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诗歌鉴赏 > 寻隐者不遇的诗意 正文

寻隐者不遇的诗意

2017-01-19 06:25:39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寻隐者不遇

《寻隐者不遇》主题阅读教学设计

寻隐者不遇

唐 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教学目标:

1、能朗读,能背诵并能正确默写,培养对古诗的兴趣。

2、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3、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内蕴美。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学习古诗《寻隐者不遇》,作者贾岛。快速浏览《补充材料》第一自然段,结合课前的预习,谁来简单介绍一下贾岛。(“苦吟诗人”出身苦寒一生坎坷“郊寒岛瘦”“荒郊苦岛”)

第9课《推敲》,是一篇略读课文,也与贾岛有关。这个故事中,贾岛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做事一丝不苟 锲而不舍)

点评:贾岛是大家熟识的诗人,同学们对作者贾岛的一知半晓有助于我们学习《寻隐者不遇》这首古诗。

二、根据课题质疑:

1、《寻隐者不遇》,课题的意思浅显易懂,谁来说一说?

(贾岛寻访隐者而没有见到)

质疑:“隐者”通常指隐居山林不仕的人,诗中,隐者是怎样一位世外高人,令贾岛如此仰慕?贾岛如何不辞辛劳地寻访隐者?寻访的结果怎样?这首短短的小诗会给我们答案。

三、初读古诗:

1、指生读诗。

点评:音色 音准 流畅程度

2、指导朗读:

读古诗,要读出诗的韵味,要注意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教师标出停顿、重音符号),再指生读。

四、体会寓问与答的方法与作者情感变化:

贾岛被称为“苦吟诗人”,他的苦吟不仅体现在字斟句酌上,还体现在谋篇布局上,这首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这首诗是采用问答的方式来写的,读一读相关诗句,想一想,谁问?谁答

根据人物的问答,谁来把“贾岛”“童子”“师傅”这三个词语填写到故事前的括号中,指生填写,写后读一读。

第一问,怎么问?(童子,你师父哪里去了?)

第二问,怎么问?(童子,你师傅在哪里采药?)

第三问,怎么问?(童子,你师父具体在山中什么地方采药?) 小结:三问三答应该为6句话,可诗人却浓缩为4句20个字,这种句与句之间的省略叫做跳脱,由此也可见诗人语言的凝练。

A、请生上台来表演3问3答。(点评)

B、问“贾岛”,当你不辞辛苦地来拜访隐者,在与童子的问答中,你的心情起了怎样的变化?(板书:希望——失望——一线希望——彻底失望)

C、再次指导朗读,读出诗人情感的变化。(指生读,齐读)

五、明诗意,悟诗意:

这到底是一位怎样的隐者,令诗人的情感如此跌宕起伏,我们在诗句中可以找到蛛丝马迹。诗句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松山云)

1、松有什么特点?(郁郁葱葱苍翠挺拔)

点评:“松竹梅岁寒三友,桃李杏春风一家”隐者就像松树,是真君子,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松树正直,不畏严寒,敢于同恶势力作斗争。

2、山有什么特点?伟岸、巍峨、险峻

点评:隐者就像大山,有着山一样的脊梁——伟岸,令人高山仰止。 云有什么特点?洁白、飘飘悠悠

点评:隐者就像白云一样有高洁的品性,如闲云野鹤,来无影,去无踪,神秘不可测。

小结:真会推敲,用松、山、云来比喻隐者的品性,这种写法我们在《三顾茅庐》中曾领略过:他们来到隆中,只见这里的山岗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岗前的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这位隐者是怎样一位世外高人?(采药),可见心系苍生,济世救民,为民造福,像明代名医李时珍。

隐在哪里?深山,真隐士自风流。

点评:陶渊明的《饮酒》这样描写自己的隐居生活——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张志和的《渔歌子》道出了一个隐者心境——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7、诗中这位隐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鹤发童颜 仙风道骨闲云野鹤

8、为什么要隐居呢?李白的诗《山中问答》给了我们答案——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9、小结:为什么隐居,答案已明了:古代的一些文人墨客或愤世嫉俗,或厌恶官场,正所谓“人生在世不得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虽然隐士生活清苦,但能如此自在悠闲,倒也乐在其中呀!

