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 天朝的崩溃读书报告 正文

天朝的崩溃读书报告

2016-11-02 12:05:01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天朝的崩溃》读书报告

史书该如何书写

——《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读书报告

学号+姓名 岭南学院

摘要:

茅海建先生《天朝的崩溃》,让我重新认识了鸦片战争中的人和事,启发我重新审视所读过的史书,打破固有的对历史人物道德评价的束缚,将历史人物和事件放回到历史的大背景去,还原真实的历史。其与众不同的史学观点,也启发我思考,史书该如何书写。我认为,史书一方面固然要还原历史的真相,客观记录史实,另一方面也要有一定的教化作用,宣扬正确的观念。另外,读史的人也要带着自己的思考去研究历史。

正文:

《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以与众不同的方式,将一百多年前那场中国近代开端的战争呈现在我们面前。《天朝的崩溃》与其它史书不同的是,它不单单是在讲故事般地告诉人们鸦片战争中发生了什么,而是系统地从清朝的军事力量,到琦善、林则徐、杨芳、奕山等官员将领,再到签订的各个条约,全面地分析鸦片战争。

这本书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两点。首先,是作者“力图以当时的道德观念、思维方式与行为规范去理解历史,使许多在今人看来是荒谬的现象得以显示其在当时环境中的‘合理性’”1作者坚持“用当时的观念合情合理地解释当事人的思想和行为”2因此在《天朝的崩溃》中,琦善不再是绝对的坏人,林则徐也不是绝对的圣人,每个人的行为都是个人的观念加上对时局各方面的考虑造成的,所以人的行为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之分,不能用简单的善恶的道德观念去给人下定义。第二,就是相较于之前看的史书,《天朝的崩溃》写作方式严谨,史料详实。作者旁征博引,得出的每一个结论都附有标明出处的史料为基础,让人信服。当得起“研究”这两个字。

书中,茅海建先生逐条批驳了判定琦善是卖国贼的原因,根据史料,分析出“禁烟,打击林则徐、主张投降,拒绝增兵虎门和私许香港”都不是琦善的所为。琦善之所以在道德评判中被定义为“恶”,或许是因为他是主和,而非主战派,这和传统的“贫贱不能淫,富贵怒能以,威武不能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观念不符。“对于列强的入侵,武力抵抗无疑是正确的;但这种抵抗注定要失败,另作选择也是明智的。前者是道德层面的,后者是政治层面的。负责任的政治家可以选择对其民族更有利的策略。对此不能简单地以‘爱国’或‘卖国’的道德观念概括之”3因此哪怕妥协对当时的中国来说是更好的选择,在政治上是正确的,在道德上也是不能容忍的。所以琦善和林则徐,一个被奉若圣人,一个臭名昭著。加上道德的评判,人们就更容易忽视历史的细节。作者认为,当时的中国,先妥协再图自强,比硬要往枪口上撞更要明智一些。

而更进一步来说,我们是在一百多年后,站在高台上审视着鸦片战争中各个人物的一举一动,我们当1

2范冠华:《百度百科——天朝的崩溃》 2014-02-11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三联书店 1995-04 自序1页

3

然能评判谁的决策是精明的,谁的决策愚蠢之极。可就算我们再明智,都只是“事后诸葛亮”的聪明。对于当事人来说,他们没有预测未来的能力,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他们错误的价值,正是在于给我们警示。

孩子的世界总是善恶分明的,他们的看到一个人物,第一反应就是将他归纳为好人还是坏人,纯粹而简单。然而真实的世界远非如此。一个成年人若总是期望在现实中也能将一个人定义为绝对的善或恶,未免太幼稚了。尽管道德评判能够让人对事件的把握更清晰,更有踏实。如果你知道“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参与谋划用马桶大粪御敌;如果你知道签订了无数丧权辱国条约的李鸿章,曾在日本港口从美国的船换中国的船时,情愿走冒着掉进太平洋的危险两船之间搭着的木板,也不愿意踏上日本的领土;如果你知道曾国藩在临终时还不安于天津教案中,到底是该选择对大局更有利的向列强妥协,还是为了民族气节与洋人撕破脸皮……那你对一个历史人物的评价是否会变得更无所适从,对他的褒扬或指摘都缺乏底气?其实,这才是最真实的历史,才是人性。

