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 大学生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 正文 本文移动端:大学生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

大学生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

2017-04-28 06:44:58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关于在校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报告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的一个“新”字,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它是新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新目标,是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新要求;它体现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决策和新举措,凸显的是全面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条件和新机遇;它还是农村振兴历史进程的新起点,是“三农”事业发展的新希望。了解政治,增加参政意识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刻不容缓的历时使命。本文就在校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做一简要分析。

有关资料: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全面深入地论述了这个重大历史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纲领性文献。我们要认真领会,贯彻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宏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握好“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方针,坚持尊重实际、尊重群众的原则,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同时还要把握好建设新农村的各个关键环节.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

自党全面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以来,县级政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桥头堡,如何破题,如何规划,如何解决困境,如何真正的把中央的各项精神落到实处,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且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群众对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家园、过上宽裕生活的愿望相当迫切。

当代青年学生政治参与总体上呈现出健康、积极、稳定的发展特点,大部分青年学生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对于国家的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市场供应、经济状况、物价、文化生活水平提高持肯定态度,对中国社会发展充满信心,对政治事务“感兴趣”。大学生对国家重大政治生活的关切度大大增强。如两会召开期间,不少大学生通过电视、网络视频、报纸等关注大会进展情况,并通过各种渠道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看法。

一、在校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解现状

近年来,以“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为原则,以“文化、科技、卫生”为内容的“三下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和青年志愿者活动是大学生政治参与的重要形式。通过这些活动,引导大学生特别是党员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在实践中深刻领会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政策、措施,明确责任和使命,服务农村两个文明建设。

当前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的主流是好的、积极的,并不存在所谓“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现象。但也要清醒地看到,部分学生也存在着参政意识淡漠、理论淡化等倾向,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

二、调查数据分析

为了更好了解在校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看法,我们小组对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在校大学生展开调查,以调研问卷的形式,了解同学们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情况。我们从不同地点,对不同年级的同学进行调查,相信本次调查结果能比较全面的反应在校大学生的一些基本情况。本次调研共发问卷50份,回收5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50份,有效率100%。

(一)接受调查的大学生来源

1、您来自哪里?( )

A 城市 B 农村

结果表明:接受调查的人员中,有百分之八十一都来自农村。从某种程度上讲,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更能体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政策对于农民的意义,使调查结果更有价值。

(二)在校大学生对这一政策的了解

2、您对国家提出“新农村建设”这一政策了解多少?( )

A很清楚 B 一般了解 C不太了解 D没听说过

3、您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这一政策的?( )

A讲座等学校课程传授 B 网络宣传 C电视、广播等多媒体宣传 D 同学讨论

4、闲聊时会谈论新农村的话题吗?( )

A经常B偶尔 C很少 D不谈论

结果表明:平时生活中,大学生或多或少探讨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问题,大部分人对这一政策一般了解,还有38.38%的人对这一政策不太了解,很清楚这一政策的人只有1%。大家了解这一政策的渠道很多,主要以电视、广播等多媒体宣传为主,讲座等学校课程传授和网络宣传也起到一定作用。

(三)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体实施方面

5、您觉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重要的是什么?( )

A生产发展 B生活宽裕C乡风文明 D村容整洁 E管理民主

6、您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应该“新”在哪里?( )

A 新的村容村貌B 新的思想观念C 新的生活习俗D完善的生产设施

7、您认为农民最需要政府投资的是什么?( )

A农村基础设施 B农业科技 C农村教育 D医疗卫生

8、您认为发展现代农业最关键的是什么?( )

A 政府保障制度B农民科技水平C农业基础设施D政府资金投入

结果表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五个方面都非常重要,其中生产发展方面尤为突出。大部分人认为新农村的“新”应该新在思想观念。对于农民最需要政府投资什么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问题上,人们的意见各不相同,说明农村基础设施、农业科技、农村教育、医疗卫生、资金投入等方面都比较重要。

(四)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议

9、您认为新农村建设应该主要从哪些方面推进落实?( )

