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 大学生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 正文

大学生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

2017-02-13 06:31:21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

内容提要:随着社会和经济更好更快向前发展的趋势,人们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虽然“农村、农民和农业”三农问题始终困扰着我们国家,但是国家高度重视和关注,努力推行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来改善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对此,本人利用寒假假期时间,进行社会实践调查,针对农村的建设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的总结报告呈现如下: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三农”建设;现状 一、调查事项

1.调查时间:2013年2月20日——2013年2月28日 2.调查地点:XXX省XXXXXX州XXXX县XXX乡XXX村 3.调查对象:村民和村干部

4.调查方式:采用走访调查、交谈和采访等方式

5.调查目的:通过与当地的村民进行交谈和对村干部进行采访等方式,来了解我村现在的村建设情况,村民的生活情况,以及对村建设的意见和看法。并且撰写相应的调查报告来进行自己的思考。 二、调查采访内容(附件) 三、调查内容分析

(一)村建设的现状 1.村容、村貌方面

通过对村民们的走访,了解到:最近几年来,村里投入一大笔资金来进行环境的治理和

整修,大大改善了以前“脏、乱、差”现象,使得村容和村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例如:现在的道路比以前好了很多,村里铺上了水泥公路;道路旁种了很多的树木,让村里的绿化面积大大改善;等。 2.生活方面

①居住条件的改善。随着村建设工作的开展,村民的生活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通过走访观察,我们看见有些村民家正在建造平房,钢筋水泥代替了原来土木结构的房屋。

走进村民家里更是发现,房屋装饰的漂亮气派也尽显示出他们生活的水平的改善和提高。

②出行方式的改善。同时由于通了公路,连公交车也驶进了我们村,有的村民更是骑上了自行车,摩托车,一改村民出门的不便。

- 1 -

③生活家用的改善。来到村民家里,我们看到电视机,DVD,电冰箱等家用电器都有摆设,特别是电话手机的联系方式,家家都有,人人必备,通过村民的介绍,以前都是利用秸秆,干稻草和树枝等来生火,后来生活好了些,便用起煤来。但是

自从村里实行新的建设以来,煤气、燃气和太阳能等新型的能源逐渐在取代以前的能源,新农村建设显示出一个“新”字。 3.劳动力方面

通过村民和村干部提供的消息和数据,得知,我村里的大部分剩余的劳动力都已经外出打工,农民现在不仅仅是靠农业生产和农副产品的收入来维持家庭的生活,还靠那些外出打工的劳动力所挣来的钱来维持生活,这样的话,家庭收入提高了,生活水平也提高了。 4.村务的宣传工作方面

- 2 -

根据对村干部的采访以及与村民的交谈,了解到:为了能让村民更充分的了解和支持村里的工作,村里设立的村务公开栏和宣传栏,如果有什么重大的会议或是重要的告知,村里都会以横幅或是板报的方式来向村民宣

传,这样一来,既给全村营造了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推进该村建设的工作进程,增长村民的知识,并以此来宣传村建设目的的意义。

5.文化思想教育方面

自古以来,文化思想教育都是建设的一大重点。从村民和村干部那里,了解到:村里到达上学年龄的孩子基本都已进入到学校,孩子们的入学率可谓100%,而对学前的儿童,村里也相当的重视,在村里修建了幼儿园,而且对于家长来说,他们的文化素质也得到了不断地提高,思想观念也更加地开放,对生活也更加地积极乐观向上。

- 3 -

6.村民生活保障方面

在村民的带领下,参观了村民的活动中心,那是村委会专门为那些老年村民设立的,老人们可以在那里进行活动,使他们有了可以娱乐的地方。而且村民各家都参与了农村医疗

合作保险,村民也有了贫困最低保证政策,使得村民的生活更加有保障。看病不用担心付不起医疗费,生活上不再有什么担心的问题。

(二)意见看法

通过整理访谈记录,得出:对于村民来说,他们很满意村里的建设给他们生活所带来的巨大变化,并且他们表示很珍惜现在的生活。此外,

他们也希望村里建设的工作能够更好更快地进行继续开展,给村民带来

- 4 -

篇二: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实践报告

单位代码 1660

单位名称 重庆理工大学

大学生社会调研报告

论文题目:《社会经历》

作者:阮丽伟

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学号:11116020419

学院:光电信息学院

中 国 ? 重 庆

2013 2年 26 月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文化生活建设,旧城改造,发展产业。

