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小学课文陈子昂座右铭
唐代陈子昂《座右铭》
事父尽孝敬事君端忠贞
兄弟敦和睦朋友笃信诚
从官重公慎立身贵廉明
待士慕谦让莅民尚宽平
理讼惟正直察狱必审情
谤议不足怨宠辱讵须惊
处满常惮溢居高本虑倾
白珪玷可灭黄金诺不轻
秦穆饮盗马楚客报绝缨
言行既无择存殁自扬名
简易语译:
侍奉父母要力求孝敬,事奉国君要正直忠贞。兄弟之间要崇尚和睦,朋友之间要注重 诚信。当官要注重公正谨慎,立身贵在廉洁清明。待士要追求谦让,面对老百姓崇尚 宽厚平和。处理诉讼要正直,审察案件必须实事求是。对于别人的诽谤议论不值得抱 怨,对待自身要宠辱不惊。器皿装满了液体,会经常担心往外流,站得高本来就要忧 虑跌倒掉下来。诗礼固然可以好好学习,但郑卫之音不要听。最好的是修养自己的真 实操守,不必去沽名钓誉。白玉上的斑点可以磨灭掉,但一诺千金不要轻易失信于人。 秦穆王和偷自己马的人一起喝酒吃马肉;楚庄王宽恕调戏自己爱姬的人,后来得到拼 命回报。言行都无可挑剔,不管生死自然会受到世人称颂。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人,唐初诗人、文学家。年十八犹未知书,轻财好施,任侠尚气。后始发愤攻读,24岁举进士,官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圣历元年(698),因父老解官回乡,不久父死。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加以迫害,冤死狱中。
陈子昂是唐代诗文革新运动先驱者。存诗共100多首,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台歌》。子昂诗歌,以其进步、充实的思想内容,质朴、刚健的语言风格,对整个唐代诗歌产生了巨大影响。卢藏用说他“横制颓波。天下翕然质文一变”。杜甫对他评价极高:“公生扬马后,名与日月悬。??终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白居易还把陈子昂与杜甫相提并论,说:“杜甫陈子昂,才名括天地。”宋刘克庄说:“唐初王、杨、沈、宋擅名,然不脱齐梁之体,独陈拾遗首倡高雅冲淡之音。一扫六代之纤弱,趋於黄初、建安矣。”金元好问也云:“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
陈子昂的散文也很著名,《新唐书陈子昂传》说:“唐兴,文章承徐庾余风,天下祖尚,子昂始变雅正。”唐代古文家对他的散文,常给以很高的评价。如萧颖士认为“近日陈拾遗子昂文体最正”。梁肃说“陈子昂以风雅革浮侈”;韩愈说“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柳宗元也说著述、比兴二道,即文、诗二者,作者罕能兼美,陈子昂则是“称是选而不怍者”。篇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要求背诵的古诗和名言警句[1]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要求背诵的古诗和名言警句
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一去二三里》邵雍(北宋)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
座,八九十枝花。
《画》 王维 (唐)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
在,人来鸟不惊。
《画鸡》 唐寅 (明)头上红冠不用裁, 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 一叫千门万户开。
《静夜思》李白 (唐)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 低
头思故乡。
《悯农》 李绅 (唐)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
粒皆辛苦。
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春晓》 孟浩然(唐)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村居》 高鼎 (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所见》 袁枚 (清)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
然闭口立。
《小池》 杨万里(宋)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赠刘景文》苏轼(宋)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山行》杜牧 (唐)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回乡偶书》贺知章(唐)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赠汪伦》 李白 (唐)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宋)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敕勒歌》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望庐山瀑布》李白(唐)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绝句》杜甫(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学习园地背诵
杨柳绿千里,春风暖万家。
黄英鸣翠柳,紫燕剪春风
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
春风一拂千山绿,南燕双归万户春。
花要叶扶,人要人帮。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帮助别人的人,能得到别人的帮助。
诚心能叫石头落泪,实意能叫枯木发芽。
知识是我们飞向天空的翅膀。 ——莎士比亚(英)
思考可以构成一座桥,让我们通向新知识。——普朗克(德)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爱迪生(美) 科学的未来,只能属于勤奋而又谦虚的年轻一代。——巴甫洛夫(俄)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小儿垂钓》胡令能(唐)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要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夜书所见》叶绍翁(南宋)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唐)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
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便插茱萸少
一人。
《望天门山》李白 (唐)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宋)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
宜。
格言警句
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列宁(前苏联)
世上无难事,只要可登攀。——毛泽东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宋庆龄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前苏联)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峨眉天下秀,三峡天下雄。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徐霞客(明) 《徐霞客游记》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吴迈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唐)《 山居秋暝》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杜甫(唐) 《绝句二首(其二)》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唐) 《江南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南宋) 《游山西村》 水南水北重重柳,山后山前处处梅。——王安石(宋) 《庚申正月游
