联,或者只截取一个片段,其他的环节留给读者去想象、去填补,为了实现这样的效果,“死亡”、“变故”成了作者们青睐的元素。再加上“几十年后”这样
2
3 崔凯旋:《由微小说的特质看当代社会文化心态》,《中州大学学报》,2012年6月,第3期。 门红丽:《电子传媒时代文学的碎片化现象解读》,《学术论坛》,2011年,第8期。
的时空跨度,在较小的着力点上有意拉长人们的心理时间,扩大了结局给我们带来的震撼。例如获得三等奖的7号作品中,“我”利用时光机去阻止女友车祸的发生,却意外发现她的出轨,结果是“我”造成了她死的车祸。悖论和反讽的运用更加强了结局的出人意料之感,类似的还有3号、5号、49号作品等,这些都有明显的科幻色彩,充满了对社会的反思。
在时间跨度上,获得优秀奖的19号作品就很典型。因为三十年代的一个约定,狗死于旧宅之中,作为主人的“我”六十年后终于紧握着残旧的项圈将它“接回家”。
在短短的140内蕴含了无限的起承转合、人情冷暖,静水流深。同时,阅读文本的过程,尤其是阅读留白的过程也是读者想象、创造的过程,读者也在无形中充当了创作者的身份。又由于个体的人生经历、思维方式、想象空间千差万别,读者形成的阅读感受是各式各样的,他们的创作也是独一无二的,无形中又延展了微小说的深意和魅力。
其二,细节点睛。获奖作品大都抓住了小人物、小事件、小环境,用富有镜头感的语言再现一刹那,“以一目尽传精神”。例如50号作品中,唯有最后眼角缓缓落下的那一滴机油才透露给我们故事的叙述者——疯子的夫人——就是那个机器人。这滴机油把这个故事给激活了。类似的作品还有5号、30号、34号作品等,一个爪印,一张老照片,一朵玫瑰花??都是微小说高潮的触媒。
其三,用荒诞、悖论和反讽来消解常规和传统。这类微小说中很典型的是获得评委推荐奖的5号作品,从“小梅花”我们得知刘所长就是一只狗,也就是他所要签署的文件中被禁止饲养的对象,这是多么可笑的讽刺。类似的还有3号、13号和49号作品等。
如果说上一个作品是荒诞的反讽的话,那么悟空爱上观音则是对我们已有的固定传统的消解。在21号作品中,《西游记》中的悟空护送唐僧取经,乃至受到紧箍咒的束缚竟然都是因为对于观音痴痴的爱。
此处说的消解不仅仅是对以往的阅读习惯、创作模式的消解,更深层次的是对原有传统文化模式的消解,有着对西方后现代主义的模仿,也融合了对当下的反思。
其四,借鉴成熟的小说情节模式,如现代武侠小说、中国古典小说、西方科幻文学等。如15号作品就借鉴了武侠小说的框架,在“江湖”中上演爱恨情仇。25号作品是对中国古代小说的模仿,“盲人名霞,常突梦”,从文言样式的语言,
到“醒——梦——觉”的情节结构都模仿的惟妙惟肖,又具有时代的新鲜感。
虽然是对成熟模式的借鉴,但已经是旧瓶装新酒了,这些作品的意义更多的在于对所处时代的冷峻思考。而这种对传统形式的借鉴更本质上说是对小说这种文体特质精髓的传承。
“冰山人物”
微小说虽然以情节取胜,但不能模糊掉小说的根本特征——写人。海明威在谈到人物描写时指出:“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1/8露在水面上。”4 微小说的人物形象,实际上就是“冰山型人物”,虽然难以实现丰满典型的形象描写效果, 但它见微知著、以小见大,反而更具丰富的艺术张力。
首先,微小说中的主人公以小人物为主,“妈妈”、“外公”、“外婆”,甚至是“他”或“她”,这些人物都少有具体姓名,多是日常生活中一类人的代表。这样的特点既是受到字数有限的影响,也是由于创作群体源自大众,他们会很自然地选择身边的人入文。
其次,在人物塑造上只将人物的某一具体性格或特点放大。这样的作品有许多,或表现现代人的自私、虚伪,如15号、41号作品,两个作品中的男主人公都在最后才露出自私的本质,对女主人公冷漠的背叛和残忍的伤害,是“痴情女子负心汉”的典型。作品通过显露出来的1/8给了读者大于7/8的想象空间,让人们自己体味背后的故事。
再次,作品中的许多人物是某种人性特征、社会现象或者道德观念的代言人。如32号作品中“他”因为排异反应而无法接受自己30年前存储的器官——“良心”。“他”成了社会道德退化的缩影。一方面有很强的典型性、针对性,塑造了“最熟悉的陌生人”;但另一方面,这也是微小说的局限性,人物会呈现扁平化的倾向,有脸谱化、概念先行的缺陷。
模糊的环境
环境,具有推动情节发展,衬托人物心理、性格等作用,虽然是背景,却是使小说成为小说的必需要素之一。在微小说中我们很难发现明显、完整的环境描写,尤其是自然环境。只有少数的作品中出现了“三十年代”、“2500年清明”这样的社会环境背景,给人一种飘忽感。除了受微小说篇幅限制意外,这一特点也是由于微博微博上的信息都是以此在为默认前提的,而参赛是有具体时间段的,这都给微小说提供了一个默认的社会时代背景——当下。
4 转引自龙钢华,龙茜:《微型小说的发展特则》,《文艺理论与批评》,2010年,第6期。
为了适应现代人碎片化的阅读需求,小说的特点发生了某些变异,追求的是:小、巧、奇。字数的限制使得这类小说呈现出了与传统小说的差异性,正是由于这种限制,这类小说不得不在有限的字数中改变其原有形态。在微小说中,往往只会着墨于其中一个基本要素。或者是塑造一个非典型的人物形象,或者是叙述一段曲折离奇的事件,或者是单纯的描写一个典型环境。
