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考试教案 > 村官考试辅导 正文

村官考试辅导

2017-01-04 06:22:46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2014年大学生村官考试:你该如何回答为什么要考村官

2014年大学生村官考试:你该如何回答为什么要考村官 意愿型问题是大学生村官面试中考查考生的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的匹配性、考生的价值取向,求职动机,职业兴趣等多个方面的特征。因此,考察此类题目,可以选拔出来与岗位最为匹配的人,进而实现双赢,政府机关录取了能力与岗位相符的人员,同时,考生也找到了一个最能发挥自己特长的舞台。

对于背景意愿类问题,难度增加表现为:

一是,出现了变形题,即不再是单纯的问背景、问意愿,而是与现象看法类问题,压力危机类问题相结合增加考察难度。

二是,背景意愿类问题在考试中考察的概率不断增大。

三是,在实际中,即使对于背景意愿类问题考生不会出现无话可说的情形,但是背景意愿类问题也是考生难得高分的一类题目,分数比较集中。在竞争日趋激烈的考试中,得到最大化的高分才能最终保证获得心仪的岗位。

比如说:

(1)你是师范生,为什么不去当老师而去当外交官?

(2)大池中的小鱼和小池中的大鱼,你想做哪个?

(3)根据专业和能力情况看,你可选择的职业范围很广,为什么选择国家机关而且特别选择了我部门呢?

意愿性问题可以查出考生职业选择方面的内心想法,反映出真正的求职动机。中公教育专家认为答这种题目也是有章可循的,

(一)个人的职位选择原因:

1、现实性需要(解决住房、户口迁移、专业对口、照顾家人等)与岗位情况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住房,很多年轻人刚进入社会,没有一个稳定的居住地点,现实需要解决个人居住的问题;

比如户口,可以通过考大学生村官的途径,把自己的户口迁到个人喜欢的城市;

1

企业QQ:800037705 论坛:http://club.offcn.com/forum-189-1.html

比如专业对口,无论是大学的学习还是研究生阶段的深造,每个人都想学以致用,而在考取大学生村官时,就能够借助平台来实现自己学以致用的理想。

2、兴趣与岗位情况

成就动机(认知需要、自我提高、自我实现,服务他人的需要,得到锻炼等)与岗位情况。每个人对于自身都是有一定的认知的,无论是自身的优势还是缺点都会有所思考。于此同时为了提升自我,实现自己的价值会对于岗位有着极大的兴趣和期望,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为别人提供服务,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当然自己的实践和工作能力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提高。

3、对组织文化的认同

当文化与组织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指的是组织中的成员所共有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信仰及道德规范要求。它往往是该组织所特有的,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它确定了该组织的风气和人们的行为准则, 参加大学生村官考试的人员,对于自己报考的部门的组织文化应该有一定的了解,无论是从近期个人发展还是远期的职业规划来看,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二)方法点播

1.真实而不庸俗原则。

考生在回答问题过程中切忌天马星空,要本着务实的原则,以具有自身特点的事例来回答考官提出的问题。

2.具体方法。

考生可以从过去、现在和将来这三方面来答;也可以从工作、学习和生活来体现自己对于考题的理解。

第一,考生在回答问题时是切忌不要过于抽象,结合事例具体化,可以选取一方面的经典事例来打动考官,走的是以情动人的路线,建议考生事例要真实,切忌空洞,要对于个人和他人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力和感召力,说出自身对于此事的感受和对生活的感悟,让考官对此印象深刻。

第二,在答题过程中避免过于理论化,要把对于岗位的认知谈出来。物质上的认知是可以谈的,只要谈的真实也是很好的,既要谈出物质是每个人的现实需要也要说明不是工作的唯一目标,这样才会展现一个真实的你;同时也要表明自己对于工作是有更高的追求的。

2

企业QQ:800037705 论坛:http://club.offcn.com/forum-189-1.html

更多考试相关资讯请您登录内蒙古中公教育网查看。

企业QQ:800037705 3 论坛:http://club.offcn.com/forum-189-1.html

篇二:最新 村官考试“三农”知识库(参考答案)

“三农”知识库(参考答案)

1 为什么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大变化是什么?