如果读史,只是想弄清是非对错,就完全没有发挥历史的价值。“现在有几本写这段历史的教科书、研究著作、小说故事,乃至剧本、影片、电视剧……敢于直面反省有关内容的?我们不敢勇敢地面对它,只能说明国人依然不能从中吸取深刻的教训。至今还有人以为……一个好皇帝、几个清官,便能赶上西方。”4企图将中国近代的屈辱归咎于“卖国贼”的恶行,就是没有挖掘出鸦片战争失败的实质,没有能充分的认识到鸦片战争带给现在的价值。

“尽管今天许多人对民族斗争有着很高的评价,但我认为,它难阻西方列强军事、经济、政治的攻势。中国欲抵御西方,须自身强大,其必由之途在于学习西方……低级形式的斗争…..易使当时的人们看不清真正的历史使命和民族前程”5因此,茅海建先生写下《天朝的崩溃》,还原最真实的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中国的落后和保守,让后人能够对历史进行最客观、冷静的分析,给现实一些启发。仅仅停留在埋怨某些历史人物的邪恶、懦弱,臆想他们就是中国胜利的全部阻碍,这只能是麻痹自己的阿q精神。只有敢于面对鸦片战争中国必败的原因,才能够让我们反省历史,认清现实,建立民族认同感。

然而茅海建先生的过于客观冷静地分析鸦片战争中的人物,让我感觉似乎缺少了一些热血喷薄的东西。“宣传与研究不同。当时宣传的目的,在于激励民众,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民族事业。历史上的人物和事件,只是宣传家手中的道具。”6尽管说历史要客观,但是一个人的行为,如果从某个特定的角度是值得褒奖的,我们也应该积极的宣扬,以激励人们树立高尚的道德观念,这也是历史的其中一个价值,这样的历史才是有温度的、不是客观到让人感到冷冰冰的无法接近的历史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一直是近代史研究的重点。《天朝的崩溃》提出新颖独特的观点,引发学术界的争议,但这些争议反而会促进大家去思考,这对中国的史学研究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作为史学家,也要权衡好“研究”和“宣传”的尺度,冷静的研究必然是最主要的,对美德的褒奖、宣传也要融入史学中。

而读史的人,不能停留在谁是好人谁是坏人的层面上,而要把握历史的细节,反躬自省,以史为鉴。4

5杨师群《中国历史的教训》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2-06-04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三联书店 1995-04 568页

6

正如书中所说:知识给人以力量,愚昧也给人以力量,有时甚至是更大的力量。所以,每一个读者都要带着自己对历史的思考,去看历史尘封的人和事。

篇二:天朝的崩溃读书报告

何为真正的历史

——《天朝的崩溃》读书报告

《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是作者茅海建系统研究鸦片战争十余年所得的成果,主要探讨鸦片战争中中国失败的原因。作者搜罗、考订了与该战争相关的一系列重要史料档案,力图以当时的道德观念、思维方式与行为规范去理解历史,还原一个全面而客观真实的鸦片战争。同时,通过对有关人物及其言行活动分析,观察清王朝在历史转折关头的作为,揭示历史进程中的偶然与必然。 本书对我关于鸦片战争的理解和历史观无不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让我看到了不同于我们从小学习的历史教科书上或多或少带着点政治味儿的鸦片战争史实,读到了不同于我们从小被耳濡目染的散发着道德味儿关于各种忠臣英雄以及卖国贼的论断,让我开始思考何为真正的历史。

本书中让我耳目一新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一直为多数人所诟病的卖国贼琦善被指控的四大罪名并不属实,而历来被塑造成民族英雄的“睁开眼睛看世界的第一人”①林则徐并不能承载如此盛誉。在历史的舞台上,在鸦片战争这出戏里,林则徐的红脸,琦善的白脸,其实都是后人所描画的。林则徐提出行之有效的御敌方案,不一定是真正看清了当时的世界局势,更多的可能是出于维护天朝体统;琦善原本只是个妥协派代表,虽然说爱慕虚荣、贪生怕死的毛病是有的,但将这些毛病放大,将他斥为为一己私欲卖国求荣的卖国贼恐怕又有失公允。 其二,广州三元里抗英、反英国人入城事件的意义被过分夸大,其作用也比所宣扬的更为有限。三元里如今作为一个抵抗外寇入侵的文化符号,作为一个对民众进行爱国思想教育的载体,其体现的精神并非是历史教科书上所谓的民族主义、爱国精神,只不过是普通百姓在自身利益受侵害的情况下的保家行为,不一定出于挽救整个民族的存亡,若将其上升到爱国行为的高度,并不妥当。虽然我们常说“国① 出自我国历史学家范文澜的评价

