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范--张思德的故事相关范文 正文 本文移动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范--张思德的故事相关范文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范--张思德的故事相关范文

2017-04-28 06:42:55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点击查看更多:学习为人民服务心得体会

篇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张思德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张思德 张思德(1915年4月19日-1944年9月5日),

四川仪陇人,共产主义战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的典范。1915年出生在四川省仪陇县一个贫苦农民

家庭,1933年参加红军,在炮火硝烟中成长为一名

坚强的红军战士,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张思德对待革命工作总是认真负责,始终把党

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在平凡的工作

中实践着一个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1942

年11月,部队合并整编,干部精减下派,一些连排干部要去当班长,多数班长、副班长要当战士。张思德调中央警卫团1连当战士,他毫无怨言,愉快地服从组织分配。不久,他被调到延安枣园,在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工作的地方执行警卫任务。他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在警卫工作中,为了保证毛泽东等中央领导有个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他经常主动为驻地打扫卫生、铺石垫路、修补窑洞,兢兢业业地做好每一项工作。他还经常帮助战友补洗衣服、编草鞋、喂战马、挑水烧火、采药防病、站岗放哨,带头帮助驻地群众生产劳动,全心全意地干好每一件革命工作。

1944年,抗日战争进入了第7个年头。这年春天,张思德已经在毛主席身边站岗10个月。他响应组织号召来到距离延安70多里的安塞县石峡峪庄开荒种地,担任农场的副队长。在开荒生产中,张思德总是哪里最苦最累,就带头在哪里干。打井、修路、种地、挖窑,都跑在头里,每天早出晚归。几个月以后,眼看着谷子、糜子、玉米、天天长高、长大了,战士们都特别高兴。农历7月,天气渐渐凉了,农

场决定轮流进山烧木炭,好准备过冬,因为张思

德曾几次烧过木炭,有经验,农场决定由张思德

负责烧炭任务。当队长问张思德有什么困难时,

张思德坚定地回答:“

请领导和同志们放心,我

是共产党员,为人民的利益,就是拼出命,也要把炭烧好!”

九月五日,一大早下起了毛毛雨。地皮湿漉漉的,地里的活儿干不成了,大伙儿都建议争取时间多打窑,多烧炭,队长和张思德商量以后,决定临时组织一个突击队,进山赶挖几个新窑。

张思德和战士小白一起干。窑越挖越深了,但是,

里面还是直不起腰。张思德钻在里面,猫着腰,累得

满头大汗。小白蹲在洞口朝里边喊:“组长,出来歇

歇,让我进去干会儿吧!”

“不用了!”张思德总是这样照顾别的同志。

小白请求说:“这回让我进去挖一会儿吧!”张思

德见外面还在下雨,窑里也能容下两个人了,就说:“好,进去多注意!”小白的意思是让张思德在外面歇一会儿,见他还要钻进去,就说:“你太累了,先歇会儿,我去干一阵儿。”张思德说:“我不累。我们得赶紧把炭窑挖成,好多出几窑炭。现在革命需要炭,领导和同志们需要炭,多出一窑,就是为抗战多做一份贡献!”说着,张思德把头上的雨珠一撸,又钻进了窑里。

张思德和小白继续在窑洞里干活。张思德用小镢刨窑壁、窑顶,小白用锨将刨下来的土扔到窑外,山风传来秋雨打在山林树叶上发出的清晰的响声。两个人在窑洞里紧张而有序地干着,不时地交谈着。

两个人一边干活,一边拉话,虽然非常累,却感到非常愉快。

就在张思德修整右边的窑壁时,突然,窑顶上“啪啪“掉下几片碎土。 “快出去,有危险!“张思德大喊一声,小白还没有领悟过来,刚要转身,张思德手急眼快,一把将他推出窑口,就在这时候,只听“轰隆”一声,两米多厚的窑顶坍塌下来。意外的事情发生了!小白在窑口被压住半截身子,张思德被整个埋在坍下来的土里边。小白大声急叫:“张思德!”呼喊声穿过山谷,传遍山林。

