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免费论文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论文 正文 本文移动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论文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论文

2016-10-17 14:31:21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期末论文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2012年级本科生)

论文题目

学 生 姓 学 专 班 级:

学 号:手 机 号 码:

完 成 日 期:

辽 东 学 院

一、论文写作要求

1.在所列题目中,任选一个题目,独立完成论文的写作,所写论文的字数适宜于3000字以内,但不得少于1000字。

2.在正文前须写出200字左右的“内容摘要”和2—4个“关键词”,“内容摘要”和“关键词”各为一个自然段。

3.论文在学期第16周上课时由各班学委收齐,按学号顺序排列(按小号至大号自上而下顺序排列),交予任课教师。

4.论文满分为70分,按逻辑层次是否分明、立论观点是否成立、论证内容是否充实等方面赋分(其中,是否具有创新之处、创新内容是否具有说服力,以及是否独立完成论文的写作,均占有一定的分值)。

6.写作论文可参考相关文献,并列于文后。

7.严禁抄袭论文。凡抄袭者,视其抄袭程度予以惩罚性扣分、直至按零分处理。

二、论文基本要素的顺序

1.摘要:“摘要”两字为小四号、宋体加粗;其内容为五号、宋体。行距:多倍行距 1.25倍,间距:段前、段后均为0,取消网格对齐选项。

2.关键词:关键词与摘要之间空一行。关键词词间用分号间隔,末尾不加标点,2--4个,黑体,五号,加粗。

3.正文:小四,宋体。多倍行距1.25倍,段前、段后均为0,取消网格对齐选项。

4.参考文献:五号,宋体。“参考文献”四字要加粗。

三、课程论文的格式

1、纸 型:A4纸,单面打印;

2、页边距:上3.5cm,下2.5cm,左2.5cm、右2.5cm;

3、页 眉:2.5cm,页脚:2cm,左侧装订;

4、字 体:正文全部宋体、小四;

5、行 距:多倍行距:1.25倍,段前、段后均为0,取消网格对齐选项。

6、论文页脚的编排: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页码。页码应由正文首页开始,作为第1页。封面不编入页码。页码必须标注在每页页脚底部居中位置,宋体,小五。

7、参考文献的格式说明:

(1)参考文献在正文中引用的书写格式

引用的文献在正文中用方括号和阿拉伯数字按顺序以右上角标形式标注在引用处。

(2)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

① 参考文献一律列示于正文之后,按照在正文中引用的顺序进行编码。

② 作者一律姓前名后(外文作者名应缩写),作者间用“,”间隔。

③ 参考文献正文设置成字体:宋体,居左,字号:五号,多倍行距1.25行,段后、段前均为0。

④ 按照引用的文献类型不同使用不同的表示方法:

a) 专著(注意应标明出版地及所参阅内容在原文献中的位置),表示方法为:[序号] 作者.专著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例如: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42

b) 期刊中析出的文献(注明应标明年、卷、期,尤其注意区分卷和期) ,表示方法为:[序号] 作者.题(篇)名.刊名.出版年,卷号(期号):起止页.

例如:[1] 王海粟.浅议会计信息披露模式[J].财政研究,2004,21(1):56-58.

四、论文题目

1.今天的青年应该怎样看待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2.试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

3.试述“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和基本遵循

4.试述“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区别

5.如何借鉴“美国梦”实现“中国梦”

6.从中共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关系原理看现实与理想的关系

7.如何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8.如何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

9.从1978年以来中共历届三中全会重大政策内容看改革开放的进程

10.试述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11.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意义之我见

12.如何看待现实经济生活中个人收入出现差距的现象

五、参考文献推荐

1.教科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修订版)及其课后所列阅读数目。

2.新华网、人民网的新闻报道和理论文章。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2012年级本科生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期末论文评分原则标准

