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关于河南人的顺口溜 正文

关于河南人的顺口溜

2017-03-22 05:53:49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河南人惹谁了

河南人惹谁了

——河南人群形象分析

河南省地处中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古人云得中原者得天下。如果说河南人坏,我觉得这样就有些侮辱中华文化,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这是现代人们过度西方化的表现。我第一次见到有关河南人的不好评论是在2010年的时候,那时演员郝蕾连续发布几十条微博,“怒骂”河南人,文中脏话连篇,文中脏话连篇,引起网友一片哗然。还有2011年的《失恋33天》片中有个令河南观众纠结的地方,“傍款”女李可说着一口标准的“台湾腔”,其男友介绍道:“我的女朋友普通话说得很好,大家都听不出来她是河南人。”影片后面还让李可在电话里爆了句河南粗口。虽然“笑果”很好,但让河南影迷难以接受。对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情,我认为这是个别现象。因为对个别人印象不好而影响对整个人群的印象。这样的一些事件不仅仅有河南的其他地方的也普遍存在,例如,余远谋写了一首《九头鸟歌》,曰:“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就是在说湖北人奸猾狡诈。2011年9月,来自湖北的朱先生与胡女士是一对80后的夫妻,这些天正通过中介租房,遭遇业主的“地域歧视”。原定于昨天早上签租房协议,不料前晚中介打电话给他们,说房东突然决定不租房给他们了,原因是他们是湖北人。还有一则笑话是侮辱四川人的是这样写的:在一辆火车的软卧中,坐着一个美国人、一个日本人、两位中国人(一个是上海人、一个是四川人)。那个美国人将抽了一半的香烟扔出车

外,日本人就说:“你太浪费了!”美国人说这种香烟美国多的是,根本不稀罕,还让日本人别多管闲事。日本人很是恼火,于是拿出一部手机,打了一个电话后也扔出车外。上海人看不过去了,说道:“这东西很值钱的,扔了多可惜!”日本人说:“这东西我们国家多的是,根本不稀罕,你别多管闲事!”上海人听了心里很不是味,他越想越生气,抓起身边的四川人扔出车窗外。美国人和日本人大惊,问这是为什么。上海人答道:“四川人我们国家多的是,根本就不稀罕,你们别多管闲事!”这则笑话对四川人贬低,等等。像这种地域性的歧视非常普遍,而不仅仅是河南人。比如清末明初流传一个顺口溜:山东出响马,东北出盗贼,河南遍地流光锤。可见不仅仅是河南人遭到污蔑。

对于为什么污蔑河南人的是谣言,首先,污蔑河南人的那些事情别的省也出现过,就我看过的新闻来说并不比河南的少。其次,由于近几年改革开放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地区中央都有相应的支持政策,这几年东西部都富裕起来了,河南属于中部人口众多比较贫穷,因此,外面的人就会说河南人是土包子封闭等,这就像前几个月西班牙电视节目辱华事件是一样性质的,事件是这样的西班牙电视五台一档名为:“AIDA”的节目中,15日晚上播出的节目,当播出到一分钟左右的时候,一个叫“wang”的中国人进入西班牙人酒吧中,随后一名顾客指着店里的“中国人和狗不得入内”牌子,并带着洗厕所的手套,将中国人从店里轰走。像这样的辱华事件一年中已经发生过三次了。还有巴黎街头辱华事件、欧洲职业选手Svenskeren辱华事件等。在

