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阎崇年语录】阎崇年语录大全 正文

【阎崇年语录】阎崇年语录大全

2017-01-23 07:03:39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阎崇年的清史观

阎崇年的历史观

一、为什么要采取行动?

阎崇年的价值观已经跌破了人类良知所能容忍的底限,阎崇年借着央视的这个渠道将野蛮、反动的价值观散布出去,已经四年之久,作为一个文明的中国人愤怒于阎崇年丧失人性,更不能任其毒害国人。

例一,阎崇年说:皇太极5次带兵杀入关内,有一次掳掠“人牲97万头”,对于当时新兴的清政权来说当然是喜剧:扩大了影响,为入关增加了经济基础;对中原百姓来说肯定是悲剧: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历史是在多维中发展的,很难说悲,也很难说喜。

阎的讲座哪一集不站在满清统治者角度讲话,他吹嘘努尔哈赤的十大功绩,他亲切的称号康熙、乾隆老儿叫老爷子,一提到这些人就饱含深情,激动澎湃。但是他绝口不提努尔哈赤、皇太极等人在辽东屠杀300万中国人的种族主义暴行,当今的世界,还没有人敢把屠杀、奴役、掠夺称为喜剧,就是当代纳粹也不敢称屠犹是喜剧。各国政府就连他们否认纳粹罪行都被刑事追究。而阎崇年就敢,做人要有道德底线,突破了道德底线,人人得以诛之。

例二、阎崇年一提到女真人被杀表情就特别激动,而当满洲人杀汉人时则兴高采烈。阎崇年每当讲满清打了胜仗就得意洋洋,甚至大讲清兵把掳掠妇女载在马上,化装打扮。这时他面露喜色,露出八颗牙,简直毫无人性。

例三、他在长江美联大讲坛第十二讲“康熙帝的志与学”,把野蛮残暴的“扬州十日”说成是文化融合,极其野蛮反动。

他说:“文化融合发展。满洲是牧猎文化;蒙古族是草原文化;汉族中原的农耕文化。蒙古的草原文化和满洲的牧猎文化融合了,但是和汉族的农耕问题有冲突。扬州十日都是这些文化中的表现。” “扬州十日”是反人类暴行,绝不是什么文化冲突,是满清野蛮政权用屠杀来解决反征服、反压迫、反奴役的抗争。这与文化融合和冲突完全是两码事。满清王朝在乾隆年间将准格尔部落种族灭绝,难道这是满洲的牧猎文化和蒙古的草原文化成功融合?其次,既便是文化冲突,用屠杀来解决,在任何文明社会里都是无法接受的,而在他嘴里竟然被吹嘘成“文化融合发展”,是文化问题。可见其世界观、价值观极其野蛮。

例四、为了袒护满清政权,阎崇年竟然肯定文字狱。

2005年10月18日,阎崇年与《兰州晚报》记者“零距离接触”,记者问:“雍正大兴‘文字狱’是不是影响了社会的发展?”阎答:“雍正的这一做法对于清王朝国家的统一、减弱诋毁政权还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这就是网上传阎肯定文字狱的由来。阎崇年甚至把清朝统治者没有强迫汉人说满语,称为清朝的德政,阎崇年始终以满清贵族的立场上讲清史,他宣扬的“清朝十大功绩”、“努尔哈赤十大功绩”以及

“清十二帝疑案”都是如此。称阎崇年为“清遗”一点也不冤枉。

就这样一个世界观、价值观极为反动的人,一直霸占着央视,他的节目反复重播,稍有正义感的人怎能容忍呢?中国人是有正义感的,中华民族是极具自尊心的民族。

二、为什么不采用和平方式

1、阎把持媒体霸权,拒绝质疑和沟通。

我们曾经尝试与阎沟通,和百家讲坛沟通,但是从来没有被理睬过,不少人也有同样经历,阎本人的态度说明了问题:他说:“凡是在学术平台和我讨论的,有三个条件,一是清史专业,二是在清史研究领域上有学术专著,三是必须有参加国际学术讨论会的经历。”“如果你不研究清史,我们不在一个平台上,怎么讨论?”

