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古典文学阅读 正文

古典文学阅读

2017-04-21 06:39:37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名著阅读之古典文学

名著阅读之古典文学

一、《西游记》 作者吴承恩,明朝著名小说家。

主要内容:本书主要描述了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和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等故事,赞扬了以孙悟空为主的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

作品特点:①这部小说善于说故事,可读性强;②善于塑造人物形象,它所塑造的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物使人过目不忘;③全书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像和大胆奇特的夸张。

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

孙悟空: 桀骜不驯、敢于反抗压迫、勇敢机智、爱憎分明、嫉恶如仇、正直无私、行侠仗义、幽默、好胜心强。精彩情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智取红孩儿、三借芭蕉扇

猪八戒: 一方面好吃懒做、见识短浅、爱搬弄是非、耍小聪明、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另一方面又不失忠勇和善良、战斗勇猛、能知错改错、淳朴憨厚。精彩情节:四圣试禅心、三打白骨精

唐僧:崇信佛法、严守戒律、目标明确、立场坚定、勇往直前;但有时贤愚不分、好坏不辨 。精彩情节:四圣试禅心、三打白骨精

启示:人生的道路上也有九九八十一难,我们要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战胜困难的过程,往往孕育着成功。

推荐理由:《西游记》创造了神奇绚丽的神话世界,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天上地下、龙宫冥府,鲜活的人物,离奇的情节,让我们百读不厌。

二、《水浒传》 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

主要内容:《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它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是一部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

作品特点:①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惟妙惟肖;②本书采取了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使小说的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头绪众多而线索分明;③语言上,小说采用古白话,所以本书语言描写生动形象,活灵活现。 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

鲁智深(花和尚):嫉恶如仇、俠肝义胆、粗中有细、勇而有谋、豁达明理 。精彩情节: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

武松(行 者):崇尚忠义、勇而有谋、有仇必复、有恩必报,(不足:滥杀无辜)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精彩情节:血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 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 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

吴用(智多星):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精彩情节:智取生辰纲

林 冲(豹子头):武艺高强、勇而有谋,但为人安分守己、循规蹈矩、被逼上梁山。精彩情节:误闯白虎堂、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雪夜上梁山

李逵(黑旋风):嫉恶如仇、俠肝义胆、脾气火爆、头脑简单、直爽率真。精彩情节:真假李逵、中州劫法场、

宋江(及时雨):为人仗义、善于用人,但总想招安。精彩情节:怒杀阎婆惜、三打祝家庄

杨志(青面兽): 精明能干、粗暴蛮横。精彩情节:杨志卖刀、智取生辰纲

启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推荐理由:一群豪杰人物,一个理想社会,一种反抗精神,一部英雄传奇,为我们塑造了一大批心目中的英雄。

三、《三国演义》 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

主要内容:《三国演义》艺术地再现了从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到西晋重新统一的历史进程,描写了当时魏蜀吴三国之间错综复杂的政治军事矛盾和冲突,有明显的“拥刘贬曹”的思想倾向。

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

刘备:礼贤下士、知人善任,宽人爱民。精彩情节: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青梅煮九论英雄 诸葛亮:智慧的化身,高瞻远瞩,足智多谋,忠心耿耿,鞠躬尽瘁。精彩情节:火烧赤壁、草船借箭、舌战群儒、七星坛借东风、空城计智退司马懿、造木牛流马运粮草

关羽: 英武神勇、义薄云天,忠肝义胆。精彩情节:刮骨疗毒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雄

张飞:刚烈耿直、疾恶如仇、机智勇猛。精彩情节:桃园三结义

曹操: 阴险、狡诈、专横的一代枭雄。精彩情节:青梅煮九论英雄

推荐理由:它全景式地描绘了汉末至晋统一的百年间历史,描述了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斗争、军事斗争;成功塑造了诸葛亮、曹操、周瑜、关羽、张飞等众多的人物,结构宏伟,故事曲折,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四、《红楼梦》 作者曹雪芹,明末清初著名小说家。

