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常见读书方法十种
常见读书方法十种
(1)泛读 :即广泛阅读,指读书的面要广,要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具备一般常识。不仅要读自然科学方面的书,也要读社会科学方面的书,古今中外各种不同风格的优秀作品都应广泛地阅读,以博采众家之长,开拓思路。通过阅读来搜集大量的准备资料。
(2)精读: 就是说,要细读多思,反复琢磨,反复研究,边分析边评价,务求明白透彻,了解于心,以便吸取精华。对本专业的书籍及名篇佳作应该采取这种方法。只有精心研究,细细咀嚼,文章的“微言精义”,才能“愈挖愈出,愈研愈精”。可以说,精读是最重要的一种读书方法.
(3)通读 即从头到尾通览一遍,意在读懂,读通,了解全貌,以求一个完整的印象,取得“鸟瞰全景”的效果。
(4)跳读 这是一种跳跃式的读书方法。可以把书中无关紧要的内容放在一边,抓住书的筋骨脉络阅读,重点掌握各个段落的观点。有时读书遇到疑问处,反复思考不得其解时,也可以跳过去,向后继续读,就可前后贯通了。
(5)速读 :是一种快速读书的方法,对文章迅速浏览一遍,只了解文章大意即可。这种方法可以加快阅读速度,扩大阅读量。
(6)略读: 略观大意;抓住评论的关键性语句,弄清主要观点,了解主要事实或典型事例。而这一部分内容常常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所以重点看标题、导语或结尾,就可大致了解,达到阅读目的。
(7)再读 :即重复学习,“温故而知新”。重复学习,有利于对知识加深理解,也是加深记忆的强化剂。
(8)写读 :读书与作摘录、记心得、写文章结合起来,手脑共用,不仅能积累大量的材料,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写作水平,并且能增强阅读能力,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和技巧。
(9)序例读 :读书之前可以先读书的序言和凡例,了解内容概要,明确写书的纲领和目的,有指导地进行阅读。读书之后,也可以再次读书序和凡例,以便加深理解,巩固提高。
(10)选读 :就是读书时要有所选择。可以结合自己的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书目,进行阅读,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读书笔记四大类
(1)摘要式。 即将书中或文章中一些重要观点、精彩警辟语句,有用数据和材料摘抄下来,目的是积累各种资料,为科研、教学、学习和工作作好准备。可按原书或原文系统摘录;也可摘录重要论点和段落;还可摘录重要数字。
(2)评注式。 评注式笔记不单摘录,还要写出自己对这些要点的看法和评价。常用方法有书头批注。即在书中重要地方用笔打上符号或在空白处加批注、折页作记号;也可用提纲方法把书和文章论点或主要论据扼要记叙下来;还可用摘要式综合全文要点、记下主要内容;读完全书或全文对得失加以评论也是一种方法。
(3)心得式。 即读后感。是读书或读文章后写出的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和启发。常用方法有:札记,也叫札记,是摘记要点与心得结合的产物;心得,也叫读后感。将读书体会、感想、收获写出来;综合观点、见解,提出自己看法并记录下来,也是很好的读书方法。
(4)记载式。 1)笔记本。 成册笔记本可用来抄原文、写提纲、记心得、写综
述。长处是便于保存,缺点是不便分类,但可按类单独成册。 2)活页本。 可用来记各种各样笔记。便于分类,节约纸张和日后查阅。 3)卡片。 好处便于分类,可按目排列,便于灵活调动又节省纸张,但篇幅小,内容不宜长。 4)剪报。 把报纸和有用资料剪下来,长文章可贴在笔记本或活页本上,短小材料可贴在卡片上。剪报材料可加评注,也可分类张贴,要注明出处,以便使用。 5)全文复印。
常用工具书介绍