既然你在公共媒体上宣传你的学术,就应该接受公众的质疑,只传播不被质疑,那是媒体霸权。

百家讲坛实际就是一家讲坛,比如毛佩琦讲明史,稀稀拉拉三年讲不完,还给断了,易中天远比阎崇年受欢迎,但是惟独阎崇年的《清十二帝揭密》竟能连播5遍,这不说明问题?

2、我曾试图多次与其沟通,均被其拒绝

这几年来,一系列对阎不利的活动,质疑的声音,媒体从来不屑报导,同喜欢捕捉明星花边新闻的作风迥异。 其他方式媒体不会关

注,他本人决不会和你对话。必须采取行动让国人猛醒,唤醒人们注意。认识到阎崇年一直在散布歪理邪说。

去年6月在上海浦东图书馆,我质问阎崇年:

“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几乎都打着均贫富的旗号,为何满清时期打的旗号却是反清复明?康熙、雍正、乾隆等人均称自己非中国人,你如何解释?慈禧保满清不保中国,你如何解释? ”

没想到,阎崇年竟然恼羞成怒,呼啦一下从讲台上站起来,说这不是学术问题。

三、一些名人、媒体过激反应说明了什么?

某些文化界精英在这次事件中表现过激,“暴徒”、“流氓”、“恶棍”、“毫无人性”、“纳粹”,他们用尽人间最恶毒的词汇,简直是十恶不赦,他们要求法律严惩,巴不得将我处以极刑。一个耳光能激起如此大的仇恨,毫无理性和法律意识可言,同他们平常依法办事的调子完全两样。为什么,因为从这天开始,有人用实际行动开始藐视“精英”了。从此限制了精英们的“自由”。从此他们自以为是的教师爷地位被颠覆。这些人本来就是强霸媒体资源,公器私用,看护既得利益的狭隘利益集团。当然不容许来自民间对他们的半点不恭。

有一篇评论说的好:“强盗!无耻!暴徒!保护学术研究!保护学者权益!”这是阎崇年先生被掌掴之后,一群知识分子所发出的怒吼。不过,现在,在阎崇年老先生这里,浓缩、提高成“我们社会精神的

一点悲哀”。

打一个知识分子竟可以打成“社会的悲哀”,这也许就是所谓的“管中窥豹”吧,这种本领只有知识阶级才有,至于那些文化水平低下的农民工朋友,他们是不会有这样文雅的抗议,媒体上有关农民工讨薪被打死、打伤的报道,该不知有多少,可他们从来不会将自己的不幸升华到整个社会精神的悲哀,最多的只有一句 “还我工钱”。这种表达或许有些自私、有些庸俗,但正是这自私庸俗才衬托出了一些知识分子的大公。”(“阎崇年被打是社会精神的悲哀,那农民工呢?”)

四、是不是大汉族主义?

现在媒体称这是大汉族主义,那么我来反问?大家可以设想一下阎的言论如果是针对某个少数民族,会是什么后果?毫无疑问,这肯定引起严重的民族冲突,政治风波,阎不被人打死也一定会被关进监狱,非只一耳光而已。所有的舆论都会纷纷指责他种族主义恶行,哪里还会说这是学术问题,哪里还去管他是不是老人。

百家讲坛的制片就是满族人万卫,阎发表这些辱汉言论,也决非他一人所为,而且已经有三四年时间了。这本来就是严重煽动民族仇恨行为。事发之后,主流舆论竟然还袒护阎,部分群众还支持阎。这是在民族关系极度不正常,汉族被频频侮辱、虐待,已经毫无知觉麻木的中国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篇二:阎崇年讲康熙

阎崇年讲康熙

一、伟大时代

1、康熙朝的世界局势:

中国和西方开始连接;

西方大国崛起;

四邻相对落后。

2、西方大国崛起的三次高潮:

十七世纪,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兴起;

