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酮康唑可导致致命的肝损伤和肾上腺损害,与其他药物合用存在配伍风险
美FDA对酮康唑口服制剂采取相关措施,包括用药限制,发布警告:服用酮康唑口服制剂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肝损伤和肾上腺损伤,且和其他药物配伍使用可能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事件。美FDA已经允许修改该药的说明书,并新增用药指南指导安全用药。所以,只有当其他抗真菌治疗效果欠佳或者出现耐药现象的时候才采用酮康唑治疗,如治疗地方性真菌感染疾病等,否则,酮康唑口服制剂不应做为任何真菌感染疾病的一线治疗用药。 肝损伤(肝中毒)
酮康唑片可引起肝损伤, 可能导致肝移植或死亡。美FDA已对该药的黑框警告进行修改,并新增用药指南,包括肝病患者的用药禁忌以及加强病人肝毒性的评估和监控。 肾上腺功能不全
酮康唑片可通过减少体内糖皮质激素的产生,而导致肾上腺功能不全。
药物相互作用
酮康唑片与患者服用的其他药物会产生相互作用,并可能导致危及生命的后果,如心律失常等。
背景:只有当其他抗真菌治疗效果欠佳或者出现耐药现象的时候才采用酮康唑治疗真菌感染。酮康唑外用制剂目前尚未发现会导致肝损伤、肾上腺损伤以及会与其他药物合用产生相互作用。这些制剂包括面霜、洗发水、泡沫、涂抹在皮肤上的凝胶等。这些外用制剂与酮康唑片的区别在于外用制剂不用于口服。
建议:只有当潜在利益大于潜在风险且可供选择的抗真菌药治疗欠佳或耐受的情况下,酮康唑片才可用于治疗特定的危及生命的真菌感染疾病。医务人员在给患者服用酮康唑片前应评估患者肝功能情况,并在治疗期间监控患者血清ALT水平。以下人士服用酮康唑片需进行肾上腺功能监控:肾上腺功能不全或肾上腺功能处于临界状态的患者、长期处于高压力(如经受大手术、重症监护等)的患者。医务人员应该回顾研究酮康唑片与其他药物合并使用时,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
篇二:儿童吗丁啉说明书(共5篇)
篇一:吗丁啉说明书
吗丁啉说明书
剂型规格:
片剂: 10 mg x 30 片
混悬剂: 1 mg/ml x 100 ml
药效学
本品是外周性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可促进上胃肠道的蠕动和张力恢复正常,促进胃排空,增加胃窦和十二指肠肠运动,协调幽门的收缩,同时也能增强食道的蠕动和食道下端括约肌的张力。由于它对血脑屏障的渗透力差,对脑内多巴胺受体几乎无拮抗作用,因此可排除精神和中枢神经的副作用。
药动学
口服后迅速吸收, 15~30分钟血药浓度达高峰。除中枢神经系统外,在体内其他部位均有广泛的分布。 由于存在“首过效应”肝代谢和肠壁代谢,口服的生物利用度较低。本品的半衰期β为7小时, 口服后24小时约30%由尿排出,4天内约60%由粪便排泄。
[药理作用]本品可阻断催吐化学感受区多巴胺的作用,抑制呕吐的发生;可促进上胃肠道的蠕动和张力恢复正常,并能加速餐后胃排空。此外,还可增进贲门括约肌的紧张性,促进幽门括约肌餐后蠕动的扩张度。然而,本品并不影响胃液的分泌。由于其通过血脑屏障弱,故无明显的镇静、嗜睡及锥体外系的副作用。
药动学
本品口服后吸收迅速,15~30min达血药浓度峰值。大鼠的药物标记实验表明,本品除中枢神经系统浓度较低外,在体内其他部分均有广泛的分布。由于存在“首过效应”和肠壁代谢,生物利用度仅13%~17%。其在体内的消除半减期为7h。约60%经粪便排泄。 适应症
①由胃排空延缓、胃食管返流、慢性胃炎、食道炎引起的消化不良症状,包括:恶心、呕吐、嗳气、上腹闷胀、腹痛、腹胀,以及由于返流引起的口腔和胃烧灼感。
②各种原因引起的恶心呕吐:如功能性、感染性、饮食性、放射治疗或药物治疗以及多巴胺受体激动药(如左旋多巴、溴隐亭)治疗等。
用于治疗伴有胃排空缓慢及食道返流的消化不良,及由于偏头痛、血液透析、手术后及放射治疗等各种原因所引起的呕吐、恶心、打嗝。
用法及用量
口服,片剂、滴剂、混悬剂,饭前15~30min服用。成人,每日3次,每次10mg或10ml口服混悬剂。儿童每次0.3mg/kg,每日3次。
栓剂,成人每日2~4枚(6omg/枚);2岁以内儿童每日2~4枚(10mg/枚);2岁以上儿童每日2~4枚(30mg/枚),分2~4次外用。
禁用慎用
(1)抗胆碱药不应与本品同时服用,前者可能会减弱本品的作用。
(2)1岁以下小儿慎用,多潘立酮无中枢副作用是由于它不易通过血脑屏障,1
