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正文 本文移动端: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2017-05-05 06:51:59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五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20083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大兴农场学校 杨彩云

张兴宇是一个我们班男孩中个子最小但最淘气的孩子,他很小妈妈就离婚,是奶奶把他抚养成人。由于叔叔没孩子,所以他成了宝贝。从小惯吃惯喝,学习方面却管不了,久而久之孩子毛病多了,在于同学的交往过程中大状、小状总少不了。不是排队上楼给同学使绊子,就是把同学骂了……作业不写是长事,现在竟发展到有时上网巴或上同学家夜不归宿,闹得亲戚全出动找他,没办法年迈的奶奶只好给他买个电脑才稳住他。在教他的两年时间里,几乎每个星期都要搞出一些这样那样的状况。本来很聪明,能力很强,但是做事很不认真,学习成绩直线下滑。对他的教育,老师、家长都感觉到有些不知所措,成了一个"问题孩子"

心理分析

孩子淘气是很正常的,但是一旦做事不顾后果经常闯祸,把家长、老师的教育、教导置之脑后,就不能单纯的考虑、认定是淘气的原因了。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现。其实,自制力是指善于掌握和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表现在意志行动的全过程中。在采取决定时,自制力表现在能够按照周密的思考,作出合理的决策,不为环境中各种诱因所左右;在执行决定时,能够克服各种内外干扰,把决定贯彻执行到底。案例中的张兴宇之所以这样,说明他的自制力很差。因此,从小培养自制力是很重要的。

辅导对策

自制力需要从点点滴滴的小事中培养。首先要让孩子懂得于是三思,可谓瞻前顾后,先想是否应该做,再想怎么做;其次是要给孩子选折的空间,老师、父母一味包办就会剥夺孩子的选择的机会。 我采用了这样的教育方法

与家长联系,从家庭、学校两方面入手,从生活小事、学习、与同学的交往等多层面进行辅导,并制定了一些现实可行的教育方法,家、校结合,对其进行教育、引导。

1.协议法。在某些方面与孩子达成协议。例如,精彩的电视节目无论对大人还是小孩都有很大的吸引力,有的家庭有边吃饭边看电视的习惯,而小孩的注意分配能力差,看着电视,却影响了吃饭。为了让孩子好好吃饭,改变边吃饭边看电视的习惯,家庭成员可以达成协议:只有吃饱饭才能看电视。又如,知道孩子有上街时经常吵着买东西的毛病,在带他上街前,可以约法三章:今天上街除了买什么外,其他的东西不能买。孩子要遵守这些协议,就得学会控制自己,慢慢地提高自制力。

2.比赛法。创造孩子之间、与家长之间的比赛提高自制力。比如,要培养孩子控制自己不乱买东西,可以带两个或多个孩子一起上街,上街前提出要求,上街后谁闹着买东西的就惩罚,不闹的给予奖励。

3.反问法。小学生往往看到同伴有某样东西时,会产生自己也想有或把别人的东西拿走的想法。其实他们的理由很简单──别人有的,我理所当然也应该有。此时,只要按照孩子的逻辑思路问他:"你有的东西,某某有吗?"这种反问法,能使他们意识到,一个人不可能拥有所有的东西,所以能给自己的意识一个信号──要自我控制。

4.判断评价法。当见到其他孩子无自控行为时,让他判别那样做是否正确,也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法,让他明白,只有控制自己的不良行为,才是好的学生。经过这样的判别,可以增强孩子的自控意识。当他表现出自我控制力的时候,要及时给予表扬,如:当与同学产生争执的时候,他控制住了自己,一定鼓励表扬。这有利于强化自我控制意识,使孩子们逐步养成自我控制的好习惯。 初步效果

张兴宇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平时不完成作业及违反纪律现象比以前少多了,那天下午放学还把捡到的5角钱交到我这里。现在,可见经常能看到他主动帮同学们摆桌椅、擦地板……在他的眼

神里多了一份真诚、一分坦然……少了一些违纪行为……让每一艘生命之舟都能安全渡过人生的惊涛骇浪

2011年10月

篇二: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心理健康教育

典型案例分析

猴桥镇中心小学 马连叶

心理健康教育典型案例分析班上有男同学经常发生打架之事,同学们有苦难言,我也是头痛至极,俗话说老虎也有打顿的时候,老师课间注意不到时,就会发生或大或小的事,究竟是何种原因,引起了我分析学生的状况。到底心理作怪?还是什么原因?