十八世纪,英国、美国、法国兴起;

十九世纪,俄国、日本、德国兴起。

3、康熙朝的四个期待:

金瓯需要一统;

民众需要富裕;

文化需要融合;

天下需要太平。

4、《清史稿·圣祖本纪》对康熙帝的评价:

早承大业,勤政爱民,经文纬武,寰宇一统,虽曰守成,实同开创焉。

二、生于忧患

1、康熙身上的三种血统:

满洲血统,蒙古族血统,汉族血统。

康熙大帝的勇武与奋进继承了满洲人的性格,高远与大度受到了蒙古人的熏陶,仁爱与韬略是来自汉族儒家的营养。

2、八个不幸:

幼离母亲怀抱;

宫外孤独避痘;

出痘九死一生;

脸上留下麻子;

家庭关系复杂;

受到皇父忽视;

八岁痛失皇父;

十岁痛丧母亲。

3、康熙因祸得福:

孤独中遇到良师;

忽视下更加早熟;

忧患中益加奋发;

出痘后才有皇位。

三、少年天子

1、继承顺治皇位的四种意见:

皇帝意见:兄终弟及;

太后意见:玄烨继位;

宗室意见:当立皇子;

洋人意见:父死子继。

2、玄烨继承皇位的原因:

年龄较大;

聪明颖慧;

出过天花。

3、辅佐少年天子的五种形式:

外戚势力;

太监势力;

宗室势力;

太后掌权;

朝臣辅政。

4、康熙朝辅政四大臣:

索尼(正黄旗);

苏克萨哈(正白旗);

遏必隆(镶黄旗);

鳌拜(镶黄旗)。

5、辅政四大臣的共同点:

都属于上三旗;

都是皇亲国戚;

都是异姓军功贵族;

都资深、位高、权重;

都受过睿亲王排挤。

6、康熙朝的三种力量:

皇权;

宗权;

旗权。

7、康熙的志向: 民为邦本,必使家给人足,安生乐业,方可称太平之治。

四、智擒鳌拜

1、鳌拜专权时朝廷上层五个矛盾:

皇权与旗权的矛盾;

新锐与旧勋的矛盾;

满洲与汉人的矛盾;

文臣与武将的矛盾;

两黄与正白的矛盾。

2、擒捕鳌拜的四种版本:

羽林士卒擒捕说;

选小内监擒捕说;

亲王子弟擒捕说;

侍卫拜堂阿擒捕说。

3、康熙擒鳌拜的智慧:

欲擒故纵;

机发内廷;

用布库兵;

先发制人;

有理有节。

五、御门听政

1、康熙御门听政的原因:

吸取明亡的教训;

吸取了清兴的历史经验;

康熙自己有一个远大的抱负。

2、康熙怎样御门听政:

御门听政时间:康熙朝规定,春夏辰初,秋冬辰正;持续大体上一个时辰(两个小时左右)。 御门听政地点:乾清门,地点根据不同情况不同变化。

御门听政官员:规定参加的官员是大学士、学士、六部、九卿及一些相关的官员。 御门听政过程:就是决策过程,总结为五个字,即奏、听、议、决、行。

御门听政态度:御门听政是很严肃的事情,在这个时候君臣之间还可以进行交流。

3、康熙御门听政的历史启示:

皇帝亲自主持;

六部九卿集议;

坚持始终如一。

4、康熙一天中重要的五件事:

早朝;

接见臣工;

批答奏章;

后宫请安;

明经读书。

六、削平三藩

1、清初四王:

恭顺王:孔有德;

怀顺王:耿仲明;

智顺王:尚可喜;

平西王:吴三桂。

2、三藩:

吴三桂镇守云南;

尚可喜镇守广东;

耿继茂镇守福建。

3、三藩越来越成为清朝一个包袱的表现:

第一,政治上,三藩割据一方,称王称霸,圈占土地,成为一方的一个割据军阀;

