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关于桥的故事50字 正文 本文移动端:关于桥的故事50字

关于桥的故事50字

2017-05-05 07:01:41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承诺(50字)作文

精选作文:承诺(50字)作文

那次 我来这个世界上 你承诺 你给我一生幸福 这次 我承诺 我就会在那即将来临的 温暖六月 努力 为你 我的母亲初二:杜金科

篇一:承诺作文

2015年高考作文题预测:兑现承诺写作指导【附范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

如果承诺是一片蔚蓝的天空,那么你将会让人感到了信任和舒心。当你抬头观看那一片天空时,你会是那么的舒服。你会发现小鸟是那么的开心翱翔;你会发现白云会是那么的悠闲漂浮;你会发现阳光会是那么的灿烂。如果承诺是一支笔,那么你将会令人感到放心。当你用一支笔将你心中的快乐,忧伤,秘密,睿智,人生思考,全都写出来时,你会发现你多了一位知心的朋友;你会发现你的快乐,忧伤,秘密,睿智有人与你分享;你会发现自己更加开朗,沉稳。

请以“承诺”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思路提示]

1、遵守承诺是一种美德

2、履行承诺,是对他人或社会尽责

3、履行承诺的人受敬重

4、遵守承诺是发展的长久之路

5、诚信是人最基本的品质,是其他一切美德的基础。

6、诚信也是一种资本,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保障。

7、生意场上失信将受到经济惩罚,生活中失信同样会受到惩罚。

8、战场上兵不厌诈,商战中要讲究策略,生活中有时也需要善意的谎言,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不诚不遵守承诺的政府,赢得民心。

【写作例文赏析】

坚守承诺

人生似舟,承诺是推动舟向前的波澜。人生如瓶,承诺是装点瓶美丽的花朵。在生活中,只有有了承诺,才会使我们不断实现目标;在实现中,我们才能找到生的意义和伟大,所以我们需要承诺。然而、承诺是靠坚守来完成的!

坚守承诺,是一种考验。

我常常思念远古,心仪古人生活着的那一个充满人格追求的时代,那是一个处处信守承诺,充满责任感的时代。在那些谦谦君子文质彬彬的风度背后,是闪光的信守承诺铸就的考验。荆柯唱着苍凉的易水歌毅然决然而去,支撑

着他的是一腔对国君的忠诚和满怀对誓言的忠贞;蔺相如奉璧使秦,在杀机四伏的秦廷上大义凛然,怒斥暴君,凭的是他对自己许下的完璧归赵的诺言的践行;商鞅城门立木,五十金重赏搬木者。百姓诚服,新法得以顺利实施。难得的是百姓对商鞅承诺考验。

坚守承诺,是一种责任。

还记得不顾美国高官阻挠坚持返回祖国的钱学森吗?他以自己的一份珍贵的执着承诺,为我们解释了普通人也能够坚守承诺的分量!正是他的坚守承诺,坚守对于祖国的热爱之情,才得以突破了美国无理的阻挠,回到了自己的祖国,为中国的火箭飞天做出巨大贡献!然而,是什么让他得以排遣遭监禁期间的无边的孤独呢?是他对于祖国的爱的誓言,还有他对于自己对承诺的坚守!当他面对监禁期间的孤独与寂寞时,他将承诺化为对国家的一份责任,他继续思考自己的科学问题,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这些在常人看来是再平常不过的举动,却让承诺在坚守的中得到适时的心灵变通,以读书与思考消融寂寞。责任,让他保持了达观的心态,也让他坚守的步伐更加稳重扎实!因而,在坚守的过程中,将承诺转化为责任作,会让我们前行的道路走得坚定而不沉重!

坚守承诺,是一种捍卫。

“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信使照尘寰。”身陷囹圄的司马迁,坚持自己对“史”的承诺,拒绝美言取悦汉武帝,虽然身陷囹圄,他仍能够坚守“事实”的信念,坚持太史令的职责如实记载汉代的史书,捍卫了史书的价值。因为执着于承诺,他不辞劳苦踏遍中华的山山水水,把世间早已湮没的许多沧桑变换成笔端惊世的华章流溢于华夏史坛......司马迁坚持自己“承诺”的秉性,彰显了自己人格的伟大!

