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读后感 > 漂亮朋友读后感 正文 本文移动端:漂亮朋友读后感

漂亮朋友读后感

2017-06-03 05:26:35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漂亮朋友读书笔记

漂亮朋友读书笔记

漂亮朋友读书笔记

《漂亮朋友》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说讲述了一个名叫杜洛瓦的穷困潦倒的退伍军人,在一次偶遇他的老战友弗雷斯蒂埃之后,逐步吸引、利用数位上层贵妇人,并借助于法国政坛的昏暗腐败,最终获得骑士勋章、迎娶犹太富商之女,成为整个巴黎的焦点的看似荒诞的>故事。作者在作品中通过夸张却又令人信服的描述,辛辣地讽刺了当时法国上层社会中弥漫的虚伪、欺骗之风和男女之间在爱情的甜言蜜语的糖衣包裹下的利益和情欲之实。作品中尤其是在对于主人公一次次的欺骗、利用女性的方式上和女性在坠入陷阱后的心理和行为上的反映刻画地尤为入骨传神,令人不禁唏嘘,而其他诸如对所谓“民主政治”的揭露、新闻行业和政、商集团的勾结等也都下了适当的笔墨,使我们对整个法国社会得以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值得注意的是,在全文荒诞而带有轻喜剧色彩的故事框架中,作者从始至终都带入了对死亡的意识和思考,似是为了说明人生如同绝色美人一般,花容月貌终究只能暂时掩盖其下的皑皑白骨。

全文最吸引读者的地方可能就是主人公与一位位贵妇人之间的香艳故事,一个到了月底只能吃一顿饭的人究竟是如何让那些举止优雅、生活富裕的美妇人们为之神魂颠倒甚至明知受骗还义无反顾呢?我认为他的所作所为可以分为吸引和维持两种,其中前者明显占有更大的比重,一旦女性落入了他的甜蜜陷阱就再无挣脱的可能。

两性之间的吸引向来是相互的,对于主人公来说,妇人们对她的吸引在于她们美丽的外表以及她们的身份、能力能给他带来的帮助。而对于他来说,显然后者更具有吸引力,因为文章也提及他认为与其为女人痴迷不如去追求金钱和声名的想法。对于妇人们来说,这些被社会道德和婚姻绑架的女人们心中都潜藏着对出轨的冲动,她们最渴望得到的是情欲上的满足。对此主人公杜洛瓦拥有俊美挺拔的外观,因此在全篇小说中都有“漂亮朋友”的绰号。但是仅此一点是远远不够的,主人公长于满足不同女性的需要、以及通过欺骗、夸张等手段在女性心中形成诸如很强的自尊、勇敢、专一等形象无疑是使得她们甘愿付出肉体和灵魂的重要因素。

杜洛瓦在小说中的第一个情人是德。马莱尔夫人,这位铁路局督查的夫人聪明活泼、放荡不羁,但是丈夫对她并不爱护,从弗雷斯蒂埃夫人口中得知,他的丈夫“只看到她的缺点,看不到她的优点。”可见她缺乏的是爱与认同感。从她家布置的凌乱和对自己的打扮的考究来看,又可以推测她是否一直期待着一场外遇。主人公先是在初次见面时通过一场高谈阔论自己的非洲经历吸引了好奇活泼的德。马莱尔夫人的关注,对她女儿的示好又得到回应更加助长了在她心中的好感。此后的登门拜访极具女人缘的主人公立刻营造出了一种信任感、亲切感和倾慕感,并且二人“意气相投、性格相似”,这不应该是主人公的欺骗而是事实如此。因为尽管之后主人公和两个女人结婚过也抛弃过两个女人,但是这二人却依旧彼此怀有深情,可见这也许是全篇中男女关系里最接近我们所理解的“爱情”。综上所述,主人公满足了她所需要的一切,那么成功的最后一步准备就是一次煽动,对情欲和出轨的煽动。这场煽动发生于那次四人的聚餐,席间谈及到了一场新闻中的被曝光的外遇。两位女士均对泄密者表示鄙视,主人公对此表达了一番极为感同身受的赞同,说明女人若不是因为社会和道德的束缚,不知道有多少人会为一时

欢快的欲念所驱使。这番话无疑对在场的两位女士起到了强烈的挑逗作用,之后四人的对话越来越暧昧,欲火已经燃烧地足够旺盛了。之后在送德。马莱尔夫人回家的路上,主人公成功的获得了她的芳心。

