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较量无声,纪录片 正文

较量无声,纪录片

2017-04-22 08:28:04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较量无声观后感3篇

较量无声观后感3篇

较量无声>观后感(一)

这一期临朐大讲堂观看的是由国防大学、总政治部保卫部、总参谋部三部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关系研究所最近联合推出的两集纪录片《较量无声》,它通过对苏联解体、东欧剧变、颜色革命、北非之乱原因的解读,揭露美国使用和平演变手段颠覆别国(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政体的事实。主要讲了美国对中国的'政治转基因'战略,以及美国大力推广转基因作物是为了控制他国的粮食市场,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影片深切呼唤中国需要独立思考的学者和个人,要求党员干部坚定信念、立场、价值观,以应对来自西方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在一个半小时的影片结束后,我沉默了,我在思考着中国在改革道路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看了该片后进一步加深了对国家政治形势的认识,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

今后要继续加强自身的政治素养学习,不断用党的理论和政策武装头脑、指导工作、推动实践。自觉用焦裕禄、朱彦夫、王伯祥等先模事迹,照照自己的内心世界,反思差距找不足,坚定理想信念,锤炼政治品格;自觉利用潍坊干部网络学院、临朐e支部、山东科协网等加强研习,把学习变成一种自觉行动。积极参加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单位组织的集体学习,用个人的模范行动去引导周围的同志,以此带动学习型机关建设;多方面宣传邪教对社会秩序的破坏,对人类生命的践踏,引导更多群众崇尚科学,反对邪教。要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作为党组织的一份子,我们要坚决拥护国家的政策方针,在学习和生活中时刻准备着,为加快实现中国梦努力! 作者单位:县科协□ 马勇

较量无声观后感(二)

管理>会计1302B

梁永兰

再次观看《较量无声》,心里的震撼还是一样强烈。从小在温室里长大的我从来不知道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这样触目惊心。在最初的震撼过后,对脚下这片大地的爱正在胸腔里奔腾着,像找不到出口的战马一样叫啸。

从鸦片战争到东方明珠崛起的那些历史在我的眼前变得无比清晰起来。那一片战乱的哀嚎与繁华的欢呼仿佛很近,又仿佛穿越时空般遥远深邃,我在默哀的同时也有深深的敬畏与自豪。很久,我想起了我正在观看一场电影,想起这是在一个太平盛世,想起我是一名大学生,然后,担忧深深袭来。

影片的内容我不想赘述,思路也早已被我忘记。担忧中一个词闪现——居安思危。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富足的年代,但危机却有很多是我们看不见的。我有一个深深的体会,这个世界比我们想象中的美好。我总是能在网上看到一些罔顾道德的事件,并且夸张程度令人无法接受。可是不管是在家乡还是来异地求学,我看到的大多数人都还是善良正直的。我们更多的关注了网络上的负能量传播,却忽视了真实生活中的正能量,在生活中对他人竖起了高高的心墙,这些真实存在的现象都是看不见的危机。正如影片中所说的那样:我们在怀疑自己。

我有幸看过一本书《乌合之众》,书中的主角是群体,都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一个群体的行为特征。一个人能明白的是非观,一个群体却不一定能明白。所以说一个群体的团结之力是毁灭还是拯救,还得看这个团体的旗帜是什么。把我们大学生看作是一个群体,我们就需要有正义的是非观来引导。我们要警惕成为一个没有正义是非观的群

体中的一员。

作为大学生,自身修养很重要。少年强,则国强不是一句>口号,是历经时间验证的深刻体会。面对如此无声的较量,我们不会忘记我们的阵营,同时也要为从前辈的手中接下这种较量做好准备。教育的目的从来只有一个,教我们更好地肩负起我们的未来。这部影片不仅给我们的心灵一个冲击,也让我们更好地明白我们的责任。且不去评论那些历史如何,我们要接受未来的挑战,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途中做一块砖。较量无声观后感(三)