主要内容:《红楼梦》以一个贵族家庭为中心展开了一幅广阔的社会历史图景。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故事情节由主次两条矛盾线索构成的。一条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为中心、贯穿全书的线索。一条是以贾、林争取爱情自由、婚姻自主和个性解放的思想同封建制度、封建礼教之间的矛盾为线索,以贾、林最后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彻底背叛和爱情的悲剧结局而告终。

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

贾宝玉:是《红楼梦》中心人物。作为荣国府嫡派子孙,他出身不凡,又聪明灵秀,是贾氏家族寄予重望的继承人,但他的思想性格却促使他背叛了他的家庭。他摒弃功名利禄,平等待人,尊重个性,尊重女性。

林黛玉: 她是一个才华横溢而性格孤傲的女子,她多愁善感,常常为别人不注意的小事而悲伤流泪。她天性率真,和贾宝玉一样也是封建道德的叛逆者。

薛宝钗:在贾府人眼中是“完美”的,因为她不仅遵从封建礼德,并且八面玲珑;但比起叛逆的黛玉和宝玉,她显得过分地世俗了,她虽然举止娴静高雅,却信奉封建仕途,常常因此惹得宝玉生气;人们在谈起她的端庄美貌时,也会同时想起她极深的城府。

相关故事情节 :黛玉进贾府黛玉葬花刘姥姥进大观园 香菱学诗

推荐理由:《红楼梦》是中国封建社会生活文化的集大成者。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魅力,每个人读《红楼梦》都能找到与自己心意相通的地方,引起强烈的共鸣。

篇二:古典文学名著阅读现状调查报告

古典文学名著阅读现状调查报告

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学生须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课外阅读能为课堂教学提供“广阔的智力背景”,并“发展学生的爱好和才能,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为了进一步了解高中学生文学名著阅读现状,从而对症下药,使学生能真正的“得法于课内”之后能“得益于课外”,我们对学校各班级下发调查表,进行了调查。现就调查情况抽样分析如下:

一、调查目的

了解学生课外阅读,尤其是名著阅读方面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学校在课外阅读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改进我们的工作,优化语文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和人文素质。

二、调查内容、结果及分析

(一)调查方式及内容

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全校所有班级均下发调查表,抽取样本375人,涵盖全校三个年级:高一(7)(8)班,计130人;高二(3)(4)班,计124人;高三(2)(8)班,计121人。该问卷包括了六个选择题目和两个填表题,涉及到学生课外阅读的读物类别、时期、体裁、内容、数量及感受等各个方面,还具体调查了最喜欢的、最想读的名著及学生读书时间、计划以及对学校在图书阅览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等。

(二)调查结果分析

课题组对各项调查问题进行了统计。通过调查数据显示,我们认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普遍发挥了指导作用,具有责任意识;我们的学生热爱读书,

普遍喜欢阅读名著,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阅读名著的工作落得不实,效果不明显。具体统计如下:78.3%的学生喜欢阅读名著;76.9%的学生喜欢阅读中国现当代名著;91.1%的学生喜欢阅读小说类作品;在教育部规定的中学生必读的30部中外文学名著中,39.6%的学生只读过5到10部,还有20.1%的学生只读过其中的1到4部?? 针对调查表上反映的情况,我们课题组对文学名著阅读的现状进行了认真分析和深入研究。具体如下:

1、对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好多学生了解甚少,对其他有影响的作品也读得不多。

2、对校园情感故事类作品及魔幻小说,低年级学生情有独钟,阅读没有档次。

3、对古代文学作品兴趣不高。

4、多数学生对外国名著涉猎不够。

5、对古典诗词诵读缺乏热情。

6、大多数学生只对小说感兴趣,其它体裁涉及不多。

7、部分学生对阅读对于学习的好处认识不足。

通过分析,我们认为,之所以存在以上情况,有以下原因:

1、思想上不重视,学习理念陈旧

现代社会浮躁、功利的特点直接影响到了语文教学,影响到学生对语文学科的重视程度。不管是以前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说法,还是现在的父母心中对孩子考个好大学、拥有美好前程的重视,都是不把语文列入关注重点的。语文成绩可能很少会使学生的高考成绩受到太大的影响。所以,不管是学生还是家长,都普遍认为,语文学科是个从娘胎里出来就接受学习的学科,再不用花费太多的气力在它上面,即使花费了气力也没有了太大的提高空间了,还不好去努力抓好那些有较大发展空间的学科。可是,语文就真的是那样吗?离开了学校,用得最多的其实正是语文学科,能够体现人的素质的也可能就是这个不被

重视的语文学科。所以,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语文学习,包括课外阅读,都必须得到高度重视。

2、引导不够,资料有限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很多学生不是不想阅读,是不懂得阅读的方法,或是没有好的书籍可读。虽然我们一直在讲语文教学要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可是课堂教学中多半是精读,而现实中由于学生可用于阅读的时间有限,全部精读是明显不可能的,因而有些学生就不会读了。他们或是沉迷于魔幻或是武侠故事的精彩动人中,或是感叹于时间的无情而只能对阅读望洋兴叹了。还有,学校图书室的书籍有限,不能满足学生的课外阅读需要。想读的书没有,不能读的却有不少;能借的时间不多,回收的时间太早??借来一本书,本来就得好几天时间去读,加之学习任务艰巨、作业众多,就更是很难按期完成阅读了,所以只有读一半丢一半了。诸多原因,学生宁可去外面的书摊上买一些粗制滥造的盗版书,也不愿意去借阅学校的藏书了。这就使得阅读的资料极其有限。

3、学习任务繁重,无暇顾及阅读

调查显示,由于课业负担较重,高一高二学生每天能够用于阅读的时间为一小时左右,而高三的学生只有约半小时,部分学困生为了补弱科,不得不放弃心爱的课外阅读,这也使得课外阅读名著成了一句空话。双休日、节假日和寒暑假几乎被各种补课占满。学生身心俱疲。这样,学生就根本无暇顾及课外对名著的阅读,即使学校或是班级组织了读书交流活动,学生们也常常是敷衍了事。

4、阅读没有计划,阅读效益不好

有60以上的学生,由于资料的匮乏和时间的不足,阅读没有计划性,导致阅读没有什么效益。他们没有注意到阅读积累的重要性,没有认识到名著阅读对于自己人生的重要意义,对阅读名著缺乏高度重视,当然也不可能有什么大的收益了。

5、考评手段单一,教师支持不力

因为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中阅读名著的形成性评价,一些教师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学校常常把考试成绩作为考评的主要指标,给班级排名,将学生的考试成绩直接与教师的评优晋级挂钩,客观上明确了教学要“以考试为中心”,影响了老师对课外阅读的重视。这也是造成课外阅读,尤其是名著阅读工作开展不力的原因之一。

三、对文学名著阅读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领导要高度重视,浓化名著阅读的氛围

学校领导要更新教育观念,认识到语文教学所具有的特殊性,高度重视,广泛宣传,明确职责,家校合作,努力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各种读书交流活动,以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学校可以开展诸如“读书月”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活动,使学生爱读书、比读书、谈读书,使校园读书成为一种校园风尚,一种校园文化的体现。

(二)加强方法培训,教给学生各种阅读方法

课外名著的阅读并非是一种程式,要根据所读书籍的内容和阅读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可以精读,也可略读;可以浏览,也可抄录;可以反复读,也可读片段??总之,不能一概而论。所以,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对于阅读方法作以引导,针对不同的目的选择不同的方法,才能使学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搭建展示平台,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