这里借用马硕的书中一段话:“丑化和歧视他人,意味着自己的愚昧和野蛮。多位学者在谈及对河南人的丑化和歧视时都指出:这是一个极其危险而可怕的信号,因为在这个社会经济急剧变化的时代,一些以取笑、丑化贫穷为乐事,一歧视穷人,落后者为能事,是人性的堕落,良知的泯灭。 再次,河南人形象的塑造也和大众媒体和影视的过分夸大有很大关系。比如,近些年出现的一些有影响的影视作品,比如在赵本山主演的电影《落叶归根》中,郭德纲扮演的马路劫匪用河南话说的一段台词,给观众带来了笑声也给河南人民带来了伤害还有,还有电影《手机》里有一段话,演的是严守一带沈雪和费墨回家在火车上沈雪说起有关河南人的段子。爹问:“孩儿啊,你这是练啥呢,儿子说:俺练胸大肌,爹说:练也是白练,再练也没你姐的大。”这是对河南人的丑化,我觉得这就有点变态了。再次也和河南贫穷和教育落后有关,河南省是一个人口大省,看的资料中说世界上每六个人中就有一个是河南人,河南人口众多但经济比较落后,大部分人都比较贫穷,只有一小部分人富裕,河南是劳务输出大省,每年都有好几百万农民工外出打工,他们的形象就是河南人的形象,由于他们的学历普遍不高,农村人思想也比较保守,由于比较穷在花钱的时候也比较谨慎。还有河南省的教育也比较落后,考学竞争压力非常的大失学率高等,但不一定学历低就是坏人,河南外出务工人员在外面大都被认为勤劳肯吃苦踏实等优良品质,还有河南人见义勇为的事情普遍较多。

歧视河南人的事情近两年不太热了,在知网上见到的论文也大多是以前的,谣言终究会消散在时间的流逝中。河南人事件说明人们嘲讽弱者,并不是河南人真的坏。在说河南人的时候大多听到驻马店这个地方,驻马店在河南经济排名中是倒着数的,相对于郑州、洛阳、开封等市驻马店就相当于贫困山区,但穷不能说明人坏,从事下等工作的人和富人是平等的。不能因为穷就歧视、嘲讽他人。像河南人这种现象也和那些不负责任的网络媒体脱不了关系,他们为了吸引人们关注过分夸大事实,歪曲事实真相。

篇二:经典的顺口溜

经典的顺口溜

01.这年头,完美的人生就是住英国的房子,戴瑞士手表,拿美国工资,娶韩国女人,嫖俄罗斯女人,开德国轿车,喝法国红酒,雇菲律宾女佣,做***的官!

02.这年头,苦干实干,做给天看;东混西混,一帆风顺;任劳任怨,永难如愿;会捧会献,杰出贡献;尽职尽责,必遭指责;推托栽赃,邀功领赏!

03.这年头,男人的小康就是有一所像样的小房,有一辆时尚的小车,有一笔吃喝的小钞,有一位顾家的小太!

04.这年头,为官之道就是为领导干一百件好事也不如与领导一起干一件坏事,领导带你一起干了一件坏事那肯定有一百件好事等着你!

05.这年头,说河南人诈骗,广东人笑了;说河南人造假,浙江人笑了;说河南人斤斤计较,上海人笑了;说河南人夸夸其谈,北京人笑了;说河南人傻,诸葛亮笑了!

06.这年头,机关实现了十化:领导贵族化,职工奴隶化,考核经常化,上班日夜化,加班无偿化,挨训习惯化,晋升内定化,检查形式化,待遇渲染化,加薪?他妈的神话!

07.这年头,请看新纤夫的爱:党委坐船头,政府在岸上走,人大一步一回头,政协晃悠悠,工会泪往心里流,团委只盼日落西山头,好把妇联亲个够!

08.这年头,接听电话声音渐渐小对方是领导,声音渐渐大对方是部下,一听就发燥对方拨错号,笑得不停歇那是女同学,半天哼一下老婆在训话,悄悄避开人对方是情人!

09.这年头,当官也不容易:体质弱的累死,心胸窄的气死,智商低的悉死,胆量小的吓死,酒量小的喝死,性欲差的羞死,性欲强的那可真是舒服死!

10.这年头,教育好子女是生命延续的重要代表,理顺好领导安排好部下是权力重要代表,办好朋友的事是人生价值的重要代表!

11.这年头,人有钱有时间有个好身体,绝品;人有钱无病无时间,珍品;人无钱无病有时间,上品;人无钱无病无时间,次品;人无钱无时间有脾气,废品!

12.这年头,警察接到五条禁令:禁止和美女睡觉兴奋致死!禁止和情人睡觉醉生梦死!禁止和丑女睡觉烦躁致死!禁止和小姐睡觉劳累致死!禁止和老婆睡觉整夜装死!

13.这年头,干部素质要求你:心中有小平,袋中有文凭,对上能摆平,对下能铲平,道德没水平,金库能填平,左手拿酒瓶,右手握药瓶,家里有醋瓶,外面有花瓶!

