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关于历史名人的10个成语典故 正文

关于历史名人的10个成语典故

2016-11-27 13:21:46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历史名人的10个成语故事

历史名人的10个成语故事

1、四面楚歌的故事(主要人物:项羽)

故事:

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r?ng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jiǎ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p?ng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gāi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禁地了吗? 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着,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yú姬jī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泪,在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一会,项羽骑上马,带了仅剩的八百名骑兵,从南突围逃走。边逃边打,到乌江畔pàn自刎wěn而死。 释义:这个故事里面有项羽听见四周唱起楚歌,感觉吃惊,接着又失败自杀的情节,以后的人就用“四面楚歌”这句话,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周围环境,而导致自己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在我们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好好的做人,脚踏实地的做事,若是日常行为表现不好,就未免要遭受“四面楚歌”的厄运喽。

2.破釜(fǔ)沉舟的故事(主要人物:项羽)

发音:p? fǔ ch?n zhōu

释义:一般用来比喻决心战斗到底,勇往直前,拼死一战。表示下了极大的决心,舍出一切,必欲达到目的的作法。

故事:

秦朝末年,秦派兵攻打复国后的赵国。赵军不敌,退守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被秦军包围。被项梁、项羽叔侄等各路义军拥立的楚怀王任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让他们带领军队前去援救赵国。但是,宋义把兵带到安阳就不再前进了,在此停留了四十六天。项羽非常焦急,再三要求他渡江北上,与赵军里应外合,一举打败秦军。而宋义则希望赵、秦两军打得精疲力尽之时再发兵,以坐收渔翁之利。于是他严令军中不准轻举妄动。与此同时,宋义又宴请宾客,

大吃大喝,而士兵、百姓却忍饥挨饿。项羽实在忍不下去,便杀死了宋义,将士们马上拥戴项羽为上将军。之后,项羽立即派出两名将军,率两万人马渡河解救巨鹿。取得小胜后,项羽下令全军渡河救援赵军。在全军渡河之后,他采取了一系列果断的行动:把所有船只凿沉,把煮饭的锅都打破,把营房都烧掉,只携带三天的干粮,以此表示决一死战的决心,不给士兵留一点儿退路。项羽领军到达巨鹿外围,立即包围了秦军,经过九天激战,最终取得巨鹿之战的胜利 。

3.班门弄斧的故事(主要人物:鲁班)

发 音: bān m?n n?ng fǔ

释 义:鲁班,春秋时期鲁国人,著名的木匠。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故事:

鲁班,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也称鲁般。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谁敢在鲁班面前卖弄使用斧子的技术?也就是说,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这种太不谦虚的可笑行为,就叫做“鲁班门前弄大斧”,简作“班门弄斧”。和俗语所说的“关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4.卧薪尝胆的故事(主要人物:越王勾践)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发音:w? xīn cháng dǎn

释 义: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原指中国春秋时期的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成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故事: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h? lǚ派兵攻打越国,但被越国击败,阖闾也伤重身亡。两年后阖闾的儿子夫差chāi率兵击败越国,越王勾践被押yā送到吴国做奴隶,勾践忍辱负重伺候cì h?u吴王三年后,夫差才对他消除戒心并把他送回越国。其实勾践并没有放弃复仇之心,他表面上对吴王服从,但暗中训练精兵,强政励治并等待时机反击吴国。艰苦能锻炼意志,安逸反而会消磨意志。勾践害

怕自己会贪图眼前的安逸,消磨报仇雪耻的意志,所以他为自己安排艰苦的生活环境。他晚上睡觉不用褥rù,只铺些柴草(古时叫薪),又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他不时会尝尝苦胆的味道,为的就是不忘过去的耻辱。勾践为鼓励民众就和王后与人民一起参与劳动,在越人同心协力之下把越国强大起来,最后并找到时机,灭亡吴国。

5.围魏救赵的故事(主要人物:孙膑bìn )

发音:w?i wai jiù zhào

故事:

战国时,魏将庞涓率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求救于齐,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往救。孙膑认为魏军主力在赵国,内部空虚,就带兵攻打魏国都城大梁,因而,魏军不得不从邯郸撤军,回救本国,路经桂陵要隘,又遭齐兵截击,几乎全军覆没。这个典故是指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孙膑认为,要解开纷乱的丝线,不能用手强拉硬扯,要排解别人打架,不能直接参与去打。派兵解围,要避实就虚,击中要害。

6.三顾茅庐的故事(主要人物:刘备)

发音:sān gù máo lú

故事:

刘备很仰慕诸葛亮的才干,想请他帮助自己统一国家。官渡大战后,曹操打败了刘备。刘备只得投靠刘表。曹操为得到刘备的谋士徐庶shù,就谎称徐庶的母亲病了,让徐庶立刻去许都。徐庶临走时告诉刘备,隆中有个奇才叫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

第二天,刘备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去拜访诸葛亮。谁知诸葛亮刚好出游去了,书童也说不准什么时候回来。刘备只好回去了。

过了几天,刘备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雪又来到诸葛亮的家。刘备看见一个青年正在读书,急忙过去行礼。可那个青年是诸葛亮的弟弟。他告诉刘备,哥哥被朋友邀走了。刘备非常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说渴望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平定天下。

转眼过了新年,刘备选了个好日子,有一次来到隆中。这次,诸葛亮正好在睡觉。刘备让关羽、张飞在门外等候,自己在台阶下静静地站着。过了很长时间,诸葛亮才醒来,刘备向他请教平定天下的办法,并因诸葛亮不答应而哭,诸葛亮见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便答应与刘备共图大业。 那年诸葛亮才27岁。

7、完璧归赵的故事(主要人物:蔺lìn相如)

拼 音:wán bì guī zhào

释 义: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近义词】物归原主【反义词】久假不归

【造句】我今天要去舞会,你的帽子借一下,明天一定完璧归赵。

故事:

战国时候,赵王得到了一块楚国原先丢失的一块名贵宝玉——“和氏璧”。这件事情让秦王知道了,他就派使者对赵王说,自己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和氏璧"。

赵王看了信,心里想:秦王一向是只想占便宜,不肯吃亏的人。这一次怎么这么大方?要是不答应他的请求吧,怕秦国兴兵来进攻;要是答应吧,又怕上当。他想来想去,拿不定主意,就和大臣们商量,但大臣们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

蔺相如知道了这件事,便对赵王说:“大王,让我带着'和氏璧'去见秦王吧。到那里我见机行事。如果秦王不肯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我一定把'和氏璧'完整地带回来。”赵王知道蔺相如是个既勇敢又机智的人,就同意他去了。

蔺相如到了秦国,秦王在王宫里接见了他。蔺相如双手把“和氏璧”献给秦王。秦王接过来左看右看,非常喜爱。他看完了,又传给大臣们一个一个地看,然后又交给后宫的妃子们去看。

蔺相如一个人站在旁边,等了很久,也不见秦王提起割让十五座城的事情,他便知道秦王根本没有用十五座城池换取宝玉的诚意。可是宝玉已经到了秦王手里,怎么才能拿回来呢?他想来想去,想出了一个计策。只见蔺相如走上前去,对秦王说:“这块‘和氏璧’虽然看着挺好,可是有一点小瑕疵xiá cī,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一听"和氏璧"有瑕疵,赶紧叫人把宝玉从后宫拿来交给蔺相如,让他指出来。

蔺相如拿着“和氏璧”往后退了几步,身体靠在柱子上,气冲冲地对秦王说:“当初大王差人送信给赵王,说情愿拿十五座城来换赵国的'和氏璧'。赵国大臣都说,千万别相信秦国骗人的话,我可不这么想,我说老百姓还讲信义呐,何况秦国的大王哩!赵王听了我的劝告,这才派我把"和氏璧"送来。没想到方才大王把宝玉接了过去,随便交给下面的人传看,却不提起换十五座城的事情来。这样看来,大王确实没有用城换璧的诚心。现在宝玉在我的手里,如果大王硬要逼迫我,我情愿把自己的脑袋和这块宝

