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京剧脸谱教案
京剧脸谱教案
课时:1课时
一.教学目标设计:
1.认知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京剧脸谱艺术的特点,起源,脸谱文化,谱式,色彩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中国脸谱艺术富有图案美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培养学生对京剧脸谱艺术的欣赏能力。
2.实践目标:1.准确的掌握到脸谱各方面的知识,对中国民间艺术有更深一步的了解。2.通过课堂对京剧脸谱特点,色彩的学习,临摹或设计京剧脸谱。
3.情感目标:通过对京剧脸谱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关心、热爱中国脸谱艺术的情感,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课业类别:欣赏课
三.教学内容及重难点:
1.教学内容:学习京剧脸谱知识、京剧脸谱赏析。
2.重点: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认识和热爱。(通过多媒体、范画、解决)。
3.难点:对京剧脸谱知识的掌握。
四.教学具:
1. 学生:脸谱资料。
2. 教师:课本、京剧脸谱资料、图片、视频、ppt课件。
五.教材分析:脸谱是中国戏剧中特有的化妆艺术,以写实与象征相合的艺术夸张手法,鲜明地表现某些男性人物的面貌,揭示出人物的类型、性格、品质、年龄等综合特征。脸谱又是一种富有装饰性的图案艺术,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脸谱艺术历史悠久,它的起源与面具有密切的关系。京剧兴起后,脸谱造型日臻完善,在构图上奠定了基本谱式,各类角色的脸谱进一步精致化、多样化,但仍然保持着传统脸谱的基本特点。京剧脸谱通常分净角与丑角脸谱两大类。约有十余种谱式,净角主要有:“整脸”、“三块瓦(窝)脸”、“十字门脸”、“六分脸”、“碎花脸”、“歪脸”等。丑角谱式较少有:“豆腐块脸”、“腰子脸”、“枣核脸”几种谱式。
京剧脸谱的颜色一般以某一种颜色象征某人物的品质、性格、气度,这种颜色成为“主色”,它是一个脸谱最主要的直觉表现手段。每个脸谱至少用三种以上的颜色,各种色彩显示不同的作用与象征,可以表现人物的忠、奸、善、恶,寓意褒贬,爱憎分明。本课选用了学生较为熟悉且具有典型意义的传统京剧人物形象,使学生能够很快的掌握本课学习内容,能在理解教师意图的基础上完成学习任务。
六.教法设计:
1.观察理解法:学生观察想象能力的比中年级学生丰富,他们的感受能力很强,有耐心。在观察事物时能自己思考分析事物,在认识客观世界时具有积极性、主动性。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由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由模糊到清楚,帮助学生完成由抽象的主观认识发展到具象的理解认识。
2.分析比较法:学生有很强的观察理解能力,他们能够分析比较出不同物象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比较来认识教学内容,理解教师教学意图。
3.多媒体演示法:美术课教学重要大量使用图片、范画,教师也要示范画给学生看,这需要大量的时间,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可以让学生接受到大量的信息,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教师也可以很快地进行范画演示,也可以使学生能在学习中得到享受和乐趣,对教学内容更感兴趣,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七.教学过程:
主要内容:京剧脸谱
步骤一:导入新课
[播放]—京剧唱腔片断《铡美案》。
教师总结:京剧是我国传统艺术,在京剧中有些人物的脸上有一些图案和颜色,是京剧特有的舞台化妆艺术。这种用来化妆用的图案和颜色在京剧中叫脸谱。
步骤二:介绍京剧脸谱知识。点击:ppt课件播放
1.特点:
教师讲解:脸谱的主要特点有三点:美与丑的矛盾统一;与角色的性格关系密切;其图案是程式化的。 。
2.起源:
教师提问:京剧脸谱起源于什么?
教师讲解:京剧脸谱起源于生活。每个人面部器官的形状、轮廓相似,生理布局也都有一定的规律,面部肌肉的纹理与人物的年龄、生理、经历、生活的自然条件也都有密切关系,所以京剧脸谱的勾绘是以生活为依据,也是生活的概括。
3.文化:
教师提问:京剧脸谱如今还应用在了哪些生活中了?
