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诗歌鉴赏 > 范成大的田园诗 正文

范成大的田园诗

2016-12-09 07:35:23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范成大的田园及其对传统田园诗的突破

——范成大的田园诗及其对传统田园诗的突破

在中国文学史上, 以描写田园风光, 展示农民生活而驰名诗坛的, 第一当数陶渊明, 其次就

数范成大了。陶渊明的名气不仅在诗, 更在一个隐字, 这是历来气盛骨傲的文人们所推崇倍至的。相比之下, 范成大就远没有陶渊明那么清纯和隐逸, 他仕途得意, 曾四任疆臣大吏, 拜参知政事, 在南宋作家中, 政治地位是比较显赫的。他早年曾写过一些风格淡泊、语意清雅的田园小诗, 如《寒食郊行书事》之二,《初夏》等等, 表现出范氏早期田园诗闲淡旁观的审美态度, 也表现出青年范成大用格律诗描写田园的艺术功力。后来范成大也曾继承中唐白居易、张籍、王建等人倡导的新乐府诗, 以通俗率真的写实笔法, 展示农家生活的艰辛和农民命运的悲苦。

但是真正摘下中国文学史著名田园诗人的桂冠, 是在范成大六十岁时。他田园诗兴勃发,

写成了六十首《四时田园杂兴》和十首《腊月村田乐府》等佳作。《四时田园杂兴》是中国诗歌史上规模最宏伟、体系最完整、内容最丰富的田园组诗。六十首分为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 每组都由十二首七言绝句构成, 生动全面地表现了农民的劳动生活、农村的田园风光和风土人情。还展示了农村生活中种种不幸和苦难。我们不妨在五组诗中各录一首来看一看。

柳花深巷午鸡声, 桑叶尖新绿未成。坐睡觉来无一事, 满窗晴日看蚕生。(《春日田园杂

兴》之一①) 蝴蝶双双入菜花, 日长无客到田家; 鸡飞过篱犬吠窦, 知有行商来卖茶。(《晚春田园杂兴》之三②)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夏日田园杂兴》之七③) 垂成穑事苦艰难, 忌雨嫌风更怯寒。笺诉天公休惊剩, 半偿私债半输官。(《夏日田园杂兴》之五④) 黄纸蠲租白纸催, 皂衣傍午下乡来。长官头脑冬烘甚, 乞汝青钱买酒回。(《冬日田园杂兴》之十⑤)

这些诗在时间上跨跃了农村生活的春夏秋冬, 在空间上展示了田园风光、农村劳作、衣食、民情, 农民日常境遇和方方面面生活琐事。从总体上看, 比较集中地描述了农村和农民的生活全景。而且意趣清新, 口吻亲切, 用语典雅。即使涉及到农民命运的悲苦时也不像唐代悯农的新乐府诗那样充满剑拔弩张的讥嘲和抨击, 而是笔调平缓, 温和中透着谴责和对农民命运的关心。这种倾向到了《腊月村田乐府》中就更明显。一方面饱含着对农民贫苦生活的同情和对农村中丑恶现象的厌恶; 另一方面, 表现出对乡俗民情和平凡朴素的农村日常生活的极大兴趣。

作为“田园诗大家”, 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在文学史上形成的无可替代的地位及对后世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从这一角度来看, 范成大对中国古代田园诗创作的贡献有三点值得注意:

第一, 他是中国文学史上首屈一指的如此大规模、多方面、全身心地用诗来表现农村风光、农民生活和乡土民情的诗人。范成大的田园诗有近八十首, 就所涉及到的农村风物和农民生活来看, 具有无

可争议的广阔性: 从田园风光、农民一年四季的耕作、收获、贮藏, 到日常生活中的情趣、仪式、乡俗、习惯, 乃至农村生活中的黑暗面, 农民命运中的种种不幸, 无不摄入他的田园诗中。由于范成大长期住在石湖农村, 对农村和农民有着亲切的感受, 因此在展示农村生活和农民情感时, 能够较好地泯除为官者的居高临下和旁观者的无动于衷, 而以一个平等人的平常心去审视农村和农民, 诗也就来得真挚和亲切。这与唐代以来“负杖阅岩耕”(宋之问) 和“即此羡闲适”之类的士大夫田园诗是大不相同的。程千帆先生曾对此评价说:“这样, 他便与自来诗人之写农民, 或寄托自己闲适的感情, 或嗟叹农民的艰辛生活, 却始终处在一个旁观者的地位有所不同。这也正是范成大对田园诗的独特贡献。”⑥