我们呼唤坚守承诺,因为承诺是人生之基。一点瑕疵便可使价值连城的美玉掉价,区区蝼蚁亦可毁坏千里大堤,承诺之基经不起触动。君不见,从白手起家到产品销及全球的丰田,只因不不守承诺,便让世人的目光由羡慕转为惋惜。

康德说:“一生中,只有两样东西让我仰望终生:一是头顶的星空,二是心中的道德律。”星空因圣洁令人瞻仰,而内心的道德,心底的承诺,更因其可贵、崇高,令人恪守终生,不敢逾越。

朋友,请铭记太阳的灿烂,它坚守自己的承诺;请呵护蜿蜒的溪流,它为了承诺不断改变自己的方向!它们都在坚守自己的承诺,它们都为了追求而学会坚守。而我们,作为有思想会思考的人,人生的路上,我们坚持“上下而求索”的承诺,把坚守作为追求的根本,我们才能实现人生的追求。

蓦然回首,凝视前方,悠扬的歌声荡起我们坚持追求的方向——-

我们坚信:既然选择了承诺,就要风雨兼程地坚守;

我们知道:既然选择了风雨兼程,便要懂得选择坚守承诺的方法!

【名师点评】

这篇满分作文立意准确,事例典型,富有文化意蕴。

①本文根据题目材料准确提炼出“坚守承诺”的主题,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议论。文中,为突出主旨,作者多次点题,确保了文章中心鲜明,体现了考场作文的根本要求。

②事例典型,层次清晰。为论证主题,作者精心选择荆轲、蔺相如、商鞅、钱学森等中外名人事例为论据,多层次多角度进行论证,使得文章内容充实丰满。

③多次引用名句,并由此再次联想,反复咏诵,诗句的巧妙引用、活用增添了文章的文化韵味。

兑现承诺

承诺很美,很容易让人陶醉,因为它是甜言蜜语的艺术品。美的让人沾沾自喜,觉得拥有了承诺,便拥有了全世界。风起云涌之时,却不懂得如何面对承诺。

何为承诺?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古人语云“践约如偿债”,谚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俗话说“一言九鼎”等都是对信守承诺的最好诠释。

居里夫人的心在实验室,她许诺,为人类和平而发现新元素,放射性元素放射出的射线绘制的云空图便是她眼中最美的景色;球迷们的心在场上,他们许诺给球迷精彩,球飞出时的轨迹便是他们眼中最美的风景;雷杜德的心在玫瑰花上,他许诺,给爱情以永恒,画纸上的玫瑰花便是他眼中最美的风景。这又是承诺的风景,承诺的力量,承诺的心。

承诺需用生命践行。

尾生与女子约,女子三日不至,遇大雨,尾生抱柱而死。每次想到这个故事,总让我回肠荡气,感慨不已。君子言必信,行必果,尾生该是一个君子了,一个人格魅力光芒四射的君子。为了那一个或许并不怎么重要的约定,为了践行自己的诺言,竟用生命的绝唱来捍卫它。尾生让我看到了承诺的可爱,那是一种出言不贰的承诺。

承诺,需用信念点燃希望。

信念是点燃这火花的火柴。这火花便是承诺!他,一个满腔爱国热情的青年。抱着救国救民的信念与热情来到日本学习,他要国人身体强健,去打退入侵者。但中途他改变了思想,弃医从文,因为他知道,国人光有个强健的体魄是不够的,更需要的是思想——爱国的思想。因此,他回到祖国,拿起笔作为他革命的武器。他没日没夜地习作,一本本充满爱国思想的小说、散文在他的笔下出现。他拥有满腔的热情,这是他对中国人民的承诺,一个对亿万万同胞的承诺。他用他那宽大的肩膀撑起了这个伟大的承诺,使人民的思想不断地进步,使他更充满了自信!

这是承诺的力量!他,就是鲁迅!一份信念,一份思想,迸射出承诺的火花。点燃每个人心中的火焰,带给人一份追求与毅力!

承诺需用美德呵护。

孔子的弟子曾子是个非常诚实守信的人。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闹着也要去。妻子哄孩子说,你不要去了,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赶集回来后,看见曾子真要杀猪,连忙上前阻止。曾子说,你对孩子不讲信用,孩子就会不信任你。说着,就把猪杀了。曾子对孩子守承诺,也培养了孩子讲信用的品德。

曾子杀猪取信,遵守诺言,看重的是培养孩子的良好美德。因为他知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孩子面前,父母的话一定要算数,千万不可失言。失言不仅失掉了父母的人格,更严重的是在孩子心灵深处播下了不守信誉的“霉种”。

承诺系着关怀、信念、分担、追求和爱的五彩绸带,在世界的两端来回奔跑,它是一座信任的桥梁,一股永不言败的力量!原来这就是承诺:一份信念,一份关怀,一份分担,一份追求,一份荣耀??

