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如何提高管理者的行动力试题及答案
单选题
1. 下列选项中,关于行动力特点,表述错误的是: √
A
B
C
D 具有“马太效应” 需要付出时间、精力 行动能发挥出潜能 具有连续性
正确答案: D
2.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在行动中常常陷入的困境的是: √
A
B
C
D 满足当前成就 缺少精神动力 无法长久坚持 犹豫害怕失败
正确答案: A
3. 关于“马太效应”的理解,表述错误的是: √
A
B
C
D 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行动具有滞后性 只有行动才能有进步 只有行动才能发挥潜能
正确答案: B
4. 在聚焦动力中,人的原动力源于: √
A
B
C
D 财富和权力 期望 爱与责任 荣誉
正确答案: C
5. 据调查显示,一个良好的习惯养成通常需要( )天: √
A 7
B 15
C 21
D 30
正确答案: C
6. 在行动力中,关于状态与能力论说法,表述错误的是: √
A 成功取决于状态
B 成功者通常能够在逆境中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
C 很多阻力都是自己加给自己的
D 很多成功者都敢作敢为
正确答案: A
7. 很多管理者明明不满于现状,但却不愿意进行改变,其根本原因在于:
A 牵挂太多
B 阻力太大
C 能力不够
D 时机不成熟
正确答案: B
8. 在行动“五动”理论中,持续不断地做某件事所产生适应、习惯阶段是:
A 启动
B 百动
C 自动
D 乐动
正确答案: D
9.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培养行动力要诀的是: √
A 聚焦目标 √ √
B 勇敢、迅速执行
C 找准目标、再开枪
D 差结果胜过没有结果
正确答案: C
10. 关于人们“知识越多越反动”的理解,表述正确的是: √
A 知识没有转化为动力,反而变成了阻力
B 人的知识越多,野心越大
C 没有充分发挥知识的力量
D 越是高学历的犯罪,对社会的危害越大
正确答案: A
判断题
11. 作为管理者,具备卓越的思想和精深的行业知识,意味着拥有强大的行动力。此种说法: √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错误
12. 在职场中,没路可走未必是件坏事,通常只有破釜沉舟后,才能拼出一条出路。此种说法: √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正确
13. 由于没有加入自己的意识思维,而不自觉地做某一个动作或事情的现象,属于“自动”理论。此种说法: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错误
14. 管理者如果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将一件事情做完美,就不要轻易行动。此种说法: √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错误 √
15. 每个人的潜力都是无限的,对于潜能的开发,行动力是外因,可以让内因产生裂变。此种说法: √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正确
篇二:如何提高管理者的行动力
如何提高管理者的行动力
学习导航
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
● 了解行动的重要性;
● 懂得如何提升自己的行动力;
● 解决在行动中遇到的困境;
● 掌握培养行动力的三大要诀。
一、行动的重要性
知道并不等于做到,作为管理者,拥有卓越的思想和精深的行业知识,只有把思想和知识转化为力量过程,才称之为行动力。
【案例】
知道不等于做到
在一次中国企业高峰论坛上,一位中国企业家向全球第一CEO杰克?韦尔奇提问:“我们知道的都差不多,为什么我们与你们的差距却那么大?” 杰克?韦尔奇一字一句的回答说:“你们知道了,但我们做到了。”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在于知与行之间,只要能把这个距离拉近,就会由普通人变成卓越者。然而距离拉近的关键在于行动力。
1.行动的特点
“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其名字源于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只有行动才能发挥潜能。每个人的潜力都是无限的,对于潜能的开发,行动力是外因,可以让内因产生裂变。
需要付出
没有完美的计划,只有完美的行动。行动就是付出,包括时间、精力、财物、汗水甚至鲜血。很多人不满于现状,却没有勇气进行改变,究其原因,是害怕在行动中付出。
2.行动中经常陷入的困境
仅是简单的道理,谁都可以说出来,一旦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总是会陷入各种困境。一般而言,在行动中经常出现的困境有如下三个方面:
缺少精神动力
在实际工作中,如果缺少了精神动力,也只能事倍功半。如果每天记两个单词,几年后或许就可以读懂简单的英文报纸和进行日常英语会话。这个道理谁都懂,但是坚持下来的人少之又少。
无法长久坚持
多数人在执行新制定的计划时非常有干劲,但时间一长就会松懈。就像学英语的计划一样,几年以后也许坚持下来的人还不足10%。
犹豫害怕失败
在实际工作生活中,有些人总是犹豫不决,害怕失败。如果做销售工作害怕遭客户拒绝,就无法达到成功销售,有不怕丢面子的勇气,才能更容易获得成功。
梦想的巨人,现实的侏儒
“成功之人必有过人之处”,对于成功卓越之人,必定有很多值得研究和学习的特性。没有所谓失败,除非不再尝试,不能做梦想的巨人,现实的侏儒,一定要将梦想落实为真正的行动。行动可能没有结果,但不行动一定不会有结果。
二、聚焦动力:动力与阻力论
有成就的人,在行动中一定是动力大于阻力,没有成就的人,要么是动力不够,要么是阻力太大。每个人都要自省,到底行动的原动力在哪里,为什么没有动力,阻力为什么会大?