第二, 概括地说, 中国古代田园诗历来有两大系统: 一是由陶渊明开创, 由唐代王维、孟浩然等人继承并发展的田园诗, 这也正是通常被视为田园诗的正宗主脉。其实, 陶氏的田园诗无论是表达自己人格的淳朴超俗; 还是描绘田园风光的静谧清纯; 无论是倾吐自己躬耕的体验,还是展示隐居田园的逸乐, 总是着眼于人与自然的和谐融洽, 侧重于道家人生观及其价值取向。二是唐代中叶以后新乐府运动中兴起的“悯农诗”、“田家词”, 这些诗重在反映农民命运的悲惨和农村生活的辛苦, 格调压抑冷峻, 充满嘲讽和批判精神。其创作思想代表着儒家诗学中批判现实和言志载道观念, 有强烈的战斗性。 而范成大的田园诗既承传了儒家诗学中批判现实、言志载道的精神, 又融汇了道家崇尚自然、追求淡泊的审美趣味, 把两者有机地溶

合, 在广阔多姿的农村生活中, 形成自己独具的艺术风格。正如周汝昌先生所说:“他(范成大) 在实际上是在一定程度上改造了传统田园诗(专门粉饰、美化、歪曲) 的本质, 因而相对地提高了田园诗的价值。”⑦这也是范成大对中国古代田园诗做出的重大贡献。

第三, 在中国古代田园诗中, 无论是以追求淡泊闲适表现士大夫情趣为主的创作, 还是以强调社会批判、以言志载道为主旨的悯农诗、田家词, 都缺少对风土民俗或古老朴实的乡村文化的关注。陶渊明“聊为陇亩民”负耒躬耕, 但诗中的文化品位却纯是士阶层的, 处于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孜孜以求的精英文化层次。王维、孟浩然等人的田园诗虽也写了些“鸡犬、桑梓、豆麦”之类, 但文人乃至官坤气很浓。另一方面, 新乐府运动所倡导的是儒士以天下为己任,“惟歌生民病”的文化精神, 也是典型的精英文化的范畴。只有范成大, 不仅把上述两种题材、两种文学价值观、两种审美趣味合起来, 更把自己的审美视角从精英文化层次转变为大众文化的层次, 深入到农村生活的基本文化层, 表现农民的生活习惯、生存方式、精神追求和文化心态, 通过那些古老而又鲜活的民俗民情, 来展示农村、刻划农民。这样, 范成大的田园诗不仅有了通常意义上的审美价值, 还蕴含更深刻的文化意味。如果说陶渊明等人是用田园来展示文人的趣味和情怀的话, 那么范成大则是用田园来表现农民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心态, 这是其他田园诗所无法企及的。

在中国文学史上, 东晋末年的陶渊明、盛唐的王维、孟浩然与南宋的范成大, 都是著名的田园诗人, 是我国古代不可多得的田园诗人的杰出代表。他们的田园诗在我国浩瀚的诗歌海洋中别开一面, 闪烁着耀眼的光芒。那么, 他们的田园诗有哪些特点呢? 本文拟就其异同作一番比较, 议其同, 论其异, 以从中获取裨益。

几位著名的田园诗人创作的共同之处, 首先在于他们相近的思想情趣、相似的生活经历。他们都有隐居田园的历史, 这是他们创作田园诗的基础。

在仕途上, 他们多怀才不遇, 但都希望有所建树。如陶渊明在《杂诗》其二中写道:“日月掷人去, 有志不获骋。念此怀悲凄, 终晓不能静。”满腹心志不能施展,心意悲凉苦闷, 难以平静, 这是诗人壮志难酬心情的具体表现。孟浩然在《洗然弟竹亭》诗中说:“俱怀鸿鹄志, 共有脊鸟令鸟心。”在《家园卧疾毕太视相寻》诗中又说:“壮图竟未立, 斑白恨吾衰。”这些都表明了他有建功立业的心迹。王维则云:“忘身辞凤阙, 报国取龙庭。岂学书生悲, 窗间老一经。”借歌唱盛唐时期蓬勃向上的进取精神来表达自己胸中激情。在对待求仕与隐居问题上, 他们的思想也大体一致, 特别是不满官场黑暗, 不肯取媚权贵而退隐归田的思想更为接近。陶渊明为生活所迫做过几

