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槟榔
槟 榔(《名医别录》)
槟榔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干燥成熟种子。槟榔原产马来西亚。喜高温湿润气候,耐肥,不耐寒,以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的砂质壤土最宜生长。多系栽培。主产于广东、云南、台湾等地。味辛、苦,性温。归胃、大肠经。功效杀虫、消积、降气、行水、截疟。临床用名有槟榔、焦槟榔。
【本草汇言】
《名医别录》:味辛,温,无毒。主消谷,逐水,除痰辟,杀三虫,去伏尸,治寸白。 《药性论》:君,味甘,大寒。能主宣利五藏六腑壅滞,破坚满气,下水肿,治心痛风血积聚。
《海药本草》:味涩,温,无毒。主贲豚诸气,五膈气,风冷气,宿食不消。《脚气论》云:以沙牛尿一盏,磨一枚,空心暖服,治脚气壅毒,水肿浮气。秦医云:槟榔二枚,一生一熟捣末,酒煎服之,善治膀胱诸气也。
《日华子本草》:味涩。除一切风,下一切气,通关节、利九窍、补五劳七伤,健脾调中,除烦,破症结,下五膈气。
《开宝本草》:味辛,温,无毒。主消谷,逐水,除痰癖,杀三虫,去伏尸,疗寸白。 《本草衍义》:言其快锐速效,屡尝试之,果如其说。
《药类法象》:气浊,味辛。
治后重如神,性如铁石之沉重,能坠诸药至于下极。
《药性赋》:味苦、辛,气温,无毒。降也,阴也。其用有二:坠诸药性如铁石,治后重验如奔马。
《汤液本草》:气温,味辛苦,味厚气轻,阴中阳也。纯阳,无毒。
《象》云:治后重如神。性如铁石之沉重,能坠诸药至于下极。
《心》云:苦以破滞,辛以散邪,专破滞气下行。
《珍》云:破滞气,泄胸中至高之气。
《本草》云:主消谷逐水,除痰癖,下三虫,去伏尸,疗寸白虫。
《本草衍义补遗》:纯阳,破气,泄胸中至高之气。《象》云:治后重如神。性如铁石之沉,重坠诸药于至下。
《本草发挥》:洁古云:治后重如神。性如铁石之沉重,能坠诸药至于下。《主治秘诀》云:性温味苦,气薄味厚,沉而降,阴中阳也。破滞气下行,泄胸中至高之气。
《本草纲目》:醒能使之醉,醉能使之醒,饥能使之饱,饱能使之饥,又且赋性疏通而不泄气,禀味严正而更有余甘,有是德故有是功也。
泻痢后重,心腹诸痛,大小便气秘,痰气喘急,疗诸疟,御瘴疠。
《本草经疏》:槟榔得天之阳气,地之金辛,故味辛气温无毒。大明言涩。元素言苦,以其感盛夏火之气耳。气薄味厚,阳中微阴,降也。入手、足阳明经。夫足阳明为水谷之海,手阳明为传道之官,二经相为贯输,以运化精微者也。二经病则水谷不能以时消化,羁留而成痰癖,或湿热停久则变生诸虫。此药辛能散结破滞,苦能不泄杀虫,故主如上诸证也。甄权:宣利五脏六腑壅滞,破胸中气,下水肿,治心痛积聚。日华子:下一切气,通关节,利九窍,健脾调中,破癥结。李珣:主贲豚气,五膈气,风冷气,脚气,宿食不消。皆取其辛温走散,破气坠积,能下肠胃有形之物耳。
简误:槟榔性能坠诸气,至于下极病,属气虚者忌之,脾胃虚,虽有积滞者不宜用。下
利,非后重者不宜用。心腹痛,无留结及非虫攻咬者不宜用。凡病属阴阳两虚,中气不足,而非肠胃壅滞,宿食胀满者,悉在所忌。
《本草蒙筌》:味辛、苦,气温。味厚气薄,降也,阴中阳也。无毒。逐水谷,除痰辟,止心痛,杀三虫。治后重如神,坠诸气极下。专破滞气下行,若服过多,又泻胸中至高气也。
谟按:槟榔服之,苦以破滞气,辛以散邪气。久服则损真气,多服则泻至高之气。较诸枳壳、青皮,此尤甚也。夫何岭南烟瘴之地,平居无病之人,朝夕如常猛噬?云:可辟除山岚瘴气之疾。习以成俗,至今为然。吾儒有仕于彼者,亦随其俗而噬之,使一身冲和胃气,竟常被其耗析矣。正所谓非徒无益而反害之,因习之弊,死而无悔者焉!罗谦甫曰:无病服药,如壁里安鼠,诚哉是言也!尝闻用药如用兵,朝廷不得已而行之,以御寇尔。若无寇可平,而无故发兵,不惟空费粮饷,抑且害及无辜。戒之!戒之!
