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三枪拍案惊奇》经典台词 正文

《三枪拍案惊奇》经典台词

2017-03-23 05:50:22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三枪》里的经典台词

波斯商人卖枪时形容其威力为“Must Die!”闫妮不懂啥意思,就乱猜:“马死得快?!天呐,那人不死得更快吗?”

毛毛说小沈阳扮演的李四:“他懂外语、有能力、很神秘。”

程野向赵本山解释:“我和毛毛是青春年华,谈恋爱是正常的。”赵本山回嘴:“ 你别糟蹋青春了,你已经立秋了。”

陈七对赵六说,“你这不是拉青少年下水吗?”赵六说,“拉倒吧,你还青少年呢。在我们村,像你这么大的,孩子都出去打工了。”陈七反驳道,“你们村孩子一出生就繁殖啊。”

赵本山带着一帮手下进村抓了几对男女后,来到了麻子面馆,瞪着斗鸡眼正儿八经地说:“我们现在工作的重点,是抓生活作风问题”。看到本山的“斗鸡眼”,闫妮也不示弱,带着挑衅的口吻说:“请你正眼看着我!”

赵本山(对眼):你看他们这样,我都不用正眼看他们!下属孙红雷接了句:您也没有正眼看过我们!

小沈阳解说自己的恋爱观:“恋爱分三个阶段,就是缠、粘、烦”,并劝闫妮“不要迷恋哥,哥是个传说”。”

小沈阳跟闫妮说:一个萝卜一个坑,可是我这个萝卜还没有长成呢。闫妮回他:你都糠了,还没长成呢?

毛毛跟陈七来了段二人转式的快问快答,最后毛毛说:我不高兴回答,我要插播广告,马上离开。

闫妮骂小沈阳:你绝对是南坡地区第一窝囊废,南坡腕(NO.1)!

闫妮抱怨小沈阳:作为一个女人,我就梦想着找个男人肩膀依靠,但是最后发现依靠的却是个假肢,还是个次品!

面对小沈阳提出分手,闫妮很《武林外传》地说上一句:“我一直都想找个肩膀依靠,我以为找到了这个肩膀,谁知道是个假肢,还是劣质品。”

闫妮的炮走火,赵本山去面馆巡查,说:“这肯定是炮,P-A-0,炮。”

扮演杀手的孙红雷全片仅有一句台词,“你太狠了,杀个人,也要动这么多刀”。

“侦查队长”赵本山查枪时盘问“李四”小沈阳

赵本山:“到底有没有?”

小沈阳:“这个真没有!”

赵本山:“这个一定有!”

赵本山给小沈阳“出题”

赵本山问小沈阳:“砖、镐子、鞋,你想到什么?”

小沈阳:“……”

程野:“专搞破鞋。”

赵本山:“让你给抢答了。”

赵本山要闫妮交出大炮

赵本山:“炮呢?”

闫妮:“啥炮?”

赵本山:“P-A-O炮!”

男伙计程野跟女伙计毛毛解释自己其实不是“偷”钱

“我的钱被人绑架了,谈判无效,我去解救,这能叫偷吗?”

杀手孙红雷开价,杀人得要十五贯,老板麻子觉得不值,杀手回应:“市场价!”

老板娘闫妮抱怨李四窝囊

“作为一个女人,我一直想找一副肩膀依靠。好不容易找到了,却没想到是个假肢,还是个次品!”

“你就是南坡地区正宗的第一窝囊废……南坡腕(No.1)!”

“李四”小沈阳当面不敢跟“老板”倪大红起冲突,但在对方走远之后却对着他的背影喊:

“我只要用三分功力,就能让你知道什么是植物人!”

