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精选13篇 正文 本文移动端: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精选13篇

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精选13篇

2018-07-21 01:40:52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

  为政之要,莫先乎人;成事之要,关键在人。我们党历来重视让干部去基层历练。尤其注重优秀年轻干部的选拔培养,注重在基层一线锻炼年轻干部。眼下,越来越多的年轻干部主动去基层增长才干、历练成长,可喜可赞。然而,在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看来,基层经历就成为自己仕途升迁的金字招牌,可以为升迁“加分”,提拔重用也便顺理成章。鉴于此,有些干部就热衷于这条“热线”的经营,破坏了公平正义的选人用人环境。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基层是最锻炼人的地方,作为年轻干部只有在基层熔炉里反复锤炼,去杂质百炼成钢,党的事业才能后继有人。习总书记在2013年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就讲过 :“一步登天在现在这个时代是行不通的。干部多‘墩墩苗’没有什么坏处,把基础搞扎实了,后面的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总书记更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年轻干部阐述了基层工作经历的重要性。通过《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我们得知在“老三届”知青中他“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在农村待的时间最长”。正是这段宝贵的经历,展现了总书记在青年时期是如何坚定理想信念、如何锤炼意志品质的。

  对那些把基层工作经历作为自己升迁桥梁的干部,我们要狠狠撕下他们“混基层”这块遮羞布,坚决抵制“镀金干部”的出现和存在。首先在干部选拔任用中,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牢固树立干部的“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加强对选派到基层锻炼干部的政治审查,切断立场不坚定、动机不纯正、投机取巧、托关系找门路的干部到基层“镀金”的通道。其次要建立健全考核评价体系,要严格监督、科学管理、全面考核,不能让不干事、不接触群众、弄虚作假的干部有提拔升迁的机会。第三要制定问责机制。各级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对提名、选派、锻炼、提拔等环节的监督检查、巡视巡查力度,对存在的不正当行为,要坚决做到发现一起、处理一起、问责一起,以净化基层政治生态环境,维护基层“肯干”干部的正当权益。

  常言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直接面对问题、面对矛盾,需要处理各种各样的具体问题,是年轻干部了解实际、向实践学习的好课堂,也是年轻干部磨练作风、提高素质的大考场。经过实践考验是选拔年轻干部的重要条件,也与坚持事业为上一脉相承。年轻干部在工作中既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又有解决基层问题的方式方法,才能真正做到既政治过硬又本领高强。

  【篇二】

  前些时候,县委组织部给每一位驻村第一书记发了一本《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没想到,这本书成为村部的畅销书,几位村干部争着翻阅,闲时还聊上几句书里的人和事。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主要包括19篇采访实录,讲述人都是与总书记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乡亲和知青们。通过点点滴滴、平平常常的日常故事,真实、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经历。细细品读那些感人故事,深深揣摩那些朴实语言,就能在感悟真理中启迪思考,就能在洗礼心灵后增添动力,就能在看齐领袖时牢记使命。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怎么办?“群众需要什么,近平就干什么”“近平既一心为民办事又善于为民办事”,总书记当年领着打淤地坝、修沼气池、开铁业社、办代销店等等,一心为群众办实事。这些都是我们做好农村工作、当好第一书记的光辉典范和鲜活教材。

  决胜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细读深悟总书记的知青岁月,方能不忘初心、砥砺奋进,走出一条正道坦途。

  【篇三】

  近日,在党中央的要求下,各地积极响应研究部署推进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新时代需要一批好干部。更高的政治能力,更强的专业能力等新时代要求也为这支正在打造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织就了更密的过滤网,没有了这把“金刚钻”,就再也揽不了这个“瓷器活”,只有具备更强的能力才能在越扎越严的制度考验下与时代同行,成为时代需要的“好干部”,而俯下身子在基层实干就是成为好干部的“捷径”。

