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免费论文 > 民族文化论文 正文

民族文化论文

2017-04-21 06:53:11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少数民族文化论文

少数民族文化论文

关于西部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法制思考

摘要:民族文化既是一个民族精神世界的写照,同时也是这个民族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结晶。而西部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民族传统文化积淀浓厚的地区,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是西部文化的显著特征,但在西部大开发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体现民族特色的民族文化遗产正大量流失,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重视和加强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 关键词:西部地区 少数民族文化 法律保护

民族文化是每一个民族长期的历史发展,在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创造出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是各民族在特定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传承下来的。除汉族外,有一半以上的少数民族分布在地域广阔的西部地区,缔造了色彩斑斓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发展水平的体现,是统领该民族精神的灵魂。

一、西部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的现状

中国西部地区包括陕西、新疆、甘肃、青海、宁夏、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等十个省、市和自治区。其土地面积541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56%;目前有人口约2.87亿,占全国人口的22.99%。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特别丰富,旅游资源更是得天独厚。在这样的地理、历史环境下,

各民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目前我国西部地区少数民族文化呈现出如下状态:

1.民族文化的弱化。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西部少数民族的思想观念、生产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废弃了旧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在这种扬弃和转换中,使得本民族特色的文化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从而使得民族文化人才资源短缺,民族文化传承链有断裂的危险。

2.语言文字的消亡以及具有民族特色文化艺术的退化。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的魂,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语言文字逐渐萎缩。有些少数民族的年轻人不知道自己民族的历史和民族特色。

3.本民族对民族文化保护意识欠缺。这些人为的因素无疑更加快了民族文化的流失。还有我国的文化遗产已先后被国外申报,在公布的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从上述可以看出保护意识还很欠缺。

二、西部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法制思考

针对上述现状,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加强对西部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

(一)内因保护机制

1.要积极调动民族自身的民族文化保护意识。西部地区民族文化要想真正得到保护和发展,关键还是在本民族自身——民族自身才是保护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决定性因素。因此,要帮助他们认识到民族文化对于一个民族的重要性和意义。可以通过开办学校教育、相关民族文化的学习班等。

2.将民族文化的保护和旅游发展相结合。西部许多地区受地理环境的制约,所以民族文化相对保存较好。以新疆喀纳斯为例,当地的土著居民是图瓦人,是“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旅游圣地之一。旅游业可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还可以认识到自身文化的巨大魅力,

3.发展民族特色经济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特色经济不同于其他经济,体现了浓郁的地域文化特征。民族地区特色经济的发展提升了本民族的民族文化,最能体现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的是服饰、饮食、手工艺品、建筑、文物古迹等。我们可以根据现代人们对多样性、个性化的需求,采用科学合理的途径,将它们开发出来并不断地创新,既能保留传统的精神又能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

(二)外因保护机制

1.立法方面。首先是对国外相关法律的借鉴。国外对民族民间文化立法较早,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发达国家保护民族文化的经验和做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其次是国内立法的制定和完善。

2.司法方面。法律的实施是影响法律实效的一个关键因素。解决西部民族文化保护中法的实施问题,首先应当唤起政府部门的足够的重视和切实的支持;此外,要求立法适时适度切合实际,同时严格按照立法原理完善废、改、立等诸多环节。

3.行政方面。首先,发挥各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和文化遗产收藏保护机构的主力军作用。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要做好民族文化抢救的工作,有一定历史价值的给予最佳保护。其次,由各级政府牵头,保护好民族文化生态环境资源,

各级党委、政府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除此之外,各级党委、政府还要深刻地认识到抢救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少数民族文化、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并且要把它门列入全盘工作规划中统筹安排,要加大工作和宣传的力度,要站在特有的高度,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和产业建立起科学规划、统一领导、各司其职、协调合作的保护机制。

三、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西部丰富民族文化的消失、损毁、流失的现状,我们不能再等闲视之了,必须用法律手段加以行之有效的保护。否则,消失的不仅只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而是一个民族的历史、灵魂、精神与民族自身。因此必须开发与利用并重,发挥西部地区得天独厚的优势,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在人类文化的百花园中具有举世瞩目而永恒的地位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方慧.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法律保护.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

[2]李春华.新疆风物志.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

[3]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北京大学学报.1989(4).