家”、“保家卫国”,但家与国始终是两个不同层面的概念,保家与卫国也不是相同程度的行为,不应混为一谈。 其三,鸦片战争的失败,不可完全怪罪于无耻的卖国贼、腐败的官员、昏聩的皇帝,亦不可完全归咎于腐朽落后的制度。正如本书作者所言,“不是消除了某些陋习、振作纲纪就能解决问题,不是撤换了某些不力人士、起用一批能人就能解决问题。问题的症结,在于近代化。对近代化的敌人只能用近代化的手段来取胜。”

由以上几点可以看到,无论是中小学乃至现在的历史教科书上的历史,或是市面林林总总的历史类书刊上的历史,还是民间坊间流传的各种传奇历史,都不一定是真正的历史。首先,“任何一种史料无不具有政治和时代的烙印” ,尤其是从古到今的中国社会,所著史书往往服务于某阶层的价值观,往往会带有政治思想导向性,使得历史沦为一种政治宣传工具。我们学习历史,往往是被迫长期戴着政治正确的眼镜,偶尔取下眼镜看到一些新颖的观点,反倒会觉得惶恐不安。其次,历史还有可能染上道德的色彩。“所谓对其本国以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随附一种对其本国以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由此而生的历史不免掺入了个人主观感情色彩,对历史人物的评论更多的是道德上的指控或过度赞扬。再者,在某种程度上,后人对历史的评判无不属于事后诸葛亮的做法,历史是既成的事实,不是实验,没有模型可以用来推理演绎。后人的推测虽符合一定历史发展规律,却不一定符合当事者的心态,不一定符合当时的事实。如此一来,想揭开历史的面纱,辨清何为真正的历史便不是那么容易了。

因此,对于何为真正的历史,我们不能尽信书,“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亦不能一味听信史学家的观点。“当每一种史料都流露出史料作者的倾向性时,历史学家似不应跟着史料走,而应当进行分析或综合。”如果我们愿意摘下政治正确的眼镜,如果我们愿意放下道德的指控,如果我们能撇开个人的主观臆测,也许可以发现真正的历史,还历史一个更清晰的面目。

② 本书第五章《东南壁垒的倾塌》,第343页,三联书店,1995年4月

③ 本书第四章《广州的“战局”》,第306页

④ 钱穆《国史大纲》序言,第1页,商务印书馆,2010年

⑤ 本书第四章《广州的“战局”》,第307页 ⑤④③②

篇三:《天朝的崩溃》读书报告

从历史的失败中站起来

——《天朝的崩溃》读书报告

摘要:就170年前的中国而言,要在鸦片战争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这是无法改变也是注定的事实。而我们要做的,是吸取当年清朝没有吸取教训的教训,吸取历史的教训,勇敢地站起来建设我们的国家。

本文讨论的主旨显而易见:“鸦片战争的失败,究竟应该归结于中国的落后和保守,还是应当归结于琦善等人的卖国?”①而答案很明显:鸦片战争中清朝必败。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英国当时的情况。虽然当时英国还没有进入工业革命,但是,一直以来英国的君主都很注重本国的经济发展。另外,我们都知道,英国在历史上一直都有对外扩张,或者说是对外国的侵略。从伊丽莎白一世时的“对新世界的探索”到鸦片战争后日不落帝国的形成,英国从未停下他的脚步。而且,我们可以发现,英国的传教士总是渗透在我们的近代历史书上。一切都在说明,几百年来,英国人都很注重对外面世界的认识和了解,对外界事物文化的吸收和渗透,他们希望能借此促进自己国家的发展。

