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考试教案 > 2016新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复习提纲教案 正文

2016新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复习提纲教案

2016-12-07 22:40:22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2016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复习提纲

2016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汇总

第十三章 热和能

第一节 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

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

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10① 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0(r0=10m)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0,对外不显

力;

② 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③ 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力大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④ 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 r0时,分子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第二节 内能

1、内能:

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内能的单位为焦耳(J)。

内能具有不可测量性。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反之,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却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要不断吸热,内能增大,而温度却保持不变),内能减小,温度也不一定降低(例如晶体在凝固的过程中要不断放热,内能减小,而温度却保持不变)。

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③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④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①做功:

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主要是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如果仅通过做功改变内能,可以用做功多少度量内能的改变大小。

②热传递:

定义:热传递是能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热量是变化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传递温度”的说法也是错的。)

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注意:

① 在热传递过程中,是内能在物体间的转移,能的形式并未发生改变;

② 在热传递过程中,若不计能量损失,则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吸

收的热量;

③ 因为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能量而不是温度,所以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

物体降低的温度不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

④ 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度差。如果没有温度差,就不会发生热传递。

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第三节 比热容

1、比热容:

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它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

比热容是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能力的物理量。

3物理意义:水的比热容c水=4.2×10J/(kg·℃),物理意义为:1kg的水温度升高(或

3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J。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比热容的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水常用来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比较比热容的方法:

①质量相同,升高温度相同,比较吸收热量多少(加热时间):吸收热量多,比热容大。

②质量相同,吸收热量(加热时间)相同,比较升高温度:温度升高慢,比热容大。

2、热量的计算公式:

Q吸Q吸Q吸①温度升高时用:Q吸=cm(t-t0)c=m== m(t-t0) c(t-t0) cm

+ t0t0=t- cm

Q放Q放Q放②温度降低时用:Q放=cm(t0-t) c m= t0= +tt m(t0-t) c(t0-t) cm

=t0-Q放 cmQ吸

QQQ③只给出温度变化量时用:Q=cm△t c= m=△t= m△tc△tc m

Q——热量——焦耳(J);c——比热容——焦耳每千克摄氏度(J/(kg·℃));m——质量——千克(kg);t——末温——摄氏度(℃);t0——初温——摄氏度(℃)

审题时注意“升高(降低)到10℃”还是“升高(降低)(了)10℃”,前者的“10℃”是末温(t),后面的“10℃”是温度的变化量(△t)。

由公式Q=cm△t可知: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是由物体的比热容、质量和温度变化量这三个因素决定的。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

第一节:内能的利用

内能的利用方式

利用内能来加热:实质是热传递。

利用内能来做功:实质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第二节:热机

1、 热机:

定义:热机是利用内能来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热机的种类:蒸汽机、内燃机(汽油机和柴油机)、汽轮机、喷气发动机等

2、 内燃机:

内燃机活塞在汽缸内往复运动时,从气缸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叫做一个冲程。 四冲程内燃机包括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在单缸四冲程内燃机中,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为一个工作循环,每个工作循环曲轴转2周,活塞上下往复2次,做功1次。

在这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是燃气对活塞做功,而其它三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和排气冲程)是依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的。

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做功冲程是由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①汽油机工作过程:

②柴油机工作过程:

3、汽油机和柴油机的比较:

①汽油机的气缸顶部是火花塞;

柴油机的气缸顶部是喷油嘴。

②汽油机吸气冲程吸入气缸的是汽油和空气组成的燃料混合物;

柴油机吸气冲程吸入气缸的是空气。

③汽油机做功冲程的点火方式是点燃式;

柴油机做功冲程的点火方式是压燃式。

④柴油机比汽油及效率高,比较经济,但笨重。

⑤汽油机和柴油机在运转之前都要靠外力辅助启动。

4、热值

燃料燃烧,使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定义: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用符号q表示。 单位:固体燃料的热值的单位是焦耳每千克(J/kg)、气体燃料的热值的单位是焦耳每立