张思德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战友的安全,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他才29岁。

9月8日,中央直属机关和中央警卫团1000多人,在延安凤凰山下枣园沟口的操场上举行张思德追悼会。毛泽东亲自参加追悼会,献了花圈,亲笔题写“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的挽词,并发表悼念讲话,对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境界给予了高度赞扬。

篇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从世界历史眼光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献给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

赵士发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

摘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是一个抽象的道德说词,而是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与最高行为准则。毛泽东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具有深刻的历史和逻辑前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具有世界历史意义,它反映了共产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要求,为我们走出历史与价值以及个体与类的二律背反的困境提供了指南,是一个极富智慧的命题。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命运与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悉悉相关。

关键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世界历史 共产党 毛泽东

长期以来,不少人甚至一些共产党员都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仅作为一个道德律令去理解;特别是在今天这个全球化与市场化的时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有些人心中沦为一个空洞的口号,他们甚至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歪曲理解为“全心全意为人民币服务”。在实践中,产生了言行不一的情况,一些共产党员甚至党的干部不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是半心半意或三心二意,有的甚至腐败堕落到以人民为敌,这些都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和党群关系。笔者认为,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缺乏从理论上进行深入研究和科学理解。从世界历史眼光来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一个世界历史性的命题,是一个将世界历史发展规律与人类自由解放理想有机统一起来的智慧命题。作为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有其深刻的历史和逻辑根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历史对中国共产党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站在世界历史发展规律高度所进行的自觉价值选择。在中国共产党九十诞辰时,从世界历史眼光出发,重新审视和理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开掘这一宗旨的世界历史意义,对加强党建,提高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都是一件颇有意义的事情。

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历史与逻辑前提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通俗易懂的九字命题,非常准确地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这一科学的价值命题不是什么人随便提出的道德口号,它的提出有其深刻的历史与逻辑前提。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一个历史概念。毛泽东提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逻辑前提。近代以来,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开创了世界历史,并逐步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的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私有制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经济危机不断发生,但每一次危机最终都转嫁到了劳动人民的头上。这引发了工人的政治反抗。席卷欧亚的工人运动表明,人民群众登上了世界历史的舞台。马克思最先科学地揭示了人民群众是世界历史主体的道理。人民群众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推动世界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但这些财富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却成为人民的对立物,物的价值的增殖与人的价值的贬值成正比,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内在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资本的压制。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马克思自觉立下了为人类大多数谋福利的远大志向,将之作为自己人生奋斗的理想。在后来的学习研究中,马克思创立了自己的哲学、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从而将这一理想奠定在科学基础之上。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与《资本论》等一系列著作中,马克思科学地揭示了人民群众的世界历史主体地位,以及工人阶级通过解放自己最终解放全人类的历史规律。虽然资产阶级率先开创了世界历史,但资产阶级充当的不过是世界历史不自觉的工具,资本主义世界历史时代为未来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世界历史时代准备着各种条件。马克思分析和揭示了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与资本丛林法则的作用,必然导致两极分化,造就少数人的富裕与人民群众大多数人的贫困化。因此,资本主义制度下,资产阶级政党不可能成为全心全意人民服务的政党,只能成为为少数人服务的政党。正如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所指出的:“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资本主义运动造成的后果是灾难性的,它使自然与社会、历史与价值、个体与类关系层面都陷入了不可解脱的二律背反。马克思发现,这种矛盾在资本主义本身是无法解决的。只有以共产主义的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才能走出以上这些关系的二律背反,在新的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实现有机统一。因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②在马克思看来,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程度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程度是一致的。共产主义是一项世界历史性的事业,在共产主义条件下,每个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一切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条件。人民群众作为资本主义的掘墓人,是世界历史的自觉主体。工人阶级是人民群众中的先进阶级,共产党则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马克思深刻批判了资产阶级的自私狭隘性,科学揭示并高度赞扬了无产阶级先锋队组织共产党的大公无私性与先进性,将为大多数人谋福利作为共产党的根本宗旨。

