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重庆的方言俚语俗语 正文 本文移动端:重庆的方言俚语俗语

重庆的方言俚语俗语

2016-11-27 15:01:56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重庆方言

重庆方言

重庆方言隶属北方方言区的西南官话。虽与北方方言区的其它分支有许多共同之处,但也有不少自已的特点,在语音、词汇、句式等方面都自成一体。狭义的重庆言子,专指重庆人的“展言子儿”,即歇后语或陷语,于谐趣幽默里见智慧,为重庆方言的一大特殊现象。

本章拟从隐语、谚语等方面进行叙述。

隐语

展言子在重庆民间有悠久的历史。老百姓们工作劳动之余,常以幽默诙谐的展言子来表达他们对生活的感受。有些内容形式都很精彩的言子经过一代代口头流传,成了家喻户晓的“名句”,长盛不衰。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的变化,许多言子也被不断修改着,新的言子也不断被创造出来。

重庆言子的内容包罗万象,天文地理,日常琐事无所不涉。重庆言子的形式更是灵活多样,短小精悍,形象生动。展言子习惯上叫歇后语、半截话,实际就是隐语。前半句是譬语或引子,后半句是解语或注语,是说话人的真意所在。这种语言形式类似“诗经”和陕北民歌信天游常用的“比兴手法”。在实际语言运用中,常只说出前半句,而将后半句隐去不表,听话人常会心领神会,十分默契,使语言交流不但幽默风趣,而且含蓄生动,显现出特殊的美感和魅力。例如:“瞎子戴眼境——多余的圈圈”,这是一个完整的言子儿。但生活中常这么说:“你也不怕麻烦。其实你做这些无用功完全是瞎子戴眼镜。”再如:“半天空挂口袋——装风(疯)”,生活中常说:“他这人神经得很,半天空挂口袋。”

"毛 煞"

"毛(maō)煞"是常挂于重庆人嘴边的一句方言俚语,用来形容一个人的个性、性格及脾气,即"性格刚,脾气暴"。我们常说某某嘿毛煞,性格"毛"得很,莫去惹。

"毛煞"常含贬义,但有时也用来夸赞某人。小明学习成绩好,期期稳拿全年级第一,同学们个个都服了气,说他硬是毛煞不简单。阿贵大学毕业,人勤脑子灵,肯问肯钻,技术学得又过硬,同事们常常在背后议论、赞扬他:"毕竟是大学生,硬还是要毛煞些!"而所在单位领导却对一些工作马虎、不务正业的"二杆子"常在大会小会上教训说:"有的人工作上不行式,整天在外面二冲二冲地干毛煞!"

因此,咱们做人,该毛煞的地方还得想法去毛煞,不该毛煞的万万不可去毛煞。

"搭巴壁"

在重庆方言中,搭巴壁的意思就是厚起脸皮巴倒人家占便宜。

下面摆个搭巴壁的龙门阵。去年热天,从沙坪坝坐车去北碚。车上人很多,一个颈子上吊金项链的光膀膀崽儿却霸着车门边的一个双人座。车到井口,上来一位拄拐棍的老太爷,正好站在崽儿旁边。车子开得急,老太爷摇摇晃晃站不稳,

有人看不惯了,指责那崽儿:"手脚收到点儿,让老太爷挤起坐一下口山!"哪晓得崽儿把眼一翻:"热天热势的,挤啥子挤?!"恶暴暴的一句话,吓得再不敢有人作声。车行一阵,快到三溪口时,又上来一个娇艳的女娃儿。女娃儿挤到那崽儿身边,娇滴滴地说:"大哥,搭个巴壁,挤一下要不要得?"崽儿色迷迷把女娃儿盯倒,赶忙让出座位来。或许是出于感谢,一坐下来,女娃儿便热火朝天地和崽儿吹了起来。吹倒吹倒,女娃儿突然惊爪爪叫一声,说戒指遭掉到地上去了,接着便弯下腰去找。崽儿献殷勤,也赶紧趴到地上去找。找了一阵,没得结果,女娃儿像突然醒豁过来,说想起来了想起来了,上车前我在那边副食店坐了一哈儿,肯定掉在那里了,说完,就急慌慌下车回头去找。那女娃儿下车没得好久,崽儿突然连声说遭了遭了,我的项链遭那女娃儿偷去了!众人一看,崽儿颈子上果然没了项链,一个中年汉子幸灾乐祸地说:"该被遭,喊他让老人家坐他不让,偏要让那女妖精搭--巴--壁!"