摘要:胡主席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过去几年国家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免除了延续千年的农业税,是的农民种地不但不用交税反而会有补贴;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解决了农民看病贵的问题;同时大力加强农村经济建设,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然而前进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我们相信只要全体中华儿女团结一致,共同奋斗就一定能够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胜利,共同创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

导语: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更是提出要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故在寒假期间我小组便进行了以新农村建设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小组成员由刘博、李烁、纪锡宇组成,分别在各自家乡即黑龙江省绥棱县、陕西省子长县以及福建省顺昌县展开实践活动。通过相关资料查询、对村委会成员及村民进行访谈等方式实地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情况,展示各地新农村建设的特点以及取得的成绩,并对各自发现的问题提出意见与建议,希望为新农村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一部分——关于绥棱县在文化生活方面的调查报告

本次社会调查活动以黑龙江省绥棱县为调查对象,重点调研本县在生活环境与条件方面的新农村建设情况。通过调查十八大以来农村发生的变化,展现新农村建设所取得的成果。总结本县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尤其是文化生活方面的成功经验并对实际发现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以求更好的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早日实现全面小康,创建和谐社会。

1.绥棱县简介:绥棱县地处黑龙江省中部,小兴安岭南端西麓绥化市东北部。全县总面积4238平方公里,辖4镇7个乡 76 个行政村,人口30余万人。县政府所在地绥棱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和交通枢纽。这里群山绵延,丘陵起伏,河流纵横,土壤肥。县辖四平山、阁山、大青观以及努敏河、克音河、泥尔基根河。素有“六山一水三分田”之称。

2.新农村建设概况:黑龙江省绥棱县严格按照省、市建设全省一流现代化新农村的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全面加强基础建设,丰富完善配套功能,努力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重点采取市里提出的5种新农村建设模式集中建设6个示范村:即采取乡村集体经济主导型模式建设泥尔河乡跃进村;采取市场开发模式建设靠山明珠新邨、长山乡幸福村、上集镇上集村;采取旧村改造模式建设绥中乡绥中村;还结合县情特点,采取区域共建模式建设四海店镇宝山村。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逐步构建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农民生活宽裕、生存环境明显改善、公共服务体系健全、村民自治管理规范的具有绥棱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3.文化生活建设:此次调查活动以展现新农村建设以来广大农民朋友在文化生活方面所取得的变化与改善。将从物质文化生活(主要是农村生活条件方面)与精神文化生活两个方面分别展开。首先是物质文化生活方面:自国家提出新农村建设以来,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号召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来,广大农民在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取得了巨大的改变。在住房以及出行环境方面,我还依稀记得小的时候在农村生活,家住在三吉台乡三吉台林场,统归林业部门管辖。家乡四面环山,风景秀丽,与一般的农村相比算是生活条件较好的。但也依然是砂石路,并不是家家都是砖瓦房。与之相比邻近的三吉台屯的生活条件就要差很多,一眼望去砖瓦房没有几间,都是低矮破陋的泥巴房和草房。村舍间的泥巴道大晴天便“硝烟弥漫”,阴

雨天便泥泞难行。而这种情况在乡下是非常普遍的。随着近些年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的生活面貌真的是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新修农村公路1800多公里,2008年就实现了村村通,目前已屯屯通。以前两个小时的车程现在四十分钟就能跑到。校车也已近通道了农村的家家户户。校车每周都会定时的全乡的各个村屯接送学生到乡里的住宿制学校学习,放假后再一次把他们送回各家,而且这一切全都是免费的。在居住条件方面,房子也是越盖越多,越盖越好,砖瓦化率达到68%。政府对农村新建住房实行补贴,并且对东村新建住房时购买建筑材料实行优惠政策。与此同时全县501个屯全部绿化,休闲广场遍地开花。为广大农民日常休闲活动提供了便利的场所。以实地调查的上集镇大兴村为例,乘车还未进入大兴村,远处整齐划一的别墅群便格外引人瞩目。在与当地村干部的交谈中得知,该村目前共有21栋连体别墅,1.7万平方米的文化广场、450平方米的村委会办公室、120平方米的超市、2000平方米的餐饮一条街以及1.5万平方米的采摘园和1万平方米的垂钓园。但是由于正值冬季,垂钓园早已冰封万里,采摘园也是无法看见了。还有就是就医方面:自国家实行医疗改革以来,广大农村居民只需要缴纳10元钱的参保费就可以享受在医疗,药品方面很大一部分的报销。由此可见新农村建设以来农村在衣食住行等物质文化生活方面所取得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也是可喜可贺的。再者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由以往的经验我们可以看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应是相辅相成的,必须协调发展。所以当新农村建设中物质文化生活取得了相当成果的同时广大农民朋友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就愈加强烈。而各式各样的文化活动正好满足了这种需求。如以农业技术部门为主体的各种科技下乡活动,以此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推动农业科技的应用、普及和推广;又如定期在各村镇举行的专场文艺演出,并在演出同时现场赠送了实用科技资料、招商引资政策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宣传资料;以及为了满足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需要,在各个乡镇都建设了休闲广场、图书馆、活动室等等业余活动场所供村民休闲娱乐之用。