第二,经济上,三藩,特别是吴藩,军饷开支甚巨,《圣武记》记载,“天下财赋,半耗于三藩”,国库收入一多半耗在三藩身上,成为当时朝廷一大财政负担;

第三,军事上,不断地制造边衅,并在昆明鱼肉百姓。

4、康熙帝军事部署:

分清主次,打击重点;

剿抚并用,政策宽大;

汉官汉兵,加以重用;

惩治满官,严肃军纪;

亲自部署,亲自指挥。

5、陈圆圆的最终结局:

入宫为婢说;

城破老死说;

城陷自缢说;

出家为尼说;

为尼病死说。

6、削平三藩给我们的历史经验:

不留后患;

事定反思;

不上尊号。

七、收揽士心

1、多尔衮摄政时期的六大弊政:

剃发;

易服;

圈地;

占房;

投充;

捕逃。

2、清初士人对清朝的态度:

投靠清朝;

反抗清朝;

不予合作。

3、士人不与清朝合作的情况:

剃发为僧;

佯装疯癫;

隐遁不出;

潜心著述。

4、康熙为了收揽士心,尤其是名士之心,采取了很多措施,其中一项重要措施就是: 开博学鸿词科。

5、博学鸿词科特点:

科试高端;

严格灵活;

荐考结合。

6、南书房官员的构成:

中书:七品;

学士:五品;

侍郎:三品;

尚书:二品;

大学士:一品。

八、保卫北疆

1、康熙抗俄军事准备:

三次东巡;

增设将军;

造船备械;

收集情报;

精心准备。

2、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的历史意义:

表现了中国各族人民不屈服于外国侵略反抗的英勇精神;

雅克萨自卫反击战是中俄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雅克萨自卫反击战为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准备了条件。

3、中俄尼布楚谈判的四个回合:

舌战;

争辩;

僵持;

磋商。

4、《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相关规定:

外兴安岭以南,格尔毕齐河、额尔古纳河以东至海的整个黑龙江流域、乌苏里江流域土地(包括库页岛)归中国所有;

双方不得收纳对方逃亡人口;

雅克萨地方俄人所建城堡须尽行拆毁;

两国进行互易互市;

两国永敦邦谊。

九、以农为本

1、康熙重视农业的表现:

康熙“六农”——

敬农;

重农;

悯农;

恤农;

爱农;