六、拓展:

1、“鸟择林而栖,人择邻而居”,于是,生活不如意的贾岛遂生隐居念头,由此来逃避现实,贾岛的另外两首诗《题李凝幽居》和《送唐环归敷水庄》都表现了他的这种心境。浏览一下。

2、《剑客》和《题诗后》则表现了贾岛诗歌创作上的精益求精、反复推敲,课后可试着把这两首诗背诵下来。

贾岛的创作精神和唐代被称为“诗鬼”的李贺有异曲同工之妙——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长歌破衣襟,短歌短头发。作诗“呕心沥血”,清代诗人袁枚也喜欢斟词酌句,所以编者把他两人的诗收一块来了。

3、今天,李老师选编了贾岛的另外几首诗与大家一起赏析。其中,《忆江上吴处士》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这句诗脍炙人口,知道其中的一段典故吗!见补充材料第二自然段。

4、《暮过山村》中有一句话“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贾岛的诗追求境界幽深险僻,这句诗便能体现这一点。“言为心声”,这里,我们用杜甫的一句诗来形容贾岛再恰当不过了——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七、作业:指导改写《寻隐者不遇》

我们可联系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来帮助我们想象。

山中景色多幽静呀!树木葱茏,野花绽放,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听着悦耳的清脆鸟鸣,沿着潺潺流淌的清澈溪流,作者来到了大山深处。他与童子进行了三番问答,(注意人物神态、语言、动作),当寻访不遇的时候,他面对着悠悠白云,巍巍青山,郁郁青松,会怎么想,怎么说?把上面的画面连起来一气呵成。下面,请同学们对照书上的这幅画,练习改写。

(学生埋头写作)

附(主题阅读——美文欣赏、经典诵读)补充材料:

贾岛出生于平民家庭,门第寒微,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传说他30岁前曾数次应举,都不得志。失意之余,又迫于生计,只好栖身佛门为僧,取法名无本。贫困的家庭景况,枯寂的禅房生活,养成他孤僻冷漠而内向的性格,但他酷爱吟诗,常常为构思佳句而忘乎所以,“虽行坐寝食,苦吟不辍。”贾岛也因此被视为唐代苦吟诗人的典型。 有一次,贾岛骑驴横过长安大街,时适秋风正劲,落叶遍地,贾岛诗兴大作,即景吟“落叶满长安”。贾岛更思属联,杳不可得。忽然,他想到“秋风吹渭水”,喜不自胜。正在他得意忘形之时,京兆尹刘栖楚“驾到”,贾岛闪避不及,唐突了京兆尹的仪仗队,结果被抓去关了一晚。

又有一次,贾岛骑驴访李款幽居,于驴背上得诗句“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中树,僧推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但又觉得“僧敲月下门”似乎比“僧推月下

篇二:寻隐者不遇语文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四学区()学科集体备课共享课案

篇三: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理解本诗的诗意。

2、通过想像,拓展空间,感受诗的简炼。

3、结合诗人的经历,感悟诗所表达的意境。

4、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理解本诗的诗意。

通过想像,拓展空间,感受诗的简炼。

教学难点

结合诗人的经历,感悟诗所表达的意境。

教学准备:

师:课件

生:默写本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5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首古诗,(师板书诗题),生读题目。

2、在自已本子上写下来,想想题目什么意思,提醒注意写字姿势。

3、解题:知道什么是隐者吗?(板书隐者)隐者是哪一些人?(隐居山林的,有一定才能,但不原出去做官的人),你知道哪些比较有名的隐者。

这些隐者,在隐居时一般不说姓名,只有雅号,如诸葛亮,人称卧龙先生,陶渊明,人称五柳先生。有些出家为僧为道的,只有法号。

4、寻:寻找, 不遇:没遇到。

5、完整地请学生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同意他的解释吗?

6、好像缺了主角,是谁在寻找隐者呢?(板书诗人)

知道贾岛这个人吗?你了解的贾岛是个怎么样的人?谁来介绍一下。(师相机补充,出示课件。)

苦吟可能学生会说到,现只要结合课件随机梳理一下。

其实,贾岛早年也算是一个隐者,知道原因吗?

做过和尚,法号无本。后来还俗了,因为遇上了谁?韩愈,当朝的大官,韩愈看中他的才华,劝他去搏取功名,结果他在京城考了三十年,一无所成,所以只能苦吟。

二、 检查预习,初解诗义。 10

导语:苦吟诗人的这首小诗大家都拜读了吗?那先考考大家的预习情况,来,拿出本子,和老师一起来默写。实在不行,看老师黑板。

1、师板书,反馈默写情况。

对照黑板,检查一下,有没有写错的字?全对的举手。有没有觉得写得不太美观的字?给你时间,再调整一下。格式安排是否合理,一句一行。改一改。

2、指名学生读古诗。

3、解疑,有不理解的地方吗?提出来。学生相互帮助,理解诗意。

童子何人?与隐者什么关系?(待童,徒弟,是儿子吗?)