"装 莽"

装莽,就是装蒜,装糊涂,装到二百钱数不清,一问三不知,一副老实巴交的样子,其实,装莽只不过是一种包装而已,把自己包装成老实人,包装得傻乎乎的。

可别小看装莽。有的人装莽,是"面带猪相,心头嘹亮"。心头明白得很,只是不屑一说而已--这便是大智若愚。装莽总是有缘故的,人不会平白无故去装莽。做一个真真实实的我,自由自在地过自己的日子,谁不愿意?

据有心人考察,装莽的理由不外有二:一是有所图。以装莽赢得上司的好感。"此君老实,可靠,听话,可以一用",有了这样的印象,便有了提拔重用的机会。二是避难。锋芒毕露,嫉恶如仇,言多必失,在吃了几次亏之后,便有所省悟,开始装莽。该出手时就出手,自然有理。该装莽时就装莽,也不无道理。

装莽,也许不失为一种人生"策略"。还有一种可能是装高雅,这是"难得糊涂"惹的祸。既然"难得",何妨也装一回糊涂,装莽谁还不会? 扮酷与装莽,是包装的两个极端。装莽是为了让人尽可能地"忽视"自己,让别人对自己处于不设防状,这是以守为攻。扮酷则是为了突出自己,尽可能地让人"重视"自己。鹤立鸡群,独领风骚,众人注目,心头就是一个爽。

说个铲铲"

"铲铲"不是铲铲。作为劳动工具的铲铲,可能是铁铲、煤铲、锅铲。而"说个铲铲"是句常用的重庆方言,说铲不见铲,子虚乌有。既然你"说个铲铲"么,那就别说了,说了也等于个"圈圈"。说话不算数--说个铲铲。

整日暴雨,商住楼工地冲来大量石块泥浆。"加个班吧,伙计们!每人发钞票50。"冲这50块"大洋"民工挑灯夜战,东方露鱼肚白了,工地清理完毕,工人仍手拿铲铲等着发钱。哪知包工头突然改口:"兄弟们,今天是房产老板太太的生日,大家辛苦一夜,就算以光荣的劳动作为献给老板娘生日的礼物吧!""50块

呢?""等下一场暴雨再争取嘛!"包工头食言,工人们大呼上当,骂将起来--你"说个铲铲!"包工头是个机灵鬼,也懂幽默,指着民工手中的工具说:"对头,就是"说个铲铲"哟!要是没有这么多的铲铲,遍地石块泥沙能搬得走吗?"

重庆"铲铲"多。解放碑卖包子,皮薄馅大,肉包子,"来来来,山城"狗不理",安逸得很呀!"这么一吆喝,食客蜂拥过来。岂知这卖包子的推车占道经营,突然一声喊"城管来了!"推起车车就跑。哗!下起雨来了,车一偏包子滚落一地,沾满泥水,肉包子成酱(浆)肉包子。食客望着包子空流口水,齐发出响亮的叹息声:"哦嗬!吃个铲铲。

"看电影,看美国大片《角斗士》,25元一张票胃口吊得足足的。哪知走拢才晓得,停电!--哦嗬!看个铲铲。买时装,痴心的太太为自家丈夫相中一件巴黎最新款式的上衣,夫妻双双如树上的鸟儿,欢欢喜喜直奔商厦。哪知一掏钱,哦嗬!钱包丢了--买个铲铲……说个铲铲,吃个铲铲,看个铲铲,买个铲铲,要个铲铲……铲铲多多,需要量太大了,遇上个江浙人来重庆调查市场,当他了解到重庆人对"铲铲"的需要量竟如此之大,一个传真发到总公司,总公司通过铁路发来三大车皮的铲铲:钢铲铲铁铲铲铝铲铲塑料铲铲……运拢重庆,一把也没销脱,亏得血本无归。啥原因?情报有误。重庆人所需之"铲铲"是挂在嘴上的,不是拿在手上的那种。

本人收集的重庆方言

啥子: 什么

耍朋友:谈恋爱

婆娘:老婆

哈哈儿:马上

安逸:满意,舒服。

麻 :骗

记倒: 记得

男娃儿:男孩

嫩个:这么

打望:看美女

装莽:装蒜

莫搞豪:不懂事

拉起:傻

回切:回去

雄起:加油

要的:好

郎个呦台哦:怎么得了

妹儿:姑娘

堂客:老婆

长的乖:长得漂亮

篇二:重庆方言

重庆方言词汇的透析

[摘 要]:重庆方言,一个个生动有趣的词汇,表达了巴渝民众幽默豪爽的个性,形成了带独特地域特色的文化现象。这些丰富多彩的方言词语成为记录巴渝文化的载体,是重庆独有文化的符号象征。