岁以下小儿由于其代谢和血脑屏障功能发育尚不完全,应用时不能完全排除发生中枢副作用的可能性,故需密切监护。
(3)心脏病患者(心律失常),或低血钾时以及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应用时需注意,有可能加重心律紊乱,尤其是用于静脉注射时。
(4)禁用于嗜铬细胞瘤、乳癌、机械性肠梗阻、胃肠出血等疾病。
不良反应
偶可见短时的腹部痉挛性疼痛,血清泌乳素水平可升高,但停药后即可恢复正常。
有镇静作用,可引起倦怠、嗜睡、头晕等,其他尚可见便秘、腹泻、皮疹及溢乳、男子乳房女性化等。
偶见腹部痉挛性疼痛,不排除对1岁以下婴儿神经系统有副作用的可能性。血清泌乳素水平可升高,但停药后即可恢复正常。
可有药疹、哮喘、锥体外系症状。
相互作用
(1)本品可增加对乙酰氨基酚、氨苄西林、左旋多巴、四环素等的吸收速率。
(2)地高辛的吸收可因合用本品而减少。
篇二:吗丁啉说明书
【功能主治】
吗丁啉用于消化不良
腹胀
嗳气
恶心
呕吐
腹部胀痛
您认为此药的治疗效果如何?
【主要成分】
吗丁啉每片含主要成份多潘立酮纤维素
聚维酮k
毫克
辅料为
淀粉
氢化植物油
含水乳糖
硬脂酸镁
微晶
预胶化淀粉十二烷基硫酸钠
【包装规格】
铝塑泡罩板包装
每片
mg
片/板/盒
【用法用量】
口服
成人一次片
一日-次
饭前
-分钟服用
【不良反应】
. 偶见轻度腹部痉挛口干
皮疹
头痛
腹泻
神经过敏
倦怠
嗜睡
头晕等
. 有时血清泌乳素水平会升高溢乳. 罕见情况下出现闭经
男子乳房女性化等但停药后即可恢复正常
. 非常罕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血管神经性水肿锥体外系副作用(如流涎
手颤抖等
过敏反应瘙痒肝功能检验异常惊厥
荨麻疹
这些症状在停药后即可自行完全恢复)
【注意事项】
. 孕妇慎用哺乳期妇女使用吗丁啉期间应停止哺乳
. 建议儿童使用多潘立酮混悬液
有可能加重心律紊乱
. 心脏病患者(心律失常)以及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应用时需慎重. 如服用过量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应立即就医
. 对吗丁啉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 吗丁啉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请将吗丁啉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 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吗丁啉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吗丁啉含有乳糖可能不适用于乳糖不耐受
半乳糖血症或葡萄糖/半乳糖吸收障碍的患者
前两类药不能在饭前服用
即
. 当抗酸剂或抑制胃酸分泌药物与吗丁啉合用时不宜与吗丁啉同时服用
应于饭后服用
. 由于多潘立酮主要在肝脏代谢故肝功能损害的患者慎用
. 严重肾功能不全(血清肌酐>mg/加到
.小时
ml即>.mmol/l)患者多潘立酮的消除半衰期由.小时增
由于经肾脏排泄的原形药物极少
因此肾功能
但其血药浓度低于健康志愿者
不全的患者单次服药可能不需调整剂量减为每日-次
但需重复给药时应根据肾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将服药频率
剂量应咨询医师或药师此类患者长期用药时需定期检查
【禁忌】
. 嗜铬细胞瘤乳癌
机械性肠梗阻
胃肠出血等患者禁用
机械性梗阻
穿孔)禁用
. 已知对多潘立酮或吗丁啉任一成份过敏者禁用. 增加胃动力有可能产生危险时(例如 胃肠道出血
. 分泌催乳素的垂体肿瘤(催乳素瘤)患者禁用
. 禁止与酮康唑口服制剂红霉素或其它可能会延长qtc间期的cypa酶强效抑制剂(例如唑
伏立康唑
克拉霉素
胺碘酮
泰利霉素)合用
氟康
【药物相互作用】
. 不宜与唑类抗真菌药如酮康唑艾滋病药物及奈法唑酮等合用
. 抗胆碱能药品如痛痉平同服
不宜与吗丁啉同服
山莨菪碱
颠茄片等会减弱吗丁啉的作用
不宜与吗丁啉
伊曲康唑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
hiv蛋白酶抑制剂类抗
溴丙胺太林
