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诗歌鉴赏 > 语文同步练习:第3课(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正文

语文同步练习:第3课(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2016-12-08 07:40:20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练习:第3课(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Word版含答案]

3 春江花月夜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滟滟(yàn) 宛转(wǎn) 芳甸(diàn) ...

B.汀上(dīnɡ)纤尘(xiān) 青枫浦(pǔ) ...

C.皎皎(jiǎo) 江畔(pàn) 扁舟(biǎn) ...

D.徘徊(huái)碣石(jié) 捣衣砧(zhěn) ...

解析 B项,“汀”读tīnɡ。C项,“扁”读piān。D项,“砧”读zhēn。 答案 A

2.下列句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A.江流婉转绕芳甸 B.佼佼空中孤月轮

C.鸿雁长飞光不度D.碣石萧湘无限路 ( )(5分) ( )(5分)

解析 A项婉—宛。B项佼—皎。D项萧—潇。

答案 C

3.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流宛转绕芳甸 芳甸:花丛。 ..

B.江天一色无纤尘 纤尘:细小的灰尘。 ..

C.皎皎空中孤月轮 皎皎:月光明亮的样子。 ..

D.昨夜闲潭梦落花 闲潭:安静的水潭。 ..

解析 芳甸:长满花草的原野。

答案 A

4.填空。(7分)

(1)张若虚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起被称为“________”。

(2)春江潮水连海平,______________。

(3)人生代代无穷已,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鱼龙潜跃水成文。

答案 (1)贺知章 张旭 包融 吴中四士 (2)海上明月共潮生 (3)江月年( )(5分)

年只相似 (4)鸿雁长飞光不度

阅读与鉴赏

5.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回答问题。(10分)

把酒问月

李 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春江花月夜(节选)

张若虚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1)如何理解《把酒问月》中“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一句包含的思想感情?(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把酒问月》和《春江花月夜》两首诗歌思想感情的异同。(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表露出诗人希望能够超脱尘世,与宇宙永恒,但在永无穷尽的宇宙面前,人生是多么的短暂,只好寄情

于酒,及时享乐。

(2)首先,两首诗都是咏月抒怀,《把酒问月》和《春江花月夜》的许多诗句都富于哲理。“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和“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等诗句情理结合,都在抒发个人生命短暂、宇宙永无穷尽的哲理性感叹。

其次,李白在《把酒问月》中从酒写到月,又从月归于酒;从空间感受写到时间感受。其中将人与月反反复复加以对照,又穿插景物描绘与神话传说,塑造了一个崇高、永恒、美好而又神秘的月的形象。其中也显示出一个孤高出尘的诗人自我。而《春江花月夜》中描写了春江花月夜的绮丽景色,展示了大自然的美,抒写了相思离别之情,表现了对青春年华的珍惜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最后,从感情基调上看,《把酒问月》中隐藏着一个孤独、高洁的诗人形象,表露出人生短暂、及时行乐的消沉情绪。而《春江花月夜》虽然带有许多感伤和凄凉的韵味,但给人总的印象却是凄婉而不颓废,缠绵而不消沉。

6.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10分)

咏白海棠

薛宝钗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咏白海棠

林黛玉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据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12月第2版《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咏物诗讲究形神兼备。以上两诗,颔联都着眼于白海棠之“白”,但绘形写

神各有不同。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一联,前句以洗尽胭脂,极言其自然本色之美,后句以晶莹剔透的冰雪,喻其冰清玉洁之魂。倒装句式的运用,显得新颖别致。“洗”“招”二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传达出白海棠的情韵神态;而“秋阶”“露砌”的映衬,更是意味深长。诗人含蓄地表现了白海棠朴素淡雅、清洁自励的品性。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一首诗大意是:为珍惜海棠的娇美姿容,我白天就掩上了院门,提水罐亲自去浇那长满青苔的花盆。洗去了红胭脂显出海棠洁白的身影,台阶上凝结露珠的海棠像是招来冰雪做她的精魂。清淡到极点才知道海棠花分外娇艳,愁思很多哪能使白玉般的花儿没有泪痕?想要报答白帝的恩德本应清秀洁白,亭亭玉立默然无语,天色又到黄昏。