微小说之短决定了其不能与小说用同一把尺子所衡量,但其独特性却不能使它完全脱离文本的小说性。从历史发展上看,它是传统小说的发展,有一脉相承的延续性。
微小说根本上是属于小说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微小说与传统小说产生了一些新变,而这些新变主要是由微博这个新兴传播平台带来的。文本方面的新变已有很多研究,我们今天谈谈较少人关注的编辑模式的改变和微小说中体现的狂欢性质。
微小说新变之编辑模式的改变
“‘编辑’一词早在唐朝,甚至北魏时期就首次出现了”5,而“据相关资料介绍,早在我国殷商时代文献产生时就已有了编辑活动的雏形。”6我国古代汉语辞书《辞源》对“编辑”一词的解释为“收集资料,整理成书”。随着时代的发展,“编辑”一词的内涵和外延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至少有三种含义:一,指各种编辑活动;二,指一种职业以及从属此职业的人;三,指某种运作的方式或操作的方法,如计算机语言中的编辑系统、编辑命令等等。
此文中所说的“编辑”主要是指现代定义的第一种,即由投稿、选稿、审稿、定稿等系列活动组成的一个编辑流程。
纵观文学的发展历程,每一次传播方式的进化,不仅会引起文体的演变,必然也会带来编辑模式的改变与创新。造纸术的发明,让人由在龟骨上用刀刻画变为了在纸张上用笔书写;网络的出现,让“编、印、发”三者由分离变成统一,让编者和著者也由分离变得“编著”合一。微博这种网络传播媒介的产生于广泛运用,带来了微博文学尤其是微小说这一新兴文学样式的蹿红,随之也极大的改变了传统的编辑模式。
以微博为主要传播媒介的微小说的兴起和发展极大的改变了传统的编辑模 5
6余敏:《出版学》,中国书籍出版社,2002年,第62页。 余敏:《出版学》,中国书籍出版社,2002年,第62页。
篇二:本科毕业论文:大众情感视野下的微小说
大众情感视野下的微小说
摘 要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微小说的创作者和阅读者,微小说对于大众群体而言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微小说由微博文化发展而来,火爆一时。国内学术界从理论和文艺批评层面给予了微小说一定的关注,但是并未从微小说产生及发展的情感层面予以解读。微小说作为情感的载体,从大众情感的视野对其进行创新性研读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分析微小说流行的原因、表达的情感,并且以情感为原则给微小说重新划分类别,可以客观地看待这一文化现象,这对于微小说的走向具有指导性意义。
关键词:微小说 情感原则 大众视野
ABSTRACT
Each of us can be a creator and reader of hint fiction, which is not an unfamiliar concept for public groups by now. The hint fiction in China is developed from our local micro-blog culture, which is very popular nowadays. People in the academic cycle, like many experts and scholars pay close attention to it. But they just do research of them in theory and in literary criticism. In other words, they haven’t interpreted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hint fiction from the emotion aspect. As the carrier of popular emotion, it is necessary to interpret the innovative of hint fiction from the vision of popular sentiments. Through analyzing the reason why it is so popular and what does it tries to express, we can understand it better. Furthermore, we need to rearrange the hint fiction according to the emotion principle. Every one of us can comprehend the cultural phenomenon of hint fiction objectively if we do things as mentioned above. All the things we do like this have a guidance meaning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int fiction in the future.