1998年,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状况,农产品市场的供求状况,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状况,审时度势,作出了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重要判断。这是全党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实践证明是完全正确的。进入新阶段,是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六个重大变化上来判断的。

1) 农产品供求由长期短缺转变为总量大体平衡,丰年有余,农业

增长越来越面临明显的增长约束。

2) 农民收入增长的来源发生了重大变化。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发生

重大变化后,农民收入来源趋向于多元化和多样化,由过去主要依靠种植业转向主要依靠非种植业,由过去主要依靠农业产业转向主要依靠非农产业,

3) 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流动的动因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计划经济时

期,我国限制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农民被剥夺了自由流动的权利。在20世纪80年代,政府农村就业的基调是鼓励“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式的就地转移。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国家控制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政策开始有所松动,从限制农民流动,逐步转向承认流动,接受流动,鼓励流动。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农

村劳动力的跨地区流动日趋活跃,并逐渐成为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主要方式。现阶段中国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主要是以向城镇迁移为主,占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总量的比重在70%~80%的水平上,其中转移到大城市的占到了30%以上。过去,农民外出打工主要是养家糊口,满足于挣小钱,多是权益之计,多是临时外出,多是自发行为。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农民由过去的一个人进城到现在的举家进城,由暂时居住到长期居住,由做简单工作到做技术工作,由离土不离乡到离土又离乡,努力的想成为城市居民,成为企业的工人,成为工商业的经营者。

4)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与城镇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的关系发

生了重大变化。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过去城乡之间单一的关系,逐步被多种经济联系和要素交流所取代,城乡经济相互作用日趋紧密,城市与农村、农业与非农产业、农民与市民更加相互依赖、难以分割。

5) 我国农业与世界农业的关联度发生了重大变化。加入世界贸易

组织,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参与全球化竞争的必由之路。

6)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内涵和工作重点发生了重大变化。虽然

长期困扰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农产品供给不足的矛盾缓解了,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农业综合效益不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矛盾日益突出;虽然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进入了小康,但还有大量的农村人口生活水平相当低;虽然全民的教育文化水平

和医疗卫生服务在稳定提高,但农村教育、医疗等基本社会事业的发展明显滞后;虽然我们在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上作了大量工作,但工农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收入差距扩大是趋势还未根本扭转。过去农业和农村的主要工作任务是抓产量,保供给,现在既要保供给,更要抓收入,中心任务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基本目标是千方百计的增加农民的收入。过去我们要抓速度,单纯追求GDP的增长,现在开始注重质量和效益,讲求可持续发展。过去我们单纯抓生产、抓经济,现在开始注意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的发展。过去我们基本上是就农业抓农业,就农村抓农村,现在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 什么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如何形成的?

二元经济结构是发展中国家走向工业化和现代化必经的过渡形态。刘易斯的二元经济发展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经济是由两类性质不同的部门构成的:一是传统部门,主要是农业部门;二是现代工业部门。他把此种经济称为“二元经济”。

3 我国农民收入增长有什么特征?为什么说增加农民收入是农村发展的基本目标?

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的变化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1978~1984年,农民收入的高速增长阶段。农村经济体制变

革,政府大幅度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诱发了农业的超常规增长。

这一阶段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量构成的基本特征是,因为生产增长的收入占56.0%,因收购价格而增加的收入占23.1%,转移收入占13.3%,因减免税收而增加的收入占7.6%。

2) 1985~1988年,农民收入增长的减缓阶段。在这四年期间,

农民收入名义增长率跌到11.0%,而实际增长率只有1.2%,虽然名义上收入年年增加,但实际收入的增长却非常缓慢。这一时期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不景气,农业年均增长率下跌到4.1%,粮食生产则出现了“一年停滞,三年徘徊”的被动局面。

3) 1989~1991年,农民收入徘徊和停滞阶段。1989~1991年,

农民人均纯收入由545元增长到708元,扣除物价因素年均增长率只有0.7%,其中1989年农民人均收入实际下降1.6%。这一阶段农民收入的年增长态势与农业增长的态势极不协调。1989~1991年期间,农业增长势头较好,按人口平均计算,农业的实际年增长率达到5.4%,其中粮食产量连年创历史最高水平。农业增产,而农民不增收或少增收,农民收入连续多年徘徊,成为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我国经济运行中十分突出的一个问题。

4) 1992~1996年的恢复增长阶段。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从

1991年的708元增加到1996年的1926.1元,年均增长速度为22.16%。但由于这段时间物价水平上涨很快,扣除物价因素以后,年均实际增长速度并不是很高,为8.06%。

5) 1997年以来,农民收入连续7年低速增长。1997~2002年农

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3.97%,比改革开放以来24年平均值

篇三:2014年北京市大学生村官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4年北京市大学生村官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注意事项

1.本次考试必须在答题卡上用钢笔或签字笔作答,并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及填涂准考证号等信息。

2.本次考试与一般的考试不同,它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提出并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测试。

3. 本试题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客观试题。第二部分为主观试题,客观试题60分,主观试题40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5.考试结束铃声一响,请你立即放下笔,将试题.答题卡和草稿纸交给监考员验收后方可离开考场。 第一部分 客观题

一.单选题(下面题目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内括号内,每题1分,共20分)

1.万物皆备于我是( C)

A.形而上学 B.辩证法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2.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B )

A.社会改革 B.阶级斗争 C.社会基本矛盾 D.个别劳动时间

3.体现公共行政的性质和方向的是( B ).