1,“Must Die!”(波斯商人) 2,“他懂外语、有能力、很神秘”(毛毛) 3,“我和毛毛是青春年华,谈恋爱是正常的”(程野) 4,“你就别糟蹋青春两字了,你已经立秋了”(赵本山) 5,“抓生活作风问题,是我们现在的工作重点”(赵本山) 6,“请你正眼看着我”(闫妮) 7,“我都不用正眼看他们”(赵本山对孙红雷说) 8,“您也没有正眼看过我们”(孙红雷回答赵本山) 9,“怎么说腻嚎!”(小沈阳) 10,“恋爱分三个阶段,就是缠、粘、烦”(小沈阳) 11,“不要迷恋哥,哥是个传说”(小沈阳也上猫扑?) 12,“这肯定是炮,P-I-A-0,炮”(赵本山) 13,“我一直都想找个肩膀依靠,我以为我找到了这副肩膀,谁知道是个假肢,还是劣质品”(闫妮) 14,“一个萝卜一个坑,可是我这个萝卜还没有长成呢”(小沈阳对闫妮说) 15,“你都糠了,还没长成呢”(闫妮回答小沈阳) 16,“我不高兴回答,我可以插播广告,马上离开”(程野毛毛二人转式抢答“投钱”) 17,“你太狠了,杀个人,也要动这么多刀”(倪大红) 18,“你绝对是南坡地区第一窝囊废,南坡腕(NO.1)”(闫妮对小沈阳说) 19,“太刺激了”(程野偷钱瞬间) 20,“我的钱被人绑架了,谈判无效,我去解救,这能叫偷吗?”(程野对毛毛说) 21,“市场价”(麻子和孙红雷讨论杀人价钱) 22,“我三分钟就把你腿打断,腰打折,拧巴拧巴塞花盆,让你知道什么才叫植物人”(小沈阳) 23,“Howmuch”(闫妮) 24,“老板,卡住了”(小沈阳) 25,“这个真没有!(小沈阳) 26,“你

告诉麻子,他别想欺负我”(闫妮) 27,“你总是急”(闫妮对小沈阳说) 28,“其实我也就是太好奇,那玩意儿。。。没啥意思”(小沈阳) 29,“导演不行了,挺不住了”(小沈阳) 30,“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张艺谋) 31,“你这不是拉青少年下水吗?”(陈七对赵六说) 32,“拉倒吧,你还青少年呢。在我们村,像你这么大的,孩子都出去打工了”(赵六回答) 33,“你们村孩子一出生就繁殖啊。”(陈七反驳赵六说) 34,“大人,我可不大呀”(程野对本山说) 35,“你不大,你的牙大丫”(本山回程野) 36“我们还是分手吧,要不别人吐唾沫子都能把人淹死”(小沈阳对闫妮说) 37,“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吐去吧”(闫妮回小沈阳说) 38,“我不想听你这个娘娘腔说话了”(闫妮对小沈阳说) 39,“我便宜他了”(倪大红对孙红雷说便宜了小沈阳) 40,“这是为什么呢”(小沈阳) 41,“马死得快!天呐,那人不死得更快吗”(闫妮) 42,“你是放炮呢,还是烧烤啊”(小沈阳对波斯商人说) 43,“你必须停止对我伤害和刺激”(程野对毛毛说) 44,“感觉挺唯美的”(小沈阳) 45,“就那两条破命,还值十贯”《倪大红对孙红雷说) 46,“不管钱在那里,都的回到他主人身边,这叫做物归原主,落叶归根”(程野对毛毛说) 47,“人会被撕票,但是钱不会被撕票”(毛毛对程野说) 48,“跑什么呢,有本事你回来”(小沈阳) 49,“这个一定有”(赵本山) 50,“这几个人没一个好东西”(赵本山对孙红雷说,指面馆四人)

陈七请注意

你的钱放在桌子上

你走过去把它拿起来

放在自己兜子里这能算偷吗

请回答

赵六请注意

你是在偷换概念

钱放在钱柜里

而且是放在带有密码的别人的钱柜里

和放在桌子上意义是完全不同的

回答完毕

陈七请注意

你要认识到问题的主体

主体是什么

你得知道钱的主人是谁

不是它在哪里

不管它在哪里

它都要回到主人身边

这叫什么物归原主落叶归根

回答完毕

赵六请注意

我认为你这种是自私

完全没有社会感的行为

严重点说你是缺乏基本道德人格的行为

你忘记钱所在的环境

请问你东西落在别人家

你会在他家没有人的情况下

敲门砸锁把东西取出来吗?