1. 字典、词典:字典分类为两大类,一类普通字典,是按照读者对象的需求收录一定范围的汉字,能较直观地展示汉字的意义和用法。如小型、中型的《新华字典》、《古代语常用字字典》,大型的如《汉语大字典》;另一类则为特种字典,是指在某一方面具有一定特点的汉字,如异体字、俗字、形似字等,一般着重对汉字的某一方面特征作出解释,如《同源字典》、《汉语俗字字典》。 词典从不同角度可划分不同类型。这里特讲解按照所收录词目的性质和释文内容的找重点,分为语文词典、专科词典和综合性词典。语文词典如《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专科词典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过地名词典》、《中华百科辞典》等,综合性词典如《辞海》
2. 百科全书:百科全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概述性,是知识的总汇,语言准确、精练;二,完备性,几乎囊括了各方面的知识;三,权威性,是供长期查检和引据的权威工具书,带有“知识标准”性质。 百科全书可分为以下三大类:一,综合性百科全书,如《中华常识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二,专业性百科全书,如《社会科学百科全书》、《中国文学百科全书》;三,地域性百科全书,如《西藏百科全书》、《北京百科全书》。
3. 年鉴:是逐年出版,提供相应年份内各行现行资料的工具书。常有幸被称为“微型百科全书”。既是各类动态性资料和实事、数据的综合性查考工具,也是编制百科全书类工具书的基本信息源。常用的热门年鉴有:《中国统计年鉴》;《中国人口年鉴》;《中国经济年鉴》;《中国经济特区开发区年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中国电影年鉴》;《中国年鉴》;《世界知识年鉴》;《美国年鉴》等等。 *《中国现代教育年鉴》是教育系统逐年连续编纂的资料性工具书。它以记述教育系统一年内各项事业的新发展、新情况为主要内容,具有知识密集、信息密集、时间密集的特点,是中国教育高密度、高容量的知识、信息、文献资料的结合体。它“集教育为一册,缩一年为一瞬”。《中国现代教育年鉴》的时间性很强,一年一编,一年一卷,年复一年,成为系列。是全面、系统、连续、准确的教育界工具书。它把大量的资料分类归纳在类目、分目、条目中,全而不杂,广而不乱。编去年的事情,标今年的年号,例如记载2008年的事情,做2009年年鉴。 《中国现代教育年鉴》既可为读者及时提供新资料,也为社会积累史料,对教育发展和教育历史都有文献价值,更是反映我国年度教育发展全貌的文献全书。
4.手册以简明、缩写方式提供专门领域内基本的既定知识和实用资料的工具书。手册可分为综合性和专科性两种。常用手册有:《化学物理手册》;《贝尔斯坦有机化学手册》;《核磁共振光谱数据手册》;《兰格化学手册》;《无机物热力学数据手册》;《物理化学手册》;《联合国手册》;《国外科技核心期刊手册》;《机械工程手册》;《橡胶工业手册》;《溶剂手册》;《电子器件数据手册》等。
5.标准:对重复性事务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综合
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按标准的涉及内容分为:基础标准、产品标准、方法标准、安全与环境保护标准;按标准的实施的有效范围分:国际标准、国际地区性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 为方便标准的管理、检索和使用,各国的标准都有一个标准编号,其标准编号的结构大同小异。例如:《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标准》;《联邦德国科学技术协会标准文献》;《中国国家标准》
6. 传记资料类工具书:包括传记词典,人名录,传记索引和姓名译名手册。常用的有:《简明科学家传记词典》;《美国男女科学家》;《世界名人录》;《美国已故政治家名录》;《北京天津地方志人物传记索引》;《英语姓名译名手册》等
7.地理资料类工具书:包括地名词典,地名录,地名译名手册,地图及地图集,旅游指南等。如《世界地名词典》;《世界地名录》;《世界地名译名手册》;《世界地图集》;《中国公路与旅游地图册》;《中国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旅游》;《欧洲大陆》等等。
8.机构名录:是一种系统收录政府部门、学术团体或学术机构、工厂企业的名称和地址、概况的工具书。常用的有:《学术世界》;《在版名录》;《世界环境组织机构名录》;《科技名录指南》;《世界主要图书馆指南》;《世界大学名录》;《国际出版商名录》;《中国企事业名录大全》;《中国工商企业名录大全》;《日本对华企业名录》等。