篇二:民族文化心理论文

英语学术论文写作期末作业

专 业: 英 语

学生姓名班 级: 11级3班

任课教师:郭秀娟

完成日期: 2014年6月10日

成 绩

Abstract

Numbers are used to represent quantity,every nationality has the needs for numbers in the counting systems. Numbers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language are embodied with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 Idioms with numbers are the central core of cream of languages, reflecting the wisdom of human kind. They have strong ethnical, historical and regional colors, reflecting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of different nationalities. This study is intended 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numerical idioms, to be more specific, phonological differences, structural differences, semantic differences,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The reasons for this study are that numerical idioms are the beautiful rarity of the human culture, which reveal the colorful traditions and features of the national culture. Though studying Chinese and English numerical idioms, we can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languages and cultures. In addition, it is found that the studies related to this domain are relatively scarce, most of which are made just from one aspect.

Key words: number; idioms; different cultures

篇三:关于民族文化艺术的论文.doc2

关于民族文化艺术的论文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在中华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于自然地理环境、社会历史发展的不同和风俗习惯的差别,各少数民族形成了自己众多的具有特色的民族传统节日和文化艺术。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和文化艺术,是指少数民族的历代先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适应生产生活的各种需要与欲望而创造出来的,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修增、传承下来,所以内容便更加丰富多彩。民族传统节日和文化艺术不仅是民族文化异彩纷呈的表现,同时还是广大少数民族人民进行物质和精神交流的场所,所以民族节日和文化艺术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并逐渐融入到人们的生产生活之中。

一、民族节日

我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孕育了斑斓各异、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节日。我国到底有多少民族传统节日,这个问题很难准确地回答,只能是一个大约的估计。我国56个民族,从古到今的节日大约有1700多个,其中汉族的传统节日有500个左右,而少数民族的民族传统节日则共计有1200多个。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很多,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样,情况复杂,其来源有多种说法。史书又无统一记载。因而提及传统节日的来源,很难一一论及,只能大概归类。

1.以欢庆丰收、祝贺胜利为主题的庆祝节日。

历史上,少数民族基本上从事农牧业生产,并兼营狩猎、采集。在秋收来临或粮食归仓之时,人们都要汇聚一起,开展各种各样欢庆丰收的集会。如侗族的吃新节(又称尝新节),流行于贵州、湖南、广西三省的侗族山乡,大都在稻谷即将成熟的农历六、七月间择日举行,侗家纷纷杀鸡宰鸭,打酒买肉,并到田间采摘新禾,拿回家中烘干,舂成新米,煮成新饭,连同鸡鸭鱼肉一起供奉祖先,然后全家聚餐,以此预祝即将到来的丰收。

2.以祭祀神灵、纪念祖先为主题的祭祀节日。

这类节日大都源于古代祭祀鬼神与祖先,以后历代传承下来,如蒙古族的祭海节、祭天节、祭敖包、祭秋;满族庙会;土族谢神会;裕固族祭鄂博;彝族认祖节;羌族山神节;畲族迎祖节等等均属此类。届时,或以家庭,或以村寨为单位杀猪宰羊,供奉祖先神灵保佑,消灾去祸,人畜平安,获得丰收。

3. 以追念崇拜英雄人物为主题和重大事件的纪念节日。

这类节日,是在过去年代里少数民族怀念本民族英雄而代代传承下来的。苗族四月八就是典型的一例。届时,苗家人身着鲜艳盛装,吹着芦笙、唱歌跳舞,悼念本民族的英雄,经过历史的演变渐渐形成各族人民共同参加的娱乐节日。侗族林王节,也是流行在贵州锦屏县寨母一带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六日,家家要蒸糯米饭,包制一种粗如大碗、长约一米的大粽粑作为干粮,连同酒肉鸡鸭带到寨母古枫树下,祭祀林王,并载歌载舞,歌颂林王的为人和功绩。 下面具体列举部分少数民族传统节日

