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工作总结 > 农业局2017年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总结 正文 本文移动端:农业局2017年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总结

农业局2017年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总结

2017-04-27 07:06:28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农资打假专项治理工作总结(农科所)

大兴区土肥工作站关于开展2011秋冬季节

农资打假专项治理工作总结

为落实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秋季行动的通知》,大兴区种植业中心土肥站结合本辖区和本行业实际,按照《2011年北京市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方案》和《北京市农业局关于做好“打四黑除四害”打防管控一体化专项行动工作的通知》具体要求,根据辖区内秋冬农业生产和农资需求特点,认真开展了农资打假专项治理秋季行动。

一、 行动成效

1、专项治理与“打四黑除四害”相结合

结合“打四黑除四害”行动与2011秋冬季节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大兴区种植业中心土肥工作站共开展了20次肥料集中检查活动和10次法制宣传活动,共出动执法人员80人次。检查肥料生产企业17家、肥料销售企业252家,发放法制宣传材料10000余份,对大兴区辖区内全部的肥料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做了一次拉网检查。检查成效十分显著,秋季用肥高峰期未发现一例肥料质量投诉案件。

2、肥料执法宣传与监督抽查双管齐下

今年我们加大肥料执法宣传力度,今年下半年下乡执法检查30次,发放宣传材料5000余份,并对全区17家肥料生产企业和252家肥料销售企业进行了执法检查和GPS卫星定位,并对重点生产企业和经销大户加大检查次数和力度。

今年上半年我们对大兴区辖区内的17家肥料生产厂家进行了肥

料监督抽查工作,共抽取肥料样品18个,其中有机肥料样品5个、有机无机复混肥料样品1个、水溶性肥料样品12个。根据10月份反馈的检测结果,结合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执法人员针对抽检不合格的单位做出了相应处理。

3、落实安全生产,加强专项整治检查

大兴区种植业服务中心将专项整治工作提上首要日程,要求相关执法人员将专项整治工作落实到实处,加大对各乡镇肥料生产销售企业的监督力度,每周每天出动执法检查人员2至4名,执法车辆1辆,并要做到三个保证,即:保证每天都有执法人员下乡监督检查,保证按时汇报专项整治工作情况,保证时刻做好解决突发情况的准备。通过对肥料销售企业的检查,发现85%以上的肥料销售企业普遍存在肥料登记证过期的问题,50%的企业存在外地肥料无备案证书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我单位执法人员采用口头警告的形式勒令其限期整改。

二、 工作经验

通过本次专项治理行动的开展,我单位执法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总结出几点经验。

1、在肥料执法工作中,我们本着“打防结合、重在检查”的原则,加大了执法检查的力度。

2、狠抓源头,监控外阜肥料流入本市市场,严格监督其质量,有效地保证了本地肥料市场的稳定。

3、积极组织多部门联合检查,可以提高检查效果和效率。

三、存在问题

在2011秋冬季节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中,我单位肥料执法人员针对辖区内的主要肥料生产厂家和肥料经销商进行了检查,在肥料生产和批发环节未发现明显问题,在肥料销售终端仍存在肥料包装不合格以及肥料登记证和备案证书等证件不全的问题,执法人员对其作出了限期整改决定。

四、 建议

1、加大与上级执法单位的沟通交流机会。

2、加大执法人员培训力度,全年至少组织两次培训。

3、加大执法宣传辐射面积,确保全年每个乡镇组织法制宣传3次。

大兴区土肥工作站

2011年11月21日

篇二:XX市农业执法支队春季农资打假工作总结

XX市农业执法支队

2012年春季农资市场集中整治工作总结

市农牧局:

为认真贯彻全省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按照XX市农牧局《关于印发XX市2012年春季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方案的通知》(武农牧发?2012?30 号)要求,近期,我支队以种子、农药、肥料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为重点,认真组织开展了2012年农资市场集中整治行动,有效维护了全市农资市场秩序。

