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秦观 正文

秦观

2017-04-21 06:39:12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秦观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江苏高邮县人。父亲早逝,叔父,祖父做过州县的小官。小时候家里较穷。“毙庐数间,足以避风雨,薄田百亩。”《宋史 秦观传》称他:“少豪隽,慷慨溢于文辞,举进士,不中,强志盛气,好大而见奇,读兵家书,与己意合,”他曾经对好友陈师道说:“往吾少时,如杜牧之强志盛气,好大而见奇,读兵家书,乃与意合,谓功誉可力致,而天下无难事。顾今二虏有可胜之势,愿效至计,以行天 ,回幽夏之故墟,吊唐晋之遗人,流声无穷,为计不朽,岂不伟哉?”这番胸怀远大,想干大事业,甚至征辽和恢复汉唐故地的雄心壮志,后来却尽付东流。

秦观26岁震于苏轼的大名,但一直无缘的见,后来他听说苏要从扬州经过,就学苏的笔势做了一首诗或词不知。苏见了大惊。从此也就知道了秦观这个人,后来再过了几年,秦经别人介绍才拜见了苏,一见如故,情兼诗友,在苏门四学士中,苏“最善少游。”后秦观中进士,哲宗元祐初年,受苏轼的举荐,43岁起历任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官等职。至哲宗绍圣元年(1094),因新旧党争,作为旧党的苏轼受新派的打击被贬谪,而作为苏轼门人的秦观也遭贬谪,先后被贬放到浙江、湖南、广东等边远地区,至宋徽宗临政,大赦天下,秦观才被赦还,在归还途中病卒于广西藤县,时年52岁。秦观年轻时即受到苏轼、王安石等人的赏识,他的一

生也因为与苏轼的关系而沉浮不定,后人称他为“古之伤心人”。秦观词有《淮海词》一卷,又名《淮海居士长短句》存词九十余首。

有人以秦少游的诗多“沉重高古”之作而非尽女郎诗,说明其性格中亦有豪壮的一面。其实不然。少游非尽女郎诗,只说明他对于诗和词的界限是较为分明的。一生中他将对祖国山河的描绘,对国家政治的关心和志愿、对个人的遭际的记叙写入了数百首诗里,而将对爱情、对人生细致哀怨的感受,将心灵深处那些柔婉精微的体验,写入了作为诗余供赏玩的小词中。“少游,词心也”,他确乎是以心写词,于词中写心。“观人揖让,不若观人游戏”,这是叶嘉莹先生多次引用过的一句古话。苏东坡在“游戏”中表达的仍然是豪放旷逸之情,因见其本性即是豪放旷逸;欧阳修于“游戏”中柔情略示,因见其心性中有婉媚的一面;秦少游于“游戏”中将一颗柔弱哀感的心和盘托出,因见这正是他本来的心性。

即善于借男女之艳情描写自己遭遇逐放的坎坷政治遭遇与潦倒困顿的生活经历

篇二:秦观

秦观,字少游,一字太虚,扬州高邮人。少豪隽,慷慨溢于文词,举进士不中。强志盛气,好大而见奇,读兵家书与己意合。见苏轼于徐,为赋黄楼,轼以为有屈、宋才。又介其诗于王安石,安石亦谓清新似鲍、谢。轼勉以应举为亲养,始登第,调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元祐初,轼以贤良方正荐于朝,除太学博士,校正秘书省书籍。迁正字,而复为兼国史院编修官,上日有砚墨器币之赐。

绍圣初,坐党籍,出通判杭州。以御史刘拯论其增损实录,贬监处州酒税。使者承风望指,候伺过失,既而无所得,则以谒告写佛书为罪,削秩徙郴州,继编管横州,又徙雷州。徽宗立,复宣德郎,放还。至藤州,出游华光亭,为客道梦中长短句,索水欲饮,水至,笑视之而卒。先自作挽词,其语哀甚,读者悲伤之。年五十三,有文集四十卷。

观长于议论,文丽而思深。及死,轼闻之叹曰:“少游不幸死道路,哀哉!世岂复有斯人乎!”弟觌字少章,觏字少仪,皆能文。

民间曾传苏轼嫁苏小妹与秦观的佳话,实为误传。实则,秦观十九岁娶妻徐文美,且有子女。范元實,范祖禹之子,秦观之婿也,做人凝重,在歌舞之席可终日不言。曾有歌妓问之曰“公亦解曲否”,笑答曰“吾乃‘山抹微云’之婿也”。众人皆惊。由此,秦观以及秦观之词在北宋流传与受欢迎程度可窥见一斑。

