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顾人之常情 正文

顾人之常情

2017-04-22 08:20:27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上海高中语文第四册

第四册

一、故都的秋

文学常识:作者:郁达夫,原名郁文。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作品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

主要内容:对古都北平秋景的细腻描摹,表现北平的秋“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流露作者对北平的眷恋及内心的落寞之情。

主要写作特点:对比反衬:江南的秋---北国之秋,以淡衬浓

景物描写角度:远近结合、视听结合、色彩;以情驭景,以景显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二、晨昏诺日朗

文学常识:作者:赵丽宏,当代作家。

主要内容:描绘诺日朗瀑布的雄伟神奇,给人以精神的震撼。

主要写作特点:1、顺序:按时间顺序描写诺日朗瀑布。2、角度:三个不同的方位欣赏。3、个性化的表达,想象奇特,比喻新奇。

三、《守财奴》

文学常识:1、作者:巴尔扎克,法,他创作的主要小说总称为《人间喜剧》,其中包括著名的长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守财奴》)和《高老头》。

2、四大吝啬鬼:夏洛克(英·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阿巴贡(法·莫里哀《悭吝人》)、泼留希金(俄·果戈理《死魂灵》)

主要内容:小说塑造了一个爱财如命、贪婪成癖、至死不变的吝啬鬼葛朗台的典型形象,揭示了资产阶级人与人之间冷酷的金钱关系,抨击了拜金主义的罪恶。

主要写作特点:细节描写(葛朗台的眼光)、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

四、《关汉卿》

文学常识:1、作者:田汉,现代戏剧家。2、体裁:历史剧关汉卿,《窦娥冤》

主要内容:以关汉卿《窦娥冤》的创作和演出为中心线索,讴歌关不畏强暴、伸张正义的斗争精神与正直、坚强的“铜豌豆”性格,也表现了朱帘秀的豪爽侠义和勇于牺牲。 主要写作特点:1、线索:“关叶斗”、关朱合“(主线)

王著刺杀阿合马、《窦娥冤》演出前后事件(副线)

2、人物对话的作用:展现人物性格;推动矛盾冲突的发展;补充介绍相关情节。

五、别了,哥哥

文学常识:作者:殷夫,笔名:白莽。现代诗人。

主要内容:与哥哥所属阶级划清界限的宣言书。

主要写作特点:1、第一人称:直抒胸臆的倾诉自我的情感心灵。2、语言:明白晓畅。

六、《拿来主义》

文学常识:作者:鲁迅,选自:杂文集《且介亭杂文》

主要内容:批判送去主义,肯定拿来主义,阐述了如何正确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主要写作特点:1、语言风格:犀利幽默 (题目“仿词”)2、结构上:先破后立,驳论文

3、论证方法:喻证(深奥的道理形象化)

如:以一个穷青年得到一所旧宅子作比喻,讲了这个穷青年可能的三种做法(“孱头”,“昏蛋”,“废物”),讥讽了“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

七、胡同文化

文学常识:作者:汪曾祺,现当代作家,代表作:《受戒》

主要内容:介绍北京的胡同,分析胡同文化的特征,对于胡同文化的衰落的伤感。 主要写作特点:语言:平淡朴素、口语化,却极富表现力。

(如第8段写北京人吃的简单却容易满足。)

八、《南州六月荔枝丹》

文学常识:贾祖璋,现代科普作家。

主要内容:介绍荔枝的壳、色、形状、大小、膜、肉、生活习性等。

主要写作特点:1、说明方法:

举例子,说明更为详尽、具体,有说服力

打比方,说明更为具体形象生动

列数字,语言精确严密,增加科学性

引资料,真实可信,准确严密,增加科学性;内涵丰富,增加文学性

2、说明顺序:逻辑顺序(先主后次;由表及里;一般到特殊等)

九、走向二十一世纪的机器人

文学常识(略)

主要内容:回顾机器人的历史与现状,分析机器人智能与人类智能的关系,展望21世纪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前景。

主要写作特点:语言:准确、严密,平实中不乏生动

时间顺序;逻辑顺序(一般的认知规律)

十、《廉颇蔺相如列传》

文学常识:1作者,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别称太史公。

2、《史记》,又名《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包括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部分。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之一。高中学过篇目有《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