截至5月底,全市共出动农业执法人员1647人(次),检查农资经营企业1740家,发放农资宣传资料43300多份,培训农资从业人员59人,农业执法人员130人,检查农资品种2170个,整治农资门店113家,收缴违规农资1683公斤,调处农资纠纷15起,查处农业行政案件155件

一、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全国、全省春季农资打假专项整治电视电话会议后,我们结合实际,及时制定了《XX市农业执法支队2012年春季农资市场整治方案》,对各项整治工作从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工作步骤、措施及要求等方面做了周密安排,建立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格局,

确保了农资打假专项整治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加强执法宣传,营造良好氛围。结合春季农资市场集中整治执法检查和开展“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活动、“全省知识产权保护宣传活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现场咨询、现场讲解等形式,对《种子法》、《农药管理条例》、《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进行了宣传,共发放宣传资料7000多份,为560多名群众提供了法律咨询服务,提高了识假辨假维权能力和农民群众质量安全意识。

(三)加强学习培训,提高执法水平。由支队分管领导带队,带领执法人员对各县(区)农业执法人员进行了集中培训,共培训农业执法人员130人。培训采取现场办案和课堂授课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各县区重点农资市场和重点乡镇门店进行了执法检查,从检查方式、检查项目、违法行为判定等方面进行了现场培训,对查出的问题督促县区进行了处理和整改,随后利用课件从执法程序、法律文书制作、自由裁量标准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课堂培训,通过培训,增强了全市农业执法人员的执法意识,掌握了办案技巧,提高了执法能力。

(四)加强种子市场监管,规范经营行为。深入三县一区主要农资市场和重点乡镇,对种子市场“两证两账一票”、种子标签、种子来源、品种审定编号和适应推广区域、种子经营备案书登记情况和种子审定推广等内容进行了认真检查。共出动执法人员240人次,车辆60台次,检查乡镇45个,检查种子经营户125

个,检查品种400个,对种子包装不规范、未按规定备案和种子标识标签不规范的15家经营单位责令进行了整改,调解种子纠纷5起。

(五)加强农药、肥料市场整治,确保安全生产。一是抓好重点农时的监管。从3月中旬开始,深入各蔬菜种植区域,重点检查农药经营者的经营资格、购货发票等情况,开展了农资备案登记,对企业(户)经营的农药产品从名称、商标、成分、数量、生产厂家等方面进行认真检查,从源头上杜绝不合格农资流入市场。二是严厉打击违法经营假劣农药和销售使用高毒农药的违法行为。严查三证不全、一证多用、套用或冒用证号、标签不规范以及“以肥代药”等违法行为。三是依据《XX市农牧局蔬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情况的通报》,与农产品监测中心联合对烟雾剂产品进行了专项整治检查,将添加隐性成份“克百威”的五种烟剂产品进行了追根溯源及销毁处理。在专项行动中,共检查乡镇41个,农药经销点385个,抽查农药标签800多个品种,查处不法经营企业10家,收缴、查扣假劣农药424瓶(袋、盒),限期整改农药经营户6户,抽查复合肥料69个品种,其中无证号产品1个。针对农药、肥料标签抽查中出现的不合格标签的问题,依法进行了查封整改,有效维护了农资市场秩序,确保农民用上放心药、放心肥。

二、存在问题

通过开展春季农资市场集中整治行动,有力地打击了违法行为,遏制了违法势头,规范了市场秩序,但随着市场的变化,仍

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在种子市场中,个别企业种子标签标识不太规范,个别农资经销门店经营档案不健全;二是全市农药经营秩序不够规范,流动销售现象依然存在;农药登记备案不够完善,未能从根本上杜绝农药品种“多、乱、杂”的问题;部分经营者对真假农药无法辨别,难以正确指导农民科学用药;三是农民科学使用农药肥料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今后打算