  在《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记录了习近平同志在陕西梁家河插队的日子,正是那段与人民群众水乳交融的岁月,让他更加真切感受到了人民群众真正所疾所苦所需,使得今天身为总书记的习近平同志能每言每行都得到百姓的拥护爱戴。“七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后来遇到什么困难,就想起那个时候在那样的困难条件下还可以干事,现在干嘛不干?你再难都没有难到那个程度。”这正是习近平总书记能总领全局在新时代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底气。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是与群众最直接接触的干部群体,最直接地了解社会实情,面对和处理的都是最原发的问题和矛盾,也最容易与群众建立真实感情。基层一线的工作更能使干部提高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增强问题处理的方向敏锐性,磨练作风与心态,激发实干斗志和坚定理想信念,而这些都是一个“好干部”必备的品质。

  近些年,面临新时代改革对“好干部”素质的新要求,基层锻炼成为很多单位培养储备“好干部”更直接有效的措施。不少地方组织部门有计划地从高校选调品学兼优的应届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作为领导干部后备人选重点培养;4月中旬,中央组织部更是选派了283名干部到西部地区、老工业基地和革命老区挂职锻炼,为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储备一支生力军。显然,基层工作是干部综合素质养成的一条“捷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大力发现储备年轻干部,注重在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的地方培养锻炼年轻干部,源源不断选拔使用经过实践考验的优秀年轻干部。”基层工作是一个相对更广阔发挥的平台,只要你始终保持忠诚热血的赤子之心,只要你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清醒,只要你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踏实肯干,这个时代都正在给你搭建一个通向更大更好舞台的“捷径”,而你在这方舞台上的耕作都将以百姓日益幸福的生活被历史铭记。

  【篇四】

  在习近平主席的正确领导下,我们跨入了一个前无古人的新时代。在这个时代,我们锐意进取、奋力前行,都在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是的,我们肩负着新时代的使命,我们是新时代的弄潮儿,我们更是民族的脊梁。新时代的中国需要我们年轻一代勇挑重担,需要我们埋头苦干,需要我们舍生求法。“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习近平主席的一句话掷地有声,为我们实现人生价值注入了一股力量。

  我们必须具备好学之心。习近平主席认为学习不仅对个人的成长,还对国家的发展壮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提到,习总书记当年去陕北插队时,除了两个装满书本的行李箱,其他的都没带。有一次,习总书记带回厚厚的一本《资本论》,到了晚上,坚持在昏暗摇曳的煤油灯光下,读书到深夜,连脸被熏黑了都没注意。还有一次,来自北京的知青陶海粟拜访习总书记,当时本地的大部分知青都被拉去当兵了,只有习总书记还在窑洞里整理着卷帙浩繁的书籍。在那么艰苦的环境条件下,若不是习总书记真正的热爱学习,手不释卷,又怎么能够有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呢?习总书记在当时那么艰苦的环境中尚且如此,更何况身处新时代的我们青年一代呢?我们也应该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把学习看作神圣的使命,做到好学乐学。正如我们校训所言博学之,才能够做到明辨笃行,才能加快知识更新,拓宽眼界和视野,不被时代的洪流所击倒。

  我们必须具有家国情怀。习近平主席说:“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即“家国情怀”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心理情结,它表现了人民和自己国家之间的楚囊之情,表现了对自己祖国的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习总书记在七年的知青岁月中,可谓是真正深入了基层,真正深入了最苦的基层。可正是在此期间,习总书记了解了中国农村和中国农民,并且从此在自己的心底萌发了为国为民的优质种子。七年的黄土扎根,习总书记和老百姓心连心,共度难关,相濡以沫,真正地为当地作出了贡献。在历尽周折和艰难困苦的磨砺后,习总书记仍然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担当意识,心存为民情怀。《礼记·大学》有言:“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现如今,我们青年一代必须要有责任,有担当,有家国情怀,以习总书记为榜样,自觉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了这把总钥匙,再来看看社会万象、人生历程,一切是非、正误、主次,一切真假、善恶、美丑,自然就洞若观火、清澈明了,自然就能作出正确判断、作出正确选择。”习近平主席如是说。七年的知青岁月,习总书记对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都有着深刻的认识,并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习总书记明白,要以切实解决老百姓的生活需求问题为目标,要让老百姓的钱包“鼓”起来,要让老百姓的生活富裕起来,自己就必须有创新思维,必须带头解决实际问题。为此,习近平主席对当代青年的发展寄予了殷切期盼。所以,我们要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我们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有责任、有担当,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深入持久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篇五】