4.发现的问题与建议:正如我们所看到的新农村建设虽然已经取得了许多成就,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1)在农村房屋建设方面:随着国家政策扶持以及各地方政府加强重视使得农村专房覆盖率逐年提高,但由于建房队伍多有当地有手艺的农民所组成,对建筑理论和规范了解较少。便存在着新建房质量不合格,房屋安全存在隐患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我认为县里可以利用与高校之间的帮扶关系利用高校的人才优势向新建住房的村民提供建房的设计图纸,并成立一个特别小组提供技术支持。定期监督审查建房情况,保证农村新建住房质量过关,让广大老百姓住上安全、舒适的新房。(2)在就医方面:随着医疗改革的推进,农村看病贵的问题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对于参保农民在当地医院就诊的报销比例为85%,而且个人当年报销金额上限也已经达到十万元之多。但部分农民的医疗保健意识较差,投保积极性也并不高。故各乡村卫生院应加强宣传,提高村民对新型医疗政策的认知程度。同时政府也要积极投入资金,改善乡村卫生院的基本医疗条件。同时对医护人员进行职业培训,为老百姓创造更加优异的就医环境。(3)在科技文化宣传方面:组织文艺演出、设立宣传板、散发传单是科技文化下乡的主要活动形式。但其取得的效果却并不令人满意。参看宣传板的人寥寥无几,发出去的宣传单很多只是被扫了两眼便被扔掉了。而且有时文艺演出表演的二人转只是从头到尾的黄段子。这些都是的科技文化下乡活动往往只是流于形式,难以取得实质性的效果。解决办法:首先对于文化下乡方面,要坚决抵制低俗文化的传播,提倡各种积极健康的文化活动。如全县性的“诺敏河之声”音乐会、体育运动大会、农民书画展、农民歌手大赛、农民秧歌汇演以及倡导绿色二人转等。在科技下乡方面,要改善其方式方法。如在春种期间由专业技术人员下乡,推广优质的作物种子并亲自示范播种、栽培的注意事项。让广大农民能够真正的将科学技术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当中。

第二部分——关于子长县在旧村改造及发展生产方面的调查报告

本次调查地点在陕西省子长县,通过搜集新农村建设成果以及走访调查,现对子长县旧

村改造、发展产业的新农村之路总结如下:

子长县位于陕北高原的白于山区,是民族英雄谢子长将军的故里,也是远近闻名的“将军县”,自然条件与生态环境相对较差,产业基础薄弱,农民收入水平不高。结合县情民情,子长县新农村建设定位为以“旧村改造”为主。在建设模式上,以“旧村改造”为主,不搞大拆大建,重点完善功能;在建设内容上,在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整治和生态环境建设上求突破,变旧村为新村;在建筑风格上,以青砖灰瓦基本色调凸显瓦窑堡砖瓦建筑风格,保持依山顺势自然分散的村庄布局特点。也就是“不求新建,但求新貌;不求大变,但求方便;不求整齐,但求整洁;不求园林化,但求生态化”的思路。

时任陕西省委常委、副省长洪峰在全省城镇暨新农村规划建设工作现场会(陕北片区)上的讲话说,子长县的新农村建设以旧村改造为主,并不是全部建新房子,把旧的窑洞进行整修,“不求新建、但求新貌,不求大变、但求方便,不求整齐、但求整洁,不求园林化、但求生态化”这个思路就是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不搞形式主义,不搞表面政绩工程。昔日雨天泥泞,晴天扬尘的村间道路,已被水泥或砖石铺就,往日破烂凋敝的村庄也正在改变了模样。

