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诗歌鉴赏 > 赵翼:论诗 正文

赵翼:论诗

2017-01-27 14:17:58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论诗》赵翼

论诗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译文:

李白和杜甫的诗篇经成千上万的人传颂,现在读起来感觉已经没有什么新意了

我们的大好河山每代都有才华横溢的人出现,他们的诗篇文章以及人气都会流传数百年。 赏析一:

赵翼论诗提倡创新,反对机械模拟,此诗就体现了这一点。为了说明诗风代变的道理,诗人举出了诗歌史上的两位大家,唐代的李白与杜甫为例。以为即使是李、杜这样的大诗人,他们的诗作因流传千年,播于众口,已经不再给人以新鲜感了。以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各个时代都有其标领风骚的人物,不必惟古人是从。“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是广为传诵的名句。

赏析二:

诗的前两句以李白、杜甫的诗为例来说理:“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李白、杜甫的诗歌万古流传,无人能与之相比,然而,就是如此伟大的诗篇,至今也觉得不新鲜了。可见,“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国家代代都有有情的人出现,他们各自的影响也不过几百年而已。作者认为诗歌应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上应求变创新,而不要刻意模仿,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

作者介绍:

赵翼(1727~1814) 清代诗人、史学家。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阳湖(今江苏常州)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任镇安、广州知府,官至贵西兵备道。乾隆三十八年辞官家居,曾一度主讲扬州安定书院。

赵翼诗与袁枚、蒋士铨齐名,合称"乾隆三大家"。

他论诗也重"性灵",主创新,与袁枚接近。他反对明代前、后七子的复古倾向,也不满王士□、沈德潜的"神韵说"与"格调说"。他说:"力欲争上游,性灵乃其要。"(《闲居读书作六首》之

五)"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论诗》)所著《瓯北诗话》,系统地评论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苏轼、陆游、元好问、高启、吴伟业、查慎行等十家诗,他重视诗家的创新,立论比较全面、允当。

赵翼存诗4800多首,以五言古诗最有特色。如《古诗十九首》、《闲居读书六首》、《杂题八首》、《偶得十一首》、《后园居诗》等,或嘲讽理学,或隐寓对社会的批评,或阐述一些生活哲理,颇有新颖思想。七古如《将至朗州作》、《忧旱》、《五人墓》,七律如《过文信国祠同舫庵作》、《黄天荡怀古》、《赤壁》等,都有特色,并在造句、对仗方面见出功力。另外,造语浅近流畅,也是一大优点。其诗的缺点,是有时议论过多,过于散文化,形象性较差。

赵翼的文学著作有诗集53卷及《瓯北诗话》。史学著作有《二十二史札记》、《陔余丛考》、《檐曝杂记》、《皇朝武功纪盛》等

诗论》解诗,深刻透彻而又奔放洒脱,充满了圣知的光照,体现了形象与思辨的完美结合,前无古人,后继者亦难以望其项背。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所以我们说,《诗论》是真正的诗的哲学。

篇二:论诗

课题 论诗

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诗中名句哲理及情感,赏析名句。

2、体会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材重点、难点:体会诗中名句哲理及情感,赏析名句。

教 法: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学 法:自学探究合作交流

教具学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设疑自探

1、阅读课文,根据学习目标,提出相应的问题,展示出来,教师板书有价值的问题:

①赵翼在本诗中表述了一个什么样的观点?(赵翼论诗提倡创新) ②解释句子并说说你的理解“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明确:国家代代都有有情的人出现,他们各自的影响也不过几百年而已。作者认为诗歌应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上应求变创新,而不要刻意模仿,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

③你从本首诗中获得哪些有益的启示?

2、学生自主探究以上问题。

四、解疑合探

1、小组讨论交流自主探究未能解决的问题。

2

3、教师对学生自学成果的展示和评价给以评价,并补充和明确部分问题的答案。

五、质疑再探

1、通过以上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惑,请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①学生质疑。②同学帮助解决。

2、教师预设:这首诗是否贬低了李杜诗篇的杰出成就?(此诗目的是在说明文学创作的时代性,而非贬低李杜诗篇的杰出成就,惟有创新,才能领时代之风骚。)

六、运用拓展

1、学生自编1——2道习题,在小组内交流,好的习题可在班级展示,作为共同练习题。

2、教师出示课堂练习。

①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见解?

②赵翼在《论诗》中,主张诗歌创作贵在创新并激励后辈的句子是“ , ”;与“长江后浪推前浪”含义相同的诗句是: ,。

七、小结。

1、有科代表或者其他优等生作结。

2、教师作结。

板书设计

课后记:

篇三:《夜雨寄北》《论诗》导学案及答案

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

一、目标导学

1.朗读、欣赏、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

2.整体感知作品的思想感情。

二、自主预学

1.一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赵翼( )冀州( )风骚( ) 搔首弄姿( ) ....

涨秋池( ) 涨红了脸() ..

(2)了解作者。

李商隐,字 ,号 , 代诗人,和被称为小“李杜”。《论诗》的作者 , 代诗人,著有《》等。

2.再读课文,初步了解两首诗的主要内容。

《夜雨寄北》: 《论诗》:

三、互动探究

(一)交流讨论“自主预学”部分的知识点。

(二)学习《夜雨寄北》。

1.解题。试题中的“寄北”,有的选本作“寄内”。“内”即内人,妻子。你的看法如何?

2.诗中的“秋”字除了交代季节外,还起到什么作用?诗中两处“巴山夜雨”所描写的场景是否相同?

3.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剪烛西窗”的含义是什么?