  习近平总书记将陕北七年知青岁月视作弥足珍贵的人生财富。对于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来说,全面反映习近平总书记知青生活历程的《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一定要认真研习、领会精髓、把握要义,使之真正成为强化“四个意识”、加强党性修炼、指导推动实践的强大思想武器。

  第一,要通过学习,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之路是真理力量与人格力量的统一。《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非常深刻地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即使在最艰苦、最简陋的环境中,也从来没有放弃过学习与思考。对理想的追寻,对信仰的笃定,对理论的精研,是总书记成长过程中的鲜明特质。习近平总书记的魅力,最深厚的根源是来自于马克思主义洞察规律、征服人心的真理力量,来自于绵延500余年的社会主义正源正脉的历史力量。同时,长期艰苦磨难、曲折奋斗的过程,使习近平总书记锻炼形成了坚强的意志品格、踏实的奋斗精神,拥有着令人敬仰的人格力量,充满了个人魅力。

  第二,要通过学习,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之路是历史选择与人民选择的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有着与生俱来的红色基因、红色血脉。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是把红色江山锻造成型的那种精神、那种气质的自然延续,是历史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那种规律、那种逻辑的自然延续。同时,七年知青岁月又使习近平总书记的红色基因回归了本源,在人民与实践的大熔炉中再次熔铸。《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鲜活生动地回答了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能得到亿万群众发自内心的拥护爱戴,是因为总书记是在人民群众中成长起来的领袖,总书记因成长历程而自然生成、因理论觉悟而不断升华的对天下苍生的牵挂、对民生福祉的担当,是民心所向的根基所在。

  第三,要通过学习,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之路是实践特质与理论特质的统一。以七年知青岁月为起点,习近平总书记有着极其丰富的执政实践经历。在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过程中,我们特别强烈地感受到,总书记对基层特别了解、对国情特别了解、对人民群众所思所想特别了解,这与总书记长时间、全身心在陕北高原的泥土中摸爬滚打是分不开的。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时期所养成的博览群书、深邃思考的习惯,又为他成为当代马克思主义大家奠定了坚实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带领全党同志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伟大实践中,围绕党和国家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思想观点,构建起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为党和国家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

  实践中,我们深刻感受到,学总书记讲话,就是学真理,是早学早受益、深学深受益、长学长受益。党的领袖的理论创新与实践经验高度融合,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幸,也是亿万人民群众之福。

  【篇六】

  近来学习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打开书的第一页,带我走进了一段属于总书记下乡插队的青年生活,虽然那时的环境与现在已经大有不同,但是我还是在其中寻找到了不同时代的共勉。记得读书的那会,心中的梦想是奔着发达的大城市发展,梦想毕业以后在大城市生活发展、安居乐业。可事与愿为,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放弃了追求的梦想,报考了水城县烟草公司,做了一名服务烟草产业的工作人员。从此步入了农村学习生活。从一个涉世青年转变成成熟壮年,在八年的农村学习生活中,慢慢的累积了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在公司党委党组的关心下,派驻我前往中坝村开启了全面小康的扶贫之路。想以至此,我的心中或许能够浮现出驻村时的一幕一幕画面。学习了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的这一书,让我在思想上、工作中、行为上多方面得到了提升和转变,也在我心目中留下了深深的印痕。

  在这本纪实回忆录中,知青岁月中受访者们提到很多的就是青年习近平在插队的岁月里始终与书为伴。从北京到梁家河,别人带衣服,习近平带了两箱子书。劳动累了,别人忙着休息,他忙着看书。从社科著作到理工教材,总书记的书籍涉及广泛,有的时候为了一本书,常常要走上几公里去借。看到这里,我不由得惭愧起来。按道理,在这个时代里,想要读书不是什么难事,你只要在手机上安装一个APP软件,书的海洋,便立刻出现在眼帘,随时随地,就都能看上个他几眼。但也许是这电子的书籍终究比不上纸质的书籍令人向往,又或许是繁多的信息已经迷乱了我的眼睛,只有在每每词穷的时候,我又会悔恨起来,自己的懒惰和不好学。青年习近平在梁家河,年纪虽然小,但是处事沉稳,讲道理,大家都听他的。这种沉稳的性格和在讲道理中蕴含的言语的力量,我想正是读书和学习所赋予他的,读书的益处不言自明,并且不分时间、地域和人。于是我也开始拿起书籍读了起来,虽然不能像青年习近平一般如饥似渴地读书,但是在读书中也领悟了许多真谛。

