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彩袖殷勤捧玉钟 正文

彩袖殷勤捧玉钟

2017-04-21 06:40:42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晏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注解

①鹧鸪天:词牌名,一名《思佳客》,一名《于中好》。双调55字,押平声韵。 此词黄升《花庵词选》题作《佳会》。内容写相熟的歌子久别重逢。

②彩袖:代指穿彩衣的歌女。

③玉钟:珍贵的酒杯。

④拚(pàn)却:甘愿,不顾惜。却:语气助词。

⑤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女舞姿曼妙,直舞到挂在杨柳树梢照到楼心的一轮明月低沉下去;歌女清歌婉转,直唱到扇底儿风消歇(累了停下来),极言歌舞时间之久。 桃花扇,歌舞时用作道具的扇子,绘有桃花。歌扇风尽,形容不停地挥舞歌扇。这两句是《小山词》中的名句,晁补之说它“不蹈袭人语而风调闲雅,自是一家。”

⑥同:聚在一起。.

⑦“今宵”二句:从杜甫《羌村》“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化出。剩:读“锦”,只管。剩把:尽把,尽把。

⑧银釭:釭(gāng):灯。银灯。

译文

忆当年,你手捧玉盅把酒敬,衣着华丽人多情;我举杯痛饮拼一醉,醉意醺醺脸通红。纵情跳舞,直到楼顶月、挨着树梢向下行;尽兴唱歌,使得桃花扇、疲倦无力不扇风。自从离别后,总想重相逢,多少次、你我重逢在梦中。今夜果真喜相逢,挑灯久坐叙别情,还恐怕、又是虚幻的梦中境。

赏析

言为心声,有至情之人,才能有至情之文。一首《鹧鸪天》,写悲感,写欢情,都是那

样真挚深沉,撼人肺腑,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虽然这首词的题材比较窄,不外乎伤离怨别,感悟怀旧,遣情遗恨之作,并没有超出晚唐五代词人的题材范围。小晏写情之作的动人处,在于它的委婉细腻,情深意浓而又风流妩媚,清新俊逸。白居易曰:“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古往今来,脍炙人口的诗词,大抵不仅有情,而且情真。所谓“真字是词骨。情真、景真,所作必佳,且易脱稿。”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新月,歌尽桃花扇低风。

一个是殷勤地劝酒,一个是拼命地喝,为伊消得人憔悴。当年一夕初逢的倾心难忘,别后梦中的飘忽难寻,今宵突然重逢的恍惚难信,景境几转,人事剧变,一切都“如幻如电,如昨梦前尘”。而重逢时的惊疑和惊喜之状也就自然而然,毫无忸怩作态。

多情似小晏,天下能有几何?小晏词工于言情而能真,故陈廷焯虽嫌其不免思涉于邪,有失风人之旨,然又不能不称其措辞婉妙,一时独步。又言“浅处皆深”、“情词并胜”、“曲折深婉,自有艳词,更不得让伊独步。”小晏善写风流之情,欢娱之境,尽极沉郁之致,荡气回肠之胜,又能表现出纯真无邪的品性,使人不觉其卑俗,不感其淫亵,虽百读之而不厌。这一点,小晏受五代词尤其是后主词的相当影响。冯煦《宋六十家词选例言》曰:“淮海、小山、古之伤心人也”。把小晏、李后主、秦少游并称“词中三位美少年”,可见其三人之风格的确比较接近。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云:“李后主、晏叔原皆非词中正声,而其词则无人不爱,以其情胜也。情不深而为词,虽雅不韵,何足感人?”王国维先生也说:“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小晏之作,已然近之。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回忆相会时的欢乐肆意,酣畅淋漓,正是为了反衬钟情至深,相思至极,魂牵梦萦,不免寤寐求之。而梦中的相会终归是空,清醒后的相思却越更深邃,越彻骨。以至于当真正相会之时,分不清眼前是梦是真,害怕再次醒来更加痛彻心肺的相思。