A 加大扶贫力度,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B加大农村基础建设投入

篇二:关于家乡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家乡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引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任务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为改变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水平,国家曾建设性地提出建设具有新时代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随着国家的发展和经济建设,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在国家的领导下新农村建设工作陆陆续续在全国各地开展,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然而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因而需要我们要对其进行全面的实践调查再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实践目的: 深入农村,熟悉农村,体验生活,感受发展。通过亲身融入,切身体会,丰富寒假生活,并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激发自身关注社会民生的热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认知力。在进行社会考察调研的同时还能增强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践内容: 从经济,政治,文化三大方面了解家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以及在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不可避免的一些问题。 实践过程:

通过和家乡农村相关的基层干部人员的交谈,了解家乡政治的进步;通过切身体会家乡农村的节日气氛,感受家乡文化的繁荣;通过

亲眼所见家乡的新农村面貌,座座楼房建起,条条公路修成,人人欢欢喜喜,体会家乡经济的发展。然而,在家乡新农村建设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带来了破坏,如大量耕地被占用荒废,乡土文化景观被毁坏,传统民俗被淡化等等。

实践结果分析:

一、党的基层建设更加牢固,民主制度得到落实

我在和基层干部的交谈中了解到,自新农村建设以来,民主制度得到了落实。比如,基层干部的选举实行全民选票制度,每个公民都有选择自己心目中最合适的当家人的权力,“能者上,庸者下”的原则更加得到体现。近几年,我们这些大学生去当村官,更多的是国家考虑农村知识分子少,这样做不仅可以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引进农村,带领农村走向新的发展,不断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而响应国家的号召,而且还能锻炼当代大学生的吃苦耐劳的能力,让他们了解农村发展的不易,从而激发自身关注社会民生的热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认知力。民主制度的发展为美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完备的政治保障。

二、相关民生政策的出台,让惠民更加明确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出台解决了以前农民的“看病难”问题,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改革方案之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筹集资金为每人每年30元,主要由农民个人自愿缴纳,地方财政补贴,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三部分组成。近几年,村卫生室的建立,药物品种增多,

实行药物“零差价”政策,更是解决了农村“缺药少药”以及“药物贵”的问题。

国家出台的“三农”政策让农民生活得更好;农业税的免除,“农业补贴”政策更是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农业生产连年取得大丰收。另外,在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措施中有一项为:为年龄低于16周岁的独生子女家庭办理独生子女光荣证(当然是以自愿办理为前提),拥有此光荣的家庭每年可以获得一定的资金补贴(直到子女年满16周岁),当他们的父母年满60岁时,更是享有国家的保障,这一政策虽然在当前的惠民不明显,但从村民积极响应政策的实行的情况来看,村民养老有了保障。

新世纪以来,国家出台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相关政策一条又一条 ,为我们家乡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三、政府加大投入,合理规划,农村有了新面貌

政府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合理规划等多方面措施,加强乡村公路网建设。农村公路是公路网的基础,是农村地区最主要甚至唯一的运输方式,是关系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农村公路的建设是很重要的。农村公路发展了,农村运输条件和投资环境就改善了,能促进农村生产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可以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改善村容村貌。

随着公路的建设,沿着公路建起了座座楼房,家家住进了新房,高高兴兴过着新年。

四、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破坏

乱砍滥伐树林,开山采石,为建造房屋提供材料,从而导致水土流失,自然资源枯竭,破坏农村生态环境,并未将来的农业发展埋下隐患;修路,建房大量占用耕地,导致农业用地不足;进行新农村建 设,对农村进行改造,这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但让人难以释怀的是,“由于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上在农村,文化的多样性也在农村,如果建设不当,很容易对其造成破坏”。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在开发利用的名义下进行的建设性破坏和保护性破坏。“对原生态的乡村,按照现代人的审美口味加以改造,传统的民间手工技艺,被大量机械性复制,从表面上看似乎是繁荣了这个项目,其实是对文化遗产的一种极大伤害。”旧的村子拆掉了,新的村子出现了,承载这个村庄历史文化记忆的载体也随之灰飞烟灭了。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农村里原生态的赶集、庙会等传统,正随着建设的深入在慢慢流逝。