  此书中让我更难以忘怀的实属总书记的真善美,从对灵娃的和和气气到对乞食老汉的解衣推食,总书记用他的真诚、善良、感恩和人们交往。这种善良不是一时片刻,而是从一而终,无论是他在梁家河,还是在其他的岗位,对于梁家河人们的求助和需求从来是尽力帮助。正是总书记这种真诚、善良、感恩的品格,帮助他赢得了人民的认可,群众基础极好。我们在生活中总是在疑问,为什么自己不受欢迎,又或者是怎么样可以让其他人喜欢自己。但在此之前,更需要审问的是,我们自己有没有做到?在想要得到别人帮助的时候,要想一想自己有没有帮助过别人,有的时候善意或许就是举手之劳。在现在的中坝驻村工作期间,本着一心为民的初心,服务于民的情怀,继续前行,即使前路坎坷也有人与你作伴,大爱永存,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经久不变的真理。

  从一个下乡知青到村支书,《七年知青岁月》告诉了我一个道理:一切想法最终都要用行动干出来。总书记到了梁家河,用短短的时间就成了生产能手,这其中是日复一日的劳动锻炼,一个新上任的村支书,建成了沼气池、办成了铁业社、打出了深水井、成立了代销点,挽留技术人才、劝导村中居民、突破条件局限等等的努力与实践。让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驻村干部,要为百姓做表率,要带头干好村支两委的各项工作,不紧要做实做好,还要做精做细,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在不断地农村工作开展之后,学习提升当中,我也渐渐的体会到了,百姓心目中的真诚和感恩,我的内心也是无比的兴奋。在村里的工作中,我渐渐的发现这里的村情民情等着我不断地去发掘,去实践,在实践中寻找真知。

  作为一个有志青年,我们每一个青年人都应该为国家社会的发展立下志向,于我而言,让百姓过上小康生活是我动力的源泉。这是一种光荣、一种使命,也是人生奋斗的意义。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帮助他选择了一条为人民做实事的道路,而我在最伟大的时期选择了最伟大的使命,为全民脱贫奔小康而奋斗。青春正当时,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将带着属于青年人的朝气,踏踏实实做事,认认真真服务于民!

  【篇七】

  去年11月,有幸参加了单位组织的延安党性煅炼培训班,亲身到梁家河去体验习近平知青年代的艰苦岁月,现场聆听了《知青情、知青理、知青魂》的专题讲座,对自己的灵魂进行了一次洗礼。今年3月,在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前提下,单位选派我到阿戛镇群福村任第一书记,我没有任何犹豫的接受了这份工作,虽然有些忐忑,但更觉使命光荣,任重道远,忐忑的是虽然自己也是农村出身,也是农民的儿子,也一直从事农业生产工作,天天和农民打交道,看似轻车熟路,但以前对这个村基本不了解,也没有真正参与过村级管理,怕辜负组织的嘱托和殷切期望,幸运的是有机会参加这场新时期的硬仗,为自己的人生旅途积累一次宝贵的财富。

  到任伊始,《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作为第一书记必备的四件套之一已静静摆在案头,让我迫不及待的去细细品读,思绪随着采访实录的历史细节,慢慢融入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让我再次体会到:人总要经历一些什么,人生才会完整。人生在于积淀,经历越多成长越快,好的或坏的,总会让人变得更加的进步。

  七年知青岁月,培养了习总书记吃苦耐劳、朴实诚恳、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过四关(“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让习近平总书记学到了农民实事求是,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乡亲们也逐渐把习近平总书记看做他们中的一份子。

  七年知青岁月,培养了习总书记坚韧不拔的政治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因受不公正对待,先后递交了十次入党申请书,在一次次被拒绝的过程中,尽管也有不解、委屈,但对党的事业的信仰、对党组织的忠诚愈加坚定执着。再到1974年放弃上大学的机会,主动申请到基层工作等等,更体现了他坚韧不拔的政治信念。