言师,言,说,谁在说?(童子)说谁?(师父),童子在说师父什么? 此:这,此山,这座山。

深:云雾弥漫,浓得遮人视线。

处:地方 不知处:不知道去向。

4、同桌练说,再指名说说诗意。

5、练习朗读

三、 体会诗的凝炼,精妙。5

来,理解了诗意,我们来谈谈读后感,觉得这首诗写得怎么样?(自由讨论,好的觉得好在哪里?

1、看出来了没有?这里面还省去了几个具体的提问。

2、你能根据回答猜猜看,这里边诗人是怎么问的?(发言,初步了解)

3、(出示练习题目)那你能把这一段诗人与童子的对话补充完整吗?自已说说。

诗人问:童子回答: 诗人问:童子回答诗人问:童子回答:

4、同桌对练,指名表演。

5、读诗。

四、 体会诗人的情感起伏。10

1、你看,根据童子的回答,往前推,我们可以想像出诗人的问题,那往后推呢?想想看,当诗人听到童子的不同回答后,心情如何呢?

(出示试题,图画)

诗人来到松下,只见()

诗人问:童子回答:

听到童子的回答后,诗人()

于是诗人又问:童子回答听到童子的回答后,诗人()

于是诗人再问:童子回答: 此时,看着( ),诗人( )

2、 同桌练说,指名分角色练说。

3、 总结:表扬好的同学,你看,这一段练习中有语言描写,有景物描

写,还有心理活动的描写,如果我们把刚才同学们说的组合一下,那就是一篇挺不错的作文啊。这么具体的一件事,诗人描述的时候用了多少字?(20)这看似平淡的20个字背后,诗人留给我们的是多么丰富的想象空间啊,来,带着你的想像,再来读这首诗。

4、 读诗,读出情感的起伏。

五、 体会诗人炼字的精妙。10

1、 这首诗现在就学完了,接下来我再带大家学另外一首。

2、 出示《寻隐者有遇》,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花间问童子,

言师挖菜去。

只在南山中,

马上就回来。

3、 感受并比较一下,你觉得这首诗和贾岛的诗比起来如何?

4、 请自由讨论,感受贾诗遣词的妙处。

花间VS松间VS松下

花易凋零,松四季长青,花矮,松高,用松更显高洁, 坚韧,有力松间,显窄,体会不出松的高大。松柏忌出山,出山先为薪。采药VS挖菜

挖菜,俗不可耐, 采药,飘逸,神秘,符合隐者的身份。

寻药干什么? 济苍生,可做官,为已治病,何能爬山?

求仙,求不老,寻长生不老,得道成仙之药。

在他们眼里,再险恶的老林也是桃花源,再陡峭的山峰

也只是难得的风景

此山VS南山

南山太具体,童子不会知道的如此确切。

云深VS云浅

真隐者隐得深,不会这么快回来。为何要到云深处?因为仙药在云深处

嘛。

感受,从上面的这些字词中,你能感受到,这是一位怎么样的隐者?(逸,

超脱,与世无争,清高,若即若离,时隐时现。)

相机完成板书(松下 山中 云深处 药 仙 )

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5、 遇到了没有?

贾贾岛此番去,虽然没有见到隐者,但见到了什么?虽然我们到最

后也不知道隐者的名与姓,但是我们看到的这些东西,在红尘俗,在京城朝野中见得到吗?那诗人有收获吗?(感受到了隐者的境界 逸,超脱,与世无争。)与隐者比起来,诗人仿佛是来自另一个世界,一个世俗的世界。(板书,俗,逸)

6、 回到题目,诗人到底在寻什么?

寻找一个理想中的自己,但是苦寻不到。追求一种超脱的人生境界,但是无法摆脱俗世的干扰与诱惑。

结合诗人的人生遭遇,俗世有什么?有诱惑,哪些诱惑?做官,做了官以后呢?

感受贾岛的内心世界,矛盾,痛苦,遗憾,无奈,向往隐者超脱的境界,又受世俗羁绊,为无法再做一个纯粹的隐者而遗憾。(结合“推敲”的故事,以及后半生屡试不弟的挫折,进一步理解苦吟,一旦入了红尘,那就人在江湖,身不由已了。)难怪会“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啊”!