[关键词]:重庆方言 词汇

方言,一方之言。它是通行于一定地域的话,是语言的地方变体。重庆方言隶属北方方言区的西南官话,虽与北方方言区的其他分支有许多共同之处,但也有不少自己的特点,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自成一体,尤其是词汇更具特色。重庆方言表达了巴渝民众幽默豪爽的个性,形成了带独特地域特色的文化现象。文化中最容易引人注目的是社会物质生活,服饰、饮食、住房、器物、交通工具、劳动工具、娱乐器具等,这些东西都会在方言中有所记载。重庆方言里不乏这样的新创造。

重庆方言的魅力在于它能够形象生动地表达出语言的内涵,同时也体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换成其他语言形式就会显得于瘪、失真;还在于它轻松搞笑、生动通俗,有许多有趣味又有个性的词语,同时又有深厚的文化历史积淀。重庆方言是重庆文化的历史积淀,具有深厚的地方特色。重庆方言具有的凝聚力,可以让重庆人产生相互的认同感。在这里就着重看一下重庆方言中的词汇。例: 宝器:像活宝爱出洋相又带傻气的人。“宝器”一词发源于重庆,是重庆人的口头禅。“宝器”本指宝物一类器物,供人把玩。言行土俗而带傻气的人常被人耍弄,因而被称为宝器。也有人叫作“宝气”,当指宝器之人表现出来的傻气,非指宝器之人。相当于“宝里宝器”。

(1)样子土惨了,偏偏还喜欢打领带穿西装,还操一口秀普,硬是宝器一个。

(2)那个宝器,经常遭别个逗起耍。

背时:意即悖逆时运,倒霉。有的写法是“背湿”,这个背湿与我们重庆的天气有关,雾都重庆深秋阴雨连绵,衣裳洗了一个星期不干,穿上身背肯定湿,人“背湿”了处处触霉头子——上电车挨车门夹,喝稀饭把舌头烫了,饭后散步,踩到没铁盖的下水道洞洞里去了。凡是背湿鬼都抱怨重庆的鬼天气。还有个俗语就是,乌龟淋雨——背湿。不过,这个俗语很生动很形象。挨雨淋了,长霉,霉起冬瓜灰了,形容人晦气透顶。

(1)劝你不听,总有一天该背时的。

(2)你活该背时。

方脑壳:意即傻人、笨人,是骂人的话。正如方言电视剧中唱道:“方脑壳、哈戳戳、祸事来了跑不脱。”在重庆方言中,“脑壳”家族,个个是哈脓包,“哈儿师长、方脑壳、轻脑壳、猪脑壳、木鱼脑壳、灰面脑壳、没长脑壳”。

哈儿:人太傻,太憨,太笨,抑或是太天真可爱,常被人喊作“哈儿”。“哈儿”的意蕴丰富,形无定形,义无定义,神戳戳、宝筛筛、乐呵呵、筋绊绊、瓜

兮兮、憨痴痴。

(1) 你个哈儿,杂个不晓得把钱要回来嘛!

(2) 你硬是哈到家了哦。

的的儿/哈哈儿:重庆话“的的儿”形容数量极少,即普通话说“一点点”。旧社会天花流行,熟人相遇,面对面,互相数点点儿,犯忌,所以方言中的“点点儿”就改成了“的的儿”。“哈哈儿”,表示时间短暂,一下子,一会儿。

(1)“放不放辣椒,要不要葱花儿?”(吃小面,问客人)

——“放的的儿”(回答)

(2)啷个急啊,我还没弄好,等我哈哈儿嘛。

铲铲 :这里的“铲铲”不是指作为劳动工具的铲子,“铲铲”是旬常用的重庆方言,说“铲”不见“铲”,子虚乌有。“说个铲铲”的意思是说话不算话,说了也白说,说了等于“圈圈”(零)。吃个铲铲,看个铲铲,买个铲铲, 要个铲铲等,都带着浓浓的失望语气。

(1)走,我们去逛哈垓(街)。(提议)

——逛个铲铲,我钱都没得了。

(2)你说个铲铲!