管理会计1302B

韩玥

在第三次的团课中,我观看了这部《较量无声》的纪录片,这已经是我第三次观看了,每观看一次,我总会热血沸腾,内心久久不能平复。观看之余,我也总会反省一下,作为祖国新一代的建设者,我们真的以为所处的年代安定和平?其实不然,而是在这种文化相互渗透和信息共享的背景下,软战争才开始慢慢拉开序幕。

这部纪录片清楚的阐述了美帝国主义的亡华之心,它以苏联倒台的历史原因及过程作为开篇的阐述,在立场坚定而又正直明确地指出美国亡华的野心的同时,也在为我们每一个未来接班人敲响警钟。纪录片中有一句话让我听后大受启发:'一个放弃了政治旗帜放弃了理想信念放弃了思想武装和敌我意识,最终又迷失了自己迷失了对手的政党;一个不是自我完善而是自我否定,不是锐意进取而是固步自封,不是相信人民的力量而是相信西方的神话进而失去了执政根基的政权,一步步走向衰落和覆亡是必然的。'这让我同时联想起纪录片中邓小平说过的话:'中国只要不走改革开放,不走现代化建设,走任何一条路都是死路。'这更加坚定了中国的社会主义不是苏联社会主义的翻版而是中国自己对社会主义制度和改革开放国策的自信。

通过《较量无声》这部纪录片,我越发意识到青少年建设中国的重任。'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的精神风貌,责任担当直接关乎国家的未来。所以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我们在谨记习总书记的'八字箴言','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牢固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这个隐藏着很多诱惑性,似是而非的谬误和浮躁的社会中,学会明辨,学会笃实,不要辜负自己的理性,不成为美帝国主义实行亡华手段的利用品。

习主席的八字箴言尤其提醒我们青年时期就是学习的黄金时期,处于大学时代的我们更要抓住机会利用好一切学习资源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并且注重品德修养,做个益于人民和社会的接班人。在这个充满诱惑性的浮躁性的社会中,每走一步都要三思而后行,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最后,一直秉持着艰苦创业的精神,在艰苦奋斗中提炼自己,付诸于行。

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才能有资格成为中国未来的希望,不辱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美好今天;才可以将反华亡华的野心和阴谋扼杀,为中国的崛起添砖加瓦!

篇二:1403班《较量无声》观后感汇集

今天,和同学们一起花了接近两个小时看完了《较量无声》,放最后一个字谢幕,顿时才感觉神经松弛了下来,才发现,自己看得时候有多紧张,可以说,有很多感悟和危机感。

当初一直很郁闷学校为什么要强调一定要看要写,现在看完之后,才发现这是必须做的,也的确需要写一点东西了吧,看看当代90后00后,我的确是有一种危机感降临。

从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建立,到苏联解体,再到中国改革和崛起,短短一个世纪,一个新名词传遍世界的各个角落-社会主义,这个被公认为最先进的思想理念,被贯彻进每个国人的心中,为了建立一个社会民主的国家,无数人前赴后继,苏联的解体,无疑给我们敲响了一个警钟,在无形中告诉我们有一种较量是无声的! 美国作为全世界第一强国,绝不是徒有虚名,经济第一的同时,他也是所有国家最忌惮也是最想交好的国家,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无疑是美国最大的对手,考虑到苏联的教训,我们最需要提防的也正是美国,提防美国的无声较量,有人说,美国动摇不了中国第一代第二代人民,但可以动摇第三代,思想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从思想上打击和改变一个国家,所以,我们做为祖国的第三代接班人,肩负的责任是重大的!

看完较量无声,让我坚定了信念-让祖国更强,只有这样,别人才不敢打我们的主意!