玉一块儿撞碎在这根柱子上!”说着,蔺相如举起“和氏璧”,面对柱子,就要摔过去。

秦王本来想叫武士去抢,可是又怕蔺相如真的把宝玉撞碎,连忙向蔺相如赔不是,说:“大夫不要着急,我说的话怎么能不算数哩!”说着叫人把地图拿来,假惺惺jiǎ xīng xīng地指着地图说:“从这儿到那儿,一共十五座城,都划给赵国。”蔺相如心想,秦王常常会耍shuǎ鬼把戏,可别再上他的当!他就跟秦王说:“这块‘和氏璧’是天下有名的宝贝。赵王送它到秦国来的时候,斋戒zhāijia了五天,还在朝廷上举行了隆重的赠送宝玉的仪式。现在大王要接受这块宝玉,也应该斋戒五天,在朝廷上举行接受宝玉的仪式,我这才能把宝玉献上。”秦王本不想这样做,但见蔺相如态度坚决,只得无奈wú nài地说:“好!就这么办吧!”说完,他就派人送蔺相如到旅店去休息。

蔺相如拿着那块宝玉到了公馆里。叫一个手下人打扮成一个买卖人的样儿,把那块宝玉包着,藏在身上,偷偷地从小道跑回到赵国去了。至于秦王会把他怎么样,他一点也没有考虑。

后来秦王发觉这件事,后悔已经来不及了.想发兵攻打赵国吧,赵国在军事上作了准备,恐怕打不赢。最后,秦王十分恼怒,可又见蔺相如机智勇敢,是位难得的人才,也没有为难他,便放他回到赵国去了。

8、图穷匕见的故事(主要人物:荆轲jīng kē)

拼 音: tú qi?ng bǐ xiàn

释 义:图:地图;穷:尽;见:现。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故事:

战国末期,秦国实力强盛,攻灭了韩、赵两国后,又向燕国进军。为此,燕太子丹决定派人去行刺秦王,以期扭转局势。

太子丹物色到一位勇士,名叫荆轲。他擅长剑术,是行刺秦王的最好人选。为了使荆轲能接近秦王,特地为他准备了两样秦王急于想获得的东西:一是从秦国叛逃到燕国的将领樊於期的头颅,二是燕国 (今河北某县)的地图,表示燕国愿将这块地方献给秦国。这两样东西分别放在匣子里。行刺秦王的匕首,就放在卷着的地图的最里面。此外,还为荆轲配了一名助手,此人叫秦舞阳。临行时,太子丹等身穿丧服,将荆轲送到易水边。

篇二:历史名人的10个成语故事

历史名人的 10 个成语故事 历史名人的 1、四面楚歌的故事(主要人物:项羽) 四面楚歌的故事(主要人物:项羽) 的故事 故事: 故事 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 róng 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 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 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 jiǎ 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 péng 城(即 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 gāi 下(在 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听 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 这时 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 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 了禁地了吗? 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 心里已丧失了斗志, 了禁地了吗? 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着, 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 yú 姬 jī 一同唱歌。 唱完,直掉眼泪,在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一会,项羽骑上马, 带了仅剩的八百名骑兵, 从南突围逃走。 边逃边打, 到乌江畔 pàn 自刎 wěn 而死。 释义:这个故事里面有项羽听见四周唱起楚歌,感觉吃惊,接着又失败自杀的情 释义 节,以后的人就用“四面楚歌”这句话,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周围 环境, 而导致自己陷于孤立窘迫 孤立窘迫的境地。 在我们学习和日常生活中, 好好的做人, 孤立窘迫 脚踏实地的做事, 脚踏实地 若是日常行为表现不好, 就未免要遭受“四面楚歌”的厄运喽。 2.破釜( 2.破釜(fǔ)沉舟的故事(主要人物:项羽) 破釜 沉舟的故事(主要人物:项羽) 发音:pò fǔ chén zhōu 发音: ché zhō 释义: 一般用来比喻决心战斗到底, 勇往直前, 拼死一战。 表示下了极大的决心, 释义: 舍出一切,必欲达到目的的作法。 故事: 故事 秦朝末年,秦派兵攻打复国后的赵国。赵军不敌,退守巨鹿(今河北平乡西 南),被秦军包围。被项梁、项羽叔侄等各路义军拥立的楚怀王任命宋义为上将 军,项羽为副将,让他们带领军队前去援救赵国。但是,宋义把兵带到安阳就不 再前进了,在此停留了四十六天。项羽非常焦急,再三要求他渡江北上,与赵军 里应外合,一举打败秦军。而宋义则希望赵、秦两军打得精疲力尽 精疲力尽之时再发兵, 精疲力尽 坐收渔翁之利。于是他严令军中不准轻举妄动。与此同时,宋义又宴请宾客, 轻举妄动。 以坐收渔翁之利 坐收渔翁之利