3方米(J/m)。

热值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形态、质量、体积、是否完全燃烧等无关。

公式:、

QQ①Q=qm m= qq= m

Q——放出的热量——焦耳(J);q——热值——焦耳每千克(J/kg);m

——燃料质

量——千克(kg)。

QQ ②Q=qVV= qq= V

Q——放出的热量——焦耳(J);q——热值——焦耳每立方米(J/m);V——燃料

3体积——立方米(m)。

7物理意义:酒精的热值是3.0×10J/kg,它表示:1kg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3.0

7×10J。

733煤气的热值是3.9×10J/m,它表示:1m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3.9

7×10J。

第三节:热机效率

影响燃料有效利用的因素:一是燃料很难完全燃烧,二是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散失很多,只有一小部分被有效利用。

有效利用燃料的一些方法:把煤磨成粉末状、用空气吹进炉膛(提高燃烧的完全程度);以较强的气流,将煤粉在炉膛里吹起来燃烧(减少烟气带走的热量)。

热机的效率:热机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做热机的效率。

热机的效率是热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标志,与热机的功率无关。 公式:η?3Q有用Q有用Q总= Q有用= Q总η ηQ总

由于热机在工作过程中总有能量损失,所以热机的效率总小于1。

热机能量损失的主要途径:废气内内、散热损失、机器损失。

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① 使燃料充分燃烧,尽量减小各种热量损失;② 机件间保持良好的润滑,减小摩擦。③在热机的各种能量损失中,废气带走的能量最多,设法利用废气的能量,是提高燃料利用率的重要措施。

常见热机的效率:蒸汽机6%~15%、汽油机20%~30%、柴油机30%~45%

内燃机的效率比蒸汽机高,柴油机的效率比汽油机高。

第十五章 电流与电路

第一节 电荷 摩擦起电

1、电荷:

带电体: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是物体带了电(荷)。这样的物体叫做带电体。

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是正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带电体既能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又能吸引带异种电荷的带电体。

电荷: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符号是Q。电荷的单位是库仑(C)。

2、检验物体带电的方法:

①使用验电器。

验电器的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验电器的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从验电器张角的大小,可以判断所带电荷的多少。但验电器不能检验带电体带的是正电

篇二:2016年中考物理复习讲义、教案(人教版全册)

第一讲、机械运动

【考点聚焦】测量的初步知识涉及到的考点有:

1.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长度的测量。2.体积的单位及其换算,体积的测量。 3.误差和错误。 4.长度的测量方法。 【知识结构】

考点一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1)测量工具:刻度尺、米尺、皮卷尺、游标卡尺、激光测距仪等。

(2)单位:国际主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 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2-3-6-9

1 Km=1000 m;1 dm=0.1m;1 cm=10m;1 mm=10m;1μm =10m;1 nm =10m

常考的物理长度估测

课桌的高度约0.75 m,物理课本的宽度约18 cm,物理课本的长度大约为20~30 cm,一支铅笔长度约20 cm, 成年人走两步的距离约1.5 m,教室每层楼高约3 m,一张纸的厚度约0.1 mm (3)测量:要做到四会;会放(刻度尺与被测长度平行);会看(视线与尺面垂直);

会读(数据包括准确数字,估读数字和单位);会使用磨损刻度尺进行测量。

特殊的测量方法:长度的测量还有一些特殊的方法,如用积累法测微小长度,比如细铜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用尺规配合法测硬币直径、乒乓球直径、圆锥体高度;用化曲为直(棉

2.时间的测量

(1)测量工具:秒表、手表等。

(2)单位:国际主单位是秒(s);常用的单位有小时(h)分(min)等 。 1h= 60 min= 360 s.(3)测量:累积法估测时间,比如测脉搏跳一次的时间:先用秒表测脉搏跳若干次所花的时间,再

用时间除以次数得到脉搏跳一次所花的时间。 常考的时间估测

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约0.4 s;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用时约50 s;普通中学生跑完100

m用时约15 s;脉搏1 min内跳动的次数约75次.