五、新农村建设也存在一些现实问题

青少年大多外出务工,村中剩下的多为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建设新农村缺少主力军;绝大多数农民的综合素质不容乐观,农民思想较保守,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新农村的要求差距甚远;村农业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农作物种植和副业养殖过程中,仍以零散种养

为主,尚未形成集约效应等等。

六、新农村存在的一些客观问题

虽说新农村的房屋价格不是特别的高,但是对于收入甚微的农民们来说无疑不是一笔巨大的资产,要让他们心甘情愿的搬出住了几代人的老家,花钱住进新农村,这又有巨大的挑战。另外,新农村是聚集在一起的,一个镇,一个村农民都是分布在各个地区的,假使农民们真的搬进了新农村,那原来留在老家的许多耕地就会由于无人耕种而荒废,就算去耕作,路途的变长又无疑会成为一种负担,会大大的打击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新农村建设好后,一个地区聚集的人一下子增加了不少,人口的聚集必然会导致一些社会问题,一旦邻里发生一些争执,是否应该有一些类似于社区的专门的居民委员会进行协调。人口聚集后,相应的基础设施是否能跟上,是否能配套建设一些休闲设施和娱乐场所,或者一些日常的商铺以便居民们购买日常生活必须品,以及相应的医疗机构等。

另外,新农村建设后对当地的生态又会造成怎样的改变,生活中产生的垃圾是否还会像以前在农村一样随手乱丢乱扔,能不能像城里社区一样集中打包,统一处理。住进新农村后,居民的素质能不能跟得上,这又无疑是一大问题。

建设新农村是一个很好的举措,为了更好地让农民朋友们得到真正的实惠,享受时代发展的成果,就必须完善政策,考虑各方面的问

篇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

大学生寒假主题教育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以衡阳县发展为例

Social practice of socialist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Survey Report

(Case Study of Hengyang County Economic Development)

负责人:何明

学号:XXXXX

联系电话:XXXXX

年级专业及班级:2010级工商管理(2)班

指导老师姓名:贾敏

湖南·长沙

2011年2月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以衡阳县经济发展为例

项目负责人:何明

指导老师:贾敏

(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长沙 410128)

摘 要:“十一五”的五年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夯实基础的时期,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的五年。同样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本文着重分析并概况了中央以及地方各级党政机关在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发展成果,主要从经济,医疗,教育等多方面对近年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成果的集中分析展示。

关键词:新农村;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新农村;十一五;发展成果

一、前言

2011年7月1日,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回顾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走过的90年光辉历程,我们欣喜的看到,中国共产党从一个成立之初只有八人的小组织发展到如今拥有八千万党员的中国执政党。这9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中国人民冲破重重困难,在夺取革命斗争以及追求经济发展的道路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让我们见证到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光辉历程。农业经济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的过程中成绩斐然。近来来我国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村的改造建设,并提出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宏图,在中央连续八年将“农业”问题列为中央一号文件中,我们不难看出,只有解决好农村经济发展问题,中国经济的长久稳定发展才能有所保障,中国经济发展才有坚实的基础。“十一五”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理论,成为新时期农村发展的推动力,也是中国经济的发展新主力。本文主要从湖南省衡阳县以及周边乡镇的发展成果入手,具体展示中央在“十一五”规范中,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成就。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的历史背景

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的汹涌浪潮中,中国高速发展的经济,令世界叹为观止。可是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的二十余年时间里,中国经济呈现的却是“高位-平缓”型的周期性波动的经济特点,“高位-平缓”的经济特点也暴露出中国经济的不合理性,这方面的不合理性主要是指在产业结构布局分配的不合理,我们都知道,一个国家的产业构成影响着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而各产业的在整个经济的比重变化也影响着这个国家经济发展趋势[1]。在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发展呈现出一片大好形势,据官方资料显示,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极大增强。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3.5万亿元,比1978年增长近12倍,年均增长近10%。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从1978年的1.8%,提高到2009年的近7%,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对外贸易总额跃居世界第二,出口总额居世界第一。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1978—2009年,

