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水稻增产的措施有哪些 正文

水稻增产的措施有哪些

2016-11-25 09:40:20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水稻节水增产灌溉措施

水稻节水增产灌溉措施

【摘 要】采用薄、浅、湿、晒灌溉制度,满足了水稻各个生育期的需水要求,又调节了土壤水分状况。水、肥、气、热等影响水稻生长发育四大因素得到的科学合理的调节。

【关键词】薄水;浅水;湿润;晒田;节水;增产

1. 大石桥市一个水资源比较短缺的地区,干旱缺水是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一方面农业缺水,另一方面用水浪费现象又普遍存在,水稻的淹水灌溉就是其中之一,它有如下两种主要缺点:

(1)浪费水资源 水稻的蒸腾系数(暨作物形成1g干物质植物蒸腾所消耗的水分)约为250~350,与小麦、大豆、高粱、玉米等旱作物相比,并未增多。而淹水灌溉水稻的用水量却是旱作物的4~6倍(一般每亩用水量都在800~1000m3),水分生产率很低,与水资源严重不足的现状很不适应。

(2)影响水稻根系的生理功能,造成减产 稻田长期淹水,耕田延期在碎成的压力下大量排除,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氧化还原电位降低,根系周围土壤的的氧气含量急剧下降。当温度升高时,随着土壤还原增强,多余的低价铁、锰和低饱和脂肪酸及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大量的产生和积累,阻碍了根系的生长,甚至发生根腐(黑根、烂根)和早衰。发生黑根、烂根的水稻,谁的吸收收到阻碍,养分吸收的少,稻株发育不良,不仅影响秧苗正常的光合作用,而且还会发生赤枯病、胡麻叶斑病等生理病害,导致水稻减产。

(3)水稻薄、浅、湿、晒灌溉制度,是根据水稻一直到大田后各生育期的需水特性和要求,进行适时灌溉、排水、为水稻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达到节水、增产的墓地。这种灌溉制度综合了国内外的先进经验,采取薄水插秧、浅水返青,分蘖前期湿润落干的灌溉模式。根据拔节孕穗期回灌薄水,抽穗开花期保持薄水,乳熟湿润,黄熟期湿润落干的灌溉模式。根据营口灌区多点试验,采用这种灌溉模式不仅省水,而且增产,可切碎120 m3/亩,亩产可达580~645Kg,水分生产率为1.2~1.91Kg/m3,比常规灌溉省水15~25%,增产10~15%。

2. 薄水插秧,潜水返青

插秧时,格田保持薄水层,有利于保证插秧的质量,避免漂秧、倒秧,要求碎成一般不超过20mm。稻苗栽插后,由于植伤、秧苗根系的吸水能力大大减弱,为了平衡秧苗的生理需水,田间保持一定的浅水层,可以保持一个良好的温湿环境,使根系恢复生长,促进秧苗快速返青。浅水层的掌握也要因地制宜,根据秧龄长短视情况而定,返青期田间水层一般应保持在40mm以内,低于5mm应及时补水。

3. 分蘖前期湿润,分蘖后期晒田

篇二:采取适用技术措施 挖掘水稻增产潜力

龙源期刊网 .cn

采取适用技术措施 挖掘水稻增产潜力

作者:王春瑜

来源:《吉林农业·下半月》2015年第06期

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粮食安全问题是关系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乃至国家安全的首要问题。水稻居于我国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之首,保证水稻产量,挖掘水稻总产量的增长潜力,在粮食安全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我国经济发展还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水稻;产量;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12.009

由于我国60%的地区都是以大米为主要粮食,所以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很广,水稻的产量是粮油业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水稻的出口水稻的需求量在不断增长,为了保证水稻的产量,我们需要排除一切影响水稻产量的因素,充分挖掘水稻总产量的增长潜力,以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1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因素

1.1 水稻的分蘖

这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水稻的分蘖不是越多越好,它分为有效分蘖和无效分蘖,分蘖过多反而会成为无效分蘖,要想保证获得更多的有效分蘖,需要从育苗开始,稀播二秧,保证其在苗床上有两个蘖苗,争取早分蘖、低节位分蘖。另外,养分、水分、温度、光照也会影响水稻的分蘖效果。

1.2 气候因素

影响水稻产量的因素有很多,气候因素是其中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它又包括温度、水分和光照。水稻是一种喜阳的农作物,它对于温度有一定的要求,只有温度适宜才能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同时对于光合作用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水分也是水稻生长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不仅通过根部吸收水分再输送到各组织,还能够促进细胞的呼吸,能够有效地促进水稻的顺利生长;光照是保证水稻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有效的光照能够提高光合作用的效果,从而提高水稻的生长率和产出率,使水稻的产量得到有效的保证。

1.3 客观环境因素

要保证水稻高产高质,需要为水稻的生产营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为水稻生长提供充分的氮、磷、钾等养分。同时还要注意技术设备的运用,要能够运用现代的科技提高水稻的产量,在生长过程中还要注意及时对那些生长不理想的水稻进行修正。

篇三:水稻增产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水稻增产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摘要 分析水稻增产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以促进水稻增产。

关键词 水稻;增产;影响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0-0049-02

2012年扬州市邗江水稻生产,由于各级领导重视,措施落实到位,加上气候总体有利,水稻单产9 075 kg/hm2,首次突破9 000 kg/hm2大关,比2011年增产579.0 kg/hm2,增幅6.8%。2013年能否再创佳绩,关键是各项措施是否科学、合理,能否落实到位。该文分析了影响邗江水稻增产的因素,提出了全区实现水稻平均单产9 750 kg/hm2以上的栽培技术措施。

1 水稻增产的影响因素

1.1 穗数不足

1.1.1 手栽稻。基本苗不足(秧苗期带蘖少、移栽时株距过大);栽后分蘖期间深水管理,分蘖发生迟而少;搁田迟且较重,小分蘖死亡多。

1.1.2 机插稻。育秧时板面不平、播种不匀、种子成苗率低导致秧苗在秧盘内分布不均匀;播种密度过高,秧龄弹性小,超秧龄移栽,盘土过少,秧苗栽后植伤重,活棵率低;栽前控水促根不够,起盘时秧盘松散脱落等原因造成移栽后每穴苗数少。移栽时土壤沉实时间不够造成深栽;水层过大造成漂秧;栽后水层大,分蘖发生


水稻增产的措施有哪些》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3109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水稻增产的措施有哪些
相关文章
  • 水稻增产的措施有哪些

    水稻节水增产灌溉措施水稻节水增产灌溉措施【摘要】采用薄、浅、湿、晒灌溉制度,满足了水稻各个生育期的需水要求,又调节了土壤水分状况。水、肥、气、热等影响水稻生长发育四大...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