第二首:湘帘指湘妃竹的帘子。月窟指月宫、月亮。缟袂指白色衣袖。

答案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前句以梨花之白,形容白海棠的“白”,较之“洗出”句,更侧重于表现“白”的鲜艳洁净;后句以梅花之魂赋予了白海棠孤高傲世的精神。“偷来”“借得”,巧用了拟人手法;而“偷来”一词,贬词褒用,想象新颖,灵巧别致。

7.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8分)

十五夜望月

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冷露无声湿桂花”中的“冷”字表现了诗人________的心境;“桂花”既指庭中的桂花,又使人联想到________。(5分)

(2)如果把“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落”字改成“在”,行不行?为什么?(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孤寂怅然 月中的桂树

(2)不行。“落”能给人以动的形象感觉,而“在”不能。

8.阅读下面的诗,完成(1)~(2)题。(10分)

秋 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1)此诗无一“情”字而无一不含“情”,请从三、四句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在最后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凉”或“缺”。

(2)“凉”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真)巧妙;悲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恨)的意境。

篇二:【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练习:第4课(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Word版含答案]

4 长恨歌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6分)

A.回眸.(móu) 鼙.鼓(pí) 霓.裳(ní)

B.城阙.(què)花钿.(diàn)云栈.(jiàn)

C.蛾.眉(é) 旌.旗(jīng)马嵬.坡(wéi)

D.悄.然(qiǎo) 玉扃.(jiōng)迤.逦(yǐ)

解析 B项“栈”应读zhàn。

答案 B

2.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御宇..多年求不得 御宇:统治国家。

B.温泉水滑洗凝脂..凝脂:形容肌肤细腻润泽。

C.可怜..光彩生门户可怜:值得羡慕。

D.夕殿萤飞思悄然..悄然:寂静。

解析 D项,悄然:忧思的样子。

答案 D

3.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缓歌漫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B.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

C.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D.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漂缈间。

解析 A项漫—慢。B项娥—蛾。D项漂—缥。

答案 C

4.名句填空。(5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一朝选在君王侧。

(2)杨家有女初长成,____________________。

(3)夕殿萤飞思悄然,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 )(6分)

(4)玉容寂寞泪阑干,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此恨绵绵无绝期。

答案 (1)天生丽质难自弃 (2)养在深闺人未识 (3)孤灯挑尽未成眠 (4)梨花一枝春带雨 (5)天长地久有时尽

阅读与鉴赏

一、阅读下面三首诗,完成5~7题。(18分)

①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

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白居易《长恨歌》

②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

多。——[清]袁枚《马嵬》

③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

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唐]李商隐《马嵬》

5.对以上三首诗的形式,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6分)

A.三首诗中,①诗为古体诗,由标题“长恨歌”即可看出为歌行体,②③

诗为近体诗。

B.①②③诗均为近体诗。

C.①③诗为古体诗,②为近体诗。

D.①②③诗均为古体诗。

解析 近体诗有较严格的句数、字数、音韵、格律限制,古体诗则没有。 答案 A

6.对三首诗的选材、立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首诗均取材于唐玄宗和杨玉环的故事。

B.在立意上,①诗第一句便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唐玄宗的迷色误国,就

是这一悲剧的根源。

C.在立意上,②诗认为李、杨二人的生死别离和民间的疾苦离情都值得人们

同情。

D.③诗在立意上别出心裁,把讽刺的矛头直接指向唐玄宗。

( )(6分)

解析 从②诗第一句来看,并没有肯定李、杨二人之意。

答案 C

7.对这三首诗的语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6分)

A.②诗用“银河”来比喻夫妻离散。“石壕村”“长生殿”暗含两个典故。

B.“莫愁”多指美女,③诗最后两句意为作为帝王的玄宗还不如普通人家的

丈夫能够保护自己的妻子呢!

C.③诗和②诗都化用了白居易《长恨歌》中“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

语时”的语句,立意也是相同的。

D.《长恨歌》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结笔,点明“长恨”

题旨,给读者留下了袅袅清音,让人回味。

解析 C项二者立意并不相同。③诗重在讥讽、指责唐玄宗,②诗则意在表达应关心、同情普通百姓。

答案 C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8~9题。(19分)

鹧鸪天 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余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

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8.“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

表现手法?(10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途迷茫的郁闷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9.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9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世间惟一悲痛(欢乐)的事。(2)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

篇三:【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练习:第12课(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Word版含答案]

12 李清照词二首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憔悴(suì)将息(jiāng) 刹那(chà) ...