14.这年头,构建和谐社会要注意在自然界不要和天斗,在国际社会不要和美国斗,在路上不要和军车斗,在单位不要和领导斗,在家里不要和老婆斗!

15.这年头,各级领导虽然都位高权重但对群众要求还是蛮关心的。凡男人求领导办事,领导都会热情地说:你怎么不提钱(前)来讲嘛!凡女人求领导办事,领导总是推托说:我很忙,“日”后再说!

16.这年头,喝酒像喝汤,此人是工商;喝酒不用劝,工作在法院;举杯一口干,必定是公安;八两都不醉,这人是国税;起步就一斤,准是解放军!

17.这年头,老婆是家情人是花,工资给家奖金送花,病了回家好了看花,离不了的是家忘不了的是花,常回家看看别忘了浇花!这年头,女人的基本配置是:身边站个漂亮的,怀里搂个功夫的,家里待个赚钱的,远方有个思念的,梦里藏个初恋的,偶尔来个温柔的,老了混个懂保健的。

18.这年头,男人认为情人是手表越漂亮越好,小蜜是怀表越隐秘越好,小姐是电子表越新鲜越好,老婆是自动表不上弦照样跑,各种表都想要只是时间要掌握好!

19.这年头,到处都是错别字:植树造零,白收起家,勤捞致富,选霸干部,任人为闲,择油录取,得财兼币,检查宴收,大力支吃,为民储害,提钱释放,攻官小姐。

20.这年头,党政干部十大特征:一请就到,一喝就高,一捧就傲,一求就敲,一给就捞,一脱就要,一累就叫,一批就跳,一查就倒!

21.这年头,干部是这样死的:天天开会坐死,领导高调哄死,民主评论整死,事事汇报烦死,择优提拔骗死,混蛋同僚害死,上级检查累死,工资差别气死,老婆年轻累死!

22.这年头不宜做大官的人:1胆小,2话多,3钱少,4关系差,5酒量小,6才华横溢,7学历太高,8疾恶如仇,9性功能差,10有姿色不肯献身。 -

篇三:一直以来有关歧视河南人的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讨论

网络社会学论文

论文题目(中文) 网络传媒加剧歧视河南人现象机制分析 学 生 姓 名 代声贵 李阳阳 徐旦 学生所属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专 业网络与新媒体年 级2012级

网络传媒加剧歧视河南人现象机制分析

摘要

一直以来有关歧视河南人的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讨论,已经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之一。而在网络日渐普及的今天,对河南人的地域歧视愈演愈烈。本研究试图通过对互联网传播加剧对河南人的歧视这一现象进行实证研究,试图从现象产生的过程出发,弄清该现象的实质以及产生的根源,以揭示互联在河南人污名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为其他研究者和河南人身份重构提供参考。

在研究中发现,互联网传播加剧对河南人歧视的作用机制如下: 第一、网络传播对现实社会中地域歧视观念具有唤醒和强化的作用。 第二、网络传播过程中对地域歧视观念具有建构和炒作的作用。 第三、网络社会虚拟性与匿名性使谣言四起。

第四、网络社会的空间建构往往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种莫名的群体归属感

乃至群体优越感,诸多网民在不断提升自我区域认同的同时,不自觉地加入到对其他地域的抵制与排斥行为中。

第五、网络监管的缺位,目前网络监管只停留在不良信息的顾虑层面上。

关键词:歧视河南人,地域歧视,互联网传播,沉默的螺旋

目录

摘要................................................................................................................................ 2

第一章 引论 .............................................................................................................. 4

1.1 引论 ..................................................................................................................... 4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 4

1.3研究方法 .............................................................................................................. 5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分析框架...................................................................................... 6

2.1对河南人问题的研究 .......................................................................................... 6

2.2沉默的螺旋理论 .................................................................................................. 9

2.3分析框架 .............................................................................................................. 9

第三章 河南人受歧视现象的加剧现状描述.......................................................... 10

第四章 网络传媒对歧视河南人现象的加剧............................................................ 10

4.1传播的力量:记忆、唤醒与强化 .................................................................... 10

4.2传播的过程:建构与炒作并行 ........................................................................ 12

4.3网络空间场域中的归属感 ................................................................................ 13