1.动力是爱与责任
爱与责任是一切问题和原动力的根源,实际上,动力就是爱和责任。一个人能承担多大的责任,就有多大的动力。
俗语说“破釜沉舟”,很多企业成功者被问及经验时,经常会说,“我没有其他路可走了”。有时候有路走反倒不一定是件好事,没路可走,才能拼出一条出路,这是动力的根本问题。
2.阻力是发展的障碍
很多人明明不满于现状,但却不愿意进行改变呢,这说明其有所牵挂,担心做出改变之后,不能给予家人保障的生活,这种牵挂往往就形成阻力。如果能抛开阻力,毫不犹豫地改变、创造,那么成功就会早日逼近。
【案例】
“仁义”之刘备
东晋末年,社会动荡,群雄割据。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之时,刘备还是普通
的一介草民,虽卖草鞋为生,但胸中怀有匡复汉室的愿望。在此期间,刘备韬光养晦,招揽大批文武人才。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不求同日生但求同日死。
张飞在混战中把刘备的夫人丢失了,决定自杀以向刘备谢罪。刘备说:“兄弟不
可,夫妻如衣服,兄弟如手足。衣服破,尚能补,手足断,安能续?”长坂坡之战,赵云冒着生命危险把刘备儿子救出来。结果“刘备摔阿斗”时说道,“为了这个无知孩儿差点让我失去一员猛将”,赵云听后大受感动。
徐庶是刘备营中重要的谋士。曹操为了让徐庶归顺,把其母亲接到曹营,模仿
徐庶母亲的笔迹给徐庶写了一封信。徐庶无奈之下只能离开刘备。刘备身边很多人都建议杀掉徐庶,以防徐庶把机密带到曹营。刘备拒绝着说:“用其子让人杀其母,不仁不义,备死不为也。”而是为徐庶举行了隆重的饯行宴,并亲自送徐庶上路,一片树林挡住了刘备送徐庶的视线,刘备一怒之下让人将树林全砍掉,这一切让徐庶大为感动,他向刘备承诺“身在曹营,心在汉”,将来不会为曹操出一个计谋,同时为刘备推荐了更得力的人才——诸葛亮,于是就有了“三顾茅庐”。
疑心多虑的曹操
刘备在历史上素有“仁义”之称,而曹操则留下的“奸诈”、“枭雄”的名号。曹操刺
杀董卓失败后逃走,后来被陈宫捉住。陈宫对曹操刺杀董卓一事非常佩服,不料曹操说后悔做这件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我就算把董卓杀了,将来再出一个董卓,也还是这个样子。我应该聚结一帮人马推翻董卓。”陈宫听完后对他更加钦佩,于是舍掉官职和曹操一道离开。途中经过曹操父亲的结义兄弟吕伯奢住处,吕伯奢出去买酒,并吩咐家人杀猪来款待曹操。曹操半夜听到磨刀声,并听到吕家人说“先绑了再杀”。曹操生疑,以为吕伯奢要加害于他。于是持刀冲出,将吕全家杀光!后看
到厨房里绑着准备宰杀的一头猪,才知道误杀好人。曹操离开吕家,途中碰见吕伯奢买酒回来,竟然举刀将吕伯奢杀掉,陈宫也怪他没有义气。曹操说,“宁可我负天下人,也不能让天下人负我。”陈宫愕然,于是转而投奔了张绣。
刘备和曹操都是胸怀远大动机的人。在强大的动力面前,一切的阻力都不是问题,刘备有“夫妻如衣服,兄弟如手足。衣服破,尚能补,手足断,安能续”之语,曹操才会不择手段“宁可我负天下人,不能让天下人负我”。
“以史为镜,可以正今”,从历史中可以反思自己的行动力。在实际生活中,闹钟响了却不愿意起床,是因为没动力,阻力太大。
撇去其他目标,可以算一下一个人想要维持品质生活的费用,只有清晰这个数目,相信多数人的动力才会有所充足。
【案例】
一生该赚多少钱
1.房子:150万元(以普通省会城市为例);
2.车子:20万元/部(以30年计算,每10年换一部,20×3=60万元,养一部
车子每月要2000元,2000×30×12=76万元,合计60+76=132万元);
3.孩子:50万元(不包括哈福大学读博士后);
4.父母:每人每月500元×4×12×20=48万元;
5.家庭开支:(一家三口,每月3000元,很省了),3000×12×30=108万元;
6.休闲生活:30万元;
7.退休金:50万。
总计:568万元。
此案例中的动力仅是小动力,如果小的动力都没有解决,大的动力更从何谈起。用30年的时间挣到568万元,能达到基本品质生活,就是简单的动力。只有聚焦动力,所有的阻力才不会对目标构成威胁,精神状态才会为之一变。
三、调整状态:状态与能力论
作为管理者,除了要改变注意力,还要改变状态,成就往往不仅取决于能力,而是取决于当时的状态。
1.状态决定事态
成功者的共性并非是技能,而是能够持久地处于自信、积极、兴奋、热情、精力充沛的状态。状态决定事态,只有善于管理自己的状态,善于感染、影响别人,机会才会降临到身边。然而很多人在做事情的时候总是畏手畏脚,瞻前顾后。