陈蔚2014114010301

如今的中国以世界大国的身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表面看似风光无限,但实际上危机四伏,可谓是正值内忧外患之际。

内有台独分子、西藏达赖等狼子野心之徒,邻有日本、朝鲜、菲律宾等居心叵测。最为棘手的莫过于"世界警察”——超级大国美国对中国的虎视眈眈。

生灵涂炭的战争会让人民陷入水深火热的生活,而没有硝烟的经济、文化战争的杀伤力并不见得会比较弱。

中、美作为世界上两个影响力非凡的大国,绝对拥有毁灭地球的战斗力。但两败俱伤,自寻死路绝不是他们会做的傻事。美国选择了用使苏联解体的相同手段来对付中国,企图故技重施,不费吹灰之力的整垮中国经济。但是中国的生命力比苏联要顽强的多。于是,美国转变策略,暗中鼓舞并支持台湾、西藏独立,脱离中国政府的统治。以此来瓦解中国的政权,做到各个击破。但终究没能成功成功。

一计不成又该一计。现在的美国运用软实力武器——文化渗透,瞄准了中国的青少年们。在不知不觉中,我们似乎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思想。。不可否认的是,现在崇洋媚外的风气充斥着中国,不仅仅是青少年,就连一些中老年人也受到了"同化”。

"今日中国之责任,不在他人,而且在我少年"。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多多关心、留意国家大事,关注国际形式。我们有责任和义务,自觉抵制国外不利于祖国的思想、文化渗透,肩负起祖国的使命!

生科1403 蔡晓璇 2014114010302

观《较量无声》后感

邓小平的改革开放理论,为新中国增添了新的活力。过去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了中国经济的衰落,军阀的腐败,生活状况的落后,导致中国与世界先进国家脱轨。而邓小平同志意识到了闭关的极大弊端。提出对外开外,所以人们把他称为新中国总的设计师。只有对外开放,才能借鉴他人的先进,跟上世界的步伐,不至于做个装在套子里的人。邓小平同志为了中国的日后繁荣付出了全部精力的力量,他是值得每一个国人尊重和敬佩的。他明智的决定,使中国向前迈了一大步,改善了农村的生活状况。不管是国家还是个人,都不能把自己封闭起来,一定要以一种开放的心态接受和借鉴他人的优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一天比一天强大。闭关只会导致衰落。

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要不断反思和改善自我。

白勤水凤2014114010303

《较量无声》观后感

较量无声是一部写了中国与美国的社会格局间的关系的一部令人震撼和深思的电影!我班同学在团支书的引领下在4月27日对此作品进行了观看。本作品通过苏联解体的历史事件引出主题,揭露了美国使用无硝烟战争对中国进行各方面的控制的政治野心!

从电影里可以看出美国征服目光长远、野心勃勃,对中国蓄谋已久,立志要打垮中国人。因此,他们采取了政治渗透、文化渗透和互联网控制等一系列措施对中国人进行控制!而反观中国人,特别是当代大学生,有多少人了解我们现状和他国国情?大学生是中国的新鲜血液,可有多少人有着远大的理想,在大学里真正学到点东西?毫无理想、贪图享乐、上课玩手机、课后抄作业等等已经成为大学生中的普遍现象!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与美国曾从死对头变成了短期的好朋友,再从好朋友僵持进了不和谐状态。其实从头到尾,美国都没有放弃颠覆中国中国社会主义政权的目标,在世界和平的格局下有序地谋划着一场悄无声息之战。无硝烟战争!听着都令人觉得发指。因为,偌大的中华民族,真正认识到民族危机的人,不多!

