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免费论文 > 公共事业管理论文 正文

公共事业管理论文

2017-04-21 06:48:16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本科毕业论文(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本科毕业论文

姓名: 学号:

学院:

专业: 公共事业管理 题目: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问题研究 指导教师:

本科毕业论文 第2页 共14页

中 文 摘 要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政策,对保障农村老龄人口的基本生活、转变农民的传统观念、促进计划生育、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事关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也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大局。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资金的筹集,而我国农村人口众多且老年人口比重较大,农民收入较低、缴费压力过大,缺乏国家的财政支持和集体单位的配套交费,并且养老基金的运营及管理不合理。这些就要求我国对农村养老保险金的筹集建立科学高效的体系,要实行个人、集体、政府三者筹集相结合,建立多层次的缴费标准和缴费方式,设立专门的资金管理机构,合理科学的运用筹集的资金,使其产生最大的效果和效益。

关键词 : 农村养老保险必要性 基金筹集筹集设想

Abstract

The village endowment insurance system is an importance of society policy, to guarantee village advanced age population of basic life, change farmer of tradition idea, promote planned parenthood, perfect village society guarantee system, maintenance village society stability, promote village economy development and society progress, all have importance of function.It not only matter pass the slice of large farmer body benefits,

also direct relation arrive the whole society s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of general situation.Currently our country village endowment insurance

existence of the most problem be a raise of funds, but our country the village be densely populated and old age population specific weight more big, the farmer income be lower and pay fee pressure to lead big, lack nation of public finance support with collective unit of the kit hand over a fee, and retire to enjoy life a fund of luck camp and management not reasonable.These will beg our country to village endowment insurance gold of raise and build up science efficiently of system, practice personal, collective, government three raise to combine together, establishment multilayers of pay fee standard and pay a fee way, establish specialized of funds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reasonable science of usage raise of funds, make it creation the biggest effect and performance.

[ Keyword] Village endowment insurance necessityThe fund raiseRaise to conceive

目 录

中 文 摘 要 ............................................................ 2

Abstract ............................................................... 3

引言 ................................................................... 5

1 农村养老保险——时代的必然产物 ....................................... 6

1.1农村养老保险的形成发展 .......................................... 6

1.2农村养老保险的意义 .............................................. 6

2养老保险基金筹集遇到的困难 ........................................... 7

2.1农民收入水平低,缴费压力过大 .................................... 7

2.2缺乏国家的财政支持和集体单位的配套交费 .......................... 8

2.3养老基金的运营及管理不合理 ...................................... 8

2.4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法规的缺失 .................................. 8

3国外保险基金的筹集途径和经验 ......................................... 9

4关于我国农村养老基金筹集的设想 ...................................... 10

4.1资金的来源 ..................................................... 10

4.1.1 各级财政给予补贴。 ....................................... 10

4.1.2土地资本化。 .............................................. 11

4.1.3 税收。 ................................................... 11

4.2缴费标准和方式 ................................................. 12

4.2.1缴费标准 .................................................. 12

4.2.2缴费方式 .................................................. 12

4.3基金管理和运营 ................................................. 12

5 结束语 .............................................................. 13

参考文献: ............................................................ 15

引言

我国人口总数从1992年的117171万人到2003年增加到129227万人,其中农村人口由84996万人下降到76851万人,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由72.54%下降到59.47% 。根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全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为8811万,占总人口的6.96%,其中农村老年人口为5938万,占全国老龄总人口的67.4%;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寿命不断延长,由于计划生育的原因,农村4-2-1式的家庭也在增多。 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险保障体系迫在眉睫。

农村养老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对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解决城市二元制社会经济结构造成的发展不平衡,解决三农问题,都有重要意义。养老保险是全体农民的基本保障,对于推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实施,对于调节收入分配、缩小城乡差别、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这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高度,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在社会建设方面提出的目标和作出的承诺。

篇二:公共事业管理论文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成人(自考)本 科 毕 业 论 文(设 计)

题目:论政府危机管理机制

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姓名: 学号/准考证号: 专业:

指导教师:

二0一五 年 十 月

目 录

一 公共危机与管理危机概念 .......................................... 1

二 我国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 1

2.1危机发生的非常态性导致政府的预见能力缺失 .................... 1

2.2 政府的政策法规不配套,导致处理危机过程中缺少法律依据 ........ 1

2.3 政府应对危机的信息不公开,导致社会的恐慌心理 ................ 2

2.4 缺少非政府公共组织对政府处理危机的有效配合与合作 ............ 2

三 建立科学的危机管理机制的对策 .................................... 2

3.1 强化危机意识 ................................................ 2

3.2 建构完善的法律体系 .......................................... 2

3.3 完善信息沟通机制 ............................................ 3

3.4 建立危机预警机构 ............................................ 3

参考文献 ........................................................... 4

摘要

随着现代化社会进程的推进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加速,社会形势越来越复杂,我国正处于危机频发、公共危机事件多发的时代。因此相应的危机治理成为我国政府的首要任务,同时在治理过程中也对政府的管理的模式以及危机的应对能力的提出了挑战。通观整个历史进程,我国一直都是一个多灾害多危机的国家,对我国的壮大发展产生了严重的阻碍作用,同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社会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社会关系越来越复杂的同时社会公共危机也日趋频繁。因此如何处理好社会公共危机已经成为世界上各国政府的一项重要课题。因此为了提高政府处理危机的能力以及效率,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的同时加强政府危机管理能力迫在眉睫。

关键词:公共危机 ; 公共管理; 机制

一 公共危机与管理危机概念

危机对社会整体和历史过程而言是一种常态,其引发的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自然产生和人类行为。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以及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诱发社会公共危机的因素越来越多,从而导致公共危机蔓延得越来越广,相应产生的蝴蝶效应也日趋严重,因此一个政府应对和处理危机的能力十分重要,并且相应的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已经成为评价政府管理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在政府管理的日常工作中或者在处理国家事务的过程中,如果突然发生意外事件即指政府公共危机,如地震、泥石流、经济波动、恐怖袭击、流行病等,这些意外事件都会对社会公众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秩序造成严重的影响,阻碍了社会化进程的推进。因此在社会关系越来越复杂、社会危机发生越来越频繁的今天,政府的首要任务是减少危机的发生,降低危机的损失,提高政府应对危机和处理危机的效率,同时必须建立和健全相关的危机管理机制。社会公共管理中,危机管理占据主要地位。在实际的社会公共管理和社会事务中,很多人只是单纯的把危机管理当作一种突发事件来管理,而没有考虑如何在社会管理中如何避免危机事件的发生,以及如何最大化的减小危机所带来的损失。极大限制了危机管理在理论上的突破和实践上的发展。随着危机管理和危机管理的深入,一些学者提出了危机管理的新的发展方向,即危机管理应实现事件管理与组织管理的有机结合。然而现代危机不仅仅是一个单一的事件,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谓公共危机管理,又称政府危机管理,是指政府对公共危机管理,是为了解决政府对外交往和管理内部管理中的一个危险和困难的局面。即政府在公共危机事件中,发展过程中,要减少,消除危机的危机,根据危机管理计划和程序而对危机直接采取的对策及管理活动。

二 我国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危机发生的非常态性导致政府的预见能力缺失

导致政府预见公共危机能力下降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公共危机的非常态性以及公共危机的随机性以及突发性。现代社会由于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决定了危机应对和控制的先例,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危机开始时,有能力遏制危机的蔓延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缺乏政府和社会的危机意识和危机管理系统的综合集成和协调机制的危机事件。因此,初的“非典”危机、信息的共享,对危机的情况下,系统保证、资源保证跟上,协调机制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错过了“非典”危机有效和快速反应的最佳时间,导致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的明显缺乏弹性的扩张造成的严重后果。

2.2 政府的政策法规不配套,导致处理危机过程中缺少法律依据

在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过程中,政府相关的法律政策的约束作用也在事件的处理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相应的法律体系并没有成为社会或者政府在日常行为活动中的主要约束,虽然1988年在上海甲肝爆发后,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但是直到2003年5月国务院才通过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是真正意义上的具有实际法律效应的行政法规。从酝酿到采用和有效,不到1个月,但为时已晚。这一规律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中起着重要作用,但这一部分的法律,这是一个迫切需要,也有明显的缺陷。它不仅是一个宪法和法律性质的问题,