齐安》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咏柳》贺知章(唐)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日》朱熹(南宋)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游子吟》孟郊(唐)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
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乞巧》林杰 (唐)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嫦娥》李商隐 (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名言警句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王维(唐) 《送梓州李使君》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唐) 《积雨辋川庄作》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王建(唐) 《雨过山村》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杜甫(唐) 《曲江二首》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晏殊(北宋)《破阵子》绳在细处断,冰在薄处裂。
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
莫看江面平如镜,要看水底万丈深。
花盆里长不出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增广贤文》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唐) 《劝学》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李白(唐)《古郎月行》
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 ——郑板桥(清) (这是郑板桥题写
的一幅楹联)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唐)《月夜忆舍弟》 峡深明月夜,江静碧云天。 ——张祜(唐) 《送杨秀才游蜀》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唐) 《望月怀远》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 ——汪洙(宋)《神童诗》
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 ——无名氏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邢俊臣(南宋)《临江仙》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题西林壁》 苏轼(宋)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游山西村》 陆游(宋)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唐) 故人西辞黄黄楼,烟花三月
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
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唐)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过故人庄 》孟浩然(唐)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课后学习园地
雾锁山头山锁雾 天连水尾水连天
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 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 丁丁冬冬泉高高下下树一径竹阴云满地
半帘花影月笼纱——北京颐和园月波楼树红树碧高低影
烟淡烟浓远近秋——四川青城山真武殿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山东济南大明湖清风明月本无价
近水遥山皆有情——江苏苏州沧浪亭有志者事竟成。
篇二:陈子昂《复仇议状》阅读答案附翻译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0题。
臣伏见天后时,有同州下邽人徐元庆者,父爽为县尉赵师韫所杀,卒能手刃父仇,束身归罪。
议曰:先王立礼,所以进人也;明罚,所以齐政也。夫枕干雠敌,人子之义;诛罪禁乱,王政之纲。然则无义不可以训人,乱纲不可以明法。故圣人修礼理内,饬法防外,使夫守法者不以礼废刑,居礼者不以法伤义;然后暴乱不作,廉耻以兴,天下所以直道而行也。
然按之国章,杀人者死,则国家画一之法也。法之不二,元庆宜伏辜。又按《礼》经,父雠不同天,亦国家劝人之教也。教之不苟,元庆不宜诛。然臣闻在古,刑之所生,本以遏乱。仁之所利,盖以崇德。今元庆报父之仇,意非乱也;行子之道,义能仁也。仁而无利,与乱同诛,是曰能刑,未可以训。元庆之可宥,显于此矣。然而邪由正生,理心乱作。昔礼防至密,其弊不胜;先王所以明刑,本实由此。今傥义元庆之节,废国之刑,将为后图,政必多难;则元庆之罪,不可废也。何者?人必有子,子必有亲,亲亲相雠,其乱谁救?故圣人作始,必图其终,非一朝一夕之故,所以全其政也。故曰:信人之义,其政不行。且夫以私义而害公法,仁者不为;以公法而徇私节,王道不设。元庆之所以仁高振古,义伏当时,以其能忘生而及于德也。今若释元庆之罪以利其生,是夺其德而亏其义;非所谓杀身成仁,全死无生之节也。
如臣等所见,谓宜正国之法,置之以刑,然后旌其闾墓,嘉其徽烈,可使天下直道而行。编之于令,永为国典。谨议。
(选自陈子昂《复仇议状》,略有删改)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先王立礼,所以进人也 进:提拔
B.元庆宜伏辜 辜:罪
C.教之不苟,元庆不宜诛 苟:马虎
D.然后旌其闾墓 旌:表彰
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居礼者不以法伤义 斧斤以时入山林
B.仁之所利,盖以崇德 今已亭亭如盖矣
C.今若释元庆之罪以利其生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D.编之于令,永为国典 苟全性命于乱世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是一篇议论文,文章谈法说礼,先叙后议,叙议结合,通过徐元庆手刃父仇,束身归罪这一案例,阐述了礼与法的辩证关系。
B.作者认为,对徐元庆不予处置,于法不容;予以处置,于礼不合。这就是徐元庆案的特殊性。
C.在作者看来,徐元庆杀害朝廷命官,虽然触犯国章,有违政纲,但为父报仇,情有可原,束身归罪,勇气可嘉,所以其罪可恕。
D. 作者认为,徐元庆之所以孝义高尚超过古人,行为正义使当时的人佩服,是因为他舍生忘死达到了道德标准,这个道德标准是符合礼义的。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父爽为县尉赵师韫所杀,卒能手刃父仇,束身归罪。(4分)
译文:
(2) 然按之国章,杀人者死,则国家画一之法也。(3分)
译文:
(3) 人必有子,子必有亲,亲亲相雠,其乱谁救?(3分)
篇三:毕业论文:陈子昂诗歌的艺术成就
高 等 教 育 自 学 考 试
毕 业 论 文
陈子昂诗歌的艺术成就
邹虎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主 考 学 校: 兰 州 大 学
准 考 证 号: 220102200675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张建民(教授)
甘肃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印制
2010年11月2日
陈子昂诗歌的艺术成就
The artistic achievement ChenZiAng poetry
邹虎
Zou Hu
目录
内容摘要??????????????????????????(1) 关键词???????????????????????????(1) 正文????????????????????????????(1)
一陈子昂诗歌的艺术成就????????????????????(1)
二陈子昂诗歌艺术成就的主客观条件???????????? (7)
三诗歌创作中的不足??????????????????????