《本草乘雅》:说文云:向阳者槟;向阴者榔。谓其概节如候,渐积而成允升者也。故高者抑之,如奔豚之上逆,脚气之冲心,忽忽眩冒而巅疾也。下者举之,如泻利之后重,清气之下沉,胸痛引背,下则两肋胠满也。有余者平之,如水饮之留癖,症瘕之坚积,胸腹痞满燥实也。不足者辅之,如藏形之劳极,三焦之失阖,脾土萎黄,饮食不能为肌肤也。阖者开之,如藏府之壅滞,窍节之窒塞,五膈反胃,水谷不纳也。开者阖之,如飧泄之肠澼,吐呕之涌逆,霍乱自汗,烦闷欲死也。醉者醒之,惺然顿释也。醒者醉之,熏然颊赤也。饥者饱之,充然气盛也。饱者饥之,豁然气散也。乃若杀三虫,驱伏尸,灭寸白,逐诸虫伏匿百骸,致病久不瘥,变生惊奇形证者,道以丽继万物之生阳,反乎响晦幽深之死阴耳。
《药性解》:槟榔,味辛甘涩,性温,无毒,入胃、大肠二经。主消谷逐水,宣利脏腑,功坚行滞,除痰癖,杀三虫,却伏尸,疗寸白,攻脚气,解诸虫,坠药性如铁石,治厚重如奔马。
按:槟榔甘温之品,宜于胃家,沉阴之性,宜于大肠,考诸功验,取其下坠,非取其破气,广闽多服之者,盖以地暖湿蒸,居民感之,气亦上盛,故服皮以降之耳。尖长者,快锐速效。
《药鉴》:气温,味苦辛,无毒,降也,阴也。坠诸药下行,故治里急后重如神,取其坠也,必兼木香用之。《补遗》谓破滞气,泄胸中至高之气,由其性沉重,坠气不行,则怫郁之气散,至高之气下矣。又曰能杀寸白者,非能杀虫也,以其性下坠,故能逐虫下行也。
《景岳全书》:味辛涩,微苦微甘,气微温。味厚气薄,降中有升,阴中阳也。能消宿食,解酒毒,除痰癖,宣壅滞,温中快气。治腹胀积聚,心腹疼痛喘急,通关节,利九窍,逐五膈、奔豚、膀胱诸气,杀三虫,除脚气,疗诸疟瘴疠湿邪。《本草》言其治后重如马奔,此亦因其性温行滞而然。若气虚下陷者,乃非所宜。又言其破气极速,较枳壳、青皮尤甚。若然,则广南之人,朝夕笑噬而无伤,又岂破气极速者?总之,此物性温而辛,故能醒脾利气,味甘兼涩,故能固脾壮气,是诚行中有留之剂。
《本草备要》:泻气行水,破胀攻坚。
苦温破滞,辛温散邪,泻胸中至高之气,使之下行;性如铁石,能坠诸药至于下极。攻坚去胀,消食行痰,下水除风,杀虫醒酒。治痰癖癥结,瘴疠疟痢,水肿脚气。脚气冲心,尤须用之,童便姜汁温酒调服。治大小便气秘,里急后重。同木香用,木香能利气。过服则损真气。岭南多瘴,以槟榔代茶,其功有四:醒能使醉,醉能使醒;饥能使饱,饱能使饥。然泄脏气,无瘴之地忌用。
《本经逢原》:槟榔泄胸中至高之气,使之下行,性如铁石之沉重,能坠诸药至于下极,故治冲脉为病,逆气里急,及治诸气壅、腹胀后重如神。胸腹虫食,积滞作痛,同木香为必用之药,其功专于下气消胀,逐水除痰,杀虫治痢,攻食破积,止疟疗疝,脚气瘴疠。若气虚下陷人,及膈上有稠痰结气者得之,其痞满昏塞愈甚。又凡泻后疟后虚利,切不可用也。闽广瘴毒之乡,人常食此,必以蒟叶裹,嚼之。所云饱能使之饥,醉能使之醒者,以其能下
气也;去饥能使之饱,醒能使之醉者,以蒟叶辛温,能开发中外之气,以散瘴疠之邪也。
《本草求真》:[批]治胸膈瘴疠膨胀。
槟榔专入肠胃。辛苦而温,书何言其至高之气,彼独能泻,使之下行以至于极,以其味苦主降,性如铁石之重,故尔有坠下之力耳。是以无坚不破,无胀不消,无食不化,无痰不行,无水不下,无气不除,无虫不杀,如阴毛住虱,用此煎水以洗。无便不开,凡开二便药内,多有用此。故凡里急后重,同木香用。岚瘴疠疟,如达原饮治疫用此。并水肿脚气,酒醉不醒,无不因其苦温辛涩之性,以为开泄行气破滞之地耳。至书所云饱能使之饥,醉能使之醒者,以其能下气也。饥能使之饱,醒能使之醉者,以槟榔必用蒟叶裹嚼。
《得配本草》:甘、辛,温。入手足阳明经气分。泄胃中至高之气,坠诸药至于下极,达膜原而散疫邪。治泻痢,破滞气,攻坚积,止诸痛,消痰癖,杀三虫,除水胀,疗瘴疟。
得童便,治脚气上冲;或入姜汁。得橘皮,治金疮呕恶。配良姜,治心脾作痛;配麦冬,治大便秘及血淋;配枳实、黄连,治伤寒痞满。
疟非瘴气,气虚下陷,似痢非痢者,禁用。
《本经疏证》:草木有节,必因中空,中不空,必因有枝,不中空又无枝蘖而有节者,则惟槟榔。草木之叶丛生者,心由地起,不由地起,亦必有枝蘖,既非地起,又无枝蘖,而发于木杪者,亦惟槟榔。是其叶间所生之果,上行极而下者,非特行于内无或留阻,即行于外纵有留阻之迹,亦不碍其流转之气,然槟榔之通行节间无复留碍,而主消谷逐水,何竟与甘遂之有节中实除留饮宿食破症瘕积聚利水谷道者同其理?盖根是生发所攸系,故主升;实为退藏所归著,故主降。甘遂草根,槟榔木实,甘遂既可因味苦气寒而下趋,槟榔又何不可因味辛气温而上出。况一株直上,旁无歧互,至五七丈方得发叶,是其气之坌涌上出甚烈,但以归根复命,其升甚者降亦必甚,故其实为下行。物既沾水土,旋可上生,则降之后仍复能升,本不必以其味辛气温也。是故消谷者引谷下行,及抵土中使之消磨,还能令气上出。逐水者导水下行,俾及通调之道,还能令精微上奉。是其行中道之功,除痰癖者搜剔之疏通之,不使隐处遐僻,是其行旁侧之力,水谷通调,气机流鬯,自无邪气敢干其间,生虫作祟。若一于降而总为破泄,有如甘遂,则人之比于果实,终日咀啮,何不见猝有大害耶?可以知其故矣。