考点二 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或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 2.参照物

假定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考点三、运动的快慢

1.速度国际单位是米每秒(m/s)。

条的测量是正确的,这个木条的长度是 cm。 3.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误差是实验中产生的错误 B.测量中误差和错误是不可避免的

C.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尽量减小 D.使用精密仪器和改进实验方法可以避免误差

4.把一根刻度尺均匀但不准确的直尺跟标准直尺进行比较,当两尺零刻度线对齐时,不准确尺的30.00cm刻度线正好与标准尺的29.50cm刻度线平齐,由上面读数可知标准尺的分度值是。若用不准确的直尺测得笔盒的长度为15cm,则用标准尺测得笔盒的长度为cm。

5.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假如把他们的运动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他们同时从起跑线起跑,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图1所示,在图中分别作出在这段时间内两人运动路程s、速度v与时间t的图像,正确的是( )

图1

6. 小明坐在行驶的列车内,若说他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车窗B.铁轨C.路边的树D.在车内走动的乘务员

7.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向西快速行驶,一个行人沿该公路的便道向西散步。以行人为参照物汽车( )

A.向东运动B.向西运动 C.静止不动 D.无法确定

8.校园安全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为了广大师生的安全,交警部门在校园和校园附近安放了图所示的四个标志,其中表示“限速5公里”的是( )

9.一座大桥长1.6Km,一列长200m的火车以15m/s的速度通过此桥,火车完全通过此桥所需的时间为多少?

【教学反思】

第二讲、声现象

【考点聚焦】声现象涉及到的考点有: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2.声音的传播 3.声速及有关计算 4.乐音的三要素 5.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呈现形式】上述考点常以填空和选择题型出现。主要考查学生对概念规律的记忆和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的能力。 【知识结构】

考点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的。 2.声音的传播

(1

(2)介质: 固体 、 液体 、 气体 均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

(1)影响因素: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 种类 有关。 (2)大小:15℃空气中声速为 340m/s 。

(3)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 大于 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 大于 在气体中的传播

速度。即: V固>V液>V气 。

考点二声音的特性

声音的特性:声音的三个特性是

考点三噪声及噪声的控制1.噪声

从物理学角度看,;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

噪 声是指 妨害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 2.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

(1) 在声源处减弱 ;(2)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 在人耳处减弱 。 考点四 声的利用

1.超声波(频率高于

(1)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易集中。 (2)应用:测距、测速、清洗、焊接、碎石。 2.次声波(频率低于的声音)

(1)特点:能绕过物体传播、传播距离远。 (2)应用:预报地震、预报台风、监测核爆炸3.声的利用

(1)声音可以传递 信息 ,如:回声定位,B超。 (2)声音可以传递 能量 ,如:超声波碎石。 【方法提示】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液体中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大。

3.利用回声可求解路程、时间和速度等问题。

4.运用声音的三要素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现象。 5.噪声的控制方法。 【链接中考】

1.遇到大风的天气,路旁架设的电线会“嗡嗡”地响,这种声音是由于电线而产生的。 2.乐音有三个特征,音调是反映声音 的,响度是反映声音 的,我们通过声音区分不同乐器是靠 。

3.将手表放在枕头下面,隔着枕头能够清楚第听到手表“滴答”声,这说明枕头的传声能力比空气。

4.拿一张硬纸片,让它从一木梳上很快地划过去,再让它慢一点从同一木梳上划过去,两次用力大小一样,则两次发出的声音〔 〕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 D.前三项都不同

5.医生用听诊器可以清晰地听见患者心跳的声音,这是由于 〔 〕 A.听诊器能自动收集有用的声音 B.听诊器减少了声音的分散,增大了响度 C.听诊器减少了噪声的干扰 D.听诊器靠固体传声效果好 6.为了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小实验现象。

A.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B.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C.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D.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曲线。

7.“星光大道”年度总冠军杨光能模仿单田芳、刘欢等文艺名人的声音,从声音的特性来看,他主要模仿声音的 选填(“音调”、 “响度”或“音色” ).现场观众欣赏听到的歌声是通过 传播的.

