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安全知识题
通用安全知识
1什么叫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又称LEC格雷厄姆法,是一种对作业危险性的半定量评价方法,用与系统风险率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风险的大小,并将所得作业条件危险性数值与规定的作业条件危险性等级相比较,从而确定作业条件的危险程度。
2、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中D、L、E、C各代表什么意义:
符号D表示作业条件危险性,符号L、E、C代表危险性的三个因素。符号L表示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符号E表示人出现在这种危险环境的时间,符号C表示发生事故可能产生的后果。
5、应急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3)预防为主,平战结合。
6、安全“三宝”系指什么?安全帽、安全带和安全网。
7. 我国确定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是什么?
答: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
8.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由谁负责?答: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
9.关于生产经营场所和员工宿舍的安全条件有何要求?
答:应当设有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畅通的出口,禁止封闭、堵塞生产经营场所或者员工宿舍的出口。
10.企业所设置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是什么?答:专门负责安全生产管理事务的部门。
11.企业所设置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是指什么?答:专门负责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人员。
12.“三同时”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
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
13. 从业人员与生产经营单位订立的劳动合同时,应当载明的劳动保护事项有哪些?
答:有关保障从业人员劳动安全、防止职业危害的事项,以及依法为从业人员办理工伤社会保险的事项。
14.修改后的《安全生产法》由习近平主席于2014年签署第十三号令予以公布,自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
15.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和报废,应当符合什么标准? 答: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16.依据《安全生产法》,事故调查处理应当按照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性质和责任。
17.生产经营单位如何管理重大危险源?
答: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应当采取的紧急措施。
18.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和报废,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19.特种作业人员上岗作业的条件是什么?
答:特种作业人员必须保证身体健康,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20.《安全生产法》第一百零四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不服从管理,违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或者操作规程的,由生产经营单位给予批评教育,依照有关规章制度给予处分。
21.今年“安全生产月”的主题是什么?
答: 今年“安全生产月”的主题是“加强安全法治、保障安全生产”
22. 劳动合同在从业人员保障方面应载明哪些必备内容?
答:依照《安全生产法》规定,劳动合同应当载明有关保障从业人员劳动安全、防止职工危害和依法为从业人员办理社会保险的三项必备内容。
23.从业人员违反岗位操作规程造成事故的,行为人和有关负责人各负什么责任?
答:从业人员经过安全教育培训,了解岗位操作规程,但未遵守而造成事故的,行为人应负直接责任,有关负责人应负管理责任。
24.《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于什么时间公布起施行?答:自2004年1月13日。
25.《安全生产法》的立法目的是:为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防止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6.生产安全事故的处理结案时间是多少个工作日?
答:生产安全事故的处理一般在30日内结案,特殊情况不得超过90日,需进一步延长的不得超 过180日。
27. 什么是危害因素?
答:危害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
28.什么是应急预案?
答:应急预案是指事先制定的关于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时进行紧急救援的组织、程序、措施、责任以及协调等方面的方案和计划。
29.什么是应急救援体系?
答:应急救援体系是指保证应急救援预案的具体落实所需的组织、人力、物力等各种要素及其调配关系的总和,是应急预案届时能够落实的保证。
30.编制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的目的是什么?
答:编制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的目的是抑制突发事件,减少事故对工人、居民和环境的危害。
31.国家对哪些行业实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
答:矿山企业、建筑施工企业和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破器材生产企业。
32.重大事故隐患报告书应包括哪些内容?
答:重大事故隐患报告书应包括:事故隐患类型;事故隐患等级;影响范围;影响程度;整改措施;整改资金来源及其保障措施;整改目标。
33.事故发生的三大间接原因是什么?防止的对策是什么?
答:技术原因,教育原因和管理原因;防止的对策是技术的对策,教育的对策和法制的对策。
34.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可分哪几种?
答:按责任可分为责任事故和非责任事故;按事故造成的后果可分为人身伤亡事故和非人身伤亡事故。
35.通过安全教育培训的从业人员要达到什么要求?