B.捻(niǎn) 炽热(chì)恫吓(hè) ...

C.鬟(guàn) 抨击(pēng) 骈文(pián) ...

D.乍暖(zhà)簇(zù) 桎梏(gù) ...

解析 A项“悴”应读cuì。C项“鬟”应读huán。D项“簇”应读cù。 答案 B

2.下列词语中,选出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乍暖还寒 憔悴损落日熔金 融和天气

B.暮云合璧 春意阑珊 元宵佳节 美日良宵

C.宝马雕车 弯弓射雕 闺门多暇 白璧微瑕

D.风鬟霜鬓 铺翠冠儿 拈金雪柳 最难将息

解析 D项拈—捻。

答案 D

3.下列各句朗读节奏正确的一句是

A.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B.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C.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D.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解析 A项,怎敌他/晚来/风急。B项,梧桐/更兼/细雨。D项,怕见/夜间/出去。

答案 C

4.下列句子,按风格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②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 )(6分) ( )(6分) ( )(6分) ( )(6分)

③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远知何处

④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⑤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A.①②③⑤/④⑥

C.①③④/②⑤⑥B.①③⑥/②④⑤ D.①③⑤⑥/②④

解析 ①③⑥属于婉约派风格,②④⑤属于豪放派风格。

答案 B

5.名句填空。(7分)

(1)寻寻觅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梧桐更兼细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当作人杰,______________。

(4)莫道不消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2)到黄昏 点点滴滴 (3)死亦为鬼雄

(4)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阅读与鉴赏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15分)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注】 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作者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当年她五十二岁。那时,她已处于国破家亡之中,亲爱的丈夫死了,珍藏的文物大半散失了,自己也流离异乡,无依无靠。

(1)写出与李清照在词的创作风格上属于同一流派的两名词人________、________。(3分)

(2)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两个时期,《武陵春》一词应是词人哪个时期的作品?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词的艺术特色有哪两点?(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柳永 秦观 (2)南渡后。这首词抒发了词人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惋惜之情和物是人非、孤寂无依的痛苦,以及辞乡别土、国破家亡的哀愁。 (3)善于移情于物,借景抒情;语言通俗而凝练。

(4)下面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风住尘香花已尽”一句,“风住”暗示此前风吹雨打、落红成阵的情景,

“尘香”不仅是写落花已化作尘土,也借此比喻青春时光的易逝。

B.“欲语泪先流”,写词人饱尝痛苦,悲深怨重,心绪杂乱,苦而难言,禁

不住泪水夺眶而出;一个“先”字,写尽了愁苦之深、之重。

C.“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两句,笔调故作轻松明快,抒写了词人

摆脱愁苦的愿望;“拟”字透露出连泛舟解愁也将难以如愿。

D.“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一奇妙的想象,把“愁”具体化、

形象化了,同时,表现了心中愁苦遣不得、泄不出的无奈。

解析 A项中“尘香”不是比喻青春时光的易逝,而是表达对美好事物被摧残的惋惜之情。

答案 A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4分)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 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7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

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7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是一首送别词。

上片开头“水是”“山是”两句,含意丰富,启人遐想。词人把明澈的流水喻为美人的眼波,把青黛的山峦喻为美人的眉峰,极言浙东山水的美丽可爱。同时,也可以理解为词人对鲍浩然心事的设想:波光漾动的流水是他心上人的眼波,脉脉传情;青黛的山峦是心上人的眉峰,因思念自己而满怀愁怨,眉头都蹙起来了。词人通过这一设想写出了鲍浩然“之浙东”的心切。与此相应,上片结句“眉眼盈盈处”也可以有两层理解:一是鲍浩然是去山水秀丽得像美人“眉眼盈盈”的地方,一是他是去与“眉眼盈盈”的心上人相会。

下片抒发词人的情怀。“才始送春归”,点明这里春刚逝去,说明词人心中满怀伤春之愁;“又送君归去”则再添了别恨,心情就更痛苦了。最后两句是词人对鲍浩然的祝愿:希望他生活在“春”里。这个“春”既指鲜花如锦的春天的季节,也喻指他与心上人生活在一起。

答案 (1)上片写浙东山水的美好,下片抒发作者送别的情意。

(2)修辞巧妙,用语绮丽。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送春归”“和春住”。

想象别致,意蕴生动。如“眉眼盈盈处”“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语文同步练习:第3课(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4192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