主要内容:通过一组生动的故事表现蔺相如的高尚情操和大智大勇。

完璧归赵、渑池相会---维护国家利益的勇敢智慧。

将相和----顾全大局。*负荆请罪----勇于改过。(廉颇)

主要写作特点:1、善于在尖锐、激烈的矛盾中刻画人物,人物性格鲜明突出。

2、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

十一、《谏太宗十思疏》

文学常识:1、作者:魏征,字玄成,唐。“诤臣”(直言敢谏)

2、“疏”,臣子向皇帝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

(好的奏议:切中时弊;建议具体;条理清晰)

主要内容:告诫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主要写作特点:对比论证(使说理更透彻):如第一节

比喻论证(抽象道理形象化,深奥道理通俗化)语言特色:骈散结合,华美流畅。 十二、*《新序》二则

刘向,西汉,编订《战国策》(国别体史书)、《楚辞》。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信守诺言。宋人有得玉者:廉洁不贪。

十三、*《训俭示康》

1、文学常识:作者:司马光,北宋,字君实,谥文正,世称涑水先生,主编的《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2、主要内容:“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对儿子进行教诲。

3、主要写作特点: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十四、《过秦论》

文学常识:作者:贾谊,西汉,又称贾长沙、贾太傅、贾生,高中学过《过秦论》。

主要内容:过秦,推究指责秦的过失。本文先叙述了秦国由弱而盛,又由盛而亡的史实,至末段发表议论,分析了秦灭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意在借古讽今,目的是劝汉当朝统治者对人民实行宽松的政策,以秦为鉴,施行仁政。

主要写作特点:借古讽今、赋的手法、对比手法(最后一段)、叙议结合

十五、师说

文学常识:1、作者:韩愈,字退之,韩昌黎,韩吏部,韩文公。

2、说:文体,议论文的一种。

主要内容: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主要写作特点:论证方法:对比论证;举例论证。

十六、石钟山记

文学常识: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

主要内容:记叙作者考察石钟山得名原因的过程,得出“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的观点。

主要写作特点:1、卒章显志;

2、具有一般游记的特点:

(1)清楚交代游览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

(2)不仅说理透辟,而且景物描写生动。(比喻、拟人、象声词)

3、行文有缓有急,抑扬顿挫,波澜起伏。

《石钟山记》与《游褒禅山记》比较

同:通过记游说理,叙议结合,前后呼应,事、理浑为一体。都重在因事说理。 异:1、主题不同。

2、结构安排:《游》游山----议论,记叙产生议论。《石》议论----记游----议论。

3、表现手法:《游》记游部分简明扼要,概括地续写事物;《石》记游描写较多,叙事过程波澜起伏,景物描写生动形象。

4、文章风格:《游》借事说理,逻辑严密,说理透辟,笔力刚健;《石》缘事寓理,行文简洁,颇有情致。

十七、*劝学

文学常识:作者:荀子,名况,尊号:卿“性恶论”,儒。

荀子散文: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简练绵密;多用排比,善用比喻。 主要内容:“学不可以已”

主要写作特点:1、运用比喻论证,说理形象。2、对比论证加强论证效果。

3、整散结合。

篇二:《训俭示康》阅读答案

《训俭示康》 司马光

参政鲁公①为谏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既入,问其所从来,以实对。上曰:卿为清望官②,奈何饮于酒肆?对曰: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觞之③。上以无隐,益重之。张文节④为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⑤。所亲或规之,曰:公今受奉不少,而自奉若此,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⑥。公宜少从众。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呜呼!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

(注)①参政鲁公:参知政事(副宰相)鲁宗道。②清望官:清廉有名望的官职。③觞(sh6ng)之:备酒招待客人。觞,酒杯,这里用为动词,意为进酒劝饮。④张文节:张知白,宋真宗、仁宗时的宰相,谥文节。⑤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自定的生活标准像原来任河阳掌书记的时候。⑥公孙布被之讥:汉代的公孙弘为人阴险,把俸禄都用来养宾客,自己很俭省,用的被子是用布制的。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真宗遣使急召之。使:

(2)既入,问其所从来,以实对。既: 实: 对:

(3)故就酒家觞之。故: 就:

(4)上以无隐,益重之。上: 以: 益:

(5)所亲或规之。所亲: 或:

(6)公宜少从众。宜: 少: 从:

(7)举锦衣玉食,何患不能? 举: 患:

(8)不能顿俭,必致失所。顿: 致: 失所:

(9)岂庸人所及哉! 及:

2.找出下列各句加点的词用法与例句一致的,分别填入例句后的括号内。

例1: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 )

例2: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 ( )

A 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B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C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D 游人虽未盛,然&&亦时时有。

E 虽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F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G 风力虽尚劲,徒步则汗出浃背。

3.这段话共15句,用∣表示大层次,用‖表示小层次,在下图中画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4.这段话的论点是( )。

A 家人不能顿俭,必致失所 B 公宜少从众

C 由俭人奢易,由奢入俭难 D 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

5.这段话用了几个论据?属什么类型的论据?摘录文中关键词语概括论据(各不超过七个字)。

(十八)《 训俭示康》 司马光 答案

1.①使者②已经,实际(实情),回答③所以,靠近④皇上,认为,更加⑤亲近的人,有时⑥应该,少数,跟从⑦全,愁⑧习惯,导致,没有存生之道⑨达到

2.BDG,ACEF 3. ⑴ ⑵ ⑶ ⑷ ⑸ // ⑹ ⑺ ⑻ ⑼ ⑽ ⑾ ⑿ ⒀ / ⒁ ⒂ 4.C 5.事例

篇三:(下)高中终极300个文言实词

高考文言文300常考实词终极整理(下)

153.贼:①害,危害,残害:是贼天下之人者也。

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二人相憎,而欲相贼也。

②作乱叛国或外来侵犯的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③强盗:贼二人者得我,我幸杀之矣。

④杀人者:燕王昏乱,其太子丹乃阴令荆轲为贼。 ⑤狠毒:董卓狼戾贼忍。

154.振:①举起:振长策而御宇内。

②通“震”,威吓,震动: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

③振作,奋起:遂相腾击,振奋作声。 ④拂拭,挥动,抖动:弹冠振衣 每寒夜起立,振衣裳。

⑤通“赈”,救济:大命将泛,莫之振救。 振民育德

③整顿:诸侯春振旅,秋治兵,所以不忘战也。 ⑤挽救:困于内而政乱于外,则亡不可振也。 【振古】自古:匪今斯今,振古如斯。 155.志:①心意,志向:诗言志

②作标记: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③记事或人物的文章、著作:三国志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

④记载,记述:齐谐者,志怪者。 亭以雨名,记喜也。

⑤标记,标志

⑥通“帜”,旗帜:设兵,张旗志。 ⑦通“痣”:高宗胛上有赤志。 ⑧记,记住:一经目辄志于心 156.治:①治理,管理;医治

②整理:即刻治装。

③修筑:治居第于封丘门内。 ④惩罚,处置:不效则治臣之罪。

⑤治所,王都或地方官署所在地:将都县居治无恒故也。 ⑥研究:治学 将以益治其文,且学为政。

⑦安定,太平,与“乱”相对:正善治。 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157.置:①安放,安置;购置,添置

②摆,设:内外多臵小门,墙往往而是。 客至未尝不臵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 ③放弃,丢下:其臵也若弃。 沛公则臵车骑,脱身独骑。

④驿站,驿车,驿马:乘疾臵以闻。 ⑤赦罪,释放:赏亲阅,见十臵一。 ⑥立,建立:臵五属国,以距胡。 158.诸:①之于:乃赏成,献诸抚军。

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 穆公访诸蹇叔。 ②之乎,用于句尾:子闻诸? ③众,各个

④她、他、它(们):告诸往而知来者。

【诸父】伯父、叔父的统称:迨诸父异爨,内外多臵小门。

159.族:①家族,同姓的亲属,引申为“类”。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②众,一般的:族庖月更刀,折也。

③丛聚,集结之处: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 ④灭族,使??灭族

160.左:①左边;较低的地位:左迁

②不正,邪僻:执左道以乱政。

【左右】①在旁侍候的近侍近臣:左右欲刃相如。 ②周围,附近:余立侍左右。 ③帮助: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