轻举妄动 大吃大喝,而士兵、百姓却忍饥挨饿。项羽实在忍不下去,便杀死了宋义,将士 们马上拥戴项羽为上将军。之后,项羽立即派出两名将军,率两万人马渡河解救 巨鹿。取得小胜后,项羽下令全军渡河救援赵军。在全军渡河之后,他采取了一 系列果断的行动:把所有船只凿沉,把煮饭的锅都打破,把营房都烧掉,只携带 把所有船只凿沉,把煮饭的锅都打破,把营房都烧掉, 把所有船只凿沉 三天的干粮,以此表示决一死战的决心,不给士兵留一点儿退路。 三天的干粮,以此表示决一死战的决心,不给士兵留一点儿退路。项羽领军到 达巨鹿外围,立即包围了秦军,经过九天激战,最终取得巨鹿之战的胜利 。 3.班门弄斧的故事(主要人物:鲁班) 3.班门弄斧的故事(主要人物:鲁班) 班门弄斧的故事 发 音: bān mén nòng fǔ 释 义:鲁班,春秋时期鲁国人,著名的木匠。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 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故事: 故事 鲁班, 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 也称鲁般。 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 人们叫他“巧人”。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谁敢在鲁班面前卖弄使用斧 子的技术?也就是说,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这种太不谦虚的可笑行 为,就叫做“鲁班门前弄大斧”,简作“班门弄斧”。和俗语所说的“关公面前 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4.卧薪尝胆的故事(主要人物:越王勾践) 4.卧薪尝胆的故事(主要人物:越王勾践) 卧薪尝胆的故事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 有志者,事竟成, 破釜沉舟, 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 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三千越甲可吞吴。 发音: chá dǎ 发音:wò xīn cháng dǎn 释 义: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原指中国春秋时 期的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成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 发奋图强。 故事: 故事 公元前 496 年,吴王阖闾 hé lǚ派兵攻打越国,但被越国击败,阖闾也伤重 吴王阖闾 身亡。两年后阖闾的儿子夫差 chāi 率兵击败越国,越王勾践被押 yā送到吴国做 夫差 chā 押 奴隶,勾践忍辱负重伺候 cì hòu 吴王三年后,夫差才对他消除戒心并把他送回 伺候 越国。其实勾践并没有放弃复仇之心,他表面上对吴王服从,但暗中训练精兵, 强政励治并等待时机反击吴国。艰苦能锻炼意志,安逸反而会消磨意志。勾践害 怕自己会贪图眼前的安逸,消磨报仇雪耻的意志,所以他为自己安排艰苦的生活 环境。他晚上睡觉不用褥 rù,只铺些柴草(古时叫薪)