苏轼:“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

苏轼:“有屈、宋之才。”

王安石:“其诗清新妩媚,鲍、谢似之。”

李清照《词论》:“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中乏富贵态。”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少游词寄慨身世,闲情有情思。他人之词,词才也;少游,词心也。得之于内,不可以传。”

张炎《词源》:“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 孙兢《竹坡老人词序》:“苏东坡辞胜乎辞,柳耆卿情胜乎情,辞情兼胜者,唯秦少游而已。”

张耒:“世之文章,多出于穷人,故后之为文者,喜为穷人之辞。秦子无忧为忧者之辞,殆出此耶!”

元好问《论诗绝句》评秦观诗:“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是女郎诗”

李调元《雨村词话》:“首首珠玑,为宋一代词人之冠。”

刘熙载《艺概》:“少游词有小晏之研,而幽趣则过之。”(小晏指晏几道)

周济《介存需论词杂著》曾经引用前人评语评秦词说:“少游正以平易近人,故用力者终不能到。”

周济《宋四家词选》:“少游最和婉醇正,稍逊清真者,辣耳。少游意在含蓄,如花初胎,故少重笔”

楼敬思:“淮海词风骨自高,如红梅作花,能以韵胜,觉清真亦无此气味也。”

冯煦:“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

纪昀《四库全书总目》:“而词则情韵兼胜,在苏黄之上。”

王国维评秦观与周邦彦说:“少游虽作艳语,终有品格,方之美成,便有淑女与倡伎之别。” 王国维《人间词话》:“少游词境最为凄婉,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为凄厉矣” 冯煦评论秦观的词:“少游词寄慨身世,闲雅有情思,酒边花下,一往而深,而怨悱不乱,悄悄乎得小雅之遗。后主而后,一人而已。”

王士祯说:风流不见秦淮海,寂寞人间五百年。

他的岳父是高邮一位姓徐的富商,因为有点钱,捐了一个主簿的官当,生了三个女儿,分别叫徐文美、徐文英、徐文柔。秦观在《徐君主簿行状》一文末尾说:“徐君女三人,尝叹曰:子当读书,女必嫁士人。以文美妻余,如其志云。”

新旧党争是北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围绕在王安石变法新政的执行上所引发的一场党争。新党支持新政,旧党反对新政。新政虽切中时弊,然而朝中守旧大臣极力反对,其中不乏有影响力的人物,如韩琦、司马光、欧阳脩、苏轼等,王安石唯有引用吕惠卿、曾布、章惇及韩绛等新人。新旧党争前后凡五十余年,对北宋的政治产生颇大影响。由于新、旧两党更迭执政,王安石曾两度退职,新政时行时废,臣民无所适从。

神宗驾崩后,太后高氏垂帘听政,对刚即位的哲宗赵煦严加钳制。高太后信用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并冷落哲宗,结果引发严重的新旧党争,是为元祐党争。哲宗亲政后,贬斥旧党,信用新党,变法事业因此得到了持续。

元祐元年(1086年)王安石与司马光相继病逝,守旧派继续掌握大权,党争仍无止息,朝廷分裂成正反两党,即元祐党人得势,反对变法;元丰党人失势,支持变法。得势反对党又分成三派:司马光为代表的朔党(朔学);二程为代表的洛党(洛学);以及蜀党(蜀学),有苏轼、吕陶、上官均等。

洛党朱光庭、贾易等攻击苏轼诬蔑宋仁宗不如汉文帝,宋神宗不如汉宣帝,以为是对先王不敬。这时吕陶、上官均挺身而出为苏轼辩护,史称蜀洛党争(蜀洛朔党争)。至此党争仅沦为意气之争,终使朝纲不振,政风日坏。元祐九年(1094年),宣仁太后病逝,宋哲宗亲政,章惇进京出任尚书左仆打门下侍郎,恢复宋神宗的新法,史称“绍述”,意为继承,曾布用为翰林学士,张商英进用为右正言。章惇当政期间,对元祐诸臣大肆报复,以“抵毁先帝、变易法度”的罪名,剥夺了司马光、吕公著的赠谥,绝大部分的旧党党人都被放逐,贬到岭南等蛮荒地区,又企图追废宣仁太后,为哲宗所止。但章惇此举只是带有个人情绪的报复(司马光又何尝不是如此),在公务上,他也不以官爵私其亲人。

