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读后感 > 命若琴弦读后感 正文 本文移动端:命若琴弦读后感

命若琴弦读后感

2017-06-05 05:33:35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命若琴弦读后感

命若琴弦读后感

《命若琴弦》>读后感

读了现代作家史铁生的作品集《命若琴弦》,它讲的是七十岁的老瞎子带着十七岁的小瞎子走乡穿寨,跋山涉水,不辞辛苦地说书卖唱,三弦琴上的琴弦断了一个又一根。原来五十年前,老瞎子的师傅说过:只有弹过的琴弦到了一千根,用它们做药引子,那个让眼复明的药方才管用。老瞎子抱着“要看看世界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的信念,弹亲卖艺为生,不知不觉终于凑够一千根了,他兴冲冲地照方拿药,可是谁都说他拿的是一张白纸。他惊呆了!在药铺前的台阶上坐了几天几夜,想起了师傅临终时说的话:“记住,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老瞎子忽然想起了他的徒弟,他知道自己死期将至,可那孩子在等他回去。

原来当他们经过一个小山村时,小瞎子情窦初开,喜欢上一个姑娘,老瞎子劝他不要想得太好,因为他比谁“看”得都清楚。果然,老瞎子赶回时,正是小瞎子痛不欲生之时,因为来他心爱的姑娘已经嫁人了。等到小瞎子缓过劲来,问老瞎子:“我们为什么是瞎子呢?我也要看看世界的模样。”老瞎子说:“要想复明,必须弹断一千二百根琴弦,然后用药才有效。我记错了,所以眼睛没法治了,你还小,一定好好弹下去。”于是,他们又像往常一样走街串巷了。

作家对于读者,呈现于文字背后而见,清晰而又模糊。对于史铁生,我更多了一份猜想。

对于身残的史铁生,开始并没有志坚。曾经千方百计寻找自杀机会的史铁生,不会想到今天已获得如此多人的认可。之所以能活下去,是因为它为活着找到了充分的理由。他选择了写作,写作成了他的生存方式。可以说,他是被生活逼上文学道路的,可他却比比别人走得更远,因为人的残缺证明了神的完美。因为身残,他有了更多的思考机会;因为身残,他更多地关注人的精神;因为身残,他更懂得了人的生存境地;所有这些,为他铸就了长远的文学道路,而且越走越远。

读完《命若琴弦》让人更加知道为自己找到生活的理由是多么重要。老瞎子的师傅在临终前告诉他有一张复明药方,但非要弹断一千根琴弦,否则就不灵。这张药方支撑着老瞎子走过了七十多个春夏秋冬,老瞎子唯一的人生目标就是将一千根琴弦弹断,以图看到世界一眼。后来,老瞎子发现复明药方不过白纸一张,复明计划失败,他千方百计找到小瞎子,对他说:“是我记错了,是一千二百根,师傅记错了,记住,是一千二百根!”老瞎子知道,这一千二百根琴弦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小瞎子的生命。他们的生命就寄托在脆弱的琴弦上,这不是一个玩笑!琴弦脆弱但有韧性,人的生命也应该如此!

作者为老瞎子和小瞎子设计了一个人生的目标,可却又不让他们去实现。因为实现,等于破灭。老瞎子找到药方,发现只是一张白纸的时候,才明白师傅的良苦用心。可破灭,终究还是破灭,它不可能回到从前,不可能再有以前生活的热情,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怎么让小瞎子坚强地活下去。他应该做到了,因为小瞎子相信了。这时,老瞎子才真的是“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在读史铁生之时,常会使我们想到加缪。加缪认为荒谬是人与世界之间联系的唯一纽带,荒谬是不可能被消除的,人只能带着裂痕生活。但是人必须超越荒谬,在荒谬的生活中获得意义。史铁生也是这样。他意识到人生的困境和残缺,却将它们看作获得生命意义的题中应有之义。生命的残缺,人生的虚无状态,反而为战胜自己,超越困境和证明存在的意义敞开了可能性空间。

人的生存是荒谬的,没有任何理由,但在一个理想主义者看来,必须赋予它以意义,必须有东西证明它的意义。“只有人才把怎样活着看得比活着本身更要紧,只有人在顽固地追问并要求着生存的意义。”人必须选择一种东西作为生存意义的证明。史铁生选择的是写作。在史铁生看来,写作无非是一种生命的存在方式,一种意义的证明,他说“只是因为我活着,我才不得不写作。”