Keywords: hint fiction the emotion principle the public view
目 录
前言???????????????????????????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微小说的概念和基本特征????????????????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概念??????????????????????????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基本特征????????????????????????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以情感为根据,重新为微小说分类????????????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人之常情类???????????????????????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褒贬人性类???????????????????????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感悟社会百态类?????????????????????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从大众情感角度出发研究微小说出现及流行的原因?????8
(一)复杂化的情感为其提供丰富的创作素材???????????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紧张的社会节奏为其提供阅读和创作群体??????????错
误!未定义书签。
四、浅议微小说的走向???????????????????9 结语???????????????????????????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错误!未定义书签。
合肥师范学院2013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前言
微小说并不是真正严格意义上的小说,但是它往往也包含了小说的构成要素,能突出表现人物、环境和情节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微小说以其短小的篇幅承载了强大的情感,引发大众情感的真实流露。
大部分创作者都是利用微小说抒发情感,这种情感涵盖了亲情、爱情、友情等多个方面。综合分析后会发现,这些微小说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往往能够引起大众读者的强烈共鸣。这说明无论是在微小说的创作层面还是阅读层面,微小说都与大众的情感息息相关。所以本课题着重研究大众情感视野下的微小说,以情感为原则为微小说分类,并大胆预测其发展趋势。
这对于客观、准确看待微小说这一文化现象具有重要意义,对其发展走向也具有指导性意义。
一、微小说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一)概念
学术界对于微小说的概念说法不一,其中运用较为广泛的是百度百科中的一段叙述:“微小说又名小小说,超短篇小说或一分钟小说。微小说系其同义词。微小说是以微博客形式发表的微型小说,是微博客价值延伸的一种生动表现形式。”[1]
从阅读经验上来看,微小说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小说,更无从谈起是小小说或者微型小说。因为大部分微小说可能并不完全具备人物、环境、情节这三个小说基本要素,而仅仅是几句对话或者很少的叙述,类似于小说中的某一部分。例如这则微小说:
“这个钻戒的名字叫‘永恒’,那个翡翠的叫‘玲珑’。“老板,你对这些戒指这么了解,手上”
的戒指也不便宜吧?”“这个啊,铁的,老婆送的,戴了三十年,名字叫做‘取不下来’。”
这是一则爱情微小说,可全篇并没有介绍老板和妻子之间的爱情故事,我们只是通过寥寥几句对话感受到了平淡却长久的浓浓爱意。
所以微小说更倾向于说成是小故事,由此微小说下的定义可以为:“篇幅极其短小,原则上不超过140个汉字,形式自由,以表达某种特定的感情为目的的新兴文学样式。”但是以“微小说”作为名称来命名与之对应的文学样式在大众的认知中已经成熟并且固化,所以本课题还是沿用“微小说”这一称法。
(二)特征
“空间是有限的,最多 140 个字; 因此,讯息必须直截了当。”[2]
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领悟微小说基本的创作特征,即字数有限、情感直接。除此之外,微小说还具有其他典型的文本特征,我们以一个例子来做具体分析。
1
篇三:校园微小说
校园微小说—人生若只如初见
这世上有一种东西不可欺骗,那就是情感;有一种东西不可愚弄,那就是真诚;有一种东西不可伤害,那就是真爱;有一种朋友不可失去,那就是一直陪着我的你。
(一)
火车停了。丫丫睁开惺忪的睡眼,急切的从窗子里向外望去,她就像一只憋在笼子里许久的鸟儿,渴望尽快看到自己新的栖息地。可是窗外一片黑暗,丫丫无奈的在乘客们的拥挤和家人的陪伴下走出了车站。
天空渐渐亮了起来,丫丫那双好奇的眼睛在四处张望着,很快她垂下了头。这个令她一直期盼、向往的大学所在地,却是分不清东西南北、还不如家乡发展壮观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她所爱的人在那不远的远方……
(二)
随着校车渐行渐慢,看到了梦中的理想的大学,丫丫只觉得头脑一热,不知东南西北,在各路志愿者的指引下办完了所有的入学手续,来到了从未踏足过的宿舍。
从高处远眺,学校美景尽收眼底,顿时觉得心里一阵欣喜,毕竟绿化这么好的学院在丫丫生活中还是第一次见到,只是旁边少了一个
陪伴自己看风景的人……想到这里丫丫脸上一行热泪顺着脸颊流了下来,热热的。
再次进入自己的小窝,丫丫开始收拾自己的行李。
(三)
开学了。丫丫满心的期待与无奈,看着人来人往,心里想着属于自己该想的不该想的、有边的无边的琐事。于是乎,想起了自己的亲人,还有心中的他。
一直以来,身边都有父母家人的陪伴,自己无忧无虑的生活着,可是现在瞬间陷入了无底深渊,无边的寂寞、孤独与无奈涌上心头……最主要的是身边少了那个一直陪伴的、唠叨的他,高中三年在他的陪伴下,度过了快乐而幸福的时光,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和无限的留恋。
然而现在,自己左边和右边只有了灯光下的身影,又是一行热泪……朦胧中,看见了他的身影,想起了彼此的承诺;擦干眼泪,充实完美的自己,期待以后的再次重逢……
《微小说情感》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3421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