试问:国诺不存,何以为家?美国与我们之间,是一场无声的较量,是一场关乎中华民族存亡的一场较量!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作为中国人,特别是祖国新一代,我们一定要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不断地汲取知识与技能,团结起来,振兴中华! 2014114010304吴真真

观《较量无声》有感

看完《较量无声》之后,我颇有一些感慨。原来,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也有这样毫无硝烟却让人毛骨悚然的。表面让人向往的美国文化,背后居然隐藏着巨大的阴谋。作为中国青年的我们,应该有着比较清醒的意识,不能盲目跟风,要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做好祖国的接班人。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能让他人左右自己,要有明确的好坏分辨率,不能被他人控制思维,成为他人手中的利剑,反而伤害了自己的祖国。

作为新一代的我们,要有求实创新的精神,在奋发中向上,在实践中赶超。落后就要挨打,所以只有变得更强大,别人才不敢欺压,才不敢为所欲为。

王雨2014114010305

篇三:《较量无声》观后感

《较量无声》观后感

《较量无声》是国防大学、总政治部保卫部、总参谋部三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关系研究所最近联合推出的两集纪录片。我有幸得以观看此片,在此谈谈自己的感受。

作为有宋以降数代君王的执政教科书的《资治通鉴》里曾有这样的精彩记载:

上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曰:“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徵对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玄龄等拜曰:“陛下及此言,四海之福也。” 文字并不艰涩难懂,诘屈聱牙。总结其精髓仅有七个字:“创业容易守成难”。中国有句古话:“兴家好似针挑土,败业如同水推沙。”这一道理不会随着世事变迁而有更易。古代的朝代更替,兴盛衰亡。都隐喻着这一道理。当然,这一哲理放到当今社会也说得通。并且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党,也正面临着守成艰难的严峻问题。 众所周知,中国近代是中国有史以降最屈辱、最艰难的时期,相对的,也是最进取、最无畏的时期。那个年代的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当时的社会情况可以用“盗贼蜂起,奸雄鹰扬,社稷有累卵之危,生灵有倒悬之急。”来形容。面对着外有列强进犯,内无劲

旅抵御的艰难境地。中国共产党站出来了。近代中国在中华人民的共同努力和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水深火热中,披荆斩棘,开辟出了一条胜利的道路。无数革命先烈为这一伟大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公元1949年10月1日,作为中华儿女的我们必须铭记这一天,当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的时候。普天同庆,万姓欣然。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独立了,我们从此站起来了。但是,我们的独立带给人民幸福的同时,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也不得不开始面对又一艰难境地——国内事业百废待兴,国外强敌虎视眈眈。《较量无声》这一纪录片就客观理智的剖析了新中国所面对的国际“较量”。

该片没有过多的讲述中国共产党“创业”的艰辛历程,而是一针见血的点出了我们现在所面临的严峻考验。一针见血的指出了美国政府的霸权体系对国际局势的恶劣影响。该片一开始便直接点出:“中国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过程,必然始终伴随与美国霸权体系的磨合与斗争,这是一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世纪较量。”

片中对苏东剧变、颜色革命、北非动乱、藏独疆独等自我国建国以来世界范围内发生的巨大变革做出了详尽、理智、客观的阐述和分析,并与中国的国情和社会实际相结合,分析这些事件对我国的重要影响。

该片开始便讲述了苏联解体的来龙去脉和其真正原因,对叶利钦及戈尔巴乔夫导致的这场世纪大变局做出了准确的历史定位,在讲述这一事件的时候,片中有这样一句话:“一个放弃了政治旗帜、放弃

了理想信念、放弃了思想武装和敌我意识,最终迷失了自己,又迷失了对手的政党;一个不是自我完善,而是自我否定,不是锐意进取,而是固步自封,不是相信人民的力量,而是相信西方的神话,进而失去了执政根基的政权,一步步走向衰落和覆亡则一定是必然的。”中国人自古便有以史为鉴的习惯,而面对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这样的世纪变局,我们绝不能只是叹息抑或哀婉,我们需要做的是以此为鉴,记住教训——无论何时都要坚持自己的理想信念,坚持自己的思想武装,坚持自己的政治旗帜,这样才有可能屹立于民族之林。