4.本诗表现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三)学习《论诗》。

1.“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从这两句看,诗人是不是在故意贬损李、杜?

2.“江山代有才人出”中“江山”指什么?

3.“各领风骚数百年”中 “风骚”指什么?

4.“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你如何理解诗人的观点?

四、课堂练习

(一)同步反馈训练。

1.解释下列诗句中有关词语的意思。

(1) 何当共剪西窗烛 何当:

(2) 却话巴山夜雨时 却:; 话:

2.对《夜雨寄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好友相见的无奈。

B.“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自己处境的孤寂凄冷。

C.“何当共剪西窗烛”是指对与好友促膝深谈的深切期盼。

D.诗中最后两句是实写自己的经历。

3.对“至今已觉不新鲜”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李杜的诗到了今天已经让人觉得不新鲜了。

B.李杜的诗到了今天已经成为俗的、旧的、陈腐的东西了。

C.李杜的诗与现今社会现状不能扣合,缺少时代气息。

D.李杜的诗篇尽管精美,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的变迁,也会逐渐不适合后世读者的口味。

4.名句默写。

何当共剪西窗烛, 。

江山代有才人出, 。

(二)课内阅读。

论诗(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1.对赵翼的《论诗》,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

A.前两句是以李白、杜甫的诗为例来说理,李白、杜甫的诗歌万口传诵,无人能与之相比,

然而,如此伟大的诗篇,至今也已觉得不新鲜了。

B.后两句是说国家代代都有有才情的人出现,他们各自的影响也不过只有几百年而已。

C.诗人认为李白、杜甫的诗也有其时间的限制,流传一阵后就没有生命力了。

D.“风骚”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后来把关于文学写作的事叫“风骚”。

2.诗中的“风骚”是指什么?联系整首诗的意思来看,作者是要表现什么样的诗歌创作的主

张?

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下列对诗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一问一答写出了诗人归期临近时无法抑制的激动心

情。

B“巴山夜雨涨秋池”,写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涨满秋池之景,作者没说什么愁,而愁苦之

情自然显现。

C.“何当共剪西窗烛”中“何当”是从“君问归期未有期”中引发而来,“共剪”是对未来欢

乐的憧憬。

D.“却话巴山夜雨时”一句,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未来的乐反衬出今夜的

苦,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乐的谈话材料。

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流传千古的名句,你认为它为读者喜欢的原因是

什么?

五、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江南春(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山行(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对两首诗歌的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

A.“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句,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的江南花红柳绿,鸟语花香的特点。

B.“多少楼台烟雨中”一句,概括地写出了千里江南楼台掩映,春雨朦胧的特点。

C.在《山行》中,诗人以“枫叶”自比,表达了珍惜生命,老而弥坚的人生态度。

D.杜牧笔下,无论春秋,大自然都充满了无限生机。所以即便是凌霜的枫叶也比早春二月的

鲜花更加美丽,更加鲜艳。

2.对两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

A.有诗人认为《江南春》中“千里”的“千”字实为 “十”字之误用,因为“千里莺啼,

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这是很有见地的。

B.《山行》用一“生”字,形象地写出了白云初现,萦绕山梁的情景,化静为动,增加了画

面的层次感。

C.《江南春》以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江南细雨朦胧,春意盎然的特征,写得十分传神。

D.两首诗都是写景抒怀之作,所写之景虽然不同,却都显得格调清新,充满诗情画意。

学后反思:

《古诗二首》答案

二、自主预学

1.(1)yì jì sāo sāo zhǎngzhàng

2.《夜雨寄北》

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 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 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论》李白和杜甫的诗篇曾经成千上万的人传颂,

现在读起来感觉已经没有什么新意了。

我们的大好河山每代都有才华横溢的人出现,

他们的诗篇文章以及人气都会流传数百年。

三、互动探究

(二)学习《夜雨寄北》

1.从诗的内容看,按“寄内”解释很合适,解为寄给住在北方的友人也可以。

2.还起着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 不相同。前一处是实写眼前的场景,后一处是虚写想象中的和妻子团聚后烛光下共话当日巴山夜雨的情景。

3.表达思念朋友,渴望团聚的感情。

4.诗人在巴山雨夜中思念妻子,充满了深深的怀念之情。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

(三)学习《论诗》

1.不是。这里所谓“不新鲜”,是从读者的审美感受的角度说到。尽管李、杜的诗篇万口传诵,人们仍然需要欣赏新的作品。

2.江山,这里指祖国河山。

3.“风骚”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后来泛称文学。

4.诗人认为,各个历史时代都会出现杰出的诗人,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这一观点是正确的。李、杜之后,白居易、李贺、杜牧、李商隐,宋代的王安石、苏轼、陆游等著名诗人,都以富有创造性的诗篇,开一代新的诗风。

四、课堂练习

(一)同步反馈训练

1.(1)什么时候才能 (2)再 谈论

2.D

3.B

4.却话巴山夜雨时 各领风骚数百年

(二)课内阅读

1.C

2.诗中的风骚是指文学才华,联系整首诗的意思来看,作者是主张诗歌创作要有时代精神和个人独创,反对泥古不化。

3.A

4.情景交融,写出了诗人对妻子的关切和爱恋,表达了诗人渴望和妻子团聚的心情。体贴入微,情深意切。

五、拓展阅读1.C2.A


赵翼:论诗》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7868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赵翼:论诗
相关文章
  • 赵翼:论诗

    《论诗》赵翼论诗赵翼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译文:李白和杜甫的诗篇经成千上万的人传颂,现在读起来感觉已经没有什么新意了我们的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