弗雷斯蒂埃夫人是几位女性中觉得最难写的,但是细想之后依然可以察其缘由。开始时主人公一直觉得她虽风情万种但难以接近,后来当他表白后的表现也正是如此,他被十分冷静地给拒绝了,而不是其他女性的那种欲推还就。当时弗雷斯蒂埃夫人是这么说的,她断定男人出于肉欲对她的喜爱注定不会长久,她认为的爱情应当是灵魂的结合。但是这种爱情观与她之后在丈夫刚死后就向其他男人心动的言行和所说的婚姻需要“外出、交际和行动的绝对自由”以及后来又和外交部长出轨的事情来看是否是互相矛盾呢?其实不然,她这里所说的灵魂上的结合更像是”同盟军“或者合作伙伴的关系,双方借助彼此身份、能力的帮助去实现各自的目的。事实上无论是主人公还是弗雷斯蒂埃夫人从始至终都是这么看待他们的爱情与婚姻的,这点上此二人倒可以说是一丘之貉,”灵魂上的结合“了。当第一次表白失败后主人公就发现原有套路行不通然后立刻改变了方式,先是答应成为愿意为她付出一切的朋友。弗雷斯蒂埃夫人因这种可靠而受了感动,恐怕此时她或许已经相信如果将来她和主人公结婚主人公会像现任丈夫查理一样对她百依百顺(可惜她失算了),所以增加了好感。于是在查理病危之际只邀请了主人公一人,主人公见此独处和丧夫之良机又一次向她表明心意,我们可以看见此次表白不再是那种依靠挑动情欲的煽情而是一开场就想着证明自己的能力。说明自己即使是目前无所成就但是有着强大的潜力,这可以说明主人公已经完全看明白了弗雷斯蒂埃夫人的为人。二人在确定关系后的日子顺风顺水,弗雷斯蒂埃夫人如愿以偿地从丈夫那里获得了贵族姓氏,她的文笔加上丈夫的职位和天资,写出的文章立刻得到了轰动。而利用丈夫的名声大噪,她也得以接触更多的政商人士。

至于瓦尔特夫人和她的女儿,一个是半辈子压抑情欲的半老徐娘,一个是涉世未深的天真少女,对于情场老手杜洛瓦来说实在是小菜一碟,前者对之以难以抗拒的热情,后者则是寻找共同话题成为知己,很快这对母女就对“漂亮朋友”神魂颠倒了。

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地方,看到杜洛瓦和德。马莱尔夫人去逛下层人民的酒吧等事件让我想起了杰克和露丝,而杜洛瓦和年轻的、叛逆的苏珊的互为知己又隐约让我看到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影子,只能说作者在杜洛瓦这个人物的塑造上与对女性和爱情的了解上实在是下了功夫,当然说不定也是法国人天生的浪漫基因所致。

如果说感情的吸引的阶段是杜洛瓦不断地迎合对方的需要,那么到了感情的维持阶段就是杜洛瓦适当地满足女性然后尽全力地去从她们身上获得利益。德。马莱尔夫人满足了他的情欲并且使他脱离了生机的窘迫,弗雷斯蒂埃夫人让他获得了显赫的声名、骑士勋章以及伯爵的一半遗产,瓦尔特夫人让他成功接触并最终娶走了她的女儿,赢得了瓦尔特先生的一半的巨额财富。随着情妇的变换杜洛瓦也不断青云直上最终到达了顶峰。值得注意的是每次杜洛瓦抛弃一个情妇后那位情妇的反应,全部都是忍气吞声即使已经看穿了杜洛瓦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小人。我想这归根结底还是整个男权社会的道德评判标准所致,无论是德。马莱尔夫人还是瓦尔特夫人都不能承担揭穿杜洛瓦对自己带来的严重后果。我们也许会觉得女人如果悲愤至极什么傻事都会干得出,但是这又显然不会发生在这两位拥有良好教养的贵妇人身上,她们不敢舍弃自己的家庭与名声去和杜洛瓦鱼死网破,只能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吞,这恰恰给了杜洛瓦的肆意妄为以可乘之机。还

有弗雷斯蒂埃夫人,她才能出众却只能嫁给平庸的弗雷斯蒂埃先生正是因为社会并没有给予一位女子独当一面的可能,她必须附属于某个男人正如她写的文章署名是她的丈夫、她的姓氏是她丈夫的姓氏一样。当她发现自己已经被现任丈夫所出卖时一切已经为时已晚,因为声名扫地外加失去丈夫依靠的她已经根本没有能力与如日中天的杜洛瓦相抗衡,只得默默接受。