. 抗酸药和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可降低吗丁啉的生物利用度.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 由于多潘立酮具有促进胃动力作用剂)的吸收
然而
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因此理论上会影响合并使用的口服药品(尤其是缓释或肠衣制
合用多潘
对于服用地高辛或对乙酰氨基酚血浆药物浓度已处于稳定水平的患者
左旋多巴)外周副作用
如消化道症状
立酮不影响其血药浓度
. 多潘立酮不增强神经抑制剂的作用
. 多潘立酮会减少多巴胺能激动剂(如溴隐亭呕吐
但不会拮抗其中枢作用
恶心及
. 与钙拮抗剂(如地尔硫&#;和维拉帕米)和阿瑞吡坦合用会导致多潘立酮的血药浓度增加
篇三:吗丁啉的药物说明书
吗丁啉的说明书 - -|回首页 | 【药品名称】
通用名:多潘立酮
商品名:吗丁啉
英文名:dompendone tabldts
汉语拼音:duopanlitong pian
主要成份:多潘立酮
【性状】本品为白色片
【适应症】
1. 由胃排空延缓、食道反流、食道炎引起的消化不良症。
-上腹部胀闷感、腹胀、上腹疼痛;
-嗳气、肠胃胀气;
-恶心、呕吐;
-口中带有或不带有反流胃内容物的胃烧灼感。
2. 功能性、器质性、感染性、饮食性、放射性治疗或化疗所引起的恶心、呕吐。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如左旋多巴、溴隐亭等)治疗帕金森氏症所引起的恶心和呕吐,为本品的特效适应症。
【用法用量】
口服
成人:每日3-4次,每次1片,必要时剂量可加倍或遵医嘱;
儿童:每日3-4次,每次每公斤体重0.3毫克。
本品应在饭前15-30分钟服用,若在饭后服用吸收会有所延迟。
本品最高剂量为80毫克。
【不良反应】
根据以下发生率标准惯例:很常见(>1/10);常见(>1/100;<1/10
);少见(>1/000;<1/100);罕见(>1/10000;<1/1000);极罕见(<1/10000),包括个别病例,对不良反应按发生率排序:
免疫系统
极罕见:过敏反应
内分泌
罕见:催乳素水平升高
神经系统
极罕见:椎体外系副作用
胃肠道
罕见:胃肠道不适,包括极罕见的—过性肠痉挛
皮肤及皮下组织
极罕见:皮疹
生殖系统及乳腺
罕见:溢乳、男子乳房女性化、闭经
由于垂体位于血脑屏障外,多潘立酮可能会引起催乳素水平升高。在罕见病例中,此高催乳素血症可能会引起神经-内分泌方面的副作用,如溢乳、男子乳房女性化。
椎体外系症状在小儿中极罕见,在成人中更极罕见,这些症状在停药后即可自行完全恢复。
【禁忌】
本品禁用于以下情况:
1. 已知对多潘立酮或本品任一成份过敏者。
篇三:抗真菌药浅
抗真菌药浅谈
Antifungal drugs
医药学院09药学
2011/12/10
一:前言
(1)真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病。真菌是生物界中很大的一个类群,世界上已被描述的真菌约有 1万属12万余种,真菌学家戴芳澜教授估计中国大约有4万种。真均可引起皮肤、粘膜等浅表处感染,也可引起皮下组织、内脏等深部组织感染,前者称为浅表真菌感染,传染性强但危害相对较弱,后者称为深部真菌感染,传染性小但但危害性大,常可导致死亡。另外还有,特定条件下的真菌感染、妇产科真菌感染以及眼、耳鼻喉真菌感染。
指甲、毛发:如花斑癣、如花斑癣、甲真菌病、
口腔念珠菌感染 浅部皮下组织: 孢子丝菌病、着色真菌病、足菌肿等
深部真菌病 原发性: 组织胞浆菌病、球孢子菌病、芽生菌病、副球孢子菌病等 继发性: 念珠菌病(系统性)、曲霉、隐球菌
病、毛霉病等
特定条件下的真菌感染:输液、烧伤、肾移植术后真菌感染,艾滋
病并发真菌感染等等
妇产科真菌感染:外阴道念珠菌病
眼、耳鼻喉真菌感染:真菌性眼内炎,真菌性眼膜炎等
由于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和滥用、各种免疫抑制剂、皮质激素、放射治疗使机体对真菌的抵抗力下降,大型手术、器官移植使患者机体免疫系统损伤,特别是艾滋病的流行,念珠菌血症和系统性曲霉病等系统性真菌感染逐渐增多。资料显示,上述人群中深部真菌感染发生率约为11%~40%,病死率为40%。北京协和医
院四个不同年代败血症培养的结果显示,1994~1995年真菌败血症的发生率高达81%;2000年真菌败血症的发生率达67%。20年149例真菌感染的分析显示,真菌感染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抗真菌药物的研究开发日益受到重视。