篇二:终稿——范成大田园诗研究

范成大田园诗研究

朱玲益 梅亚婕

郑梦倩 朱琴霞

摘要:范成大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他一生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留下了许多反应田园生活的诗作。范成大田园诗的创作经历了早期的初露头角、中期的大量创作和和晚期的艺术成熟这样一个历程。写作于晚年的《四时田园杂兴》开拓了田园诗的新境界,改变了田园诗的传统面貌。突破了人们对于传统意义上的田园诗的理解,丰富了田园诗的内容。在艺术上实现了由言情志到观民风的转变,而且成功运用了代言体。同时,《四时田园杂兴》,还为我们展示了独特的社会风俗,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关键词:范成大 田园诗 突破 新变 民俗学内容

一、生平概述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一字幼元。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早年曾读书昆山,自号此山居士;晚年卜居于苏州石湖别墅,自号石湖居士。

范成大出身官僚家庭,据说是范蠡之后,范仲淹的族孙。范成大幼年时期正值南宋和金人兵戎相见,南宋朝廷战事胜少败多,人民处于兵荒马乱之中,流离死伤苦不堪言。随着南宋朝廷局势的渐趋稳定,绍兴二十四年(1154)二十九岁的范成大考中进士,出任徽州司户参军,开始了他三十多年的仕宦生涯。仕宦期间,范成大的足迹遍布了祖国的大部分地区,这极大地开拓了他的视野,丰富了他的生活,使他了解了各地的风土人情。在此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山川行旅诗,还有一些很有地方特色的诗篇如《劳畲耕》、《夔州竹枝歌》等。 晚年范成大卜居石湖,过了十年的田园生活。在此期间,范成大写成了著名的《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和反映苏州岁时民俗的《腊月村田乐府》十首,这使他成了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可与陶渊明并称的田园诗人。此间,他还编著了《吴郡志》五十卷,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乡邦文献。并于此间写成了笔记《梅谱》与《菊谱》。

二、创作历程

范成大是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中存诗较早的一位,他的早期作品中即留有田园诗,晚年卜居石湖,是范成大田园诗创作的成熟期,其间有一段独特的发展历程。范成大的田园诗歌创

作大致可以分为青年、中年、晚年三个时期。

(一)青年时期:田园风光的简笔勾勒

据周必大《资政殿大学士赠银青光禄大夫范成大神道碑》载,范成大12岁时已“遍读经史”,其深厚的学识积淀为他之后田园诗的创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但自幼与乡村田园的隔绝,使得他对农事和农民的认识还不够深入。该时期的涉农诗歌,有《晚步东郊》、《寒食郊行书事二首》、《初夏二首》,纵观这五首诗的内容,诗人主要描绘的是自己外出郊游时所见的田园风光;从整体风格来看,应当是诗人早年于荐严寺读书时,闲暇出游所作。

该时期的田园诗创作,由于诗人对民生疾苦还没有切身感受,所以此时的“田园”,对范成大来说,还只是一个吟咏性情的场所,田园风光是涉农诗的表现主题,还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特点,这种田园乐的主题与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的田园诗一脉相承。

(二)中年时期:行役途中的深入描摹

1.诗人自赴乡举至任职徽州司户期间的涉农诗创作

诗人赴乡举,中进士,任职徽州司户的十几年间,行踪扩大,眼界也随之开阔,对农村和农民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因而涉农诗的创作数量显著增加,其内容相较青年时期,也有了明显的变化。