案例:

基本情况:杨某,男,六(2)班学生。父母老来得子,对他的的教育是溺爱有加,学习上对他的关心和督促较少。 个性特征:

1、极端厌学。上课什么也不学,玩东西,左右乱转,要么坐着发呆,要么只管自己做小动作。当老师不注意时不是把这个学生踢一下,就是把那个同学打一下,同学们是怨声载道。

2、不愿完成作业。要么不会,要么不愿写。

3、没有朋友,同学们都不愿跟他玩,谁也不愿跟他坐同桌。结交的都是一些调皮的学生。

4、情绪变化无常。时而特别兴奋,大声尖叫,时而郁郁寡欢,独自一个人呆在角落里。

5、行为懒散,做事拖拉。写字很慢。

以上是我对该生的一些了解,学生的自身的缺点和出现的问题很多,在诸多的缺点和问题中,以欺负小同学、女同学尤为突出,这也是引发众多问题的根源。但也不乏优点的存在,如:做事能吃苦。每当面对这个孩子的时候,我总是想:如果这样发展下去,他的将来会是什么样子?教师的爱心和责任感都告诉我,这个孩子需要帮助。

一、了解背景,分析成因

杨某的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不高,功课回家辅导得也少,家长的态度很粗暴,经常打骂孩子,埋怨孩子,让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以至于产生了严重的逆反心理。让他做什么,他偏不做,让他往东,他偏朝西,理解不了家长的良苦用心,家长和孩子之间形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综合他的行为表现,我做出了一些分析:

1、在家里跟家长不沟通,也是他形成一些不良行为习惯的上的主要原因。

2、家长不闻不问,或批评责骂他,不仅没有消除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反增强这种心理的发展。时间一长,对他成长产生更多不良影响。

3、由于做了错事,害怕身边的人知道,担心被拆穿,所以心情总是很郁闷。当发现没有被发现时,又特别兴奋,滋长了下次犯错误的心理。

二、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及时和家长取得了联系,商定了管理学生 办法

经过交流,我们商定了一个办法,老师和家长协同管理,让他改正不良习好:

有一天,我们请学生的家长到学校,当着学生的面,学校、家长和老师写了一份协议书,要示家长最大限度地控制他的活动,减少他在课余时间和其他学生发生的矛盾。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打架、欺负小同学的事件少了。

我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共同努力,帮助打开孩子的心结。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改善父母与孩子的紧张关系,努力成为孩子的朋友。

2、架起沟通的桥梁,用爱关心,用信任理解,使其恢复自信。

3、打造机会,增进和同学之间的沟通。

4、努力提高学习成绩,培养学习兴趣,摆脱厌学情绪。

三、初步结果:

1、孩子与家长的关系明显改善。

2、学习兴趣有明显提高,每天都能按完成作业。

四、从案例中引发的几点思考:

1、心理问题别当作品德问题来看待。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往往注视着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品德的优劣,而忽略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尤其很少注意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甚至把心理问题当作品德问题来看待,把解决思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心理问题。这样做,将使班主任工作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也培养不出学生对学习与生活的健康和积极的态度。

2、以对学生终身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来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有很多小孩子看见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悄悄地拿走,在他们的内心的用意是很单纯的,他们没有社会上的道德观的约束,自己想做就做了,对于这样的孩子,如果加以正确的引导,孩子会慢慢认识到这种做法是不好的,逐渐改掉不良习惯,但如果我们疏忽大意,就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恶果,甚至诱发各种心理障碍乃至心理疾病,给孩子造成无法弥补的遗憾。

篇三: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基本情况: 奇奇,调皮淘气中透着可爱,智力、想象力一般,做事无持续性,自我约束力差,课堂上没有老师的叮嘱是从来不听讲的,有时还情不自禁地大声说话,我行我素,爱惹事生非,许多同学是他的“猎物”,经常受到他地攻击。但我观察了解,这孩子的种种行为不是有意而为之。有些时候,这孩子不自觉地就做出了你意想不到的行为,注意力严重不集中,属于多动症。