元佑九年(1094年)太皇太后高氏崩逝,哲宗亲政。“新党”之人相继还朝,“旧党”之人则连遭罢黜,秦观历时七年的贬谪生涯从此开始。

贬谪期(1094年至1100年)

太皇太后高氏崩逝,哲宗亲政。政局瞬变,“旧党”出京。秦观作为“旧党”核心人物,亦在所难免。 秦观首先被贬为杭州通判,因御史刘拯告他重修《神宗实录》时,随意增损,诋毁先帝。因而在前往杭州途中又贬至处州任监酒税。在处州任职之时,秦观学佛以遣愁闷,常与佛寺僧人谈佛聊禅,并为僧人抄写经文。他的词作《千秋岁》在回忆当年盛会时,抒发了很深的感慨与愁情: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无奈小人诬陷,状告秦观私撰佛书,便又因此获罪。《宋史.文苑传》云:"使者承风望指,伺候过失,既而无所得。则以谒告写佛书为罪,削秩徙郴州"。削秩是将所有的官职同封号除掉,是宋朝对士大夫最严重的惩罚。贬黜南蛮时,秦观心情悲怅,早已绝了希冀,便作《踏莎行》词。虽将《千秋岁》的直抒换为比兴,没有“愁如海”之类的字眼,然而内心深处却依然郁结难解: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秦观方至郴州又移至横州编管,元符元年(1098年),移迁雷州编管。眼望离京师越来越远,归乡无期,秦观自赋挽词。此词道尽心中凄苦,叫人心生悲惋。 元符三年(1100年)哲宗驾崩,徽宗即位,向太后临朝。政坛局势变动,迁臣多被召回。秦观也复命宣德郎,放还横州。当年五月行至藤州,出游光华亭,索水欲饮,水至,笑视而卒。张文潜曾作《祭秦少游文》云:“呜呼!官不过正字(官名),年不登下寿(六十岁)。间关(道路险峻)忧患,横得骂诟。窜身瘴海,卒仆荒陋。”道尽了秦观坎坷一生,句句痛彻心扉。一代文人,命运竟是如此的坎坷曲折,最后竟死在荒蛮之地,令人无限感慨。

自作挽词 秦观

婴衅徙穷荒,茹哀与世辞。

官来录我橐,吏来验我尸。

藤束木皮棺,槁葬路傍陂。

家乡在万里,妻子天一涯。

孤魂不敢归,惴惴犹在兹。

昔忝柱下史,通籍黄金闺。

奇祸一朝作,飘零至於斯。

弱孤未堪事,返骨定何时。

修途缭山海,岂免从闍维。

荼毒复荼毒,彼苍那得知。

岁冕瘴江急,鸟兽鸣声悲。

空蒙寒雨零,惨淡阴风吹。

殡宫生苍藓,纸钱挂空枝。

无人设薄奠,谁与饭黄缁。

亦无挽歌者,空有挽歌辞。

王直方《诗话》云:“少游尝以真字题‘月团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一绝于邢敦夫扇上,山谷见之,乃于扇背复作小草题‘黄叶委庭观九州,小虫催女献功裘,金钱满地无人费,百斛明珠薏苡秋’一绝,皆自所作诗也。少游后见之,复云:‘逼我太甚。’”

王直方《诗话》云:“山谷避暑城西李氏园,题诗于壁云:‘荷气竹风宜永日,冰壶凉簟不能回,题诗未有惊人句,会唤谪仙苏二来。’少游言于东坡曰:‘以先生为苏二,大似相薄。’少游极怨山谷《和寄寂斋诗》云:‘志大略细谨。’言蔡州事少人知者,因此句使人吹毛耳。” 中国古籍全录

《高斋诗话》云:“少游在蔡州,与营妓娄婉字东玉者甚密,赠之词云‘小楼连苑横空’,又云‘玉佩丁东别后’者是也。又《赠陶心儿词》云:‘天外一钩横月,带三星。’谓心字也。叶致远屡对荆公称秦少游诗,公尝有别纸云:‘秦君之诗,清新婉丽,鲍、谢似之。’又云:‘公爱秦君数口之,今得其诗,手之而不释;然闻秦君尝学至言妙道,无乃笑吾二人嗜好异乎?’盖少游尝为道土书符咒水,故公有是语。”苕溪渔隐曰:“东坡尝有书荐少游于荆公云:‘向屡言高邮进士秦观太虚,公亦粗知其人,今得其诗文数十首拜呈,词格高下,固已无逃于左右;此外博综史传,通晓佛书,若此类未易一一数也。’荆公答书云:‘示及秦君诗,适叶致远一见,亦以谓清新妩丽,鲍、谢似之。公奇秦君,口之而不置,我得其诗,手之而不释。又闻秦君尝学至言妙道,无乃笑我与公嗜好异乎?’二书所云如此,《高斋》以谓叶致远屡对荆公称秦少游诗,尝有别纸,真误也。东坡谓少游通晓佛书,故荆公有‘秦君尝学至言妙道’之语,《高斋》以谓‘少游尝为道士书符咒水’,又诬也。”

