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探索培养学生 “应用意识”课题研究心得 正文 本文移动端:探索培养学生 “应用意识”课题研究心得

探索培养学生 “应用意识”课题研究心得

2018-11-06 09:36:54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探索培养学生 “应用意识”课题研究心得

  马克思说: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的确,人类社会的三次大的飞跃,都与科技发展密切相关: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使人类进入了工业时代;电和内燃机的使用使人类跨入了电气时代;原子能、计算机、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使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所以说,科学来自生活,也必须应用于生活,才有价值。

  数学是孩子们接触到的第一个自然学科,在学校教育中一直要学至少十多年。数学并不是我们印象中的枯燥无味的数字和运算,而是活生生地存在于我们生活中。我一直在想,我们在教授数学的时候,如何让孩子们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如何才能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如何教给学生一双慧眼,发现身边的数学问题,如何用数学的思维去解决生活问题,体验到数学的价值,让孩子在实践应用的引领下学习机械的数字和公式……也许,我们可以试试这样: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所以我的课题为《从儿童的生活实践出发构建优质生态课堂》。

  衷心感谢区教研室张颖主任与课题组成员的指导和鼓励,感谢学校同事和数学同行们的启发和帮助,使我顺利完成了预期的研究计划,现将课题研究情况与大家分享。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

  绘本大师安野光雅的《美丽的数学》认为,数学不限于数量、图形,而是“认知和思考事物的方法”。一般来说数学能力强的人,基本体现在两种能力上,一是联想力,二是数字敏感度。所以,我的研究内容注重以下三个方面:

  1、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能力中,思维能力是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包括逻辑思维能力、直觉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数学教学的过程,应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让学生能够用数学的观点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思维能力主要是指:会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会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能运用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辨明数学关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生活是数学的外延,所以,在学生的生活实践中,运用数学思维方法去理解和解决问题,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尤为重要。

  2、数学语言: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载体。它以严谨清晰、精练准确而著称,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课堂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想说又不会说,有的学生怕说、不敢说,有些根本不会开口,学生的数学语言使用和表述与《标准》的要求还有一段明显的距离。

  我认为主要原因是:①数学课堂教学困于“只重结果,忽视过程”和“只需会做,不必口述”的传统教育倾向的影响,受应试教育的侵害,使学生缺少语言实践的机会,从而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展示。②教师对数学语言的作用缺乏认识,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导致学生数学语言不准确、不规范、不严密,因而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③受班级学额的限制,学生人数太多,有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想说而说不清楚,一些好生往往没有耐心去倾听。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就不能准确规范地表达数学语言。④学生本身的原因,主要是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因此,加强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

  3、应用能力:《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它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我计划在以下几方面进行1.在课堂上利用生活素材进行教学,使学生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2.收集应用事例,加深学生对数学应用的理解与体会。3.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写数学日记。4.指导学生从数学内部寻找数学问题。学生学习作为再次创造,仍是一个不断探究、解决新问题的过程。明确已知的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作出合理的假设,寻求通向目标的可能途径,确定最优的解决方案从而锻炼解决问题的意识,不断提高思维水平。5.进行数学实践活动,这是培养学生用数学意识的好形式。比如制作教具、模型、实地测量、讲解实物、计算实际问题、面画、看地图找宝藏等等。

  研究策略

  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

  第一要优化教学环境, 让全体学生全方位参与教学过程, 成为学习的主体。

  第二要优化教学材料, 精选与学生生活有关并具有探索性的课程材料, 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和探索数学规律。

  第三要优化教学手段, 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为学生提供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数学思想方法的机会, 开阔学生数学探索的视野。

  第四要优化作业设计, 设计一些实践性作业, 通过数学日记、数学小论文等形式, 把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感悟记录下来。

  同时开展分层研究, 增强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在低年级教学活动中, 注重启发引导, 让学生结合数学知识的学习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理解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 使学生初步意识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问题意识和数学意识。在中高年级的课堂上, 教师要设计一些实践活动, 逐步培养学生学会收集、整理数据, 运用所学的统计初步知识和几何知识等数学知识分析、处理这些数据和信息, 用以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研究成果

  1、构建了“问题情境—建模求论—应用拓展”的数学课堂教学新模式。这也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突出特点。

  以问题为目标、以思考为内涵开展探索活动。“在创设问题情境”过程中, 通过巧妙的问题设计, 引起学生积极的探索和思考, 以求解决问题, 老师提的“问题”必须具备障碍性、相对性、探索性的特征。

  在“建模求论”的过程中,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完成新的学习课题, 在获取知识、理解知识的同时, 感悟了研究的策略和方法, 从而学会学习, 促进发展。

  在“应用拓展”的过程中, 将学过的数学知识、原理、技能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 将知识巩固和实际应用进行整合, 让学生在没有合适和现成的模式、程序下, 只有通过探索和尝试,才能获得解决。

  2、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实践活动的策略

  一要巧妙揭示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 给学生创设发现的机会;

  二要积极组织动手操作实验, 创造探索、求真的机会;

  三要适时组织交流讨论, 给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

  四要巧设问题和练习, 给学生创造质疑问难的机会; 五要注重联系实际, 给学生创造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

  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的研究与思考,我们一直在路上。 今后还要继续研究如何整合零星的实践素材、锻炼数学语言的有效方法、数学实践与概念教学怎样才能搭配得当等问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探索培养学生 “应用意识”课题研究心得》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8463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