具体表现:

1、不管是什么时候,即使是很严肃的时候,他总是自言自语的在说话,好像周围什么也没有,自己陶醉于自己的天地中。

2、对学校的一切制度都熟视无睹,从来不戴红领巾、小黄帽,不参加学校的一切活动。

3、上课经常傻笑,严重影响教学秩序。

4、经常打人、骂人,常常把同学的本子和书撕坏。

5、作业几乎布鞋,即使是写也是一塌糊涂

教学背景: 家庭比较特殊,父母分居多年,与母亲生活在一起,孩子是母亲的全部精神寄托,对孩子太过溺爱,一切满足孩子的要求,不管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因此孩子比较任性,在家根本不听妈妈的话,母亲感到束手无策。现在孩子更加自由散漫,每天放学后丢下书包就到附近的商场玩,直到商场关门。

原因分析:童年的家庭环境造成了他自由、放纵、天马行空的性格。他的心理问题是从童年的家庭成员关系的觉察开始的,父母分离对他造成很大伤害。从小失去幸福家庭的生活,失去男人的爱护,使幼小的心灵留下阴影,害怕得不到大家的重视,因此想方设法搞一些恶作剧引起大家的重视。但由于经常犯错误,经常受到大家的指责批评,使他变得更加顽固不化,更加放肆。

采取的措施:

(1)与老师交朋友。老师经常给于关爱,使他感受到老师没有抛弃他。课后从生活上给于关心,没有本子给他买;雨天给他雨具;天冷提醒加衣服等等。另外,安排和比较活泼的孩子同位,安排他参加班级的各项活动,让他感受到班级中大家都是他的朋友,建立温暖感。

(2) 持续、不断地对孩子进行表扬、鼓励。培养他完成作业的自觉性。 运用表扬、鼓励的语气激励孩子,并采用“奖星制”,持续、不断地表扬、激励,培养孩子自觉完成作业的习惯,逐渐让他改掉作业拖沓的毛病。

(3) 与家长联系,交换教育孩子方法,使家长建立教育孩子的正确理念和方法。同时针对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与家长一齐商量对策,通过正常的途径,采用有效的手法积极予以治疗,以辅助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 并且做到定期与家长联系,及时的反馈孩子的在校情况,指导教育孩子的方法,以配合老师完成对孩子的转化工作。

教育启示:这个案例,使我得到了许许多多的启示。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对问题儿童有更多的关爱、呵护,不能训斥、指责,一棒子打死。老师要用爱心去滋润孩子幼小的心灵,细心捕捉孩子的闪光点,让孩子在温暖的环境中成长。经过我的努力,以及他妈妈的帮助,行为终于有所收敛,约束力有所增强,但时

常还会犯毛病。我想这也是正常的。外国一位哲学家曾有一个木桶理论,用长短不一的木板箍成一个木桶,当你倒进水后,水会从最短的木板处流出来。中国也有一句话“人生十指有长短,一母同胞有愚贤”。是呀,一个班级中总有这样那样的孩子,只有我们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认真关心每一个孩子,相信任何问题都是有解决的方法的。

下一步的打算:

继续采用激励、表扬的方式跟踪分析,直到他能够真正跟上班级发展的步伐。

心理健康个案分析个案基本情况:

小凌,女,十岁,2004年9月转入我校,现为四年级一班学生。

该生身体健康,智力状况和精神面貌良好,衣着整洁,遵守纪律。据其父母反映该生以前在乡镇小学读书时,品学兼优,还担任班级干部职务,但转入我班后,该生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课堂上听讲注意力不集中,常会走神,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常常不能作答;家庭作业完成质量差,常会少做,有时甚至不做,并找各种借口或理由搪塞,历次测验成绩均不理想;该生不喜欢与他人交往,对班级组织的集体活动漠不关心,缺乏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

个案行为心理分析:

原本一个成绩优秀、表现突出的学生变为现在的不思进取、性格孤僻,小凌的异常行为产生一定是有其原因的。一位心理学家说过:儿童大多是活泼好动的,那些沉默寡言、对任何事都没有兴趣的孩子多半是在其生活中遇到过不幸或生活经历比较曲折复杂。小凌的父母都在市里上班,工作较忙,无暇照顾孩子,所以她从小就在祖父母家里长大,与父母分处两地,在祖父母的溺爱庇护下形成自大、任性的性格特点。一二年级在老家上学时的班主任是她的姑姑,她还是班上的副班长,使得她从小就有一种优越感。该生转入我校上学后,由于年级的升高、教材的变化、学科的增加,学习上有一个衔接过程,其成绩就不再如一二年级那么突出了,班干部职务也没了,赞扬少了,优越感没了,再加上周围的人和环境都不熟悉,缺少伙伴,一时较难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其心理上就有一种失落感,一种不平衡,甚至有一种自卑感,产生自暴自弃的趋向。

小凌的儿童时期生活在缺少父母关爱以及祖辈溺爱的环境中,她的身心发展已经不健康了,散漫、固执、情绪化在各个细节上均表现出来。但小凌毕竟还只是个三年级的孩子,可塑性、不稳定性也是很强的。从她本人的有关表现来看,还是有着被接受、被认可的愿望的。现在及早地发现,尽早地采取措施,就越有利于小凌身心健康发展。

个案心理辅导策略:

1、调控情绪,消除失落,帮助适应新环境。

心理学表明,“到了小学中高年级,儿童的那种被尊重、赏识的需要和自我表现

的需要,明显地表现出来。他们在交往中很喜欢听同伴的夸奖”。针对小凌的情况,我就采取了“移情感化法”来诱导引动他,帮助女她消除失落,适应新环境。

我以了解家庭住址、填写学籍卡为由,积极关注她,寻找机会和话题与其交往。为不引起她的警戒,我常常很随意走到她的身边,趁周围人少躬身与之交谈,或寻找机会在放学的路上与她同行并闲聊,增进对她各个方面情况的了解,消除她对我的戒备心理。多次的谈话中,我讲到了自己刚调入这所学校时的一些切身感受,谈到了变换了新的环境后自己的感受,以引起她的共鸣。同时也以自己的经历让她明白,只有主动地将自己融入新的环境中,别人才能接纳自己,认可自己,才能认识新的朋友,而决不是消极被动地等待。每当这样的时候,她总是细心地听,但却不怎么表达自己的想法。

我发现仅仅靠单一的交谈是一下子难以奏效的,班级管理教育的心理学方法表明,运用移情感化法要“在学生最需要温暖、最需要体贴和帮助的时候,其效果最佳”。我就更加留意她的每日表现,捕捉最佳的时机。有一个上午,她突然肚子疼痛起来,我没有马上通知她家长,而是先主动地询问了她这几天的身体状况和饮食情况。原来是她早上喝了凉奶造成了胃肠部不适,我安慰着她并递给她一杯热水,然后用手轻轻帮她揉着。看得出来,尽管她当时有些不好意思,但她眼神中对我的戒备没有了。

多次诚恳的谈心,真诚地关怀,她也就接纳了我这个老师,以后的交谈就顺利多了,她也不再是单纯的“听众”了,话匣子慢慢打开了。而后我又找几个班队干部商量,让她们多找小凌一起玩,带动本班同学与她交往,帮助她适应这个新的学习环境。过不多久,小凌就与同学有说有笑的了,与我班的姜雪宁同学还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无论做什么两人总是同进同出的。放学后和双休日,也都彼此到对方家一起完成作业或玩耍。

2、移情谈话,目标激励,激发其好学上进心。

小凌和其他同学一样,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和表扬。但由于变换了新的学习环境,大家对她的长处了解不够,也就得不到他人的赏识,产生了自卑心理,认为作业做与不做、成绩好与不好没多大的差别,因此想做就做,不想做就少做或不做;但内心又有一点孤芳自赏,自以为知识都懂了,多做、少做或不做对自己没什么影响。