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与建设的火热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关于为大多数人谋福利的思想,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命题。1905年,列宁在谈到无产阶级文艺为谁服务时指出:“它不是为饱食终日的贵妇人服务,不是为百无聊赖、胖得发愁的‘一万个上层分子’服务,而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为这些国家的精华、国家的力量、国家的未来服务。”③列宁将人民群众作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的依靠力量,指出“工农政权办事首先考虑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④他在《从莫斯科——喀山铁路的星期六义务劳动》中提出:“我们将努力消灭‘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这个可诅咒的准则,克服那种认为劳动是一种羞事,凡是劳动都理应按一定准则付给报酬的习惯看法。我们要努力把‘大家为一人,一人为大家’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准则渗透到群众的意识中去,渗透到他们的习惯中去,渗透到他们的生活常规中去。”⑤列宁的以上论述将为人民服务理解为一个历史命题和一个实践命题,而不仅是一个道德命题。这些都深刻地影响了毛泽东。 ①

②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3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3页。

③《列宁全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96-97页。

④《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12页。

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与列宁的为大多数人谋利益与为劳动人民服务的思想,他结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的文艺是为人民的,是为着人民大众的。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张思德烈士追悼会上作了《为人民服务》的讲演,第一次从理论上深刻阐明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同年10月,毛泽东在接见新闻工作者时就指出:三心二意不行,半心半意也不行,一定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945年在党的七大开幕词中,他说:“我们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在七大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他强调“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① 党的七大把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写入了党章。毛泽东提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客观反映了人民群众是中国革命与中国历史主体,集中体现了无产阶级大公无私的本质,批判地继承了我国历史上“民本”思想的优良传统,继承并发扬了我国劳动人民乐于助人的传统美德。因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相关思想的中国化,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由上可见,近代以来世界和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人民群众登上世界历史的舞台,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提出的历史前提。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是世界历史的主体、为人民谋福利和为劳动人民服务的思想,以及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和乐于助人的优良美德,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提出的逻辑前提。

二、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一个世界历史性的命题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命题是言简意赅,内涵丰富,是对党的宗旨的最佳表述。 “全心全意”表明党的实践目的的彻底性,这是对无产阶级大公无私的先进性的准确揭示;“为人民”表明了服务的对象,“人民”并非西方学者罗素等所分析的那样只是一个抽象空洞的概念,毛泽东所讲的人民是非常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所指,但总是那些代表了历史进步方向、推动社会发展的大多数劳动者;“服务”则是一个实践概念,表明共产党员应以他人和社会为中心的,而不是以个人为中心的,应在实现社会价值的过程中去实现个人价值。具体而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包括以下四层基本意思:一是完全和彻底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不是半心半意、三心二意、无心无意或假心假意;二是一切言行都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不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任何时候都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处处为人民谋利益;三是在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时,要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个人利益服从人民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四是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相信人民群众、尊重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一个世界历史性命题,把握这一命题的内含需要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眼光出发。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与《资本论》等一系列著作中创立了自成体系的世界历史理论,揭示了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条件、过程、机制和方向,形成了一种考察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宏伟深邃的世界历史眼光或世界历史视野:一方面,它通过揭示民族历史与世界历史的辩证关系,形成了其独到的有机整体论眼光。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眼光主要着眼于世界历史发展的规律,在方法论上强调世界历史时空的辩证关系与整体性,不仅将整体的世界历史与部分的民族历史有机统一起来,而且将过去、现在与未来有机统一起来,把共产主义看作一项世界历史性的事业。另一方面,它指出历史不过是人的活动及其结果,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过程也是世界历史性个人形成的过程,其转变程度是以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程度为尺度的,形成了一种历史主客体有机统一的实践生成论