1.语言逻辑赋分占20%。

语言表述准确、简练,逻辑安排合理、清晰,且无错别字,记20分;不完全合乎此要求,视情况酌记10—15分,但不低于10分;完全不合乎此要求,一律记10分。

2.立论观点赋分占20%。

行文所表达的立场倾向鲜明地合乎主流价值观,记20分;所表达的立场倾向模糊或比较模糊,记10分;所表达的立场倾向与主流价值观明显对立,此项不记分。

3.论证过程赋分占40%。

论据较充分和充实,具有不争的可信度、可稽处和说服力,记40分;不完全合乎此要求,视情况酌记20—35分,但不低于20分;完全不合乎此要求,一律记15分。

4.引文出处赋分占5%。

行文中有引文,且在每一引文后用括弧注明出处,所注准确、便于查证,记5分;所注有不准确、或不便于查证之处,均记4分。行文中有引文,只在部分(包括大部分)引文后用括弧注明出处,记3分;完全不在引文后注明出处,记2分。行文无引文,记1分。

5.创新程度赋分占10%。

有独创观点,且论证较为严谨、论据较为充实和充分,对坚持主流价值观具有一定的说服力,记10分;有独创观点,与主流价值观相符,但论证不甚严谨、论据不甚充实和充分,视情况酌记7—9分;有独创观点,与主流价值观相符,但无论证过程和论据内容,视情况酌记4—6分。凡属违背主流价值观的观点,即使首次提出,均不属于此次评分所考虑的创新范畴,按上述第2条“立论观点赋分”原则标准对待。

6.学习态度赋分占5%。

独立完成论文的写作,引用他人学术成果均能标明出处,学习态度老实,记5分。所写论文有抄袭内容,且抄袭内容不超过整篇论文的50%,记1分;达到或超过整篇论文的50%,此项不记分。

凡属完全抄袭他人学术成果,整篇论文记0分。

篇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论文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概论》论文

—试论述邓小平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所

做的伟大贡献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论文

【题目】:试论述邓小平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所做的伟大贡献

【内容摘要】:从70年代末起,邓小平把握历史和时代的脉搏,把中华民族从过去“左”的路线,特别是从“文化大革命”的梦魇中拯救了出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始了以改革开放为标志的“第二次革命”。改革开放使古老的中华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主义在中国显示的蓬勃生机和活力,为全世界所瞩目。他开辟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道路,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

【关键词】:邓小平理论 改革开放 现代化建设 发展

【正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0年,是持续快速发展的30年,也是解放思想的30年。正是思想的大解放,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在变革、大发展。在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邓小平作为解放思想的旗手,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了历史性的伟大贡献。

一、全面拨乱反正,带领中国走出十年“文革”的迷茫。

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成为第二代中共领导集体的核心,带领中国走进一个新的时代。十年“文革”的浩劫,不仅国内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而且人们的思想陷入极度的混乱之中。用“百废待兴”来形容当时的情景一点也不为过。社会上,曾经狂热般的极“左”冲动和行为使许多人有一种被愚弄的感觉,曾经扭曲事实的历史冤案使人们产生了众多的疑问,曾经虔诚般信仰的理念受到了普遍的动摇。重新审视历史,固然需要巨大的勇气,但更需要具备高度的理性。邓小平的智慧在时代转换的转折关头充分体现出来。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邓小平所作的努力主要是:

第一,以政治家的敏锐性,力排障碍,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从而揭开了思想解放的序幕,为重新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基础。

第二,力主反对“两个凡是”的观点,提出“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命题,引导党和人民以科学的精神对待自己的领袖。

第三,全面启动纠错工作,慎重审查历史冤案,不仅为刘少奇等一批“文革”期间被错误打倒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彻底平反,而且也纠正了1957年反右斗争以及后来历次政治运动的各种错误,使民心得到极大的安慰。