实际调查中发现绵延百里的205省道子长段沿线及山坡栽植油松、柏树、垂柳、紫穗槐等41余万株,形成绿色长廊4公里,青砖灰瓦的窑洞群,鳞次栉比,错落有致,村庄风貌一新、干净整洁。据统计,子长县在新农村建设中,全县40个重点村共整治1200户,3624孔窑洞,开通并硬化巷道128条15.2公里,新建排洪渠28条5.9公里。

马家砭镇是子长县的“东大门”,镇政府所在地马家砭村,是县上2007年确立的205省道沿线40个重点村建设之一。在该村看到:在村口休闲活动广场上,一座仿古式凉亭下,几位农民正在聊天;孩子们三三两两在各式体育器械上活动。沿着广场边,该村的几条街道全部硬化。主要干道采用水泥硬化,通往各家各户的小路采用砖块铺路。据两位农民说,主要干道要走生产生活车辆,由于农民居住比较分散,通往各户的路砖铺经济实惠。自己出一部分钱,政府修路,建公共活动场所。政府动员群众改路、改房、改水、改厕、改圈,达到了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庭院净化、环境美化、生态优化、居住社区化。改造后的青砖灰瓦的陕北窑洞依山坡梯次排开,别具风格。走进农民的窑洞,里面摆设整齐干净。生产区、生活区、粪土区实现了分离。

余家坪乡崖头村和新寨河村开通巷道,形成村庄道路骨架。据统计,该村群众自投资金150多万元,投工1.2万个,改造旧院228户672孔,砌畔800余米,新砌窑畔花墙2700米,补修院落围墙2500米。打通并硬化巷道17条2265米,铺设排污排洪管道1200米。实行本人自愿、宅基地优先使用政策,拆除废弃窑房27孔,组织村民清理生活垃圾200吨,净化了生活环境。调查中近六旬的崖头村民王老汉说,没想到,农村还能有这份景致。

在发展产业方面,子长县制定并调整出台了发展草畜业扶持奖励办法和发展棚栽业优惠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在新的扶持政策推动下,全县养殖大户发展到650户,建成寺湾乡中庄村、杨家园则镇麻柴沟村等一批养殖示范小区。来自子长县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全县羊子存栏达8万只,生猪存栏8万头,大家畜存栏2.5万头,实现牧业产值1.41亿元。水晶梨发展到3万亩,优质桑园发展到5.13万亩,年养蚕9000张,马铃薯种植面积26.26万亩,总产30万吨,特色产业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48.3%。

中庄村是寺湾乡的一个行政村,近年来,该村以太阳能为动力、以沼气为纽带,将日光温室和家畜饲养组装配套,推广沼气池、标准化暖棚猪舍、温室大棚、改厕配套的“多位一体”的产业开发模式,农民用猪粪建沼、沼液还田、沼气照明做饭和大棚杀菌,建成沼气池57个,发展综合示范户20个,生猪存栏2400头,仅养猪一项,每户年均收入1.2万元,蔬菜棚均收入8000元,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元,实现了产气积肥同步、种植养殖并举,走出了一条集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双赢、能源再生与产业效益互补的和谐发展新道路。

南沟岔镇启动“一村一品、千村示范、万户推进”工程,以养猪专业大户为骨干,成立养猪协会,先后与省内外肉联厂、屠宰场达成生猪保价收购协议,先后举办养猪技术交流会4次,邀请专家举办技术讲座2场,会员中有养猪大户220多个,屠宰户50多个,养猪业成为该镇特别是道路沿线的主导产业,全镇生猪存栏4000头,年养猪产值突破100万元。该镇养殖户老杨说,镇畜牧站免费提供国家指定的疫苗并负责注射。至于指定以外的疫苗自己购买,畜牧站的技术人员或者自己都可以注射。他也领到了每头50元的能繁母猪补贴。这几年行情好。像今年每头小猪600---650元,他已经出售140头左右;育肥猪每头售价1700元左右,利润700元的样子,他出售了近400头;他的养猪场总投资30余万,现在已经收回了投资。对于养猪技术,老杨说,什么时候防什么病,饲料调配他已经掌握。对于养猪场的发展他充满信心。

当然成就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走访中就有一些人质疑资金的不透明,村容村貌的美化没有改变农民收入较低的实际问题,指出养殖大户补助不公平,技能培训走过场,对教育问题不重视,农村学校稀缺等问题。

建议政府部门在官方网站上对资金使用实时公开,上级监管部门严格履行职责,加大对困难农民的扶植力度。邀请科技人员深入农村,对新农村建设提供实际技术支持。破除封建迷信,树立环保友爱新风气。举办村落间运动友谊赛,提高农民锻炼身体意识,丰富休闲娱乐生活。改造农村中小学教育设施,积极联络西安高校支教团队,给农村中小学教育注入活力。