眼光。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眼光从现实的人及其需要出发,将人看作一种对象性的存在,认为历史就是人的对象化活动过程及其结果,历史发展的规律不过是人的活动的规律,这就将历史的内容还给人本身,从而实现了历史与价值的有机统一。可以说,马克思世界历史眼光的根本特点在于将世界历史的发展与世界历史性个人的生成有机统一起来,在方法论上坚持了整体与部分的有机统一和历史与价值有机统一的原则。因此,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眼光是既宏伟又深邃的,具有厚重的历史感。“世界历史眼光”不仅不是人们常说的“世界眼光”或“历史眼光”,而且也不是那种具体历史科学的眼光,而是一种追求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有机统一,强调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和人类解放的历史哲学眼光。这一世界历史眼光或视野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基本思维方式,同时也是整个历史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视野。

之所以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一个世界历史命题,不仅是因为这一命题有其深刻的世界历史背景或这一命题本身的产生就是世界历史发展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因为这一命题从根本上反映了共产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要求,为我们从根本上走出资本主义世界历史时代历史与价值的二律背反以及个体与类的二律背反等困境提供了指南。

首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反映了共产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要求。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是一项世界历史性的事业。在共产主义条件下,人类社会生产力极大发展,物质产品极大丰富,私有制消亡,人们形成了自由人的联合体,实现按需分配。异化劳动被自由劳动扬弃,劳动将成为人的第一需要。劳动成为人的第一需要意味着,人们通过对象化的劳动为别人服务的同时,就是在实现着个人自己的价值。在那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将普遍成为每个个体的自觉意识,因为人们不再受狭隘而自私的贪欲所束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仅不再意味着个人失去了什么,相反,如果个人为他人、社会与人类所做贡献越多,个人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就更大。因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一个世界历史性的命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私有制与市场经济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有的人认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过于超前,或这一宗旨根本就无法实现,因而可以忽视或弱化对这一宗旨与理念的宣传。从世界历史眼光来看,这种想法和做法是极其短视而有害的。

其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觉将人民群众理解为世界历史的主体,是在洞悉了世界历史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提出的价值命题,它是一个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有机统一的命题。毛泽东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体现了其对世界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与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高超智慧。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现代化过程中,历史与价值的矛盾一直困扰着政治家和思想家们。特别是近代以来的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现代化过程中,历史进步是以恶的力量来推动的。其实,正如马克思曾指出的,资本自来到人间,从头到脚每一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但资本主义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市场经济带来了经济效率的提高与物质的繁荣,同时却导致了道德的沦丧与价值的失落。在理论领域,人们陷入了所谓的“历史尺度”与“道德尺度”谁当优先的争论。可以说,直到今天,人们依然没有能够走出历史与价值的二律背反。根本原因在于,人们没有超出资本主义的历史背景去讨论问题,依然受当代世界市场、私有制、自由主义以及中国封建主义如官体位思想的影响。其实,只有从世界历史眼光出发,才能走出这种历史与价值的二律背反。毛泽东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洞悉了历史与价值的辩证法,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这一思想将人民看作世界历史的主体,将共产主义与人类解放作为世界历史的发展方向,从根本上为解决人类有史以来的历史与价值的矛盾提供了一条合理的思路。毛泽东强调人是历史发展中的决定性因素,人民群众是世界历史的主体。他认为:“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①他虽然划分了三个世界,但同时认为各国无产阶级与人民群众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他指出:“人民,

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毛泽东看到,人民的力量要团结和凝聚起来,又必须依靠自己的政治组织共产党,所以他高度重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中的核心领导作用。但他更加强调人民群众的基础作用,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主张共产党应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并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他说:“应该使每个同志明了,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应该使每一个同志懂得,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因此,毛泽东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命题具有世界历史意义。它不是一个简单的道德说词,而是在正确把握世界历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共产主义实践运动的理论表达。