篇三:2016年秋季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第十三章 热和能

第1节 分子热运动

【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学习过程】

一、了解分子运动论

自然界存在着各种热现象:物体温度的变化,物质状态的变化,物体热胀冷缩的现象等。这

些热现象的解释,都涉及到热现象的本质是什么?这也是人类长期探索的问题,直到17世

纪和18世纪期间,人们才开始认识到热现象是由物质内部大量微粒的运动引起的,这种认

识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科学理论:分子运动论。到19世纪建立了能量的概念,人们又逐渐认

识到与热现象相联系的能量——内能,用分子运动论和内能的观点,可以解释很多热现象。 分子运动论主要内容为:1、物质有分子组成;2、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

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二、探究学习:扩散现象

猜想:打开香皂盒闻到香味,说明香气的分子发生了。

下面我们再来通过讨论实验来体会分子是运动的。

往盛有水的烧杯中,滴入红墨水,过一会儿,观察到现象。

上面的实验是一种扩散现象。即不同的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在我

们日常生活中,扩散现象很常见。请举出几个例子,看谁观察得细致。

通过所举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扩散能发生在 体和体之间、 体和体之

间。

科学家们把磨得很光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

到它们互相渗入约1 mm深。这说明扩散也可以在 体和体之间发生。

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凉水。用滴管分别在两个杯底注入

一滴墨水,比较两杯中墨水的扩散现象有什么不同。

想想议议:

1)

2)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

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

这是一个铅块,我们知道它是由组成的,组成它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那么为

什么铅块没有飞散开?是什么原因使它们聚合在一起呢?(学生讨论)

是分子间的引力作用使铅分子聚合在一起的。

[演示实验]

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如

图(a)两块铅就会结合起来,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

们分开。这个实验表明 。

分子间的引力使得固体和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那么,我想把粉笔压

缩得短一些,容易做到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

因为分子之间还存在另一种作用力——斥力。正是由于斥力的存在,使得分子已经离得很近

的固体和液体很难进一步被压缩。

请看课本图16.1-6

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这就好像被弹簧连着的小球。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如果分子相距很远,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三、课堂收获:

四、自我检测:

1、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一切物体里的分子都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SARS病毒可以通过飞沫传播

B、像一杯水中滴入红墨水,过一会儿整杯水都红了

C、把磨得很光的铅片和金板长久紧压在一起,金板中渗有铅,铅板中渗有金

D、配制过氧乙酸消毒液时,能闻到刺鼻的气味

2、下列现象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A、沙尘暴来临时,漫天沙尘

B、“八月桂花遍地香”时,到处都能闻到桂花的芳香

C、扫地时,室内尘土飞扬

D、把两块表面平滑干净的铅块压紧,一段时间后不容易把它们拉开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越快,它的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也越快

B、液体凝固成固体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就停止了

C、固体被压缩到分子之间无间隙才不能被压缩

D、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4、下列现象中,支持分子间存在引力的证据是:

A、两块表面平滑干净的铅块相互紧压后会黏在一起

B、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

C、磁铁能吸引大头针

D、破镜不能重圆

5、劣质的装修材料含有超标的甲醛等有毒有机物。用它们装修房屋,会造成室内环境污染,这表明 。用胶粘剂可以把装修板粘在一起,这说明 。

6、分子看不见、摸不着,不好研究,但我们可以通过墨水的扩散现象来认识它(从宏观现象揭示微观本质)。将墨水分别滴入冷水和热水中,通过观察现象可知:温度越高,过程越快,这说明温度越高, 。

五、拓展

如图(b)所示,把一块表面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面,手持弹簧测力计上端,把玻璃板放到刚好和一盆水的水面接触,再慢慢向上提弹簧测力计,观察到玻璃板未离开水面时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比离开水面后的示数大,请用我们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这种现象。

五、板书设计

分子热运动分子之间的斥力

第二节内能

【教学目标】

1.知道内能的初步概念及内能跟温度的关系.

2.知道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

内能概念;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教具】

上面固定有条形磁铁的小车两辆,试管及橡皮塞,两个相同的烧杯,内能、机械能互变演示器(J·铎尔实验仪),硝化棉,乙醚,高锰酸钾晶体,纱带,钢锯条,粗铁丝,冷、热水,小球,火柴等.