而且很容易形成一个坏的先例。正是由于缺乏对政府危机管理的法律保护,危机中的危机应对被动局面。并在立法滞后,法律法规的不匹配,使得处理危机过程中缺少法律依据。

2.3 政府应对危机的信息不公开,导致社会的恐慌心理

政府人员在进行管理和决策的过程中必须具备相应的信息化处理能力,政府工作人员的信息化能力是体现政府的现代性和规范性以及合理科学性的重要标准。同时政府的信任危机十分重要,如果政府在危机发生的初期没有及时对信息进行采集、处理,也没有及时的向上级政府反馈信息或者对民众进行安抚,从而导致公众心理的恐慌并且开始怀疑政府是否有能力处理该危机事件,从而导致政府的信任危机。相反的是,如果一个政府能够取得民众的信任,在政府处理危机的时候就能够大力有效的动员群众来一起面对突发事件或者其他的社会公共危机,从而促进政府能够高效的解决危机。目前,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政府信息公开是不尽如人意的,还有一个很大的差距,政府信息的需求和政府信息供给。政府信息能力不高,不能满足重大危机事件的需要。当危机发生时,正式信息是不公开的,导致小道消息泛滥,不仅不能有效的安抚人民群众,还极容易造成人民群众的恐慌心理。

2.4 缺少非政府公共组织对政府处理危机的有效配合与合作

公共危机治理是政府的职责,各级政府在危机治理中应当扮演重要的角色。但是,政府也不是万能的,有效的危机管理需要政府、公众、企业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参与。这不仅是市场经济的外部要求,更是政府力量有限的内在需求。在应对“非典”危机时,参与主体单一,过分依赖政府,传统计划经济发挥了主要作用。从社会动员到各种资源和组织。各国政府仍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几乎席卷所有危机管理相关工作。多元主体参与危机管理机制尚未形成,导致政府执政能力的提高,政府管理成本的提高。有效避免危机的发生和应对危机,从根本上看,要从优化公共治理结构,它应该追求一种公共的私人合作、政府和社会力量的治理模式,强调公共行政的二元分野,即政府治理公共政策化和事务管理社会化,倡导公民社会同政府合作,共同应对公共危机。

三 建立科学的危机管理机制的对策

3.1 强化危机意识

有效的危机管理需要全社会的危机治理意识,危机意识是危机管理的出发点。各级政府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对我国现阶段危机管理的重要性,充分认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危害公共危机,克服侥幸心理和麻痹大意思想,切实做好公共危机预防工作。因此,各级政府必须建立危机管理,不只是政府的快速反应和对危机形势的严重控制。更重要的是,政府要及时、有效地解决社会问题,防止危机的爆发。换言之,各级政府要有一种紧迫感,要能够管理危机,在日常的系统建设和管理中,优化政府的正常管理。在日常公共决策中,以公共利益为导向,采取科学民主决策模式,在源头上降低危机事件发生的可能。

3.2 建构完善的法律体系

依法治国、依法行政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战略,政所有的行政行为,包括危机管理应依法进行。法治是政府危机管理的必由之路。在正常的情况下,危机,

篇三: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1 我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及问题.......................... 1

1.1 课程内容设置不能凸显本地区特色 ................................ 1

1.2只注重了知识的灌输,缺乏职业素养教育和实践教育 ................ 2

1.3课程设置与其它管理类课程之间存在壁垒,没有形成教学资源的优势互补

.................................................................. 2

1.4课程内容不能满足就业需要 ...................................... 3

2我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优化的对策及建议 .......................... 4

2.1制定融入地方特色课程的培养方案 ................................ 4

2.2开设职业素养教育和职业技能实践课程 ............................ 5

2.3优化教学资源,打通学院之间壁垒 ................................ 5

2.4以就业为导向,开设“优化专业环境”的课程 ...................... 5

致 谢............................................................... 6

参考文献............................................................ 6

Summary............................................................. 7

Key words........................................................... 7

全文共 7 页 5010 字

我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问题及对策

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8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2)班

指导教师

摘要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我校是属于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成长型专业。就其课程设置方面还存在诸多的欠缺。本文从课程内容、教学资源利用、就业需要等方面分析了我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并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综述和结合实际情况,对今后如何优化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公共事业管理 课程设置 课程建设

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在1999年建立并开始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型专业。虽然起步比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到现在,全国已有300多所院校开设了这一专业。我校也是在1999年将原有的教育管理专业经过改革之后开设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随后在2009把公共管理学院的科技管理更名为公共事业管理。我校从最早开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至今已有十多年的时间,但由于人力、物力、财力的有限及对这一专业认识的不够等一系列“瓶颈”的制约,现在这一专业仍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不合理不科学的问题,特别是在课程设置方面更为明显。鉴于目前这种情况,合理科学地设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课程已成为我校这一专业不断完善优化的必经之路。为此,本人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综述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对我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并就此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1 我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及问题