毛泽东曾说:“知识越多越反动。”知识没有转化为动力,反而变成阻力,这就是越是学者型的人越做不成企业家和商人的原因。
俗话说“无知者无畏”,小孩子在没接收教育之前是什么都不怕的。后来之所以会有恐惧,是因为大人给小孩输入了恐惧思想。事实上,大多数人也处于被别人定义的状态。我们为自己设计了很多的阻力,比如爱面子、怕失败、怕死亡等等。我们被这些阻力包围着,无法突破这些恐惧,是因为我们的原动力不够大。
一些企业家在创业之初非常有激情,随着财富的越来越多,他们反而失去了原先的斗志,没有了新鲜感,动力也就消失了。佛祖以普度众生为动力,所以佛教流传了几千年。我们不需要普度众生这么无私和远大的动力,但可以把自己、把家庭、把工作普度一下,让家人过上幸福的生活,这点动力足够使一个人努力奋斗。
2.行动是纲,纲举目张
在实际生活中,即使能力再强的人,如果没有行动,也只能平凡一生。成绩不好的学生,或者是学历不高的人之所以能够获得一定成就,究其原因,是行动力强——敢作敢为。所以行动是纲,只有抓住它,人生才能纲举目张。四、改变习惯:行动“五动”理论
作为管理者,想要改变自己的习惯,需要遵循行动“五动”理论,此理论主要包括:启动、百动、自动、永动和乐动。
1.启动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总是不自觉地做某一个动作或事情,这种不自觉是因为没有加入自己的意识思维。当强迫自己加入意识思维做某件事时,就是行动“五动”中的启动。比如,强迫自己在早晨准时起床;遇到陌生人主动问好等。
2.百动
百动是指在正式启动做某件事后,坚持100次。
3.自动
虽然事情是强迫加入自己的意识思维去做的,但是以后每次做这件事的时候都说服自己就这样别扭下去,就形成了自动的状态。
4.永动
永动是指一直坚持下去就会习惯一件事情,之前别扭的感觉就会消失。
5.乐动
当别扭的感觉完全消失,已经完全适应一件事情,就形成了乐动。
据调查显示,一个良好习惯的形成一般需要21天,比如,连续21天,坚持每天早晨六点起床,之后就会养成这个习惯。习惯一旦触发没有过程,要利用行动来改变习惯。
五、培养行动力的三大要诀
管理者想要培养行动力,需要紧急三大要诀:聚焦目标,勇敢、速度,先开枪、再瞄准。
1.聚焦目标
行动之前一定要聚焦目标,因为行动没有目标,一切都会处于混乱状态。聚焦目标能改变一个人的注意力,确保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目标的实现,跟目标无关的事情少做、不做。无论做任何事,所有信息的输入都是跟目标有关的东西,对于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的事情,绝不会为目标的实现添一砖一瓦。
2.勇敢、速度
聚焦目标之后,要勇敢、快速地行动。让石头飞起来的办法是速度,对于喜欢的人或事物,都要勇敢、快速地追求,否则一切都追悔莫及。
3.“先开枪,再瞄准”
在行动中,要“先开枪,再瞄准”,在开枪之中进行瞄准。做事情不要追求完美,人生处处充满着遗憾,只要做了,肯定比没做强,所以0.1永远大于0,即使差的结果也比没有结果好。
马丁·路德曾说过,“不择手段,完成最高的道德。”道德是指追求和价值观,也就是目标,在实际工作生活中,一切都围绕目标进行,“不择手段”不是以损害他人利益为基础,在当今的社会上,只有“共赢”才会成功。这里的“不择手段”是指自身克服种种磨难和阻隔,实现突破自我的心智模式,达到理想的目标。
行动力是每一个人都必须考虑的问题,相对于思想力和学习力来讲,它是外显的一种能力。如果卓越的思想和良好的学习力没有行动做推力,一切就将变回无有。
篇三:执行力和行动力
执行力和行动力
先谈谈执行力,这是目前很多企业管理课程很流行的词汇,其实说的就是在确定了方向之后的实现能力。对于企业和个人来说,下面这48个字就是执行力 的圣经。
8字方针: 认真第一,聪明第二。
现在的房子大都是经过装修后才住进去的,装修的时候会根据业主的需要装上很多的电源插座,不知道你有没有留意,当你把所有的插座盖子打开之后,会发现几乎所有的固定插座的四颗螺丝几乎没有完全上好的,能上上三颗螺丝就算不错的了,盖上盖子之后表面上根本看不出来。我租过几套房子,发现几乎无一例外,我很感慨,我相信这绝对不是疏忽,而是工作态度。