  七年知青岁月,培养了习总书记勤奋好学的强烈追求和品质:从大家的访谈中,从百姓的介绍中,习近平总书记这七年最鲜明的特征和百姓心中的形象,最深的就是勤奋好学、喜欢读书,一有时间就读书。从梁家河的窑洞到清华大学的课堂,从基层工作到治国理政,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积淀了总书记丰厚的文化素养、

  知识素养、道德素养和理论素养,也成就了他一生渊博的知识、广阔的视野,历史和战略的眼光。

  七年知青岁月,培养了习总书记知民为民、爱民担当的民生情怀:他把自己看作黄土地的一部分,同梁家河老乡们甘苦与共,用脚丈量黄土高原的宽广与厚度,真正了解了中国农村、农业、农民的真实情况,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和灵魂深处。他在梁家河的七年时间里,为改变村里的面貌,做了大量百姓所盼、所想又一直未做成的实事、好事,以及百姓心坎中的事,这样的爱民为民情怀孕育了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虽然他离开梁家河40多年,但百姓一直惦记着他,几十年了,时时在介绍他为百姓做的每一件实事。

  七年知青岁月,培养了习总书记实事求是、脚踏实地、敢于创新的工作作风:“既要对群众和党员有真感情”更要将“群众需要什么就干什么并能干成什么”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去推动。习近平在担任村书记之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办沼气,首先解决当地方缺柴烧的问题,并点燃了陕北第一盏沼气灯。又在村里办了一个铁业社,解决了村里农具的需求问题,方便了群众。同时,因村情实际和村民需求,开办代销点、办缝纫社、办磨坊等等一个个便民惠民利民的实事一件件得到落实和解决。群众的生活便利了,生产发展了,大伙的生活信心也就越来越足了。

  七年知青岁月,培养了习总书记待人真诚、心系百姓的做人品格:从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中看到,从梁家河考察过程中了解到,他离开梁家河四十多年,但他的心一直系着梁家河,一心牵挂农民。老朋友生病出钱接人去城里治病,农民朋友、老朋友去看他,他都出面热情接待,村里面有困难,只要找到他,他都积极主动出面协调,心一直系着梁家河百姓。

  通读、重学,一遍不过瘾,再来一遍,读完之后再回过头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逻辑起点与实践来源,事关长远的发展战略和重大决策部署一下子变得更为清晰明朗、可信可学了。

  一是坚定信心,打赢脱贫攻坚硬仗。对比习近平总书记当时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目前我们的工作、生活、学习环境都优越无比,我们不该有任何理由抱怨工作难、环境差,通过了解习近平总书记当时的经历,让我明白了,人只有在艰苦的环境中打磨和历练,才能提升自己的战斗力,才能为我们在继续前行的道路上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加强学习,提升农村工作水平。《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是我们当代党员干部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鲜活教材,是我们锤炼党性、提升素质的生动范本,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我一定要学习他艰苦奋斗的精神,立足本职岗位,踏实工作,把青春奉献在这平凡的岗位上。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深入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认识来源、实践根基和精髓要义。基层工作琐碎繁杂,我们只有从思想上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立足当前工作,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各项支农惠农、精准扶贫政策,宣传到位,提高群众对政策的知晓率,增强他们的致富信心。同时要始终树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理念,始终保持与人群众血肉相连,深入了解村情民意,结合精准扶贫工作,对村内贫困户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鼓励本村带头人发展产业,通过发展产业带动本村群众脱贫致富,立志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三是学贯结合,落实工作责任。通过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及国家、省市县方针政策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等政策理论,我们一定要从思想上入党,牢记入党誓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知晓过去的艰苦历程,才能得到思想的洗礼和升华。在工作中加强对自我管理和约束,积极落实驻村到岗、签到考勤等各项制度,坚持每月到村工作时间在20天以上,紧紧围绕精准扶贫脱贫指标,积极履行好指导、帮助、督促、服务的职责,协调落实扶贫措施,提高扶贫实效,按时序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群众不富、寝食难安,小康不达、誓不罢休。——以共勉。