首先,诗人开始有意识地将农事内容融入对田园风光的描摹中。这一阶段,诗人虽然也有一些诗作是单纯描摹农村风光的,如《花山村舍》、《行唐村平野,晴色妍甚》、《馀杭》等。但有些诗作则在描写田园风光的同时,语涉农事,如在《大暑舟行含山道中,雨骤至,霆奔龙挂可骇》一诗中,诗人生动细致地描写了农民冒雨劳作不息的情景:“水车竞施行,岁事敢休宴?咿哑啸簧鸣,枥辘连锁转,骈头立妇子,列舍望宗伴,东枯骇西溃,寸涸惊尺淀”。

随着对农事的逐渐熟悉,诗人开始创作包含其自身农事经验的诗作。农作物的生长与天气的变化密切相关,干旱、洪涝都可能使农民一年的辛劳化为泡影。

再次,有为数不少的农事诗出现。这类专门以表现农事为主题的作品,堪称诗人在该时期涉农题材诗歌创作的亮点,包括效仿王建乐府诗风格的四首乐府《乐神曲》、《缫丝行》、《田家留客行》、《催租行》, 以及《后催租行》、《刈麦》、《插秧》、《晒茧》、《科桑》等篇。这些诗全面细致地表现了农民祭祀、缫丝、刈麦、插秧、晒茧、科桑等日常劳作的场面。诗人能够对农事进行多方位表现,得益于其亲临田间地头的深入体察。

该时期创作的诗歌均表明,范成大和农民交往渐多,在思想感情上与农民进一步贴近,开始关注田园风光背后农民的日常生活的苦乐,并入之于心,形之于文。可以说,贯穿诗人

涉农题材诗歌的悯农情怀,正是在这一时期形成。

2.诗人外任镇帅期间的涉农诗创作

该时期诗人涉农诗歌的创作呈现出几个新特点。

首先,诗歌的表现主体——农民,不再限于在平原躬耕的耕农,而是包括了山间劳作的峡农和水上作业的采菱户。如乾道九年(公元1173年),诗人在过黄罴岭时,作《黄罴岭》一诗,描述耕种于山间的山农之困苦。诗人又将视线由地上移至水面,记述采菱户之苦。作于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的《采菱户》,就是这样的作品。诗中写道:“采菱辛苦似天刑,刺手朱殷鬼质青。休问扬荷涉江曲,只堪聊诵楚词听。”诗中选取了农户采菱时,手指被刺流血这一细节,把采菱的辛苦比作遭受了天刑,这种比喻读来触目惊心。诗人观照民生疾苦的视角的扩展,使得其涉农题材的诗歌呈现出更加广阔的格局。

其次,竹枝歌的创作。此类竹枝词虽然规模有限,但其组诗的形式和融入其中的悯农情怀,当为诗人后期《四时田园杂兴》的创作,作了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上的铺垫。

综上可见,随着诗人对农事、民生的进一步了解和对农民关切之情进一步加深,农事内容开始全面融入其田园诗当中,预示着集大成式的田园组诗创作阶段的到来。

(三)晚年时期:对前期田园诗的总结与超越

淳熙十年,范成大因病五次上书请求解职还乡,终于得归石湖。诗人隐居石湖直至去世的这段时期,是其田园诗创作的高峰期。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作品,便是《四时田园杂兴》。该组诗的创作,标志着诗人完成了对前期田园诗的总结与超越。

在诗歌内容上,农事内容进一步渗透至田园诗中。首先,诗中所写的景物大都与农事活动息息相关。例如《四时田园杂兴》其一:“柳花深巷午鸡声,桑叶尖新绿未成。坐睡觉来无一事,满窗晴日看蚕生。”虽是写景,但诗人选择了桑叶、鸡、蚕等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事物,让人很容易便联想到农妇喂鸡、农户缫丝等农忙场面。

其次,诗中有很多直接描写农事活动的作品。如《四时田园杂兴》其十:“种园得果廑赏劳,不奈儿童鸟雀搔。已插棘针樊笋径,更铺渔纲盖樱桃。”写果农由于担心儿童和鸟雀破坏本就不多的劳动果实,而在小径边插棘针,用网铺盖樱桃。