第四,主持起草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检讨历史,总结经验,承认错误,澄清是非,力求对历史做出经得起检验的结论。这既是对人民负责任的交代,又有助于推动党轻装前进。在时代转换的关头,中国平稳地走出了“文革”的动乱,在一个新的时代获得了新生。邓小平为此做出的贡献功不可没。

二、果断决策,坚决实现党的工作中心转移20世纪末中国社会的变化取决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党的工作中心转移,邓小平作了多方面的说明。第一,实现四个现代化就是最大的政治,要从政治高度认识经济建设的重要性。第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第三,社会主义的效率和优越性要集中体现在充分发

展生产力上。第四,中国的经济搞不上去,就不能对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第五,经济不发展,人民生活得不到提高,影响党的执政地位。第六,实现工作中心的转移,“这是最根本的拨乱反正”。第七,要一心一意地搞经济建设,这是大局,要死扭住不放。这些论述在全党和全国人民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使转移党的工作中心的意识牢固地树立起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也作为核心内容在党的基本路线中确定下来。20世纪末中国社会的变化直接得益于党的工作中心的转移,邓小平对此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倡导解放思想,为中国迎接一个新的时代劈荆开路思想的力量在20世纪末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和飞速进步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从不堪回首的“文革”时代跨进耳目一新的新时代,历史让人们深切感受到解放思想的重要性。邓小平倡导解放思想,表现在很多方面。其中,对中国社会变化发生重大影响的有:打破对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盲目迷信,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跳出“姓资姓社”的思维定势,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鼓励冲破思想束缚,大胆试验,不要怕冒风险;提出重新思考社会主义,探索中国自己的道路;指出思想僵化将导致亡党亡国;号召学习国外一切有益的成果,包括向资本主义学习;提倡创新意识,老祖宗不能丢,但要敢于说新话,等等。这些振聋发聩的思想在中国大地吹起阵阵春风,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由此而获得新的生机。

四、冲破苏联模式,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转换是20世纪末中国社会发生巨变的关键。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不仅表现在一系列重大创新措施的制定上,更主要表现在模式的设计上。在模式的重新设计方面,邓小平首先确定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方针,打破了单一公有制的格局。其次,提出改革政治体制任务,从党政分开、机构改革和制度建设等方面着手,主张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民主。最重要的是,将计划与市场都作为资源配置的手段加以定位,通过实践摸索和认识提升,成熟地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设想,从而从根本上走出了苏联模式的藩篱。邓小平的这一模式设计的贡献,打开了一条崭新的社会主义实践之路。可以说,假如没有这个模式的转变,中国可能还要在探索社会主义的困惑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五、打破平均主义观念,改变了传统的发展思路

平均主义观念在中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根源和社会基础。中国传统文化中“患寡不患贫”的思想,几千年来一直承传着一种理想社会模式的蓝图。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以后,历史上的剥削制度被消灭了,人们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平等地位,创造了社会发展新的蓝图。但是,在教条主义的影响下,长期以来,对社会主义的认识陷入了思想误区,传统的“患寡不患贫”思想由于计划经济、统一分配、产品调拨等一整套制度性的安排,融入到社会主义的图解之中,大锅饭、铁饭碗的平均主义深深盘踞人们的头脑,并由此形成强行求均衡的发展思路。尤其是在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下,平均主义观念更是被扭曲到荒唐的地步,贫穷反倒成为光荣,富裕却成为资本主义的代名词,严重混乱了人们的思想。20世纪末,中国老百姓中流行过一句话:邓小平使中国富起来。邓小平在这方面的贡献是十分显著的。他首先做的事情是澄清思想,批驳“四人帮”的“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等谬论,明确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的观点,将社会主义发展与追求富裕联系起来。其次,邓小平提倡“勤劳致富”,认为 “致富不是罪过”,不仅不是罪过,而且要树立勤劳致富是光荣的观念,应当鼓励