  毛主席在《纪念白求恩》中写道: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以自省。

  【篇八】

  读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我的心绪久久不能平静,脑海中满是一青年干部在艰苦的岁月里孜孜求知、不倔上进、斩棘创业的峥嵘画面。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折射出习近平“望尽天涯路”那样志存高远的追求,面对陌生的、艰劣的环境仍把自己看作是黄土地的一部分,诠释了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习近平“痴迷”于阅读和学习,碰到喜欢看到书,就要把书看完。为了借到《浮士德》跑了三十几里路,劳动空隙时间也要看书积累,早上起来鼻孔和眼圈都是黑的......正是这种勤奋努力、刻苦钻研、舍得付出、百折不挠、狠下功夫的精神,使得他“衣带渐宽”也“终不悔”,“人憔悴”也心甘情愿。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习近平遇到不懂的事情,就要研究透彻,爱学习、爱思考。从学办沼气解决陕北农村老大难的燃料问题、办代销店方便社员生活、办铁业社增加社员收入、搞缝纫社解放妇女劳动、打深水井解决村里喝水灌溉问题等一件件惠民实事上,可以看出他善于独立思考、学用结合、学有所悟、用有所得,在学习和实践中“众里寻他千百度”,最终“蓦然回首”,在“灯火阑珊处”领悟真谛。

  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经历是共产党人淬炼优良品质的缩影,是新时代青年干部锤炼党性、提升素质的生动范本,我们只有珍惜韶华,不断提高与时代发展和事业要求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才能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

  【篇九】

  一个国家的兴衰史就是一个国家国民的读书史,一个强盛的国家,不仅是经济大国,也必须是文化大国、精神大国。古时,一个官员需有十年寒窗的基底,终身读书的习惯,不读书之辈在官场难以立足,读书造就的不止一班亦“政治家”亦“艺术家”的文化名臣,更造就的是一个又一个位于世界前列的先进文化王朝。魏文帝曹丕把读书作文称为“经国之大业”,诚然!不饱读诗书就无治国理政的本领,就无开疆辟土的决心,就无一个民族的文化良知,更无时代传承的积累。

  如今随着网络的发展,读书的人越来越少,碎片化、零散化的阅读已然成为常态。曾经中央党校课题组对在学干部进行了一次阅读状况问卷调查,显示领导干部读书状况评价“一般”的竟高达71%,积极肯定态度的不足20%,干部读书的状况更令人堪忧。

  饱读诗书不一定成为栋梁之才,但一个不读书不求进步的人,势必无法成为一个成功的执政者,更加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政策执行者。读书使人明智,认真的学习,除了让我们学到更多的知识,也更是培养我们专注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2014年,习总书记在俄罗斯接受电台采访的时候曾经表达过他对读书的看法:“读书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

  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立文化自信,基层的干部必须把读书当做一种习惯和必须。在《忆起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书中,习近平年青时候条件艰苦仍然耕读不辍。他读书也颇有特点,既纵横博览又细研精深,可知一位优秀的领导者的宽阔深邃,少不得书籍的侵润。毛主席也一生爱看书,不论国事在繁忙,他也会抽出时间来学习,即使病重期间,也反复阅读《鲁迅全集》。主席读一篇文章,他都会认真钻研,从词汇、句读、章节到全文意义,哪一方面也不放过。伟人都把读书当做进步的阶梯,仔细深入研究学问,我们基层的干部有什么理由认为自己学有所得,无需再学呢?

  读书不可唯书,读书加实干才是合理的的方法。读书虽是必不可少,但实践才是检验一切的真理。基层工作纷繁复杂,切记泛泛而学之后随意运用,我们学习理论之后,要反复思考,在与实际工作结合运用。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农村是国家的基础,基层干部是国家执政的基础,如果基层干部能与时俱进,增知涨识,锻造出自己风骨,我们再一次成为文化大国,世界强国指日可待。

  【篇十】

  五四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大学考察并强调“广大青年要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肩负起国家和族的希望”,这是习总书记对青年学子的殷殷嘱托。作为在基层摸爬滚打的青年干部,需要在工作中践行“三心”。