莫轻易许下承诺,莫让承偌流星流星般坠落。

【名师点评】

作者准确理解了“材料”导引的含义,含义既明,便思如泉涌。文章先破后立,否定沾沾自喜者。接着以孔子等名言,正面证明论点初析理;再以尾生、鲁迅、曾子,都是信守承诺的的典型例证。文章说理充分,论证有力,一气呵成。既有逻辑思辨的力量,又有形象思维的艺术,的确是一篇较为成功的情理交融的议论性散文。

信守承诺

昙花从不为她鲜艳的短暂而暗自哀怜,因为她承诺将自己怒放的那一刻写进了天地的长卷,万物无一不记得这瞬间但永恒的娇美;朝露从不为她光华的瞬息而顾影悲叹,因为她承诺用自己闪耀的那一秒照亮了世界的一隅,众生无一不怀想这瞬间而永恒的清丽。一句承诺不是说出口就消逝的烟雾,而是口到、心到、行到的坚定信念,才是开在枝头上的花朵。

你答应我的我都记得,但是你却忘了你的承诺,不是说好彼此都不再联络,准都别再犯错,这是海明威海的《你的承诺》;我要让你重获原来的生活,认定了一辈子的承诺,这是黄家驹承诺;一个承诺在最需要的时候没有兑现,那就是出卖,以后再兑现,已经没什么意思了,这是张小娴的承诺。承诺,不只在于时间从洪荒而来的脚步;也不只在于风声从亘古而至的呢喃。承诺意味着什么?

承诺是具体行动。

篇二:赵州桥的传说

赵州桥的传说

2009-12-3 阅读次数: 8142次

赵州桥被誉为华北一宝,千百年来,在民间广泛流传着许多有关它的神话故事。

昔日,河水浊浪翻滚,汹涌而下,两岸百姓只得靠木船摆渡。一天夜里,月光皎洁,木匠祖师鲁班,赶着白花花的羊群来到这里。瞬间,羊群化作各种各样的石头坐落在河中。鲁班借势挥锤动工,至拂晓时分,一座奇特壮丽的“赵州桥”身披晨曦,婷婷玉立于河之上。这一喜讯,立即轰动了百姓,也风传到仙界。“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十分惊讶,约了柴王爷一同来试桥。张果老倒骑毛驴在前,驴背褡裢里装着日、月;柴王爷推小车在后,运载着五岳名山。行于桥中心,将桥压得摇摇欲坠。鲁班见势不妙,一纵身跳入水中,用手将桥托住,石桥安然无恙。桥身经过这样的重压,也就更加稳固。于是,桥面上留下了清晰的驴蹄印、车道沟;桥底留下鲁班的手印。正如民歌《小放牛》所唱的:“赵州石桥鲁班爷爷修,玉石栏杆圣人留;张果老骑驴桥上走,柴王爷推车轧了一道沟。”

古时候的赵州,就是现在河北的赵县。赵州有两座石桥,一座在城南,一座在城西。城南的大石桥,看去象长虹架在河上,壮丽雄伟。民间传说,这座大石桥是鲁班修的;城西的小石桥,看去象浮游在水面上的一条小白龙,活灵活现,传说这座小石桥是鲁班的妹妹鲁姜修的。这两座桥修得可好啦!舞台上演《小放牛》,还有这样的唱词:“赵州石桥鲁班爷爷修,玉石的栏杆圣人留,张果老骑驴桥上走,柴王爷推车轧了一道沟。”这里就唱到了鲁班修赵州桥的传说。

相传,鲁班和他的妹妹周游天下,走到赵州,一条白茫茫的洨河拦住了去路。河边上推车的,担担的,卖葱的,卖蒜的,骑马赶考的,拉驴赶会的,闹闹攘攘,争着过河进城。河里只有两只小船摆来摆去,半天也过不了几个人。鲁班看了,就问:“你们怎么不在河上修座桥呢?”人们都说:“这河又宽、水又深、浪又急,谁敢修呀,打着灯笼,也找不着这样的能工巧匠!”鲁班听了心里一动,和妹妹鲁姜商量好,要为来往的行人修两座桥。

鲁班对妹妹说:“咱先修大石桥后修小石桥吧!”