(2)抗真菌药物研究进展
抗真菌药物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20世纪30年代末 从微生物发酵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灰黄霉素,第1个发现
并被用于临床;
1944年 报道了唑类化合物的抗真菌作用;
1960年 两性霉素被用于临床;
1981年 酮康唑口服制剂在美国上市,第1个烯丙胺类药物萘替芬
进入临床试验;
1990--1992年 氟康唑和依曲康唑开始在美国使用;
1993--1995年 报道了第2代三唑类抗真菌药物;
1995--1996年 上市了第2个烯丙胺类药物特比萘芬以及两性霉素脂质体
制剂"
二:抗真菌药物的分类与简述
能抑制或杀灭真菌的药物称为抗真菌药(Antifungal drugs)。
抗真菌药物按结构可分为抗真菌抗生素、唑类抗真菌药、烯丙胺类抗真菌药,硫代氨基甲酸类抗真菌药及其他合成抗真菌药。下面将详细阐述各类抗真菌药的药理作用以及其临床应用。
2.1 抗真菌抗生素
抗真菌抗生素按结构可分为多烯类和非多烯类。
2.1.1 多烯类抗真菌抗生素
【发现】多烯类抗真菌抗生素是20世纪50年代发现的由放线菌产生的一大类抗生素,至今已约有60余种,主要代表药物有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甲帕霉素、曲古霉素等,主要用于治疗深部真菌感染。两性霉素B为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作用机制】和真菌细胞膜上的麦角甾醇结合,损伤细胞膜的通透性,导致真菌细胞内钾离子、核苷酸、氨基酸等无机物或有机物外漏,破坏真菌细胞的正常代谢,从而起到抑菌作用。
在哺乳类动物的细胞膜上主要存在着胆甾醇,而不是麦角甾醇。而多烯类抗真菌药物对麦角甾醇的结合能力比对胆甾醇的强10倍,因此多烯类抗真菌药物对哺乳类动物的细胞膜损伤作用比较小。而对细菌来讲,除了支原体以外,在细菌细胞膜上没有甾醇存在,因而多烯类抗真菌抗生素对细菌没有用。
【临床应用】临床上多烯类抗真菌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深部真菌感染性疾病。
【代表药物】
① 两性霉素B Amphotericin B 〔1〕
? 适应症:用于除皮肤癣和部分曲霉菌外所有的真菌感染,主要用于治疗新型
隐球菌引起的艾滋病患者的脑膜炎,也可以与5-氟胞嘧啶合用。
? 禁忌症:严重肝病者慎用。本品毒性大、不良反应多,尤其是肾毒性大。 ? 妇儿: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
? 剂型改进:近年来通过对其剂型的改进减轻了毒性,如两性霉素B脂质体剂
型、两性霉素B脂质体复合物两性霉素B胶体分散剂等。
② 制霉菌素A1(nystatin A1) 〔2〕
? 适应症:抗菌谱与两性霉素相似,但作用较弱。主要用于治疗由白色念珠菌
引起的艾滋病患者的鹅口疮的食管炎。对滴虫也有一定作用。口服后胃肠道不吸收,血药浓度极低,对全身真菌感染无治疗作用。几乎全部服药量自粪便排出,局部外用亦不被皮肤和粘膜吸收。
③纳他霉素(natamycin)
? 适应症:用于治疗白色念珠菌、白癣菌、曲霉菌属及支浆原虫等引起的感染,
对哺乳细胞的毒性极低。出作为抗真菌药物外,它也是目前国际上唯一获得批准的一种高效、广谱、安全的抗真菌生物食品防腐剂。
2.1.2 非多烯类抗真菌抗生素
【临床应用】非多烯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浅部真菌感染。
【代表药物】常用的有灰黄霉素、西卡宁(癣可宁)等。
① 灰黄霉素griseofulvin
? 作用机理:干扰真菌核酸合成,破坏细胞有丝分裂的纺锤体结构,阻止细胞
中期分裂,从而抑制真菌的生长。
? 适应症:对毛发癣菌、小孢子菌、表皮癣菌等浅部真菌有良好抗菌作用。主
要为外用药,用于治疗头癣、体癣、股癣和甲癣等。
② 西卡宁siccanin
抗真菌作用与灰黄霉素相似,对毛发癣菌、小孢子菌、表皮癣菌等有较强抑制作用,用于治疗皮肤癣菌。
2.2 唑类抗真菌药
《酮康唑口服制剂停用原因》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1434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