  坚守忠心,坚定理想信念。方向比速度更重要!对党忠诚,青年党员干部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守道德情操,莫辜负在入党时,面对党旗,庄严宣誓“对党忠诚,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这个承诺。坦坦荡荡做人、清清白白为官,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主动远离那些打我们手中权力主意的人,自觉抵制不良思想和行为的侵蚀。要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使之成为一种政治习惯、一种政治自觉、一种政治责任。

  下定决心,坚持担当有为。党中央出台激励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意见,为优担当的干部保驾护航,面对如此优越的工作环境,青年干部更要敢闯敢冲、敢为人先,勇于担当。要能够主动将担子抗在肩上,坦然面对工作压力,始终秉承“干一行,爱一行”的理念,踏踏实实,用心干事。要有打破常规的勇气,有了思路,有了想法,就要放开手脚去做,在负责中进步,在担当中成长。要有敢于直面困难的勇气,敢抓善管,决不轻言放弃。要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时刻对得起一名党员的身份和责任。

  保持恒心,坚持建功基层。广阔天地,大有可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很辛苦,青年干部在基层面对舆论压力、工作压力、升职压力、生活压力,也会经常听到一些妖魔化基层的声音。但不可否认的是,基层是我们党锻炼干部的最好熔炉,能淬炼出最好栋梁之才。党和国家的领导人,绝大多数都有在基层磨砺的经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就是给青年最好的鼓励。青年干部要有在基层锻炼的恒心,通过征迁、招商、信访、服务群众一线工作,摸爬滚打,练就一身好本领。

  【十一】

  最近在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后如此感慨:“这本书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心系人民群众、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勤奋上进、吃苦耐劳的青年习近平。他的青春,是同人民群众朝夕相处的那二千多个日日夜夜,为我们演绎了一位青年实实在在的奋斗史。作为复兴一代的我们,青春将以何种姿态来展示?这需要我们思考,更需要用行动书写答案。”住土窑、睡土炕,吃玉米团子、干农活,建沼气池、骑着自行车下乡——青春在山河大地之上,青春在人民群众之间。人民领袖的青春之路,就是一条勇担责任、伟大奋斗的征途。

  中国青年历来不只会“坐以论道”,更懂得“起而行之”。五年砥砺奋进,五年如歌青春。国内生产总值从五十四万亿元增长到八十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百分之三十;高铁、公路、桥梁、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粮食生产能力达到一万二千亿斤;城镇化率年均提高一点二个百分点;“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桩桩件件、林林总总,何处不见青春面庞、何时未见青春身影?

  当年,“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响彻寰宇。李大钊刊登在《新青年》上的肺腑之言,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家国情怀的青年才俊。今天,更多中国青年承续着历史的使命和时代的责任,在伟大奋斗中舒展人生、在伟大奋斗中实现价值。

  【十二】

  七年的青葱岁月悠悠流淌过我的指尖心上,两天看完这本书,不禁思绪万千。

  在我们还在憧憬美好的校园生活时,一个年仅15岁的青年却不得不背井离乡到艰苦的黄土高原上接受贫下中农教育,如同我们一样青涩与迷茫,然而他心中的信念却在苦难与艰辛中愈发明了与坚定,可叹竟能塑造出如此伟大的人格。

  激情去燃烧苦难。“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习总书记这样说道。七年岁月,一点点攻破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与人民群众一块干、一块苦。在艰苦的生活条件下,他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和昂扬的斗志去为人民群众踏踏实实做事。我想,这样的青春岁月是充实而无悔的,亦是人生宝贵的光辉岁月。

  理想去照亮前方。理想是青春的光和热,理想失去了,青春之花也便凋零了。尽管和大多数知青起点相同,但农村的7年让习总书记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的人生理想,那就是真真切切为老百姓办实事。当其他人相继离开梁家河时,他从容淡定,奋发作为。为了实现理想抱负,先后10次写入党申请书,也始终珍惜着来之不易的奋斗成果,强烈的使命感和坚定的信念使他在今后的政治路上大有作为。

  学习去磨练本领。时至今日,习总书记煤油灯下熏面看书、走三十多里山路借书得佳话仍然在黄土高原上广为流传。即便物质条件艰苦也没有失去对知识的渴求,读书成了他始终坚持的一种精神追求。爱读书的他更是善于读书,他借书上所学的知识改革创新生产方式,在全省率先引进沼气新技术,