我们将继续深化农资打假效果,加大执法力度,不断加强对全市农资市场的监督管理,进一步规范农资经营行为,维护农资市场秩序。

一是进一步抓好农业法律法规的宣传。抓住农忙时节的有利时机,以执法检查和查办案件为载体,加强对种子、农药、肥料经营人员专业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使经营者学法、懂法,做到依法经营,守法经营;通过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加强对广大干部群众涉农法律法规的宣传,进一步提高农民群众的法制观念。

二是继续加大对农药市场的执法检查力度。以农药市场准入(登记备案)为切入点,加大对烟雾剂和伪劣、假冒农药的查处力度,全面检查市区周边货运部的农药来源,在源头上杜绝假冒、伪劣农药的流入。同时,积极准备农资经营人员培训,开展农药许可证的发放工作。

三是继续对全市农作物种子市场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依

法进行处理,进一步规范种子生产经营行为。

主题词: XX市农业执法支队办公室2012年6月8日印

篇三:全国农资打假督查情况报告工作总结

农资打假部际协调小组 2001年12月15日

根据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斗争部际协调小组第三次会议的决定,由农业部牵头,会同公安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供销合作总社、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监察部等部局,开展农资打假联合行动。十月份,对全国14个省进行了联合督查,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今年农资打假工作的总体情况

《国务院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决定》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入开展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违法犯罪活动联合行动》的通知下发后,农业部、公安部等五部局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农业生产资料打假联合行动的通知》,就农资打假联合行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具体的部署。各地各部门迅速行动,密切配合,落实责任,在全国范围开展农资打假联合行动。经过几个月的工作,农资打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据对14省的统计,今年农资打假共出动检查人员33.1万余人次,检查各类农资市场1.3万多个,检查各类农资经营网点、门市部27.2万个,检查各类农资生产企业2.46万家,捣毁各类农资制假售假窝点1342个。共查处违法违纪案件31326起,涉案货值5.01亿元,其中10万元以上的案件190多件。查处不合格种子398.1万公斤,劣质肥料2.5万吨,假冒伪劣、禁用和过期不能使用的农药36.85万公斤,伪劣兽药1万多公斤,各种无证冒证和伪劣农机及其零配件16万台/件。为农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4.6亿元。

工作中有以下比较成功的做法:

(一)领导重视,组织工作得力

各地参与农资联合打假部门的领导都较重视农资打假工作,大多数地方成立了农资打假协调小组,设立了农资打假办公室,明确了专职人员,公布了举报电话,将农资打假列为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内容。各省农业厅把农资专项打假作为重点工作抓,以此来促进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职能转变,发挥行政监督职能作用,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服务。形成了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领导总负责,分管领导亲自抓,各部门相互配合开展农资打假的局面。

为了确保农资打假专项斗争顺利开展,各省认真贯彻国务院、有关部局关于农资打假工作的精神,及时将有关精神传达下去,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实施方案,通过联合发文,召开会议等方式安排农资打假工作。

(二)综合执法,农资打假工作逐步规范

近年来,许多地方实行农业综合执法,探索农业行政执法新的运行机制。福建、江苏、贵州等省农业厅成立了农业执法总队。湖南省农业厅今年从厅内各有关执法单位抽调了16名执法人员组成农资打假队伍。全国有77个地(市),815个县(市)成立了农业执法支队、大队。在今年的农资打假专项斗争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山西省为了加强农业执法机构建设,今年2月省委、省政府办公厅以晋办发〔2001〕9号文件印发了《关于加强农业和农村法制建设的意见》,要求各级农业部门结合市(地)、县机构改革,按照“先行试点,先易后难,分步实施,逐步到位”的步骤,力争三年内在全省全面实施集中综合执法,使农资市场的监管经常化、规范化。

四川省成都市编委专门发文组建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落实编制20名,市政府发文进一步明确了编制、人员管理(按公务员管理)和经费问题(纳入财政预算)。该市执法大队成立后,2000年就查处违法案件650起,比1999年增长60多倍,没收、转商假劣农资产品32.4吨,是1999年的6倍;2001年1-9月,查处违法案件1086起,比2000年同期增长30%;没收、转商假劣农资产品94.9吨,比2000年增长192%。