1.1 课程内容设置不能凸显本地区特色

公共事业管理是一个新型的专业,与其它管理类专业相比,其最大的特点是

[1]具有公共性和服务性。教育部新的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目录中,对公共事业管理

本科专业规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现代化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

[2]业单位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所以我国大部分院校都以此为标准来

设置这一专业的相关课程,最终结果是全国大部分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内容千篇一律,都以国家课程为参照,没有创新和突破。我校也不例外,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上过度去追求“厚基础、宽口径”,从而忽视了课程本身的实用性和特色性。任何一门学科的建设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社会。那么公共事业管理所培养出的学生也大部分是服务于当地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我校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之一,其生源有77%是来自省内,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中有61%是来自当地。所以,这一专业课程的设置都应该首先考虑到当地人才市场的特殊需求。但我校这一专业的课程中几乎没有涉及到针对少数民族地区或我区公共事业管理研究的地方性特色课程。这就削弱了这一专业在当地的实用性,所培养的毕业生很难适应当地公共事业发展的特殊要求。

1.2只注重了知识的灌输,缺乏职业素养教育和实践教育

公共性和服务性是公共事业管理最大的特点,其本质就是为受益对象提供公共的公益服务,它是介于政府组织和企业之间的第三部门,起桥梁和纽带作用。[3]这就决定了公共事业管理人才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及竭尽所能的服务精神和意识等职业素养,同时要有较强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行动能力。针对目前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官僚化思想严重、官本位意识浓重、服务意识差、动手实践能力低等现状,有必要在课程设置中加入公共事业管理者职业素养教育和实践培训的相关内容。我校这一专业所设置课程中除了政治理论部分几乎没有涉及到专门体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价值理念和职业素养的课程,也没有针对公共事业管理的专题讲座,更没有先进的实训条件,如模拟电子政务平台,案例分析教室,自己的实训基地等。学生很难从课程的学习中找到这一专业的归属感,更体会不到作为一名公共事业管理者神圣的责任感。结果导致学生对本专业学习缺乏动力和信心,专业思想淡化。

1.3课程设置与其它管理类课程之间存在壁垒,没有形成教学资源的优势互补

我校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都是在原有专业的基础上经过改革而来的,任课教师也是原来专业的教师转型而来。不少教师对本专业部分课程的教学、方案实施、专业发展方向缺乏了解,对这一专业课题研究不够深入,在实际的教学中只是注重课本知识的灌输,甚至是一个教师教授多门毫无相关的课程,造成了任课教师“样样通、样样不精”局面。公共事业管理这一专业领域的宽广性决定了课程内

容在覆盖面上与其他学院的单一类管理专业的课程有部分的重合(下表),但我

我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与其他学院管理专业主要课程对照表

(注:所用教材章节与内容相似或一致即为重复课程)

校在课程安排上没有利用好这一特点,学院之间各自为家,没有利用彼此间的优势课程,没有优化课程之间、学院之间的教学资源,没有实现优势互补、文理渗透,最终的结果就是所开这一专业的学院是“什么都有、什么都不深、什么都不精”。

1.4课程内容不能满足就业需要

我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还是以“本色”教育为主,大部分课程都是以事业单位及公共组织的就业或者以考研为导向。但在近几年的实际就业中,随着公务员报考压力的增加以及事业单位的改革,大部分学生把就业目标转向了企业。以吉林师范大学为例(下表),这一专业有近60%的毕业生选择在企业中就业,而考取公务员的人数不到毕业总人数的2%。这就要求在公共事业管理在课程设置中要兼顾在企业工作的这部分学生的需要。本人通过与企业负责人座谈的方式了解到,现在企业中最缺少的不是技术员,而是具有一定的管理基础知识和过硬的文字写作功底的中层管理人员,同时还要有丰富的礼仪文化知识。而我校的公共事业管理的专业课程中几乎没有涉及到上述内容,个别课程只是在校任


公共事业管理论文》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3404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公共事业管理论文
相关文章
  • 公共事业管理论文

    本科毕业论文(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姓名:学号:学院:专业:公共事业管理题目: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问题研究指导教师:本科毕业论文第2页共14页中文摘要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