④称对方的客气语,多用于书信: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

161.昂:①抬起,仰:袒胸露乳,矫首昂视。

②抬高,上升:昂其直,居为奇货。 故谷价低昂,一贵一贱矣。

③振奋,情绪高:激昂大义,蹈死不顾。 【昂昂】形容志行高超,气度不凡:昂昂若千里之驹乎? 162.傲:①傲视,轻视,瞧不起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②骄傲,傲慢:傲不可长,欲不可纵。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③急躁:故不问而告谓之傲。

163.包:①包容,包含:皆包再诸谷中。

②裹:白茅包之。

③包围,围绕:河水分流,包山而过。 ④通“苞”,草木丛生,繁茂:草木渐包。 【包举】全部占有: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

164.比:①并列,靠近,挨着:其两膝相比者。 比肩接踵

②比较: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③及,等到: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比去,以手阖门。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④较量,比试:因出己虫,纳比笼中。 ⑤限额:宰严限追比。

⑥联合,合:行比一乡,德合一君。 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

⑦比喻:讽君子小人则因香草恶鸟为比。 ⑧接连地:汉书比地动。

⑨勾结: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⑩服从,和顺:王此大邦,克顺克比。 165.鄙:①边远的地方:蜀之鄙有二僧。

②庸俗,浅陋,鄙俗,鄙陋: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

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轻视,看不起:孔子鄙其小器。

④自称的谦词,如“鄙人”:敢竭鄙诚,恭疏短引。 ⑤轻贱: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

166.兵:①兵器,军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②士兵,军队

③用兵策略,战略: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斯用兵之效也。

④军事,武力,战争::数困于兵。 兵无常势。 167.病:①疾病,生病

②困苦,困乏: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③毛病,缺点: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 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学而不能行谓之病。

④担心,忧虑:将何往而非病。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168.察:①仔细看,观察: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②考虑:向察众人之议。

③了解,弄清楚: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④考察后予以推举、举荐: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169.彻:①透过,深透,透彻:清峭彻骨烦襟开。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②通达,贯通: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③撤退:合肥未下(攻下),彻军还。 ④通“撤”,撤去:彻我墙屋。

170.乘:①驾(车),坐(车),骑(马):我欲乘风归去。

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 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②趁着,凭借: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将士乘胜,进攻其城。 ③冒着:自京师乘风雪。

④登,升: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兴关内卒乘塞(守塞)。

⑤追逐,交错出现:吏士喜,大呼乘之。 兵旱相乘,天下大屈。

⑥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 ⑦压服,欺压:三国必起而乘我。

⑧计量,计算:为人臣者,乘事有功则赏。

⑨“四”的代称:乘矢 乘壶 大叔于田,乘乘马。 【史乘】=坟籍:史书,古代典籍。

【乘舆】①帝王乘的车子:今乘舆已架矣。 ②帝王的代称:损乘舆之服御。

③泛指马车:是故造父疾趋,百步而废,自托乘舆,坐至千里。

171.从:①跟随,跟从;由,自

②听从,顺从: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舎臣。 公宜少从众。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③向??学习: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④追赶:佯北勿从。

⑤任凭,听凭,放纵,纵容:失学从儿懒,长贫任妇愁。 其行罚也,非以忿怒妄诛而从暴心也。 ⑥(z?ng)堂房亲属: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⑦通“纵”,东西为横,南北为纵。特指合纵,即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反对秦国的策略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⑧参加,参与,从事: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纵容】1.不慌不忙:从容不迫 (张)良尝陷纵容步

游下邳圯上。

2.怂恿,鼓动人做坏事:日夜从容王密谋反事。 172.当:①对着,面对:王披襟当之。 当其南北分者。

既歌而入,当户而坐。 当机立断

②阻挡,抵挡,挡住:料大王士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卒足以当项王乎? 有大石当中流。 螳臂当车 ③掌管,主持:北邀当国者相见。 人君当神器之重。

④担当,承担:不详之实,蔽贤者当之 ⑤值,在,正当:当是时也。 当场 ⑥应当,应该: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 居第当传子孙。

⑦恰当;适合,合宜:岂非用赏罚当耶? 恐不当意。甚善,名我固当。 ⑧抵,抵押:当其租入。 以王子姑曹当之而后止。

⑨对等,相当:匈奴来使,汉亦留之以相当。 占着,把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⑩判罪: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 当(赵)高罪死。 173.道:①路,道路;道理,规律;古代行政区域名