第三部分——关于顺昌县在经济建设方面的调查报告

顺昌县位于福建省北部,属于闽北山区丘陵地带,四面环山,有两条河流在此交汇穿过,可谓山清水秀。郑坊乡位于顺昌县西南部,距顺昌县城15千米,土地总面积13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600亩。现辖7个行政村(28个自然村,68个村民小组),1个乡办林场,1个毛竹采育场。总人口11000人。全乡有林地面积17万亩,森林覆盖率88.9%。其中,阔叶林

3.6万亩,毛竹林4.7万亩。有一条河流穿乡而过。

过去郑坊乡的经济生产主要为小农经济,农民靠山吃山,在少量而零碎的土地上种植粮食作物。建国后,由于当地丰富的杉木资源,在此建立了国有林场,同时从外省调拨了大量劳动力来此进行伐木工作,这也使得郑坊乡乃至顺昌县有大量外来人口,笔者的纪姓也不是当地姓氏,这也使得当地的语言文化体系比较多样。开始林场为无节制伐木,随时间推移,环保意识的提高,逐渐采取了培育和采伐结合的模式,不过这也导致了国有林场的逐渐衰微,大量劳动力解放,郑坊乡于是更加需要多样化的经济生产。依托当地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在政策引导和扶持下,郑坊乡的经济建设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尤其在福银高速公路顺昌连接线通过郑坊乡后,引路沿线在政策扶持下挖山开辟了一片工业园区,对当地的经济建设各方面有很大的影响。

农业上

传统农业上。由于耕地量少零碎,在政策允许以后,农民有包山种植的习惯。村民往往以户为单位,承包一两片山头,进行杉木、毛竹、水果的种植。其中,当地的特色水果有招杉桃,种植规模已达到2700亩。其中水果产业受前些年县里政策引导,曾大规模种植橘子芦柑等作物,后由于各种原因逐渐减少,仍有部分继续种植,是当地十分值得尝试的美味。其中杉木传统上整木输送至外地加工,毛竹按直径大小分品质,按根数或按吨来出售。同时竹林里盛产竹笋,味道鲜美,不仅大量供应本乡本县,制作成笋干和笋罐头,在外都很有名声,。水果有一定的品牌效应,由代理商统一收购大量外卖。

对于耕地,当地村民除了用于种植一些供应本县本乡的蔬菜以外,主要种植葡萄、烟叶

篇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

大学生寒假主题教育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以衡阳县发展为例

Social practice of socialist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Survey Report

(Case Study of Hengyang County Economic Development)

负责人:何明

学号:XXXXX

联系电话:XXXXX

年级专业及班级:2010级工商管理(2)班

指导老师姓名:贾敏

湖南·长沙

2011年2月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以衡阳县经济发展为例

项目负责人:何明

指导老师:贾敏

(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长沙 410128)

摘 要:“十一五”的五年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夯实基础的时期,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的五年。同样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本文着重分析并概况了中央以及地方各级党政机关在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发展成果,主要从经济,医疗,教育等多方面对近年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成果的集中分析展示。

关键词:新农村;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新农村;十一五;发展成果

一、前言

2011年7月1日,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回顾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走过的90年光辉历程,我们欣喜的看到,中国共产党从一个成立之初只有八人的小组织发展到如今拥有八千万党员的中国执政党。这9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中国人民冲破重重困难,在夺取革命斗争以及追求经济发展的道路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让我们见证到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光辉历程。农业经济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的过程中成绩斐然。近来来我国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村的改造建设,并提出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宏图,在中央连续八年将“农业”问题列为中央一号文件中,我们不难看出,只有解决好农村经济发展问题,中国经济的长久稳定发展才能有所保障,中国经济发展才有坚实的基础。“十一五”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理论,成为新时期农村发展的推动力,也是中国经济的发展新主力。本文主要从湖南省衡阳县以及周边乡镇的发展成果入手,具体展示中央在“十一五”规范中,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成就。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的历史背景