所以说,整部小说可以看作是女性在男权社会下全面收到压迫而落败的悲剧。男人们在设计这个社会结构的时候后想尽一切办法给地球上的另一半人戴上了无形的枷锁。一切荒诞当放在这个视角下将会变得合理,我想这才是小说讽刺的精妙之处吧。

最后我想说的就是为什么作者一直将死贯穿这篇以情爱为主线的小说。不由地想到了《红楼梦》与《雪国》这两本讲爱情的书也同样地被死亡所统摄。爱情和死亡究竟有何联系,我的第一种想法是爱情是为了繁衍生息,而生的唯一终点就是死亡,因此在爱情产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经被死亡的阴影所覆盖。这一点可以在老诗人对主人公的对话中看出端倪。第二种想法是在男权社会下情爱不过是男方对女方的占有,这种占有和占有金钱名声并无大的不同,一旦男人死去就代表着这种占有关系的不复存在,如《红楼梦》中着名的《好了歌》所说“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弗雷斯蒂埃先生和沃德雷克伯爵正是这样。作者之所以在主人公蒸蒸日上时引入这两个人的死并大加描述显然不仅仅是为了推进剧情,也似乎是为了说明这生活中一切欢愉的短暂与徒劳。看破红尘与及时行乐往往是同一种想法的两面性。

篇二:关于莫泊桑的作文,漂亮朋友读后感

莫泊桑的三棱镜

三棱镜,我们都知道,能够使复色光在通过棱镜时发生色散,例如可将白光转化为七色光。而这样的特点,让我想起了一个人,他不是一位科学家,而是一位作家,莫泊桑作为十九世纪后半叶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积极的用自己的笔尖发挥着社会的三棱镜的作用,而他的长篇著作《漂亮朋友》就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社会色散仪器。

《Bel-Ami》的思与悟

《漂亮朋友》讲述了法国驻阿尔及利亚殖民军的下级军官杜洛瓦来到巴黎,进入报馆当编辑,他依仗自己漂亮的外貌和取悦女人的手段,专门勾引上流社会的女子,并以此为跳板,走上飞黄腾达的道路。最后他拐走了报馆老板的女儿,迫使老板把女儿嫁给他,自己成为该报的总编辑。

(一)社会与自我

《漂亮朋友》这部书,我认为是以最大限度的手笔,写出了社会对杜洛瓦如此行为不可推卸的责任。那么什么叫社会推卸的责任呢?我在这就举一个本书中的例子,当杜洛瓦刚刚到巴黎不久,就有老朋友给他指点迷津:“一个人要想平步青云,女人将是捷径。”我们不妨设身处地的想一下,当你刚刚步入社会时,就有老朋友拉你入圈,教给你飞黄腾达的技巧,如果没有极洁身自好的品格,我相信即使原本清高的人也会变坏。这种事情,在如今的社会也是非常之普遍。假如你只是一个刚刚毕业不久的小医生,医德高尚是你的理想,工作后却发现身边的同事都在收病人的红包,这时你应该如何呢?不收会不被同事所接受,而收却又违背了初心。所以,想不蒙上世俗的灰尘是很难的,我们不求改变世界,只求不被世界改变。

(二)道德与认知

《漂亮朋友》,还涉及到了两个道德层面的问题,即道德底线与道德认知。而杜洛瓦则是在受整个社会的影响下一步步丧失了道德底线的典型。刚步入巴黎社交圈时,他面对德玛莱尔夫人偷偷塞入衣袋里的金路易,杜洛瓦决计不花女人的钱,而到了最后时,却为了地位与金钱拐跑了上司的女儿苏珊。以我之鉴,即便是社会已经改变了我们,我们至少也应有一个永恒不变的道德底线,越过底线是绝对的禁区。每个人的底线可以不同,但是一定要有。这就让我想到了中华民国时期的一位才女庐隐,对比于杜洛瓦对婚姻的不忠行为。庐隐很好的守住了道德底线,面对第一次失败的婚姻,她毫无怨言,而是更加关注地投身到文学创作当中去,一直到丈夫去世后,她才敢去追求自己的爱情。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例如林徵因,谢烨等。他们守住了自己的道德操守,也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而道德认知呢,就是要比道德底线更严肃的问题。很不幸,我们可怜的杜洛瓦又作为典例。我相信杜洛瓦的自私卑鄙是我们所公认的,但是他看别人又是怎么看的呢?我想在这里引一段原文:

“一旦剥去那道貌岸然的外表,他看到人人都是些男盗女娼,本性难移的货色。他为能洞穿这一切而不禁得意、兴奋,甚至有点欣慰。因而他在心里喊一声:‘一帮无耻的伪君子!’”