  造福一方百姓。

  “7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生的东西。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习总书记这样说道。扎根基层,和人民真正血肉相连,才让他真正了解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诉求和渴望,才能绘制出今天人民眼中中国梦的蓝图。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作为基层干部,我们也要以习总书记为榜样,用赤子情怀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扎根基层,做好每一件平凡的小事去点点滴滴为人民群众的中国梦蓄力。

  【十三】

  近日,我拜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了解了青年习近平在七年知青岁月的艰苦生活和他“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过程。习总书记的知青岁月引起了我的共鸣,他的经历和事迹不仅是我们服务基层的标杆,更是指导我们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基层干部。

  1、始终坚定信念,习总书记在不到规定年龄的情况下主动要求下乡,尽管老师苦口婆心劝导他都不为之所动,在面对知青们都期盼很久的上大学机会时,他想到的是他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就该为群众干点实事,一次次的“错过”回城的机会,正是他扎根农村,服务群众,改变穷苦大众面貌的执着信念指引着他前行。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该坚定信念,深入群众,融入基层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里,为我镇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始终坚持学习,习总书记最大的爱好之一就是读书,他提倡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习总书记在艰苦的知青岁月中,同龄人都跑出去玩耍,他还能饿着肚子坐得住,能踏下心来看书、阅读、思考,这确实需要很高的定力,需要有很强的求知欲和上进心。我们在日常工作时,也需要不断的读书与思考。通过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通过思考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破解工作中的难题,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的能力。

  3、始终坚持甘于奉献,乐于付出,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习总书记在自己都吃不饱、穿不暖的情况下,把自己的衣

  服、粮票、钱全部给了自称父亲士卫的“乞食者”。在面对高强度的农业生产劳动中,用自己的“黄面馍”换了群众的“黑面馍”。在寒冷的北方初冬时,带领大家找水源,率先跳入泥坑找水眼。他这样甘于奉献,不怕吃苦,俨然是梁家河百姓口中的“好后生”形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继续发扬甘于奉献,乐于付出,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团结同事,服务好群众,做一名合格的基层干部。


  推荐阅读: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精选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9篇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青年组工干部读书体会

  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范文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心得

  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精选13篇


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精选13篇》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7818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 走群众路线心得体会

    走群众路线的心得体会范文走群众路线的心得体会范文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深入开展学习群众路线活动的浪潮在社会上下广为流传,查字典范文大全特意为大家整理了关于群众路线的心得体...

  • 两学一做精准扶贫心得体会

    精准扶贫与两学一做浅谈“两学一做”与精准扶贫2016年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内部广泛开展“两学一做”,目的是增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完善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结合当前精准扶贫、实现同...

  • 学习习近平基层党建工作心得体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党建工作重要论述札记之一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党建工作重要论述札记之一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管党治党,...

  • 学习习近平基层党建工作心得体

    学习习近平重要论述心得体会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论述,是对我们党管党治党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一贯立场和鲜明态度,进一步丰富...

  • 读《习近平新时代三十讲》心得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十分丰富,涵盖了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要深刻认识这一思...

  • 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篇一】  为政之要,莫先乎人;成事之要,关键在人。我们党历来重视让干部去基层历练。尤其注重优秀年轻干部的选拔培养,注重在基层一线锻炼年轻干部。眼下,越来越多的年轻...

  •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

      【篇一】  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强则国家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展开了雄伟壮丽的新画卷,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把全面依...

  •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

      2018年6月5日教学一部党支部在党员活动室召开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研讨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一书,将习近平同志的讲话、谈话、批示等归纳17个专题精辑...

  • 学习《习近平指引信访工作“安

      7月24日下午,我们在三楼视频大厅集中学习了《习近平指引信访工作安民之道》这篇文章。之后,我又认认真真地读了一遍。通过学习,体会如下: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

  •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是一本关于总书记知青岁月的书,出版于2017年,很快就成为了该年度最畅销的图书之一。而就在这之前,可能很多人都不曾想到总书记经历过一段如此艰苦...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