猫煞 :煞同杀,凶神也。猫煞是威猛、烈性,好厉害的意思,猫煞得邪了门,重庆话叫“发猫二毛”。

(1)小伙子好猫煞哟!(娶了个啷个漂亮的姑娘)

(2)梁山好汉108将,36天罡星,72地煞星。个个烈性,个个猫煞。

以上的词汇反应了重庆方言中日常的物质生活,下面要列举的方言词汇则体现了重庆人的精神生活。例:

不存在:意即没什么,没关系。自从“不存在”这句俚语在山城流行,以往那些粗话脏话,什么干燥呀,猫煞呀,出血呀,拉爆呀都收敛了起来,说话显得含蓄、深沉,有分寸。

(1)A:“听说你哥子摆了个面摊,找钱惨了,硬是搞肥喽。”

B:“咳。不存在。”

(2)甲:“对不起,踩了你的脚。”

乙:“不存在。”

空了吹:意即没有时间陪你,懒得理你,不相信你。重庆人闲聊,一般说“摆龙门阵”、“冲壳子”、“吹牛”等,这里的“空了吹”可能是受了“吹牛”的启发而发明创造出来的,是非常戏谑的一句言子。听听下面的精彩对白: A:“哥子,烫火锅去,我请客。”

B:“钱呢?”

A:“等下个月发工资。”

B:空了吹!

空了吹,要有空了才能吹。重庆人忙,爬坡上坎挤车搓麻将,没有一丝空闲。

雄起:重庆崽儿怪,在大田湾看球,不喊“加油”喊“雄起”,在重庆喊还不过瘾,上成都喊,成都人说,喊得巴实,也跟着喊。随着四川足球迷狂热的呐喊,这个词真的是冲出了四川,震撼了全国,走向了世界。众所周知,重庆的球迷都是些铁杆球迷。伴随着“雄起”的是重庆人独特的性格和特有的巴渝文化。细细揣摩,“雄起”确实有点不雅,但它也是一种地域文化的表现。

霸道:形容特别好,相当于普通话的“厉害”。据说,这是重庆人吃辣椒给

辣出来的一句俚语。重庆崽儿干燥,烈性,霸道二字不离口。

(1)格老子勒海椒硬是霸道哩!朝天椒嗦?!

(2)马拉多纳球踢得霸道;刘晓庆戏演得霸道。

(3)八月天连睛高温,红火大太阳,热得霸道!

捡帕和:占便宜,捡现成,图方便省事的意思。

(1)别人煨热和的被子,钻进去就睡,捡帕和。

(2)老太婆进菜市场,捡了个帕和,一块钱就买了五斤菜

一般拉撒:一般拉撒就是是一般,拉和撒都是虚词,没有意义,凑足音节,但听起来很过瘾,跟“骇人巴沙”的“巴沙”作用一样。“一般”二字太平淡了,缺少特色。一般拉撒与Y货、谢市货、簸箕货、孬火药、烂渣窝儿、没得名堂等俗语意思差不多,但听起来没有那么刺耳,唐赛人而不露痕迹,不伤和气。

(1)考得如何?一般拉撒。

(2)宴席酒菜如何?一般拉撒。

(3)老板生意近来如何?一般拉撒。

遇得倒你:这是重庆人的口前话,遇好事、温馨事,很少直接这样讲的。逢上烦心事,忿忿然,是必定要出这口恶气的。

(1)呸,老子遇得倒你!(街边漫步,一盆洗脚水从天而降)

(2)老子遇得到你哦,啷个晚 (某人迟到了,等了好久)

撇脱 :意即洒脱、爽快、干净利落。人间有繁琐有撇脱。撇,指丢开。《水浒传》第二十六回:“小人买卖撇不得,不及奉陪。”脱,轻快貌。《淮南子·精神训》:“则脱然而喜矣。”这词很早在宋代就出现了,《朱子语类》卷九十四:“要之,持敬颇似费力,不如无欲撇脱。”《二刻拍案惊奇》卷九:“撇妥些,我要回去,这事做得不好了,怎么处?”现在还有简单、容易、轻松等义。

(1)说起撇脱,但做起来难。

(2)今天没买菜,吃撇脱点儿。

幺不倒台:台指戏台、舞台,幺指末尾。幺台就是戏演完了。川剧的一 个专门术语,戏散场叫幺台。所以,幺台就引申为结束的意思。戏演得好,会接二连三地谢幕,幺不倒台。舞台表演,当然是越幺不倒台越好。可是日常 生活中。这句俚语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巴蜀俚语妙趣横生,一词多义。

(1)你的那本书,幺台没得?(结束)

(2)他乱整一伙,二天才幺不倒台哦。(下不了台)

(3)拽啥子拽嘛,90分就幺不倒台嗦!(了不起,耀武扬威,骄傲自满)重庆方言的魅力是无穷的,通过它我们可以看到重庆的历史文化和重庆发展的脚印。重庆方言词汇还有很多很多,每当在异乡听到家乡话时内心的澎湃就难以用言语来形容,虽然我们重庆的历史不是很悠久,可是流传下来俚语,也是经过了历史的考验,它是我们的骄傲,虽然别人认为俚语是低俗,可是我却不那么认为!