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是因为感受不到阅读的快乐,没有体会到阅读所带来的成就感。所以,我们要努力通过一些活动,如可以开展“我最喜爱的一本书”主题征文活动、“读书与人生”主题征文活动、“读书给我力量”演讲比赛等,来展示学生在阅读名著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要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受阅读的乐趣,品味最原始最底层的读书体验,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深入阅读的积极性和原动力。

(四)考试渗透,检查名著阅读成果

高中的语文考试现在一般是用高考形式的试题,可是,这是无法真正检查到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深入开展的。这样,就造成了有些平时感觉读了很多东西、表达很好、思维很有深度的学生考试却考不过有些什么名著也没有涉猎的学生。而这,会使学生对于名著阅读缺少了动力。所以,我们一定要努力在考试题目中渗透对于名著阅读的检查,以督促学生开展课外阅读。

(五)改善功能室管理,满足学生阅读需要

一般情况下,学校图书阅览室都是在正常工作时间上班,可是,学生在这个时间段内要上课,是无法到这些功能室查找资料、借阅书籍的。所以,这些功能室的工作人员要在学生能阅读的时间段内上班,以满足学生的需求。还有,周末要给学生开放这些功能室,并且提供相应的座位,使那些周末不能回家的学生有书可读,有处可读。另外,工作人员的队伍要壮大,努力开启几个业务窗口,使学生借书不能太难,保证学生的阅读需要。

总之,课题组经过充分调查研究,认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大有潜力可挖,而这也正是提高语文学科成绩和学生人文素质的最好的途经,我们一定要牢牢抓在手上。相信这一工作做好了,语文成绩的提高就不是一句空话,校园文化的建设也就会形成真正的特色。

篇三:古典文学作品阅读与鉴赏的三个标杆

古典文学作品阅读与鉴赏的三个标杆

作者:陈素志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2年第04期

陶渊明有云:“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移居二首》之一)不可否认,阅读与鉴赏古典文学作品与读者的社会地位、生活经历、学识素养密切相关,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但是,因个体主观因素的干涉,难免缺乏同一的标准,这样就又造成了文本解读的差异性。有了“疑义”,自然需要深入剖析,取长补短,去除粗糙,存取精粹,得疑义之解。

一.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历代注疏

汉语言文字具有一字多义的特点,这样解释可以得此意,那样理解又可以得彼意。比如说古典诗歌,因为受篇章字数、声韵格律的限制,作者运用字和词时往往需要仔细推敲,取其精炼概括的、具有丰富联想和想象的、有较大回旋余地的一类;在篇章结构上,又需要熔铸旧新,力求变化;加上古今言辞颇多殊异,历代学人对义理考据词章又多各有偏执,众说纷纭,导致读者莫衷一是。一些诗歌历代注家众多,有的号称“千家注”。诗中的有些地方不看注解不能了解其中的涵义。也有些辞句,因为聚讼纷杂,使人越看越糊涂,甚至形成千余年来悬而未决的文坛陈案……这样,读者对古典诗歌独自研习,自然就会有见仁见智的分歧,从而产生许多疑义。这些疑义不解决,既不利于个人学养的进步,也不利于学术的交流批判,更谈不上古为今用,美化我们的生活。

有人提倡,大家在赏析古典文学作品时要敢于陈述己见,尽管意见不成熟,还是要写出来,以便大家一起讨论,取得“真意”。也有人主张,问题只有通过研究,考察,才能由不同而终归于一。有的认为则可以不必求同,继续各存其异。

其实不管哪个注家有多高明,有多自信,谁也不敢专断自己的见解就是一定与作者用心完全契合的。西方谚语“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没有阅读鉴赏的多样化,文学作品的价值也就失去了阅读的广泛意义。倒是大家将自己的见解说出来,争鸣一番,才是鉴赏的真正意义所在。因为它可以从任何一个角度帮助大家找寻思索问题的线索,顺着与己不同的路子,去参考寻绎,抉择去取,再结合自己的理解,揆情度理,融会贯通,进一步加深对原著的理解。可以说,没有诸多读者意见的综合汇源,就没有正确与错误的仲裁判定,就没有文学鉴赏的个性与共鸣。