回答完毕

陈七请注意

你忽略了或者故意含糊了

这个问题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我的东西落在了别人家

我的确不应该

在人家不知情的情况下

把我的东西拿回来

但我多次提出要回我的东西

他不给我

态度很强硬

有时还挺横

我该怎么办?

只能智取

也就这么跟你说吧

我的钱被绑架了

谈判以后没有结果

我只能采取

强制性的手段进行解救

回答完毕

赵六请注意

我认为你这种比喻依然是不恰当的 甚至是言过其实

人质被绑架了面临生命危险

有可能被撕票

但钱是不会的

你是在粉饰你的恶劣行径

回答完毕

陈七请注意

你可以藐视我的行为

但是你能想出更好的办法

解救我的工钱吗?

回答

我不回答

此处可以插播广告

不要回来 马上离开

我不离

三枪片尾曲歌词 别瞅我长得委婉

但耳朵根子不软

就算你整上几句肺腑之言 有泪我也不会轻弹

只是眼下没有合适机会轮到我作战 吃碗油泼面

我保准就能啪啪地冲锋向前

绝不掉链子关键时刻办事是指定保险 熊猫若是憋红了黑眼圈

老虎它看了也不敢急眼

好好再 看看咱

纯爷们儿这张修长瓜子脸 印象很深刻,大漠长空马蹄扬 印象很深刻,落日入山路漫长 不要疯狂地迷恋我,我只是个传说 咱们的世界这样大,事情如此多 你我都说完全明白事实的真相 其实听到的也就是个

也就是个传说

命运是那漫长未知的道路 但是总会一直向上

扑朔迷离事件背后总会隐藏着无数真相 头顶光环的大人物

哪个没有艰辛的过往

你要挺过 一路踉跄

未来才会大有希望

梦想不是站在巨人肩膀

而是与他同往

不管世外几多风云

总能坚持着顽强生长

谁要能活得轻松快乐

那个才是我们的榜样

印象很深刻 浮生晓月迷人眼 印象很深刻 冷酒醉卧梦惊变 不要疯狂地迷恋我,你只是太寂寞 红红的太阳这边升,月亮那边落

篇二:《三枪拍案惊奇》影评

张艺谋永远不会满足于拍山药蛋电影,某一天他自我“膨胀”的时候,就拍了大片《英雄》,那一次全国人民都笑了;笑音未落的时候,老谋子又厚着脸皮拍了《十面埋伏》,雪地里大变活人,雷的观众们死去活来;《千里走单骑》像是收敛了点吧,没隔些日子他又端出《黄金甲》这样的猪血汤,我想张艺谋终于老脸都不要了,他还有什么好守的底线吗?其实按这个思路去想就不会错了,这个寒冬腊月里,年过六旬的老谋子终于扒下了自己的底裤示人,屁颠屁颠的开始裸奔了。

有句话说的好,人至贱则无敌,张艺谋在骗钱敛财方面实在配得上这样的评语。《三枪》是何等程度的烂片,它拥有多么恶心的面貌,我想你只有进了电影院才能一饱眼福(下一个环节就是去洗手间狂吐了),保管终身受用(我指的是做噩梦)。这部电影的存在基本可以打消人们对张艺谋的所有幻想,更不用提什么“期待”这样的字眼,你大抵可以当原来的张艺谋不存在过,他所拿的那些奖项,不管是金熊还是金狮,在如今来看都仿佛过了几个世纪,真正的张艺谋,就是个不折不扣的骗钱工具。