《本草新编》:槟榔,味辛、苦,气温,降,阴中阳也,无毒。入脾、胃、大肠、肺四经。消水谷,除痰癖,止心痛,杀三虫,治后重如神,坠诸气极下,专破滞气下行。若服之过多,反泻胸中至高之气。善消瘴气,两粤人至今噬之如始。古人疑其耗损真气,劝人调胃,而戒食槟榔。此亦有见之言,然而非通论也。岭南烟瘴之地,其蛇虫毒气,借炎蒸势氛,吞吐于山巅水溪,而山岚水瘴之气,合而侵人,有立时而饱闷晕眩者。非槟榔口噬,又何以迅解乎。天地之道,有一毒,必生一物以相救。槟榔感天地至正之气,即生于两粤之间,原所以救两粤之人也。况此物降而不升,虽能散气,亦不甚升,但散邪而不散正,此两粤之人所以长服而无伤。至身离粤地,即不宜长服,无邪可散,自必损伤正气矣。
或问槟榔乃消瘴之物,似宜止治瘴气,何以治痢必须?曰:槟榔虽可治痢,亦止宜于初起,而不宜于久痢也。痢无止法,用槟榔,所以下其积秽也,故初起之痢断须用之。痢久则肠中无积秽之存,若仍如初痢之治法,则虚者益虚,而痢者益痢矣,是久痢断不可和槟榔也。然吾以为初痢亦不可纯用槟榔,用当归、白芍为君,而佐之槟榔,则痢疾易痊,而正气又复不损,实可为治痢之权衡也。
或疑槟榔去积滞,即宜独用之,何以反佐之以当归?当归虽补犹滑,以助其攻也。何以更用白芍之酸收,偏能奏功哉。不知槟榔必得补以行其攻也。夫积滞之不行也,由于气血之干涸。倘徒用槟榔以攻其积滞,则气血愈伤,而瘀秽愈阻而不通,故必须当归以生气血,则大肠自润。有可通之机。然而,肝木克脾,木旺则火旺,火旺必烁干气血。当归所生,不足以济其所克,故必须益之芍药以平肝,则肝不克脾,而芍药酸中又能生血,以助当归之润,
故同群共济,以皮槟榔之功,然则收之,正所以能其攻也。
《本草分经》:苦、辛,温。能坠诸药下行,攻坚破胀,消食行痰,下水散邪,杀虫醒酒,泻胸中至高之气至于下极。凡气虚下陷者宜慎用。
【现代药理研究】
1. 槟榔碱是槟榔驱虫的有效成分,有驱绦虫作用。槟榔对猪肉绦虫有较强麻痹作用。
2. 槟榔有抗血吸虫作用。
3. 槟榔有抗真菌作用。
4. 槟榔有抗病毒作用。
5. 槟榔有拟胆碱作用,槟榔碱刺激副交感神经的作用与乙酰胆碱相似。
6. 槟榔含鞣质与所含生物碱作用相反,对动物妊娠期子宫能引起痉挛,故孕妇应用时须加注意。
篇二:中药炮制重点药
莱菔子
方法:取净莱菔子,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鼓起,爆裂声减弱,断面深黄色,并有香气逸出时,取出放凉。用时捣碎。
炮制作用:莱菔子生品能升能散,长于涌吐风痰,用于食积气滞,暖气吞酸。 炒莱菔子改变药性,转升为降;鼓起爆裂,质变酥脆,有利于粉碎和煎出有效成分,长于消食除胀,降气化痰。
炮制原理:莱菔子炮制品对消化道的功能优于生品。
王不留行
【方法】王不留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炒王不留行:取净王不留行,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大部分爆成米
花,迅速取出,放凉。
【炮制作用】(1)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长于活血通络、通淋;(2)扩大用药范围
【炮制原理】王不留行炒制成爆成米花后,其水溶性煎出物的含量较生品高,可增强
其疗效。
山楂
炮制方法:
山楂:去山楂片,除去杂质及脱落的核及果柄,筛去碎屑。
炒山楂:取净山楂,用中火炒至表面焦褐色,内部焦黄色,取出,筛去碎屑。 焦山楂:取净山楂,用中火炒至表面焦褐色,内部焦黄色,取出,筛去碎屑。 山楂炭:取山楂,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南山楂肉,炒至外表焦黑色,内部焦褐色,取出,筛净。
炮制作用:生品:消食健胃,行气散淤。