答:一是具备必要的安全知识;二是熟悉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三是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
36.企业安全管理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答:(1)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建立和落实。(2)安全生产教育培训。(3)工作场所和设备设施的安全。(4)安全生产检查。
37.《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是什么时候由谁签发实施的?
答;《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已经2007年3月28日国务院第172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是总理温家宝于二○○七年四月九日签发实施的。
38.制定《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目的是什么?
答:为了规范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落实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制定本条例。
39.什么是危害?
答: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40.危险、危害因素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答:能量、危害物质失控。
41.什么是安全生产《五项规定》?
答:是指《关于加强企业生产中安全工作的几项规定》,内容包括(1)安全生产责任制;
(2)编织劳动保护措施计划;(3)安全生产教育(4)安全生产定期检查;(5)伤亡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42.安全生产“五字经”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五字经”指的是新、准、快、全、包。具体内容是:1、安全意识求“新”;2.反馈信息求“准”;3、纠正三违求“快”;4、观察问题求“全”;5、安全问题求“包”。
43.车间隐患整改制度中的“四不交”指的是什么?
答:(1)个人能解决的不交班组;(2)班组能解决的不交工段;(3)工段能解决的不交车间(4)车间能解决的不交厂部。
44.什么是安全生产的“五要素”?
答:一是安全文化,即安全意识;二是安全法制;三是安全责任; 四是安全科技;五是安全投入。
45、企业管理工作中安全检查的目的是什么?
答:了解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状况,发现生产现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潜在的职业危害,以及采取措施及时纠正,改善劳动条件,防止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
46.不安全的心理状态有那几种?
答:(1)骄傲自大、争强好胜 ;(2)情绪波动,思想不集中 (3)技术不熟练,遇险惊慌;
(4)盲目自信,思想麻痹 (5)盲目从众,逆反心理; (6)侥幸心理 ;(7)惰性心理 ;
(8)无所谓心理 ;(9)好奇心理; (10)工作枯燥,厌倦心理 ;(11)错觉,下意识心理 ;
(12)心理幻觉,近似差错 ;(13)环境干扰,判断失误。
47.什么叫标准工作日?
答:标准工作日是指由法律规定的,在正常情况下,一般职工实行的工作日。目前我国
篇二:安全知识问答题
安全知识问答题
1. 什么是劳动保护
劳动保护是根据国家法律、法规,依*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采取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消除危机人身安全健康的不良条件和行为,防止事故和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内容包括劳动安全、劳动卫生、女工保护、未成年工保护、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
2. 八小时工作制的由来
八小时工作制的权利是1886年5月1日,通过美国大约35万工人举行大罢工获得的。
3. 什么是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安全生产法规建立的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工程技术人员、岗位操作人员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对安全生产层层负责的制度,这是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的组织措施。
4. 什么是《三大法规》?
三大法规指《工厂安全卫生规程》、《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工人职员伤亡事故报告规程》。
5. 什么是《五项规定》?
是指《关于加强企业生产中安全工作的几项规定》,内容包括(1)安全生产责任制;
(2)编织劳动保护措施计划;(3)安全生产教育(4)安全生产定期检查;(5)伤亡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6. 什么叫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是指法律规定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工作日、工作周)应该劳动的时数。包括劳动者实际工作时间,也包括劳动者在生产或工作前从事必要的准备和结束的时间,连续性有害健康的间歇时间以及女工哺乳时间。
7.什么叫标准工作日?
标准工作日是指由法律规定的,在正常情况下,一般职工实行的工作日。目前我国实行的是标准工作日是每日8小时,每周40小时。每周工作5天,给予2天的工休假日。
8.什么是加班加点?
职工根据行政命令和要求,在法定节日,公休假日进行工作叫加班,超过标准日以外进行工作的时间叫加点。
9.什么叫伤亡事故?
伤亡事故指企业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亡、急性中毒事故。
10.什么叫暂时性失能伤害?
暂时性失能伤害是伤害及中毒者暂时不能从事原岗位的伤害。
11.什么叫永久性部分失能伤害?