最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实践上将个人利益与人类利益有机统一起来,解决了个体与类的历史矛盾。在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历史时代,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还存在着对抗,正如马克思指出的:“随着分工的发展也产生了个人利益或单个家庭的利益与所有交往的人们的共同利益之间的矛盾??只要人们还处在自发形成的社会中,也就是说,只要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还有分裂,也就是说,只要分工还不是出于自愿,而是自发的,那么人本身的活动对人来说就成为一种异己的,与他对立的力量,这力量驱使着人,而不是人驱使着这种力量。”在这个阶段,旧式分工依然存在,个体与类之间的对抗关系没有解决,人类的发展是以牺牲个人乃至整个阶级的发展实现的。所以,马克思说:“只有在伟大的社会革命支配了资产阶级时代的成果,支配了世界市场和现代生产力,并且使这一切都服从于最先进的民族的共同监督的时候,人类的进步才不会再像可怕的异教神像那样,只有用被杀害

④者的头颅做酒杯才能喝下甜美的酒浆。”在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条件下,当每一个共产党员

甚至每个人都能全心全意为社会和他人服务时,同时也就是在为自己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将服务者与服务对象关系在社会中统一起来。社会主义的标志是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这意味着人民群众的个人利益、一部分群众的集体利益与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国家整体利益之间,是根本一致、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着的。人人既是服务者,又是服务对象。“为人民服务”从根本上具有了人民群众“自我服务”的性质,即全体人民通过分工和相互服务而实现自己共同的福利。因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仅不会埋没人的个性,而且能够造就个人社会关系与能力的全面性,让每个人的需要和生活同整个世界历史联系起来。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人民中达到普遍自觉和认同,马克思所讲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前提” ⑤才能最终实现。

三、简短的结论

综上所述,理解毛泽东提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需要有一种世界历史眼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一个世界历史性的命题,它内在地融贯了马克思主义对世界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洞悉与对人类自由解放的共产主义理想和追求,同时也渗透着毛泽东根据世界与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需要对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论、中国民本思想与乐于助人的优秀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因而这是一个极富智慧与远见的命题。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理应成为每一个中国共产党人的最高行为准则。每一个中国共产党人,都应从世界历史高度去理解并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力的宗①

③①②③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31页。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6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5页。

④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66页。

篇三:服务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迈好军旅生活第一步

服务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由我军的性质决定的

我们知道,军队是执行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任何军队都是从属于一定阶级并为这个阶级的利益服务的。我军是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人民军队,历来以党的宗旨为宗旨,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毛泽东同志曾把人民比作“上帝”;邓小平同志曾把人民比作“母亲”;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就包括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胡主席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 o周年的讲话中指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革命军队,是革命的依托、民族的希望。其中“服务人民”,就是指明了我们这支军队的宗旨。我军为什么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唯一宗旨呢?

我感到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 全心全意为人民暇务,是坚持人民军队性质的集中体现。我军来自人民,忠于人民。早在建军之初,我军就公开宣布,“红军宗旨,民权革命”。当时“打土豪、分田地”,就是要让广大贫苦农民有田种,有饭吃,翻身做主人。在那漫长的革命征途上,我军爱人民为人民,写下了无数动人的篇章。这里,我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在我们人民解放军的编制序列中,有一个特殊的连队。它以一个小村庄命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始终保持着特殊的编制一个连8 2个人。这个连队,就是“刘老庄连”。那是在抗日战争的一次反“扫荡”中,新四军某

部4连8 2名官兵,为了掩护乡亲们转移,在苏北的一个小村庄刘老庄,与3000多日寇展开了殊死搏斗。他们整整血战了1 3个小时,打退了敌人6次冲锋。最后,日军在一片狼烟中冲人了阵地,那里没有举手的活人,只有倒下的勇士,我82名官兵全部壮烈牺牲??烈士的死,换来了人民的生。朱德总司令说,刘1老庄战斗,是我军指战员英1雄主义的最高表现。为了悼念这些英雄,乡亲们整整戴了三个月的黑纱。村里的青年踊跃报名参军,从此,就有了“刘老庄连”。