炒山楂酸味减弱,缓和对胃的刺激性,善于消食化积。焦山楂酸味减弱,增加苦味,长于消食止泻。
山楂炭:药性收涩,具有止血止泻作用。
炮制原理:焦山楂黄酮类和有机酸含量降低明显,宜消食止泻。
栀子
炮制方法:取栀子,或碾碎,用中火炒至表面焦褐色或焦黑色,果肉内面和种子表面为黄棕色或棕褐色,取出,放凉。
炮制作用:焦栀子缓和寒性,脾胃较虚弱者用焦栀子。
炮制原理:焦栀子比栀子的京尼平苷含量低。
党参
方法:党参 润透,切厚片,干燥。
蜜炙党参 取炼蜜用适量冷开水稀释,与党参拌匀,稍闷,待蜜水吸尽后,投入热锅内,加热翻动,至党参呈金黄色,不太粘手时取出,放凉。
取净党参片与米,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拌炒至米呈焦褐色,党参呈深黄色时,取出,筛去焦米,放凉。
作用:党参: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的功能长于益气生津。气血两亏-两仪膏 蜜党参:增强了补中益气、润燥养阴的作用。用于气血两虚之证。
米党参气变清香,增强和胃,健脾止泻的作用。多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 白术
方法:去灶心土粉,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至呈灵活状态时,投入净白术片拌炒,至表面均匀挂土粉时,取出,晒去土粉,放凉。
作用:土白术借土气资助脾土,增强补脾止泻作用。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胎动不安。
山药
方法:山药取原药材,洗净,润透,切厚片。
麸炒山药 将锅烧热,撒入麦麸,待其冒烟时,投入山药片,用中火加热,不断翻动至黄色,有焦香气时。
土炒山药:取灶心土粉,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至呈灵活状态时,投入净山药片拌炒,至表面黄色并均匀挂土粉时,取出,筛出土粉,放凉。
作用:山药:以补肾生精,益肺阴为主。
肾阴亏,盗汗遗精-六味地黄丸
肺肾阴亏之潮热盗汗-麦味地黄丸
麸炒山药:以补脾健胃为主
土山药增强补脾止泻作用,多用于脾虚久泄,纳呆食少。
鸡内金
方法:取大小分档的净鸡内金,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鼓起卷曲、酥脆、表面黄白色时,取出,放凉。
作用:炒鸡内金质地酥脆,便于粉碎,并能增强健脾消积作用。用于消化不良、脾虚泄泻及小儿疳积。
阿胶
方法:.阿胶丁 取阿胶块,置文火上烘软,切成小丁块。
蒲黄炒阿胶 中火加热蒲黄至稍微变色,投入阿胶丁,炒至鼓起呈圆球形,内无溏心。
取净哈粉,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之灵活状态时,投入净啊胶丁,翻炒至鼓起呈圆球形,表面黄白色,内无溏心时,迅速取出,筛去哈粉,放凉。 作用:生品:补血,用于血虚证,如黄连阿胶汤。
炒制:降低了滋腻之性,矫味,补而不腻。
蒲黄炒阿胶:止血安络胶艾汤。适用于脾胃虚热者。
哈粉炒阿胶降低了滋腻之性,并可矫味。善于益肺润燥。用于阴虚咳嗽、久咳少痰或痰中带血。
枳壳
方法:先将炒制容器用中火加热至均匀撒入定量的麦麸,即刻起烟,随之投入均匀的净枳壳片,快速翻动,炒至枳壳表面淡黄色,麦麸黑色时,立即取出,筛去麦麸,放凉。
作用:麸炒枳壳降低刺激性,燥性和酸性较生品缓和,健脾消胀的作用有所增强。故适宜于年老体弱而气滞者。
苍术
方法:苍术 取原药材,水泡,润透,切厚片。
焦苍术取苍术片,用中火加热,炒至焦褐色
麸炒苍术 先将炒制容器用中火加热至均匀撒入定量的麦麸,即刻起烟,随之投入均匀的净苍术片,快速翻动,炒至苍术表明淡黄色,麦麸黑色时,立即取出,筛去麦麸,放凉。
作用:生苍术:祛风发汗,散寒。用于风湿痹痛
焦苍术:辛燥之性大减,以固肠止泻为主。
① 缓和辛燥之性,降低副作用
② 扩大药用范围
麸炒苍术辛散力减弱,燥性有所缓和,气变芳香,健脾燥湿的作用增强,用于湿困脾胃、痰饮停滞、雀目。
肉豆蔻
方法:滑石粉煨 将滑石粉置锅内,加热炒至灵活状态,投入肉豆蔻,至肉豆蔻呈深棕色并有香气飘逸。
面裹煨 取面粉加适量水做成团块,再压成薄片,将肉豆蔻逐个包裹,投入已炒热的滑石粉锅内,适当翻动,至面皮呈焦黄色时取出,筛去滑石粉,放凉。 麦麸煨取净肉豆蔻与麦麸同置容器内,文火加热,边炒边埋,至肉豆蔻表面呈棕色,有油迹,有裂隙,麦麸呈焦黄色,香气逸出时,取出,筛去麦麸,放凉,用时捣碎。