我国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

收入从343.4元增加到17175

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从

133.6元增加到5153元,实现

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

越,同时教育,科学,卫生等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社会焕发出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但是我国在方方面面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更加凸显,比如,城乡发展差距较大。改革开放后城乡收入差距曾一度有所缩小,1983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为1.82∶1,但后来又逐步拉大,2009年扩大到3.33∶1。从绝对差距来看,197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差209.8元,1992年差距突破千元大关,达到1242.6元,2009年达到12022元。区域发展差距明显。同时除经济差距外,城乡、区域之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也较大。城市拥有约70%的卫生资源,而广大农村只拥有约30%的卫生资源,农村居民人均卫生费用不足城市居民的1/4。同样,在农村,社会事业等发展相对滞后。优质教育资源短缺,教育公平的问题比较突出;医疗服务供给总量相对不足,人民群众对看病难的反映仍比较强烈;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一些基本保障制度有待健全;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政府亟需解决的问题[2]

。同样,我们知道在现代管理学中

有一个“木桶原理”,讲得是一个木桶的容积量是由最短的那段木板所决定的,因而,这个“木桶原理”实验给我们启示就是,一个国家的整体发展水平,不仅要看到各方面发展较高的那部分城镇地区,同时也要注意各方面发展较低的那部分农村地区,因为城镇与农村地区的经济,教育,医疗,科学水平不能很好的相互协调,就会制约到国家的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中央在发展的过程中,正确的认识到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工业发展水平大大超过其他产业时,我国正式迈进“工业反哺农业”的新阶段,中央正式将上世纪五十年代就曾提出却因社会发展基础薄弱而无法施行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重新提上议案,在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前,工业支持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战略显得尤为重要,这样的历史时代背景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和更加全面的要求。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后面临的崭新课题,这也是时代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中央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的同时,新世纪以来,中央从2004年开始连续八年将“三农”问题列为中央“一号文件”,如表:

中央连续八年将农业问题列为一号文件,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中央在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的确,建设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新农村是我党以及全国人民当前共同的任务。在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2005年-2010年)之后,我国积极发展现代农业,通

过深化对农村的各项改革,保障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在诸多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现就本人实地观察,走访,以问答的形式在衡阳县以及周边乡镇的发展成果进行的具体实践调查,进行了如下文字,数据总结。

三、转变中求发展的湘南小城

衡阳县位于湘中偏南,湘江中游,辖区有26个乡镇,893个村,总人口达113万,其中农业人口达103万,属于湘中地区的农业大县。过去的衡阳县经济支柱主要来自于非农业的投入产出,靠招商引资发展或者直接是走“大搞工业”的道路,使得农业的发展一直缓慢发展甚至停滞。走访调查发现,在衡阳县900多个村,近88.6万亩的耕地面积中,有一部分村庄的农田正慢慢的处于荒废的境地,原因在于大量青壮年的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在村中的只有老人,孩子,以及少量的妇女,这样的结构组成,照成就是“有田无人耕”的局面。大量的良田和耕田被人为的放弃,荒废,任由杂草丛生。据村中的老人介绍说,如今种田仅仅只能勉强糊口过日子,大量的年轻人不愿意留在农村,都希望到外面去打工,闯荡一番。农村的经济发展缓慢,大量青壮年人口流失,经济发展模式单一,生活结构单一,基础设施缺乏,医疗,教育严重跟不上是导致农村经济发展严重障碍的原因。在2005年10月,中央在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综合各方面的意见下,在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由诸多农业发展,农村问题研究专家的意见汇编而成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首先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建设奠下坚实的基础。其中,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方面全面推进农村经济改革,推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

2005年,衡阳县县委,县政府在对中央“十一五”报告的解读中,正确的意识到这是一个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实现中部崛起的关键时期。在按照中长期发展战略部署,把握时代特征,立足于衡阳县情,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发展措施,在衡阳县第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中通过了一部对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的


大学生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4013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 大学生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内容提要:随着社会和经济更好更快向前发展的趋势,人们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虽然“农村、农民...

  • 大学生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关于在校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报告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报告调查目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的一个“新”字,有着丰富...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