记得有句话,“要掌握一种语言,就要熟悉其背后的文化特殊性,就要洞察本民族文化与他民族文化的差异。人们常说的语言障碍就是指这种文化间的差异。”那么,不同民族语言是如此,同一民族的不同地区的语言也是如此。对不同地区的俚俗语的比较研究可以让不同地方的人互相增进了解,可以让人了解不同地方文化问的差异并消除由此产生的语言障碍。因此,在广泛推广普通话的今天,我们不应该放弃各自的方言,而更应该传承、展示它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曾晓渝.重庆方言词解[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李荣.成都方言词典(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分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3]吴文.巴渝言子儿[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8.

篇三:方言俚语

方言俚语

一、方言简介 :

启东境内有两种方言,一是启海话,即启东、海门话的简称,当地又叫“沙上(音浪)话”、“南沙话”;还一种是吕四话,一般称通东话,即旧南通县东部地区的话,当地又叫“北沙话”、“老土话”。吕四方言区包括天汾、三甲、吕北、吕东、秦潭、吕四镇等区域,土地总面积为82.79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7.16%。其他乡镇都是启东方言区。

从区域的成陆时间和居民来源看,吕四方言区是老土,是古长江的冲积平原和冲积物之间的泓道封淤所组成,成陆千年以上,居民年代久远。启东方言区是近200多年内由沙洲之间的泓道封淤而联并成陆的,称作“沙”,居民系近代从外地迁来。启东话与海门话基本相同,与崇明话略有差异。吕四话与今海门、南通县境内的通东话大致相同。这两种方言在听感上差别较大,但就其特点来看,启东方言属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吕四方言属吴语太湖片毗陵小片。

二、俗语、谚语、歇后语

(一)俗语

1、形象、动作

消地光赖在地上耍泼

板面孔放脸

腾腾转团团转

惹闹骚故意惹是生非、寻开心

舞拉痴故意打闹、调笑

调路头在路上遇见不相识的人故意开玩笑、戏闹、或作弄调笑女人 煞脚跟紧急着,指追。他~追来了

煞屁股紧急着,指跟。他~跟来了

翘辫子死的讳称,贬义

勿爽气

虎拉势

小孩(音喊)点

轧闹稝

轧结足

吃生活

吃夹档

勿登样

精光条萧

精赤骨离

赤脚仆倒

磕头仆跌

蔫黄瘪倒

精丝无力

对绷拉嘴

斧牙拉嘴

牵脚舞手 呑呑吐吐 脸露凶色 小时候 凑热闹 挤得紧紧的 挨打 两头受气 不象样、不好看 不穿裤子,光屁股 赤膊 光着脚掌 跌跌撞撞,因惊吓或危急时的行为 面黄肌瘦 筋疲力尽 顶嘴 龇牙咧嘴 手舞足蹈

笃屄拉牵 说话吃力费劲,又结巴

鹅嘈鸭嘴 七嘴八舌

跷拳捋(音勒)臂 显示力量,准备大干一场

骨头冷棚 ①瘦得骨头凸起,②话中带刺 仄头仄颈 斜伸着头和颈

饿喝囵呑 饿得囫囵呑咽

眼脱愣愣 因愤怒或羡慕而睁大眼睛定定地看 哭作乌拉 一脸哭相

拉哭拉笑 一会哭,一会笑,哭笑无常 四丫仰脚 四脚朝天,指人

柏肢拉脚 两脚呈岔开状,指人

东厾(音笃)西掼 衣、物随便乱扔、乱放

作姿作夠 做作

捏骨捏髓 不停地捏弄皮肉戏嘻

扭结裹结 形影不离,抱成一团

瘦节伶伶 人很瘦

汗珠白蒲 满脸汗珠

乌吃灶鸡 乱吃一通

荡发荡发 不紧不慢,悠悠然走

扳眉头勿开 心里不开心,整天皱着眉头 喉神发拉极 着急起来

搲(音水)握厾(音笃)烂泥 顽皮,耍无赖

眼睛白样样 心里不服气,白眼相对

一对搭拉苏 一对活宝

精光剥扭扭 身上一丝不挂

无乾(音巩)托落湿 全身湿透了

眼睛不不眨 一眼不眨

卵(音乱)子笃摇摇行动慢慢呑呑

合扑拉一跤 跌个猪啃地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重庆的方言俚语俗语》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3287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重庆的方言俚语俗语
相关文章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