作用:煨肉豆蔻固肠作用增强,常用于脾胃虚寒、久泻不止、玩腹胀痛、食少呕吐等症。
荆芥
方法:取荆芥段,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表面黑褐色,内部焦褐色时,喷淋小量清水,灭尽火星,文火炒干,取出,放凉。
作用:荆芥炭,则辛散疏风解表作用减弱,苦涩收敛之性增强,入血分治各种出血症,用于吐血,崩漏等。
槐米
方法:槐花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梗,筛去灰屑。
炒槐花 取净槐花,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深黄色,取出晾凉。 槐花炭 取净槐花,置炒置容器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动,炒至焦褐色,喷砂小量清水、灭尽火星,文火炒干,取出,放凉。
作用:槐花生品以清肝泻火,清热凉血见长。多用于血热妄行,肝热目赤,头痛眩晕,疮毒肿痛。
炒槐花苦寒之性缓和,有杀酶保苷的作用。其清热凉血作用弱于生品。
槐花炭清热凉血作用极弱,涩性增强,以凉血止血力胜。用于咯血,便血、崩漏下血等出血症。
川芎
方法:取净川芎片,加黄酒拌匀,闷润,待酒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
作用:酒川芎引药上行,增强活血行气止痛作用。
当归
方法:取净当归片,加黄酒拌匀,闷润,待酒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
作用:酒当归增强活血通经的作用,用于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等。 土当归既能补血,又不致润肠,用于血虚又便溏者。
乳香
方法:取净乳香,置炒置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置冒烟,表面微熔,分次喷淋米醋,再炒至表面呈油亮光泽,取出放凉。
作用:醋乳香主入肝经血分,增强散瘀止血、理气止痛、收敛生肌的功效,可缓
和刺激性,便于服用,已于粉碎,矫味娇臭。
黄柏
方法:盐黄柏:取净黄柏丝或块,加食盐水拌匀,稍闷,待盐水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炒干,取出放凉。筛去碎屑。
酒黄柏:取净黄柏丝或块,加黄酒拌匀,稍闷,待酒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炒干,取出放凉,筛去碎屑。
黄柏炭:取净黄柏丝或块,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深褐色,喷淋小许清水灭尽火星,取出晾干,还去碎屑。
作用:盐黄柏引药下行入肾,缓和苦燥之性,不伤脾胃,增加了滋肾阳、泄肾火、退虚热的作用。用于阴虚发热,梦遗滑精,骨蒸劳热,盗汗,咳嗽咯血。
酒黄柏缓和苦寒之性,免伤脾阳,并借酒升腾之力,引药上行,且能入血分,清血分湿热。用于热在血分。
黄柏炭苦寒之性大减,收涩之性增加,清湿热之中兼距涩性,用于便血,崩漏下血。
杜仲
方法:盐杜仲:取净杜仲丝或块,加盐水拌匀,稍闷,待盐水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炒至表面焦黑色,丝易折断,取出放凉,筛去碎屑。
作用:盐杜仲引药入肾,直达下焦,温而不燥,增强了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的作用。用于肾虚腰痛、筋骨无力、阳痿滑精、妊娠漏血、胎动不安及高血压。 车前子
方法:炒车前子:取净车前子,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炒至略有爆裂声,并有香气逸出,取出,放凉
盐车前子:取净车前子,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炒到有爆裂声时,分次喷淋食盐水,炒干,取出,放凉
作用:炒车前子寒性稍减,并易于煎出有效成分。其功似生品,长于渗湿止泄,祛痰止咳,多用于湿浊泄泻。