(三)广泛宣传,营造农资打假氛围

为使农资打假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各地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加大了对农资打假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少地方在电视台、电台、报纸上开设了农资打假专栏,加强种子、农药、

肥料、兽药、饲料等农资方面法律规章的普及和宣传,报道农资打假活动信息,并对大案要案、典型案件进行跟踪报道,对制假售假窝点进行曝光。

浙江省农业厅召开了三次农资打假工作新闻发布会,各新闻单位多次派员参加省执法检查组,赴各地进行现场采访和报道。河南省共出动宣传车3865车次,悬挂条幅760个,张贴标语53670条,在广播、电视、报刊上播放、刊登农资打假信息849次,举办大型咨询活动87次,印发法律法规等宣传资料27.91万份。福建省执法总队在省电视台制作了7个农资打假专题节目。广东省农业厅召开了由省工商、质量技术监督、公安、供销社领导与执法人员和新闻记者参加的销毁假劣兽药、饲料及添加剂现场会,公开销毁查获的假劣兽药、饲料及添加剂近100个品种,共25吨,货值100多万元。

(四)突出重点,抓好关键时段的整治行动

江苏省农林厅先后组织开展了5次专项整治行动,在春播期间,开展了以春播用种、夏季作物用肥、春季畜禽用药、饲料为重点的春季打假护农大行动;夏季与省质监局联合开展了肥料专项整治行动;7月至9月开展了农药市场专项整治;8月至10月部署了全省畜牧行业生产资料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秋季开展了以小麦、油菜为重点秋播种子专项整治行动。浙江省农业厅针对养猪户和饲料经销户使用违禁药物、私屠滥宰、违规经营病猪等现象,开展了“劣病毒”猪肉专项整治工作。河北采取整治重点市场,按农时季节,适时开展专项斗争的方式推进农资打假工作。种子整治的重点是玉米杂交种子和抗虫棉种子,主要集中在石家庄市和保定市种子市场以及棉花集中产区;农药整治的重点是“三证”不全、假冒伪劣以及国家禁用的产品,主要集中在农资专业市场以及生产工艺落后、群众投诉较多的农药生产厂;肥料以复混肥料、叶面肥、微生物肥料为重点,以登记证号、产品标识和使用说明为主要内容,主要集中在专业市场;农机及零配件集中检查生产和销售企业(网点)、农机维修市场和有影响的农机市场集散地。

(五)集中力量,加大大案要案查处力度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积极与工商、质监、公安、供销社、经贸委等部门紧密合作、协同办案、联合执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江苏省公安系统全年出动2000多人次进行农资打假执法活动。四川、重庆两省(市)都十分重视大案要案的查处,四川省查处典型案件16起,重庆市查处典型案件6起,国务院领导同志批示的四川宜宾县水稻种子案、重庆国威农药案和四川省武胜县杂交玉米种子案等三起案件都迅速按有关法律程序进行了查处。 农资打假涉及的范围广。各省在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农业、技术监督、工商、公安、监察、畜牧、饲料、农机、供销等部门互相配合,立足本职,积极行动,共同开展打假整治工作,形成了合力,使农资打假效果显著。湖南省华容县制售假农药案的侦破就是技术质量监督部门依法查处,公安、监察、农业等部门密切配合,各部门联合行动取得的成果。经侦查,犯罪嫌疑人到案发为止,已产销杀虫脒170多吨,销售货值71万多元。犯罪嫌疑人被公安机关收审,涉案的国家工作人员多人受到党纪、政纪处理。 针对农资打假工作的特点,为提高办案速度,提高办案效果,各级农业部门无论在市场检查还是在典型案件查处过程中,都主动取得当地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公安等部门的支持和配合。河北今年查处的标值10万元以上的大案要案,基本上都是农业、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联合办案,相互支持,积极配合的结果。山西省农业部门在工商、公安部门的密切配合下,整顿忻州市忻府区奶牛市场取得了良好效果。