忍着胃痉挛的痛苦写下两段话,都有些吃不消了的感觉,你可以想想在影院里观看本片是一种怎样的效果图,是死锤座椅还是骂声四起?也许有些定力差的观众说不定已经口吐白沫了,为看片伤了胃,在十几年看片生涯中还是头一回。整场电影之中我有30多次冲出门

口退票的冲动,可惜良知告诉我,我必须也有义务为国产贺岁片贡献一份票房,义务是尽到了,可就是有点上刑场的感觉。既然如此不看也罢,花了钱去找罪受,只是患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人们享有的专利。

还有某些人拿科恩兄弟的《血迷宫》说事,大赞张艺谋如何把该片中国化、通俗化、喜剧化云云,基本上都是吃了老鼠药之后的一派胡言。这些观众和“影评人”,比张艺谋更高尚更伟大,因为他们成功的把裸体的张艺谋粉饰成穿了新装的皇帝,那个不靠谱的童话在今天重现,你可以尽情发散思维去想象中间的曲折经过了。《三枪》是一次伟大的“类型实验”,我当然不反对这样的话,因为它挑战的是电影本身这个题材,把泛着馊味的东北二人转加进来,等于直接把“电影”的范畴给扩大化了。

这也是张艺谋最“简陋”的一部作品,在横店随便租个铺子就能搞定,演员的衣服和众人的道具都非常山寨,以至于我觉得这是在看某某电视片。在片尾字幕里可以看到“尚敬”这个名字,他的《武林外传》虽然没少了弱智和狗血,整体上还能当做是一个通俗文化产物,论及剧情的设计和笑料的泼洒,《武林外传》随便摘出某一集都比《三枪》来的出色。人物设置都基本上依了《武林外传》来的,一个跑堂一个伙夫一个打杂两个捕快,张艺谋居然连名字都懒得起了,一律叫做张三李四王五赵六……既然你老张这么喜欢数字,那我也送你一个

“二”,顺便搭你一个英文字母“B”好了。

不是每个人都配的上那个字符搭配,冯小刚庸俗吧,好歹也不会学着粗制滥造。敢于这么玩的人一定要厚脸皮,也一定敢玩出位,标新立异嘛,裸奔又怕了啥呢?用一帮二人转演员去凑一罐屎尿,然后端上来开饭,这就叫另类或者特立独行?时下人们已经怕了“另类”这个词汇,因为这几乎意味着装逼和脑残,张艺谋不怕这个,所以他敢跟你玩到底,哪怕在唾沫星子里赚足鄙视,似乎就是胜利了。你可以当做这是一种白痴的行为,不过张艺谋看的很重要,为了钱,哪怕把头插粪坑里都甘愿的紧。

看电影之时绞尽脑汁想从电影里找到些有点,可惜是到头发现根本是无米之炊,张艺谋是很有些去刻意仿工科恩兄弟的,包括一些入室的移镜头以及某些特写,不过在整体上完全没用,张艺谋不懂黑色幽默,所以他弱智化的笑料根本搭不起影片的黑色风格。张艺谋对山坡上的长跑还是念念不忘,章子怡跑着给青年教师送饭的时候很感人,今天看小沈阳和倪大红在山坡上癫啊癫,出来的已经不是眼泪,而大多是胃液了。

我想有必要参考一下达尔文进化论,既然这种伟大的“怪胎”可以成为电影,那么电影在进化过程中还会有更可怖的东西吗?这到底是类型的进步还是另一种挥刀自宫呢?古代有个高手叫“东方不败”,

自己切了宝贝练到天下无敌,近代有男人为了唱女声,所幸割了当“阉人歌手”,这都是玩淫贱、耍另类的至高境界,今日多了一个影坛的张艺谋勇敢出位,也意味着他有了成为“东方不败”的资本。

篇三:三枪拍案惊奇

《三枪拍案惊奇》:从喜剧中重新寻找可能性

张颐武(北大中文系教授)