②取道:从骊山下,道芷阳间行。 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 ③方法:以咨诹善道。 ④说,讲:即道人心中事。

⑤主张,思想,学说:于是废先王之道。 以子之道,移之官理。

从,由:凡之乱之情,指道上始。 ⑦同“导”,引导:唯王使人道送我。 ⑧同“导”,疏导:不如小决使道 174.得:①得到,获得,与“失”相对

至京口,得间奔真州。

②心得,收获:冀有万一之得。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③得以,能够:虽家仆不得近。 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④必须,应该:吾得兄事之。 ⑤得意,满足:使其中不自得。

⑥通“德”,感恩: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⑦完成: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十三学得琵琶。

【得无】莫非、岂不是: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175.定:①安定,平定;决定,确定;必定,一定

②固定:千岩万转路不定。

③规定: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

④停止: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⑤到底,究竟: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 176.伐:①讨伐,进攻;砍伐

②敲打:摐金伐鼓下榆关。

③夸耀,炫耀: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自伐者无功。

④功业,功劳:且旌君伐。

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 声讨:口诛笔伐,党同伐异

177.犯:①触犯,冒犯,侵犯: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②冒着:触风雨,犯寒暑。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③犯罪:珽自知有犯。

④危害:若防大川焉,溃而所犯必大矣。

178.方:①正,正在,正当;四方型的,与“圆”相对;区域,地方

②正直的: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③方圆,面积: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④比拟,相比:论功则汤武不足方。 ⑤方法,办法:客多方为之营求。 ⑥方才,始:文方成草。

⑦规律,道理: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⑧两船并行,两车并行:蜀汉之栗,方船而下。 临洮道险,车骑不得方架。

⑨正在:秦王方环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 ⑩将要:系方绝,又重镇之。

179.负:①背;失败;对不起,辜负;抱有,具有

②担负,承担: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③依仗,凭借: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武安负贵而好权。 负隅顽抗

④违背,背弃: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⑤辜负,对不起: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

⑥蒙受,遭受:废上之法制者,必负以耻。 不明不暗,负屈衔冤。

⑦背靠着:四战之国贵守战,负海之国贵攻占战。 ⑧亏欠:通家尚负责数巨万。

【负,任,担,荷】这四个字都是表示携带东西及其方式。“负”是背,“任”是抱,“担”是挑,“荷”是扛。 180.赋:①赋税: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此城濮之赋也。

②吟诵,创作: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③一种韵文:

④征收赋税:岁赋其二。

⑤授予,给予:赋禄者称其功。 ⑥论述,陈述:赋奸伪之说。 181.更:①夜间计时单位;更加,愈发

②改变,更换: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洗盏更酌,肴核既尽。

③调换,交替,轮流: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帷幕外。 ④互相: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⑤另,再,另外: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更立元孟为焉耆王。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更能消几番风雨。 ⑥还,还是: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

⑦经过,经历:更日久则涂干而椽燥。 少不更事 ⑧抵偿:巴蜀租赋不足以更之。

182.故:①事,事故;旧;死;所以,因此;原因,缘故

②通“固”,本来:微君言,臣故将遏之。

③衰老:暮去朝来颜色故。

④老朋友,老交情:君安与项伯有故? ⑤故意,特意:广故数言欲亡。 ⑥原来,仍然:此物故非西产。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故老】年老而有声望的人,也泛指年老的人: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183.顾:①顾惜,顾念,考虑;照顾

②看;回头看,回头:瞻前而顾后兮。 每移案,顾视无可臵者。

③探问,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④反而,却: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⑤但,只是: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 顾吾念之。 卿非刺客,顾说客尔。

【顾反】还反,回来:使于晋,顾反,则徐君死于楚。 184.观:①观看,看;观赏

②景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

③(guàn)高大的楼台: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 ④道教的庙宇: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⑤给人看,显示:其所以观后世矣。 观兵(炫耀兵力)

⑥认识,看法:左右莫不改观 185.归:①回,返回;归还,送回

②归趋,归宿:天下同归而殊途 ③归属,归依:而皆背晋以归梁。 微斯人,吾谁与归。

④归聚: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 ⑤女子出嫁:后五年,吾妻来归。

【归尽】到死:聊尽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归宁】已嫁的女子回娘家:吾妻归宁。 186.好:①友好;好,美好;爱好,喜欢