因为残缺,完美才得以显现。史铁生意识到:所有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残疾。人生而就有缺陷,问题,不可能完美。所以有的评论家把史铁生的创作分为两个阶段:1985年之前写的是残疾的人,之后写的是人的残疾,人的缺陷和问题。意思就是说史铁生在为自己找到活着的理由之后,又在为别人寻找活着的理由。我们在史铁生的作品中,往往看到生活的激情,也时时感受到他本人的一份宁静。所谓“宁静以致远”,史铁生并不是在呐喊,而是在剖析,在阐释,为了生活。

“无所谓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 ”人生就是一条漫长的河流。你也可能会是老瞎子。这时候你会怎么办? 《命若琴弦读后感

篇二:《命若琴弦》读后感

紧握人生的琴弦

“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小,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躜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来,也无所谓到哪儿去,每人带一把三弦琴,说书为生。”这是史铁生《命若琴弦》的开场,仅此几句,莫名的感伤油然而生,即使不再往下读,似乎就预感到了一个不那么美好的结局。

故事大致是这样说的:两个瞎子,一老一少,在村庄与村庄之间的山路上游走,一把三弦琴,一场场说书,构成了他们生命的绝大部分。山路就是他们人生的路,三弦琴就是他们的命。老瞎子等待着弹断第一千根琴弦,好拿着药方让自己能亲眼看一下这个世界,哪怕只有一眼。小瞎子正值情窦初开,他不谙世事,他的世界因为兰秀尔而充满生命的气息。原本以为阴郁的开场会朝着光明迈进,老瞎子可以睁眼看到世界,小瞎子可以捕获爱情。然而,剧情总是如此的折磨人心。人生确实不易,人生变数太多,原本就不多的希望在最后一刻依然还是无情的幻灭了。老瞎子在说了一辈子书,苦苦坚持弹断一千根琴弦后,发现那药方原来是一张白纸,虽然他深深地体会到了他师傅的良苦用心,但原以为即将实现的愿望瞬间坍塌所带来的绝望是让人窒息的。小瞎子原本以为自己也会遇到爱情和婚姻,但最终兰秀尔嫁给了别人,他整个人瞬间被破碎的希望而压垮。

整个故事的构思十分巧妙,我们看到的也许仅仅是老瞎子踩着老老瞎子的脚印,小瞎子又即将踩着老瞎子的脚印。然而,当我们再扩展开去,老老瞎子之前也许还有师傅,而小瞎子之后也还会有他的徒

弟,就这样一步一步的循环往复下去,这更是现实的残酷与命运的无奈不断地循环。

老瞎子和小瞎子面对的残酷和无奈其实也是我们每一个人所面对的。不管是生理的残缺还是精神的缺陷,在我们所面对得人生、所体味得人生中,总会掺杂许多无奈与痛苦,在我们无法改变的时候,我们需要依靠什么去前行?我们需要设立目标并为之追求。人的一生就像一根琴弦,琴的弦需要两个点才能拉紧,心弦也需要两个点——一头是追求,一头是目标——你才能在中间这紧绷绷的弦上弹响心曲,弹出热情,即使在无奈与痛苦的时期也能活出自己的精彩。

瞎子黑暗的世界里充满了未知,但也充满了幻想。我们刚出生的时候,不也是一无所知的吗?那我们是怎样在我们人生的白纸上描绘出自己的世界的呢?“其实人人都是根据自己的所知猜测着无穷的未知,以自己的感情勾画出世界。每个人的世界就都不同”。盲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只是站在原地不敢也不愿意向前踏出一步,只能局限于眼前的黑暗——描绘出来的也只能是黑点,只是在原地害怕与失望已成为事实的事实,可害怕与失望、抱怨又能改变什么呢?我们能做的就是将心弦两端的点设好,将心弦绷紧,奏出属于你自己的生命独特之曲。记得有人跟我说过:其实人生就是一个圆,从起点出发,最终还是回到原点。当你一出生,你的圆就开始画了;也许有的人画的圆很大,也许有的人画的圆很小,但这并不是重点,重点是在这个过程中你到底圈住了什么,这也是每个人不同的地方。怎么才能圈住属于你的精彩呢?也许我们可以在人生的某一时期设置两个端点,完

成一个再接着另一个,也许这样我们能走得更远,圆画得更大,圈住的东西更多,收获到的也更丰富多彩。

《命若琴弦》展示的不仅是文学之美,更启迪着我们对人生、对命运的深思。一辈子原本已经很短,如果我们不紧紧握住人生的琴弦,我们失去的不单是光阴,更是人生的价值。

篇三:寻找自己生命中的琴弦——《命若琴弦》读后感

寻找自己生命中的琴弦 初中时的自读课本里,第一篇课文便是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从那时起,我便知道了这名残疾作家,从《秋天的怀念》到《我和地坛》,再到《命若琴弦》,他将自己对生命的感悟都揉进了文字中,看似悲观,却又处处表现出对生命的达观和坦然。