永久性失能伤害是指伤害及中毒者肢体或某些器官功能不可逆的丧失的伤害。
12.国家规定的对比色是什么?安全色相应的对比色是什么?
国家规定的对比色是黑白两种颜色。安全色及其相关的对比色是红色-白色;黄色-黑色;蓝色-白色;绿色-白色。
13.国家规定的安全色是哪几种?
国家规定的安全色有红、篮、黄、绿四种颜色。含义是:红色表示禁止、停止(也表示防火);蓝色表示指令;必须遵守的规定;黄色表示警告、注意;绿色表示提示、安全状态通行。
14.使用有毒有害原料有什么要求?
在生产工艺中,当必须使用有毒有害原料时,除在工艺上采取机械化和自动化外,还应从管理和生产设备、生产工艺的安全防护等方面采取综合防范措施,使其符合国家劳动安全卫生标准。
15.什么情况下可以缩短工作时间?
从事严重有毒作业和特别繁重体力劳动的工种,应适当缩短工作时间,一般每天要实行4至6小时工作制。
16.什么是安全生产方针?
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又称劳动保护方针,在1952年第二次全国劳动保护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劳动保护工作必须贯彻安全生产的方针。在1987年全国劳动检查会议上又进一步规定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并一直沿用至今。
17.酒精浓度与驾驶?
实验表明汽车驾驶员血液中的酒精浓度达到0.03%时,驾驶能力开始下降。达到0.08%时,误动作比常人增加1.6%。达到0.09%时,判断力比常人下降25%。超过0.1%时,大祸很快就要临头了。
18.什么是职业病?
职业病是职业危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和时间超过一定限度,导致人体功能性与器质性病理改变,从而出现的相应的临床症状,这类疾病称为职业病。
19.什么是职业安全?
职业安全是指人们进行生产过程中没有人员伤亡、职业病、设备损坏或财产损失发生的状态,是一种带有特定含义和范畴的“安全”。
20.安全生产“五字经”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五字经”指的是新、准、快、全、包。具体内容是:1、安全意识求“新”;2.反馈信息求“准”;3、纠正三违求“快”;4、观察问题求“全”;5、安全问题求“包”。
21.每年的哪一天是中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
1996年,国家教委、劳动部、公安部、交通部、铁道部、国家体委、卫生部联合发布关于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的通知,确定每年3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为全国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日。
22.“劳动安全卫生标志”的图案及含义是什么?
“劳动安全卫生标志”以代表劳动安全卫生的绿十字为中心,周围用变性的齿轮和橄榄枝叶构成一个图案,左侧的齿轮象征劳动、长城和中国,右侧的橄榄叶象征着和平、美满和幸福。
23.录用未成年工与童工有什么原则?
未成年工与童工的区别在于未成年工年龄为16周岁到18周岁是允许在一定条件下录用的,但要给予特殊保护;而童工的年龄小于未成年工,是法律禁止录用的。
24.车间隐患整改制度中的“四不交”指的是什么?
(1)个人能解决的不交班组;(2)班组能解决的不交工段;(3)工段能解决的不交车间(4)车间能解决的不交厂部。
25.劳动保护用品的作用是什么?
使用劳动保护用品,通过采取阻隔、封闭、吸收、分散、悬浮等措施,能起到保护机体的局或全部免受外来侵害的作用,在一定条件下,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是主要的防护措施。防护用品严格保证质量,安全可*,而且穿戴要舒适方便,经济耐用。
26.劳动安全卫生标志的引伸含义是什么?
图案意在提醒人们要时刻注意劳动安全卫生工作,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
27.危险预知活动分哪几个阶段进行?
(1)发现危险的因素(2)确定重要的危险因素(3)制定对策(4)确定立即实施的对策。
28.企业管理工作中安全检查的目的是什么?
了解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状况,发现生产现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潜在的职业危害,以及采取措施及时纠正,改善劳动条件,防止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
29.对待安全问题,职工有什么权利?