四结论?????????????????????????????*注: 参考文献???????????????????????
9) 9) 9) ( ( (
陈子昂诗歌的艺术成就
张掖市甘州区碱滩镇中心学校 邹 虎
内容摘要:
陈子昂在初唐季末,重提文学复古,态度坚决的反对齐梁之风,重倡风雅,直逼汉魏风骨,重寻《诗经》兴寄。他对于唐诗发展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学理论,他继“四杰”之后,在倡导复古的旗帜下进行诗歌内容的革新,反对“彩丽竞繁”、“兴寄都绝”的齐梁诗风,标举“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的优良传统,为后来唐诗的创作提供了理论依据。二是创作实践,他以深邃的历史目光和高亢的歌喉,以自身的实践和理论,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下赋予了“风骨”和“兴寄”新的涵义,完成了唐音变革的质变环节,为盛唐诗文奠定了基调。 关键词:
陈子昂 诗歌 艺术成就 建安风骨
盛唐之音是中华文明不可绕过的里程碑,它的繁华离不开初唐近百年的积淀和改革。当从“史”的角度,溯源而上之时,就不得不提及初唐诗文革新者陈子昂及其主张。
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县人。关于他的生卒年各家考证意见不一,不管各家考证相去多远,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陈子昂的用舍行藏都在武后治下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 他在初唐季末,重提文学复古,态度坚决的反对齐梁之风,重倡风雅,直逼汉魏风骨,重寻《诗经》兴寄。他的举措自是没有首创之功,只是在前辈的文典中拈出了这么个名词,然而,他竟把这些碎片经由其实践擦拭、穿掇成珠,为其赢得了无以复加的殊荣:卢藏用尽挚友之爱,称他“横制颓波,天下翕然,质文一变 ” 。后来又得到李白、杜甫等历朝文人的嘉许,元好问《论诗绝句》曾以“沈宋驰骋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来高度评价其为唐代诗歌的发展做出的杰出历史贡献。这些评论自有过誉之嫌,但时隔千年,重新寻访子昂的遗迹,客观评估他对于有唐一代文学的贡献:他以自身的实践和理论,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下赋予了“风骨”和“兴寄”新的涵义,从而完成了唐音变革的质变环节,为盛唐诗文奠定了基调。
一、 陈子昂诗歌的艺术成就
陈子昂对于唐诗发展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学理论,他继“四杰”之后,在倡导复古的旗帜下进行诗歌内容的革新。他反对“彩丽竞繁”、“兴寄都绝”的齐梁诗风,标举“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的优良传统。《修竹篇序》表达了他的诗歌革新主张。二是创作实践,如三十八首《感遇》。三十八首诗非一时一地所作,展示了一种深沉的政治思考和内在的骨力,与阮籍《咏怀》一脉相承.对张九龄《感遇》十二首、李白《古风》五十九首均有影响。尤其是他的《登幽州台歌》,意境苍凉雄浑,感情深沉悲壮,有强烈的感染力和高度的概括性。以深邃的历史目光和高亢的歌喉,开启了盛唐之音。
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和理论主张完全终结了“六朝淫哇”在初唐的延续,为唐诗注入蓬勃的生命力,清除南朝诗歌和唐初宫廷诗风的弊病,是唐代诗坛从初唐向盛唐发展的一个分水岭。他对风骨的追求,提出的诗美理想,对于唐诗的变革具有关键性的意义。在这以后,像李白的“复古”主张,后来韩愈、柳宗元带动的古文运动,以及白居易、元稹开展的新乐府运动,都是受到陈子昂的影响。他们和陈子昂的这些主张是一脉相承的,并且加以发扬光大。从这个意义上讲,陈子昂在扭转诗风的同时也为后来盛唐诗歌的繁荣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一)文学理论方面
1、反对齐梁之风
陈子昂继“初唐四杰”之后,以更坚决的态度反对齐梁之风,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唐代诗歌朝着健康而正确的方向发展。
他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提到:
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采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咏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做,以耿耿也。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光英朗练,有金石声,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
在唐诗发展史和唐代诗歌理论批评史上,这篇短序,是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以复古为革新的诗歌理论纲领,一篇向齐梁以来绮靡浮艳诗风宣战的檄文。虽仅是一个序言,却道尽了陈子昂的文学主张。首先,“文章道弊五百年矣”,他把批评的对象定在了六朝。其次,他评论“齐梁间诗,采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既内容空泛、诗风浮艳,可谓切中要害。
陈子昂认为当时诗坛沿袭和流行的“彩丽竞繁”,“兴寄都绝”的齐梁绮艳诗风既“道弊”又显“颓靡”,即其片面追求华丽的词藻,堆砌大量的典故;既
《陈子昂》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3511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