(六)依法行政,确保农资打假工作持续健康进行

为了进一步规范农资市场,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各省加快了一些配套法规的建设,加强了对执法人员的培训,提高了打假人员的素质。许多省根据《种子法》、《渔业法》、《农药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先后出台了可操作的配套的地方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为了规范行政执法工作,一些省还建

立了农资打假工作制度。如江苏省农林厅建立了打假信息报送制度,要求县农业局每周五报市局,市局每周一报省厅,对于重大突发情况和重大事件即查即报,并根据事态进展随时续报。为确保农资打假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各省还加大农资打假工作督查力度。江苏省采取自查与抽查相结合、一级督查一级的方式今年已组织了两次督查活动,除检查面上工作外,重点对领导批办案件、上级交办案件、大案要案进行督查。

为了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各地举办了形式多样的培训班。河北省今年组织了1095人次的种子法知识培训和576人次的种子检验知识培训。山西省农业厅今年举办了5期执法人员培训班,有1200名市(地)、市县执法人员和分管农业执法的领导参加了培训。

一些省制定了农资投诉(举报)案件的登记、处理程序等制度。使农资打假案件做到事事有落实,件件有结果。

福建省农业执法总队印发了《福建省农业执法总队科室、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及内部管理规定》,包括了总队科室的责任制,人员岗位责任制、人员工作守则、“十不准”规定、学习制度、办公室管理制度、队务会议制度、受理投诉或举报工作人员岗位工作制度、外勤执法人员岗位工作制度、罚没物品交接管理工作人员岗位工作制度、案件受理工作人员岗位工作制度、文件或文书管理工作人员岗位工作制度等17项。

二、农资打假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资市场、农资产品问题仍很严重

从督查情况看,农资管理和打假面临的形势仍很严峻,由于农业生产资料,量大面广,假冒伪劣由来已久,并逐年呈蔓延趋势,许多领域的问题积重难返。虽然今年全国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农资打假行动,但还有许多值得研究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是农资经营主体不规范。目前农资市场无证经营或超越经营范围的现象仍然很突出,不具备经营资格和经营条件而挂靠经营的现象比较普遍,非法经营者在农资销售旺季走村串户销售农药、化肥的现象比较严重。

二是经营行为不规范。销售过期、失效农药和劣质种子坑农害农的现象不断出现;农资和百货混合经营现象不在少数。兽药经营中的主要问题还有兽药、人药同时经营的现象。所有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农资市场的经营秩序,如:

(1)无证生产和造假状况还比较突出。制假售假活动由公开、半公开向地下、半地下,组织性、隐蔽性、对抗性增强,手段趋向智能化,增加了打假工作的难度。

(2)假冒伪劣农资充斥市场的状况尚未根本扭转。农业部今年春夏对市场上的农药质量抽查结果显示,不合格农药为16%,有1/5的单位经营了不合格农药,这些是在合法的经营单位里抽出的登记过的农药产品,非法生产和经营的假劣农药就更多了。据陕西省畜牧部门抽查,“九五”期间,兽药质量抽检合格率为77%;近期对市场质量抽检合格率为50%。青海省西宁市经销的蔬菜品种近百种,但通过审定的只有20多种,大部分种子没有生产许可证,没有标签。

(3)农资产品标签不规范。农业部今年抽查了2586个农药标签,不合格率为54.6%,有的地方农药标签不合格率高达80%。有的擅自修改已审定的标签内容,有的扩大使用范围,有的盗用、冒用他人登记号,有的用一个登记证用于多个产品,还有的采用光写商品名而不写含量和使用情况等欺骗手段坑害农民,严重干扰了农药市场的正常秩序,危害了农民利益和农业生产安全。引起了农民与合法生产企业的强烈不满,国务院领导对此高度重视,责成农业部立即进行整顿。