小晏出身书香门第,不少婉雅佳言也化用了前人诗句。虽然前人言在,但是为己所用,和谐融贯,读来仍是自然生辉,更自有别一番情趣含蕴其中。梦的意境在小晏笔下,采用递进的方式,前一句的相思之情已是极限,后一句则递进一步,产生了循环往复的艺术效果,意象更为丰满。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晏几道以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的典雅风格和“秀气胜韵,得之天然”的清丽词风冠盖一时。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云:“北宋晏小山工于言情,出元献(晏殊),文忠(欧阳修)之右,然不免思涉于邪,有失风人之旨。而措辞婉妙,则一时独步。”陈振孙则赞曰:“其(叔原)词在诸明胜中,独可追逼花间,高处或过之。气磊落,未可贬也。”毛晋在《跋

小山词》中称小晏词“字字娉娉,如揽嫱、施之袂,恨不能起莲、鸿、苹、云,按红牙板,唱和一过”。可谓倾倒之至。而其“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的佳句,千百年来一直为世人所传唱,至今仍有凫凫不息的声韵。

篇二:2016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

2016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9分,每小题3分)

1.下列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

A.模样 / 模范翘尾巴 / 翘首以待碑帖 / 俯首帖耳 ......

B.应允 / 应变独角戏 / 钩心斗角奢靡 / 所向披靡 ......

C.殷红 / 殷实血淋淋 / 呕心沥血牵强 / 强词夺理 ......

D.累及 / 连累梁山泊 / 淡泊明志屏障 / 敛声屏气 ......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近年来,许多形形色色的人造神童方案带着盅惑人心的许诺,向着已经手足无措的家长们铺天盖地而来,产生了很坏的影响。 ....

B.有德之人不会以权谋私,不会贪污受贿,虽然清贫点,但活得坦荡,没有东窗..事发之虑,也没有半夜敲门之惊。 ..

C.因为学生们的写作体验还不十分丰富,老师对他们的作文就不应该反唇相讥,....而应多从真情实感的正确、流畅表达等方面加以引导。

D.崔颢《黄鹤楼》诗的首句是“昔人已乘黄鹤去”,还是“昔人已乘白云去”,自唐以来,评论家莫衷一是 ....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知识的价值日益显现,人类已进入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利益分成的阶段,并已开始向科技工作者身上倾斜。

B.有评论家指出,目前的中国足球人才短缺,竞争机制难以完善,个别队员恃才无恐,出现了职业道德与收入没有同步增长的怪现象。

C.只有走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才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这是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

D.一个人能否有作为,取决于他是否受过良好的教育,是否有理想追求,是否刻苦勤奋,还要看他所处的环境怎样。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戏曲与社会经济生活

戏曲在宋代的形成,是和它作为一种表演艺术进入商品化的市场密切相关的。而在这之前,它尚未进入商品化的市场。由此可见,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和发展与社会的经济生活息息相关。

表演艺术的萌生,在中国是很早的。大约在人类产生不久,原始的表演艺术就产生了。现有的历史文献和实物资料已无可争辩地告诉了我们这一点。例如,和戏曲表演密切有关的音乐和舞蹈的产生,在原始社会的初期就开始了。这种原始乐舞大多是人们在劳动或生存之余的自娱自乐。参加者往往是氏族或部落内部的人,他们既是表演者,又是观赏者,与商品化和经济生活完全无关。另外,在原始社会中还有一种乐舞是专为祭祀和巫术活动服务的,参与者一般是氏族中有较高地位的人员。这类活动的功利性、目的性很强。其时,在氏族内部还没有商品的流通。自然和商品经济也谈不上挂钩。

人类进入有阶级的社会以后,这种原始的乐舞也开始出现变化。一种是属于民间的演艺,如迎神、赛会时,乡民们常要进行祭神等活动,同时还表演一些舞蹈等。这类表演不为统治者重视,在史籍中的具体记载不多。但有一点则可肯定,民众系自愿参加,而且都是本乡本土者,依然是自娱自乐为主,基本上是一种民间宗教活动,而不是以经济活动为主。另一种是为统治者服务的演艺活动。这在史书上记载很多。古代中国崇尚礼乐,每当有重大活动,例如祭祀、燕飨、乡射等,都离不开乐舞的表演。为此,统治者还在朝廷中专门设立乐官和乐师等职,专事乐舞演艺人员的培养和演出活动。这些人一般是士大夫子弟,出身高贵,没有生活之忧。以后虽有不少奴隶和平民子弟进入演艺队伍,但他们吃的是皇粮,而非卖艺人,因此和商品经济也无多大关系。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唐代,虽然演艺活动有了很大的进展,但基本上仍和社会的经济活动没有太多的关系。以民间出现的歌舞戏《踏谣娘》而言,虽说已有简单的故事情节,表演时也有角色的分工,形式上歌、舞结合,有表、唱和音乐的伴奏,已初具戏曲的雏型,然而它的演出仍然是民众的一种娱乐活动,从其内容来说,主要是抒发人们心中郁积的情绪,与社会的经济生活关系不大。至于宫廷内的演出,是唐代表演艺术的主要方式。统治者在朝廷中设立了庞大的乐舞机构,并从全国各地挑选大量艺术人才进入“教坊”,以满足他们精神享受的需要。艺人的演出在宫廷进行,是专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与广大的民众没有关系,也和社会的经济活动无关。这也正是中国古代戏曲在唐代尚未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戏曲等演艺活动的发展离不开较为宽松和安定的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而宋王朝在建立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的进程中,加强思想和文化统治,尤其是在它与辽、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