9.类书和政书:是中国古代编纂的工具书。 *类书:一般兼收各类,辑录群书,按事物性质分类或韵目编排,查考事物、典故、诗文出处。例如:众所熟知的《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 *政书:指分门别类记载历史或某一代典章制度的沿革变化及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的专书。例如:唐代的《 政典》(三十五卷)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政书。还有《通典》、《通志》、《文献通考》等
10. 书目、索引和文摘:书目、索引和文摘同属检索性工具书,又称为“二次文献”。 *书目:是图书或报刊目录的简称,常用书目如《四库全书总目》、《全国总书目》、《全国新书目》。 *索引:将文献中具有检索意义的事项(可以是人名、地名、词语、概念、或其他事项)按照一定方式有序编排起来,以供检索的工具书。如:《十三经引》;《二十四史纪传人名索引》;《古今人物别名索引》;《全国报刊索引》;《社诗引得》 *文摘:是将文献的内容编成摘要,按一定方法编排的检索、报道性出版物,一般以期刊或报纸的形式出现。常用的的如《中国电子科技文摘》、《机械制造文摘》等。
11.丛书、总集、汇编 :查找历史文献资料,查找政策法令、条约及有关资料,查找统计资料。例如:《当代中国丛书》 /《历代赋汇》《全唐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法规汇编》
12. 图录,表谱: *图录:以图形揭示事物形象。类型主要有:历史图录、文物图录、艺术图录。 如:文物图录:《太平天国革命文物图录》。艺术图录:《中国雕塑史图录》、人物肖像画,《历代古人像赞》等。历史图谱:《中国历史参考图谱》。 *表谱:以表格、谱系、编年等形式反映历史人物、事件、年代的工具书。例如:年表:《中国历史纪年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历表: 《两千年中西历对照表》。其他专门性历史表谱:《历代官职表》 读书活动表格形式 读书活动方案主题 主办部门 协办部门 活动地点 参加对象 活动时间 至活动目的和意义:活动内容和安排:活动小结:
课题咨询为教育教学科研服务
课题咨询是图书馆文献借阅服务的深化和延伸,是图书馆信息传递功能的重要体现。
一、 了解教育、教学科研课题课题咨询服务又叫参考咨询服务,它包括定题跟踪服务,课题委托服务。是图书馆为教育、教学科研课题研究者提高文献信息资源检索、综合分析、与课题有关的一系列文献信息资源服务。它不仅包括本馆所收藏文献信息资源,还包括从其他载体和其他文献信息资源单位所收集到的文献信息资源,所提供的最终资料应是经过整序、编目、标引和分析形成的二次或三次文献信息。因此,必须及时了解教育、教学科研课题,做到有的放矢。
二、 课题咨询服务的类型课题咨询服务是图书馆开展的一种高层次服务工作,它能帮助教师解决教育、教学科研中所遇到的需要紧迫给予解答的难题。由于课题咨询内容千变万化,课题咨询服务的类型也就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专题咨询:这种课题咨询所涉及的内容大多与具体的人物、地点、事件或时间有关,在有关参考工具书相对完备的情况下,比较简单容易,有时可以用口头解答的方式来完成。对于相对较为复杂、或在有关参考工具书和检索工具书不十分完备的情况下,则需要通过专业咨询人员采用各种查询渠道和方法,进行充分的考证后再给与回答。
2.文献检索咨询:这种咨询所涉及的内容并不需要考证,实际上是一种文献信息资源的代查服务,课题研究者为节省时间,把所需查找的课题内容交给图书馆工作者,由他们代替进行文献信息检索。
3.定题跟踪咨询:图书馆根据自身的文献信息资源情况和学校教育、教学科研的需要,明确一个或几个亟待解决的重点课题作为定题跟踪咨询的目标,定期及时向课题研究部门提供有关的文献信息资源,直到课题得到解决或科研项目完成。体现了主动性和持久性两个特点。