(4)误导消费的广告多。主要是兽药和农药表现最为突出,虚夸产品质量的不少。有的企业还用“农业部推广新产品”、“中国农学会推荐产品”等来误导消费者。

(二)少数农业部门对开展农资打假的认识还不到位,执法意识薄弱

一些地方认为农资打假是工商、技术监督部门的事,和农业部门关系不大,有的地区和

县级农业部门甚至放弃法定职权,不闻不动,根本没有安排部署和组织检查。农业各行业之间发展也不平衡,地区间发展也不平衡。

(三)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严重

由于受利益的驱使,一些地方对农资制假售假不仅不打击,而且还加以庇护。如有的农药生产厂家在生物农药中添加大量化学农药,使用在禁止使用的作物(果菜)上,坑害消费者。当检查发现后,地方出面说情、辩解,难于处理。另外,农业部门内不少单位也经营农药、兽药、种子、肥料、农机及零配件等,有不少单位,既进行经营活动,又有管理职能,还有的审批、登记、检测、监督集一体,使本应互相制约的监督机制失效。

(四)农资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在农资打假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按现行的农业法律法规无法处理,如化肥、农机质量管理等尚缺乏相关的法规和强制标准,农药、饲料、水产种苗等其他农资管理相应的配套办法或实施细则也要修订和完善。渔药、渔具市场的监管不明确,个别地方存在空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有的一些农资产品管理法律法规已不适应当前农资生

产和市场监管的要求。

(五)参与农资执法的机构多,执法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国务院抓农资执法、打假的机关如工商、技术监督、供销和农业部门等多个单位。农业部门内又分散在种子、土肥、植保、蚕种、畜牧兽医、饲料、农机、渔业等多个机构。但真正对农资市场和生产单位的执法起震慑作用的不多,力量分散,多部门协调困难,责任不明确。适应农资执法特点要求的,既具备必要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较强的法律素质,又具有为人民服务宗旨观念和较强的职业道德水准的执法人员缺乏。

督查中也发现一些地方部门之间配合得不是很好,案件主办单位与协办单位沟通不够。有的省反映,由于各部门各自行使管理职能,缺少沟通与协调,往往出现多部门对同一行政管理对象多次检查的情况,生产、经营单位意见很大。此外,农资打假工作多部门操作,部门之间通气不够,发文多,部分内容交叉重叠,形式主义的东西也不少,工作实效不高。有的反映泛泛的执法检查多,实际查处的案件少。农资质量抽检工作开展不够,结果公开不够。多数地方的农资执法,仅仅检查销售机构,从销售机构查出农资产品质量问题时,对销售者做出处罚后便草草收兵,不再顺藤摸瓜,追究更深背景和生产者的责任,使更大违法者逃避了法律制裁,制假售假的源头未得到有效控制。形成了农资违法案件中,小案多,大案少的假象。

(六)农业行政执法缺乏必要的经费和装备,执法机构不健全,执法队伍不稳定 各地普遍反映,缺乏农资打假专项经费,缺少必要的交通、通讯、取证等工具,抽样检查、假劣产品的销毁、联合执法等系列费用难以解决。参加农资打假的人员大部分是临时从各系统抽调的,执法意识不强。

基层反映,上级多头管理,缺乏统一的系统的农业行政执法指导,影响了农业执法的顺利进行。

三、农资打假工作的改进意见

(一)从“五不放过”入手,找准农资打假切入点

这次督查组共带回102个需要督办的案件,至目前已有85个查处完毕,剩下的17个,还将继续督办。有关领导批转的案件有10起,有9起通过督办已依法查清并进行了处理,还有1起正在查处中。各地投诉的转有关业务司局的案件10件,已有1件查清,其余9件正在追查中。

我们将对这些案件进行分类总结,追根溯源。

在大案要案查处过程中,各级农业执法单位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查处的同时,对于该移送司法机关的案件要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并与司法机关保持密切联系,了解案件的处