其实不仅仅是装修,如果你留意身边的人,能够把工作做到80%的人已经算是不错的了,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你能把工作做到90%,你很快就会在人群中脱颖而出,这个统计数字绝对是真实的。这也就是说你很应该明白你工作了几年没有升职加薪的原因了。
原因就是我们都太聪明了,我们总是用办法去取代认真,而没有意识到认真是不可替代的。 优秀本身并不遥远,你要比身边的人多认真10%就足够了。
16字原则:结果提前,自我退后,
锁定目标,专注重复。
我们都知道养由基与卖油翁的故事,一位战场上百发百中的神箭手和一位每天摆弄油壶的老人成为专家的原理其实是一样的。最近有本书很流行《另类的天才》,这本书考察了很多的成功人士,最后的结论却是天才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在一个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年龄、走进适当的行业,最关键的就是一万小时左右的训练时间。一万个小时意味着什么?每天四小时的训练,要持续十年。
十年的时间,没有目标的指引几乎是无法完成的,因为没有人愿意做重复的工作,而激励一个人走完一万小时的训练过程的动力一定是坚信目标的达成,为此而放弃自我,全心投入,成功水到渠成。
当然,也意味着你可以看五千部电影,或者三百部左右的电视连续剧。这是大多数人做的事情,这也从反面认证了为什么成功者总是少数人。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下去,就是绝招。
24字战略:决心第一,成败第二;
速度第一,完美第二;结果第一,
理由第二。
果断的人和犹豫不决的人其实都是聪明人,果断的人会发现每一个选择的合理性,犹豫不决的人会发现每一个选择的不合理性。但在决策方面,很少有犹豫不决的人会做出正确的选择的,瞻前
顾后,过多的考虑成败,执行力就会大打折扣。所以一旦下定决心,就不要过多的考虑成败,全力以赴的达成目标。
如果过你打算去一个地方,可是一出门就一直有条狗跟在后面对你叫,还不停的跃跃欲试来咬你,你该怎么办?是回头先把狗赶走还是不理它一直向目标前进?我们大多数人的行为方式都是要先把狗赶走的,可赶走了一条又来一条,最后我们就失去了目标。不信吗?今天某某的孩子结婚你要去参加婚礼,明天某某要过生日你要参加,后天有个应酬,要辅导孩子功课,要多陪陪父母,要关心生病的朋友,身体不舒服,天气太热或者太冷等等,这些理由都是真实存在的,都是需要你去解决的,但结果呢?你的时间都在这些事情上耗尽了,忙忙碌碌一生的结果是一事无成。
很多人渴望成功,但却从来不去看看成功者每天都在做什么?而自己每天都在做与自己的目标毫无关系的事情,目标也就成了幻想。
带着问题上路,这是成功者的共性。因为永远都有解决不完的问题,过分的追求完美一定会以降低速度作为代价的。
如果你读过《把信送给加西亚》,你就会明白一个简单的真理,当你确定一个目标而没有达成的时候,一切的理由和借口都是苍白无力的,也不会有人关心或者同情你的这些理由或者说借口的。
只有目标,没有理由,没有借口,你才有可能。
上面谈的是执行力,但对很多人来说执行力似乎是很遥远的事情,因为大多数人连行动力都丧失了!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吾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有蚊虫冬有雪,收拾收拾待来年。”
没有行动,一切都是空谈!
起而行动,方能平定心中的惶恐。成功不是等待,现在就付诸行动吧!
“工作就要立刻去做。”归根到底,这就是最佳的工作方法。如果不是立刻去做,老把工作往后拖的话,你总会自食其果,得到报应的。
“等什么时候有时间了再做就可以了”,如果这么想的话,你就永远不会有时间去做的。当你忽然明白了这一点,急急忙忙想要去做的时候,肯定得不到很好的结果,相信你应该有过这样的经验吧。
当你后悔“那时候做了就好了”的时候,时间已经不可能再回来了。其实,只要你开始动手去做,就已经完成了一半。如果你总是不开始做的话,就总是没有时间,这件事情永远都完不成,时间也都白白地溜走了。
稻盛和夫说过:看一个人的未来会怎样,就看他现在每天在做什么就知道了。
人生短暂,必须精彩!别忘记,你只有一次生命!
《行动力》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3470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