金的连年征战中损兵折将后,更实行崇文轻武的治国方略。自北宋中期以后,“天下小康,边衅未动”,人民安居乐业。社会一派歌舞升平,戏曲在这样的氛围中正式形成了。

北宋中期以后,随着战争硝烟的消散,社会经济也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尤其是城市商品经济,更呈现欣欣向荣的兴旺景象。广大农民在土地的买卖中,获得了掌握劳动果实的较多自主权,这直接促进了城市商品经济的发达。这种繁荣的城市商品经济,为戏曲的兴起提供了最好的机遇。

4.下列各项不属于“戏曲在宋代形成”的原因的—项是

A.宋王朝强化了中央集权制国家建设,加强了思想和文化的专制。

B.宋代营造了较为宽松和安定的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

C.北宋中期以后,“天下小康,边衅未动”,人民安居乐业,社会一派歌舞升平。

D.北宋中期以后,广大农民获得了掌握劳动果实的较多自主权,这直接促进了城市商品经济的发达。

5.下列不能证明宋代以前的演艺活动与社会经济活动关系不大的一项是

A.原始乐舞大多是人们在劳动或生存之余的自娱自乐,参加者往往既是表演者,又是观赏者。

B.宋代以前的民间演艺,民众系自愿参加,而且都是本乡本土者,以自娱自乐为主。

C.民间出现的歌舞戏《踏谣娘》已有简单的故事情节,表演时也有角色的分工,形式上歌、舞结合,有表、唱和音乐的伴奏,已初具戏曲的雏型。

D.唐代表演艺术演出是民众的一种娱乐活动,主要是抒发人们心中郁积的情绪。

6.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A.表演艺术的萌生,在中国是很早的。原始的表演艺术就发生在人类产生不久。

B.原始社会专为祭祀和巫术活动服务的乐舞,活动的功利性、目的性很强。

C.统治者在朝廷中专门设立乐官和乐师等职,专事乐舞演艺人员都是士大夫子弟,出身高贵,没有生活之忧。

D.迎神、赛会时,乡民们举行祭神活动还表演的一些舞蹈等艺术活动基本上是一种民间宗教活动,而不是经济活动。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戏曲是一种表演艺术,只要社会稳定,有了繁荣的城市商品经济就能产生戏曲。

B.在宋以前的阶级社会里,主要有两类表演艺术,一种是属于民间的演艺,另一种是为统治者服务的演艺活动,它们和商品经济并无多大关系。

c.唐代表演艺术主要在宫廷内演出,专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脱离了社会的经济活动。这就是中国古代戏曲在唐代尚未形成的原因。

D.宋以后的戏曲因为需要和商品化的市场紧密相连,因此也就不会再有专门为统治者服务的演艺活动了。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申徽,字世仪,魏郡人也。父明仁,郡功曹,早卒。徽少与母居,尽力孝养。及长,好经史。性审慎,不妄交游。遭母忧,丧毕,乃归于魏。元颢入洛,以元邃为东徐州刺史,邃引徽为主簿。颢败,邃被槛车送洛阳,故吏宾客并委去,唯徽送之。及邃得免,乃广集宾友,叹徽有古人风。寻除太尉府行参军。