再次,《四时田园杂兴》中亦有不少写节气和天气之于农作物影响的作品。

由此可见,《四时田园杂兴》是范成大前期涉农诗中,田园风光、农事种种、悯农情怀等内容的有机整合,而诗人将这些创作元素以大型组诗的形式集结成篇,这是其首创,也是对前期田园诗创作的总结和超越。正如钱钟书所言,诗人将田园诗和农家词“打成一个总结”,形成了内容丰富饱满的新型田园佳作。范成大由此成为我国田园诗史上的集大成者。

三、范成大田园诗对传统意义上田园诗的突破

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写于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是诗人晚年卜居苏州石湖时所作的一组田园诗,这六十首绝句开拓了田园诗的新境界,改变了田园诗的传统面貌。范成大在吸取前人养分的基础上,把自《诗经?七月》以来反映农村生活现实与自陶渊明以来描写农村自然景物的诗歌传统,融合起来,独创一格,用七言绝句的形式,创造出了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崭新的田园诗——《四时田园杂兴》。正如有学者所评价的:“范成大的田园诗,出现于‘江西’诗风笼罩诗坛的南宋,诗人一反时人取材书本,化用前人的诗句,进行所谓的‘脱胎换骨’、‘点石成金’的改造,向农村生活中撷取生动的素材,这本身就是反对新的形式主义的进步举动,代表了诗歌创作的正确方向。”钱钟书先生评价说:“范成大晚年所作《四时田园杂兴》,不但是他的最传诵、最有影响的诗篇,也算得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

范成大以前的田园诗实际上并未描写真正的农家生活,而是表现士大夫的隐逸之志、归田之乐。即借着弃官归耕表现仕宦失意或厌恶官场。其立意往往是以乡间景物的幽静、农家生活的闲舒以及自食其力的高洁,反衬出官场的污浊、出仕的倥惚、不劳而食的惶愧。

陶渊明出于自己特殊的心境,对田园的描绘是富有理想色彩的,更具有浪漫主义的气息,意境古朴淳厚而又高雅。陶诗往往直接表露他对仕宦生涯的厌恶。他的田园诗更多的让人们想到他笔下的世外桃源,这种空中楼阁式的人间仙境成了封建时代许多失意文人、士大夫的精神家园,因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王维、孟浩然的田园诗主观抒情性较强,读其诗则如造隐士之境,深邃清冷,高古不凡,特别是王维早年不得已从官场引退之后,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他们常托物喻意,借一些清峭孤洁的景色寄予自己不屑于俗的情怀,有时还发泄对当权者的不满(如《辛夷坞》、《华子冈》、《漆圆》),但手法深微婉曲,意境空灵幽淡、古寂,充满禅意和哲理,带有因政治失意而来的孤芳自赏、不谐于俗的情调,离实际的农村生活有距离。他们的诗作虽然描写了优美的田园风光,然而自然风光却融入了浓郁的主观色彩,是诗人静谧心境的外化,渲染隐士孤高寂寞的情怀。他们的田园诗与陶渊明的田园诗虽然出于不同的心境,但在表现士大夫的畎亩之乐、隐逸之情上还是一脉相承的。韦应物、柳宗元的山水诗为单纯的隐逸诗,不近人间烟火,超凡脱俗,“味在酸咸之外”。特别是积极入世的柳宗元作为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的失败者,他笔下塑造的鱼翁,隐者的形象,其实正是他这位失意政治家的自我写照。那些“来往不逢人”(《溪居》)、“烟销日出不见人”(《鱼翁》)、“万径人踪灭”(《江雪》)的描绘咏叹,与王维“涧户寂无人,纷纷且开