鲁姜说:“行!”

鲁班说;“修桥是苦差事,你可别怕吃苦啊!”

鲁姜说:“不怕!”

鲁班说:“不怕就好。你心又笨,手又拙,再怕吃苦就麻烦了。” 这一句话把鲁姜惹得不高兴了。她不服气地说:“你甭直嫌我心笨手拙,今个儿,咱俩分开修,你修大的,我修小的,和你赛

一赛,看谁修得快,修得好。”

鲁班说:“好,赛吧!啥时动工,啥时修完?”

鲁姜说:“天黑出星星动工,鸡叫天明收工。”一言为定,兄妹分头准备。

鲁班不慌不忙溜溜达达往西向山里走去了。鲁姜到了城西,急急忙忙就动手。她一边修一边想:甭忙,非把你拉下不可。果然,三更没过,就把小石桥修好了。随后她悄悄地跑到城南,看看她哥哥修到什么样子了。来到城南一看,河上连个桥影儿也没有。鲁班也不在河边。她心想哥哥这回输定了。可扭头一看,西边太行山上,一个人赶着一群绵羊,蹦蹦窜窜地往山下来了。等走近了一看,原来赶羊的是她哥。 哪是赶的羊群呀,分明赶来的是一块块象雪花一样白、象玉石一样光润的石头,这些石头来到河边,一眨眼的功夫就变成了加工好的各种石料。有正方形的桥基石,长方形的桥面石,月牙形的拱圈石,还有漂亮的栏板。美丽的望柱,凡桥上用的,应有尽有。鲁姜一看心里一惊,这么好的石头造起桥来该有多结实呀!相比之下,自己造的那个不行,需要赶紧想法补救。重修来不及了,就在雕刻上下功夫盖过他吧!她悄悄地回到城西动起手来,在栏杆上刻了盘古开天、大禹治水,又刻了牛郎织女、丹凤朝阳。什么珍禽异兽、奇花异草,都刻得象真的一样。刻得鸟儿展翅能飞,刻得花儿香味扑鼻。她自己瞅着这精美的雕刻满意了,就又跑到城南去偷看鲁班。乍一看呀,不惊叫了一声。天上的长虹,怎么落到了河上?定神再仔细一瞅,原来哥哥把桥造好了,只差安好桥头上最后的一根望柱。她伯哥哥打赌赢了,就跟哥哥开了个玩笑。她闪身蹲在柳棵子后面,捏住嗓子伸着脖,“咕咕哏——”学了一声鸡叫。她这一叫,引得附近老百姓家里的鸡也都叫了起来。鲁班听见鸡叫,赶忙把最后一根望柱往桥上一安,桥也算修成了。

这两座桥,一大一小,都很精美。鲁班的大石桥,气势雄伟,坚固耐用;鲁姜修的小石桥,精巧玲瑰,秀丽喜人。 赵州一夜修起了两座桥,第二天就轰动了附近的州衙府县。人人看了,人人赞美。能工巧匠来这里学手艺,巧手姑娘来这里描花样。每天来参观的人,象流水一样。这件奇事很快就传到了蓬菜仙岛仙人张果老的耳朵里。张果老不信,他想鲁班哪有这么大的本领!使邀了柴王爷一块要去看个究竟。张果老骑着一头小黑毛驴,柴王爷推着一个独轮小推车,两人来到赵州大石桥,恰巧遇见鲁班正在桥头上站着,望着过往的行人笑哩!张果老问鲁班:“这桥是你修的吗?”鲁班说:“是呀,有什么不好吗?”张果老指了指小黑驴和柴王爷的独轮小推车说:“我们过桥,它经得住吗?”鲁班膘了他俩一眼,说:“大骡于大马,金车银辇都过得去,你们这小驴破车还过不去吗?”张果老一听,觉得他口

气太大了,便施用法术聚来了太阳和月亮,放在驴背上的褡裢里,左边装上太阳,右边装上月亮。柴王爷也施用法术,聚来五岳名山,装在了车上。两人微微一笑,推车赶驴上桥。刚一上桥,眼瞅着大桥一忽悠。鲁班急忙跳到桥下,举起右手托住了桥身,保住了大桥。两人过去了,张果老回头瞅了瞅大桥对柴王爷说:“不怪人称赞,鲁班修的这桥真是天下无双。”柴王爷连连点头称是,并对着才回到桥头上来的鲁班,伸出了大拇指,鲁班瞅着他俩的背影,心里说:“这俩人不简单啦!”