孝武初,徽以洛阳兵难未已,遂间行入关见周文。周文与语,奇之,荐之于贺拔岳,岳亦雅相敬待,引为宾客。周文临夏州,以徽为记室参军,兼府主簿。周文察徽沉密有度量,每事信委之,乃为大行台郎中。时军国草创,幕府务殷,四方书檄皆徽之辞也。河桥之役,大军不利,近侍之官分散者众,徽独不离左右,魏帝称叹之。

先是,东阳王元荣为瓜州刺史。其女婿刘彦随焉。及荣死,瓜州首望表荣子康为刺史,彦遂杀康而取其位。属四方多难,朝廷不遑问罪,因授彦刺史。频征不奉诏,又南通吐谷浑,将图叛逆。周文难于动众,欲以权略致之,乃以徽为河西大使,密令图彦。徽轻以五十骑行,既至,止于宾馆。彦见徽单使,不以为疑,徽乃遣一人微劝彦归朝,以揣其意,彦不从。徽又使赞成其反计,彦便从之,遂来至馆。徽先与瓜州豪右密谋执彦,遂叱而缚之。彦辞无罪,徽数之曰:“君无尺寸之功,滥居方岳之重,恃远背诞,不恭贡职,戮辱使人,轻忽诏命。计君之咎,实不容诛。但受诏之日,本令相送归阙,所恨不得即申明罚,以谢边远耳。”于是宣诏慰劳吏人及彦所部,复云大军续至,城内无敢动者。

十二年,瓜州刺史成庆为城人张保所杀,都督令狐延等起义逐保,启请刺史。以徽信洽西土,拜假节、瓜州刺史。徽在州五稔,俭约率下,边人乐而安之。徽性勤至,凡所居官,案牍无大小皆亲自省览,以是事无稽滞,吏不得为奸。后虽历公卿,此志不懈。出为襄州刺史。时南方初附,旧俗官人皆通饷遗。徽性廉慎,乃画杨震像于寝室以自戒。及代还,人吏送者数十里不绝。徽自以无德于人,慨然怀愧,因赋诗,题于清水亭。长幼闻之,皆竞来就读,递相谓曰:“此是申使君手迹。”并写诵之。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

(节选《北史》)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邃引徽为主簿引:推荐 .

B.徽乃遣一人微劝彦归朝微:暗中 .

C.所恨不得即申明罚恨:遗憾 .

D.以徽信洽西土洽:融洽 .

9.下列各句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彦遂杀康而取其位 .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 .

B.以是事无稽滞 .

策之不以其道 .

C.徽自以无德于人 .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

D.因赋诗,题于清水亭 .

相如因持璧却立 .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申徽为人审慎,不胡乱与人交往,但对知遇之主却忠义有加,这一点在元邃被囚车押往洛阳时他与“故吏宾客”的不同举动足以证明。

B.申徽办事沉稳周密很有分寸,深得周文的信任,兼任幕府主簿时,发往各地的文书和檄文大都出自他的手笔。河桥之战,军队失利,申徽忠于职守,得到了周文的夸赞。

C.申徽在捉拿刘彦时表现出了他的谋略,先派人规劝试探,不成后又亲自登门去假装帮助刘彦,然后按事先商定的计划终于达到了智擒刘彦的目的。

篇三:“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清平乐(春归何处)

圆学子梦想 铸金字品牌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巩固训练·提能力

一、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鹧 鸪 天

【宋】晏幾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1.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

答:

2.词的下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二)(2011·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按要求回答问题。

清 明①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垅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②甘焚死不公侯。

- 1 -

圆学子梦想 铸金字品牌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绵山被烧死。

3.这首诗首联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

答:

4.指出“人乞祭余骄妾妇”用典的出处。这首诗尾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三)(2011·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5、6题。

题郑防画夹五首①(其一)

黄庭坚

惠崇②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③。

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

【注】①郑防:画的收藏者,生平不详。画夹:分页装潢的画册。②惠崇:北宋僧人,画家。擅长画雁、鹅、鹭鸶及水乡景色。③潇湘:指湘江,流入洞庭湖。

5.请从画境、真景以及两者的关系对本诗进行赏析。

答:

6.古代有人批评这首诗说,要别人提醒后作者才想起眼前只是一幅画,这“太

- 2 -

圆学子梦想 铸金字品牌

过”、太夸张了。你认为这个批评恰当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

(四)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7、8题。

南 歌 子

黄庭坚

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玉人邀我少留行。无奈一帆烟雨画船轻。

柳叶随歌皱,梨花与泪倾。别时不似见时情。今夜月明江上酒初醒。

7.请分析“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两句的写景特色及作用。

答:

8.词的下片层次清晰,角度有变,试做简要赏析。

答:

二、名句默写

1.落花人独立, 。 (晏幾道《临江仙》)

2.记得小初见, 。 (晏幾道《临江仙》)

3.当时明月在, 。 (晏幾道《临江仙》)

4.舞低杨柳楼心月,。 (晏幾道《鹧鸪天》)

5.,犹恐相逢是梦中。 (晏幾道《鹧鸪天》)

6.若有人知春去处, 。 (黄庭坚《清平乐》)

7.百啭无人能解, 。 (黄庭坚《清平乐》)

- 3 -

圆学子梦想 铸金字品牌

答案解析

一、1.【解析】上阕首句“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叙写杜鹃啼的环境和季节。翠微,青翠的山色,即青山。该句意思是说:春日,诗人在偎依着青山的十里楼台边,听见了从盛开的百花深处传来的杜鹃啼叫声。“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一句,赋予杜鹃以人的情感,并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暗赞杜鹃:“殷勤”穿梭于花丛,不停歇地对着行人啼叫,自与那随意飞飞停停的流莺不同——其声情真意切,似诉衷肠,这怎不引得行人注意。“行人”走在绚烂的春色中,心情本是欢快愉悦的,但因为离家为客,所以听了杜鹃鸣叫,不禁引发思家之意,羁旅情愁。

答案: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

2.【解析】下阕叙写“行人”闻鹃啼的心理变化。“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在晴明的春日,杜鹃不断卖弄它那“不如归去”的“殷勤”的叫声,“行人”似从梦中惊醒,原先的一丝丝“惆怅”渐渐转化为“不安”,又从“不安”渐渐转化为“无奈和幽怨”!其实,客居在外的游子对景物的特征、时序的转换都特别敏感。无论是清风朗月、衰草繁花,还是寂寂青山、烁烁红叶,无论乐景还是哀景,对他们而言,都是春非我春、秋非我秋,观处皆成愁,触者都是哀!一切都能轻轻牵惹出一段情绪,只是不知此愁何时休,此恨何时已。所以,“行人”面对“殷勤”之鸟,无奈答曰:“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浪迹天涯,非我所愿;回归故里,岂无此意?杜鹃纵有灵性,又怎知“行人”之心?

这首词表情达意曲折婉转,写“乡思”却不平铺直叙,而是去写有心之鸟、

- 4 -

圆学子梦想 铸金字品牌

无意之人,以物观我,情为物动,意味反复回荡,而且“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纯情秀雅,读来动人心弦!难怪冯煦感慨说:“淮海(秦观)、小山(晏幾道),古之伤心人也。”求之两宋词人,实罕其匹。

答案: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3.【解析】抓住首联中“笑”和“愁”,它们同时运用了拟人、对比两种修辞手法,然后结合其表达效果和作用作答。

答案:运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描写清明时节两种不同的景色,以乐景写哀情,哀景衬哀情。

4.【解析】第一问考查典故的出处,可结合对“人乞祭余骄妾妇”的理解(人在坟墓前乞求祭品充饥,反而在其妻妾面前夸耀),从而联系到所学课文《齐人有一妻一妾》。第二问可结合《齐人有一妻一妾》所表现的主旨以及诗人身遭贬谪的遭遇去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答案:《孟子》或《齐人有一妻一妾》。表现了诗人对贤愚混杂、是非不分的世道的愤慨;表现出诗人一种无奈的超脱。

5.【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的能力。本诗是绘画诗,鉴赏时要抓住画中的景物,感受其所营造的意境、氛围。要从画境、真景以及两者的关系来进行赏析,还必须结合诗中观画者(作者)的反应。作答时,一要描摹画面景物,二要交代观画者的表现。

答案:作者看惠崇的一幅画,画面上烟雨笼罩湖面,天上掠过归雁;进而作者仿佛已由画境置身于现实的湖上,望着归雁,就想唤一条小船归去;突然,耳旁响起朋友的声音:这是一幅画。于是作者才发现自己是将画境当作真景了。

- 5 -


彩袖殷勤捧玉钟》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3360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彩袖殷勤捧玉钟
相关文章
  • 彩袖殷勤捧玉钟

    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晏几道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