(1)对违章指挥有权拒绝操作;(2)险情严重时有权停止作业(3)对漠视职工安全健康的领导者,有权批评,检举和控告。
30.工作中那些行为属于不安全行为?
错误操作使安全装置失效、使用不安全设备、用手代替工具、冒险进入危险场地、站坐不安全位置,不按规定使用防护用具、不安全装束均属于不安全行为。
31.《劳动法》中规定劳动者应履行哪些义务?
(1)完成劳动任务的义务;(2)提高职业技能的义务;(3)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的义务(4)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
32.对特定工种的劳动保护用品发放使用有何规定?
对于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安全帽、安全带、绝缘用品必须根据工种的要求配备齐全,并保证质量;对此类特种保护用品建立定期经验制度,不合格的失效的一律不准使用。
33.为防止有害物质对人体的危害,应采取哪些措施?
(1)改进生产工艺,以无毒,低毒的原料代替有毒、高毒原料;(2)改进生产设备,实现生产过程的密闭化;(3)搞好通风排毒;(4)隔离操作。
34.防止静电事故的基本措施有哪些?
对容易产生静电的场所,要保持地面潮湿,或者铺导电性能好的地面;工作人员要穿防静电的衣服和鞋、靴,让静电及时导入大地,防止静电积聚,产生火花。
35.国家标准规定安全帽的三项永久性标记是什么?
(1) 制造厂名称及商标、型号(2)制造年、月(3)许可证编号。
36.起重机“十不吊”的内容是什么?
指挥信号不明和多人指挥不吊;超负荷不吊;工件捆扎不牢不吊;吊物上有人不吊;安全装置失灵不吊;物件埋在地下不吊;歪拉斜吊不吊;物件锐角不垫软物不吊;物件下有人不吊;照明不足不吊。
37.临街施工有什么规定?
凡在城市内临街近巷、民房附近施工时,必须采取封闭施工或搭设坚固隔离防护棚,强化技术管理和安全管理,确保行人和居民的安全。
篇三:安 全 色
安 全 色
GB 2893-82
本标准规定了传递完全信息的颜色,目的是使人们能够迅速发现或分辨安全标志和提醒人们注意,以防发生事故。但不包括灯光、荧光颜色和航空、航海、内河航运所用的颜色。为其他目的而使用的颜色也不包括在不标准范围之内。 1 定义
1.1 安全色是表达安全信息含义的颜色,表示禁止、警告、指令、提示等。 1.2 对比色是使安全色更加醒目的反衬色。 2 安全色和对比色
2.1 安全色规定为红、蓝、黄、绿四种颜色,其含义和用途见表1。
表1 安全色的含义及作用
注:①蓝色只有与几何图形同时使用时,才表示指令。
②为了不与道路两旁绿色行道树相混淆,道路上的提示标志用蓝色。 2.2 对比色有黑白两种颜色,如安全色需要使用对比色时,则应按表2规定。
表2 对比色
注:黑、白色互为对比色。
2.3 黑色用于安全标志的文字、图形符号和警告标志的几何图形。
2.4 白色作为安全标志红、蓝、绿色的背景色,也可用于安全标志的文字和图形符号。
2.5 红色和白色、黄色和黑色间隔条纹,是两种较醒目的标示,其含义及用途见表3。
表3 间隔条纹标志的含义及作用
3 照明要求
3.1 安全色不能用有色的光源照明。低于TJ 34-79《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的允许照度,则应增加适当照明。 3.2 安全色不能使人耀眼。 4 安全色和对比色的颜色范围 4.1 颜色范围是表4和图。
表4 安全色与对比色各角点的坐标
安全色和对比色的颜色范围图
4.2 参考色样见表5。
表5 参考色样
5 检查与维修
安全色应注意检查、保养、维修。当发现颜色有污染或有变化、褪色,不符合本规定颜色范围时,则及时清理或更换。检查时间至少每年一次。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人事部提出。本标准由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诚朴、刘泽墀。
《国家规定的对比色是什么安全色相应的对比色是什么》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5860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