【教学方法】

教师演示讲授,学生边学边实验,师生共同分析讨论。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分子动理论告诉我们,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那么公司也同一切运动物体具有动能一样,也具有动能。分子动理论还告诉我们: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这又使分子具有势能。

新课教学

(1)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的每一个分子都在运动,都受分子作用力,但每单个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不是物体的内能。内能是指物体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内能也不同于机械能。物体的动能跟物体的速度有关,物体的重力势能跟物体被举起的高度有关。一个钢球是否运动,是否被举高,这只能影响钢球的机械能,并不是能改变钢球内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那么物体的内能跟什么有关呢?

(2)内能的变化:物体内能既然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那么当分子运动加剧时,物体的内能也就增大。上节课我们曾进过: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加剧。科学的论断,必须要有证据,在物理学中,通常是用实验来证实论断的。今天我们同样用实验来证实上面的论断。

实验演示:取三只烧杯,分别倒入冷水、温水和热水,然后分别向三只杯内缓慢地滴入几滴墨汁,观察比较三只杯内墨扩散的快慢。

实验结果表明:温度越高,扩散过程越快。扩散得快,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大,即分子无规则运动激烈。

因此:物体的内能跟温度有关。温度升高时,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降

低时,物体的内能减小。正是由于内能跟温度有关,人们常常把物体的内能叫做热能,把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3)一切物体都有内能。这是因为物体内的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炽热的铁水,温度很高,分子运动激烈,它具有内能。冰冷的冰块,温度虽低,其内部分子仍在做无规则运动,它也具有内能。

(4)内能和机械能

通过机械能和内能的对比,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内能概念。分析在水平光滑桌上滑动的木块具有什么能。

首先木块有势能,也有动能棗统称为机械能。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

木块内部的分子做无规则运动,且分子间有作用力,木块有内能。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势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小结

(1)内能不是单个分子具有的,而是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内能所指的动能是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的总和。这种无规则的热运动,是分子在物体内部自身不停的“分子运动”,而不是随着物体整体一起所做的运动。物体作为整体运动所具有的动能是机械能不是内能。

(3)内能所指的分子势能是分子间相互作用使分子具有的势能。作为物体整体跟地球的相互作用而具有的重力势能是机械能,不是内能。

所以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内能

一、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1.内能不同于机械能

2.一切(运动、静止、高温、低温)物体都有内能

3.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二、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1.热传递 热量:传递内能的多少

2.做功

课后反思:

第三节比热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通过阅读“气候与热污染”,了解利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并了解一下“热岛效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有关计算.难点: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究:(学)

1、引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平P 130前面的“?”,在学生理解“水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和水的质量、温度升高的度数有关,水的质量越大,温度升高的度数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所有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的度数也相等时,吸收的热量之间的关系。

2、(1)演示实验:出示盛有等质量的水和煤油的两只烧杯,但我们明显地看出两者的体积不相同,这是为什么?(请学生回答)不同的物质其密度不同,密度是物质的属性。

介绍电加热器(俗称:“热得快”),强调电加热器每一秒钟放出的热量是一定的,两个电加热器是相同的,在相同的时间里它们放出的热量也是相等的。

请两名同学帮助观察温度计,并随时报告温度。

实验结果:煤油温度升得快。这表明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水吸的热量比煤油多。

(2)比热容:教师指出:换用其他物质,重复上述实验,得到的结果是类似的。就是说,....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这跟我们在测量物................................

体质量时,遇到的情况相似;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一般不相同。当时为表示物质的这一特性,引入了密度的概念棗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那么,现在我们应该怎样表示上述实验所反映的物质特性呢?(启发学生讨论,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比热容的概念)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比热是通过比较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升1℃时吸收的热量,来表示各种物质的不同性质。

3、引导学生看书P131----133,钩出重点知识,在不懂之处打上问号。

二、完成预习作业(验)

1:对于同一种物质,质量越大,升高的温度越多,则它吸收的热量越________.

2:对于不同的物质,例如一种是水,一种是沙子,如果它们的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的度数也相同,那么它们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呢?你认为下列哪个猜想正确()

A.水吸收的热量多 B.沙子吸收的热量多 C.水和沙子吸收的热量多

3;为了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猜想:_______(填“水”或“煤油”)的吸热能力较强.

需要的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前需考虑的问题:(1)怎样得到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是不是还需要其它的器材?

(2)怎样保证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


2016新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复习提纲教案》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4153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