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关于“审辩式教学与立德树人关系”的研修心得 正文 本文移动端:关于“审辩式教学与立德树人关系”的研修心得

关于“审辩式教学与立德树人关系”的研修心得

2019-07-25 17:09:21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关于“审辩式教学与立德树人关系”的研修心得

  一、什么是审辩式思维

  经过思考与讨论周宏老师结合一线教学实践将审辩式思维以简洁的方式表述为追问质疑,证据为先,谦逊包容力,行担责。我理解为教师与学生都要有问题意识,学会质疑、追问,但是要讲求证据,一则有求证意识,二则有搜证行为,三则有辩证能力,关于辩证能力,周老师提出了十六四问:作者的立场、证据的可靠度、证据支持度、我的接受度。谦逊包容即不武断不盲从,不臆测,随时保持求证状态。在证据不支持的时候,排斥的思维,向学生承认尚待争议,未经证伪的观点,在此体现我们的谦逊包容。力行担责有两层意思,一指自己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二指未经证伪的问题,积极承担自己的责任,努力将它证实,或者证伪。

  二、什么是审辩式教学

  审辩式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它包含三环节十要点。三环即指备课环节、课堂教学,检测评价。备课环节包含育人视角,知识选择、抉择导向,其在备课时第一考虑是育人,对知识要有所筛选,知识要服务于服从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展现人类在重大问题面前的抉择及其后果。课堂教学环节分为四步:知识铺路,追问激疑,搜证求解,缘据立论。

  三、审辩式教学的终极追求是什么

  中学历史教学的根本追求是立德树人。对知识的掌握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手段,审辩式教学的终极追求是育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体现在备课环节,教师工作的立足点出发点都是育人,其次贯穿于备课课堂课后整个教学过程,教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

  四、什么是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包含三方面的意思,一是为谁培养人,二是培养什么人,三是怎么培养人。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习总书记回答了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审辩式教学模式就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优先途径。

  五、立德树人的地位是什么

  首先十八大、十九大报告,《中国教育现代2035》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作为党和国家的要求,如今已越来越多地成为了全社会的共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教育工作不可偏移的中心。其次功利一点讲,这也是高考的核心。近年来的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评析,对于高考文科试题进行了深入评析。为高中师生科学备考提供了借鉴和参考,试题评析突出试题考查的根本任务是落实立德树人,即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突出历史学科对学生德育培养的作用及价值引领的功能。

  六、立德树人与审辩式教学有什么关系

  审辩式教学就是围绕育人这一目标而推出的一种全新的育人模式,并且审辩式教学三环节十要点是具体可操作的,对于教学有直接指导意义的教学模式,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教学模式。因此审辩式教学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一种优选途径。在审辩式教学之下,我的个人理解是作为教育者的教师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人,在于为社会培养人才,教师不能仅仅是教知识局限于讲解课本灌输冰冷的知识。在思想认识层面,教师要重视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在日常的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正面评价,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学生成为一个爱家爱国的人,拥有家国情怀的人,有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责任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并警惕历史虚无主义对学生的蚕食。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的价值引领,让学生成为一个积极向上,明辨是非的人。为学生讲解建国以来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的成就,培养学生知法懂法守法,做新时代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致力于将学生培养为人格健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这既是高考明确考查的内容也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七、审辩式教学案例展示

  案例一:岳麓版必修二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内容为例

  首先展示课本材料,带领学生梳理商品生产发展的条件、政策、市场、资金、技术、劳动力、原料,做好知识铺路。

  然后提出问题:第一次工业革命,为何没有发生在中国,我理解为这道题有两问,即第一次工业革命,为什么发生在了英国,为什么没有发生在中国。

  第三步发动学生,让学生在课本上搜集证据,通过章节搜集,筛选重组,批注链接等方法,对于课本内容进行解构,在求解问题的过程中,时空观念得以强化,史料实证能力得以增强,全景式的对比加深的历史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为何没有发生在中国的历史解释。

  第四步让学生根据搜寻的证据,在符合逻辑推理,论从史出的原则下组织语言充分论证。检测评价环节分为概念推敲,搜证行为,论从史出。课后设置习题或者问题,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习得的审辩式思维来解决问题。比如做题时,首先学生要审题,看懂题目的要求,训练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及概念推敲,其次调动和运用知识动手动脑找证据,再次根据证据作出有依据的判断。

  案例二:习题讲解:2017年全国三卷第二十二题:

  在古代雅典,官员就职前夕宣誓保证依法履行职责,陪审员宣誓保证公正审判,年满十八岁的青年男子学参加成人宣誓仪式还拥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些宣誓旨在:

  A、限制权力滥用 B、防止官员腐败

  C、培育权利观念 D、增强责任意识。

  根据周老师提出的课堂课后检测评价三步走战略。第一步概念推敲。明确这道题说了什么,根据材料古代雅典官员、陪审员、年满十八岁的周岁的成年男子在行使权利前必须进行宣誓及宣誓的目的是什么。第二步搜证行为,材料在古代雅典官员就职前宣誓保证依法履行职责,陪审员宣誓保证公平审判,年满十八岁的青年男子需参加成人宣誓仪式拥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即只有在宣誓以后才能拥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联系日常生活,比如学生入团宣誓,安全承诺宣誓,国旗下宣誓等等。第三步,论从史出,限制,防止表述过于绝对且与材料主旨不符,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联系所学与日常生活经验,宣誓是为了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本题通过考察雅典官员就职前的宣誓,引导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希望学生在历史中汲取智慧,做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反思及感悟:

  审辩式教学是为实现立德树人目标而提出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是一个零起点,适用性强,便于操作的育人模式,系统完备,理论性强。结合各种实践案例使我对审辩式教学模式有了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它不仅适用于新课,而且适用于复习课,同时也适用于习题讲解课。在不同的课例中,通过审辩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思考,求证的动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但却并没有因此而削弱教师教学活动中的引导作用,反而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主导地位。接触到的越来越多的实例更加坚定了我在审辩式道路上的前进步伐。当然还有一些疑问需要在以后的学习和实践中去求证解答:

  1、检测评价环节一定要通过概念推敲、搜证行为、论从史出三个固定不变的环节层层深入吗?有没有更优化的途径?

  2、审辩式思维与审辩式教学在开展教学活动中谁更重要?审辩式教学是不是一定得遵循固定不变的模式?

  3、审辩式教学的终极目标是立德树人吗?在坚持审辩式思维的前提下实现立德树人目标还有没有更优化的途径?

  4、审辩式思维与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有没有自相矛盾的地方?该如何规避这种矛盾?

  5、我们刚从传统教学模式中走出来,该如何突破固有模式的束缚,实现新的突破?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关于“审辩式教学与立德树人关系”的研修心得》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9594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