1.蒙古族

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语为“查干萨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意。此外还有那达慕、马奶节等。

2.傣族

每年傣历六月(公历4月中旬)的泼水节,是信奉上座部佛教的傣、德昂、阿昌等民族最重要的节日,泼水节又叫浴佛节,原与“佛生时龙喷香雨浴佛身”的佛教传说有关。又有当地神话如七女除魔等传说和习俗掺入其中,形成了由采花节和泼水节组成的独具特色的傣族节日。节日的主要活动是浴佛、泼水、赛龙舟、赶摆等。泼水节期间,几乎所有人都湿淋淋的,到处水花飞溅。年轻人敲着象脚鼓跳起孔雀舞,互相扔掷香包,传递情谊。

除了多样的民族节日之外,民族文化艺术同样丰富多彩。下面,就从舞蹈艺术这方面来简单介绍一下民族文化艺术。

二、文化艺术

在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汉族民间舞、藏族舞、蒙古

族舞、维吾尔族舞、傣族舞、彝族舞、朝鲜族舞等。

1.藏族舞蹈

在素称“世界屋脊”的我国西部青藏高原上,生活着能歌善舞、具有悠久歌舞传统的藏民族。几百万藏族同胞勤劳、纯朴,善于以歌抒怀,借舞抒情。银白的雪山,一望无际的莽原,在河谷飞平坦的坝子上他们可以尽情欢舞。大自然造就了藏族人民优美的歌喉、矫健的体魄,悠久的历史文化和豪迈的现实生活则是他们即兴歌舞创作的源泉。人民在歌舞中欢庆佳节,也在歌舞中祭祀祈祷,用歌舞来伴随劳动,也以歌舞赞美爱情与生活,歌舞活动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而西藏舞蹈与歌唱艺术密切结合,以歌中有舞、舞中有歌的独特艺术风格著称。

2.蒙古族舞蹈

蒙古族人民世代生息在我国北方辽阔的大草原上,自古以来崇拜天地山川和雄鹰图腾,由于长期的游牧狩猎生活和受草原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蒙古族与其他东方民族差异很大,形成了强悍、矫健的体魄和桀骜不驯、勇往直前的性格,同时也创造了富有草原文化气息的、具有游牧民族特色的草原游牧舞蹈——蒙古族舞。他们的民间舞蹈热情奔放,稳健有力,节奏欢快,具有粗犷、剽悍、质朴、庄重的鲜明特点,洋溢着来自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呈现出一派豪放与自信的“天之骄子”的气概。

综上所述,正是少数民族灿烂的节日和文化艺术构成了中华文化灿烂的一部分,同时民族传统的节日与文化也是促进民族意识和凝聚力增长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节日文化是保护和推动民族文化和民族意识增长的一道屏障,是扩大民族文化和民族意识影响的一条渠道。从众多的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形态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群众的文化素质与社会心理面貌。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孕育出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节日和文化艺术,其文化内涵,由于时间的相别,规模的不同,活动内容的相异,对民族文化和民族意识增长的作用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要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广泛吸收接纳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文化在历史的长河里可以一直灿烂下去。


民族文化论文》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3433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民族文化论文
相关文章
  • 民族文化论文

    民族文化论文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摘要:少数民族地区整体发展相对薄弱,校本课程的开发也相对滞后,即便开发其内容也与非民族地区雷同,而以传承、发展民族文化为...

  • 民族文化论文

    少数民族文化论文少数民族文化论文关于西部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法制思考摘要:民族文化既是一个民族精神世界的写照,同时也是这个民族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结晶。而西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