真是可笑,他自己漂亮的袍子不也生了蛆爬满了虱子吗?而他却认为自己光彩照人、绚丽夺目。杜洛瓦对自己的认知显然是肤浅的,他丝毫不清楚自己操守的沦陷,依旧得意洋洋浑然不觉。对于这一种情况,我们就不能说他是没有道德

底线,而是要说他对自己认识不清了。这种人,要比沦丧道德的人更可耻,如果已经越界而不知,那么这样的界限又有什么用呢?所以说,道德的底线和自我的认识必须兼备,才可所做一个合格的人。

(三)悲剧?喜剧?

杜洛瓦,是一个悲剧与喜剧的混合体。这从何谈起呢?我想加谬的一句说在贴切不过了,:“这个神话是悲剧的,那是因为它的主人公是有意识的。”这里的意识即道德的认知。如果我们越过了底线却毫无觉察,这和没有底线又有什么两样呢?虽然杜洛瓦把自己的悲剧人生无意识地当作一场喜剧来看,但莫泊桑用丝毫不使人感到夸张的手法突显了他可悲可笑的一生。但是再让我们从喜剧的定义出发(喜剧,多用夸张的手法讽刺和嘲笑丑恶、落后的现象,突出这种现象本身的矛盾和它与健康事物的冲突,往往引人发笑,结局大多是圆满的)。《漂亮朋友》的一切情无不满足这个定义。首先,它的结局很圆满,小说结尾暗示他即将当上参议员和内阁部长,前程还远大着呢。同大多数的讽刺小说以主人公的悲剧做结尾以达到讽刺的目的,莫泊桑却别具匠心地采用了一种极端的手法,即“皆大欢喜”。这更加突显了作品的戏虐性。从这里,我们足可以称其为大师。其次,我想我们也都达成了这部书极大地讽刺了当时的巴黎乃至整个法国的社会行态的共识。莫泊桑的写作手法虽然不是夸张的,但其表达效果比夸大夸张的手法还要好。他的文字沉着深刻,以貌似冷漠的态度,非常客观的讲述了一切。在《漂亮朋友》中并看不到大段的议论与抒情,居伊德只是像放电影一般把故事陈列出来,每一个微小的细节(例如在杜洛瓦将对自己妻子的前夫的忌恨,全部都撒在弗雷斯蒂埃先生生前的物品上)每一个人物和情节的设置(例如德马莱尔夫人的小女儿洛娜,对突出女士们的肤浅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人物虽小,作用颇大),都经过了深着的思考,却不明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而是让读者去判断感悟。这种方式,又进一步增加了文章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这要比一些过分的夸张更易被人所接受。

从人生观到价值观

(一)女性?恶魔?

《漂亮朋友》虽没有直论直议,却也夹着不少作者个人的感情,女性毫无疑问地成了主角。莫泊桑的这部作品也充满了深深的厌女情怀。不论是从肯为爱献身的德玛莱尔夫人,还是自立能干的弗雷斯蒂埃夫人,作者都毫不留情地大加讽刺。而这种对女性的厌恶,便是由他的人生经历影响到他的作品的。

莫泊桑的一生,嬉戏荒唐,左拉在莫泊桑葬礼的悼词中说:“他文思敏捷,成就卓著,不满足于单一的写作,充分享受人生的欢乐。”左拉在这儿真是给足了莫泊桑的面子,只是说“充分享受人生的欢乐”,大概是因为这毕竟是这位“和不正经的女人交往太多”的作家的葬礼。对于这位终身未娶的作家来说,女性在其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笔下人物,都是如此。

谈到女性,有两位女士在其人生旅途中浮现出来,第一位,便是他的母亲:她出身书香门第,爱好文学,见解独特,从童年起就培养他写诗,到儿子成为著名作家也仍是他的导师和建议者。正是这位女性,奠定了莫泊桑文学大师之路。而另一位,她的初恋,一名叫法妮的姑娘,则对他的写作内容与以后的人生道路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居伊在海滩上偶遇了漂亮性感的法妮,迅速被她吸引,并大胆地为她写了一首情诗,法妮大方地接受了,并邀他第二天到家中作客。第二天莫泊桑衣冠楚楚地去赴约,看到的却是法妮正在与一大群年轻男子大肆嘲笑他写