该片的第二部分重点分析了中东和东欧地区的颜色革命。颜色革命,又称花朵革命,是指21世纪初期发生在独联体国家和中亚地区的以颜色命名、以和平和非暴力方式进行的政权变更运动。参与者们通常采用一种特别的颜色或者花朵来作为他们的标志,通过非暴力手段来抵制他们所认为的独裁政府,拥护民主、自由以及国家的独立。目前颜色革命已经在塞尔维亚、格鲁吉亚、乌克兰和吉尔吉斯斯坦这几个国家取得成功,推翻了原来的亲俄罗斯政府,建立了亲美国的民选政府。这些变革虽然发生在国外,但外交无小事,国际格局的任何细微变动都有可能是一个改天换日的大事件的导火索,无论何时都不能掉以轻心。何况这些革命事件就发生在我们的“邻居家中”。“颜色革命”背后往往有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支持。近日乌克兰总统选举,亲俄罗斯的反对党候选人亚努科维奇东山再起,险胜亲西方的季莫申科。这表明了“颜色革命”的褪色。但这不能成为我们放松懈怠的理由,面对美国的政治文化输入,我们仍应严阵以待。

片中另一个引起我注意的问题是“藏独”和“疆独”问题。我们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众多带给我们多样文化的同时,也带给了我们许多问题:如何管理?如何协调各族关系?我们一贯奉行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而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就是民族团结。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深信“天下一家”,我们的祖先从一开始就清楚的了解这一概念。试想一下,如若不是如此,古代生产力水平那么低下,各地之间语言、文明差异那么大,中国如何能总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以庞大辽阔而又相对稳定的疆域、不间断的文明雄踞世界东方数千年。相反,欧洲和伊斯兰世界即便在科技文化水平相当发达、并有统一的宗教信仰的前提下,仍是各自为政、彼此纷争不休,甚至于种族大屠杀。这两种不同的传统,在时过境迁之后,仍然悄然保留。但这其中就有了这样一个矛盾:我们自古信奉“天下一家”,那为何还会有个别民族在“争取”独立。笔者认为,究其原因,主要还是西式民族理念的软输入。这亦是美国对我国文化输入的一部分。显而易见的是,他们的文化输入对我国的确造成了冲击,其冲击力也不可谓不大。伴随着西式民族理念在中国的深入人心,特别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民族主义思潮的盛行,“民族自主自立”的暗流在中国大地上逐步形成。疆独、藏独愈演愈烈,恐怖惨剧屡屡上演,这只不过是“先知先觉”、首先发威而已。但愿被称为“汉族”的主体中国人不会出现“闽族”、“粤族”、“湘族”,甚至于“台族”、“港族”等以及所谓的民族独立解放运动。

影片观罢,我沉吟不言。片中所讲述的各个事件,大多数都发生

在我出生之前,即便有感触但还是不深刻。但前几年的各种政治问题,钓鱼岛争端,南海诸岛主权争端,邻国朝鲜的核武器问题,藏南问题等不胜枚举的争端,这些事件我仍历历在目,回想起仍心有余悸。这些事件的发生,让我们不得不认识到,这个年代仍不是天下太平,表面的和平之下仍有危险在暗涌。而除却这些政治上的问题,中国的社会也并不安宁,近几年的经济低迷,通货膨胀。诸多原因引起的暴恐事件层出不穷。这一桩桩、一件件事件给我们的政府带来了许多难题。但“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面对这些问题我们绝对不能畏葸不前,中华民族人的智慧历来都是令人称道的。尤其是我们这些当代大学生。我们这一代人,到了独当一面的时候了。

我们从哪里来?为何而来?

我们到哪里去?应怎样去?

历史始终在等待和记录着我们的回答!


较量无声,纪录片》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3521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较量无声,纪录片
相关文章
  • 较量无声,纪录片

    较量无声观后感3篇较量无声观后感3篇较量无声>观后感(一)这一期临朐大讲堂观看的是由国防大学、总政治部保卫部、总参谋部三部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关系研究所最近联合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