4.信息摘编咨询:图书馆定期或不定期地将收集到的文献信息资源加以分析、提炼和浓缩,根据研究者的需要进行有序化整理或加以汇编,以印刷型文献载体的形式或网络信息的形式发布的一种课题咨询服务。这对图书馆工作者咨询水平和知识结构有较高要求,不仅要有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能力,还要对社会、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有敏锐的察觉目光,能慧眼识金,对各门学科的专题性研究提供相关信息。
篇二:读书方法大全
读书方法大全
品书如进食,得其法,营养与美味兼得;不得其法,或不得美味,或不得滋养,或伤害身心。然而其法何在?古今中外名人读书各不相同,皆在因事、因人、因书而变。于是理睬将前人经验筛选研磨成上好精粉,加入自己多年来读书心得为酵素,精心烤制出18种读书方法,与诸位书
友分享。
1、读书不二法
专心致志,一段时间内,只读一本书,这本书不读完,决不读第二本书。清朝著名政治家曾国藩就是这样读书的:“诸子百家,汗牛充栋,或欲阅之,但当读一人之专集,不当东翻西阅,如读《昌黎集》,则目之所见,耳之所闻,无非昌黎,以为天地间除《昌黎集》而外,更无别书也。此一集未读完,断断不换他集,亦专字诀也”。著名学者梁实秋曾也有这样一句名言:桌上永远只放一本书!这种读书方法,最适合那些想练好基本功,打下扎实治学功底的读书人。
2、波浪渐进法
一次读一本书,但不强求一气呵成,过一段时间再读,原来读来无味的地方可能就读出感觉来了。美国依阿华大学的罗宾森提出一种SQ3R读书法,强调循序渐进,英语Survey,Question,Read,Recite,Review五个词的第一个字母,分别代表“浏览、发问、阅读、复述、复习”五个学习阶段。毛泽东读《昭明文选》,他上学时读,五十年代读,六十年代读,到了七十年代还读过好几次。《联共党史》及李达的《社会学大纲》,他各读了十遍。一部《红楼梦》,少年读来,只看到“爱在
缠绵中,情的悱恻里”。老年读来,便能读出“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自己时间不充裕,或读一些“难啃”的大部头时,不妨采取这种方法。也有些人一读书就就犯困,精力不能集中,那就分段来读,一般人在半小时之内注意力最集中,那我们就可以利用这半小时,大约每次可以读一万多字左右。
3、比较品读法
一次读几本书,比较对照的方法读书。“不怕不识书,就怕书比书”。写《魏书》的史学家夏候谌自视甚高,听别人称赞陈寿写的《三国志》,不大服气,便找来细读再三,这才知道《三国志》确比自己的《魏书》好,当即烧掉自己的书稿。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的:“任何东西,凡是我们拿来和别的东西比较时,显得高出许多的,便是伟大。”比较品读可以是横向的,不知道《丑陋的中国人》怎么样?对比《丑陋的日本人》就会读出奥妙;也可以纵向比较,读不懂奥巴马,可以读一读罗斯福,就恍然大悟。搞研究或做论文时,用这种方法可以让你大受裨益。
4.垂直阅读法
看书一目十行,不是从左向右来读,而是从上往下看,像下楼梯一样。文学家高尔基就是这样。因为有些书含金量太少,只须浏览;有些书包罗万象,无法精读,比如《四库全书》,平均一天读3万字,也要用72年,才能读完。几乎无人能够精读;有些书不知优劣,则应先速览而后决定是否需要精读。更快的方法也称之为“跳读”,就是抓住文章梗概、主要事件或中心论点,剪除枝叶,补叙、背景、引文等内容,跳过去不读。垂直阅读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阅读效率,用于读一般小说或快速
浏览资料都相当不错。
5.字斟句酌法
一字一句,细细品读。好的作品信息量大,含金量高,如同上好的牛肉干,极少水份,句句精髓,大段速读,难免会消化不良。所以必须边读加以思考。孔子就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孟子也说:“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散文大家秦牧,读书先是“鲸吞”大体看一遍,然后是“牛嚼”,像牛吃草“反刍”一样,仔细研究品味。我的体会是:用眼睛来读书者只有眼见,用心去读书才有心得。字斟句酌法的方法适合特别读经典。比如读《论语》、《道德经》、《沉思录》等等,嚼得愈久,愈有滋味。还可以用于加深理解书中的核心内容和精彩片断。
6.精华提炼法