A.国家职能 B.政府职能 C.立法职能 D.司法职能

4.甲.乙两企业签订销售合同,甲按约给付乙方4万元定金后,乙企业违约.甲企业依法有权要求乙企业给付(A ).

A.8万元B.2万元C.4 万元 D.6万元

5.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是( B).

A.承包制 B.公司制C.租赁制 D.股份制

6.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

A.形式和状态 B.源泉和动力 C.方向和途径 D.内因和外因

7.在检验真理的过程中,逻辑证明( D ).

A.起决定性作用 B.只起微不足道的作用

C.与实践共同起决定性作用D.起补充实践检验的作用

8.事物发展的源泉在于( C ).

A.人的主观能动性 B.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C.事物的内部矛盾 D.外力的推动

9.下列刑罚中,不属于附加刑的是( A).

A.管制 B.罚金 C.剥夺政治权利 D.没收财产

10.凡是能直接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条件或根据称为( C ).

A.法律关系主体 B.法律关系客体 C.法律事实 D.法律关系内容

11.中学生李某在电影院看电影时与同伴追逐打闹.大声喧哗,影响了电影的正常放映. 工作人员多次劝阻无效后把他们送到了派出所,民警对他们进行了法制教育和治安处罚,李某及其同伴的行为属于(C ).

A.违法行为B.犯罪行为

C.扰乱公共秩序行为 D.妨害公共安全行为

12.专业性强的职务和基层行政职务可采用(C ).

A.委任制 B.选任制 C.聘任制 D.考作制

13.市场信号主要是指( B ).

A.竞争信号 B.价格信号 C.供给信号 D.需求信号

14.( B )对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承担民事责任.

A.代理人自己 B.被代理人 C.代理人和被代理人 D.第三人

15.造成大气污染的有害气体是( C ).

A.氮气.氧气B.稀有气体.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D.氧气.二氧化碳

16.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 B).

A.速度.比例和效益的统一B.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C.形成一.二.三产业的合理结构 D.科技.教育与经济的紧密结合

17.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军某省军区向该省各市.县人民政府行文时可制发(B ).

A.命令(令) B.函 C.指示 D.通知

18.政党监督的主体除了党委和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外,还有( B ).

A.党的宣传部门 B.党的基层组织 C.党的组织部门 D.党的领导集团 19.21 世纪的国际竞争是多方面的,而且日趋激烈,但归根到底是( D ).

A.综合国力的竞争B.经济实力的竞争C.科技实力的竞争D.人才的竞争

20.我国法律对人的效力采用的原则是( C ).

A.属地主义原则 B.只采用属人主义原则

C.属地主义与属人主义相结合的原则 D.普遍管辖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下面题目中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内括号内,每题2分,共20分。本题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意识的本质是( BCD )。

A.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B.人脑的机能 C.人脑的属性 D.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有( BCD )。

A.庸俗的唯物主义 B.近代的机械唯物主义

C.辩证的唯物主义 D.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

3.法律监督的主体包括( ABC )。

A.国家机关 B.社会组织 C.人民群众 D.新闻媒体

4.法律上保护人身权有以下方式( ABC)。

A.民事制裁 B.刑事制裁 C.行政制裁 D.批评教育

5.根据行政职权的产生和方式,行政主体可以划分为( AC)。

A.授权性行政主权B.内部行政主体C.职权性行政主体D.外部行政主体

6.在阶级对立社会中,法具有执行各种社会公共事务作用,主要有( ABCD)。

A.维护人类社会基本生活条件 B.维护生产和交换的秩序

C.组织社会化大生产D.推进教育.科学.文化的发展

7.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如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自治机关可以报经该上级国家机关批准,( BC )。

A.拒绝执行 B.停止执行 C.变通执行 D.退回上级国家机关

8.关于物质运动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辩证统一,正确的是( ABCD)。

A.绝对运动是具体物质形态产生的根源,相对静止则是物质存在和分化的条件,二者 的统一说明了物质世界的无限多样和丰富多彩

B.只有承认和肯定相对静止,我们才能具体认识和区分事物,对事物及其运动进行定 性.定量的分析;也只有承认和肯定物质的绝对运动,我们才能够因势利导,改造事物

C.割裂物质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就会导致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和相对主义的诡辩论

D.正确处理社会改革与社会稳定的关系,注意政策的调整与连续性,符合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辩证统一原理

9.我国国家公务员工资制度中,由( AC )构成津贴制作为工资的补充形式。

A.地区津贴 B.法定津贴 C.岗位津贴 D.工龄津贴

10.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在于( ABCD)。

A.它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 B.它们之间互相作用.互相影响

C.它常常落后于社会存在的发展 D.它同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村官考试辅导》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6176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村官考试辅导
相关文章
  • 村官考试辅导

    2014年大学生村官考试:你该如何回答为什么要考村官2014年大学生村官考试:你该如何回答为什么要考村官意愿型问题是大学生村官面试中考查考生的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的匹配性、考生...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