如果说《秋天的怀念》讲的是亲情,《我和地坛》讲的是差别和淡然,那么《命若琴弦》谈的便是目标。这目标,便是曾经鼓励老瞎子和他的师傅坚定的活下来,并即将同样鼓励小瞎子活下去的根根琴弦。

目标之于人生,犹如灯塔之于航船。世界上充满了困难和欲望,这些都容易使人迷失方向,有的人,遇到困难之后变得自暴自弃,满身的消极情绪:“别跟我谈理想,戒了”。也有的人,尽管拥有物质上的财富,却终日沉湎于声色犬马之娱,以至于经常空虚的感叹“我穷得只剩下钱了”。文中的老瞎子和小瞎子,同样面临着困难和欲望的考验——天生失明使他们看不到蓝天白云,看不到绿色的长乙(椅)和曲折的油狼(游廊);爱情欲望的破灭也使小瞎子甚至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所幸,他们的生命中还有琴弦,这琴弦,给他们的生命带来了方向和希望。

“记住,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老瞎子的师傅一语道破了人生真谛:有目标,生命才会有勇气、有意义;那些为目标而执着的去拼搏、奋斗的经历,便是快乐的本源,生命的意义。谈断琴弦本来只是老瞎子的目的,但是为这个目的而奋斗的几十年,却充分让他享受到生命的乐趣:他高超的琴艺使他有了谋生的手段,也给了他忘却失明的快感,使他能在众人的喝彩声中“全心沉到自己所说的书中去”。甚至当他最终梦想破碎,回想从前的时候,那些奔奔忙忙兴致勃勃的翻山、走路、弹琴,乃至心焦、忧虑都让他感觉“多么欢乐”!他的一辈子都被那虚设的目的拉紧,于是生活中叮叮当当才有了生气。重要的是从那绷紧的过程中得到了欢乐。于是,他把这快乐之源又传给了他的徒弟,不管琴弦的数量是1000根还是1200根,可以预想,小瞎子的一生,也将充满快乐和希望。 作为一个健全人,我们理应对造物主充满感恩,理应比老瞎子活得更有生机和活力,但扪心自问,我们真能做到吗?有多少人,遇到困难便自暴自弃、不思进取;又有多少人,不去奋斗却整天抱怨社会对自己不公,终日垂头丧气;有多少人,沉溺于声色犬马之娱……我们找不到自己生命中的那根琴弦,而是任由抱怨、牢骚、勾心斗角成了我们生活的全部,比之文中的老瞎子,或是身患残疾的作者本人,身体健全的我们情何以堪!

世界因差别而存在,有的人天生富贵,也有人天生贫穷;有的人天生健全,也有人天生孱弱,造物主的安排面前,抱怨和攀比毫无意义。但无论处境如何,对每一个人来说,生命的主动权都掌握在自己手里,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琴弦。当你找到琴弦,并弹出动听乐曲的时候,你就找到了生命的真谛。


命若琴弦读后感》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5389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命若琴弦读后感
相关文章
  • 命若琴弦读后感500

    《命若琴弦》读后感生命需要希望一口气读完《命若琴弦》似乎周身的每一个毛孔都透着说不出的哀叹,却久久沉淀不出一个完整的思绪。余华说:“活着就是为了活着”。活着不需要任何...

  • 命若琴弦读后感500

    《命若琴弦》读后感生命需要希望一口气读完《命若琴弦》似乎周身的每一个毛孔都透着说不出的哀叹,却久久沉淀不出一个完整的思绪。余华说:“活着就是为了活着”。活着不需要任何...

  • 命若琴弦读后感

    《命若琴弦》读后感生命需要希望一口气读完《命若琴弦》似乎周身的每一个毛孔都透着说不出的哀叹,却久久沉淀不出一个完整的思绪。余华说:“活着就是为了活着”。活着不需要任何...

  • 命若琴弦读后感500

    《命若琴弦》读后感命若琴弦读后感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一老一少两个瞎子,每人带着一把三弦琴,穿山越岭,怀揣着美好的愿望,说书为生。老瞎子希望自己有生之年能够弹断1000根琴弦...

  • 命若琴弦读后感

    命若琴弦读后感命若琴弦读后感《命若琴弦》>读后感读了现代作家史铁生的作品集《命若琴弦》,它讲的是七十岁的老瞎子带着十七岁的小瞎子走乡穿寨,跋山涉水,不辞辛苦地说书卖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