盐车前子引药下行入肾,增强补肝肾,明目利水的作用,且泻热利尿不伤阴。
黄芪
方法:蜜黄芪:取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后,淋入净黄芪片中拌匀,闷润,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深黄色、不黏手时取出,放凉。
作用:蜜黄芪药性偏润,长于益气补中。多用于脾肺气虚、食少便溏、气短乏力或兼中气下陷之久泻脱肛、子宫下垂以及气虚不能摄血的便血。
百合
方法:蜜百合:取净百合,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炒至颜色加深时,加入适量开水稀释过的炼蜜,迅速拌炒均匀,继续用文火炒至微黄色、不黏手时,取出放凉。 作用:蜜百合润肺止咳作用增强,多用于肺虚久咳或肺痨咳血。
厚朴
方法:生品:原药材,去粗皮,洗润,切丝
姜厚朴:取净厚朴丝,加姜汁拌匀,闷润,待姜汁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
煮干:取生姜切片,加水煮汤,另取刮净粗皮的药材,扎成捆,置姜汤中,反复浇淋,并用微火加热共煮,至姜液被吸尽时取出,切丝,干燥,筛去碎屑 作用:姜厚朴可消除对咽喉的刺激性,并可增强宽和胃的功效。
竹茹
方法:姜竹茹:去净竹茹段或团,加姜汁拌匀,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炒至黄色或烙至两面显黄色有焦斑,取出,干燥。
作用:姜竹茹能增强降逆止呕的功效,用于胃热呕吐、呃逆。
黄芩
方法:酒黄芩:取净黄芩片,加黄酒拌匀,稍闷,待酒被吸尽后,用文火炒干,取出,晾干。
黄芩炭:取净黄芩片,置热锅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黑褐色,内部深黄色,取出。
作用:酒黄芩:入血分,并可借黄酒升腾之力,用于上焦肺热及四肢肌表之湿热;同时,因酒性大热,可缓和黄芩的苦寒之性,以免伤害脾阳,导致腹泻。 黄芩炭:以清热止血为主,用于崩漏下血、吐血。
草乌
方法:制草乌:取净草乌,大小分档,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取出,加水煮沸至取大个及实心者切开内无白心,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晾至六成干,切薄片,干燥。
作用:制草乌毒性由大毒降为有毒,可供内服。多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
苦杏仁
方法:火单苦杏仁:取净苦杏仁,置10倍量沸水中,加热煮约5分钟,至种皮微涨时,捞出,置冷水稍浸,取出,搓开种皮与种仁,干燥,筛去种皮。用时捣碎。
炒苦杏仁:去火单苦杏仁,置锅内,用文火炒至表面微黄色,略带焦斑,有香气时,取出放凉。用时捣碎。
作用:火单苦杏仁杀酶保苷,降低毒性,并可除去非药用部位,便于有效成分的煎出。制品作用与生苦杏仁相同。
炒苦杏仁可去小毒,性温,长于温肺散寒,并多用于肺寒咳嗽。 试纸由黄变红,说明有酶存在。
雄黄
方法:取净雄黄,置乳钵或适宜的容器内,加适量清水共研细,加多量清水搅拌,倾取混悬液,下沉部分再如上法反复操作多次,除去杂质,合并混悬液,静置,分取沉淀。晾干,研细。
槟榔
【炮制方法】
1. 槟榔 原药材-洗净-切薄片-阴干
2. 炒槟榔 取槟榔片,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黄色。
3. 焦槟榔 取槟榔片,用中火加热,炒至焦黄色,透香气。
4. 槟榔炭 生药-中火炒至黑褐色
【炮制作用】
生品:力峻,以杀虫、降气、行水、截疟力胜。
炒槟榔:缓和药性,减少副作用。消食导滞。
焦槟榔:药性缓和,增强消导功能,-开胸顺气丸
篇三:莪术
莪术
【拼音名】 é Shù
【别名】蓝心姜、黑心姜、姜七
【别名】温莪术、蓬莪术、山姜黄、芋儿七、臭屎姜
【别名】蓬莪茂、蓬药、蓬莪术、广茂、蓬术、青姜、羌七、广术、黑心姜、文术。
【性味】辛、苦,温。
【归经】归肝、脾经。
【功能主治】行气破血,消积止痛。用于燀瘕痞块,瘀血经闭,食积胀痛;早期宫颈癌。