在经历过《英雄》开始的“大片”的历程和重要的盛典之后,在已经成为了一个具有象征性的人物之后,张艺谋以《三枪拍案惊奇》(以下简称《三枪》)重回中国电影之中,再度让人觉得惊奇和不可思议,也用一种相当独特的方式在2009 年的冬天开启了中国电影的21 世纪的第二个十年。

唯一无可争议,《三枪》是2009 年引起最多争议和困惑的华语电影,但也是激起了巨大关注和观影热情的电影。几乎在媒体的一片骂声之中,《三枪》仍然创下了很高的票房。一面是媒体和影评人的痛斥,另一面是电影院门口的人流;一面是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张艺谋此举不可思议,另一面却是观众的热捧。《三枪》是张艺谋经历了一系列重大的象征性的事件之后重返电影的一次新的尝试。这次的尝试却完全不同于张艺谋电影中我们所习见的模式和套路,而是令人不可思议地转移了他的方向和路径。这次的变化非常接近当年《英雄》的状况。这次公众的反应也似乎完全重演了2002 年《英雄》出现时的景象。当年就是在媒体和公众的一片骂声中,《英雄》创造了票房的奇迹,也给了中国电影一个新的可能性和未来的基础。正是那些由此开始进入电影院的观众在决定着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前景。在今天看来,虽然人们对于《英雄》仍然见仁见智,但人们已经认识到中国的“大片”的行业标准正是由这部影片所确立的,在今天电影市场一派繁荣,中国电影的“大片”已经进入了成熟的阶段,今天再思考《英雄》作为电影的意义,可能我们会有不同的思路和看法。

从这个角度进入《三枪》,我们可能需要的不仅仅是情绪和悲愤,而是看看张艺谋究竟给了我们什么。只有深入地了解这部电影和它的复杂性,才可能对于张艺谋的这部经过几年之后的复出电影的作品有更多的体认。我们应该相信,对于张艺谋来说,他所考虑的问题和所面

对的挑战其实未必和我们所期望的一致,张艺谋所表现和想象的东西也肯定不会合乎我们既定的要求,但他这次的作为需要的不仅仅是言辞激烈的批评,而且是一种仔细的解读和通过解读得到的认知。我们不能说张艺谋一定走对了路,但我们也未必就能简单地判断他一定走错了路;我们不能说他的感觉和思考就一定有道理,但我们也不能简单地觉得他就是粗制滥造。现在需要的正是对于张艺谋和《三枪》的更加冷静和客观的思考和追问。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在这个惊人的荒诞喜剧的背后究竟有些什么东西?是什么力量让张艺谋做出这样的选择?他所面对的观众和我们的观影状态的涵义究竟是什么?

《三枪》当然有一个来自科恩兄弟的故事框架。这个框架其实是非常模糊的,仅仅决定了电影的基本的结构。这个结构本身并没有多少引人瞩目之处,它依然是一个关于情欲、压抑和荒唐的偶然构成的

具有惊悚性的喜剧。这个风格定位当然也来自科恩兄弟。但其内核和思维却仍然深深地打着张艺谋风格的烙印。可以说,我们仍然可以从这部电影中识别出张艺谋电影的一些基本的要素,也可以看到张艺谋电影的风格要素的再度呈现,一切似乎已经改变,但一切似乎依然似曾相识。张艺谋电影的连续性和断裂性都呈现在了这部电影之中。

有几个元素是非常值得在这里提及的,因为它们都显示了张艺谋这部电影的特色,也集中显示了其无深度的、超越了文化的反思而彻底地跨出了“现代性”束缚的“后现代”平面化的表现。第一,这里的人物也没有了过去深深缀入文化之中的具体的所指。现在他们变成了一些最为简单的符号,就以张三、李四、王五这样的习惯性的称呼来指称这些人物,他们被抽调了任何具体的意义,都是一些空洞能指,指向一些被抽离出普遍性的人性的表征,远远没有了《菊豆》中那种确定性的文化含义。第二,电影的名字《三枪拍案惊奇》显然指向了中国传统的“话本”小说的叙述传统。这里的情欲和传奇式的故事显然也指向了一种话本小说