历来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评论的人,就时代来讲有其局限性,就个人来讲有其喜好偏执。比如说读杜甫的诗篇,苏轼从思想层面认为杜甫“一饭未尝忘君”(《王定国诗集序》);黄庭坚则从写作技巧角度强调“老杜作诗,无一字无来处”(《答洪驹父书》);到了明清,已经有了“诗圣”“诗史”的膜拜,以为杜诗的造诣已经空前绝后,难以超越;而胡适先生则借“托古改制”调侃杜诗为“打油诗”,以提倡质朴的写实的白话写作。前者难免有溢美之辞,后者则难脱虚无之嫌。总之,都是根据各自的主张对杜甫及杜诗加以诠释,服务自己的价值观。因此,读

者如果不能“放出眼光,运用脑髓”(鲁迅语),就很容易偏信一家,丧失自我。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说过,“研究问题,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这“三性”是每一个读者应该时刻警醒克服的。

二.用全面的观点审视作品批评

过去学界将古典文学的鉴赏概括为义理、考据、词章三个门类,评论家也往往各循一阶作为入门途径。这本是修学的自然之道,但入门之后仍然独持一种就未免限于狭隘,能进不能出了。比如说,在封建时期,拘于义理者往往言不离孔孟之道;执着考据者则板滞沉闷;宋时臆说滥觞,明清八股横流,都是因为徇时而侈谈用字度句,偏看辞章。过犹不及,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不但行事如此,鉴赏文学作品也要有所警惕。学会全面的、客观的审美态度才是正确的应遵循的圭臬。

由宋迄清,对历代文学作品加以鉴赏评论,渐渐成为一门专门学问,有的人终身从事,文学评论渐成气候。如李渔《闲情偶寄》对戏剧艺术进行的总结,李调元《雨村赋话》对赋体的阐释,金圣叹对《水浒》《西厢》人物性格、故事结构的点评,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中对《聊斋志异》虚构的批评等,各家各有所长,也各有其短,但都为我国古典文学批评抹上了浓重的炫彩,成为后人阅读鉴赏的重要凭依和借鉴。前人的评论,所“析”者“疑”,为后之鉴赏者提供了一个阅读鉴赏的入门陛阶。

仍以李杜为例。

李杜齐名,千秋佳话。大体上说,李白是古典浪漫主义作家的代表。杜甫是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代表;在任何伟大的诗人与作品中,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往往又是相通的、互相结合的,只不过是各有偏重而已。

李白诗风清新俊逸,杜甫诗风顿挫严谨,世人各有尊崇。所谓“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并没有褒贬抑扬之说。到了元稹作《故唐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认为杜甫“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对于李白却大为不屑:“予观其壮浪纵恣,摆去拘束,模写物象,及乐府歌诗,诚亦差肩于子美矣。”自此,世遂有扬杜抑李之说。现在看来这些论断当然是不合理的,但从另一角度却告诉了我们李杜在文章风格、表现技巧等方面的各自特色,如杜甫杂采众长,转益多师,集众人之所长而成一家之独特风格,风格既统一,又表现出丰富性。

至于李白,南宋魏庆之《诗人玉屑》引黄庭坚语:“太白豪放,人中凤凰麒麟。譬如生富贵人,虽醉着暝暗啽呓中作无义语,终不作寒乞声。”北宋惠洪《冷斋夜话》引王安石语:“诗人各有所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此李白所得也。”恰是对“壮浪纵恣,摆去拘束”的完美诠释。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李杜二公,正不当优劣;太白有一二妙处,子美不能道;子美有一二妙处,太白不能作。”


古典文学阅读》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3353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古典文学阅读
相关文章
  • 古典文学阅读

    名著阅读之古典文学名著阅读之古典文学一、《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明朝著名小说家。主要内容:本书主要描述了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和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等故事,赞扬了以孙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