和平建设时期,我军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保持了无产阶级军队的性质。上海刚解放的时候,十里洋场,酒绿灯红,被称为一个“大染缸”。

那时,有人预言,共产党的军队进了上海,就要“红着进来,黑着出去”。某部八连,奉命进驻上海南京路。他们身居闹市,一尘不染,始终保持了人民军队的本色。现在,让我们来看一段纪录片(播放南京路上好八连纪录片)。这就是“南京路上好八连”。毛主席专门写了一首诗《八连颂》,其中写道:“好八连,天下传。为什么?意志坚。为人民,几十年。拒腐蚀,永不沾。”我军为什么能够

“拒腐蚀,永不沾”呢?就在于我们“为人民,几十年”,就在于我们始终坚持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第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军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我军是高度集中统一的武装集团。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我军之所以能够团结一致,英勇作战,就在于我们有着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的共同目标。这里我给大家讲一讲长征初期血战湘江的故事。湘江之战,打得非常惨烈,中央红军由8万多人减少到3万多人,滚滚的江水都被鲜血染红了。当时红军担任后卫任务的,是红5军团第3 4师。为了掩护主力部队过江,他们死死顶住尾追的敌人,结果被阻隔在湘江以东,一直战斗到最后。红军师长陈树湘身负重伤被敌人抓住了。为了保持革命气节,他趁敌兵不备,悄悄把手伸进裹着绷带的伤口,摸到自己温热的肠子。猛一使劲,扯断了肠子,就这样壮烈牺牲。同志们,什么叫惊天地泣鬼神啊?这就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这种壮举,来自于革命战士对人民的热爱,对人民的忠诚!

正是由于我们有为人民利益而战的共同目标,在我军才形成了官兵一致的新型内部关系。红军长征路过一个地方叫云中山。当时北风呼啸,大雪纷飞,有位同志穿着单薄的衣服冻死在一棵大树下。上级首长路过这里,看到这个情景十分气愤,命令马上把这个单位的军需处长找来,要追究他的失职责任。周围的同志含着眼泪报告说:不用找了,这位冻死的同志正是军需处长本人。他把能发的衣服都分给战士们穿了,没有给自己留下一件。正是这种在共同基础上形成的同志情,战友爱,使我军坚如磐石,无往而不胜。毛主席在回顾长征时,曾深情地说:“成千上万的烈士,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地牺牲了。这种精神一定会感动全中国人民,感动全世界人民。这种正义事业是必定要胜利的!”

第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军得到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的根本原因。 我军为人民的利益而战斗,就必然与人民群众建立鱼水情谊,就必然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就必然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抗战时期,有位拥军模范

叫戎冠秀,被人们称为,“子弟兵的母亲”。在一个漆黑的夜晚,战场上抬下来一个重伤员。戎冠秀像照看自己的孩子一样,给这位伤员喂水、喂饭。天寒地冻,她把女儿身上的棉袄脱下来,裹在伤员脚上。伤员苏醒了,他感动得热泪盈眶,连声呼唤“妈妈”。像这样的故事,在我军的历史上可以说是举不胜举。大家都知道,淮海战役中,人民解放军以60万兵力,打败了80万国民党军。我们为什么能创造这样的战争奇迹呢?就是因为我们得到了民心民意的支持。在我军6 0万兵力后面,还有5 4 O万支前民工。他们挑着担子,推着小车,紧紧跟着解放大军前进。如果把当时的运粮车队排成5行,就可以从北京一直排到南京!有位支前民工叫唐和恩,他每到一个地方,就把当地的地名刻在随身携带的一根小竹竿上。战役结束以后,这根竹竿上密密麻麻地刻着山东、江苏和安徽三个省的88个主要城镇和村庄。陈毅司令员动情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我军为什么能够战胜强大敌人,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最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来自人民、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所以,我们新战友,从入伍的第一天起,就要把服务人民牢记心头,自觉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点击查看更多:学习为人民服务心得体会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范--张思德的故事相关范文》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4002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