《冷斋夜话》云:“少游到郴州,作长短句云:‘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东坡绝爱其尾两句,自书于扇曰:‘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

《诗眼》云:“或问余,东坡有言:‘诗至于杜子美,天下之能事毕矣。’老杜之前,人固未有如老杜,后世安知无过老杜者?余曰:‘如一片花飞减却春,若咏落花,则语意皆尽,所以古人既未到,决知后人更无好语。如《画马诗》云:玉花却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则曹将军能事与造化之功,皆不可以有加矣。至其它吟咏人情,模写景物,皆如是也。老杜《谢严武诗》云:雨映行宫辱赠诗。’山谷云:‘只此雨映两字,写出一时景物,此句便雅健。’余然后晓句中当无虚字。后诵淮海小词云:‘杜鹃声里斜阳暮。’公曰:‘此词高绝。但既云斜阳,又云暮,则重出也。欲改斜阳作帘栊。’余曰:‘既言孤馆闭春寒,似无帘栊。’

公曰:‘亭传虽未必有帘栊,有亦无害。’余曰:‘此词本模写牢落之状,若曰帘栊,恐损初意。’先生曰:‘极难得好字,当徐思之。’然余因此晓句法,不当重叠。”

王直方《诗话》云:“少游为黄本,钱穆父为户书,皆居东华门之堆垛场。少游春日尝有诗遗穆父云:‘三年京国鬓如丝,又见新花发故枝,日典春衣非为酒,家贫贪粥已多时。’穆父以米二石送之。”

《冷斋夜话》云:“东坡初未识少游,少游知其将复过维扬,作坡笔语,题壁于一山寺中。东坡果不能辨,大惊。及见孙莘老,出少游诗词数十篇,读之,乃叹曰:‘向书壁者,定此郎也。’后与少游维扬饮别,作《虞美人》曰:‘波声拍枕长淮晓,隙月窥人小,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竹阴花圃曾同醉,酒未多于泪,谁敌风鉴在尘埃,酝造一场烦恼送人来。’世传此词,是贺方回所作,虽山谷亦云:‘大观中于金陵见其亲笔,醉墨超放,气压王子敬,盖东坡词也。’”

王直方《诗话》云:“少游尝因晚出右掖门,有诗云:‘金爵觚棱转夕辉,飘飘宫叶堕秋衣,出门尘涨如黄雾,姑觉身从天上归。’识者以为少游作一黄本校勘,而炫耀如此,必不远到。”

《冷斋夜话》云:“少游在黄州,饮于海桥,桥南北多海棠,有老书生家于海棠丛间,少游醉宿于此,明日题其柱云:‘唤起一声人悄,龛暖梦寒窗晓。瘴雨过,海棠晴,春色又添多少!社瓮酿成微笑,牛破瘿瓢共舀。觉健倒,急投床,醉乡广大人间小。’东坡爱其句,恨不得其腔,当有知者。”

《桐江诗话》云:“少游汝南作教官日,郡将向宗回团练,有登城诗,少游次韵两篇,云:‘沄沄汝水抱城根,野色偷春入烧痕。千点湘妃枝上泪,一声杜宇水边魂。遥怜鸿隙陂穿路,尚想元和贼负恩。粉堞朱垣都过了,恍如陶侃梦天门。’‘庖烟起处认孤村,天色清寒不见痕。车辋湖边梅溅泪,壶公祠畔月销魂。封疆尽是春秋国,庙食多怀将相恩。试问李斯长叹后,谁牵黄犬出东门?’又尝于程文通会间,赋牵牛花诗云:‘银汉初移漏欲残,步虚人倚玉栏干,仙衣染得天边碧,乞与人间向晓看。’又一岁,太守王左丞二月十一日生日,(“守”原作“呼”,今据徐钞本校改。)程文通诸人前期袖寿诗草谒少游,问曰:‘左丞生日,必有佳作。’少游以诗草示之,乃压小青字韵俱尽,(徐钞本、明钞本无“小”字及“俱尽”二字。)首云:‘元气钟英伟,东皇赋炳灵,蓂敷十一荚,椿茂八千龄,汗血来西极,抟风出北溟。’诸人愕然相视,读毕,俱不敢出袖中之草,唯唯而退。”(徐钞本、明钞本有注云:“尧时有草生于阶,每月朔生于筴,月平则生十五筴,自十六日一筴落,至三十落尽,月小则一叶厌而不落;尧视此以为历。”)