4.4网络社会的虚拟性与匿名性使网络道德规范弱化,地域歧视言论的传播更

具随意性 .................................................................................................................. 15

4.5中国目前网络监管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不良信息,对地域歧视的监管处于盲

区 .............................................................................................................................. 16

结论.............................................................................................................................. 17

第一章 引论

1.1 引论

有关河南人的话题由来己久,从解放前河南逃荒到外地的人,到解放以后的“红旗渠”“放卫星”“浮夸风”再到后来河南人的造假,艾滋病等等,无不与河南人有关。

当今社会是媒体发挥巨大功能的时代,媒体的能量正在进一步释放出来,大众媒体的影响力无处不在,大众媒体干预社会生活,深度地参与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在对河南人的认识方面,媒体的报道可谓“功不可没”。

网络媒体作为一种新兴媒体,他的开放性,匿名性,即时性等特征吸引了相当多的人参与其中在歧视河南人问题中,网络媒体的参与成为问题延伸和扩大化的动因之一。网络媒体上关于河南人的讨论,不仅表现在门户网站和地方网站上的新闻报道专题策划上,更多的表现为BBS上网友之间的争吵和叫骂这些有关河南人的报道和帖子被反复阅读和转载,成为人们对河南人产生印象的来源,也成为再度掀起河南人话题的由头和佐证。

近几年,由于网络媒体的飞速发展,对河南人的地域歧视屡屡见诸屏幕,不但没有减少,反而似乎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笔者对此有以下问题:

1.在网络媒体的发展背景下,对河南人的歧视为何会加剧?

2.其作用机制是怎样的?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在网络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通过对歧视河南人现象的直接考察和间接考察,从网络传媒的角度与网络放大镜理论出发,试图弄清楚网络是如何放大歧视河南人这一现象的。

对歧视河南人现象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意义:首先,从社会现象和社会事实的基础上来说,本研究试图弄清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面貌,有正本清源的意味;其次,目前对河南人话题的议论较多,但是对于网络媒体快速发展这一背景下的研究,针对网络对这一现象的放大作用的研究较为鲜见,因此本文的这种融合社会学和传播学视角的研究,可以算是对这一领域所作的一次探索性

的工作。除此以外,对该现象的研究对河南人认识自我形象,重塑形象提供了文化建设方面的建议。

1.3研究方法

问题的性质决定研究方法的选择,由于本项研究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研究中将社会学研究方法中的文献法,抽样调查法,访谈法结合起来使用,针对不同的主体使用不同的方法。这样,既发挥了各自的特色,又相互弥补,减少研究中的不足与误差。

1.3.1 文献法

也称历史文献法,就是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 信息,以达到某种调查研究目的的方法,它所要解决的,是如何在浩如烟海的文献群中选取适用于选题的资料,并对这些资料做出恰当分析和使用的问题"在社会调查研究中,文献法具有特殊的地位"首先,它是搜集资料时运用最广泛也是最基础的方法;其次,文献法还是一种独特的和专门的研究方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都会用到文献研究。

有关“歧视河南人现象”的研究既存在学术上的探讨,又包括民间的争论,还有媒体中的报道。本项研究之所以采用文献法,既是梳理相关学术研究成果,又是聚集民间争论焦点,更是对媒体报道内容的分类。

从本项研究的文献综述来看,学术界对“歧视河南人现象”的研究并不多,研究视角单一,而且观点相对集中;民间存在的文献较多的是河南人自身的辩护和申述;再加上新闻报道是围绕事件本身的论述,缺乏系统地分析,因此仅使用文献法不能较为全面地反映问题。为了客观地反映社会现象,我们还采用了抽样调查法和结构式访谈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

1.3.2 抽样调查法

指从研究对象的全部单位中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考察和分析,并用这部分单位的数量特征去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的一种调查方法。本文采用抽样调查的目的在于:弄清在网络媒体发展的背景下,河南人被歧视现象是否加剧了。

其方法如下:1.将新浪网2004年至2014年每个月的社会新闻报道版面划定


关于河南人的顺口溜》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1343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关于河南人的顺口溜
相关文章
  • 关于河南人的顺口溜

    河南人惹谁了河南人惹谁了——河南人群形象分析河南省地处中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古人云得中原者得天下。如果说河南人坏,我觉得这样就有些侮辱中华文化,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