和支持人们通过自己的劳动逐步富裕起来。再者,邓小平主张通过改革,改变大锅饭、铁饭碗的制度,真正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在此基础上,邓小平形成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思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以富带穷,最后达到共同富裕。他明确指出:改革的目的不是要造成社会的两极分化,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实践证明,这个新思路是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的。

六、提出政治体制改革,为中国确定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方向。

20世纪末中国社会的变化从农村经济体制的变革起步,逐渐发展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必然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邓小平在领导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及时地将政治体制改革问题提到日程上来,在社会全面改革中推进中国的发展。关于政治体制改革,邓小平提出了许多极其重要的思想。

第一,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要深刻认识中国政治制度存在的严重弊端,特别要彻底肃清封建主义思想的影响。第二,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决不能照搬西方的。第三,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要消除官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调动人民和基层单位的积极性。要通过改革,处理好法治和人治的关系,处理好党和政府的关系”。第四,衡量政治体制是否正确有3条标准:是否有利于国家政局的稳定;是否有利于增进人民的团结;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持续发展。

邓小平的政治体制改革思想一个最重要的贡献是为中国社会确定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方向。邓小平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在中国致力于经济改革的20世纪末,具有巨大的社会震撼力,它是以后中共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新概念的思想基础。

七、强调“发展是硬道理”。

“发展是硬道理”是邓小平在20世纪末提出的一句至理名言。这句话深含着邓小平对发展中国的一种紧迫意识,以及把握时机的中肯告诫。它犹如一帖清醒剂,给中国社会注入了前进的动力。改革开放后,邓小平突出地强调“发展是硬道理”,使中国树立起发展观的新意识。邓小平的发展观思想包括:第一,必须清醒地认识“中国在国际上处于落后现状”。首先是“中国太穷”,其次是耽误了发展的时机,“很长时间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的状态,人民的生活还是贫困”,还有,“我们的科学技术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还很大,科学技术力量还很薄弱”。第二,周边国家都在发展,东南亚国家都在抓时机,对中国是一个压力。第三,发展要加快速度,发展缓慢等于不发展,“低速度就等于停步,甚至等于后退”。第四,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使我们的发展能够持续,有后劲”。第五,要树立全面的发展观,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的方针。应该说,20世纪末中国之所以能够在风波时起的国际环境中处惊不乱,坚持一心一意搞建设,是与邓小平的这一系列发展观思想紧密联系的。

八、设计“三步走”战略,赋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强大生机。

邓小平著名的“三步走”战略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目标的微观设计,具有务实性、可操作性的特征。邓小平的“三步走”战略赋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强大生机表现在:其一,明确形成了一步步相互衔接的阶段性目标,有明确的时间表、明确的达标量和实施步骤。第一个十年、第二个十年、后三十年到五十年,层次清晰,目标清晰,要求也清晰。这就让人民群众心里踏实,实现现代化的较远目标与看得到的近期目标得到了统一。其二,科学定位中国现代化的世界尺度。邓小平认为,到21世纪中叶,完成“三步走”战略,还只是达到接近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这是头脑十分清醒的水平定位,避免了过去那种主观盲目的激进错误。其

三,以通俗易懂的词汇,如“翻两番”、“小康社会”等名词,使现代化的概念深入百姓,家喻户晓,使人民群众在生动形象的观念接受中提高执著追求现代化的自觉能动性。必须指出的是,经过一场“文革”浩劫的中国人民,能够尽快地复苏现代化的意识,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战略是有很大功劳的。20世纪末的最后20年,中国创造出经济持续增长的奇迹自然是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以及人民群众创造性奋斗的结果,但“三步走”战略的决策引导是很关键的。没有这样清晰的战略部署,就不可能迈出这样扎实的步伐。回首过去,世人在惊叹中国的经济奇迹时,对邓小平的“三步走”战略油然萌发敬佩之意。