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的汹涌浪潮中,中国高速发展的经济,令世界叹为观止。可是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的二十余年时间里,中国经济呈现的却是“高位-平缓”型的周期性波动的经济特点,“高位-平缓”的经济特点也暴露出中国经济的不合理性,这方面的不合理性主要是指在产业结构布局分配的不合理,我们都知道,一个国家的产业构成影响着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而各产业的在整个经济的比重变化也影响着这个国家经济发展趋势[1]。在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发展呈现出一片大好形势,据官方资料显示,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极大增强。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3.5万亿元,比1978年增长近12倍,年均增长近10%。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从1978年的1.8%,提高到2009年的近7%,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对外贸易总额跃居世界第二,出口总额居世界第一。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1978—2009年,

我国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

收入从343.4元增加到17175

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从

133.6元增加到5153元,实现

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

越,同时教育,科学,卫生等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社会焕发出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但是我国在方方面面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更加凸显,比如,城乡发展差距较大。改革开放后城乡收入差距曾一度有所缩小,1983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为1.82∶1,但后来又逐步拉大,2009年扩大到3.33∶1。从绝对差距来看,197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差209.8元,1992年差距突破千元大关,达到1242.6元,2009年达到12022元。区域发展差距明显。同时除经济差距外,城乡、区域之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也较大。城市拥有约70%的卫生资源,而广大农村只拥有约30%的卫生资源,农村居民人均卫生费用不足城市居民的1/4。同样,在农村,社会事业等发展相对滞后。优质教育资源短缺,教育公平的问题比较突出;医疗服务供给总量相对不足,人民群众对看病难的反映仍比较强烈;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一些基本保障制度有待健全;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政府亟需解决的问题[2]

。同样,我们知道在现代管理学中

有一个“木桶原理”,讲得是一个木桶的容积量是由最短的那段木板所决定的,因而,这个“木桶原理”实验给我们启示就是,一个国家的整体发展水平,不仅要看到各方面发展较高的那部分城镇地区,同时也要注意各方面发展较低的那部分农村地区,因为城镇与农村地区的经济,教育,医疗,科学水平不能很好的相互协调,就会制约到国家的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中央在发展的过程中,正确的认识到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工业发展水平大大超过其他产业时,我国正式迈进“工业反哺农业”的新阶段,中央正式将上世纪五十年代就曾提出却因社会发展基础薄弱而无法施行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重新提上议案,在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前,工业支持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战略显得尤为重要,这样的历史时代背景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和更加全面的要求。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后面临的崭新课题,这也是时代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中央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的同时,新世纪以来,中央从2004年开始连续八年将“三农”问题列为中央“一号文件”,如表:

中央连续八年将农业问题列为一号文件,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中央在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的确,建设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新农村是我党以及全国人民当前共同的任务。在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2005年-2010年)之后,我国积极发展现代农业,通

过深化对农村的各项改革,保障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在诸多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现就本人实地观察,走访,以问答的形式在衡阳县以及周边乡镇的发展成果进行的具体实践调查,进行了如下文字,数据总结

三、转变中求发展的湘南小城

衡阳县位于湘中偏南,湘江中游,辖区有26个乡镇,893个村,总人口达113万,其中农业人口达103万,属于湘中地区的农业大县。过去的衡阳县经济支柱主要来自于非农业的投入产出,靠招商引资发展或者直接是走“大搞工业”的道路,使得农业的发展一直缓慢发展甚至停滞。走访调查发现,在衡阳县900多个村,近88.6万亩的耕地面积中,有一部分村庄的农田正慢慢的处于荒废的境地,原因在于大量青壮年的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在村中的只有老人,孩子,以及少量的妇女,这样的结构组成,照成就是“有田无人耕”的局面。大量的良田和耕田被人为的放弃,荒废,任由杂草丛生。据村中的老人介绍说,如今种田仅仅只能勉强糊口过日子,大量的年轻人不愿意留在农村,都希望到外面去打工,闯荡一番。农村的经济发展缓慢,大量青壮年人口流失,经济发展模式单一,生活结构单一,基础设施缺乏,医疗,教育严重跟不上是导致农村经济发展严重障碍的原因。在2005年10月,中央在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综合各方面的意见下,在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由诸多农业发展,农村问题研究专家的意见汇编而成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首先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建设奠下坚实的基础。其中,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方面全面推进农村经济改革,推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

2005年,衡阳县县委,县政府在对中央“十一五”报告的解读中,正确的意识到这是一个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实现中部崛起的关键时期。在按照中长期发展战略部署,把握时代特征,立足于衡阳县情,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发展措施,在衡阳县第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中通过了一部对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的


大学生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8556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 大学生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内容提要:随着社会和经济更好更快向前发展的趋势,人们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虽然“农村、农民...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