务农。

篇三:阎崇年《清代满族词人纳兰性德》

阎崇年《清代满族词人纳兰性德》 清代杰出的满族词人纳兰性德(16551685年),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 性德出身于满洲贵族。他的父亲明珠,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屡充《实录》、《方略》、《一统志》和《明史》诸书总裁,为康熙权臣。 性德自幼娴于骑射,稍长又工文翰。他聪慧好学,读书过目不忘,青年崭露头角。康熙十年(1671年),性德年十七补诸生、入太学;年十八顺天乡试中举,座师为鸿儒徐乾学。明年会试取中,因患病未与殿试;三年后应殿试,“入对殿廷,数千言立就”,赐进士出身。选侍卫,寻升一等侍卫。随康熙帝幸海子、游西山、狩五台,东巡出山海关、渴盛京(今沈阳)、至乌拉(今吉林市),泛舟松花江上;又南巡登泰山、阅虎丘、驻江宁(今南京)。颇为康熙帝赏识。 性德“出大匠之门”,从徐乾学研讨学术。他精鉴藏书,晓夜穷读,谈经史原委及其文体演变,常为同年宿儒所不及。徐乾学在其墓志铭中写道:“从我游者亦众矣,如容若之天姿之纯粹,识见之高明,学17之淹通,才力之强敏,殆未有过之者也。” 性德尝在青翠满轩、渌水之畔的闲馆著文,因取其集名《渌水亭杂识》。他自称:“癸丑(1673年)病起,披读经史,偶有管见,书之别简,或良朋在止,传述异闻,客去辄录而藏焉。逾三、四年遂成卷。”集中记有北京史事三十则。如现存北京最早志书《析津志》撰者熊自得,赖其载录欧阳元和张仲举二,记叙了自得纂述详情,这才使我们对熊自得的生平及《析津志》成书的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性德的诗盛于文。他的诗有古诗,律诗和绝句等,共三百三十四首,多为“欲以言情”之作。除咏史、赠友、赏花、吟月等诗外,他随驾所感,作《古北口》、《山海关》、《盛京》、《福陵》、《松花江》等篇,都可以作为历史来读。至于咏北京的《玉泉》、《景山》、《南海子》、《大觉寺》、《扈驾西山》、《入直西苑》等,则为了解北京的历史与文物、园林与民俗提供了材料。 性德不仅善诗,尤工于词。他扈驾塞北江南,阅历丰富,触景生情,凝聚于词。性德的塞上之作,尤为人们所称道。其。如梦令:“万帐弯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被誉为绝唱。又如《浣溪沙?小兀喇》云: 桦屋鱼衣柳作城,蛟龙鳞动浪花腥,飞扬应逐海东青。犹记当年军垒迹,不知何处梵钟声,莫将兴废话分明。 “桦屋”、“鱼衣”、“柳城”,写得朴素自然。自然,是性德词的重要特色。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性德之词,是“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可谓破的之言。但他更多的词抒写离别相思和个人哀怨。性德虽官至一等侍卫,但并非所愿,似有身处樊笼之感:“予生未三十,忧怨居其半,心事如落花,春风吹已断。”陈维松说他的词“哀感顽绝”,大致贴切。性德词的艺术风格是品高韵远,绵丽婉约,清新秀隽,自然超逸。如《浣溪沙》云: 谁道飘零不可怜?旧游时节好花天,断肠人去自今年。一片晕红才著雨,几丝柔绿乍和烟,倩魂销尽夕阳前。 他写景物,不饰雕琢,清淡质朴,如《长相思》云: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性德词虽低沉委转,却深挚清婉,当时传写遍于村校邮壁,为人们所称道。如《画堂春》云: 一生一代一双少、,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纳兰性德作为一个满族人,自清军入关至他去世也不过四十二年,却能既娴满文,又通汉文,并于填词造诣精深,实属难能可贵。性德词被称为“词人之词”;纳兰性德则被誉为清代第一词人。但他的词过于哀戚,流露出一些不健康的情调。 性德的为人,以“风雅为性命,朋友为肺腑”。他虽生长于相府朱门,却与文士相接如平常。当时文坛名流朱彝尊、严绳孙、姜宸英、顾贞观等,都与性德过从唱和。他自言“视勋名为糟粕,势利为尘埃”,尝舍金如土,惟义是赴,见才必怜,见贤必慕。如对科试落第者,过往慰藉,对诫官失职者,执手相勖,对坎坷失意之儒,生馆死殡;对遣戍龙沙之士,解囊赎还。吴江孝廉吴兆骞(汉搓),坐顺治丁酉科试案,被流放宁古塔二十余年。兆骞赋《金缕曲》,经顾贞观言于性德。性德读“金缕一章,声与泣随”,便四出奔走,出资将吴兆骞赎归馆之。不久

兆骞病殁,又作《祭吴汉槎文》,出金发丧,运棺回籍,士尤称之。彼时彼刻,性德能纳金奔走营救一个流放的汉族知识分子,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清代词坛明星纳兰性德,不幸早陨,三十一岁病投,留下的主要著作《通志堂集》。 纳兰性德的故居在后海北沿,后为清醇亲王府。如能在其故居适当地方,挂纪念牌匾,以示对这位杰出满族词人的纪念,于民族团结,于首都文萃,均有裨益。 文载《前线》 1984年第6期


【阎崇年语录】阎崇年语录大全》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7622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 【阎崇年语录】阎崇年语录大全

    阎崇年的清史观阎崇年的历史观一、为什么要采取行动?阎崇年的价值观已经跌破了人类良知所能容忍的底限,阎崇年借着央视的这个渠道将野蛮、反动的价值观散布出去,已经四年之久,...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