九、确立世界眼光,引导中国融入世界先进潮流

20世纪末,中国社会变化的两大路径一是改革,二是开放。这两大路径的相同特征就是改变以往闭关自守的局面,适应世界发展的潮流。这就需要树立全球的意识和世界的眼光。邓小平的贡献不仅在于以巨大的勇气和魄力设计了改革开放的战略,更重要的是通过改革和开放两大路径,将中国引入世界先进潮流。

他一再强调,世界发展日新月异,嗅觉不灵,脱离世界,中国就会被淘汰。他告诫人们要学会用世界的眼光观察中国的发展,要赶上时代。邓小平强调树立世界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重要观点上。一是强调中国的发展需要有国际环境的支持。二是强调要学习世界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一定要按照国际先进的管理方法、先进的经营方法、先进的定额来管理”。三是主张要积极参与世界活动, 1986年10月,邓小平在会见美籍华裔学者李政道夫妇和意大利学者齐吉斯教授夫妇时说:你们成立国际科学文化中心——世界实验室,是一个重要的创举,“中国的科学技术人员要积极参加这个世界实验室的工作”。四是要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在高尖科学技术领域要有中国一席之地。这些崭新的思想,带给人们宽广的心怀和开阔的视野,为中国走向世界和融入世界提供了思想指导。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第一人,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这个世界瞩目的名字,作为一个时代的象征、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旗帜。他创立的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他开辟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道路,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他走过的人生历程,为人们奉献了一部厚重的20世纪历史教科书。邓小平理论作为一面新的旗帜,在具有马克思主义传统的现实中国,树立起时代的风帆。“这一理论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是我们夺取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正如江泽民同志在邓小平同志追悼大会上的讲话中评价所说:“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邓小平文选》 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

篇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论文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论文

专业: 姓名: 学号:

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和当前社会问题及思考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是由于改革开放打开了我国的门户,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一些社会问题,本人就改革开放和当前的一些社会问题展开分析和描述,提出了个人观点。

关键字:改革开放、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平发展、经济建设、社会问题

正文:

一、改革开放

在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中国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走了不少的弯路,以至于中国没有找准正确的方向,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三十多年,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心同德、锐意进取、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创造性活动的三十年。在建国以后取得的重大成就的基础上,我们取得了新的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我们的党探索和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道路,使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更加巩固。邓小平说过:“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

招。”(《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68页)回过头来看,的确是这样。改革开放是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从实践和历史的角度来看:改革开放,其意义绝不亚于民主革命时期找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改革开放我国取得了巨大的改变与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一)、政治成就

中国正在向民主、法制健全的社会迈进。以中国最高领导人更替为例:实行的是一党领导、全国选拔、长期培养、年龄限制、定期更替。2013年的十八大换届选举表明,中国的最高领导人更替制度日益完善,且具有的中国特色。

(二)、经济成就(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为例)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州委、州政府始终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首位,千方百计增加农业投入,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不断强化农业基础。1978年以来,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4.88万亩,新增“三田”35.14万亩,建成雨水集流水窖5.27万眼,增加可灌溉面积8. 6万多亩。认真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大力推广以地膜覆盖种植、间套带、良种推广等为主的农业实用技术,涌现出了一批“双千田”、“吨粮田”,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粮食总产量先后于1988年、1993年、1996年分别登上了3.5亿公斤、4亿公斤和4.5亿公斤的硬台阶,1998年达到4.67亿公斤。大力发展林业和畜牧业,全州森林覆盖率达到16.29%,肉类总产量达到4.8万吨,畜牧业商品率达到71%。工业生产稳步增长。积极发展地方民族工业,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扶持工业发展的优惠政