六、师结语。

1、系统总结,完成板书

我们再来完整地看一下,又能体会到更多的意味。

隐者在松下寻隐者,而隐者在山中采仙药。(寻,采)只有谁最无欲无求,童子嘛,(不随师父采药,求仙得道,也不招待远来的客人,博得对方的常识,是真隐者,何需寻隐者,是真洒脱,何需采仙药?)童子在哪里?松下嘛!就站在贾岛的对面嘛。这就叫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啊!

你看,贾岛要追求的这种真正超脱的,无求的人生境界,看似很远,实则很近,看似很近,实则又很远,仿佛永远不可“遇”。贾岛将这种不遇的感慨凝聚在这淡淡的文字中,在今天,在课堂上,与我们相遇了。

2、 这首诗,初看平淡实则深远,其实对于一首诗也好,其它体裁的文学作品也一样,有时你以为理解了,不过如此,其实,你只是来到了“松下”,再往里边走走,有新的感悟了,以为真懂了,也许只是到了“山中”,真正的意味,可能还在“云深处”呢!那就让我们把自己的感受,送到这松下,送到这山中,送到这云深处,来,闭上眼睛,做一回真隐者,吟诵这首诗,不求一致,吟出自己的感觉。(配乐)

六、 布置作业

把诗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板书设计

俗 逸 仙

贾岛 寻 隐者 采药

松下山中 云深处

再补一篇《寻隐者不遇》的教后反思

这是一堂我觉得很失败的课,失败的原因,主要是学生没有完成预订的环节,或者说,这堂课我希望中的目标,没有协助学生达成。

这堂公开课,原本是根据进度随意选的,但是随着文本解读的深入,我开始感觉到,这堂课并不好上。这篇课文应该说,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存在了不少时间了,但是,好像至今没有一个大师级的名师上过。为什么?我觉得在于文本。窦老师上过一篇类似的《游园不值》,那首,窦老师挖得很深,也很广,但我感觉,那首诗本身的意味,可能还是不如这首诗。这首诗字面意思极其浅,几乎不需要教师的帮助,学生就可以自学完成,但是背后的意思却极其深,极其广,可以说,是一首近乎完美的诗,如果要让学生感受到这种完美,这两者的落差实在不好把握。如果按常规的讲,太过浅薄,这也不符合我的性格。我是带着自我挑战的心态来上这一课的,但是事实让我很是失望。

究其原因,我觉得可能还是我比较理想化了一点,可能过于沉醉在自己对诗的理解中,而忽略了学生对这首诗的感受,或者说,我忘记了学生才是我要面对的主要对象,而诗,不过是一个教学的载体。我本末到置了。我的理解,和学生的理解,也存在着一个大的落差,这也让我意识到,一次到位的课文预习,对老师,对学生而言,是多么的重要。

通过这堂课,至少让我明白了今后的几个主攻方向。

1、 加强对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这需要一套较为完整的管理督促机制。不仅要靠学生自己,需要我给出一套明确的,有具体目标,并乐于为学生接受的方案。而且还要

利用整个班级的力量,包括各自家长的力量来完成。这是一个系统工程。

2、 加强对学生深度思维的培养。这堂课给我的感觉是,很多同学发言很踊跃,但似乎

总是在一个层面上来回徘徊,没有形成有效的突破,当然也有一些学生一声不吭。那些踊跃发方言的同学,如何在保护他们积极性的同时,让他们能有更多的时间,深入思考问题。那些一声不吭的学生,如果让他们开始思考,并有思考的兴趣,这也是需要努力的地方。

3、 逐步加强自己的课堂调控能力。后面预设的环节,没有突破,自己的导是主要原因,

如果能顺着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这四两拔千斤的太极功夫,真是一门学问,在观摩名师上课的时候,可能仅仅去注意他们精致的环节,动人的语言了,而忽略了一些类似于“家常话”的话,看人挑担不吃力,说的一点没错。

4、 加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从课堂上可以看出,学生现在的语言还不是很规范,

缺乏对事物的形容描绘能力。如让学生想像一下当时山中的美景,学生的语言极其简单,要让学生写出好作文,首先要力求让学生能说一段较为完整的话。

这么美的诗,这么富有意境的诗,没能让学生去体会到,真是一种遗憾。希望有一天,我能带领我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之中,深入到诗歌这片桃花源,而不是总在洞口徘徊。


寻隐者不遇的诗意》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7336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寻隐者不遇的诗意
相关文章
  • 寻隐者不遇的诗意

    寻隐者不遇《寻隐者不遇》主题阅读教学设计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教学目标:1、能朗读,能背诵并能正确默写,培养对古诗的兴趣。2、借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