对于一些作品,不仅要精读,还要总结归纳,提炼出其中的精华。我国三十看代涌现的一大批学术大师都是这样:“不动笔墨不看书”。每阅读一本书,都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许多批语,并随时写下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历史学家吴晗,特别擅长于做读书卡片。读书时见到有用的就抄在一张卡片上。读了几十年书,做了几十万张卡片。语言学家王力就说:“看一本书如果自己一点意见都没有,可以说你是没有好好看。”美学大家朱光潜特别推崇写读书笔记:“记笔记不特可以帮助你记忆,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细”。我的体会是,“读破书万卷,真传一句话”。读一本书,真能够提炼几句有用的话来,就算没有白读。
7、高山仰止法
以欣赏的眼光去读书。读出美味,读出乐趣。正如宋代诗人尤袤所言:“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我的体会,越浮躁的人,越是目空一切,越深沉的人,越是对真理怀有敬畏之心。读一本高尚的书,就是与一位高尚的人士对话,你的态度越虔诚,你的收获就越大。这种方法最适合读宗教与哲学与军事经典,如《圣经》、《易经》、《孙子兵法》。
8、居高临下法
站高一层,像老师审查学生作业一样去读书。我认识的几位编辑,通常都是用这种方法读哪些热门“畅销书”。确实,如果被那些“乱花迷人眼”的书“雷倒”,不加批判地去接受,就会像叔本华所说的那样:“思想被别人用襟带牵着走。”经常对读过的文章可以不断提高分析判断能力。我的体会:一本书,以粉丝的姿态去“仰读”,和以批判的态度去“俯读”。感觉大不相同。我在读德鲁克的时候,先用高山仰止法去拜读,然后用居高临下法去审读,学到了不少东西,也发现了大师存在的问题。要做到赏析结合,才能一代更比一代强,才能让读书人的水准高过书的水准。
9、多维研读法
从多个角度去读一本书,比如读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就可以从人性的角度去读,也可以从政治的角度去读,还可以从文学欣赏的角度去读。读来意境会大不相同。所谓“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这个意思。数学家华罗庚则发明了“猜读法”,从猜谜的角度去读书。看了书名后先闭目静思,猜想书中的结构与内容,然后再读。如果作者
写的和自己猜的一样,他就可以速读。这不仅大大节约了时间,还培养了他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10、求医问药法
汉代经学家刘向有句名言: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求医问药法就是带着问题去读书,因病求医,对症下药。 作家王蒙就有体会:有“躁郁症”要读《老子》。我体会:“读书破万卷”,这个“破”字,功夫不是下在将书读“破”上,而是要破解问题。用药当用良药。《孙子兵法》云:“取法其上,得其中;取法其中,得其下;取法其下,则得其下下。千万不能吃错了药。读一本坏书或庸书,就等于和一位庸人或坏人对话。
如何做一个善问者?经济学家张五常的做法是问三个问题:A,“是什么”(What?);B,“怎样办”(How?);C,“为什么”(Why?)。如果这三问之后还有疑问,那我再补充一条:“扪心自问”,往往会一通百通。
11、营养搭配法
读书如进食,少读书则营养不足,从全世界每年人均读书看:以色列约64 本;俄罗斯约55 本;美国约50 本;而中国约是 5 本。显然总是就少。另一方面,有许多人只读一类书,知识偏食,也会营养不良。理论工作者,读点文学书,文艺工作者,读点哲学书,成年人读点童话,《哈里波特》,同时吃法也有不同,培根讲“书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须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数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我经常与企业家接触,发现他们走得不高不远,一定读书太浅;走得又高又远,一定读书不浅
《读书技巧》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3279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