策,引导支持群众大办地方工业,使全国工业从规模和数量上得到较快发展。1993年以来,工业总产值每年以29%的速度递增,1995年工业总产值首次超过农业总产值,国民经济结构逐步由传统的农业型向工业化方向转变。以加工业为主的乡镇企业从无到有,发展迅速,占据了农村经济的半壁江山,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1998年,全国乡镇企业23257户,总产值37.8亿元,比1978年增长182倍。商贸流通持续活跃。如:我甘肃省临夏各族人民特别是穆斯林群众,凭借临夏的地理优势和民族经商的传统优势,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或就地经商或异地贩运,当东西部商品交易的“二传手”,使临夏成为西北地区主要的商品集散地。临夏全州市场每年提供牛羊皮七百多万张,羊毛两万多吨,木材二十多万立方米,茶叶二百六十多万公斤,服装面料五百多万米,商业辐射面波及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近几年,全州新建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辐射城乡的综合市场和各类专业市场。全州集贸市场由原来的25个增加到138个,形成了批发、中转、零售三个层次配套、州内和州外相连的市场网络,促进了商贸流通的进一步活跃。1998年全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6亿元,集市贸易成交额8.58亿元。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很大发展。州委、州政府从自治州人多地少、国有经济薄弱的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制定了一系列放开搞活、扶持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优惠政策和措施,使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很大发展。截至1998年年底,全州注册登记的个体工商户24034 户,从业人员38970人,注册资金11194万元;私营企业502户,从业人员8762人,注册资金30722万元。1997

年全州个体、私营经济实现国民生产总值4.35亿元,占全州国民生产总值的22.3%。非公有制经济在全州工业总产值和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分别达到78.8%和64.9%。在促进商品生产、脱贫致富、扩大就业、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已成为临夏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身处我国内陆的甘肃省临夏在改革开放以来业已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其他沿海地区更是发展迅猛。

(三)、科技成就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神州系列飞船发射成功,实现了中国人千年以来的飞天梦想。航天员翟志刚向太空迈出的一小步,对于中国来说是一大步。与此同时,嫦娥系列探月卫星也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在这一领域已经跨入了世界领先的行列。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青藏铁路成功通车,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也成功通车。

改革开放三十年使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由此也可以看出,改革开放是中国崛起的必由之路,是中国的强国之路。坚持改革开放,对于中国的未来至关重要。相信在未来的某一天,中国定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

二、当前社会问题及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发生巨大变化,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综合国力增强,文化繁荣,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改善与提高,中国人民的建设事业取得理想的成就。但是,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发展是不

均衡的,人口众多,地域辽阔,东西南北、城市农村的经济、文化差异较大,在社会改革转型过程中,社会现象较复杂,我们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挑战与问题。我们遇到哪些问题?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我们所碰到的社会问题,是由于社会关系或社会环境失调,使社会全体或部分成员的共同生活受到不良影响,社会进步发生障碍的社会现象。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社会规范问题;社会平等问题;社会组织问题;公共安全问题;人口与生态环境问题。

具体来讲,近几年政府官员贪污腐败问题、政府在处理一些问题时用“拖”字诀,利用中国民众长期存在的凑热闹心理,企图让人忘却,以及食品安全问题、对未成年人的性侵问题、媒体肆意夸大、歪曲事实、虚假报道的职业道德问题、一些人频繁碰触道德底线、社会责任感严重缺失等问题频发。这些说明社会矛盾已经有所积累,需要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国民共同努力来减少和消除不良因素。把口号喊得响亮的年代已逝去,当前我们更需要脚踏实地,步步为营的去行动,来实现中国梦。

对于大多数人,当生活甚至生存都艰辛时,精神的妥协是必然的。再回到前面谈社会问题之当代青年人的生活压力。以上海现状为例,普通工薪阶层10年内买到房很困难。要组建一个温馨的家,有一栋属于自己的房子总是好的。所以当代青年生活压力较大。房价等问题使生活变为生存,社会矛盾容易爆发,致使有些人抱怨社会、觉得生活无望,他们已经不再相信。最可怕的是你已经不再相信正面的事、不再相信这个社会的公平还是存在的、不再相信社会还是光明的。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论文》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479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