【功能主治】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用于血瘀腹痛、肝脾肿大、心腹胀痛,积聚,妇女血瘀经闭,跌打损伤作痛饮食积滞。(1)行气止痛,破血消积:用于气滞血瘀之经闭、胸胁痛、腹痛及症瘕肿块等。常配三棱。(2)消食化积:用于饮食积滞之胃腹胀痛,常配焦麦芽、焦槟榔。
【功能主治】行气破血;消积止痛。主血气心痛;饮食积滞;脘腹胀痛;血滞经闭;痛经;症瘕瘤痞块;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汤洗;或研末调敷。行气止痛多生用,破血祛瘀宜醋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
【用法用量】 6~9g。
【注意】孕妇禁用。
【注意】气血两虚,脾胃薄弱无积滞者慎服。孕妇忌服。
【注意】月经过多及孕妇禁服。
1.《雷公炮制药性解》:“虚人禁之。”2.《本草正》:“性刚气峻,非有坚顽之积,不宜用。”3.《药性通考》:“乃攻坚之药,可为佐使,而不可久用。”4.《本草害利》:“凡经事先期,及一切血热为病者忌之。”
【药理作用】 1.抗肿瘤作用:莪术油制剂在体外对小鼠艾氏腹水癌细胞、615纯系小鼠的L615白血病及腹水型肝癌细胞等多种瘤株的生长有明显抑制和破坏作用。100%阿莪术注射液0.3-0.5ml给小鼠腹腔注射,对肉瘤S180。有较好的疗效,抑瘤率达50%以上。从莪术挥发油中得到的单体,莪术醇和莪术二酮75mg/kg皮下注射时,对小鼠肉瘤S37,宫颈癌U14、艾氏腹水癌(ECA)均有较高的抑制率,肿瘤明显缩小者,可见瘤组织周围纤维细胞增多,内有一层淋巴细胞、吞噬细胞包围肿瘤细胞等免疫反应出现。在电镜下,治疗组肿瘤细胞表现核质比例减少,核外形趋向正常,染色质、核仁和染色质间颗粒数量减少,故认为莪术对小鼠肉瘤的细胞核代谢有抑制作用。体外试验证明莪术醇及莪术二酮对艾氏腹水癌细胞有明显破坏作用,能使其变性坏死。不同浓度的莪术油注射液对瘤细胞均有明显的直接破坏作用,有作用快而强的特点,瘤细胞数越多,杀灭90%的瘤细胞所需的药液浓度就越大。莪术抗癌作用的方式既有直接作用,也有宿主的免疫反应参与。临床以莪术油作瘤内注射治疗宫颈癌,治疗后可见瘤组织坏死脱落,局部淋巴细胞浸润,部分病例肿块消失,宫颈光滑,提示莪术有直接杀瘤细胞的作用。
在病理切片中则见到有密集的小淋巴细胞围绕癌细胞,淋巴窦中有大量的窦细胞组织增殖,血液中淋巴细胞有显着的升高,这些均提示有效病例中宿主有明显的免疫反应。莪术抗癌作用的原理,莪术油除能直接杀瘤作用外,还能增强瘤细胞免疫原性,从而诱发或促进机体对肿瘤的免疫排斥反应,实验证明用莪术处理的ECA及L615。瘤苗进行主动免疫,确实能使部分动物获得明显的保护效应。进一步研究证明莪术L615瘤株的主动免疫保护效应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因为经莪术L615瘤免疫的动物,不能产生对L795(是615系小鼠的一株新的肉瘤白血病)的交叉免疫保护效应。一些对L615具有明显免疫力的莪术瘤苗免疫组动物,尽管能耐受10(-3 )× 10个L615细胞的多次攻击,却死于3 × 10个 L759瘤细胞。且这种免疫保护效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一旦建立后,能够维持相当长(10-13个月)的时间,但不能传给子代,因为其子代绝大多数(93/94)不能耐受105-3×105个L615细胞的攻击,均发生典型的L615,白血病而死亡,平均存活时间也未见延长、说明亲代的这种免疫保护效应是后天获得而不能传给子代。用纯系雌性 T-739 小鼠观察莪术油对肺腺癌(LA-795)的放射增敏作用,实验结果证明,用莪术油腹腔注射加照射组比单纯照射组有明显的肿瘤生长延迟效果,可使放射治疗效果提高42%,达到中等增敏作用。
2.抗早孕作用:莪术根茎的醇浸膏及其有效成分(单萜类和倍半萜类化合物)对大鼠、小鼠有非常显着的抗早孕作用,对犬也有一定抗着床效果。以莪术油的止孕作用最显着,小岚腹腔注射和皮下注射600-900mg/kg莪术油,其抗着床和抗早孕效果为7%-90%,家兔腹腔注射80mg/kg莪术油,抗着床效果为80%,经阴道注药400mg/kg的抗着床效果为100%,一般于受孕2-5天给药,即出现胚胎死亡,吸收或阻止胚胞着床。而受孕7-10天给药则引起流产或死胎,挥发油经皮下、腹腔、阴道给药均有一定止孕效果,只是药物起效快慢有所不周.腹腔注射起效快,阴道给药起效慢,腹腔给药量小于阴道给药量5倍。从莪术煎利灌胃小鼠,同样有止孕效果。莪术油对小鼠止孕的过程是阻止胚胞着床、使之停止发育,可见萎缩退化的胚胞游离在宫腔内,有的胚胞着床后死亡,正处于被吸收过程。