现在,赵州石桥桥面上,还留着张果老骑驴踩的蹄印和柴王推车轧的一道沟。到赵州石桥去的人,都可以看到,桥下面原来还留有鲁班爷托桥的一只大手印,现在看不清了。

(附记:据史料载,赵州桥是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并建造的。)

1、张果老为什幺倒骑毛驴

古时候有一位能工巧匠鲁班;他用一夜时间,在赵州城南郊河上建成了一座大石桥。这振奋人心的消息,被当地百姓很快传向四面八方,而且越传越远,一直传到了天上,被仙人张果老听说了、好奇的张果老不相信鲁班有如此大的本领,他就骑上毛驴直奔赵州郊河而来,想看个究竟。半路上,张果老又碰见柴王爷推车、赵匡胤拉车,于是,邀他二人同去赵州。

三人来到赵州郊河畔,仔细一看,心中不由的暗暗惊叹,你看哪,赵州犹如苍龙飞架,新月出云,又似长虹饮涧,玉环半沉,太妙了。三人赞叹道:“鲁班造桥果然名不虚传,真是天下奇工啊!”

这时,好动心计的张果老,拍了一下柴王爷的肩膀,悄悄地说:“咱们这次来不能白跑一趟,应该考验、考验鲁班,不让他由此产生骄傲情绪”。

柴王爷和赵匡胤一听,非常赞同,连声说:“好主意,好注意!”说话之间,鲁班前三位仙人迎面而来,连忙招呼道:“欢迎三位贵客光临!多多指教!”

张果老问道:“鲁班先生,听说你造的这座桥不错,而名扬天下,能让我骑上毛驴过一趟吗?”

鲁班听了,毫不在意地说;“自从这座桥建成以后,千军万马都过得去,你这小小的毛驴不在话下。”张果老接着说:“如果,我骑毛驴能平安走一进,我从此以后倒骑毛驴。”再说“如果,你建的大桥经不住我走一趟,请你远走高飞,不要在此逞能,体称天下匠师。”

鲁班苦笑着说:‘好吧,答应你的条件。”于是,扬扬手让张果老过桥。

这时,柴王爷和赵匡胤也拍着胸脯问道:“你看我们俩个呢?”

鲁班用目光扫了他二人一眼,满不在乎地说:“大车小辆从早到晚在桥上过,就凭你们这辆破独轮车,还能把大桥轧坏?太可笑了!”于是又让二位过桥。

三位仙人见鲁班如此傲气,很不是滋味,心想:“好你个鲁班,竟如此目中无人,今天考验你,是考对了,非让你尝一尝我们三位的厉害不可。”

眨眼间,三人走上桥,张果老转身一施法术,聚来星辰日月,顺手装进身上的褡裢里。柴王爷和赵匡胤施用法术聚来了五岳名山,轻轻地放在了独轮车上。由于载重猛增,小毛驴被压的呼呼呼味直端粗气,小车被压的吱咛吱咛直响。三人还没有走上桥顶,大桥就经受不住了,开始摇晃起来,鲁班一看,情况不妙!急忙跳下河去,举起一只手,用尽全身力气托住桥身,大桥才转危为安纹丝不动了。

三人平安地走过赵州桥,张果老过桥后,向鲁班当面认输,从此以后倒骑毛驴。

2、古桥仙迹的来历

在古老的赵州桥面上,能清晰看见几道车压形成的小沟壑,这里面也有着一个动人的传说。话说当年张果老、柴王爷、赵匡胤过桥时,因毛驴载重过大,留下了几个深深的驴蹄印。柴王推的独轮车超重,车轮子在桥面轧了一道深沟。赵匡胤拉车用力过猛,柴王爷右脚一滑。跪在桥面上,留下了一个大大的膝盖印。在桥的拱顶东侧底面,鲁班用力托桥身时,留下来一只大手印。这就是古桥仙迹的来历。并誉为赵州第一胜景。

后来,京剧《小放牛》里这样唱道:

女:赵州石桥什幺人修?玉石栏杆什幺人留?什幺人骑驴桥上走?什幺人推车轧了一道沟……男:赵州石桥鲁班爷修。玉石栏杆圣人留。张果老骑驴桥上走。柴王爷推车轧了一道沟……

3、为什幺马王爷三只眼

三位仙人过了大桥以后,张果老认输倒骑毛驴。鲁班才真正松了一口气。他闭上一只眼,手搭凉棚仔细一瞧,才看出这三位贵客不是凡人,原来是仙人下凡度化于我,我有眼不识泰山,连神仙、凡人都看不清,差一点出了大事情。白长两只眼,一怒之下,用手挖下一只眼珠来,一下子甩在桥面上,非常伤感地走了。鲁班哪里知道他的眼珠已有了仙气,眼珠活蹦乱跳,闪闪发光,象一颗晶莹的珍珠。

恰巧,马王爷从桥上路过,发现前面有一颗银光闪闪、活蹦乱跳的眼珠子,心想:“是谁把这幺珍贵的眼珠子丢在这里呢?丢掉怪可惜的。”于是,他信手检了起来.啪的一声,安在了自己的前额上。并自言自语地说:“如果有人找,马上还给他,摘取很方便’”因为,鲁班扔了眼珠后,再也没回来,所以,马王爷从此成了三只眼。

4、为什幺瓦匠、木工吊钱用一只眼

鲁班虽说只剩下一只眼睛。但由于化建造了赵州桥而名扬夭下,人们都尊重他、爱戴他,称他是天下工匠的祖师爷。工匠们都摹仿鲁班的一举一动。所以,一直到今天,瓦匠和木工在劳作时,吊线都用一只眼睛。原来,这是从鲁班哪里学来的。

5、赵州桥上为什幺有饕餮

传说赵州境内的交河是西天王母娘娘为防止牛郎与织女偷偷相会用金钗所划,一夜之间突然形成,并与天上银河相连,称为通天之河。大河形成后,王母娘娘还是不放心,就派天将二十八宿潜伏交河,日夜镇守,担负监视阻止牛郎、织女相会的重任。

二十八宿性情凶猛残暴,自从下凡以后,在交河两岸胡作非为,兴风作浪,翻渡船,吞游客,淹农田,断桥梁,弄的沿岸百姓鸡犬不安,惶惶不可终日。

能工巧匠鲁班由山西去山东路过赵州,见此惨境,心痛万分,便决定在此修桥为当地黎民百姓排忧解难。但由于二十八宿从中作怪,桥梁日修夜毁,终不得成功,鲁班心急如焚,不知如何是好。

饕餮是一位天神,属龙王家族中的一员,性情刚直无私。二十八宿曾放天河之水淹死尘世百姓,被饕餮得知,下凡将水喝干,百姓方得解救,因二十八宿告发,被王母娘娘打下凡尘,贬入东海栖身。

鲁班修桥,日修夜毁的消息被饕餮得知,他来到交河相助。遭到二十八宿的强烈反对,是大战一场,因二十八宿不是饕餮的对手,败下阵来逃回光庭,告知王母。王母一听大怒,立即派来一百单八将、七十二地煞、三十六天罡、九幺星君和六丁六甲帮助二十八宿捉拿饕餮归案。

二十八宿原为人间汉光武帝的开国大臣,到天宫后备受王母娘娘的庞爱,众天神无一不受他们的陷害,所以众天神对王母娘娘听信谗言、昏庸残暴的手段极为不满,对二十八宿怀恨在心。于是来了个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众天神不但不帮助二十八宿,反而与饕餮一起参抗天庭,合伙杀死了二十八宿。为了尽快建成大桥方便百姓,饕餮大口一张,就喝干了交河之水。鲁班在众天神的帮助下,一夜之间架起了这座犹如长虹的大石桥——赵州桥。众天神因违反了天条,不再回天庭,从此和饕餮一起永远驻留在大桥石礅上。

篇三:文明礼貌小故事5篇

文明礼貌小故事5篇

1.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这不也是良好文明礼仪的体现么?