教师讲解:脸谱来源于舞台,大家在有些大型建筑物,商品的包装,各种瓷器上以及人们穿的衣服上都能看到风格迥异的脸谱形象。这远远超出了舞台应用的范围,足见脸谱艺术在人们心目中所占据的地位,说明脸谱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许多国际友人、国内的有识之士出于
4.分类:
教师讲解:京剧脸谱三块瓦脸,十字门脸,碎花脸的介绍。
5.色彩:
教师提问:京剧脸谱上的颜色是起什么作用的?
教师讲解:京剧脸谱色彩与人物性格关系的介绍。
教师总结:脸谱是京剧中特有的化妆艺术。是用写实和象征相结合的艺术手法,把人物的形象进行夸张,以突出、强化人物的生理特征——面貌及个性,而采用的一种手段,用来造成舞台的效果。
步骤三:京剧脸谱的赏析:
[课件出示各种京剧脸谱图片]学生谈各种谱式的特点。
教师总结:京剧脸谱因为角色与性格特征的不同,便有着变化多端点形式与美感。 步骤四:出示作业要求:
结合本课内容,并查阅相关资料,根据自己喜欢的脸谱类型,临摹或设计制作脸谱,可通过水粉,剪贴,等多种方式制作。
步骤五:宣布下课。
篇二:京剧脸谱
京 剧 脸 谱
教材版本:江西美术出版社
学科:美术
年级:小学四年级
册别:上册
一、教材分析:
京剧脸谱通常分净角与丑角两在类。约有十余种谱式,净角主要有:“整脸”、“三块瓦脸”、“十字门脸”、“碎花脸”等。丑角谱式较少。京剧脸谱的颜色一般以某一种颜色象征某人物的品质、性格、气度, 这种颜色成为“主色”,它是一个脸谱最主要的直觉表现手段。每个脸谱至少用三种以上的颜色,各种色彩显示不同的作用与象征,可以表现人物的忠、奸、善、恶,寓意褒贬,爱憎分明。
本课选用了学生较为熟悉且具有典型意义的传统京剧人物形象,使学生能够很快的掌握本课学习内容,能在理解教师意图的基础上完成学习任务。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京剧脸谱艺术富有图案美,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激发学生热爱中国京剧脸谱艺术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使学生初步了解京剧脸谱艺术的特点、谱式、色彩方面的基础知识,并学习按步骤进行临摹左右对称式的脸谱图案。
3、培养学生对京剧脸谱的欣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京剧脸谱的认识与绘制。
2、难点:脸谱的设计和色彩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
1、学生:课本、制作好的脸谱底板、铅笔、水彩笔。
2、老师:京剧脸谱资料完整、图片、录像、音乐、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学生,由于每位同学存在的个体差异性较大,学习的内容又是平时同学们接触较少的京剧方面的知识,因此要注重每位学生的接受能力,尽量的将各个知识点讲解得浅显易懂些,在此基础上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要让学生积极
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育思想。
六、教法方法:
针对学生特点在教法设计上采用:
1、观察理解法:在观察事物时能自己思考分析事物,在认识客观世界时具有积极性、主动性。通过讲解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由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由模糊到清楚,帮助学生完成由抽象的主观认识发展到具像的理解认识。
2、分析比较法:要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比较来认识教学内容,理解教学意图。
3、指导制作法:要在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绘制京剧脸谱,但不能越俎代庖替学生选择谱式、色彩。让学生分组讨论后选择自己喜爱的谱式来绘制。
4、多媒体演示法:美术课教学重要大量使用图片、范画,教师也要示范画给学生看,这需要大量的时间,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可以让学生接受到大量的信息,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教师也可以很快地进行范画演示,师生互动。可以使学生能在学习中得到享受和乐趣,对教学内容更感兴趣,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七、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播放]——京剧动漫片断。
看完动漫后提问:哪位同学回答下面的问题?
a 、你知道可爱的漫画人物表演的是什么艺术?