在中国情况却截然相反。中国依赖农业生存,经济缺乏发展。清朝政府亦有一种自傲,一直以来都认为大清帝国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因此拒绝也没有必要和其他国家进行交流,于是也便有“闭关锁国”等等固步自封的行为。虽然清朝政府在早期亦有对西方科技的引进,但是因为技术跟不上、工艺粗糙、政策排斥等原因,引进的东西生产规模都很小,无法引用乃至普及。而在本人看来,这样的自傲后面还有隐隐的怯懦,也正因为这份怯懦,清朝政府没有勇气打开国门,与世界交流。

这样一对比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保守是当时中国的硬伤,保守导致了清朝的落后,而落后则彻底地表现在了战争最基本的实质上——军事力量。

当时,清军与英军在军事力量上存在很大差异。当时中国对于武器的发明及生产的能力和规模十分有限,根本不足以和外界抗衡,而西方各国一直将武器的发展放在优先地位,“英军已处于初步发展的火器时代,而清军仍处于冷热兵器

②混用的时代。”英军用枪是世界上比较先进的两种军用枪,而清军用枪则只是“自

制的老式的洋枪洋炮”③——鸟枪——枪身长、点火装置落后、射程短、射速慢,比起英军用枪足足落后了两百年;清军的火炮实质上只是土炮,火力就跟鸟枪一般——铁质差、铸炮工艺落后、炮架及瞄准器不完善、炮弹质量差——根本没有起到远程射击的作用也没有多大威力;虽然清军和英军的火药在当时处于同一水平,但是英国由于重视军事发展,对火药的生产规模相对于清朝政府来说相当庞大,甚至在接近工业革命时期更是依靠机器极大规模进行生产,因此相比起来清军的火药十分缺乏;至于战船,英军当时为世界之最,数量、木料坚实度、抗沉能力、行进速度、装载量、火力,都是清军所望尘莫及的;而在最基本的军费投入上,清军的投入明显不足,水师的兵力就只能抵御海盗袭击,根本没有办法正式应战。如此看来,鸦片战争不是一时失利,而是输在方方面面了。硬件跟不上,

最基本的打仗条件——军事力量跟不上,战败是必然的事。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从古代史进入现代史的转折点,而它之所以成为转折点,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国从鸦片战争后进入衰落。其实一个国家的历史犹如人的一生,有起伏有兴衰,会打败仗很正常。其实在同一时期,日本也和中国同样落后,在鸦片战争爆发后不久,也同样受到侵略——日本在1853年收到美国东印度公司的侵略,也就是所谓“黑船事件”④。而在一年后,当再次受到侵略时,日本被迫接受了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自然国门也被强迫打开了。但是我们都知道,日本后来成为了亚洲乃至世界强国,中国在甲午战争中还被日本侵略了,究竟是什么让日本从一个被欺凌的弱国成为强国?是他们对历史失败的深刻反思、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向前迈进的勇气。日本在被打败后,全族人民在温床中觉醒,不睡觉地奋斗,引起了日本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明治维新。同样落后,同样受侵略,日本战败后迎来的是发展,中国战败后迎来的是衰落。问题的重点很明显——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被打败后,没有任何对自己国家国情的思考和改进,还是一味地保持落后,不思进取,没有从中反省,翻身进步。

其实历史的兴衰很平常,我们学习研究历史的原因是要从前人的成功中获取经验,从历史的失败中吸取教训,站稳了积极建设自己的国家。正如作者所言:“历史学最基本的价值,就在于提供错误,即失败的教训。所谓‘以史为鉴’,正是面对错误。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民族从失败中学到的东西,远远超过他们胜利时的收获。胜利使人兴奋,失败使人沉思。一个沉思着的民族往往要比兴奋中的民族更有力量,历史学本应当提供这种力量。”我们应该吸取历史的教训,从历史的失败中站起来。 ① 引自本书23页

② 引自本书33页

③ 引自本书34页

④ 见本书558页


天朝的崩溃读书报告》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658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天朝的崩溃读书报告
相关文章
  • 天朝的崩溃读书报告

    《天朝的崩溃》读书报告史书该如何书写——《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读书报告学号+姓名岭南学院摘要:茅海建先生《天朝的崩溃》,让我重新认识了鸦片战争中的人和事,启发...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