②容貌美: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③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 怎么一会儿天色阴了也?好冷风也。 ④可以,能够:青春作伴好还乡。

187.号:①称呼,宣称,号称;名称,称号 ②呼啸:八月秋高风怒号。

③大声哭,大声叫喊:因大号,一虚皆惊。 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

④号令,命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 ⑤传令,号召: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188.还:①返回;交还,归还,偿还

②通“旋”,旋转,回转: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③环绕,围绕:秦王还柱而走。

④却,反而: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⑤仍然,仍旧: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189.会:①聚合,会合;盟会;见面,会见;

②适逢,恰巧:会宾客大宴。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③应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④时机,机会:适逢其会。

⑤符合:山涛不学孙,吴,而暗与之理会。

⑥领会,懂得:美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190.惠:①恩惠,好处: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

②温顺,柔顺,柔和: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③通“慧”,聪明:甚矣,汝之不惠。

④赐给,给人以好处: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复惠德音。 惠训不倦者,叔向有焉。 ⑤古兵器名,即三棱矛:二人雀弁执惠。 191.及:①和,与

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②等到:及其所之既倦。 及其日中如探汤。 ③到达,至:农人告余以春及。 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 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④涉及,牵连: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事如此,此必及我。 一人升天,仙及鸡犬。 ⑤如,比得上:其贤不及孔子。

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⑥追上,赶上,来得及: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战、守、迁皆不及施。

⑦趁着,乘: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⑧推及,推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⑨接近:余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

⑩趁着,介绍可趁的时机: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表示反诘:先君之败德,及可数乎? 192.极:①尽,极其;最,非常;

②到达极点、尽头: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③尽头,极点,(天)边,顶点,最高处: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④屋顶,屋梁:屋极有窗以达气。 极上有三穗禾。 ⑤穷尽: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⑥动词,享受尽: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⑦遥远:望涔阳兮,极浦。

⑧用同“殛”,诛,杀:后予极焉。 极刑 ⑨用同“亟”,急:出入甚极,莫知其门。 ⑩疲困: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

193.济:①成功,完成:探石发穴,靡计不施,迄天济。

②渡,渡过,渡河:朝济而夕设版焉。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③有利,有益: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④救济,接济:先生岂有志于济物哉。 ⑤停止:既不我嘉,不能旋济。

⑥人众多,亦指草木茂盛:济济有众,咸听朕命。 ⑦整齐华丽:四骊济济。

194.计:①计算,结算: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通计一舟,为人五。

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 ②打算,谋划: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

③计谋,策略:探石发穴,靡计不施。

④算法,算术;计吏:八岁善计。 令与计偕。 195.加:①加以,加上;增加

②施加,施以,强加:大王加惠,以大易小。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③增加,增益:万钟于我何加焉?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④夸大,虚夸,虚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⑤更,更加: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⑥致: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⑦奖励赏识: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 温乎其容,若加其新也。

⑧凌驾: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 ⑨担任,居其位:夫子加齐之卿相。

【加损】①褒贬,增减:梁亡,郑弃其师,我无加损焉,正名而已矣。

②愈加减少: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

【加点】①写作时有所增删:衡揽笔而作,文无加点。 ②掺杂:加点瓜薤间,依稀橘奴迹。 196.假:①不真;请假;假期

②凭借,借助: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③宽容: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④借,租赁: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假此科敛丁口。 ⑤如果,假如: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 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⑥临时的,代理的,非正式的: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⑦伪装:有假官借师,苟具文书。 ⑧给予:遂乃开仓廪,假贫民。 汉人未可假大兵权。

【假步、假道】借路:虽情投于魏阙,或假步于山扃。 【假赁、假借】借,租借

【假容】矫饰容态:假容于江皋,乃缨情于好爵。 197.间:①在一定的空间或时间内;中间,期间;房屋的间数

②一会儿,顷刻: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③隔离:不复出焉,随与外人间隔。 ④间或,偶然: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⑤间隙,空隙,引申为隔阂、机会:至京口,得间奔真州。

君臣多间。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⑥更迭,交替: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⑦参与: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⑧离间:谗人间之。

⑨秘密地,悄悄地: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林中。 ⑩夹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⑥留,停留: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不有居者,谁守社稷?