式的叙述。这些其实都显示了这部电影已经从“他者”目光的凝视转向了一种自我的眼光,这其实喻示着,这些混乱的故事背后的动力不再是当年张艺谋所想象的“文化”,而是一种普遍性的人性的一般状态。而其实的民俗也仅仅是欲望的一种表征而已,像做面和吃面的状态的渲染,当然也有民俗的依据,但类似武侠电影的神奇的表现,不仅是一种搞笑的元素,也是一种对于食欲的展开。而在大娃娃头处让老板娘的头出现的王五的变态要求,也缺少张艺谋早期作品的那种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而是一种荒诞的闹剧式的怪异的表现。这些其实都显示了张艺谋新的表现。第三,大量中西古今的元素之间的荒唐的“穿越”和“混杂”。张艺谋几乎即兴地安排了他的故事里的各种要素,波斯商人、英语、二人转等等都混杂在这个近乎封闭的空间中发生的故事。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充满了闹剧意识的张艺谋。但我们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在这些闹剧的因素之中,这部电影可以说回到了张艺谋从《红高粱》开始,直到《大红灯笼高高挂》一直持续的主题和形式。一方面有民俗的刻意渲染和夸张的表现,另一方面有关于情欲和爱情被压抑而产生的痛苦的深入的表述。一方面有传统的规范和社会秩序全面的束缚,另一方面,是想象的解放和反规范的愿望。这些都是张艺谋所擅长表现的,也是他当年获得最初国际声誉的前提。我曾用“时间的滞后性”和“空间的特异性”来分析张艺谋那一阶段的电影。当时张艺谋电影的“民俗”是一种极为神秘的想象,也是传统中国的压抑性的象征。这些都指向了一个外部化的“他人之眼”的凝视,是一种“奇观”的展现。张艺谋在这些早期的电影中其实是借用了“他人之眼”来观看和思考中国的。当年的张艺谋电影是中国电影“走向世界”,被国际认可的象征,也打开了一个国际电影节和“艺术电影”特殊的小众的观众群。他的一系列以中国“民俗”和文化的压抑性为中心的电影持续获奖,获得了许多西方电影节的认可。我当时认为这些作品具有某种“后殖民性”正是来自这种将中国“他者化”的想象。今天看来这些批评仍然有自己的价值。但那时的张艺谋电影也在冷战结束后的最初的岁月里将“中国”展现为一个渴望全球化,而自身落后的社会则让西方的

观众得到了一个侧面的认知,也并非没有积极意义。而且张艺谋作为中国象征的符号价值正是在中国发展的那个过渡时期确立的。但今天的《三枪》既延续了他所熟悉的那种结构,但却发展出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新的特别的想象方式,从而使这部电影有了全新的特点,它在承接了他早期的那些重要作品的结构的同时,在一个新的语境之中重新想象了这些故事,值得深入分析。

《三枪》的结构其实和张艺谋《菊豆》有相当的相似之处,其故事的情节也和那个故事相当接近。倪大红所饰演的旅店老板王五其实很像当年《菊豆》中李纬饰演的丈夫杨金山;而小沈阳所饰演的李四,正可以和《菊豆》中的李保田所饰演的杨天青相互对应;闫妮所饰演的老板娘,其实正是对应了《菊豆》中巩俐饰演的菊豆。这里的故事也有某种相似性:变态压抑的老板在无能和焦虑中对于自己妻子的虐待,伙计和老板娘的感情,面馆压抑和阴暗氛围的渲染也很像当年《菊豆》的染坊。而展示手艺的部分也有相似之处,《三枪》里的做面条也很类似《菊豆》的染坊,只是简化了《菊豆》伦理上的紧张和复杂。而从总体上,这部电影和《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主题都有类似。张艺谋在此回到了他当年得心应手的题材和风格之中,但他却完全改变了这一他熟悉的有关民俗和欲望的压抑性的故事的气氛和调子,也改变了他原有的从外部观察的视角。可以说,《三枪》是一部闹剧化的《菊豆》。这其实也是让舆论和社会感到困惑不解乃至激烈抨击的方面。我们所需要的正是看到这种变化所具有的意义。