落”(《辛夷坞》)的暗喻一脉相承,都曲折透露出那种与屈原“国无人莫我知兮”(《离骚》)相类似的落寞孤高的心绪。

而范成大的田园诗,虽然也写了士大夫的隐逸之情,但他把更多的笔墨还给了生活在田园上的劳动人民,写他们的生活百态,写他们的喜怒哀乐,写他们所受的剥削与苦难。这在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的田园诗中是不曾有过的。这些诗歌在传统意义上往往被摒弃在田园诗之外。范成大却以组诗的形式把他们写进了《四时田园杂兴》,使他们成为田园诗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不能不说是范成大对传统意义上的田园诗的一个突破。写农民的躬耕生活,士大夫忧稼穑、悯老农的诗歌并不始于范成大,很多古诗描写到这种现象。最早可追溯到诗经中的《七月》,钱钟书称它为中国最古老的“四时田园诗”,叙述了农民一年到头的辛勤劳动和艰苦生活。唐代柳宗元的《田家》、张籍的《山农词》、元稹的《田家词》、聂夷中的《咏田家》,宋代梅尧臣的《田家》、《田家语》等等都反映了上述内容。然而他们往往并不被认为是田园诗,就连这些诗篇的作者自己也不认为它们是田园诗。正是由于有了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它们才可以被列入了田园诗的范畴。正像钱钟书先生所说的:“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仿佛把《七月》、《怀古田舍》、《田家词》这三条线索打成一个总结,使脱离现实的田园诗有了泥土和血汗的气息,根据他的亲切的观感,把一年四季的农村劳动和生活鲜明地刻画出一个比较完全的面貌。田园诗又获得了生命,扩大了境地??”清代宋长白在《柳亭诗话》中说:“范石湖《四时田园杂兴》诗,于陶、柳、王、储之外,别设樊篱王载南评曰‘纤悉毕登,鄙俚尽录,曲尽田家况味。’知言哉!”也正是认识到了《四时田园杂兴》对传统意义上的田园诗的突破。

从某个角度上来说,以往诗人写田园诗总是有所寄托的。相比之下,范成大对田园的描写,本色自然,主观性较少,比较客观真实,深入具体。如果说陶诗、王孟、韦柳田园诗是从诗人角度写农村风光、农村生活以及与农民的交往的话,那么范成大则进行了角色的转化,将诗人的角色转化为农民,站在农民的角度来写。在前者的田园诗中,我们能时时刻刻感受到诗人的影子,景是诗人眼中之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绝非农民之语;情为诗人心中之情:“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是诗人在那里对农民说话:“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陶渊明《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其二》);是诗人在与农民“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而范成大的田园诗不是远距离的素描或居高临下的怜悯,而是比以往诗人更加平等、更为亲切的态度,对农民生活作了广泛深入地描绘。在诗中,他像就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心中关注的是一年四季的农事,眼中看到的是乡村四时之景,吮吸着清新的空气,触摸着柔软的泥土,吟唱着一首首

篇三:范成大田园诗的特点

浅论范成大田园诗的特点

【摘要】我们的祖国曾以诗歌闻名于全世界,被誉为“诗国”。在这个“诗国”里,唐诗犹如喜马拉雅山上举世瞩目的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宋诗虽有成就但不如唐诗,因此谈不上双峰并峙。但却继承了唐诗的传统,别开生面,奇峰突起。因此名家不少。如北宋现实主义诗人梅尧臣,有独特艺术风格的王安石,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多才多艺的苏轼,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多面手范成大以及杨万里等等。这其中著名的南宋四大家之一的范成大的诗歌虽然反映面比较广,但是以善于描绘乡村生活而著称,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著名的“田园诗人”。他的《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这部代表作不但开拓了田园诗创作的新境界,在艺术上也取得相当高的成就,是作者诗歌创作中光彩夺目的标志。并且因这部名著而名垂青史。他的田园诗究竟有什么特点呢?

【关键词】范成大;田园诗;特点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南宋著名诗人范成大,与陆游、杨万里、尤袤齐名并称南宋著名的四大家。在我国古代诗歌史上以“田园诗人”而著称。因其写作的《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这部代表作而获得这一称号。他的这部名著开拓了田园诗创作的新境界,在艺术上也取得相当高的成就,是作者诗歌创作中光彩夺目的标志。

南宋孝宗淳熙九年,范成大辞官归隐,终于过上了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当时诗人得天独厚的条件让他饱览农村农民的生活情况,


范成大的田园诗》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4269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范成大的田园诗
相关文章
  • 范成大的田园诗

    范成大的田园诗及其对传统田园诗的突破——范成大的田园诗及其对传统田园诗的突破在中国文学史上,以描写田园风光,展示农民生活而驰名诗坛的,第一当数陶渊明,其次就数范成大了。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