⑦当,任:任职任事之日久。

⒀空闲:忧念遑遑。 未有间宁。 ⑧占有,占据:愬入居元济外宅。 【间关】形容鸟声婉转: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⑨占,占据。数各居其上之三分。 下滩。 ⑩用于“有顷”、“久之”、“顷之”等前面,表示相隔一198.简:①简单,简略 段时间:居有顷,倚柱弹其剑。

②选拔,挑选: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⑾住处:问其名居(名:姓名)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居第】住宅:治居第于封丘门内。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平居、居常】平时 ③忽视,怠慢:服事者简其业。 205.举:①举起,抬起;参加科举考试,中举;全,皆 ④竹简,书信:辱致来简,受赐无量。 ②提出,举出:聊举数人以训汝。 ⑤检阅,检查:及简日,陈列赫然。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99.见:①看见(的东西);拜见,谒见;召见,接见 ③发动,兴起:举大计亦死。

②见解,见识:敢陈愚见。 ④推荐,举荐: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③理解,懂得:吾未见其明也。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④被: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⑤攻拔,占领:戍卒叫、函谷举。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召。 西举巴、蜀。 约以连兵大举。 ⑤自己,我: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⑥纵,跳:举身赴清池。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先公以礼见待。 ⑦言行,举动:举行如此 ⑥同“现”,出现:图穷而匕首见。 ⑧成功: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 200.节:①季节,时节,节日;节操,气节,贞节 ⑨检举:吏见知弗举与同罪。

②节制,节约: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 【包举】并吞:席卷天下,包举宇内。 ③礼仪: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 206.具:①具备,具有: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④节拍: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②器具,器物:守战之具。 ⑤符节,用来作为凭证的东西: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 ③通“俱”,都: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⑥贞节;节气,节操:上壮其节,为流涕。 ④准备,备办:成妻具资诣问。缮甲兵,具卒乘。 201.竭:①干涸:水竭不流,冰坚可蹈。 ⑤人才,才能:儁亦称公有治世之具。

②竭尽,用完: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⑥全部,详细地: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202.尽:①完,没有了;竭尽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②任凭:惟有落红不禁,尽教飞出宫墙。 207.俱:①一起:常惠请其守者与俱。 ③全部,都:须发尽白。 满城尽带黄金甲。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④死: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②全,都: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野径云俱黑,江船火⑤达到顶点: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矣。 独明。 ⑥尽可能,尽量:虚坐尽后,食坐尽前。 ③偕同,在一起:为一说,使与书俱。 203.进:①前进;进谏 208.聚:①征收,征集: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②超过: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 ③到朝廷(做官),晋升:是进亦忧,退亦忧。 ②聚集,会合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③储备: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④推荐,进用:提拔隐逸,以进贤良。 ④村落,居民点:禹无百人之聚,以王诸侯。 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 209.决:①分辨,判断:孔子不能决也。 ⑤进献,进奉:于是相如前进缻。 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 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 ②必定,一定: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⑥同“赆”,赠送的财物。 ③判决,处死:天下一岁决狱几何? 止主谋一二人立【进退】前进与后退,引申为举止、行动:入门上家堂,决。 进退无颜仪。 ④较量,决战:孤当与孟德决之。 因泣下沾衿,与武

【进止】进退举止:事事循公婆,进止敢自专。 决去。 204.居:①坐,坐下:佛印居左,鲁直居右。 ⑤决定,决断:使决人死生。

②处于,位于: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⑥通“诀”,诀别,离别:辞诀而行。 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⑦(xua)快速,一下子:我决起而飞。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⑧断,绝: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③囤积,积蓄:昂其直,居为奇货。 此奇货可居。 ⑨通“抉”,挖出: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 ④居住: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210.类:①种类: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⑤平时:居侧曰:“不吾知也!” ②事例:举类迩而见义远

③类似,像:大类女郎也。 佛印绝类弥勒。

⑾道路,小路;从小路:间至赵矣。

从骊山下,道芷阳间行。 ⑿近来:帝间颜色瘦黑。


顾人之常情》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3474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顾人之常情
相关文章
  • 顾人之常情

    上海高中语文第四册第四册一、故都的秋文学常识:作者:郁达夫,原名郁文。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作品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主要内容:对古都北平秋景的细腻描摹,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