3.抗菌作用:莪术挥发油试管内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β-溶血性链球菌、大肠埃希菌、伤寒杆菌、霍乱弧菌等的生长。
4.升高白细胞的作用:小鼠腹腔注射莪术油10ml/kg,莪术醇0.3% 10ml/kg,连续8d后,可明显对抗由腹腔一次注射环磷酰胺150mg/kg所引起的白细胞减少,并促进白细胞回升,提示莪术有一定的升高白细胞作用。
5.对心血管的作用:莪术增加股动脉血流量的作用在活血化瘀药中最为明显,血流量峰值增加252%,用药10分钟后血流量增加36.0%,血管阻力减少66.4%,以莪术油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血瘀患者,随着病人临床症状的好转,肢体血流图也见到明显改善。
6.对胃肠平滑肌的影响:离体兔肠试验发现,低浓度莪术,使肠管紧张度升高,高浓度时,反而使肠管舒张。
7.保肝作用:莪术醇提取物及挥发油对四氯化碳(CCI4)硫代乙酰胺(TAA)引起的小鼠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有明显的降低作用,使磺溴酞钠(BSP)潴留量减少,相应肝组织病变减轻。
8.对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作用:家兔用50%甘油盐水15ml/kg皮下注射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对照组肉眼可见肾肿胀增大,呈紫暗色,活体显微镜低倍镜观察,可见较多的呈紫暗色条状血管淤滞,毛细血管血流停滞或减慢,静脉给莪术注射液每日4ml/kg,共3天后肉眼未见肾明显肿胀,紫暗色减浅或已恢复正常,活体镜下可见条状血管淤滞消失,毛细血管血流加快病理切片(FIE)对照组见有广泛的近曲、远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或混浊肿胀,肾小管管腔闭塞,部分小管上皮破坏脱落,管腔内有较多管型存在,部分血
管内有血液淤滞,莪术注射后48小时上述病理改变都明显减轻,曲管的上皮细胞空泡和混浊肿胀显着减轻,肾小管腔内的管型极少或消失,小血管内的血液淤滞减少或消失,肾小球毛细血管管腔扩大。一般家兔注射甘油后约12小时出现酱红色小便,尿量显着减少,有的无尿,精神委靡,不食,都在24-48小时内死亡,而莪术组24小时后尿量增多,虽尿色也呈酱红色,但到 48-72小时后尿色基本恢复淡黄色,并无死亡。
9.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莪术水提取液9.0g/kg/天给大鼠灌胃,共7天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显着的抑制作用,并能明显降低血液粘度,以及缩短红细胞的电泳时间。其水提醇沉注射液1.13g/kg静脉注射对大鼠体内血栓形成也有非常显着的抑制作用。
10.抗炎作用:小鼠灌服温郁金挥发油 200mg/kg对醋酸产生的腹膜炎有非常显着的抑制作用,小鼠腹腔注射温郁金挥发油200mg/kg对烫伤性局部水肿有明显抑制作用,腹腔注射100m/kg对巴豆油引起的耳部炎症有明显抑制作用,大鼠腹腔注射挥发油75mg/kg/天,9天后对皮下棉球肉芽肿增生有明显抑制作用。
11.体内过程:3H-莪术醇口服吸收迅速完全,大鼠灌服后5分钟血中即可测到本品,15分钟达高峰,可维持l小时左右,半衰期t1/2。为33分钟,t1/2β为12.5小时。体内分布以肝、肾浓度最高,为其他组织的2-2.5倍,且可透过血脑屏障,主要从尿排泄,胆汁也有排泄。存在肝肠循环现象。
12.毒性:莪术醇提取物,小鼠口服的半数致死量为86.8±12g(生药)/kg。
《焦槟榔的功效与作用》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9848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