理结果,还要认真查清伪劣农资源头和流向。对于源头非本省、市、县辖区范围内伪劣农资,要及时向有关省或市、县通报情况,请其他省或市、县查清和处理,或请上级单位处理。 要做到查处的案件有始有终,办事程序规范,档案齐全。对领导批示的重大案件,要及时研究处理,做到件件有结果。

(二)建立农资市场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尤其是我国已加入WTO的新形势,建立农资市场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是十分迫切和完全必要的,这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的农资打假方式只能是暂时的应急措施,今后要从机构设置、人员调配、管理机制和经费保证等方考虑这个问题。

在当前农资市场秩序混乱,假冒伪劣农资猖獗的严峻形势下,组织有关部门,建立联合打假是不可少的。因此,九个部委要继续加强部门间协作,建立联合打假的长效机制,进一步认识农资打假的重要意义,在农资打假方面形成合力。在联合执法检查过程中,各单位应根据各自的职责在执法过程中各负其责,如技术监督部门主要负责好从源头打假和从源头抓质量的工作,工商部门检查营业执照和市场秩序等,农业部门检查经营许可证和生产许可证以及产品的包装标识等。

(三)健全完善农资市场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

结合我国加入WTO后,当前正在清理修改有关行政法律法规文件之机,加速健全完善农资市场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有的省反映,一是尽快制定肥料法;二是出台农机管理、水产种苗等方面法律法规;三是修改《农药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四是制定农药、兽药、种子、肥料等包装标签准则,统一标签规范等。

(四)农资打假的当务之急是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素质

加大农资打假案件的查处力度,关键的是要有健全的执法队伍,大量农资案件的查处需要专职农业执法队伍负责。这是在新形势下,赋予给农业部门的一项新的重要的职能。目前农业执法队伍很薄弱,近两年各级农业部门在农业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如把原来比较分散的农业行政执法职能集中起来,实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建立专职农业行政执法队伍,就是一个成功的经验。从各地实践的情况看,农业综合执法是值得推广的。各级农业部门应结合机构改革和调整,理顺各相关机构的管理权限,明确责任。避免部门间或部门内执法不一致,造成多头执法,损害国家形象。各相关执法部门均应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素质。

(五)加强监督管理,规范执法程序,严格依法行政

一是依法开展农资市场准入工作。对实行许可证管理的农资生产、经营企业,要依法定条件和程序进行审查。对不具备生产经营条件的,不予办理生产经营许可证。工商机关结合企业登记注册、年检换照等工作,对农资生产经营企业进行全面清查。对违法生产、经营者,依法吊销营业执照。对实行许可管理的农资产品,农业部门要认真进行检验、实验、鉴定,对不符合条件和质量标准的,不予办理产品许可、登记手续,不允许进入生产流通领域,从源头上防止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农资产品进入市场。质监部门要按照国务院领导关于从源头打假和从源头抓质量的要求,切实负起责任,加快研究制定必要和有效的管理措施,确保不合格农资产品不出厂。

二是建立农资打假执法责任追究制度。要对农资打假工作不力,消极应付甚至失职渎职的领导干部和有关责任人进行严肃查处。

三是建立农资打假执法情况报告制度。各级农资执法机关要建立农资打假情况月报或季报制度,逐级上报农资打假工作情况、遇到的主要问题、大案要案情况等,以便及时指导和协调。

四是要严格执法,依法行政。执法一定要严,不能以罚代刑,以情代法,不追源头,不


农业局2017年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总结》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3923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 农业局2017年农资打假专项整治

    区农业局上半年农资打假工作总结区农业局上半年农资打假工作总结-总结[]区农业局农资打假·★★★【字体:小大】区农业局上半年农资打假工作总结作者:安智博来源:网络点击数:6...

  • 农业局2017年农资打假专项整治

    农资打假专项治理工作总结(农科所)大兴区土肥工作站关于开展2011秋冬季节农资打假专项治理工作总结为落实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秋季行动的通知》,大兴区种植业...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