2.娇娇和妈妈去参加老同学聚会。用餐时,大人们举杯换盏尽情地聊着,娇娇伸着筷子,看哪盘菜好吃就一个劲儿地挑着吃,一副不管不顾的样子。有人开了个玩笑说:“这小丫头真精啊!”妈妈听了简直无地自容。是呀,在家里吃饭这不算什么事,姥姥每次做了好菜都紧着娇娇吃。像三鲜虾仁这道菜,娇娇就专挑虾仁吃,姥姥还帮着她挑,直到把盘子里的虾仁挑得一个不剩,留下一堆黄瓜片,她才住手。现在虽说到了外边,可习惯已经成自然了,这丢脸的吃相一时那里改得过来。

3.某小区7号楼刘家与李家住上下楼,是一对冤家对头,经常为一点儿小事吵得邻里不安。刘家的冬冬天生淘气,一两岁就调皮得很,整天在屋里折腾,穿着小皮鞋跑来跑去,玩具往地上乱摔。李家的两口年纪大了,心脏又不好怕吵闹,听不得楼板叮咚叮咚地响,自然要去提意见。可刘家的孩子淘气惯了,不但没改,反而越大越闹腾,在房间里拍球,跳绳。吵得楼下整天不得安生。李家人上门去说,刘家大人护着孩子,小冬冬在一旁做鬼脸,之后又蹦又跳闹得更欢。

4.程门立雪的典故

“程门立雪”这个故事,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儿。二程是洛阳伊川人,同是宋代著名儒学家。二程学说,后来为朱熹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杨时、游酢,向二程求学,非常恭敬。杨游二人,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十岁,而且已考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求学。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初次到嵩阳书院,登门拜见程颐的那天。

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正遇上这位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程颐明知有两个客人来了,他欲不言不动,不予理睬。杨、游二人怕打扰先生休息,只好恭恭敬敬,肃然待立,一声不吭等候他睁开眼来。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颐才如萝初醒,见了杨、游,装作一惊说道:“啊!啊!贤辈早在此呼!”意思是说你们两个还在这儿没走啊。那天正是冬季很冷的一天,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下起雪来。门外积雪,有一尺多深。

5、4. 面试

给大家讲个故事:北京有一家外资企业招工,对学历、外语、身高、相貌的要求都很高,但薪酬挺高,所以有很多高素质人才都来应聘。这一些年轻人,过五关斩六将,到了最后一关:总经理面试。 这些年轻人想,这很简单,只不过是走走过场罢了,准十拿九稳了。没想到,这一面试出问题了。一见面,总经理说:“很抱歉,年轻人,我有点急事,要出去10分钟,你们能不能等我?”年轻人说:“没问题,您去吧,我们等您。”老板走了,年轻人一个个踌躇满志,得意非凡,闲不着,围着老板的大写字台看,只见上面文件一摞,信一摞,资料一摞。年轻人你看这一摞,我看这一摞,看完了还交换:哎哟,这个好看。10分钟后,总经理回来了,说:“面试已经结束。”“没有啊?我们还在等您啊。”老板说:“我不在的这一段时间,你们的表现就是面试。很遗憾,你们没有一个人被录取。因为,本公司从来不录取那些乱翻别人东西的人。” 哎呀,这些年轻人一听啊,捶胸顿足。他们为什么这么感慨万千呢?他们说:“我们长这么大,就从来没听说过不能乱翻别人的东西。”

想想看,我们哪个家庭、哪个学校,经常进行这样的教育?翻东西,是儿童时期的一种习惯,是一种好奇。小孩去串门,看到人家的抽屉,挨着个儿地翻。爸爸妈妈下班了,孩子就翻爸爸妈妈的包。但是,对儿童来说,这是一个特点,不是一个缺点,他就是好奇,他的社会化程度很低,他还不知道要尊重别人。 中国古代文明礼仪小故事

曾子避席

“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 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 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

程门立雪

杨时(1053-1135)是北宋时一位很有才华的才子,南剑州将乐人(今属福建)。中了进士后,他放弃做官,继续求学。

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兄弟俩是当时很有名望的大学问家、哲学家、教育学,洛阳人,同是北宋理学的奠基人。他们的学说为后来的南宋朱熹所继承,世称程朱学派。

杨时仰慕二程的学识,投奔洛阳程颢门下,拜师求学,4 年后程颢去世,又继续拜程颐为师。这时他年已40,仍尊师如故,刻苦学习。一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杨时碰到疑难问题,便冒着凛冽的寒风,约同学游酢(1053-1123 年)一同前往老师家求教。当他来到老师家,见老师正坐在椅子上睡着了,他不忍打搅,怕影响老师休息,就静静地侍立门外等候。当老师一觉醒来时他们的脚下已积雪一尺深了,身上飘满了雪。老师忙把杨时等两人请进屋去,为他们讲学。