b 、为什么他们在舞台上的时候,脸上都有许多的图案和颜色? 学生回答:京剧,角色图案和颜色是用来舞台化妆用的。
教师总结:京剧是我国传统艺术,在京剧中有些人物的脸上有一些图案和颜色,是京剧特有的舞台化妆艺术。这种用来化妆用的图案和颜色在京剧中叫脸谱。
(板书:京剧脸谱)
2、京剧脸谱的谱式:
教师总结:京剧脸谱在应用和发展中,形成了一定的谱式,约十余种,接下来我要向同学们介绍其中的五种。
介绍特点:
① 整脸:在整个面部涂一种主色,除了眉、眼、口、鼻,这种谱式称之为“整脸”。
② 前额、左右面颊呈现出三块明显主色,平整的如同三块瓦,
称之为“三块瓦脸”或“三块瓦窝”。
③ “十字”形脸谱,此种谱式称之为“十字门脸”。 ④ 构图最复杂的称之为“碎花脸”。
⑤ 色彩、构图不对称,反常、丑陋的脸谱,称之为“歪脸”。
3、脸谱色彩知识:
①、教师讲解:在京剧脸谱上有许多的颜色,这些颜色都有一定的含义,不可以随便乱用。
京剧脸谱的颜色是以一种颜色象征某人物的品质、性格、气度,这种颜色称为“主色”,它是一个脸谱最主要的直觉表现手段。艺术家用红、蓝、白、黑、金、紫、银等颜色,以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突出剧中复杂的人物形象。重在形、神、意三个方面,表现人物的忠、奸、善、恶,寓意褒贬,爱憎分明。
②、教师总结:京剧脸谱的色彩非常丰富,主色一般象征某个人物的品质、性格、气度。
③、你能说出各种颜色各代表什么意思吗?学生回答(略) 红色——表现忠贞、英勇的人物性格,如:关羽。
黑色——表现正直、无私的人物形象,如:包公。
白色——代表阴险、疑诈的人物形象。如:曹操。
黄色——代表枭勇、凶猛的人物,如:宇文成都。
蓝色——表现刚强、骁勇的人物性格,如:窦尔敦。 绿色——代表顽强、暴躁的人物形象。如:武天虬。
[教师讲解同时课件演示——脸谱图片作对照]
④、[播放课件展示京剧剧照和脸谱图片,及《说唱脸谱》音乐] 教师提问:如此美丽的脸谱,你们想不想把它表现出来?学生回答。(略)
5、演示示范过程:[演示课件]
①、绘画方法:
a、在画好的脸谱外形上定出左右的中轴线。
b、定出眉、眼、口、鼻的位置。
c、用铅笔勾画脸谱纹样,勾画谱式时注意左右对称(歪脸除外)。
②、着色方法:要从浅入深地顺序涂色。
③、完成一副京剧脸谱的设计制作。
教师:其实画脸谱并不难,只要方法正确,可以画得又好又快!