王直方《诗话》云:“参寥言旧有一诗寄少游,少游和云:‘楼阙过朝雨,参差动霁光。衣冠分禁路,云气绕宫墙。乱絮迷春阔,(“迷”原作“述”,元本、徐钞本、明钞本俱作“迷”,今据改。)嫣花困日长。平康在何处?十里带垂杨。’莘老尝读此诗,至末句云:‘这小子又

篇三:秦观《江城子》古诗词鉴赏答案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变做:纵使。

试题

(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

(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

【参考答案

(1)“杨柳”“飞絮” 意象的内涵有二:既表春景逝去,又表漂泊无依、离愁别绪。这首词抒发了抒发暮春伤别之情,也抒发了愁情别恨。

(2)共同点:都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满腔愁绪比作汤汤江水,都抒发了愁绪之多,之盛,之绵延。不同点:李词运用明喻和拟人手法,秦词运用暗喻;李词抒发的是亡国之痛,秦词抒发的是离别之苦,可见手法和内容不同。

(2012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江西卷)

【鉴赏】

此为少游前期的暮春别恨之作。词之上片由“西城杨柳弄春柔”的描写,引起对往事的回忆,抒发暮春伤别之情;下片由“韶华不为少年留”的感叹,到“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的描写,进一步抒发愁情别恨。 首句“西城杨柳弄春柔”貌似纯写景,实则有深意。因为这柳色,通常能使人联想到青春及青春易逝,又可以使人感春伤别。“弄春柔”的“柔”字,便有百种柔情,“弄”字则有故作撩拨之意。赋予无情景物以有情,寓拟人之法于无意中。“杨柳弄春柔”的结果,便是惹得人“动离忧,泪难收”。以下写因柳而有所感忆:“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这里暗示,这杨柳不是任何别的地方的杨柳,而是靠近水驿的长亭之柳,所以当年曾系归舟,曾有离别情事这地方发生。那时候,一对有情人,就踏过红色的板桥,眺望春草萋萋的原野,这儿话别。一切都记忆犹新,可是眼前呢,风景不殊,人儿已天各一方了。“水空流”三字表达的惆怅是深长的。过片“韶华不为少年留”是因为少年既是风华正茂,又特别善感的缘故,所谓说“恨悠悠,几时休?”两句无形中又与前文的“泪难收”、“水空留”唱和了一次。“飞絮落花时节一登楼”说不登则已,“一登”就这杨花似雪的暮春时候,真正是“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这是一个极其巧妙的比喻,它妙就妙一下子将从篇首开始逐渐写出的泪流、水流、恨流挽合做一江春水,滔滔不尽地向东奔去,使人沉浸感情的洪流中。这比喻不是突如其来的,而是逐渐汇合,水到渠成的。 此词写柳,妙“弄春柔”一语,笔意入微,妥贴自然,把拟人手法于无意中出之,化无情之柳为多情之物;此词写愁,妙引而不发,语气微婉,最后由景触发一个巧妙的比喻:清泪、流水和离恨融汇成一股情感流,言尽而情不尽。


秦观》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3351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秦观
相关文章
  • 《望海潮》译文、原文、翻译对

    礼记学记原文译文对照版礼记。学记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易解:引发思虑,广求善良,只能做...

  • 秦观——《满庭芳》

    秦观《满庭芳·晓色云开》高考诗歌鉴赏秦观《满庭芳·晓色云开》鉴赏趣味语文04210756满庭芳秦观晓色云开,春随人意,骤雨才过还晴。古台芳榭,飞燕蹴红英。舞困榆钱自落,秋千外...

  • 秦观

    秦观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江苏高邮县人。父亲早逝,叔父,祖父做过州县的小官。小时候家里较穷。“毙庐数间,足以避风雨,薄田百亩。”《宋史秦观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