针对这个情况我决定通过移情谈话、目标激励的方法来激发她尘封的上进心。

首先,我真诚称赞她头脑灵活,肯定了她过去所取得的成绩,激起她的自豪感;再帮她分析目前成绩不够理想的原因:如教材变化了,知识间有脱节;不适应新的老师的教法……指出课堂上不能专心听讲、作业不能及时认真地完成是最根本的因素;又引导她发现自己的优点,找到突破的方向,让她用自己的特长来证明自己。然后,我分析了她爱跟成绩较差的同学交朋友的原因——就是这样她能帮助他们完成一些习题,更多的得到这些同学的赞扬和尊重。这种渴望交往,渴望寻找朋友,想以自己的表现得到同学和朋友的赞扬和肯定性评价,是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很快会转化为她进一步交往的驱动力。于是,我就分阶

段制定不同的目标来激励她,一旦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就及时地在全班表扬,让其享受成功的喜悦,从一个成功的开始,一步步引导她走向成功。如:小凌表示对数学很感兴趣,我就鼓励她与班中数学课代表结对子,并进行竞争。开始还有差距,渐渐地就接近了,最近的测试中小凌多次获得了满分。我抓住这件事大做文章,极大地调动了她学习的积极性,为她打开精神发展的领域,使她能在这个领域中达到顶点,显示自己,从自尊感的源泉中汲取力量,感到自己并不低人一等,而是一个精神丰富的人。同时,不断地调整其各个阶段的其他学科学习的目标,增强了她学好其它功课的信心,注意安排各种类型的同学与他交往,拓宽了她的交友范围,以达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3、加强联系,互通信息,培养其良好习惯。

小凌的进步是明显的,但在她身上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作为她的班主任,我并不为她的进步而沾沾自喜。在平时,我注意观察她的行为表现和心理状态,及时修正帮助她,并主动地与其家长联系,了解她在家的表现,汇报在校的情况,与家长商讨适合该生特点的教育方法,取得家长的支持与协助,家校形成合力,提高教育效果。

个案辅导效果:

现在的小凌已经完全摆脱了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完全融入了班级整体。她的进取心又被唤了回来,学习成绩已处于班级前列,并且能自然愉快地与他人沟通交流,关心班集体,能踊跃参加学校的各类活动。 启示:

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往往能影响他的品质、性格,乃至影响他的一生。作为小学班主任,我们不仅要教育孩子们学好文化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其全面发展,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只要我们少一份冷漠,多一份温情,这些学生就会少一点失落,多一点收获。让我们努力从孩子们身上发现亮点,毫不吝啬地用语言、目光、体态表达出我们发自内心的欣赏,充满爱心地去引导他们,帮助他们找回自信的钥匙,重燃希望的火花!

文明礼仪童谣

1、一分钱,一滴汗,

父母辛苦挣回来。

小朋友,要珍惜,

用心用好每分钱。

2、早上早,中午好,

下午放学说再见,

见面主动打招呼,

千万不要不理又不睬,

做个文明懂事的好小孩。

3、说是容易做时难,

说到做到难上难,

同学之间要守信,

说了就要努力做。

4、我是小公民,

遵守道德好习惯。

微笑待人有礼貌,

诚实守信会感恩,

努力学习求上进,

从小做个好学生,

长大为国立功劳。

5、同学见面打招呼,

耳边响起:你好你好!

有了困难大家帮,

得到帮助说:谢谢!

生活当中起摩擦,

不忘说声:对不起!

穿衣、洗脸、理书包,

扫地、捡菜、摆筷子,

爸爸妈妈夸我做得好,

乘上“文明规则”的小火车,

奔驰在成长的大道上。

6、和气微笑对朋友,文雅热情对同学, 恭谨礼貌对师长,真诚友好对周围。

父母操,祖辈劳,父母爱儿女,父母疼儿女, 儿女可知道,儿女何时才回报,

就从今日起,就从小事起,

为父减点忧,为母分点愁,

养育之恩永难忘,永难忘,

中华民族传统代代传。

7、一二三四五六七,

我为校园来出力,

搞卫生,做宣传,

点点小事先做起。

点点小事都做起,

我是班级小主人,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4403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相关文章
  •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五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2008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大兴农场学校杨彩云张兴宇是一个我们班男孩中个子最小但最淘气的孩子,他很小妈妈就离婚,是奶奶把他抚养成人。由于叔叔没...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