,又在屋里挂了一只苦 褥 胆,他不时会尝尝苦胆的味道,为的就是不忘过去的耻辱。勾践为鼓励民众就和 王后与人民一起参与劳动,在越人同心协力之下把越国强大起来,最后并找到时 机,灭亡吴国。 5.围魏救赵的故事(主要人物: 5.围魏救赵的故事(主要人物:孙膑 bìn ) 围魏救赵的故事 发音: wè jiù zhà 发音:wéi wèi jiù zhào 故事: 故事: 战国时,魏将庞涓率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求救于齐,齐王命田忌、孙膑 率军往救。孙膑认为魏军主力在赵国,内部空虚,就带兵攻打魏国都城大梁,因 而,魏军不得不从邯郸撤军,回救本国,路经桂陵要隘,又遭齐兵截击,几乎全 军覆没。这个典故是指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孙膑认为,要 解开纷乱的丝线,不能用手强拉硬扯,要排解别人打架,不能直接参与去打。派 兵解围,要避实就虚,击中要害。 避实就虚,击中要害 避实就虚 6.三顾茅庐的故事(主要人物:刘备) 6.三顾茅庐的故事(主要人物:刘备) 三顾茅庐的故事 发音: gù lú 发音:sān gù máo lú 故事: 故事 刘备很仰慕诸葛亮的才干,想请他帮助自己统一国家。官渡大战 官渡大战后,曹操打 官渡大战 败了刘备。刘备只得投靠刘表。曹操为得到刘备的谋士徐庶 shù,就谎称徐庶的 徐庶 shù 诸葛亮, 母亲病了,让徐庶立刻去许都。徐庶临走时告诉刘备,隆中有个奇才叫诸葛亮 诸葛亮 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 第二天,刘备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去拜访诸葛亮。谁知诸葛亮 刚好出游去了,书童也说不准什么时候回来。刘备只好回去了。 过了几天,刘备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雪又来到诸葛亮的家。刘备看见一个青 年正在读书,急忙过去行礼。可那个青年是诸葛亮的弟弟。他告诉刘备,哥哥被 朋友邀走了。刘备非常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说渴望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平定 天下。 转眼过了新年,刘备选了个好日子,有一次来到隆中。这次,诸葛亮正好在 睡觉。 刘备让关羽、 张飞在门外等候, 自己在台阶下静静地站着。 过了很长时间, 诸葛亮才醒来,刘备向他请教平定天下的办法,并因诸葛亮不答应而哭,诸葛亮 诸葛亮 见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便答应与刘备共图大业。 见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便答应与刘备共图大业。 那年诸葛亮才 27 岁。 7、完璧归赵的故事(主要人物:蔺 lìn 相如) 完璧归赵的故事 主要人物: 相如) 拼 音:wá n b ì gu ī zh à o w bì guī zhà 释 义: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 还本人。 【近义词】物归原主【反义词】

久假不归 【造句】我今天要去舞会,你的帽子借一下,明天一定完璧归赵。 故事: 战国时候,赵王得到了一块楚国原先丢失的一块名贵宝玉——“和氏 璧”。这件事情让秦王知道了,他就派使者对赵王说,自己愿意用十五座城 池来换"和氏璧"。 赵王看了信,心里想:秦王一向是只想占便宜,不肯吃亏的人。这一 次怎么这么大方?要是不答应他的请求吧,怕秦国兴兵来进攻;要是答应 吧,又怕上当。他想来想去,拿不定主意,就和大臣们商量,但大臣们也 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 蔺相如知道了这件事,便对赵王说:“大王,让我带着'和氏璧'去见 秦王吧。到那里我见机行事。如果秦王不肯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我一定 把'和氏璧'完整地带回来。”赵王知道蔺相如是个既勇敢又机智的人,就 同意他去了。 蔺相如到了秦国,秦王在王宫里接见了他。蔺相如双手把“和氏璧” 献给秦王。秦王接过来左看右看,非常喜爱。他看完了,又传给大臣们一 个一个地看,然后又交给后宫的妃子们去看。 蔺相如一个人站在旁边,等了很久,也不见秦王提起割让十五座城的 事情,他便知道秦王根本没有用十五座城池换取宝玉的诚意。可是宝玉已 经到了秦王手里,怎么才能拿回来呢?他想来想去,想出了一个计策。只 见蔺相如走上前去,对秦王说:“这块‘和氏璧’虽然看着挺好,可是有 一点小瑕疵 xiá cī,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一听"和氏璧"有瑕疵,赶紧 叫人把宝玉从后宫拿来交给蔺相如,让他指出来。 蔺相如拿着“和氏璧”往后退了几步,身体靠在柱子上,气冲冲地对 秦王说:“当初大王差人送信给赵王,说情愿拿十五座城来换赵国的'和氏 璧'。赵国大臣都说,千万别相信秦国骗人的话,我可不这么想,我说老百 姓还讲信义呐,何况秦国的大王哩!赵王听了我的劝告,这才派我把"和氏 璧"送来。没想到方才大王把宝玉接了过去,随便交给下面的人传看,却不 提起换十%c
关于历史名人的10个成语典故》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3274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关于历史名人的10个成语典故
相关文章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