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溶液的浓度教学反思 正文 本文移动端:溶液的浓度教学反思

溶液的浓度教学反思

2017-06-28 05:31:27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溶液的浓度》教学设计

《溶液的浓度》教学设计

篇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教学反思和改进

新课程标准下“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教学思考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是高中化学中重要的精确的定量实验之一。通过这个实验教学,可以训练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误差分析的思维能力。同时,这也是高中少有的精确实验之一,精确度的问题也会在这一教学实验中体现。传统教学一般采用首先讲解实验原理, 再简要介绍操作步骤并分析各步操作的作用, 然后进行演示实验, 在进行实验的同时讲解操作注意点, 最后引导学生进行误差分析, 促使学生认识规范操作的必要性, 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学生实验巩固实验操作的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往往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而且学生需要记忆的东西过多,在作业反馈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往往记不住容量瓶检漏,转移后需要洗涤等操作步骤。主要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缺乏探索兴趣,缺乏思考,被老师要求强制记忆的东西较多。然而新课程标准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基于上面几点问题,在听了我校高一年级老师的关于这堂课的教学之后,我进行了以下的几点思考。

首先是关于导课的问题,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引入。初中学生学习过质量分数的概念,也学习过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但是液体的物质的量取我们一般不会选用去称取质量,而是量取体积。那么质量分数的溶液进行试验时就没办法进行定量的分析。所以我们需要新的物理量,需要去学习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这样可以激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不是被动的去接收学习。

在导课之后,很多教师就直接开始介绍容量瓶的使用,检漏等操作忽略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其实在初中学生学过溶液的配制,可以让学生利用初中的知识来思考讨论100ml 1.00mol/L NaCl的配制方法步骤和使用的仪器。教师只是一个指导者。设计问题让学生反思自己方案中的不足,然后让他们去进一步进行思考,而不是代替学生来学习。例如有的学生回答用托盘天平称取5.85gNaCl,然后加入用量筒量取的1L水配成溶液。可以对他提问1L水能形成1L溶液么?托盘天

平能称取5.85g药品么?来促使他们进行反思,完善方案。

对学生提出改进的方案,教师提问:量筒能不能用来溶解药品?用烧杯溶解之后再转移进量筒会不会再向量筒中加水至100ml配制的浓度对么?转移一次能将溶质全部转移么?转移的过程需要怎么做?最后滴加加水的时候用烧杯倒合适么?会不会容易超过刻度线?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来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完善实验方案。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同学们给出完善方案可以用更准确的天平称取5.85gNaCl,然后在烧杯中用适量水溶解NaCl转移到量筒中洗涤烧杯和玻璃棒中几次,洗涤液也转入量筒,再加水至100ml,并初步讨论出实验步骤: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振荡—定容—摇匀—装贴后。再进一步提出关于精确度的问题。题目要求配制的是1.00mol/L的NaCl溶液。强调1.00,然后让学生思考选用量筒来进行配制可以满足要求么?在学生得出量筒只能精确到0.1ml的结论之后。再引入容量瓶这一准确仪器,进行教学。

由上下颠倒摇匀的步骤,启发学生容量瓶使用前应进行检漏。再进行容量瓶检漏的演示。

要增加学生的参与性可以在讨论完实验步骤和实验仪器后由学生上台操作,其他同学纠错的方式来进行实验。在学生纠错后,教师再演示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然后再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溶液的配制的实验。

关于误差分析这一难点,可以采用学生自己进行错误操作来观察。通过观察事实再进行分析来加深学生印象。比如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进行仰视操作,然后平视,观察到溶液超过刻度线,得到体积偏大,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小的结论。

篇三: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教学反思

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教学反思

纳雍县第四中学 余加俊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是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一直探讨的问题。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和趣味性很强的学科,可相当一部分学生觉得化学枯燥、难学,虽花了大量时间,但收效甚微,对学习缺乏自信心,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使生动活泼的化学教学过程变为枯燥无的单纯知识传授,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本节课是在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扩大对溶液组成的认识,提高化学计算的能力,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同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实验是学生在进入高中学习化学接触到的第一个定量实验。提供这样一个实验情景,教学不能仅停留在学会操作方法上,而还要能使学生认识到定量实验与定性实验的不同,帮助学生对化学的认识从定性转入定量,从而学会具备解决其他定量实验的问题的初步能力。 通过分析教材与学生情况,《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这个教学内容从难度和定量实验的特征上,适合作为学生初次接触定量实验的素材。学生初中掌握了质量百分比浓度溶液的配制,可以作为一个迁移知识,而学习了物质的量浓度定义后,这个相对较直接的实验原理,学生也比较容易感知到。同时这个实验中要确定的量以及计量关系比较明确,还能够通过围绕如何精确测定,展开对定量实验区别与定性实验的不同层次的讨论。

在进行教学设计中,对整个实验难点分析是重中之重,在此进行探讨。

(1)从化学定量实验思维来看:难点——学生能否认识到定量的依据是公式;

(2)从实现实验原理操作来看:难点——如何确定溶液体积;

(3)从定量实验特征实现来看:难点——如何精确而方便的确定溶液体积;

(4)从教师教学方法选择来看:难点——引导学生为什么需要步骤而不是简单的告诉学生步骤;

通过教学设计中适当运用情景设置来化解这些教学中的难点,才能真正用好这个教学素材。

1、在教学设计中,通过类比质量百分比浓度溶液配制,来破解难点(1),在类比过程中,不能仅落在步骤上,而是要提取出这些步骤所实现的原理,从而让学生形成原理来源于定义式的思维。新的教学情景不是全然给学生一个陌生的世界,而应该设置的是能够承接学生旧知识,延伸学生新知识的情景。

2、容量瓶上没有刻度,只有刻度线,只要溶液的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溶液的体积就是容量瓶的相应容积。如果没有要求规格的容量瓶,就按最接近其体积的容量瓶配制,来破解难点(2)。

3、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实验步骤。轻松突破难点(4)。

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为定量验证的实验,这类实验可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其实验原理即是已有的概念和相关的定义式,因此需要测定的目标量是十分明确的。要解决的是如何通过实验完成对目标量的确定,依据化学计量关系将目标量转化为可测定的量。


溶液的浓度教学反思》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5729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溶液的浓度教学反思
相关文章
  • 溶液的浓度教学反思

    《溶液的浓度》教学设计《溶液的浓度》教学设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教学反思和改进新课程标准下“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教学思考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是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