后来,“程门立雪”成为了广为流传的尊师典范。

张良拜师

张良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他的祖先是韩国人。在秦灭韩后,张良立志为韩国报仇。有一次,因刺杀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

张良在下邳闲暇无事。有一天他到下邳桥上散步,碰到一个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旁边,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桥下。然后回过头来冲着张良说:“孩子!下桥去给我把鞋子拾上来!”张良听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一看他是个老人,就强忍着怒气,到桥下把鞋拾了上来。那老人竟又命令说:“把鞋子给我穿上!”张良一想,既然已经给他拾来了鞋子,不如就给他穿上吧,于是就跪在地上给他穿鞋。那老人把脚伸着,让张良给他穿好后,就笑嘻嘻地走了。张良一直用惊奇的目光注视着他的去向。那老人走了里把路,又折回身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孩子是能培养成才的。5 天以后的早上,天一亮,就到这里来同我会面!” 张良跪下来说:“是。”第五天天刚亮,张良到了下邳桥上。不料那老人已经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就生气地说:“和老人约会,怎么迟到了?以后的第五天早上再来相会!”说完就离去了。到第五天早上,鸡一叫,张良就赶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又生气地说:“怎么又掉在我后面了?过了五天再早点来!”说完又走了。到第五天,张良没到半夜就赶到桥上,等了好久,那老人也来了,他高兴地说:“这样才好。” 然后他拿出一本书来,指着说道:“认真研读这本书,就能做帝王的老师了!过十年,天下形势有变,你就会发迹了。以后13 年,你就会在济北郡谷城山下看到我,那儿有块黄石就是我了。”老人说完就走了。

早上天亮时,张良拿出那本书来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辅佐周武王伐纣的姜太公的兵书)!张良十分珍爱它,经常熟读,反复地学习、研究。

10 年过去了,陈胜等人起兵反秦,张良也聚集了100 多人响应。沛公刘邦率领了几千人马,在下邳的西面攻占了一些地方,张良就归附于他,成为他的部属。从此张良根据《太公兵法》经常向沛公献计献策,沛公认为很好,常常采用他的计谋,后来成了刘邦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师。刘邦称帝后,封他为留侯。 张良始终不忘那个给他《太公兵法》的老人。13 年后,他随从刘邦经过济北时,果然在谷城山下看见有块黄石,并把它取回,称之为“黄石公”,作为珍宝供奉起来,按时祭祀。张良死后,家属把这块黄石和他葬在一

起。

千里送鹅毛

“千里送鹅毛”的故事发生在唐朝。当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为表示对唐王朝的拥戴,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

路过沔阳河时,好心的缅伯高把天鹅从笼子里放出来,想给它洗个澡。不料,天鹅展翅飞向高空。缅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几根鹅毛。缅伯高急得顿足捶胸,号啕大哭。随从们劝他说:“已经飞走了,哭也没有用,还是想想补救的方法吧。”缅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

到了长安,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并献上礼物。唐太宗见是一个精致的绸缎小包,便令人打开,一看是几根鹅毛和一首小。诗曰:“天鹅贡唐朝,山高路途遥。沔阳河失宝,倒地哭号啕。上复圣天子,可饶缅伯高。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唐太宗莫名其妙,缅伯高随即讲出事情原委。唐太宗连声说:“难能可贵! 难能可贵!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这个故事体现着送礼之人诚信的可贵美德。今天,人们用“千里送鹅毛”比喻送出的礼物单薄,但情意却异常浓厚。

孔子尊师

公元前521 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 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 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老子,其犹龙邪! ”

汉明帝敬师

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进门后,往往拉着老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良久乃去。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候、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孔融让梨

孔融(153—208 年),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据史书记载,孔融幼时不但非常聪明,而且还是一个注重兄弟之礼、互助友爱的典型。

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 ”

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 相互帮助、 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关于桥的故事50字》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4459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关于桥的故事50字
相关文章
  • 关于桥的故事50字

    承诺(50字)作文精选作文:承诺(50字)作文那次我来这个世界上你承诺你给我一生幸福这次我承诺我就会在那即将来临的温暖六月努力为你我的母亲初二:杜金科篇一:承诺作文2015年高考作...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