的诗,自尊大受打击,对于女性的看法也有翻天覆地的改变,甚至认为女人只是男人发泄情欲的工具。初恋受挫,再加之对异性的消极的看法,一般都会有两条极端的路出现,要么绝情断欲,要么放任情感、最终变得荒淫无度起来。很不幸,莫泊桑最终走上了第二条道路,在他交往的女人中,既有上流社会的贵妇、名媛,也有下层的妓女、农村的姑娘、黑人妇女,这种滥交虽然给他的写作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素材,但是也让他终生没能体会到一份稳定的婚姻的幸福,而梅毒也过早地夺走了他年轻的生命。

(二)导师就天才

在莫泊桑仅四十三年的生命中,还有一个人也给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那便是福楼拜,从莫泊桑写的《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中,我们不难发现福楼拜的那间小公寓,给莫泊桑的心灵带来多么大的冲击。他通过他的老师福楼拜结识了一大批著名的作家,后来莫泊桑、福楼拜、左拉等人组成的“梅塘集团,”也给了莫泊桑无限的发展空间,由于亲自参加过普法战争,收录在《梅塘之夜》中的《羊脂球》在社会上好评如潮,莫泊桑作为社会的三棱镜的作用也越发明显,例如《漂亮朋友》涉及内容之广,就其揭露政治和金融之间的关系内幕之深,就其对报纸作为党派斗争工具抨击之烈而言,三棱镜好像已经不足以说明问题,赞之为千棱镜也不为过。

阅读你的人生

我想,阅读的目的并不是给你和朋友茶余饭后闲谈的话题,书籍,特别是小说,是你即将经历的一切的演练场,他多多少少会带给你一些启示,也许现在并未觉得,但是可能就在某一天,某本小说里的情节就发生在你的身上,那么,这书中的人和情,总会是你的警钟或启明星。

所以,阅读评判文章的好与坏,不一定要看它华丽的词藻,波澜壮阔的语句,而是要看内在,看人也是如此。一个人真正带给我们的影响,并不是他的外表,而是头脑和思想,书也是同样。如果只论华丽的辞藻,莫泊桑可能连郭敬明这样的流行作家都赶不上,然而谁可以禁住时间与历史的淘洗,我想答案不言而喻。

篇三:漂亮朋友读后感

漂亮朋友读后感

故事的主人公杜洛瓦开始是一个穷困潦倒的“美少年”,在街上偶遇了他的朋友福尔蒂埃德,并通过他的关系进了报社。不久后,他的朋友因病死去了,杜洛瓦趁机讨取他那位朋友妻子的欢欣并且将玛德莱娜娶回家门。很快,杜洛瓦便对玛德莱娜失去了新鲜感。为了名与利,杜洛瓦接近报社社长的妻子德·马莱尔夫人,而杜洛瓦凭借英俊的外表也取得了德·马莱尔夫人的芳心。最后,他终于达到了成为报社社长的目的,并一脚踹开了德·马莱尔夫人和玛德莱娜,威胁前报社社长,逼他同意迎娶苏珊,即报社社长的女儿,最后成功进入上层社会。

如果你认为玛德莱娜似乎十分可怜,那你就错了。当杜洛瓦已经取得德·马莱尔夫人的完全信任后,玛德莱娜对他已经毫无用处了。正当杜洛瓦绞尽脑汁想要除掉玛德莱娜这个绊脚石的时候,恰巧他在家看见了玛德莱娜在与别的男人偷情。杜洛瓦也因此将玛德莱娜一纸诉讼上了法庭。 我认为,杜洛瓦根本算不上一个好人,他奸诈,狡猾,为了名利,他可以不择手段,而他的资本:就是他引以为豪的漂亮外表。能在当时的法国混得如鱼得水,靠的更多的可能是情商,在报社中的为人处事,在外可能尽可能的保持自己的风流形象,而真正的本质是一个没有人情的坏蛋。

这部小说很好的反映了当时法国的一个缩影。里面最信任杜洛瓦的德·马莱尔夫人最后还是被他一脚踢开,剩下的只有绝望和心痛。过分地相信一个人到最后被他伤害感觉才会更痛吧。这是一本好书,我很喜欢。

初一一班 左欣


漂亮朋友读后感》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5380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漂亮朋友读后感
相关文章
  • 漂亮朋友读后感

    漂亮朋友读书笔记漂亮朋友读书笔记漂亮朋友读书笔记《漂亮朋友》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说讲述了一个名叫杜洛瓦的穷困潦倒的退伍军人,在一次偶遇他的老战友弗雷斯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