这部电影是其视角的“内在化”完全区别于过去的“外在化”的“他者”的视角。在《菊豆》中,人性的压抑和民俗都是中国文化的“特异性”的产物,是一种特殊的中国的命运。这是人性的一种特例,我们可以看到《菊豆》中的“民俗”所具有的权威性的力量和合法性,个体的生命深深地缀入到文化的网中难以摆脱。民俗和特定的伦理让菊豆和杨天青的爱情具有了某种在文化中的残酷的不合法性,因此,在一般人性中的合法性在我们所缀入的文化中就

具有不合法性,这当然是对于文化的特殊性的批判和否定。而菊豆和杨天青的行为就有了一种神圣的反抗的含义,他们的生命本身就是以欲望反抗压抑、以感情超越规范的人,他们内在的意和激情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在这里文化的束缚是和社会的普遍性相对立的。文化是普遍人性的对立面,是压抑不可压抑的人性的东西。这里的儿子杨天白所代表的秩序是威严而充满了恐怖感的,有一种难以控制的权威感,使得人生的幸福被毁于一旦,炽烈的感情遭遇了冰冷的压抑,人被文化主宰了命运之后的无能为力被表现得具有高度的戏剧性。但在《三枪》中,问题呈现了另外的面貌。李四和老板娘之间的感情只是偷情而已,他们之间的关系变成了一种笑谑嬉闹的关系。李四的恐惧不再是伦理的压抑,而是小人物微末的复杂感情,这里有恐惧,有对于偷情的厌倦,有自我嘲弄和自我轻视。而老板娘当然厌倦王五的变态,但和李四之间的感情也不复有过去作品的悲剧性。一旦《菊豆》里面的乱伦的焦虑被去除,《三枪》的偷情就多少带有极度的荒唐和可笑。一开始出现的波斯商人和他所买的枪炮里已经不再含有文化激烈冲突或者普遍性和特殊性之间的张力,哈哈镜般的滑稽中透露的是一种人生的常态。这里的一切不再是文化的压抑,而是人性本身的弱点和困境的自然呈现。无论是变态或偷情都是人性本身的一部分,而人也变成了自己欲望的囚徒。王五的阴狠不再有杨金山的来自自身文化背景的合法性,他变成了一个滑稽和阴暗的负面人性的化身。他的权威已经不复存在,在伙计小六和七妹的眼中,他无非是一个缺少行动能力的人物,那一段他利用小六传情报的部分就充满了这种感觉。《三枪》里最值得探讨的是孙红雷所饰演的张三。他其实应该是道德和秩序的守护者,也是秩序的恢复者。在这里有一个片段异常重要,就是在老板王五到马车里找李四和老板娘,引起一番争斗,当老板娘要用枪打王五时,看到了面色阴郁的张三,立即就收了枪。张三是最受到信任的干员,是理性的力量和秩序的代表。但其实张三并不是一个秩序的维护者,而是一个无所不为的最大的恶人。他其实是一个无论正统道德还是江湖道德都不讲的角色。他的无所不为使得传统的秩序和文化的崩坏显得格外清


《三枪拍案惊奇》经典台词》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1460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三枪拍案惊奇》经典台词
相关文章
  • 《三枪拍案惊奇》经典台词

    《三枪》里的经典台词波斯商人卖枪时形容其威力为“MustDie!”闫妮不懂啥意思,就乱猜:“马死得快?!天呐,那人不死得更快吗?”毛毛说小沈阳扮演的李四:“他懂外语、有能力、...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