6、学生课堂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课件]出示作业要求:
a、设计制作完成一个京剧脸谱作业。
b、注意事项:① 自选谱式
② 左右对称(歪脸除外)
③ 每个脸谱至少有三种颜色
④ 着色时先勾边线再涂染
[播放课件:背景音乐(轻放),下方滚动播放京剧相关知识及歌词;同时展示六张具有代表性的脸谱图片,供学生参考]
教师巡回辅导帮助学生完成。进行辅导:定中轴线、五官位置、勾画谱式、涂色等。
八、点评学生作业
学生将制作完成的作业戴在脸上,学生互相展示、观看、评价,教师鼓励学生认真完成制作。选出优秀作业让作者自己点评,其余同学提出优、缺点;老师表扬创意优点,不用自己的观点影响学生。
九、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仅学会了如何去画脸谱,还了解到脸谱的一些相关知识。京剧艺术是非常丰富多彩的。大家都知道京剧是我们的国宝,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是不是应该对自己国家的文化艺术有更深的了解呢?希望同学们课后能够主动地多去了解京剧艺术知识。 十:板书设计:
京 剧 脸 谱
谱 式色 彩
篇三:脸谱知识
脸谱即色脸(又称油白脸)通常有如下几种用意:
一种是用于童颜鹤发的老英雄、将官,例如《四杰村》之鲍赐安、《闹昆阳》之耿衍;
一种是与抹脸的有关联,奸凶武人常用白色脸,如《战冀州》之杨阜、《艳阳楼》之高登;
再一种与前者相类,但只是刚愎成性,如《失街亭》之马谡、《阳平关》之徐晃。
太监用白色脸表示其性情奸诈和肤色白皙,如《黄金台》之伊立。有的僧人,身体健壮,武艺高强,也用白色脸,如《野猪林》之鲁智深、《五台山》之杨延德。
黑脸:在京剧脸谱种以武人为主,抹脸、揉脸中文人脸谱比较多,勾脸人物中一个最著名的文人就是包拯。包拯用黑脸,是由于传说中他的脸色黝黑,从而又引申到表示铁面无私。包拯脑门上勾一月牙形花纹,一般说法是他能下阴曹地府断案。用黑色脸的一般是面貌丑陋,性情猛直的人物,从猛智的张飞到丧门神样的苏宝童,可以说黑色脸是京剧脸谱中最丰富多彩的一类脸谱,集整脸、碎脸、花三块瓦脸之大成。
金银脸和杂色脸是显示神仙面现金光,鬼怪的青面獠牙。神妖脸谱不宜勾得希奇古怪,应该与人面相近。有的将官为表示其英勇无敌可用金色显示脸谱的威仪,如《四平山》之李元霸,说岳戏中之金兀术。从广义上说,杂色脸是从黑色脸衍生而来的复杂脸谱。
脸谱是中国戏剧演员面部化妆的一种程式,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古代有种傩舞,就是在驱鬼逐疫的祭祀仪式上跳的舞,跳这种舞时,舞者都戴上假面。这种傩舞在个别地区还发展为傩戏。
另外,据说北齐(公元550~557年)兰陵王高长恭相貌英俊,武艺超群,在战斗中因为他貌美如妇人,不足威慑敌人,所以往往戴上凶恶的面具。在以后南北朝和隋唐乐舞中还有表现这一故事的节目。这种祭祀和乐舞中的假面无疑与后来产生的脸谱有密切的关系。
在唐代的参军戏中仍然使用面具,但也开始用染面化妆来表现某些鬼神形象。
到明代,在元杂剧的基础上,戏曲中各类角色的分工更细了,脸谱也逐渐规范化了。
在清代,随着京剧的兴起,脸谱造型日趋完善,至清末脸谱已趋定型。 脸谱是中国戏曲特有的化妆艺术,是用写实和象征相结合的艺术夸张手法,从人物面貌上揭示人物的类型,品质和性格特征,并表示对人物的褒贬。
在某些剧种中,各种角色均勾画脸谱,而在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京剧中,脸谱主要用于净角和丑角。丑角大都在鼻部涂抹小块白粉,谱式的种类较少。净角则有多种谱式,如“整脸”、“三块瓦脸”、“十字门脸”、“六分脸”和“厚脸”等等。
脸谱的颜色也各不相同,有红、黄、蓝、白、黑、紫、绿和金、银色等、一个脸谱的主象征着人物的品质和气质。
红色一般表示忠勇、正直,如关羽、关胜、吴汉等;
黄色一般表示枭勇、凶暴、沉着,如典韦、姬僚等;
蓝色一般表示刚强、骁勇、有心计,如窦尔墩、王陵、吕蒙、盖苏文等; 白色一般表示阴险、狡诈,如曹操、赵高、司马懿、董卓、伊利等; 黑色一般表示刚正、粗鲁、凶猛,如张飞、项羽等;
紫色一般表示刚正、稳练、沉着,如徐延昭、专诸、黄盖等; 金色和银色则通常用来表示神怪,如孙悟空、土行孙等
《中国京剧脸谱知识介绍》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4412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